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注定要打仗?雅典与斯巴达之战即将在中美两国再现

推文时间:2022-07-14     期数:25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U.S. Naval War College)J.C.怀利(J. C. Wylie)海洋战略系主任詹姆斯·霍姆斯(James Holmes)采用伯罗奔尼撒战争和米洛斯悲剧的教训分析中美关系,他表示,为了使得亚洲其他弱小国家免于重蹈“米洛斯”之辙,美国需要重获并保持战斗实力,说服地区盟友在执行海洋法方面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首先,霍姆斯介绍了修昔底德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关于“米洛斯辩论”的章节,他表示米洛斯弱小之国在面临雅典胁迫之时的力量严重失衡与无助,并揭露了雅典的“强权悖论”,即如雅典使者所说“在国际政治中,如果对手之间没有大致的武力对等,那么就根本无需考虑是否公正的问题”。从这一历史事实,霍姆斯赞同其中蕴含的道理——强者可以做他们有权做的任何事情,弱者只能接受他们必须接受的结果。

接着,在回顾了雅典与米洛斯史实之后,霍姆斯将中国类比成雅典,表明亚洲邻国与中国在外交、军事、经济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易受后者的胁迫,并将这种胁迫外交描述成雅典式的“野蛮”和“专横”。霍姆斯还提醒美国“自由航行”行动(FONOPs)的必要性,这样才能让中国感受到美军向亚洲海域投射力量的能力。

霍姆斯还从强国利用武力实现各种目的出发,解释了当年雅典占领米洛斯是出于获取地缘战略优势以便扩大海上实力与斯巴达相抗衡。同时,霍姆斯还从雅典人用米洛斯人的下场来杀鸡儆猴以防其他盟国反抗暴政的例子说明霸权国家重视一致性的道理。但是,他也对极端情况下中国是否会对其关于海洋和领空的主权主张做出例外判断表示置疑。

再者,霍姆斯还从“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技出发,将雅典对米洛斯的冷酷无情与中国对外的“胁迫式外交”相类比,表明这是中国治国方略中的“巅峰技巧”。

最后,霍姆斯还提到国际政治弱国的“幻想”(hope)无法称为战略。正如米洛斯人将最后一线希望寄托于斯巴达而受到雅典冷酷嘲笑一般,亚洲弱小国家也会希望美国在中国制造“麻烦”时出手相救。霍姆斯还将中国拒绝美国靠近中国台湾海峡和沿海地区概括成中国的国家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A2/AD),由此突出美国在协助亚洲其他国家摆脱米洛斯命运的关键性作用。此外,他还认为修昔底德书里的结论有助于美国及其盟友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