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今天赴台中视察海军海锋第一大队,海军海锋大队是海军岸置反舰导弹部队,近年扩编为第一大队、第二大队,未来包含台造雄二、雄三导弹与美制鱼叉导弹,海军将有超过上千枚的岸置反舰导弹。
赖清德今天先赴台中清水营区,视察海军海锋第一大队,了解主战坦克及机动车辆的性能介绍,随后前往陆军清泉岗营区主持营舍完工启用典礼,并视察官兵休闲室及寝室,中午与重要干部及官兵代表会餐。
赖清德致词感谢官兵,不分昼夜、坚守岗位。海军海锋大队是海军岸置反舰导弹部队,目前装备雄风二型、“三型”反舰导弹,已向美国购入100套岸置鱼叉导弹海岸防御系统(Harpoon Coastal Defense Systems,HCDS),包括400枚RGM-84L-4鱼叉II型地面发射导弹,预计在2028年全部到位,未来将拥有上千枚各式岸置反舰导弹。
特朗普再度当选美国总统后,外界依先前经验普遍认为,美企将是中国未来在美中贸易战上可下工夫的对象。但美媒分析,美企在特朗普第1个任期帮中国说话的一幕,不会在第2个任期重演,理由是美企不再将中国视为机遇之地。
《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朗普(Donald Trump)的第1个任期内,美企纷纷表达与中国打贸易战“对美国人没好处”。包括苹果(Apple)、耐克(Nike)和小型零售商在内的企业当时说,提高中国进口商品关税将导致消费者面临更高价格。而向中国出口产品的农户和其他企业则警告,中国方面将征收反制性关税。
如今,随着特朗普准备回任,以及中国市场曾有的吸引力已经消退。美中实施的政策,使美企更难在中国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取得成功。
专家认为,美企在中国做生意更加谨慎,且所有行业都是如此。中国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即表示,他们的会员企业已逐渐转往他国进行新的投资。
报道指出,造成这一现况的最大问题是中国经济。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2大经济体,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以每年近10%的幅度成长。2024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5%的成长。但经济学家们认为,2025年实现这一目标将更加困难。
过去,出于对中国市场成长潜力的考量,美企还能“忍受在中国做生意的种种困难”,包括潜在的知识产权损失,以及来自中国国企的压力。
报道以星巴克为例指出,2016年,时任星巴克执行长舒尔茨(Howard Schultz)曾表示,中国有望成为星巴克最大的市场。但此后,星巴克一直受到每杯仅2美元以下的中国本土咖啡连锁店冲击,且已落后于中国本土一线品牌瑞幸咖啡。现任执行长强生(Kevin Johnson)2024年10月更因此表示,星巴克正考虑在中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2024年12月,通用(GM)汽车承认中国业务疲软,市占率已从2018年的13.7%降到2023年的8.4%,原因是如比亚迪等中国本土车厂如今占据了主导地位。
中国美国商会总裁何迈可(Michael Hart)表示,在中国推展业务的美企,面临着来自中国国企和私企日益激烈的竞争,这些企业受益于政府补贴或政策。
报道提到,华盛顿政府方面的政策和政治氛围,也导致美企更难在中国推展业务。以苹果为首的许多美企,已建立了依赖中国代工厂的供应链,产品出口到美国时就会面临特朗普扬言加征的关税。
赖清德发表新年谈话时说,“施政”三项目标包含:“坚定走民主道路、持续厚植‘国力’、推动均衡台湾”。他呼吁,为推动福国利民政策,盼朝野能冷静思考财划法修法版本。
