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十年亚洲战略模拟的六个教训》的报告。报告指出了美国及其盟友如何在印太地区取得成功并更好地为该地区的长期竞争做准备的六条经验。
青年战略家论坛聚集了来自亚洲、欧洲和美国的政府官员、著名学者、从业者和商人来讨论印太地区战略,旨在模拟未来20年的区域互动。参与者被分成五个队伍,每队有三到六名队员。这些团队通常代表中国、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和美国。每个模拟通常经历七个阶段:(1)国家团队开会规划模拟战略;(2)团队必须解决未来五年发生的危机;(3)团队为未来十年重新平衡他们的资源分配;(4)团队必须解决未来十五年发生的危机;(5)团队重新平衡未来十年的资源分配;(6)团队必须解决未来二十五年发生的危机;(7)参与者开会讨论从模拟中获得的经验教训。模拟的危机包括:越南和中国船只在帕拉塞尔群岛发生的事件;菲律宾和中国船只在南沙群岛发生的事件;印度尼西亚和中国船只在纳土纳群岛附近发生的事件;中国和日本飞机在东海发生的事件;越南和中国船只在帕拉塞尔群岛发生的事件;菲律宾和中国船只在南沙群岛发生的事件;印度和中国军队在实际控制线的冲突等。
报告认为,过去十年的青年战略家论坛模拟提出了关于印太地区长期有效战略的六个经验。首先,试图维持现状既不现实,也不具有战略意义。老牌强权倾向于用维持现状来描述他们的目标。这一目标不仅不切实际,而且往往剥夺了他们以潜在有益方式调整现有秩序的能力。美国领导人必须提出以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来定义未来愿景。其次,美国需要调整其对近期危机的反应,着眼于长期动员最大可能的平衡联盟。第三,中国实力增强为美国和其他领导人创造并扩大对抗联盟的机会。第四,承认印太地区即将出现多极化的现实可以使美国受益。通过支持新的权力中心的崛起,美国可以建立一个广泛支持其利益但较少依赖美国保证的地区秩序。第五,美国应该关注那些决心“摇摆不定”的国家。虽然这些参与者不太可能快速获胜,但今天的持续参与可以为明天的重新调整奠定基础。最后,建立强大的联盟需要美国的领导。美国经常将其各种盟友称为该地区的“关键”或“基石”,但事实仍然是,最有效的地区集团仍然依赖于其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