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国海悬而未决的领土和海洋争端,长期损害阻碍着印太地区和平与安全之路的发展。中国和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中国台湾、文莱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就为此发生了冲突。这些国家(和地区)声称“中国的填海造岛活动一直在侵犯它们的主权领土主权和专属经济区”。这些领土是中国“核心利益”的组成部分,中国坚持在主权问题上毫不妥协,并决心以军事手段保护这一领域。
南中国海得天独厚的生态系统中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这些自然资源大部分位于南中国海边缘,而不是有争议的小岛和珊瑚礁之下。印度和美国这样的域外国家也与南海安全有利害关系。印度虽然不是南海沿岸国家,但一直致力于维护南海海上交通航道(SLOC)的航行自由和基于规则的秩序。印度外交部最近表明,印度打算摆脱以往对中国和南海争端的“平衡”态度,在其“东进政策”(Act East)以及印太总体愿景的指导下,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印度在南海的重要水域拥有经济、外交和战略利益。然而,长期以来,印度都在南海争端中保持中立立场,甚至从未发表可能激怒中国的官方声明。印度一直在鼓励相互竞争的国家共同建立行为准则,确保“航行自由”和“获取资源”。正如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学者阿比吉特·辛格(Abhijit Singh)所认为的那样:“印度决策者倾向于通过地缘政治和‘力量平衡’的视角来看待该地区,因此对中国的攻击性姿态持谨慎态度。然而,印度正在为它的沉默付出更大的代价。因为中国对南中国海的控制不断加强,预示着它在东印度洋也将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尽管印度抱有在主权争端上保持中立的意图,但近几个月来,尤其是在2020年6月印中军队发生加勒万河谷冲突之后,印度变得更加直言不讳。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表示:“中国在南海的行动和事件削弱了人们对该地区行为准则谈判的信任。”他补充说,谈判不应该“损害第三方的合法利益,应该完全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
鉴于中国的影响力在印度主要利益中心——印度洋地区日益增长,印度政策研究专家们一直认为,印度也是时候增加在“中国后院”——西太平洋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力了。从“越南的石油勘探利益受到侵害时”在南中国海大声疾呼,到发布官方声明提醒人们注意“中国对争议领土的侵犯”,印度政府的做法出现了明显的转变。为了在这一地区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印度需要秉持“东进政策”,与四方安全对话其它成员国进行更多接触。它印度必须在南海冲突上采取强硬立场,努力制定一项综合战略以介入该地区事务,并最终制定一项更有意义的印太战略。
【作者:Premesha Saha,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项目的助理研究员,研究重点是东南亚、东亚、南太平洋与东印度洋。】
7月19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india-calibrates-its-south-china-sea-appro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