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耶恩(George Yean)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免除中国关税并非改善通胀的手段》(Removing China Tariffs Won’t Fix Inflation)的文章,他从经济、政治的角度分析到,关税的手段会加深对其他国家的产品依赖,这样会威胁到国家利益和安全,因此并不推荐通过关税缓解通胀的做法。
拜登政府正在考虑通过消除进口中国产品关税降低通货膨胀率,耶恩表示,从宏观经济学角度而言,无关税的自由贸易状态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但是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从全球自由贸易背景下获益匪浅,而这一发展威胁了美国实体行业的崛起,潜在全球供应链危机,出现政治单极化现象。
耶恩由此过渡到特朗普执政时期通过加征关税重振美国工业的做法。在他看来,为了维护本国的贸易和工业,政府不得不通过征税的形式以牺牲民众的权利换取国家利益,而特朗普的举措出于两重考量:一是重振国内工业发展,二则是通过打响“要求美企离开中国回到美国”(hereby order business to leave China)的口号宣传中美贸易战,体现其零和博弈思维。
回到关税本身,耶恩总结到,中美贸易战并没有达到美国政府的目的,两国经济并没完全脱钩,虽然在短期内,关税似乎能够减少一国对另一国的依赖,同时促进本国经济发展,降低通胀率,但是企业往往制定的是长期计划,无法因为一个短短的贸易战就直接脱离与他国的联系。
除了经济表象之外,耶恩还建议美国政府要跳脱经济思维,考虑更为宏观的国家安全和政治因素,反思俄乌战争俄罗斯切断能源供给事件,保障日常用品和重要产品供应,与友好的国家进行经贸往来,保障经济秩序稳定和国家安定。
最后,耶恩强调,为了减少国内的通胀率而免除中国进口商品关税的做法只会加深对中国的依赖,我们需要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