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联社】韩中关系在美中战略竞争中何去何从

推文时间:2022-11-02     期数:第六十期

 

韩中建交3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首尔北京两地不仅感受不到喜庆气氛,反而涌现紧张而沉重的暗流,美中战略竞争加剧与国际形势骤变,将韩中关系推入微妙的僵持状态。

搭上后冷战格局、中国改革开放、韩国北方政策的春风,韩中两国1992年8月24日建交。之后,两国凭借地理相近、经济互补、文化相通的优势迅速走近。但在建交30年之际迎来的国际秩序大变局中,两国关系却站在十字路口。

韩国外交部长官朴振于本月9日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中国青岛举行会谈,双方围绕“萨德”反导系统(THAAD)问题的争议就如同韩中关系的缩影。虽然两位外长都认为萨德问题不应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绊脚石,但中方在会谈次日除了“三不”(不增加部署萨德,不形成韩美日军事联盟,不参与美方的导弹防御系统)之外,又祭出“一限”(限制现有萨德的实际使用)。中国外交部将韩国对“三不一限”的“宣誓”改作“宣示”,也折射出韩中关系的微妙之处。2016年爆发的萨德争议一度告一段落,如今有再度发酵的苗头,这无疑归因于美中战略竞争。

在美中矛盾加剧的背景下,中方对韩软硬兼施的另一个领域便是半导体。鉴于美国打算让核心产业供应链与中国脱钩,将韩国留在韩中半导体合作的框架之内,是中国的战略重点。因此,中国一边反对韩国加入“芯片四方联盟”(Chip 4),一边加紧推动韩中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强调供应链合作。占韩国出口25%的对华出口是韩国经济过去30年的增长动力,但高度依赖对华贸易也成为制约韩国外交安全政策的双刃剑,有很多人认为安全仰仗美国、经济倚重中国的“安美经中”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在此背景下,两国人民对彼此的观感恶化,也对两国关系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使韩中关系不损害韩国的国家安全,同时保持经贸等领域的互惠合作,需要着眼于中长期,重新设定两国关系的架构。韩国政府要推行机敏灵活的外交,在巩固韩美同盟这一外交安全顶梁柱的同时,与中国保持名实相副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为此,要把对华经济依存度控制在适当水平,同时努力实现市场多元化,防止中国风险波及外交安全领域。虽非易事,韩国也要提出不从属于美中竞争格局的新道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文日铉表示,比起意识形态挂帅,实用主义外交更可取,要在美中之间朝着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努力。文日铉认为,朝半岛无核化与和平进程都需要美中合作,如果韩国不能在美中之间扮演仲裁者或斡旋者的角色,韩国所能发挥的作用将极其有限。

尹锡悦政府近来的外交动作也体现出在对华关系上权衡利弊的苦心孤诣。尹锡悦政府近来的外交动作也体现出在对华关系上权衡利弊的苦心孤诣,其就任伊始表现出扬弃前政府平衡外交政策的倾向。从攸关韩企利益的“Chip4”入盟问题到避见访台的美国众议长,都被中国舆论视为“尹锡悦版”平衡外交的信号。

韩国亚洲大学美中政策研究所所长金兴圭指出,将韩美同盟放在最优先位置是理所当然的,但因一些立场分歧而使韩中两国陷入敌对关系,立即付出过多代价并不可取,韩国的外交要能够管控韩中关系。他表示,近来,尹锡悦政府不断释放至少不会敌视中国的信号,外交基调有微妙变化,这个方向是正确的。韩国不能汲汲于在美中竞争的惊涛骇浪中挣扎自保,而是要联合其他处境相似的中等强国积极出面建立新的国际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