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百年历史杂志Historia最新一期以台湾为封面故事,集结17篇专文呈现台湾历史。幕后推手“台法文化”奖得主高格孚(Stéphane Corcuff)告诉“中央社”,盼为法国打造台湾史读物,并且指出,世界已开始了解台湾对民主自由的重要性。
高格孚表示,台湾是融合中华与欧洲传统文化的政治与社会模范;西方民主衰微,台湾带来重振民主的解决办法。“台湾对民主模式与自由价值的存活至关重要,世界终于开始了解到,台湾是仍努力遏制‘中国新极权主义’扩张边界的最后一道闸锁”。
高格孚努力为台发声,数十年如一日,为法国最早的台湾历史研究学者之一。被问及台湾的独特与重要性,高格孚说:“台湾是华人社会的自由净土,不仅自由,还向我们展现了抵抗‘中国军事和政治威胁’的勇气。”
Historia最新一期11月号从南岛语族原住民、郑成功、日据时期建筑、“白色恐怖”、故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生平等多元角度向法国读者详释台湾不同时期的历史。
高格孚指出,多年来法国媒体越来越关注台湾,尤其是在台湾严谨应对COVID-19危机后,法国开始了解台湾有“自己的政治、社会与认同轨迹”,和中国“大相径庭”,且为民主与自由价值带来希望,这都让法国看台湾的眼光有所转变。
相对地,香港、新疆“人权危机”脉络之下中国对疫情的管控,及日益增强的军力,都使中国形象往另一边倒。“但最主要的,还是中国大陆对台湾不断增加的‘军事威胁’,尤其是今年夏天的军事演习,改变了基调,让在此之前还不了解台海稳定重要性的媒体都纷纷以台湾做头条”。
高格孚告诉“中央社”,目的是编写一份详实文件介绍台湾历史,这对澄清台湾历史上是否属于中国、各种文化在台湾的交互影响、国际法上的台湾地位、台湾体制独立性与主权等问题非常重要。
他表示,西方在介绍台湾时,常从台湾民主化开始,并把此作为台湾与中国历史的“分叉点”;但对他来说,台湾的“独立地位”早在此之前。高格孚指出,“台湾与中国”,或“大清帝国”,在历史上不断交替出现“独立”与“融合”的关系,而台湾与中国在政治、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上的渐行渐远,只是台湾过去“独立地位”的“再取得”。
他强调,从中华民国1945年“接收台湾”,到1952年“中日和约”(或称旧金山合约),无不确保“中华民国”在“法理上的延续”,而自1949年与台湾当局保持“外交关系”的国家也以国际法肯认这点,以此论述就能“推翻”中共“中华民国已于1949年消失且拥有台湾主权”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