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方丹(Richard Fontaine)在《外交事务》上发表《挑战中国和俄罗斯:为了竞争,美国将不得不进行斗争抉择》(Taking on China and Russia: To Compete, the United States Will Have to Pick Its Battles)一文。作者分析了多组专家观点,并提出了美国应对中俄的一些方案。
作者首先阐述了近期北约和美国对中俄的看法。作者指出,在2020年6月北约发布的“战略概念”中,俄罗斯并不是新战略中确定的唯一主要威胁。盟国首次表示,中国对“欧洲-大西洋安全”构成了“系统性挑战”,其“野心”和政策挑战了该联盟的“利益、安全和价值观”。拜登政府发布的新国家安全战略将俄罗斯列为“对自由开放的国际体系的直接威胁”,而中国是唯一有意图和力量重塑该体系的竞争对手。
作者探究了多组专家的应对建议。一组专家认为美国可以与俄罗斯结盟以抵抗(offset)中国。这种“反向基辛格”策略欲利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传统竞争,以及莫斯科想与华盛顿平等接触的明显愿望。作者认为鉴于俄罗斯拥有强大的核实力与情报能力,并不遵守国际秩序,因此该建议是不可行的。另一组专家则提出了相反的策略—— “重复基辛格”,即寻求与中国合作联手反对俄罗斯。但作者认为这种建议仍然不可行,因为美国不可能在中国南海、台海、亚洲影响力、“人权”等问题上让步太多。还有一组专家则只关注中国而非俄罗斯。他们认为鉴于中国的实力和“野心”,美国无法将其资源和注意力分散到欧洲和印太地区。作者认为中俄是必须同时应对的持久但需区分开来的挑战,这是美国应对之难点所在。
作者指出最常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与盟友和伙伴合作,且关键在于获得新的伙伴,如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和四方安全对话等。其二是,美国必须增加自己的力量来源,包括发展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保护美国选举基础设施和加强国防工业建设等涉及科技、政治、军事多层面。此外,作者还有一种解决方案是是设定好与中俄竞争的时间段。作者提出,当务之急是将大量精力和资源集中在当前尖锐阶段的俄罗斯威胁上,同时从长远来看将两者的最大份额用于中国。
此外,作者还以柏林和老挝为例,探究美国将应该资源投入何处。冷战中,美国对柏林和老挝都投入了大量资源,在柏林取得了胜利,却在老挝折戟而归,因此现今需要了解两地的差异特质从而去判断资源的投入。针对中国,作者建议,美国应该在更大程度上质疑中国在东南亚的扩张,而不是一带一路的“债务陷阱”;应该更多地致力于阻止中国在南太平洋,而不是在西非建立海军设施。
总之,作者认为,美国要用盟友合作并增强自己的力量,并调整竞争事宜的优先级,选择性的忽略一些问题和地区,将注意力资源用于重要和优先的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