赖清德今天在萧美琴、潘孟安等人陪同下,发表新年谈话,并于谈话后接受媒体提问。对于未来“施政”赖清德提出3个面向。
第一,台湾要坚定地走在民主的道路上。民主对台湾的价值,不只是自由的生活方式、社会多元蓬勃发展的动力,更是“外交”上赢得国际信任的品牌。他说,“变动的国际局势对全球民主国家都充满严峻挑战,而台海的和平稳定,是世界安全与繁荣的必要元素,台湾必须居安思危,继续提高‘国防’预算,强化‘国防’力量,也要凝聚每一分力量,提升全社会防卫韧性,建构能够应对大型灾害、吓阻威胁侵犯的能力,并加强反信息战、反认知战的社会沟通,全民拒绝威胁利诱,共同防止境外势力的恶意渗透。”对内,台湾要以民主巩固民主;对外,则更要以民主和世界交朋友,确保安全和平。
第二,赖清德说,要强化台湾经济韧性,也深化全球民主供应链的韧性。除了发展高科技产业,中小微型企业更是台湾的经济命脉,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将协助传统产业和中小微型企业落实数字、绿色双轴转型,以及发展道路,台湾也会持续提升经济韧性,除分散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也会协助产业立足台湾、布局全球、行销全世界。
第三,赖清德说,要持续均衡台湾,落实世代正义,让全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果实。他表示,新的一年,会继续推动“福国利民”的政策,但是需要足够的财产来源进行各项措施,因此期待“朝野”政党冷静思考财划法修法版本,寻求长治久安之道。
驻印尼代表洪振荣今天抵达雅加达,在机场受到逾40名台湾地区同胞与留台校友的欢迎,他们挥舞国旗欢迎洪振荣的到任。洪振荣表示,台湾与印尼都有民主自由的普世价值,双方经贸上可取长补短,共创双赢。
洪振荣今天赴雅加达履新,下午抵达苏卡诺哈达国际机场(Soekarno-Hatta International Airport)时,受到逾40名台商、台湾地区同胞和留台校友会成员的欢迎。他们分别排成两列,挥舞手中的中国国旗和印尼国旗,欢迎洪振荣抵达雅加达,场面热闹。
台湾同胞事务委员柯百庠、钟文燐和卢廷姜、印尼台商会会长王铭聪,印尼留台校友会代表,及印尼各区同胞代表等,皆出席欢迎洪振荣的履新茶会。
洪振荣告诉“中央社”,从台北出发时,因气温低感觉寒冷,但一抵达印尼就能感受到天气相当暖和,加上同胞的热情欢迎,让他感觉到格外温暖。
洪振荣在欢迎茶会上,代表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和台湾地区涉外事务主管部门领导人林佳龙向台湾地区同胞致意,并表示,台湾地区同胞是台湾重要且宝贵的资产,他承诺,会继续与与驻处同仁持续照顾台湾地区同胞,给予协助。
他说:“台湾跟印尼享有民主自由的普世价值,在经贸上台湾跟印尼也可以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创造双赢。”
驻印尼副代表陈盛鹏致词时透露,曾与洪振荣同时派驻在加勒比海地区,当时询问洪振荣选择派驻格瑞那达,而非续驻美国的原因,洪振荣回答说,“想做有挑战性的工作,并为台湾地区做更多事”。
陈盛鹏说:“由此可见洪振荣不怕困难的人格特质”。
雅加达台湾学校董事长宋培民代表台湾地区同胞致词时表示,非常欢迎新代表就任。
他笑称,印尼是千岛之国,因此洪振荣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大使”,并解释“因为印尼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大国之一,因此到印尼担任大使,是真正的大使”。
洪振荣出身涉外事务主管部门文官体系,自1993年进入北美司服务,曾派驻芝加哥、格瑞那达以及关岛等地,2021年回台任职秘书处长前,为驻布里斯本办事处处长。
