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就中俄关系以及事关国际战略安全稳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入充分交换了意见。
习近平指出,双方实现了“冬奥之约”。在世界动荡变革期,中俄两国坚守初心,始终保持双边关系稳健前行。愿同普京总统一道,为新历史条件下的中俄关系规划蓝图、定向领航,推动中俄高水平互信不断转化为各领域合作成果,切实造福两国人民。
普京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没有阻隔两国元首通过各种方式保持密切交流,两国双边贸易稳步推进,在国际事务中协作密切。俄方把中国作为俄罗斯最重要的战略伙伴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俄中关系是21世纪国际关系的典范。普京还特别提到从俄罗斯远东地区向中国供应每年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的新合同。俄方愿同中方继续深化经贸、能源、科技、金融、交通等各领域合作,共同办好俄中体育交流年活动。
活动结束后,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集中阐述中俄在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方面的共同立场。两国有关部门还签署了一系列重点领域合作文件。
此前, 2月3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双方同意开展上海合作组织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协调配合,共同促进阿富汗和平、稳定。双方同意深化在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中俄印、联合国等框架内沟通合作,共同维护国际关系准则和地区与国际安全。俄方通报了俄美及俄与北约关系的最新进展,强调安全不可分割的原则立场。中方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双方还就金砖合作以及乌克兰、阿富汗、朝鲜半岛局势等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对表,协调了立场。会谈后,双方签署了两国外交部合作文件。
3月24日,七国集团峰会在北约总部布鲁塞尔举行并通过声明表示,G7国家“就协调制裁执行的倡议达成一致”,旨在防止俄罗斯规避制裁,与俄罗斯央行有关的黄金交易也受到现存制裁措施的限制。G7领导人还补充称:“我们仍准备根据需要实施额外措施,同时继续采取统一行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G7国家在监测对俄罗斯制裁的遵守情况时,正努力不损害农产品贸易,以防止全球粮食危机。七国集团表示,将“按照环保目标,以协调一致的方式利用现有工具和融资机制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致力于确保乌克兰粮食的可持续供应和生产。”
3月23日,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发表声明称,俄方当天向美国驻俄外交使团发出照会,宣布驱逐美驻俄外交官,以回应美方此前驱逐俄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外交官、联合国秘书处的俄方工作人员。
声明表示,俄外交部当日召见美国驻俄外交使团一名高级外交官,向其提交一份包含被驱逐的美方外交人员名单的照会,这些美国外交官被俄方列为“不受欢迎的人”,以回应美方此前驱逐俄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外交官、联合国秘书处的一名俄方工作人员。该声明未说明将被驱逐的美国外交人员数量。
声明同时表示,美国方面被告知,美国对俄罗斯的任何敌对行动都将得到果断和充分的回应。
10月19日,俄罗斯联邦副总理兼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尤里·特鲁特涅夫考察了苏维埃港和瓦尼诺港口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并就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问题举行会议。
苏维埃港正在建设液化石油气的运输转运综合体,该项目总成本为213亿卢布,已投入资金为68亿卢布。瓦尼诺港口的项目为建设焦煤转运码头,运输的焦煤开采自南雅库特的采矿选矿综合体。2020年已有一个煤炭转运综合体投入使用,其运能为每年1200万吨,到2023年其运能将增加至每年2400万吨。
