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际大势将随特朗普上任进入新局,驻欧盟代表李淳接受“中央社”专访分析,特朗普因素强化欧盟对中国的3个基本定调,此将主导未来数十年全球格局,升高欧中在安全、经济和科技上的紧张关系。
欧盟主要机构改选换届及美国总统大选都在2024年完成,牵动台湾国际关系的美、欧、中三角互动随之进入新阶段。李淳指出,美国新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想促成俄乌和谈,使欧洲的整个安全情势产生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俄罗斯将如何解读西方的和谈安排,会否变相鼓励“军事侵略”,为欧洲带来更多安全上的不确定性,这是欧洲国家最关切的。第二是欧洲如何扮演更大的,甚至是主要、直接的维护安全角色,这是他们立即需要烦恼的事。
李淳认为,前述安全情势的变化,会使欧洲对中国的戒心更高。因为过去欧洲安全高度仰赖美国,未来要从长期幕后的角色站到台前来,意味将更直接暴露在各种安全威胁上。
中央社记者问他,若欧洲更直接面对安全议题、专注于顾好自己,那台海情势对欧洲而言是否更遥远,交给美国就好了?
“(台海议题)当然是会更接近(欧洲)”,李淳说,首先,若俄国与中国所谓“无上限”的伙伴关系持续,“对欧洲来说,中国的安全威胁就不单纯只是一个在印太地区的安全威胁而已,中国在背后协助俄罗斯,对欧洲变成具有直接的安全意涵”。
例如欧洲在俄乌战争等安全议题上的决定,变成鼓励中国跟俄罗斯的“侵略”,中国就成为欧洲直接的“安全威胁”,而非一个在遥远地区的潜在问题而已。
其次,台海安全对欧洲经济也会造成直接的影响。李淳观察到,欧盟近来的说法渐渐改口,强调台海议题是欧盟的“直接利益”,“我觉得它会更严肃去面对中国对欧洲经济跟安全长期发展带来的挑战”。
第三,李淳认为欧洲会“更把中国当成是自己的事”,因为美国不断将美中之间经济、科技及其他往来的门关起来,只要中国的治理模式不变,欧洲就首当其冲。
“贸易就像是一个气球,如果你这边把气球捏扁,气球就会往别的地方跑,除非中国改善它生产过剩的问题,否则它的产品必然要找到出口”,他举例从电动车到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全球南方市场的建置步调慢,欧盟市场必然是中国产品主要出口,因此欧中贸易摩擦案例还会继续出现。
李淳补充这个趋势的一个背景在于中国未来10年恐怕都还是习近平主政,所以中国行事风格和结构基本上没有机会改变,欧洲对中国的警戒将持续提升,双边紧张冲突会持续增加。
此外,他认为不论欧盟国家是否采取主动,若中国“武力犯台”,欧盟恐怕也会被情势所迫,加入美国对中国的制裁行列,就像现在对俄一样,因此台海情势在此面向也直接冲击欧洲的经济和科技。
记者追问,当欧洲愈来愈觉得台海情势有切身关系,不希望发生危机时,有没有可能压迫的对象反而变成台湾的国际活动,“不要让中国不开心”?
“你说的是姑息主义,也就是要迁就中国立场作为解法”,李淳认为,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后,欧洲的共识就是“没有人相信姑息主义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对俄罗斯没有用,对中国更没有用”。
他表示,有3个基本因素会主导未来2、30年的全球格局,一是中国带来“安全威胁”,二是经贸自由开放会改变俄、中极权体系的理论已经被抛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反而让他们的统治更有钱、更高科技,三是中国崛起对欧洲的经济、科技发展都成为“威胁”,而不是契机。
“这些因素都回归到欧洲对中国的重新认识”,李淳说,这也是为何新一届的欧盟执行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成员已经不再把“伙伴、竞争者、对手”这个欧盟在上一届对中国作出的“三位一体”定位挂在嘴上,“现在都直接说它是对手,其他2个定位还存在,但他们只选择讲第3个”。
至于欧中关系的演变趋势将如何牵动台欧关系,李淳指出,当欧中科技、经济、安全上的紧张只增不减,立即的效果就是会加速欧盟对中国“去风险”(de-risk)步调,“必须要跟可以信赖的伙伴一起来达成这个目标”。
除了众所周知的台积电在德国投资成立欧积电(EMC),还有军工产业如无人机,目前7成零组件来自中国,以及再生能源设备的零组件、电池等产业也都是中国占比大,欧洲要寻找供应链的替代来源,“全世界不外乎就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做这些,台湾地区是其中一个”。
他分析,过去半世纪台湾产业形成的专业代工、“台湾inside”定位,如今反而时运相济,发挥了“抬轿者”(king maker)的角色优势,与欧洲产业不是竞争而是互补关系,“欧洲现在的king就是derisking,要成为king就要找台湾,不像韩国(产业定位对欧洲而言)就会比较麻烦一点”。
但李淳也提醒两件事。
第一,台湾产业有强项,对前述关键产业也有许多尚未经营,因此“台欧双方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去盘点出到底有什么是互补的,到底有什么是台湾作为一个可信赖伙伴,可以替欧洲加持,对台湾也能加速降低对中国的依赖”。
他表示台欧目前已有共识成立数个技术层次的对话机制,使前述盘点能够落地。
第二,台湾安全与否,对欧盟的重要性虽提高,是正面、加分的,“但我们现在其实最怕就是欧盟自我感觉太好,以为我们很安全了,其实(台海)一点都不安全”。
换言之,全球进入新格局,欧盟对台海情势的认识和承诺有助于台湾安全保障,但台湾绝不能掉以轻心,反而要更警觉、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