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事务】战争的屏障

推文时间:2022-08-30     期数:36

耶鲁法学院蔡保罗中国中心高级研究院苏珊·桑顿(Susan Thornton)在外交事务《美国制造的竞争对手?》一文中发表意见,反驳米尔斯海默关于中美之间存在新型冷战的观点,通过分析阻碍中美战争发生的屏障,得出中美终将走向相互依存局面的结论。

桑顿在开篇就约翰.米尔斯海默的美国对华“接触”政策进行评论,通过“接触”政策在中国对苏联的态度、中国经济及社会福利方面的贡献,否认米尔斯海默的观点。她进一步指责米尔斯海默的“中美新型冷战观”忽略了现实国际现状。

桑顿接着从以下三方面剖析中美冷战爆发可能性之微弱的原因。其一,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实则维护中美双边和平稳定的局面。虽然两国切磋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紧张局势,但并非结构性问题,最终都会得到化解。其二,受制于国际体系的约束,与中美利益攸关的国际组织和机构会通过自身力量尽力调节中美双方的紧张局势,以免出现“两败”“多伤”的局面。其三,当下全球化势不可挡,中美双方在全球经济方面的合作日益紧密。

除了上述分析,桑顿还解释到公众舆论和媒体的监督作用会敦促美国领导人不轻易挑战中美战争这一决策,因为吸取伊拉克之战的历史教训,美国领导人需要重视选民的情绪。再者,台湾问题始终是影响中美关系的敏感因素,双方的军事威慑也是阻碍战争爆发的一大力量,虽然存在双方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但是概率极小。

桑顿在文章结尾预测,对于长久的中美关系而言,并非存在毁灭性的结局,而是走向互相依存、互相包容和互相和解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