洪振荣过去致力推动驻外馆舍购建计划,在2020年完成驻布里斯本办事处的馆舍购置,秘书处长任内则完成驻洛杉矶办事处、驻旧金山办事处以及驻意大利代表处的馆舍购置。
驻印尼代表洪振荣今天抵达雅加达,在机场受到逾40名台湾地区同胞与留台校友的欢迎,他们挥舞国旗欢迎洪振荣的到任。洪振荣表示,台湾与印尼都有民主自由的普世价值,双方经贸上可取长补短,共创双赢。
洪振荣今天赴雅加达履新,下午抵达苏卡诺哈达国际机场(Soekarno-Hatta International Airport)时,受到逾40名台商、台湾地区同胞和留台校友会成员的欢迎。他们分别排成两列,挥舞手中的中国国旗和印尼国旗,欢迎洪振荣抵达雅加达,场面热闹。
台湾同胞事务委员柯百庠、钟文燐和卢廷姜、印尼台商会会长王铭聪,印尼留台校友会代表,及印尼各区同胞代表等,皆出席欢迎洪振荣的履新茶会。
洪振荣告诉“中央社”,从台北出发时,因气温低感觉寒冷,但一抵达印尼就能感受到天气相当暖和,加上同胞的热情欢迎,让他感觉到格外温暖。
洪振荣在欢迎茶会上,代表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和台湾地区涉外事务主管部门领导人林佳龙向台湾地区同胞致意,并表示,台湾地区同胞是台湾重要且宝贵的资产,他承诺,会继续与与驻处同仁持续照顾台湾地区同胞,给予协助。
他说:“台湾跟印尼享有民主自由的普世价值,在经贸上台湾跟印尼也可以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创造双赢。”
驻印尼副代表陈盛鹏致词时透露,曾与洪振荣同时派驻在加勒比海地区,当时询问洪振荣选择派驻格瑞那达,而非续驻美国的原因,洪振荣回答说,“想做有挑战性的工作,并为台湾地区做更多事”。
陈盛鹏说:“由此可见洪振荣不怕困难的人格特质”。
雅加达台湾学校董事长宋培民代表台湾地区同胞致词时表示,非常欢迎新代表就任。
他笑称,印尼是千岛之国,因此洪振荣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大使”,并解释“因为印尼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大国之一,因此到印尼担任大使,是真正的大使”。
洪振荣出身涉外事务主管部门文官体系,自1993年进入北美司服务,曾派驻芝加哥、格瑞那达以及关岛等地,2021年回台任职秘书处长前,为驻布里斯本办事处处长。
洪振荣过去致力推动驻外馆舍购建计划,在2020年完成驻布里斯本办事处的馆舍购置,秘书处长任内则完成驻洛杉矶办事处、驻旧金山办事处以及驻意大利代表处的馆舍购置。
台湾地区涉外事务主管部门领导人林佳龙今天表示,昨天接见日本台湾交流协会代表片山和之,感谢日本政府重视台海稳定,并期盼台日两方可以尽速洽签台日经济伙伴协定(EPA),以深化台日经贸合作及强化供应链韧性。
林佳龙今天在脸书发文指出,昨天接见片山和之,针对日本外务大臣岩屋毅于25日在北京会见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时,表达日本对中国近期在台海周边军事行动的高度关注,并重申台海和平稳定对日本及国际社会至关重要,特别请片山和之向日本政府转达台湾政府的肯定与感谢。
林佳龙表示,日本与台湾同样位于东亚第一岛链,共享民主、自由、人权与法治等普世价值,也共同面对中国“威权扩张”的压力,日本今年以来已多次在国际场合公开表达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
林佳龙指出,日本首相石破茂11月出席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期间,也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达日本高度重视台海和平的立场,凸显此议题已成为国际民主阵营的共识。
