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安德烈·科尔图诺夫:俄罗斯与中国:什么是“新型大国关系”

推文时间:2021-07-14     期数:第二十八期


7月4日,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在北京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和平论坛上发表讲话,指出今天的俄中关系已经成为全球国际体系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这在现代世界政治实践中是独一无二的。莫斯科和北京在合作中取得了北京与华盛顿或俄罗斯与欧盟合作尚未取得的成果,即在实践中构建了“新型大国关系”。随后他谈论了新型俄中关系的一些特征,以及随之带来的潜在风险。专家认为,新型俄中关系主要包括如下特征:

一、主权原则,国际双边关系和多边伙伴关系往往涉及对国家主权的限制。俄中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各方充分维护其国家主权,这具有极高的价值,俄中双方认识到主权问题对彼此的敏感性,从不对此采取任何行动。

二、灵活性和立场分歧的可能性。由于双方都保留了完整的国家主权,而且国家利益也不尽相同,因此莫斯科和北京在世界政治的具体问题(例如印度或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分歧在所难免。今天的俄罗斯和中国在它们的利益存在分歧或不完全重合的情况下表现出灵活性并“尊重不同意见”。

三、关系不基于实力均衡,而是利益的平衡。俄中在军事和经济上存在多重不对称,然而,这种不对称并不妨碍双边合作,因为在每个特定的关系领域,双方寻求的不是力量均衡,而是利益平衡。俄中关系正在发展为两个平等伙伴间的关系,能够成功消除双边关系大背景下的许多特定不对称。

四、俄中合作交叉在各个领域,从地缘政治、外交、军事技术合作到双边教育、科学领域。合作的复杂性产生了重要的协同效应,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各领域的互动。

五、不针对第三国。俄中领导人经常强调,两国关系有自己的发展基础和发展逻辑,不针对任何第三国。

六、双边和多边形式相结合。俄中关系的特点之一是,双方寻求在第三国(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的参与下,以多边形式补充双边互动形式。这一补充避免了有关国家声称的所谓“莫斯科和北京正在建立以分割‘势力范围’,牺牲较小和较弱邻国为代价的某种双边‘轴心’”这一指责。

七、合作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俄中双方不仅追求狭隘的国家利益,而是追求整个国际体系的利益。

最后,专家指出,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具有长期发展的可能性,两国在此方面相对于西方对手而言具有明显优势:政治稳定和国家领导层的稳定使莫斯科和北京能够扩大外交政策规划的视野,制定包括双边轨道在内的长期国际战略。


https://russiancouncil.ru/analytics-and-comments/analytics/rossiya-kitay-chto-takoe-otnosheniya-velikikh-derzh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