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事务】克制战略:重塑美国破碎的外交政策

推文时间:2021-09-19     期数:第十二期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副总裁兼国际安全项目主任赛斯·G·琼斯(Seth G. Jones)和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弗里曼中国研究所(Freeman Chair in China Studies)的裘德·布兰切特(Jude Blanchette)发表文章《中国的阿富汗困境——对华盛顿不利的事情不一定对北京有利》(Chinas Afghanistan Dilemma——What's Bad for Washington Isn't Necessarily Good for Beijing),分析了美国从阿富汗匆忙撤军,以及塔利班随后的军事胜利这一事件对于中国的影响。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美国的撤军标志着“帝国的最后一个黄昏”。中国外交部宣布,阿富汗战争的经历应该给华盛顿“不计后果的军事冒险”一个教训。北京甚至有些人声称,中国将在美国失败的地方取得成功。中国人民解放军退休高级军官周波在《纽约时报》上表示,“阿富汗一直被视为“帝国坟场”——从亚历山大大帝、大英帝国,到苏联和今天的美国,概莫能外。现在中国来了,带来的不是炸弹,而是建设蓝图。中国有机会证明这一诅咒能被打破。”北京的必胜主义引发了美国的担忧,即中国将利用中亚不断变化的战略格局。正如曾担任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的约翰·博尔顿(John Bolton)上个月所警示,“我们的主要全球性竞争对手中国和俄罗斯已经在借机获取优势。”

北京在阿富汗的短期目标相对明确,首要的是塔利班建立一个国际公认的政府,满足任何主权国家的基本要求:垄断暴力的使用。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本月早些时候指出,只有当塔利班控制了阿富汗所有地区,他们才能开始满足北京的期望,即他们“同各种恐怖组织彻底切割,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友好相处”。中国领导人强调,他们希望新政府具有“包容性”,但他们更根本的目标是巩固治理、国内法律和秩序以及边境安全,不管塔利班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但在北京实现这些目标之前,它将必须应对来自阿富汗的威胁,因为圣战恐怖主义可能蔓延到中国动荡不安的西方地区,那里是大量穆斯林人口的聚居地。

塔利班希望得到大量人道主义和发展援助,北京对此已经做出承诺。但是,考虑到严峻的经济状况,即使是中国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阿富汗。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在阿富汗推行新项目,作为其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一部分,称为“一带一路倡议”。但不利的政治和安全条件破坏了中国此前的投资努力。这些失败凸显了北京在阿富汗所面临的难题:在该国拥有稳定的治理之前,重大投资无法成功,但在该国从中国或其他援助提供者获得更多投资之前,稳定的治理无法出现。事实上,这一困境解释了为什么尽管美中关系冷淡,但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最近告诉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美国必须与国际社会合作,向阿富汗提供援助。

由于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北京面临着新的挑战,但这一事实并不一定意味着华盛顿将会受益。作为美国在印太地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印度认为塔利班的胜利是一个主要威胁,可能会加剧其与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关系。在喀布尔失去盟友后,印度担心阿富汗将成为穆罕默德军和虔诚军等反印度恐怖组织的避难所。因此,它将不得不将更多的外交和军事力量集中在其西北边境,这削弱了其对抗中国的能力。美国退出阿富汗也使美国与欧盟和北约的关系更加紧张,因为美国的许多盟友对撤军的单方面性和无组织性感到不满。这些失误无疑将使拜登政府把欧洲纳入其对华战略的工作复杂化。

即便如此,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面临最大程度不确定性的是中国,而不是美国。美国正准备在东亚增加其军事存在,并深化与日本、韩国和台湾的关系,作为美国国防部全球姿态评估的一部分。随着中国在各个方面面临新的和遗留的挑战,它可能很快就会发现自己过度紧张和不知所措。美国从阿富汗撤军非但没有为北京带来任何切实的好处,反而可能会让北京陷入困境,而此时正是它需要集中精力应对东部日益升级的竞争的时候。


9月13日发表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china/2021-09-13/chinas-afghanistan-dile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