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政策研究中心】在印中边界西段的再度对峙
在拉达克的寒冷荒漠中,冬天即将来临,而印度和中国的士兵们将继续对峙,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即使如今处在战术平静时期,低温、低压和高海拔也会对驻留人员造成伤害。中国军队本应因担忧士兵健康而撤出摩擦地区,但如今他们似乎丝毫不准备结束这一旷日持久的部署。不仅如此,中国还大规模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大量现代化装备并针对印度举行军事演习。
有西方学者指出,中国陆军对印度采取咄咄逼人的做法有两个主要驱动因素。一方面是它作为“革命军队”的制度利益,在台湾或南海问题上,陆军的首要地位正逐渐被空军和海军夺走。随着中国已经解决了与大多数国家的边界争端,中国陆军唯一可以体现其重要性的主要对手就是印度。另一方面是中国军队认为印度过去十年在中国边境领土部署了更多的军事力量。2017年的洞朗对峙是中国对印态度的一个转折点,中国对侵害本国领土主权的行为更加警惕。
印度向媒体展示的新军事部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正试图重构对中国军队的防御性威慑。只有时间才能证明这种重构的威慑力量是否适用于印度,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超出印度军方职权范围的因素。首先,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印度经济的急剧下滑,而政府对新型疫情处理不善又加剧了经济恶化。这意味着印度政府难以为军队现代化提供足够的资源。其次,执政党日益分裂的多数派政治让印度变得脆弱不堪。印度执政的意识形态也束缚了邻国的外交政策,进而对印度的利益产生了不利影响。再者,印太地区的大国竞争也影响了地缘政治局势。最后,缺乏对政府行政人员的制度制衡,让印度为国家安全问题的决策付出了更多的成本。在边境危机中,印度政府及其支持者几个月来一直否认中国进入印度领土,总理都发表了没有人进入印度领土的声明,以逃避政治责任。对于印度来说,政府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的反悔说辞将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
过去一年多,印度在中印边境危机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在否认和愤怒之间摇摆。为了抑制国内动荡,印度公开宣称的目标是恢复2020年5月之前中印边境实控线局势,截至目前仍未实现。在脱离接触的地区已经产生了新的现状——在限制了印度军队巡逻权利的同时,中国军队却仍驻扎在德普桑、温泉和碟木绰克地区。印度现在别无选择,只能为中印边境上的一切可能情况做好准备。
【作者:Sushant Singh 苏尚特·辛格,印度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曾任耶鲁大学政治学讲师和《印度快报》副主编。】
10月22日报道
https://cprindia.org/sites/default/files/Squaring%20off%20again%20in%20the%20Himalayan%20height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