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 为什么中国和美国还没有脱钩

推文时间:2022-08-30     期数:52

《外交政策》高级记者迈克尔·赫什(Michael Hirsh)发表评论认为,中美“脱钩论”风靡一时,但强劲的美元和长期的企业关系使中美两国关系一如既往地相互依赖。如果美国推动脱钩走得太远、太快,美国政策就会面临危险。

作者认为,尽管在高科技和社交媒体行业,中美两国的分离尤为明显,但就中美整体商品和服务贸易而言,脱钩并不明显,而且可能性很小,甚至不太可能。从农产品到一系列制造业原材料和零部件,中美两国的经济关系依然深厚,在许多领域的经贸合作还在不断加深。总体而言,美国的贸易逆差在过去两年中大幅飙升,尤其是和那些中国出口业务转向的国家,以及墨西哥等在过去几年里受益于中国商业投资的近邻国家。英国路透社本月报道称,中国与拉美的贸易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继续加大在华投资,且越来越直言不讳地表达继续这样做的意愿。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前主席埃文·格林伯格(Evan Greenberg)本月在华盛顿的一次演讲中称,脱钩是“经济上的不可能”。他敦促美国企业加倍努力进入中国市场。格林伯格说,脱钩只会“助长中国最糟糕的本能”,同时削弱美国的全球竞争力。

作者进一步指出,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两国经济脱钩对两国都会是毁灭性的。贸易专家艾伦·莫里森(Allen J. Morrison)和斯图尔特·布莱克(J. Stewart Black)在即将出版的《企业中国》(Enterprise China)一书中写道:“从经济角度讲,这对中国和西方都是一种双输局面。”“虽然与核战争相互毁灭的原则不太一样,但凡是理性的人都不希望看到硬脱钩带来这样(类似核战)的结果。”

美国企业高管们认为,美中贸易的真正生命力是利润。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hina Business Council)发言人道格·巴里(Doug Barry)说:“我们为什么要放弃赚大钱的机会呢?”美国政府主导脱钩的结果就是企业采用大量的金融花招。莫里森在接受采访时说:“美国高管们会私下告诉你他们赚了多少钱,中国市场有多好。但他们把这些数据隐藏在财务报告中。他们没有单独列出中国的业绩,而是称其为‘亚太’收入。他们转移利润,混淆正在发生的事情,因为这在政治上是不正确的。”

作者认为,在通胀压力下,美国逐渐改变与中国脱钩的政策。拜登政府已开始稍微缓和其对北京的言论,并考虑取消特朗普时期对中国加征的部分关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5月也提到,美国不想把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或全球经济分开。拜登也开始着手解决因各种议程相互冲突而产生的问题:他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首要任务,大力推动美国经济向可再生能源方向转变转变。

作者认为,如果推动脱钩走得太远、太快,美国政策就会面临危险。专家说,到目前为止,美国政府还没有明确的战略。“美国政府要想遏制与中国的技术依赖而缺乏清晰战略的话,做得不够或更有可能做得过头,都是有风险的。华盛顿可能会意外启动一种它无法预测或控制的混乱、失控的脱钩局面。”

最后作者总结道,事实证明,脱钩确实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