尤里·特鲁特涅夫在会上指出,港口的持续运作和现代化发展是远东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远东共有19个海港,据2021年初统计的总运力为每年2亿8940万吨。截止2020年底,俄罗斯海港货物运输量减少了2.3%,远东仓库的货物周转量提升了4.6%,今年上升趋势持续:9个月来,货物周转量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0.9%。
尤里·特鲁特涅夫还提到,港口运能对远东地区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大量货物从这里出口,此外,整个东海岸是北方海航道的起点。要充分利用北方海航道作为全球运输走廊的作用,就必须进行东海岸港口的开发。
10月21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出席俄罗斯知名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第十八届年会全体会议并发表讲话。本届年会主题为“21世纪的全球变革:个人、价值观和国家”。
普京在讲话中提到,过去十几年中国的改革体现出的智慧与价值至今依然值得学习,其中就包括面对危机的态度:危机是危险也是机遇。因此,要意识到危险,做好应对准备,同时把握住机会。
普京指出,“我们正在经历的转变与人类历史上的其他转变都不相同,如今我们不仅经历着力量平衡转变和科技突破,还经历着各方面的系统性变化:首先,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日益明显,自然灾害几乎成为常态。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如何组织我们的生活,如何发展城市和经济。其次,人类的社会经济问题严重恶化。即使在最富裕的国家和地区,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衡也导致了社会不平等的加剧,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还会定期出现日益严重的粮食危机。同时,人工智能、电子、通讯等方面的科技革命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哲学、道德、精神问题,道德界限的问题被不断讨论。”
关于传统价值观,普京认为,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自己的独特性,然而世界上所有人民又被紧紧地联系了起来,人们渴望生存,渴望延续。应当以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为基础通力合作。
谈到阿富汗问题时,普京指出,阿富汗问题对中俄两国来说都十分重要,应协助阿富汗恢复经济发展,促进秩序正常化,社会政治正常化。
此外,普京还就国际组织改革与治理、地区发展、国际形势等问题进行了回答。
10月15日,俄罗斯远东和北极发展集团与俄罗斯能源部下属俄能源管理局签署了合作协议,协议的签署有利于远东地区和俄罗斯北极地区投资事业的推进和投资项目的施行。文件在“俄罗斯能源周”国际论坛的框架下签订,俄罗斯远东和北极发展集团投资副总经理罗曼·奇奇卡诺夫和俄罗斯能源部下属俄能源管理局总理事阿列克谢·库拉宾出席了签订仪式。
该协议规定建立和实施联合研究与应用的计划和项目,旨在发展远东和俄罗斯北极地区的能源合作,同时该协议还考虑到该地区的需求和潜力。
阿列克谢·库拉宾指出,“远东和北极是具有优先意义的地区。这里正在实施特别的石油天然气项目,萨哈林岛上的氢能产业群建设也正在起步。该协议的实施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金融环境和行政环境,促进地区能源发展。”
俄罗斯远东和北极发展集团投资副总经理罗曼·奇奇卡诺夫表示,对整个俄罗斯,特别是远东地区来说,能源发展问题和及其潜力定位具有战略性。在宏观区域内,计划并已经实施了大型投资项目,旨在促进能源现代化,使用更清洁的燃料。投资者受益于优惠待遇,同时也提供了额外的税收和高生产率的工作岗位。远东联邦区与亚太地区新兴市场的临近也为加速发展出口导向型项目创造了机会。
10月13日,俄罗斯联邦政府与世界经济论坛签署关于在俄罗斯建立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心的备忘录。俄罗斯联邦副总理德米特里·切尔尼申科受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任命,与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格·布伦德一道签署了备忘录。
