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社会上,要求缅甸恢复民主的呼声掩盖了缅甸周边国家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一个重要分歧。美国和欧盟主张以制裁为核心,试图以惩罚性的方式孤立缅甸,而缅甸周边国家则支持与缅甸军政府进行建设性的接触。
缅甸政变造成的跨境影响是其周边国家选择与缅甸政府进行接触的关键,它们还主张敦促缅甸军事统治者通过政治沟通调解解决国内动荡。缅甸的陆地边界管控极为宽松,它与印度和泰国的跨国界民族联系使得跨境流动普遍发生。贸易、投资和反叛乱合作也将缅甸与周边国家联系起来。自政变以来,缅甸的邻国一直承受着难民涌入的压力。然而,拜登政府在没有与邻国协商的情况下对缅甸发起了制裁行动。一个国家离缅甸越远,就越有可能倾向于采取惩罚性措施,而周边国家则会通过有序接触来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过去的制裁历史表明,如果没有某种形式的接触,惩罚性行动很少奏效。
中国将缅甸视为进入印度洋的战略门户。与印度一样,缅甸长期以来一直抱怨中国武器流向缅甸游击队组织,甚至指责中国政府支持叛乱组织以反对缅甸政权。秉持民族主义的军政府对依赖中国保持警惕。,但国际上的孤立可能会让它别无选择。正如柬埔寨首相洪森(Hun Sen)本月早些时候在《日经新闻》(Nikkei)主办的2021年“亚洲的未来”大会国际交流会议上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不依赖中国,我还会依赖谁?如果我不请求中国,我还能请求谁?”柬埔寨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解释了国际社会的孤立为何会把一个经济脆弱的国家推向中国的怀抱。如果美国不调整其制裁政策,缅甸可能就是下一个柬埔寨。
如今,西方在缅甸策划一场颜色革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与缅甸的将军们进行友好对话,说服他们停止镇压并释放政治犯,可能会比目前的高压方式取得更大的进展。
【作者:Brahma Chellaney 布拉马•切拉尼,印度国内著名的战略思想家和分析家。印度政策研究中心战略研究教授,德国罗伯特•博世学院研究员,地缘政治家。其代表作有《水:亚洲新战场》(《Water: Asia's New Battleground》)、《亚洲主宰:中国,印度和日本的崛起》(《Asian Juggernaut: The Rise of China, India and Japan》)等。】
6月4日报道
https://asia.nikkei.com/Opinion/China-rubs-its-hands-amid-international-divide-over-Myan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