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事务】美国制造的竞争对手?

推文时间:2022-08-30     期数:37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项目联席主任孙哲在外交事务《美国制造的竞争对手?》一文中发表观点,通过批判米尔斯海默关于中美之间必然存在不可消灭的对抗性的观点,表明中美有望寻求解决机制实现更好的合作与发展。

孙哲指责米尔斯海默的观点,认为中国想征服美国的观点不切实际,接着进一步揭露现存预测中美走向的观点,无论是“美国遏制说”还是“中国备战说”,无一不体现零和博弈思维。孙哲通过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的评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关于中美关系的公开讲话,以此反驳米尔斯海默的观点,说明中国希望维持友好长存的中美关系。

对于中国对美发展关系策略的学界观点,孙哲做了相应的梳理,他明确分析到,目前主流的观点仍然是宽松对美的政策,从国家利益出发,双方关系的破裂会导致两败俱伤;而从外交关系出发,中国一直持小心谨慎的态度,他对于中国对等制裁美国官员事件评价为“合情合理”。

针对米尔斯海默口中批评的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孙哲指明其对华好处,“接触”壮大了中国的中层阶级,推动了和平谈判的思维,促进思想自由开放的局面,因此他预测到中美双方的博弈和关系恶劣只会削弱该阶层在社会的影响力。

孙哲指出,米尔斯海默的观点存在漏洞,首先中国并不是在挑战美国,中国的崛起并不成为美国的威胁,也无意对美发动战争。接着,美国积极向阿富汗和伊拉克输出“民主”思想,推动四方对话机制Quad和三方防务军事联盟AUKUS的建立,都是实现美国对华战略目标的一部分。从以上两点来看,实则是美国在遏制中国的发展,中国希望与美国实现共存与合作,更好地融入世界体系当中。

孙哲还推论出米尔斯海默的逻辑谬误。从米尔斯海默给美国领导人的对华策略建议当中,可以看出无论增加常规力量还是积极谈判促成协议,都意味着双方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划界矛盾,解决问题,这与米尔斯海默在一开始认为“中美存在结构化问题”前后矛盾。

孙哲在文章的结尾提出可行性建议,借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关于中美既有竞争与合作又有对抗的观点,说明双方的关系有望朝合作大于竞争的趋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