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台湾、修昔底德和美中战争

推文时间:2022-08-30     期数:59

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研究所东亚中心主任贾甘纳特·潘达(Jagannath Panda)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佩洛西访台能否避免 “修昔底德陷阱”?》(Did Nancy Pelosi’s Taiwan Trip Close the Thucydides Trap?) 的文章。其中警惕到,在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访台后,印太地区各国需要致力于缓和中美双方关系,防止冲突升级、影响印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潘达指出,佩洛西事件仍然处于发酵阶段,中美双方具体表态、举措值得关注。接着,潘达针对此次台海危机提出一连串问题,例如是否台湾会成为此次中美较量的牺牲品;美国当局是否会因为中国的应对措施而自我反省;长期来看印太局势会如何发展等等。

潘达回顾到,自从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积极通过AUKUS(澳英美联盟)联盟和QUAD(英、澳、日、印组成“围堵”中国的四国联盟)四方安全对话对中国采取一系列抵制措施,而中国则通过上海经合组织和金砖五国等组织寻求一席之地。在此次佩洛西访台后,中国及时、针对性地对台湾采取类似经济制裁的反制措施,同时宣布了针对美方恶劣挑衅行为的八项反制措。此外,七国集团外长及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发表涉台声明,也遭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极力反驳。潘达认为,这种种的迹象表明,中国的“报复”计划才刚刚开始,这个国家的目的在于“吞噬”亚太地区。

潘达认为,尽管美国不承认“九二共识”,但是这并不妨碍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也不妨碍美国同中国维护台湾的稳定与和平。她谴责到,中国将对共识的否认与威胁台湾和平二者联系起来,实则毫无逻辑。她还扭曲事件,认为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和佩洛西可谓新时代“独立女性”的代表,可以对抗中国执政党所体现的“父权制”。

潘达预测到,中国可能会在此次台海危机后变得更加“好战”,原因在于中国领导人趁此机会需要“提升公信力”,同时出于国际利益和领土主权考量。当然,这样的趋势可能会使得新的两级秩序变得非常脆弱,随时爆发战争,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潘达分析了中国周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局势,日本针对中国解放军震慑“台独”事件发表言论;相较之下,韩国态度与之相反,韩国总统尹锡悦则是拒绝会见的态度。

潘达总结,目前中印较为稳定,譬如中印第十六轮军长级会谈近期刚刚达成“四点共识”。但是印度需要准确判断与中国的关系,一旦简单误判可能会引发危机,需要巧妙地与中国进行边境地区的合作。她还呼吁,不论对佩洛西之行的定义如何,当务之急,各国需要缓和中美双方关系,避免印太地区局势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