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外交部前常任秘书比拉哈里·考斯坎(BILAHARI KAUSIKAN)发表评论指出,由于中国对于美国的威胁并不像冷战时期的苏联那样强,因此美国不需要为了平衡东盟与中国的关系而加强与东盟的合作。
作者指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并不是目前美国政策的核心。与特朗普政府一样,拜登政府对该地区的态度不一定是优先考虑东南亚唯一的区域性组织--东盟。拜登的重点是建立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安全伙伴关系,即所谓的“QUAD”,以及宣布与澳大利亚和英国在AUKUS安全条约下建立强有力的新关系。在东南亚,美国与东盟合作的重点同样是双边关系。这使得东盟成员不确定它在美国人眼中到底有多重要,拜登还没有费心去提名驻东盟大使,这个职位自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最后一位任命者于2017年离职以来一直空缺,这更加剧了东盟危机感。
作者认为,一直以来美国注重与中国在海洋战略上进行竞争而忽略了陆地战略的重要性。在台湾海峡和南海的早期行动中,美国军舰面对中国“过度”的海洋主张和“恐吓企图”,维护了航行自由的权利,这让人们确信拜登政府不会重蹈覆辙,认为雄辩的演讲可以取代军事力量的行使。但与此同时,北京在湄公河上游的水坝建设使其有可能“扼杀”湄公河沿岸的五个东盟成员国。如果拜登政府过于坚持地推动与中国竞争的意识形态层面,与这五个国家的关系也可能受到威胁。
对此,作者指出,拜登政府显然有机会改善美国在东南亚的地位。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2022年东南亚状况调查显示,63%的受访者愿意接受美国的地区、政治和战略影响力,52%的人相信美国会做正确的事情,为全球和平、安全、繁荣和治理作出贡献。只有19%的人对中国持相同看法。在东南亚的受访者中,美国是第二个最值得信赖的大国,仅次于日本。欧盟位居第三。和以前的调查一样,中国仍然是最不被信任的国家,58%的人表示不信任北京。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可以安于现状。东南亚人认识到中国对该地区未来的重要性。2022年,在接受ISEAS调查的人中,近77%的人认为中国是东南亚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大国,而只有10%的人认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然而,约76%的人担心中国的政治和战略影响力。当被问及如果东盟被迫与中国或美国结盟,他们会选择哪一个时,57%的受访者选择美国,43%选择中国。
因此,拜登政府在制定东南亚政策时应牢记两点。首先,陆地和海洋一样重要。中国已经并将继续在贯穿东盟五个大陆成员国的湄公河上游修建大坝,这与南北铁路和高速公路一起,可能会巩固东盟国家对中国的依赖,从而重塑东南亚的战略地理,并可能使中国西南部和东南亚的边界淡化。其次,美国应该避免在东南亚地区推行美国的分权式民主。在东南亚地区,中央集权的政府是常态,强大的国家是一种愿望--尽管在实践中并不总是能实现。一般来说,东南亚人既不觉得美国的所有价值观都有吸引力,也不觉得中国制度的所有方面都令人厌恶。援引民主与专制之间的冲突的做法,只会有疏远那些不以这种绝对化和简单化的二元分类看待世界,也不希望被强行纳入其中的政府。
最后,作者指出,自越南战争结束以来,美国作为东南亚地区的境外平衡者一直非常稳定和成功,维护了该地区的稳定,防止其落入任何霸权国家的掌控之中。但时代已经改变。虽然中国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但它并不像冷战时期的苏联那样对美国构成相同类型的生存威胁。因此,美国人不再有任何理由承担任何负担或付出任何代价来维持秩序。东盟需要更好地理解,现在美国的优先事项比以前的时期更多地围绕着国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