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拜登的对华战略给继任者留下了大问题》的报告。报告指出,上周,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访华,与中国官员进行了一次白宫称为“坦诚、实质和建设性”的对话。这是沙利文担任现职以来首次访问中国,可能也是拜登政府在外交接触方面最后一次重大尝试。这次访问为评估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提供了契机,涵盖了其历史性成就、明显的不足和悬而未决的问题。
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归纳为“投资、协调、竞争”三个核心,即投资美国的核心实力,协调与友好国家的关系,进而在与中国利益冲突的领域展开竞争。若再加上“对话”这一要素,就可以全面评估拜登政府的对华策略。
在“投资”方面,拜登政府的国内投资重点主要集中在先进和新兴技术领域。通过推动立法,政府对半导体和清洁能源技术进行了代际性投资,这些领域对经济和地缘政治权力的竞争至关重要。同时,拜登政府限制了中国获取高端半导体的机会,限制了美国对中国科技界的投资,并提高了中国某些关键出口行业的关税。这一策略或许有争议,但在维持技术领先地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协调”方面,拜登政府的表现尤为突出。拜登加强了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几乎所有盟友关系,建立或加强了多个重叠的联盟体系。此外,七国集团(G7)逐渐成为民主国家协调应对中国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在经济领域。拜登最大的成就是建立了一个更大、更强的盟友网络,旨在对抗中国的影响。
在“对话”方面,虽然美中之间的沟通有时紧张,但对话仍然十分重要。例如,2021年阿拉斯加会谈中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言辞交锋。然而,这种对话在避免沟通中断和安抚盟友方面仍发挥了作用。
尽管如此,拜登政府面临一些未能实现的关键目标。美国及其盟友在未来的潜在冲突中仍然面临风险,尤其是在台湾或南海等热点地区。此外,缺乏明确的亚洲贸易政策也是拜登政府的一个弱点。拜登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被认为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CPTPP)的较弱替代品,而特朗普时期抛弃的CPTPP,拜登也缺乏政治意愿重新加入。尽管拜登政府将中国视为美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但行动却未能完全匹配这一认知。还有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拜登上任时希望通过缓和与伊朗和俄罗斯的紧张关系,集中精力应对中国,但在面对这些地区的持续动荡时,尚未提出明确的战略。同时,中国与其他国家更加紧密合作,美国尚未制定应对这一变化的方案。最后,来自中国的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力,美国及其盟友需共同应对,但这一重任很可能落在下一届政府手中。
报告认为,拜登的对华策略为美国指明了正确方向,但在贸易和军事问题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9月2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