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心的建立有助于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项目在俄罗斯的实施,世界先进经验在俄罗斯数字经济领域的应用。此平台汇聚了IT行业、工业、科学和商业领域的世界领军者,俄罗斯领头企业和国家机关,旨在研究新的IT技术在俄罗斯的运用。
德米特里·切尔尼申科指出,政府与地区和企业一起,在数字转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也是普京总统制定的国家目标之一。如进行在线公务服务或引进电子文件管理制度,简化了公民和企业的日常生活。此外,政府还受国家元首委托,开发俄罗斯程序保障体系,并努力增加对微电子产业的需求。
德米特里·切尔尼申科还提到,如今俄罗斯正处于建立数字经济的关键期,这关系到工业、社会和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建立俄罗斯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心主要目的就是提升俄罗斯在世界专家中的知名度,同世界经济论坛及其伙伴国交流经验。预计明年同世界经济论坛一道,在实验规章制度、人工智能和网络领域展开项目。
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格·布伦德指出,科技的高速发展冲击了原有的经济和社会体系,为了规范这些改变必须协调共同力量。位于莫斯科的新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心将成为论坛全球网络中的重要部分。
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心将在俄罗斯IT公司,国家和国际机构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之间建立系统性协作和建设性对话。该中心将于10月15日开始运行,其未来两个月的关键任务是组建执行委员会和制定2022年工作计划。第四次工业革命全球网在2018年由世界经济论坛启动,是一个专注于新兴技术应用和数字转型的国际合作平台。
10月7日,俄罗斯联邦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签署决议,同意将扩大列宁格勒州维堡地区普里莫尔斯克海港的区域范畴。
在新的区域上计划建立一个多功能转运综合体以及必要的基础设施。该综合体将用于煤炭、矿物肥料、集装箱、各种货物和农产品的转运。其运量预计为每年3560万吨。
该决议的签署将促进港口的发展和新的转运设施的建立。
上述工作将在“海港发展”项目框架下开展,项目隶属于《2024年前重大基础设施改扩建综合计划》中的交通运输部分。
10月6日,俄总统普京举行了有关能源发展问题的视频会议,详细讨论了能源市场现状和能源发展前景等相关问题。
普京提出,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去年的危机后已逐步复苏,能源需求不断扩大,能源价格也不断升高。能源市场需要稳定,投资计划需要有长远性,任何未经深思熟虑的举措都会带来严重失衡。现如今欧洲能源市场正经历着这种不平衡,如经济复苏后能源需求增加,2021年初欧洲国家寒冬使天然气储存量锐减,夏季天气原因造成的风能不足,欧洲国家关于天然气能源政策错误等。而这就促使天然气价格达到历史最高值,现已接近每立方千米2000美元,这一价格是去年平均价格的10倍。
同时普京指到,俄罗斯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天然气需求伙伴国的牢靠供应国,一直以来都忠于自己的角色,完成自己的任务。
普京指出,当今世界对天然气的需求持续增长,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将在全球能源平衡中取代煤炭。因此必须全面分析能源领域潜在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要实现经济多元化,积极投资基础设施产业并创造新产业。尤其要关注煤炭开采地区的情况,在上述地区创造煤矿产业外的新的就业机会。
会上,俄罗斯联邦副总理诺瓦克等人也就能源发展问题发表看法。诺瓦克提出,能源市场需要尽快稳定,才能促进其良好发展。普京与与会人员广泛讨论了促进能源市场发展与稳定的举措。
9月30日,由俄联邦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签署的俄罗斯2022年联邦预算草案及2023-2024联邦预算计划提交国家杜马审核。
草案的制定考虑到了政府必须履行的对公民的社会责任,总统命令以及联邦会议的决议。其中部分内容是针对有孩子家庭的补助,对经济困难孕妇的补贴,深化疾病防治系统的推行和医疗康复项目的实施等。
