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大学东亚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大·卢金 ( Alexander Lukin)发表文章指出,美国无法通过反华制裁来恐吓中国改变对俄罗斯的立场。
作者认为中国当局在当前的俄乌局势中正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北京与莫斯科的关系密切程度达到多年来的最高水平。就北京而言,俄罗斯的重要性源于其作为原材料供应商的角色,以及在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在与美国对抗的关系中,它作为地缘政治盟友的价值。王毅外长在2021年1月用著名公式表达了形势,他说中俄战略合作没有限制、没有禁区、没有上限。一年后,中国和俄罗斯在联合声明中强调了这一政治路线。普京总统访问中国期间,北京首次明确表示支持俄罗斯要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停止扩张的主张,并呼吁该组织与莫斯科一道,“摒弃意识形态化的冷战方式,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利益,尊重其文明、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多样性,对其他国家的和平发展采取公正客观的态度。”
关于这场冲突如何结束以及中国应该采取的立场,专家们的意见千差万别。
从中国外交部、外交官,当然还有国家领导层的官方声明中的阐述中,中国的官方立场可以表述如下:1)中国反对军事冲突,不希望发生军事冲突,主张早日和平解决,维护乌克兰的领土完整;2)中国认为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是由美国的挑衅政策引发的,首先是北约的扩张;3)莫斯科的反应过度,中国不应该走这样的路;4)俄罗斯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伙伴,任何解决问题的手段路线都应该考虑到俄罗斯与乌克兰双方的合理关切。总体而言,北京似乎还没有形成最终立场,可能会在整个冲突过程中发生变化;然而,它的主要特征是明确的。一方面,中国维护各国领土完整的原则性做法没有改变。这主要是由于中国自身的分裂问题,也因为中国将自己定位为全球南方国家的领导者,对于其中许多国家来说,维护其领土完整问题也是他们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北京经常表示乌克兰和台湾的局势没有相似之处并非巧合因为前者是一个主权国家,而后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俄罗斯是中国在与美国对抗中非常重要的伙伴,近年来美国做了很多工作,让北京明白这场对抗是严重的,而且会持续很长时间。
与美国之外的对象进行对话时,中国官员发表的言论中对于华盛顿的批评色彩则要浓厚得多。例如,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3月17日表示,美国政府决定将北约东扩,与当前乌克兰危机直接相关,解决局势的关键掌握在美国和北约手中。两天前,他曾致电要求美国审视其在乌克兰危机发展中的影响,并为缓和局势作出切实努力。3月19日,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发表类似言论,严厉批评苏联解体后北约的集团心态和存在,以及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对俄罗斯实施单边制裁,他将其描述为“利用全球化作为武器”的尝试。3月14日,中国代表张军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发言,实际上同意俄罗斯的说法,强调安全不可分割原则的重要性,并呼吁在乌克兰危机中摒弃冷战思维.
因此,目前美国呼吁中国协助扼杀莫斯科的企图在北京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他们很清楚,一旦美国和北约对付完俄罗斯,他们将变本加厉地遏制孤立无援的中国。美国无法通过反华制裁来恐吓北京改变对俄罗斯的立场,因为中国认为采取反俄政策会弄巧成拙。或许,当前美国提议的精髓最好由中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刘欣在推特上所写的那样:“你能帮我打你的朋友吗,这样我以后就可以专心对付你?”
中国不会从俄罗斯的式微中获益。北京更有可能向俄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同时努力避免美国制裁的次要影响,为此它可以在银行业等更敏感的领域做出某些让步,同时说服俄罗斯尽快解决问题。然而,未来与俄罗斯的密切合作将更多地取决于纯粹的地缘政治利益,而不是对世界秩序的共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