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海洋战略系主任詹姆斯.霍姆斯(James Holmes)发表了名为《美国如何在与中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文章,他分析了专业海军人员在舰队设计中根深蒂固的执念,强调美军不可过分注重高端作战平台的建设,需将目光着眼于后勤供给、普通但效用大的硬件、能力的补充以及自我反省中。
针对 “舰队设计”存在的刻板印象,詹姆斯开篇提到,专业海军人员认为作战需要将重心放在航空母舰、驱逐舰等核心硬件上,否则美国将无法在海上获得控制,从而阻碍了海上作战计划。相应地,平凡无奇的常规潜艇就需要作出牺牲,以免对主力舰产生干扰,抢走有限的造船资源。
然而,詹姆斯表明军舰的设计目的在于服务作战策略。他进一步给出建议,首先,要理清“platforms”和“capabilities”的含义,参照《美国国防部军事和相关术语字典》,得出结论:“capabilities”非指具体的武器,而指“做一件事情的能力”,且准确的释义可以消除舰队设计中的争论。
依照上述逻辑,作战的重心应该放在能力而非武器的选择上面,因为选择华而不实的武器反而会浪费资源、增加成本,詹姆斯还强调在零和博弈的环境下,海军设备的最终目的在于“促使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获得控制,最终向陆地投送力量”。他类推到,某些循环使用的普通作战平台反而能够为高级的作战平台提供支撑,促使其发挥潜能。
在作战计划上,除了对能力的重视,詹姆斯还肯定了海上补给的根本性作用。后勤保障,包括武器补给、食品供应、前期的维修和保养必不可少,切记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
此外,詹姆斯还呼吁美国海军领导人和政府监督员对于舰队在远洋区保持作战能力进行反思和改进,尤其在干船坞、工坊和补给船上需要下功夫。
为抵消潜在敌人对美军缺乏韧性和持久力的怀疑、应对潜在拖延战术,詹姆斯建议美军可以启动远东地区群岛防御能力,具体而言,“向敌对舰船和飞机关闭狭窄海域和天空的能力”。他进一步提到这是“有效”牵制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策略。
在这一问题上,詹姆斯又结合了上述所提及的高端作战舰队和普通舰队作用的描述,他强调,便宜、耐用的小型导弹舰形成核心作战工具,而高端战斗舰队应为岛链防御提供后盾,担负哨兵职责。
詹姆斯在总结时提醒到,美军切不可以因过于痴迷高端作战平台,而沦为战略大师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口中所说的“博洛尼亚烧瓶”(bologna fl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