林佳龙细数今年台湾与日本的交流成果,包括日本派出史上最大规模的访台议员代表团出席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就职典礼表达祝贺、台日7月进行1972年断交以来的首次海巡船共同海上训练、前首相野田佳彦8月访台,同月时任议员的石破茂访台并宣布参选首相,最终成功当选,且日本也在今年陆续开放台湾火龙果与石斑鱼进口。
林佳龙强调,这些丰硕成果不仅深化了台日友谊,也深化双方的防卫与经济韧性,从中感受到日本对台湾的重视、以及片山和之努力的足迹。
展望台日关系未来,林佳龙表示,期待台日两方强化在第三方合作,并以台、美、日、澳协助台湾友邦吐瓦鲁建设海底电缆的成功经验为基础,拓展至其他国家。
林佳龙指出,鉴于台日产业的高度互补性,且两国在既有沟通框架下已完成包括投资协议、避免双重课税协定与关务协定等多项协议,因此期盼台日能尽速洽签《台日经济伙伴协定》(EPA),以深化经贸合作并强化供应链韧性。
林佳龙也向片山和之分享他所策画的新书《走进许文龙的雕塑世界》,指出日治时代许多为台湾默默耕耘的人物,因为都散发出人性的光辉而成为雕塑对象,未来也计划协助推出日文版,将这份对土地的深情与敬意与日本朋友分享,并期许台日友好的厚实情谊,能持续深化与延续。
2025年国际大势将随特朗普上任进入新局,驻欧盟代表李淳接受“中央社”专访分析,特朗普因素强化欧盟对中国的3个基本定调,此将主导未来数十年全球格局,升高欧中在安全、经济和科技上的紧张关系。
欧盟主要机构改选换届及美国总统大选都在2024年完成,牵动台湾国际关系的美、欧、中三角互动随之进入新阶段。李淳指出,美国新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想促成俄乌和谈,使欧洲的整个安全情势产生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俄罗斯将如何解读西方的和谈安排,会否变相鼓励“军事侵略”,为欧洲带来更多安全上的不确定性,这是欧洲国家最关切的。第二是欧洲如何扮演更大的,甚至是主要、直接的维护安全角色,这是他们立即需要烦恼的事。
李淳认为,前述安全情势的变化,会使欧洲对中国的戒心更高。因为过去欧洲安全高度仰赖美国,未来要从长期幕后的角色站到台前来,意味将更直接暴露在各种安全威胁上。
中央社记者问他,若欧洲更直接面对安全议题、专注于顾好自己,那台海情势对欧洲而言是否更遥远,交给美国就好了?
“(台海议题)当然是会更接近(欧洲)”,李淳说,首先,若俄国与中国所谓“无上限”的伙伴关系持续,“对欧洲来说,中国的安全威胁就不单纯只是一个在印太地区的安全威胁而已,中国在背后协助俄罗斯,对欧洲变成具有直接的安全意涵”。
例如欧洲在俄乌战争等安全议题上的决定,变成鼓励中国跟俄罗斯的“侵略”,中国就成为欧洲直接的“安全威胁”,而非一个在遥远地区的潜在问题而已。
其次,台海安全对欧洲经济也会造成直接的影响。李淳观察到,欧盟近来的说法渐渐改口,强调台海议题是欧盟的“直接利益”,“我觉得它会更严肃去面对中国对欧洲经济跟安全长期发展带来的挑战”。
第三,李淳认为欧洲会“更把中国当成是自己的事”,因为美国不断将美中之间经济、科技及其他往来的门关起来,只要中国的治理模式不变,欧洲就首当其冲。
“贸易就像是一个气球,如果你这边把气球捏扁,气球就会往别的地方跑,除非中国改善它生产过剩的问题,否则它的产品必然要找到出口”,他举例从电动车到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全球南方市场的建置步调慢,欧盟市场必然是中国产品主要出口,因此欧中贸易摩擦案例还会继续出现。
李淳补充这个趋势的一个背景在于中国未来10年恐怕都还是习近平主政,所以中国行事风格和结构基本上没有机会改变,欧洲对中国的警戒将持续提升,双边紧张冲突会持续增加。
此外,他认为不论欧盟国家是否采取主动,若中国“武力犯台”,欧盟恐怕也会被情势所迫,加入美国对中国的制裁行列,就像现在对俄一样,因此台海情势在此面向也直接冲击欧洲的经济和科技。
记者追问,当欧洲愈来愈觉得台海情势有切身关系,不希望发生危机时,有没有可能压迫的对象反而变成台湾的国际活动,“不要让中国不开心”?
