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为什么美国会惧怕中国崛起?

推文时间:2022-08-30     期数:45

保罗·希尔(Paul Heer)在《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了《为什么美国会惧怕中国崛起》(Why Americans Fear China’s Rise)一文,他认为美国应承认自身国际地位下降的现实,同时在与中国竞争中制定新策略以重塑竞争力。

希尔指出,美国无休止地将国内问题归咎于中国威胁论,会导致两个严重的后果。其一,美国始终无法发现国内存在的问题;其二,夸大中国威胁程度无法维系中美关系。同时希尔预示中美关系可能走向白热化的趋势,如果美国继续将国内自身的原因归咎于中国而不进行自省,这直接影响中国减少对美国的信任,这样的后果是阻碍美国制定理智且结构化的对华政策。

对此问题,希尔认为中美双方需要互相谅解,中国切忌高估自身在双方关系中的影响力,而美国需要接受新时代中国的崛起及大国形象的塑造,并承认国内政治危机和国际声誉的侵蚀。然而,希尔强调,接受“崛起”不等于放任其发展,美国要在新一轮竞争当中继续保持自身的社会体制优势,转变传统“赢家通吃”思维,因此,拜登所提出的“重建更美好”(Building Back Better)计划将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希尔也提到,为减少国内“对华温和”的反对声音,需要从客观的角度评估中国崛起的性质,并在竞争中寻求更多对话机制和合作。希尔同时引用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提出的三句话,即中美关系“应该是竞争性的”(competitive it should be),“可以是合作性的”(collaborative it can be),“当必须对抗时则是对抗性的”(adversarial it must be)。但针对这一论断,希尔指出其缺陷,该对华政策无法凸显合作的必要性,且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对抗。

尽管2021年11月中美领导人双边视频会晤后双方对此有不同解读,但基本的结论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充分利用各层级会晤机制和平台,加强政策对话和沟通协调”,美国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拉塞尔(Daniel Russel)也指出了此类型外交的迫切性。

但希尔也披露了美国的漏洞,认为美国将新一轮的合作视为“管理竞争”(manage the competition),而非“接触政策”的重建,这只会让美国民众继续将国内危机归咎于中国崛起。

最后,希尔利用坎贝尔与拉什·多希(Kurt Campbell and Rush Doshi)在《外交事务》上对于美国“衰落论”的驳斥进行点评,他表示,美国要在自身强大修复性的基础上与中国推进合作机制,并在新一轮的竞争中重塑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