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事务】软实力的平衡

推文时间:2022-08-30     期数:56

玛丽亚·雷普尼科娃(Maria Repnikova)在《外交事务》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软实力的平衡》(The Balance of Soft Power)的文章,她表示,中美双方通过软实力进行大国竞争,但是在其他国家看来,中美软实力并不互斥、实为包容,当然,中美双方的软实力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雷普尼科娃在开篇提到,自约瑟夫·奈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软实力”概念至今,软实力在美国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中国发展软实力的时间滞后于美国。总体而言,任何能够提升国家影响力的因素均可定义为软实力,因此软实力很“强硬”。在发展路径上,美国致力于意识形态的输出,中国注重务实主义。在双方看来,软实力竞争是零和博弈,但是其他国家认为是双赢战略。

雷普尼科娃指出,中国在文化输出方面更加注重落实的政策,譬如通过留学基金吸引外国留学生,并提供良好的就业岗位,反之,美国通过名校光环来宣传软实力。她也披露,目前有人批评中国的做法并不是在发展软实力,而是经济诱惑。她反驳,经济发展诚然不是软实力,但是通过经济发展和支持可以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雷普尼科娃在谈及中国时表示,中国的政党制度、“战狼”外交(“Wolf Warrior” diplomacy)使得中国在西方的影响甚微,然而,中国在全球南方大受好评,这源于中国对广大非洲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在就业、基础设施及教育方面的支助。

目前,美国民主自由观念正在侵蚀,家庭生育权的剥夺和种族歧视让人们觉得美国言行不一,但美国政治学家也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强调会导致美国在中美竞争中出于劣势地位;而对于中国而言,软实力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负面声音,比如新冠疫情导致经济放缓、线下交流机会减少,中国疫苗在外国遭受置疑、教学质量有待提升,创作自由值得进一步开放等等。以上皆是雷普尼科娃在采访中收集到的观点。

最后雷普尼科娃总结到,中美双方在软实力的发展是共存模式,其他国家真正感兴趣的是具体国家提供的实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