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拟…
- 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复试拟…
- 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2025年上半年博士生延期资助…
- 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复试名…
-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调…
- 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2025年硕士统考拟录取名单公…
-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复…
-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 2025年博士研究生综…
- 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 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综合考…
- 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外语综合水…
- 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2025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
-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公告
-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国际问题研究院 “…
- 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2025年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
- 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硕士统考专业科目和参考书目…
-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2025年接收推免生预…
-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法治路径 | 吴蔚 摘要: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海洋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而海洋法治建设则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通过海洋立法、修订已有涉海法律…[详细]
- 中国—东盟纪念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中国东南亚周边外交走进新阶段 | 范斯聪 本文作者范斯聪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察哈尔学会研究员。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也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第71年,意义非凡。中国—东盟…[详细]
- 中韩渔民扣押与迅速释放及其渔业争端解决途径 | 吴蔚 摘 要:中韩两国之间的渔业纷正屡屡发生,中韩两国政府为确定海上边界线之前为维护两国间的渔业秩序和管理渔业相关事宜,2000年双方签订《中韩渔业协定》,但由于对中国传统…[详细]
- 后疫情时代航运业船员权益的法律保障 | 吴蔚 黄如青 摘 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航运业的发展遭遇各种挑战与风险,船员的健康权益和劳动权益也受到了损害。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各国防控措施不断升级,客观上影…[详细]
- 澜湄水资源安全与合作:流域发展导向的分析视角 | 屠酥 本文作者屠酥武汉大学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原文刊载于《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1期 澜湄水资源合作的目标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此要统筹处理…[详细]
- 中美海上军事互信机制向何处去?| 张愿 本文作者张愿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教授 12月16日,美印太总部发表声明,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拒绝参加计划于2020年12月14日至16日与美印太总部以视频形式举行的美中海…[详细]
- 解读美军“多域战”部队在中国周边部署的意义与前景 | 张愿 本文作者张愿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教授背景介绍“多域战”概念是从美军联合作战理论发展而来,由美国陆军提出,其最初目的是实现各军兵种之间的结构优化和力量合成,以…[详细]
本文作者
张愿
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教授
背景介绍
“多域战”概念是从美军联合作战理论发展而来,由美国陆军提出,其最初目的是实现各军兵种之间的结构优化和力量合成,以获得战略中的相对优势。近年来,由于这一概念满足了美军在“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下的作战需求,逐渐成为美军发展的主流趋势。在“多域战”战略指导下,通过建立和运用“小编制、大能力”部队,增加部队的生存性和独立作战能力,更好适应在大跨度的地域和复杂环境下的多线作战需求,有利于美军在“灰色地带”行动中的提前部署和快速反应。
印太地区是美军部署“多域战”部队的前沿阵地,钓鱼岛和南海岛礁更是首当其冲的试验场。按照美陆军部长莱恩·麦卡锡所公开表示的部队部署方案的设想,近日美军在冲绳岛附近的伊江岛举行了一次“跳岛”作战演练。
“跳岛”作战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将于2030年全面运行的新作战蓝图的一部分,旨在将美海军陆战队秘密投送到冲突地区的岛屿和珊瑚岛礁上,对目标发射火箭炮和导弹攻击后,利用直升机迅速撤离转移到不同位向的“新发射点”。美方称此种“远征基地先行作战行动”思维是为了应对中国迅猛壮大的海军和弹道导弹实力构成的“威胁”,意在对抗中国在南海岛礁上合法建造的军事基地。但是,美海军陆战队司令戴维·伯格表示,该部队当前的设计并不最适合大国竞争。
