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年,世界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BIMSTEC)自由贸易协定却一如既往地处于沉寂。该协定于1998年被提出,至今仍没有达成一致,成员国之间进行了超过20轮的贸易谈判,但在敏感产品清单(sensitive list)和平行关税(para-tariffs)等关键问题上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毫无疑问,2004年确定的谈判框架已经超出了其宗旨,对印度而言尤其如此,因为印度已经没有对其它成员国做出进一步关税减让的空间了。BIMSTEC如果像BBIN(不丹-孟加拉-印度-尼泊尔)次区域合作那样,放弃或者暂停贸易谈判,转而关注更广泛的贸易便利化问题或许会更好。
从2009年到2019年,BIMSTEC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增长了大约三倍,接近460亿美元,印度以255亿美元的出口额和108亿美元的进口额,成为了BIMSTEC区域贸易的主导国。印度对其它成员国的出口额占印度总出口额的比重翻了一倍,达到了8%。它对其他成员国的进口额占印度总进口额的比重也从1.8%增长到了2.2%。印度与孟加拉国、尼泊尔、泰国的双边贸易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即使没有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印度和BIMSTEC其它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仍然在蓬勃发展。印度对孟加拉国、尼泊尔和斯里兰卡的绝大部分出口都是通过非优惠最惠国待遇(non-preferential Most Favorite Nation)途径进行的,避开了高平行关税和敏感项目清单问题。另一方面,进口则依赖于印度单边或双边的关税减让。印度与泰国的贸易有赖于早期收获计划(Early Harvest Scheme)。显然,漫长的等待使BIMSTEC自由贸易协定对印度来说失去了意义。
国家基本利益的实现,一方面在于处理其与邻国有关的政治利益,另一方面在于推动具有全球规模的国内制造业发展。后者有产品责任保险(PLI)和“自力更生”等计划下的倡议来支持。而前者则依靠单边和双边倡议更为有效。印度、孟加拉国、不丹和尼泊尔已经创造了通过双边关系推动区域合作的经典案例,BIMSTEC可以效法这些范例,扩大合作范围并提高区域经济效率。而为了满足一些所谓的官僚主义的承诺,在本已足够复杂的自由贸易协定上再添加新的内容或者继续进行无用的谈判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目前印度政府有20多项自由贸易协定提案正处于不同的谈判阶段,重新审视这些提案或许对其中的大多数都有好处。
【作者:Pratim Ranjan Bose,普拉蒂姆·兰詹·博斯,印度专栏作家,在印度著名金融媒体担任高级职务长达30年之久,曾获得美国资助。】
1月18日报道
https://www.vifindia.org/2021/january/18/india-and-the-bimstec-fta-proposal-need-for-a-reth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