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崛起以及它在地区日益增强的自信使“印太”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概念。中国的崛起可能会打破现有平衡,因而需要地区所有利益相关方采取适当措施加以回应。虽然有一些双边和多边倡议被提出以应对这一问题,但目前还没有产生什么效果。地区四个主要利益攸关方——印度、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提出了一项类似的多边对话机制,这一机制目前被广泛地称为“四方安全对话”。
随着中国军事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展,四国迫切需要进行持续的对话并讨论如何应对目前的局势,四国外长为此建立了定期会晤机制。在2019年9月和2020年10月的会议之后,四国外长又于2021年2月进行了第三次会议。
当“四方”这一概念在2007年被首次提出时,印度和澳大利亚还有些犹疑不定。在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因健康问题突然辞职后,这一概念更是被人遗忘,直到2017年才重新被提出。然而,印度一直不愿意使用“四方安全对话”(Quad)这一称呼,印度外交部一直将该机制称为“四国会议(meeting of the four countries)”。直到今年2月四国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上,印度才开始使用“四方安全对话”来称呼这一机制。这一举措表明印度将在印太地区抗衡中国的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议也是拜登执政以后四方安全对话举行的首次外长级会议,这说明美国将保持它在中国问题上的政策连续性。毫无疑问,中国问题是“四方安全对话”讨论的主要内容,但该机制也关注其它问题,如缅甸局势、新冠疫情等。正因如此,该机制不能被称为“亚洲版北约”,也不能被当做专为应对“中国威胁”而生。
俄罗斯认为“四方安全对话”和“印太”概念会导致地区分裂,为了不让这种误解影响印俄双边关系,印度必须谨慎处理与俄罗斯相关的问题。外交秘书斯林格拉在2021年首次访问莫斯科时,向俄罗斯解释了四方安全对话的意义。此外,印日还与俄罗斯启动了三边合作机制,以消除俄罗斯的担忧。
“四方安全对话”仍处于发展过程中,它未来的方向和角色取决于地缘政治的变化。尽管到目前为止,很难说“四方安全对话”可以在印太地区扮演净安全提供者的角色,但是它所展示的前景将有助于印太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繁荣。随着其它国家开始将“四方安全对话”视为结果导向型(result-oriented)倡议,未来这一机制将变得更有活力。
【作者:Rajaram Panda,拉贾拉姆·潘达,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理事会成员,前印度人民院研究员(Lok Sabha Research Fellow)。】
2月25日报道
https://www.vifindia.org/article/2021/february/25/the-quad-concept-what-promise-does-it-hold-for-the-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