在中美矛盾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美军各军兵种不断提出新的作战概念和形态构想,“空海一体战”、“联合介入作战”、“分布式杀伤”等层出不穷。近年来,美国陆军提出的“多域战”概念逐渐成为美军发展的主流和热点。2020年1月,美军完成了首个“多域战”部队的组建工作,并积极筹划向钓鱼岛、南海岛礁部署该部队,一旦实施,将对中国国家领土主权及国家安全造成冲击。
一、“多域战”的概念构想
“多域战”概念原本是从美军联合作战理论发展而来,其最初目的是实现各军兵种之间的结构优化和力量合成。顾名思义,它指的是“打破军种、领域之间的界限,各军种在陆、海、空、天、电及网络等领域拓展能力,以实现同步跨域火力和全域机动,夺取物理域、认知域以及时间方面的优势”。其指导思想是将各领域作战要素整合为一体,从配合、协同走向深度融合,以获得相对优势。它最初由美国陆军提出,以便为陆军统筹海空能力,在未来战略中争取角色、地位,维护其军种利益。
但“多域战”概念恰好满足了美军在“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下的作战需求。首先,通过建立和运用“小编制、大能力”部队,实现化整为零,分散部署,以便避敌火力,增加部队的生存性和独立作战能力。其次,此种部队机动灵活,没有固定的力量编成,而是根据具体任务对相关力量进行灵活编组,能够更好适应在大跨度的地域和复杂环境下的多线作战需求。此外,多域战旨在打通军民领域界限,也有利于美军在“灰色地带”行动中的提前部署和快速反应。在中美战略博弈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多域战”逐渐由单一军种概念上升为美军联合作战能力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多域战场作战并取得胜利必须成为美军发展的重点”。
此后,美军积极推进“多域战”部队的组建工作。2017年10月,美国陆军出台《现代化优先事项》公告,提出了六大优先发展的技术领域,包括远程精确火力、未来垂直起降飞行器、下一代战车、防空反导、网络、士兵杀伤力,并着手调整、规划美军军事科技发展与武器装备研发。2019年,美国陆军组建了1500人的试验部队,模拟1个4000人的旅战斗队,包括情报、网络空间、电子展和空间系统单元,并计划纳入防空反导、火力和航空装备单元。2020年1月底,美国陆军完成了首个“多域特遣部队”(MDTF)的组建,首先为其配备了电子战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二、美军向钓鱼岛、南海岛礁部署
“多域战”部队的可能及意义
在部队建设的基础上,美军计划向印太地区部署“多域战”部队,钓鱼岛和南海岛礁成为首当其冲的试验场。2020年1月,美陆军部长莱恩·麦卡锡(Ryan McCarthy)公开表示,美太平洋陆军司令部(USARPAC)正在制定分配部队的方案,并将予以灵活部署:“多域战部队不会总是部署在一个地点,它并不需要如此。其总部可以设在日本,部队设在钓鱼岛,并一直延伸到南海”,“它将绵延几百英里,以帮助填补地区真空”。
另据报道,近日美军举行了一次演练。其指导思想是将美国海军陆战队秘密投送到岛屿和珊瑚岛礁上,对目标发射火箭炮和导弹,再利用直升机撤到其他岛屿,“速战速决并立即转入下个阵地”。作为美海军陆战队新作战蓝图的一部分,一旦发生冲突,该部队将在整个太平洋海域展开这种“远征基地先行作战行动”。在演习中,100多名美海军陆战队员乘运输机飞抵位于冲绳岛附近的伊江岛,在那里“占领”一个机场。然后,美军的“海马斯”远程火箭炮系统在午夜由美国空军的运输机空运至该机场。海军陆战队组装火箭炮并开展“概念性”攻击。“数分钟后,海马斯系统就被重新装到飞机上,悄然撤出阵地并转向位于不同地点的下一个发射点”。整个演习过程中,海军陆战队都与美国舰队保持联系。
显然,一旦美军向钓鱼岛群岛或南海部分岛礁派遣“多域战”部队,将造成下列后果:首先,便于美国对中国进行政治挑衅和测试中方的行动底线。钓鱼岛群岛和南海诸岛为中国固有领土,美军一线正规部队登岛,性质极其恶劣,属于严重侵犯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侵略行为,但“多域战”部队为小股部队,而且机动灵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种类似游击战术的做法不同于军事占领。它既公然挑战了中国的主权主张,使中国政府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又难以下定冲突决心。美国陆军一位情报官员在接受采访时称,美军正在评估中方红线。在他看来,假如美国在军事上公开支持“台独”,将会引起中国军事反应,因为这是“卷入内部事务”;但美军在第一岛链的部署则并未“跨越红线”,因为这只是“大国竞争的一部分”。在行动层面上,也对中国一线部队的情报侦查和快速反应能力提出挑战。
其次,向日本及其他盟友及伙伴提供具体、可见但又灵活的军事支持。美国多家智库建议,要积极参与在“灰色地带事态”中获取优势。按美国海军学院的说法,美国应寻求“定义性(definitive)利用海权”的能力,使美国可以“采取单边行动坚持其主张,而不必顾及中国诉求”,要求美国从中立姿态中脱身而出,“扮演更直接的角色,帮助盟友保卫其海洋权利”。“多域战”部队也是“灰色地带”行动的一部分,有利于提高美国对盟友及伙伴安全承诺的可信度,威胁中国一线舰机安全,干扰中国海洋维权执法,怂恿日本及其他南海岛礁声索国采取更具有对抗性和挑衅性的行动。但“多域战”部队在政治上也很灵活,美国仍能掌握和选择冲突发生的时机、规模、地点、烈度,掌握主动权。
目前多域战部队的建制规模还只是试验性质的小打小闹,在现阶段政治挑衅和威慑意义大于军事用途。但是,这个概念还在演变发展中。“多域战”作为当前美军战略转型的核心概念,其意义绝不仅限于短期内在东海、南海的政治挑衅。从长期来看,它是美国为中国周边地区量身打造的战场建设和部队能力建设的一部分,最终目的是使美军能够在潜在的大规模地区冲突中扬长避短。
三、美军部署“多域战”部队
能否顺利实现?
美军“多域战”部队已经由构想变为了现实,但其能否顺利部署仍存在一定变数。其中关键是中国周边国家是否会予以支持?
首先,大多数中国周边国家希望借美国之力平衡中国崛起的影响,或借机获取实际利益,但并不愿卷入中美战略竞争,更不愿意成为中美局部冲突的前沿。蓬佩奥发表挑衅性的南海政策声明以后,其他南海声索国并未给予积极回应。它们清醒地认识到,美国此举并非真正在乎他们的利益,不愿意在中美竞争之间选择站位。日本新任首相菅义伟也有保留,他在出访印尼时明确表示,日本提倡的是“自由开放的印太构想“,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日本完全没有考虑构建所谓的“印太版北约”。
其次,就南海其他声索国及日本而言,美军“多域战”部队在整个中国周边地区大范围分散、机动,实际上是把东海、南海甚至台海绑定为一体,看似有利于各国主权主张,但也要为此承担更大风险。各国安全利益必然有所侧重,美国怎么协调?
再次,从技术角度,驻军问题本身敏感、复杂,而“多域战”设想的灵活机动的部署方式,将使美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难以界定。因此,美国要就部署“多域战”部队与地区国家达成驻军地位协定一定还会碰到不少困难。
最后,美军化整为零也不是没有风险。分散部署违背了传统的兵力集中原则,增加被各个击破的危险。运用于战略层面,能否确保在需要时迅速、有效地形成合力?这仍令人怀疑。正如美海军陆战队司令戴维·伯格所言,“该部队当前的设计并不最适合大国竞争”。即使在战术层面上,也可能被对手抓住辫子,弄巧成拙。这些要取决于美军能否真正融合多领域能力,形成战斗力上的相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