“你说的是姑息主义,也就是要迁就中国立场作为解法”,李淳认为,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后,欧洲的共识就是“没有人相信姑息主义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对俄罗斯没有用,对中国更没有用”。
他表示,有3个基本因素会主导未来2、30年的全球格局,一是中国带来“安全威胁”,二是经贸自由开放会改变俄、中极权体系的理论已经被抛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反而让他们的统治更有钱、更高科技,三是中国崛起对欧洲的经济、科技发展都成为“威胁”,而不是契机。
“这些因素都回归到欧洲对中国的重新认识”,李淳说,这也是为何新一届的欧盟执行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成员已经不再把“伙伴、竞争者、对手”这个欧盟在上一届对中国作出的“三位一体”定位挂在嘴上,“现在都直接说它是对手,其他2个定位还存在,但他们只选择讲第3个”。
至于欧中关系的演变趋势将如何牵动台欧关系,李淳指出,当欧中科技、经济、安全上的紧张只增不减,立即的效果就是会加速欧盟对中国“去风险”(de-risk)步调,“必须要跟可以信赖的伙伴一起来达成这个目标”。
除了众所周知的台积电在德国投资成立欧积电(EMC),还有军工产业如无人机,目前7成零组件来自中国,以及再生能源设备的零组件、电池等产业也都是中国占比大,欧洲要寻找供应链的替代来源,“全世界不外乎就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做这些,台湾地区是其中一个”。
他分析,过去半世纪台湾产业形成的专业代工、“台湾inside”定位,如今反而时运相济,发挥了“抬轿者”(king maker)的角色优势,与欧洲产业不是竞争而是互补关系,“欧洲现在的king就是derisking,要成为king就要找台湾,不像韩国(产业定位对欧洲而言)就会比较麻烦一点”。
但李淳也提醒两件事。
第一,台湾产业有强项,对前述关键产业也有许多尚未经营,因此“台欧双方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去盘点出到底有什么是互补的,到底有什么是台湾作为一个可信赖伙伴,可以替欧洲加持,对台湾也能加速降低对中国的依赖”。
他表示台欧目前已有共识成立数个技术层次的对话机制,使前述盘点能够落地。
第二,台湾安全与否,对欧盟的重要性虽提高,是正面、加分的,“但我们现在其实最怕就是欧盟自我感觉太好,以为我们很安全了,其实(台海)一点都不安全”。
换言之,全球进入新格局,欧盟对台海情势的认识和承诺有助于台湾安全保障,但台湾绝不能掉以轻心,反而要更警觉、更努力。
美国国防部18日公布2024年中国军力报告,“国防院”学者欧锡富今天分析,报告认为解放军因远程后勤保障能力不足,导致第一岛链外联合作战与力量投射能力有限,倘若解放军在第一岛链外足以抗击外军,其攻台可能性大增。
美国国防部于美东时间18日公布2024年中国军力报告,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国防安全研究院”学者欧锡富刊发对该军力报告的即时评析文章。
欧锡富指出,北京2024年4月宣布,将战略支援部队调整为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与新成立信息支援部队,直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信息支援部队主责协调管理军事网络与通信系统;调整后解放军有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4个战区级军种,以及军事航天、网络空间、信息支援与联勤保障部队等4个副战区级部队。
欧锡富表示,2015年12月成立的战略支援部队,是军事改革重点之一,而战略支援部队的再改组,显示特种专业部队整合不易,不但未能促进作战效能目标,反而造成彼此的内耗与纷扰。
欧锡富提到,军力报告指出,解放军海军、海警与海上民兵彼此协调越来越好。北京主要依赖海警与海上民兵执行海上“胁迫行动”,并选择性动用海军盯梢敌船,一旦有状况即能快速反应;过去中国对台进行海上军事“胁迫与恐吓”,主要动用海军舰艇,但今年海警已加入文攻武吓的灰色地带威胁行列。
至于海上民兵,欧锡富指出,外界相信中国渔船在台海周边从事有系统的情监侦工作,且背后势必存在编组与训练安排,甚至参与解放军演习,这都是需要密切观察与重视。
