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的成功几乎完全取决于时机。目前,新成立的拜登政府还未认清现实,仍坚持乌托邦式的威尔逊主义观点。印太地区的主要国家不能坐等美国主动重启中美竞争,如果想要“遏制中国的侵略性”,他们就应该抓住时机实施自助。
因为有两个问题将在短期内影响拜登团队:第一,美国对中国采取的双轨政策是不可行的;第二,美国在“如何与印太地区盟友更紧密地合作”方面缺乏具体的政策规划。从结构现实主义的角度而言,我们正处于新时代的国际结构中。在这个宽松的两极世界中,印度、日本、“盎格鲁世界(Anglosphere)”(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与英国)、欧盟与俄罗斯这些大国都能够在美中超级大国竞争下独立作出外交决策。其中,印度、日本与“盎格鲁世界”为了各自的特殊利益,最有可能与美国共同击退中国。对现实主义者来说显而易见的最终地缘政治策略为:亚洲的民主大国、“盎格鲁世界”与美国共同合作,形成众望所归的“反华同盟”。
遗憾的是,天真的拜登团队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地缘战略上的意义。拜登对华双轨战略存在两个缺陷:首先,它忽视了中国过去在新冠疫情、气候合作与核不扩散问题上的态度,还抱有侥幸心理地认为中国会听从美国安排;其次,双轨战略将冷战竞争与合作结合,与通常意义上的外交思维相去甚远。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与合作问题必然会相互渗透,难舍难分。除此以外,拜登政府也没有解释“与印太盟友合作”是否仅仅是一个保险措施。一方面,拜登上任以后,完全没有表现出要重新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迹象。另一方面,虽然拜登试图扩大“四方安全对话”,但对于“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如何扩充、由谁来扩充与联盟的具体性质等问题,拜登政府还没有做出任何构想。
由此可见,拜登政府还需要时间摸索在印太地区的外交政策,而实施自助对于该地区国家而言已经刻不容缓。想要加入“反华同盟”以“遏制中国的扩张主义”,这些国家就必须要加强防御,主动出击,而不是等待美国提出适当的战略构想。面对中国的“侵略威胁”,印太地区国家必须遵循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明智建议:“自助者,天助之。”
【作者:John C. Hulsman 约翰·胡尔斯曼,美国外交政策专家,约翰·胡尔斯曼政治风险咨询公司(John C. Hulsman Enterprises)总裁与合伙人,同时也是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FR)成员。】
2月23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while-the-indo-pacific-waits-for-biden-to-recognise-re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