草案要求为国家项目的实现和发展目标的达成提供完全的金融保障。预算草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预测而编制,预计未来三年的年经济增长为3%。预计2022年的GDP为133.3万亿卢布,2023年为141.9万亿卢布,2024年为151.5万亿卢布。根据草案预测,未来两年预算将出现盈余。2022年的收入将达到25.02万亿卢布,2023年为25.54万亿卢布,2024年为25.83万亿卢布。2022年的支出预计为23.69万亿卢布,2023年为25.24万亿卢布,2024年为26.35万亿卢布。其中2.74万亿卢布用于2022年国家项目的实施,2023年为2.88万亿卢布,2024年为2.98万亿卢布。
预算外资金的预算草案,预算,税收和关税政策的主要方向,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以及其他一些对公共财政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文件也已送交议会下院。一系列预算文件已以电子形式提交给国家杜马。
9月28日,俄罗斯外交部部长拉夫罗夫出席了俄联邦外交部商务理事会会议并发表讲话。会议主要任务是讨论全球气候问题和环保议题对俄罗斯在外企业的定位及国家利益的影响。
拉夫罗夫指出,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和大量的多边、区域组织都对环保、“绿色转型”等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疫情期间,这一趋势逐渐增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寻求清洁能源和其他一些与气候问题的解决越来越成为能源领域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俄罗斯必须重视气候问题,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参与有关气候问题的讨论,特别是参与实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把《巴黎协定》视为长期气候治理的牢靠国际法基础。同时依照公约,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出发,为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贡献。
拉夫罗夫还提到,俄罗斯正在为下月将在格拉斯哥举行的气候会议作准备,并将就生态问题提出建议。国家已采取方针,为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条件,包括建立碳治理机制,绿色投资等。
拉夫罗夫指出,在能源与气候领域同其他伙伴国家(包括欧洲经济联盟、20国集团和金砖国家)的合作有着巨大前景。俄罗斯将借助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金融机构等平台参与生态问题讨论。同时,俄方也要注意环保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提升俄罗斯企业的竞争力。
俄联邦外交部商务理事会成立于2006年5月,其主要任务为保护俄罗斯在国外的政治经济利益,发展同俄罗斯企业的密切联系,保障企业参与境外投资项目的有利条件,抵制境外市场对国内企业的歧视。成立至今,理事会已成功举行过13次会议,主题涵盖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经济合作、国家和企业在反对恐怖主义威胁中的关系、发展与欧盟的合作伙伴关系等。
1月27日,北方舰队沿海和防空部队转移到摩尔曼斯克地区的训练场,将与北极考察集团军(2018年成立,司令员为奥列格·戈卢别夫,总部设在北冰洋沿岸科拉半岛北部的波利亚尔内市,下辖水面保护旅和潜艇旅等)共同参加演习。据报道,海军上将亚历山大·莫伊谢耶夫领导了此次演习,共将有多达1200名人员和约140个军事和特种装备参加。在靶场,北极机动步枪兵将制定在极北条件下的突袭行动战术,进行机动防御,并使用标准武器进行射击。新闻社强调,演习结束后,北方舰队沿海部队各单位将返回其永久部署点。
1月26日,据国防部报道,黑海舰队的20余艘舰艇、战舰和支援舰艇离开其在塞瓦斯托波尔和新罗西斯克的基地,参加将在黑海举行的演习。据报道,护卫舰、巡逻舰和小型导弹舰、导弹艇、登陆舰、小型反潜舰以及扫雷舰也将参加此次演习。行军期间,机组人员将在组织通信、在密集导航区域安全机动和组织防空方面进行培训。
由海军总司令尼古拉·叶夫梅诺夫上将领导的一系列海军演习将在1月和2月举行,重点是制定航空航天部队和海军部队的行动,以保护俄罗斯的海洋利益以及应对来自海域和各大洋的军事威胁。演习将在俄罗斯海域和北极、地中海、鄂霍次克海、大西洋东北部和太平洋等世界海洋的重要作战区域进行。据称,共计划有140多艘军舰和支援舰、60多架飞机、1000件军事装备和约1万名军事人员参与演习。