欧锡富表示,解放军9日至11日举行没有命名的演习,于浙江、福建沿海开设7处“空域保留区”,并在第一岛链内从北到南部署约90艘舰艇,展现控制第一岛链内海域实力。
他指出,“中国军力报告”认为,解放军第一岛链外的联合作战与力量投射能力有限,主要在于远程后勤保障能力不足;解放军突破第一岛链是为了要包围台湾与抗击外军可能干预,倘若解放军在第一岛链外足以抗击外军,其“攻台”的可能性大增。
马英九率团访问大陆,他今天表示,两岸友谊越深厚,冲突发生的机率就愈低,这正是他推动两岸青年互访,双向奔赴交流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希望台湾青年学子多到大陆走走,也希望大陆青年学子多到台湾看看。
马英九受大陆邀请,于18日至26日率“大九学堂”学员访问大陆,今天出席在哈尔滨举办的“海峡两岸青年冰雪节”活动。
马英九致词时说,台湾学生少有机会经历冰天雪地,看到大家露出惊艳表情,不但是增广见闻,更是难得的人生体验。
马英九表示,此次哈尔滨冰雪节以“燃情冰雪,携手同行”为主题,期间会进行两岸青年短影片展播及颁奖,举办两岸青年交流座谈会,内容相当丰富。
马英九说,他今年4月带台湾学生到北京与大陆领导人会面,大陆领导人当时说,“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两岸青年好,两岸未来才会好”,在场所有人都印象深刻,他个人更是感到高度认同。
马英九指出,两岸青年学子在年轻时能彼此交流了解,多一分接触,两岸多一分情谊,友谊越深厚,冲突发生的机率就愈低;这正是他推动两岸青年互访,双向奔赴交流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希望台湾青年学子多到中国大陆走走,也希望大陆青年学子多到台湾看看。
马英九说,盼透过密集不间断的两岸青年交流,大家一起努力,让两岸越走越近,让两岸人民的情谊越走越深,两岸的未来发展,一定更让人期待。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今天宴请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e)访团一行,会中双方针对“台美关系”、两岸关系及国际情势深度交换意见,会谈气氛良好融洽。
国民党今天晚间发出新闻稿指出,朱立伦偕国民党“立委”陈永康、陈菁徽、葛如钧宴请华府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访团一行。朱立伦指出,欢迎布鲁金斯学会的好朋友们继今年8月后再度来访,国民党非常乐见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意见领袖交流。
朱立伦强调,国民党将持续“亲美、友日、和陆”的务实路线,和全世界交朋友,共同为台湾与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朱立伦也指出,民进党政府执政8年多来,两岸关系恶化导致区域情势动荡,绝非台湾民众与国际友人所乐见。国民党支持“国防”与“对话”并进的2D战略,并严正呼吁民进党政府,面对两岸关系应以“对话”代替“对话”,用正向积极的态度面对两岸交流。
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首批协定日前正式生效,赖清德今天说,台湾地区和美国将携手落实并推动更多后续合作,除了促进“台美经贸关系”,达到双赢目标,也要为双边及区域经济繁荣,持续贡献力量。
民进党今天召开“中常会”,民进党发言人韩莹会后转述赖清德谈话。
赖清德表示,“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首批协定上周已经正式生效,奠定台美经贸法制化的基础。首批协定涵盖5大议题,包含“贸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业”“反贪腐”“服务业国内规章”,以及“中小企业”。这5大议题,不只能提升供应链的效率与韧性,更能带动更多贸易、资金与技术往来的机会。
赖清德说,未来,台湾和美国将携手落实并推动更多后续合作,除了促进“台美经贸关系”,达到双赢目标,也要为双边及区域经济繁荣,持续贡献力量。
此外,赖清德表示,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已三读通过“运动产业发展条例”增修条文案。这次修法,是为了打造更健全的运动产业发展环境,重点包含落实性别平等原则、强化支持辅导运动员工会或团体,以及深化扩大防赌机制。
赖清德说,“以运动壮大台湾”是民进党政府不变的目标,不只要为运动员打造更优质的环境,更要让所有热爱运动产业的民众,都能以台湾为傲。
