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辨喜国际基金会】探析中印实际控制线对峙事件

推文时间:2020-06-05     期数:第六十四期

近期,有印度学者指出,由于印度遵循“对实际控制线存在不同看法”的理念,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了大量两国争议领土的控制权。但这一观点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在中印边境西段地区,印度一直采取最高限度的管控政策,修筑了各种各样的观察哨所。这些观察哨所是由印度中国研究小组(China Study Group)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后所设立的。印度对该地区的管控力度并没有被以任何方式削弱,当前实际控制线对峙事件应当被认定为印度军方的失败。

此次中印实际控制线对峙事件的发生可以归因于印度在边境地区——特别是在加勒万河谷地区开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及印度军事力量与快速反应能力的提高。就边境基础设施建设而言,中国更具优势。从北部的Samar Lungpa到Demchok(碟穆绰克地区,中国方面认为该区域位于传统习惯线中方一侧,属于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的一部分),中国在中印边境西段的大部分地区都修建了直达实际控制线的公路,并随着时间发展而不断更新。中国更希望印度不在边境前沿地区修建基础设施,保持两国之间基础设施不平衡的状况。印度的建设进度总是断断续续的,中国一直凭借其对印度军队所保持的优势和对印度边境活动产生的影响来干扰印度的建设计划。

长期以来,中国不断提高在班公湖地区的监管和部署能力,这给印度带来了压力。印度通过边境谈判机制等各种途径都没有缓和这一压力。由于缺少能够连接实际控制线地区的道路,印度军队在北部某些地区的活动长期受到限制。然而,这种情况在去年发生了变化,Darbuk-Shyok-Daulat Beg Oldie(DSDBO)公路的竣工显著加强了印度在这一地区的战略控制力。在付出了巨大努力之后,这条道路使印度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到达实际控制线。作为后续措施,也为了减缓在其他地区承受的压力,印度正逐步在Darbuk-Shyok-Daulat Beg Oldie公路主干道之外建设直达实际控制线的支线公路。目前中印的对峙正是印度在加勒万河谷地区进行道路建设所引发的。

当前中印实际控制线对峙背后是两国更深层次的博弈和规划,不仅仅是某个地方指挥官心血来潮所引发的。印度必须利用与中国在军事、外交和政治层面所建立的良好机制来化解危机。但两国在军事层面的努力似乎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双方需要尽早开辟外交渠道和必要的政治渠道进行协商。

【作者:Amarjeet Singh Bedi,印度陆军第4军现任指挥官,印度国防情报局局长,中将军衔。】


5月28日报道

https://www.vifindia.org/article/2020/may/28/decoding-india-china-standoff-at-the-l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