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事务】网络现实主义案例——技术不能解决地缘政治问题

推文时间:2022-08-30     期数:28

德米特里·阿尔佩罗维奇(Dmitri Alperovitch)在外交事务发表了《网络现实主义案例——技术不能解决地缘政治问题》(The Case for Cyber-Realism Geopolitical Problems Don’t Have Technical Solution)的文章,他强调网络攻击问题不能仅仅视为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要上升到地缘政治的层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德米特里回顾了2015年中美领导人会晤时达成关于打击网络攻击的协定,主要内容为“不支持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网络犯罪,两国政府都不进行或支持通过网络窃取知识产权的行为”。他还梳理了协定在特朗普上台前后的进展情况,肯定特朗普上台前协定对缓解中美关系的作用,但又为该协定最终无果哀叹,将其归咎于特朗普上台后制裁中国,起诉中国网络经济黑客的举措,这也减少了中国履行该协定的动机。

德米特里列举了美国在近些年针对网络攻击做出的防御性努力和立法上的限制措施,如索尼影业遭黑客攻击事件、俄罗斯涉嫌干涉美国2016总统大选等等,但专家指出黑客在美国的存在并非因为这些举措而罢手。

针对上述情况,德米特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批判过去美国不把网络黑客攻击行为与地缘政治安全相联系的想法,相较于美国的防御措施,黑客行为实则为一种“不对称性”的优势(asymmetric advantage)。

具体来说,从防御系统来看,德米特里认为黑客攻击对象针对微观主体,不能够有效应对来自其他国家的黑客攻击;从制裁角度来看,专家同样不看好其作用,因为作为美国四大主要的对手,包括中国、伊朗、朝鲜和俄罗斯,并没有因为美国的制裁而停止网络攻击,最终仍然将一切的导火索归因到“网络攻击”的非地缘政治性。专家还分析了美国主动进行网络报复性攻击措施的可行性和不可行性,表明这不是根本解决途径。

其次,德米特里揭露网络攻击根本实质在于地缘政治问题,要将网络威胁视为“国家安全的优先事项”,开启“强硬外交模式”(hard noised diplomacy),诸如奥巴马在2015年与中国达成的协定,从国家领导层面探寻解决途径。

在该问题上,德米特里污蔑在2010-2015年间中国政府赞助黑客窃取美国和欧盟的航空知识产权信息,指责中国是美国目前在网络空间最大的劲敌。同时德米特里预测中国网络间谍行为主要服务于中国发展经济以及国家安全目标,他认为中国的网络攻击行为不具有毁灭性,这与中国为保持国际地位和形象息息相关。除了中国以外,德米特里还列举了俄罗斯、朝鲜以及伊朗的例子,强调地缘政治因素与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紧密关系。

接着,德米特里承认不管是防御措施还是针对网络攻击的制裁,能够一定程度缓解美国的国家安全,然而他还是寄希望于美国与相应的国家进行正式谈判,作为不再网络攻击的交换,将与中国缓解贸易战作为筹码,承诺不再干涉俄罗斯内政外交,消除伊朗和朝鲜在核问题上的担忧。

德米特里敦促美国拜登政府在网络攻击问题上采取强硬外交,并恳请拜登政府尽快为是否愿意以打击网络攻击作为地缘政治首要目标作出回应。 

德米特里也为美国防御性措施和制裁提出相应建议:如提升网络攻击犯罪成本,制裁、起诉中国高管,制造出偷窃罪成本高昂的现象,同时也要制裁和关闭为犯罪活动提供服务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在补救性措施方面,将所有民用网络安全业务集中在美国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ybersecurity and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Agency)内,鼓励公共和私人对网络攻击防御措施的投资,包括补贴市政当局、非营利组织和小型企业的防御成本。

最后,德米特里将军事威胁与网络攻击相提并论,敦促美国政府需要主动为企业和公民承担责任,重视网络攻击问题,视为地缘政治问题,早日根除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