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耶恩(George Yean)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免除中国关税并非改善通胀的手段》(Removing China Tariffs Won’t Fix Inflation)的文章,通过中美贸易的相互依赖性、中国政体以及美国大国战略得出结论,认为免除中国关税并非改善通胀的最佳手段。
耶恩先从贸易依存入手,从理论而言,两个国家相互依存能够促进交流、避免冲突与争端,但是事实上,如果两个国家的相互依存存在不对称性、贸易失衡,更容易引发冲突。
耶恩分析到,中美双方在贸易上相互依赖,但是双方冲突无法避免,他还抨击中国牺牲国民的福利而对美国进行“报复”的做法。耶恩建议,鉴于中国致力于“出口繁荣”的做法,而美国在双方贸易中缺乏相对优势,难以在通讯、半导体、新兴能源汽车等行业占据地位,这样会削弱本土行业的竞争力和积极性,美国政府可以通过推行“战略式贸易政策”支持本土发展,并通过税收的方式保护本土行业和美国国民,以应对中国的“不公平竞争”。在国际层面,美国要积极和盟友合作,一同对抗“不公平竞争”。
就中国的政党制度而言,耶恩曲解为“一党专政”,并从政治的角度切入分析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欲赶超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的原因。他希望美国能警惕中国的行为举止,中国的动向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中美的发展动态。
为了维护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和国际自由秩序,美国必须施行大国战略,追求繁荣、民主、自由的世界景象。在这基础上,耶恩还为美国干预伊拉克、阿富汗冲突以及保卫乌克兰“合理化”。他强调,贸易仍然是影响国际地位的核心,目前中国正在积极地与广大的发达和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上的往来,主导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美国不可忽视这些发展。
耶恩还将中国置于对立面,认为中国的政治体系和贸易方式对西方国家而言是一种威胁,并建议,美国要积极利用印太战略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平台促进盟国间的贸易往来,减少对中国产品的依赖性,并通过“善治”关税(“good governance” tariffs)的政策促进贸易的稳定与安全。但在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问题上,美国仍然要与中国保持国际上的合作。
最后耶恩总结到,为应对通货膨胀而进行关税免除是不可行的做法。与其通过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下降来缓解通货膨胀,保留税收的方式能够通过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缓解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