1月17日,据爱沙尼亚公共广播网援引北约新闻社报道称,荷兰军舰“鹿特丹”号进入波罗的海以监测该地区的局势。据报道,这艘军舰目前在瑞典海岸附近的波罗的海,以展示北约的军事存在和联盟团结。瑞典国防学院研究员马格努斯·克里斯蒂安松认为,“鹿特丹”号进入波罗的海与俄军在乌克兰边境附近活动频繁和欧洲当前的安全局势有关,北约正在适应俄罗斯不可预测的侵略性行动,并正在加强与瑞典和芬兰在波罗的海的合作。
上周俄罗斯北方舰队的三艘登陆舰进入波罗的海,对此,瑞典增加了在哥特兰岛的战备。俄罗斯多次否认西方和乌克兰就“侵略行动”的指责,表示俄罗斯没有威胁任何国家,也未打算进攻任何国家,北约是以“俄罗斯侵略”的说法为借口在俄罗斯边界附近部署更多军事装备。
1月21日,据俄罗斯国防部报道,俄罗斯-中国-伊朗联合海军在阿曼湾(阿拉伯海北部)及其上方空域开展“CHIRU-2022”联合演习。此次演习的目的是加强对国际贸易航线的安全保护,打击海盗和海上恐怖主义,以及相互交流经验。
演习期间,俄罗斯海军与中国、伊朗海军舰艇对海上目标进行火炮射击,开展联合战术机动行动,执行海上搜救任务。俄方由获纳希莫夫勋章的近卫导弹巡洋舰“瓦良格”号、大型反潜舰“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和大型海上油轮“鲍里斯·布托马”号组成的太平洋舰队分遣队共14艘军舰和辅助舰艇参加。中方则派出导弹驱逐舰乌鲁木齐舰、综合补给舰太湖舰、舰载直升机及4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参演。此外,一架两栖直升机和伊斯兰革命卫队(伊朗武装部队)的海军特种部队参与其中。演习结束后,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舰艇将继续按计划进行航行。
1月12日,波罗的海舰队司令维克托·利纳中将在接受《红星报》采访时宣布,2022 年波罗的海舰队的舰艇将进行十余次远航航行。据报道,2022年波罗的海舰队面临着大型任务,包括巡航远海海域以及参与计划的作战训练活动和国际演习。维克托·利纳中将强调,波罗的海舰队的努力是旨在确保俄罗斯联邦的海军利益。
1 月 13 日,据北方舰队新闻处报道,挪威武装部队作战司令部向俄罗斯联邦北方舰队司令部通告了 2022 年“寒冷反应”多国演习。据报道,北方舰队海军上将亚历山大·莫伊谢耶夫已了解到即将举行的“寒冷反应”多国演习的初步计划。“寒冷反应”多国演习将于2022年3-4月分阶段由挪威和其他一些北大西洋联盟成员国武装部队举行,其中一部分将在挪威海以及挪威北部和中部进行,挪威国家武装部队各单位、约28个北约成员国及伙伴国共约4万人参加演习。挪威方面表示挪威武装部队将严格遵守 2011 年欧安组织论坛通过的《维也纳建立信任和安全措施谈判文件》,倡导重大军事演习透明化。亚历山大·莫伊谢耶夫海军上将对挪威指挥官提供的信息表示感谢并祝愿军事演习顺利进行。
1月13日,据太平洋舰队新闻处报道,俄罗斯和印度海军舰艇正在进行“交汇(PASSEX)” 演习。1月12日,由近卫导弹巡洋舰“瓦良格”号和大型反潜舰“海军上将”组成的太平洋舰队分队在印度科钦港口进行了计划停靠。在停靠期间,俄印联合海军进行了“交汇”演习并补充水和燃料供应。在完成航行任务期间,太平洋舰队分队将访问包括塞舌尔共和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港口,此次恰逢“瓦良格”号巡洋舰访问塞舌尔维多利亚港105周年。
1月7日,据俄罗斯国防部消息,俄罗斯航空航天部队正将集安组织维和部队的俄罗斯特遣队全天候部署到哈萨克斯坦,运输部队由70多架“伊尔-76”和5架“安-124”飞机组成。俄罗斯军用运输机还参与了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军事特遣队的行动转移。据报道,目前大约转移2500人,如有必要可以增加军队人数。
1月5日,据俄罗斯国防部报道,俄罗斯海军总司令尼古拉·叶夫梅诺夫海军上将宣布2022年俄海军将参加950场战术、指挥和参谋演习,训练约300名舰艇和潜艇的船员。据报道,2022年俄罗斯海军面临着强化训练北方、太平洋、黑海、波罗的海和里海舰队的任务,海军将在全球包括北极在内的所有海洋地区执行任务,包括展示俄罗斯海军在各海域军事存在的任务。
12月30日,据乌克兰国家边防警卫队消息,为加强对国家边界的保护,乌克兰内阁批准了一项新边界保护计划,用于实施该计划的国家预算资金约为363亿格里夫纳(13.3亿美元)。该计划将取代之前的“隔离墙”计划,主要涉及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边界,将由国家边境服务局、基础设施部和地区行政部门共同实施。据报道,乌克兰计划在2022年与俄罗斯联邦长达1,676公里和与白俄罗斯长达1,084公里的边界地区部署军事设施。到2024年,乌克兰也将在与摩尔多瓦和欧盟国家的边界地区部署设施。
12月27日,俄罗斯陆军总司令萨柳科夫表示,俄罗斯军方正在扩大联合演习的地域范围,不仅在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内部进行演习,还将与来自东南亚和北非的军队进行联合演习。
