自缅甸2021年2月1日发生军事政变以来,成千上万的缅甸国民逃往印度或泰国,以躲避军政府的残酷镇压。大约有16000多名缅甸国民越境进入印度曼尼普尔邦、米佐拉姆邦、那加兰邦及“阿鲁纳恰尔邦”,试图不顾一切地找到一个安全的避难所。
大部分涌入印度的缅甸难民都在米佐拉姆邦,缅甸和该邦之间长达510公里的边界已成为难民的主要入境通道。印度政府陷入了同时安抚国内与国际利益相关者的两难困境。一方面,印度必须与缅甸军政府保持微妙的平衡,以免激怒对方;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必须应对与米佐拉姆邦的意见分歧。为了防止更多缅甸难民涌入印度,政府要求封锁其未封闭边境沿线的所有入境点,并呼吁各邦拘留并驱逐非法移民。但米佐拉姆邦人民与缅甸钦邦人民有着深厚的族裔与血缘联系。该邦政府和人民明确反对中央政府的命令,要求接纳并保护难民。
曼尼普尔邦、米佐拉姆邦与缅甸的边界不仅没有封闭,还实行了自由流动制度(Free Movement Regime,FMR)。在边界两侧16公里范围内,印缅国民可以享受14天免签的入境待遇。因此,当钦族在缅甸军政府执政下面临种族与宗教迫害之时,大批人选择逃往印度。然而,印度并未签署1951年难民公约或1967年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这些缅甸难民既没有获得难民的法律身份,也无法享受教育和医疗权利。
尽管印度在与缅甸有关的安全和地缘政治问题上有很大利害关系,但中央政府不能对东北地区人民的情绪置之不理。印度近几个月以来对缅甸国防军的姑息可能会引发抗议,甚至为东北地区的反印叛乱提供新的契机。
印度中央政府和邦政府的不同立场,及其对印缅关系的影响,突显了印度进行国内难民立法的必要性。由于印度法律没有对难民提供任何适当的定义,政府可以将所有避难者都贴上“非法移民”的标签。缺乏正式的法律框架迫使印度在难民问题上采取了临时政策,为印度的治理带来了极大挑战。一部精心制定的国家难民法可以控制局势,在区域机制崩溃的情况下维持人权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平衡,并兼顾国内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情况。不仅如此,它还有助于使印度成为以多文化和多种族社区为主的南亚地区的领导者,实现其外交目标。
【作者:Sreeparna Banerjee,印度加尔各答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助理研究员,目前在“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邻里区域研究计划”下致力于研究孟加拉湾地区的罗辛亚问题,同时也在进行有关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BIMSTEC)的研究。Tarushi Singh Rajaura,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实习生。】
8月27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myanmar-coup-growing-displacement-issue-in-in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