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伦敦的国际战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IISS)发布了一份关于如何稳定南亚核局势的报告——《南亚的核威慑与稳定:感知与现实(Nuclear Deterrence and Stability in South Asia: Perceptions and Realities)》。报告评估了印巴“因轻率或错误地使用核武器而面临风险”的可能性,并指出“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核理念存在严重缺陷与不对称性,两国互信的匮乏、军事能力的增长以及相关对话机制的长期缺失,都加剧了这一点”。
这一结论引发了许多专家的关注。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危险的冲突爆发地”,人们常常担心两国可能由于领土争端和战争历史最终相互“使用核武器”。巴基斯坦也一直在渲染核战争迫在眉睫。但局势是否如巴基斯坦宣传的那样紧张?国际战略研究所声称会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但它在经过一系列调查后得出的结论却还是“该地区不稳定”这一陈词滥调。
一方面,报告认为新兴技术、观念差距和政治发展是加剧印巴不稳定的驱动因素。但这些因素既不特殊也不是刚刚产生的,所有两个敌对的拥核国家都有过相似的经历。印巴拥核已有23年,他们吸取了美苏(俄)70年来的拥核经验,并使他们自己也在多次危机中全身而退。另一方面,报告对每一次印巴危机的升级潜力表示了担忧。然而,报告没有考虑到危机中两国对核武器作用及风险认知的默契。因此,现在就下定论认为2019年2月危机缓和是“偶然”,似乎还为时过早,因为两国通过秘密渠道进行的谈判等内幕消息在公共领域并不为人所知。
此外,由于聚焦印巴问题,报告还选择性忽略了其他方面。首先,报告提到了中国,但它只看到中国实力日益增长引发印度安全担忧的一面,而忽视了长达60年的中巴战略联系。报告作者承认印度面临着“两线战争威胁”,但他们认为只有面对巴基斯坦时,印度的能力建设才是当务之急,从而将印中与印巴核动态分开看待。报告中提出的建立信任措施与进行军备控制等诸多建议都站不住脚,除非把中国也考虑在内。其次,报告忽视了全球核发展对该地区的影响。例如,美国的“有限核战争”和俄罗斯的“为降级而升级”战略倾向于普及战术核武器。这种趋势鼓励了巴基斯坦这个境内存在数十个恐怖组织的国家,不顾风险地炫耀其能力。报告担心“南亚核威慑失败的可能性很高”,但它忽略了增加这一风险的全球事态发展。
如今,核威慑不稳定是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缺乏对话、产生误解以及不受管制的发展技术,都困扰着所有的核敌对国家。事实上,国际战略研究所报告提出的15项建议中,大部分都可以被任何一对核敌对国家采用,随之而来的全球核氛围变化将有利于各地区的核威慑与稳定。
【作者:Manpreet Sethi,印度空中力量研究中心(Centre for Air Power Studies,CAPS)杰出研究员。】
7月12日报道
http://www.ipcs.org/comm_select.php?articleNo=5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