据介绍,俄罗斯计划于2022年与埃及、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老挝、斯里兰卡、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和印度等九个国家的武装力量举行10次联合国际演习。其中四次演习将在俄罗斯领土上,分别是俄印演习“因陀罗-2022”、俄蒙演习“色楞格-2022”、俄埃演习“友谊之箭-2022”和俄越演习。此外,在俄罗斯领土外也将举行六次演习:俄罗斯-阿尔及利亚演习,俄罗斯-斯里兰卡演习,俄罗斯-老挝演习“老俄-2022”,俄罗斯-巴基斯坦演习“友谊-2022”,俄罗斯-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演习“边界-2022”,俄罗斯-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维和部队演习“坚不可摧的兄弟联盟-2022”。
12月21日,据白俄罗斯国防部报道,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再次在两国空中边界进行了巡逻。机组人员都高质量地完成了分配的所有任务,再次证实了白俄罗斯和俄罗斯飞行员的高水平培训。
此前,白俄罗斯国防部称,由于近期在白俄罗斯国家边界附近频繁发生各类飞机侦查情况,为了防止国家空域边界被侵犯,白俄罗斯决定开展白俄罗斯武装部队和俄罗斯联邦空军和防空部队的联合空域执勤和国家边界联合巡逻行动。
此外,白俄罗斯国防部注意到欧盟国家的军事活动有所增加,尤其是波兰在白俄罗斯-波兰边境增加了安全部队的数量。白俄罗斯国防部表示,相关行动不能认为是应对移民危机的反应,而更像是建立突击部队。白俄罗斯国防部负责人维克多·赫列宁认为,北约在白俄罗斯边界附近集结部队和加强波兰军事力量可被视为“一系列备战措施”。
12月21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表示,俄罗斯通过建设军事基地,部署导弹、防空和航空系统,已能够保障其在北极的边界免受外国侵略。俄罗斯在北极岛屿、群岛和沿海偏远地区,已经完成了两个军事基地的建设,组织了防空部队和沿海导弹系统的作战任务。此外,五个机场的重建也即将完成,以接收所有类型的飞机。据称,俄罗斯正在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措施能够可靠地关闭俄罗斯的北极边界,使其免受外国侵略性军事活动的影响。此外,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还为确保向极地地区运送物资做出了贡献。
9月21日,俄罗斯联邦总理米舒斯京签署扩大阿穆尔州“别洛戈尔斯克”超前发展区范围的决议。这一决议将为谢雷舍沃区大型粮仓的技术更新创造条件。该项目计划于2022年完成实施。该决议的通过将为该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不少于1.3亿卢布的个人投资。
超前发展区是一种特殊的领土开发政策,它旨在刺激经济的优先部门、吸引新的投资者,从而改善该地区人民的生活。超前发展区内的企业可以获得广泛的福利和优惠,包括降低税率和保险费,简化自由关税区程序等。
9月21日,普京举行视频会议,就经济问题进行协商,讨论了俄罗斯三年期联邦预算的部分计划。
普京指出,上周末俄罗斯举行了国家杜马选举,近一段时间新一届议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之后三年的联邦预算,这也是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性文件,预算将包含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保障和支持俄罗斯家庭等领域的新措施。
普京提到,尽管全球经济持续不稳定,世界市场困难重重,俄罗斯的经济却业已复苏。根据去年七个月的统计结果,国内生产总值已回到危机前水平,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下滑问题也已经得到解决。一至六月的工业增长达到4.4%,其中加工业展现出较高的增长速度——超过5.6%,商业氛围向好,投资者固定资金投资额增加:与去年数据相比,上半年投资额增长7.3%。
然而,一些地区依旧存在年轻人和残疾人失业率高等问题。如今的后疫情时代,需要建立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以保障俄罗斯各地区的发展。到2024年,所有的国家目标应取得较大进展,因此,近三年联邦预算的制定应有更高的要求。同时,还应关注基础设施投资,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机遇等对国家发展有整体影响的领域。
普京表示,为了实现国家发展目标,政府、各区域、工商界,新一届议会议员需要协调一致、联合工作,同时保持宏观经济整体稳定。工商界应有机会和动力来增加投资,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各级政府应明确各自的责任及确定所有必要的资金。此外,政府、各地区和议会应开展建设性的合作。
3月17日,《金融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印度央行正与俄罗斯方面讨论货币直接兑换机制,以便在国际社会对俄制裁中扩大俄印贸易。
该报写道,印度央行正与俄罗斯方面就卢比卢布的兑换机制进行初步磋商,该协议将允许印度在西方限制国际支付机制后继续向俄罗斯出口。
印度出口组织联合会(FIEO)主席萨克希维尔(A Sakthivel)博士向《金融时报》表示:“其他国家都禁止对俄罗斯出口,所以这是印度出口商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好时机。我们已要求政府做出(卢比兑换卢布的)安排。”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贸官员向《金融时报》表示,卢比兑换卢布的协议可以让印度在石油禁运的情况下继续购买俄罗斯的能源。
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部长哈迪普·辛格·普里3月15日在印度议会发表讲话时表示,目前正在就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各种问题进行谈判。据《印度快报》消息,由于受到西方国家的制裁,俄罗斯将石油打折出售并以卢比卢布机制进行交易。印度《商业标准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印度可能进口俄罗斯原油达到1500万桶。
https://ria.ru/20220317/obmen-1778600627.html
3月16日,北约成员国国防部长在布鲁塞尔举行特别会议。北约秘书长斯托滕贝格会后表示,会议决定加强北约的集体防御和威慑力,以应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此外,北约成员国一致决定不在乌克兰部署部队,但仍将向其提供军事和财政支持。
斯托滕贝格称,北约国家“面临着新的安全环境”,需要“为更长远的利益重新推出集体防御和威慑举措”,各成员国将在地面、空中、海上以及网络、太空等所有领域制定加强方案。他补充道:“大幅提高威慑和防御能力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北约成员国必须将至少2%的国内生产总值投入国防。”
斯托滕贝格强调,北约将向与俄罗斯及乌克兰邻近的东部成员国增加军事部署,或是向这些地区提供更多支援。北约已在欧洲部署了约14万名士兵,“我们已经开始实施保卫联盟的计划”。
斯托滕贝格表示,北约成员国一致决定不在乌克兰部署部队,以防止北约和俄罗斯发生武装冲突,“我们有责任确保这场冲突不会蔓延到乌克兰之外”。同时,北约也没有在乌克兰部署维和行动的计划。但是,斯托滕贝格再次承诺将向乌克兰提供军用物资和财政支持以及人道主义援助,北约成员国也在接纳数百万乌克兰难民。
北约成员国首脑会议将于3月24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举行,与会领导人将讨论乌克兰局势以及如何加强北约防卫力量等议题。
https://tass.ru/mezhdunarodnaya-panorama/14095293
3月11日,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发表评论称,由于北方维度的“伙伴”(欧盟、冰岛、挪威)和巴伦支海欧洲-北极理事会成员国(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近日对俄罗斯进行无端指责,俄罗斯决定退出相关组织。
相关国家的不友好行为违背了北方维度和巴伦支海欧洲-北极理事会(BEAC)的基本原则,破坏了欧洲北部的稳定和睦邻关系,导致多年来建立的紧密联系崩溃。长期以来促进欧洲北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和倡议正逐步废止,“西方集体”在反俄的同时,也打击了周边国家的利益。
俄方将密切关注北方维度和巴伦支海欧洲-北极理事会的相关动态,并给予相应的法律评估。扎哈罗娃表示,如果没有俄罗斯,这些组织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他们正逐步成为为欧洲利益服务的“封闭俱乐部”。
俄方希望北方维度和巴伦支海欧洲-北极理事会的网络资源不要被用于信息战,在其上发表反俄言论“不可接受”。俄方相信,为了共同的利益,国家间的合作迟早会恢复。
https://mid.ru/ru/foreign_policy/news/1803807/
按条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