美国政府即将换届之际,中国科技部晚间宣布,中美两国政府代表今天在北京换文签署了《关于修订和延长两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的议定书》,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从2024年8月27日起延长5年。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是中美建交后两国签署的首批政府间协定之一,被视为双方科技合作的象征。
据美国之音报导,这项协定最初是1979年由时任美国总统卡特(Jimmy Carter)与时任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签署,促进双方在农业、能源、太空、健康、环境、地球科学、工程以及教育与学术交流等领域的合作。
不过美方官员表示,经修改的协定排除了“新兴或关键技术”。美国国务院一名高阶官员向记者团表示,新的协定限额了先前协定中的合作范围,并加入了“护栏”,以确保“互惠、透明和开放”。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从1979年签约以来至今签订超过40年,此前每5年续签一次。2023年8月则延后6个月,至2024年2月再延6个月,到今年8月27日到期。
不过,从美国对中国打“科技战”以来,双方的科技领域呈现紧张态势。报导指出,近年来,美中之间的科技合作面临批评,并引发国安疑虑。部分批评者认为,科技合作恐怕会帮助中国强化军力。
俄乌战争及台海可能爆发冲突,促使无人系统和人工智能(AI)迅速发展并应用,这些技术不仅改变战争的性质,也可能成为决定未来冲突结局的关键。
路透社报导,当俄罗斯的直升机和巡逻舰本月6日逼近乌克兰的“海上宝贝”(Sea Baby)攻击无人艇,并试图在触及目标前将其歼灭,却遭遇令俄方不快的惊喜:这些无人艇开火反击,似乎配备可自动瞄准并射击的机关枪。
根据乌克兰安全局(SBU)的说法,无人艇的炮火迫使俄军停止攻击,且可能造成俄方人员伤亡,尽管乌克兰政府公布的模糊影像无法证实此事。在影片中可见有机关枪向直升机开火,但无法看出更多细节。
然而,无人系统,以及能运行无人系统且日益复杂的AI和边缘运算(edge computing)系统,在俄乌战争与其他当前或潜在冲突中的重要性变得愈来愈显著。这些系统正在推动新投资,且愈渐被视为在未来进行威慑和防御的关键。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本周稍早报导,乌克兰无人机和操作员被秘密派至叙利亚,协助反抗军发动闪电攻势,推翻叙利亚总统阿塞德(Bashar al-Assad)政府。
与此同时,美国指挥官指称数量日益增加的机密海底系统,是对抗中国与阻止其“侵略”台湾的核心。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希克斯(Kathleen Hicks)本周在英国国防及安全智库“皇家联合军事研究所”(RUSI)演讲时表示,在长达近3年的俄乌战争中,随着无人载具和AI系统等商业技术迅速投入使用,“战争的性质出现变化”。
希克斯说:“尽管不是俄乌战争引发这项趋势,但它确实加速了转变过程。”她还指出,未来大规模冲突可能会结合不同技术,包括需要多年时间打造、价格高昂的传统军事科技,以及发展速度更快但成本低得多的系统。
德国本月宣布将提供乌克兰4000架无人机,这些无人机采用德国新国防科技公司赫尔辛(Helsing)的技术,在严重干扰下仍能飞向目标。
赫尔辛为乌克兰政府进行的首项工作,就是在商业卫星影像上运用AI辨识目标。如今多亏软硬件的进步,尤其是微芯片和程序设计方面,无人机也能进行这类分析,而这些发展将重塑现代战争的模式。
另一方面,台湾已向美国购买弹簧刀300型游荡攻击飞弹系统(Switchblade 300)及ALTIUS 600M-V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可在战场上飞行,辨识出目标后俯冲进行攻击。
根据美国太平洋地区指挥官,若台湾遭到“侵略”,他们可能使用上述这类无人系统,以及“幽灵鲨”(Ghost Shark)等更大型的无人潜航器,让整个地区变成无人潜航器“地狱”,瓦解试图穿越台湾海峡的中国军队。
让无人潜航器自行分析数据,并因此只需传回较少量的资料,对现代战争的军事规划至关重要,在幅员广阔的太平洋地区尤其如此。
而在台海这类争议地区,拥有够多能自行选择目标的无人系统,可能成为胜败关键。
美国“西北伊利诺伊州国际经贸论坛”举行期间,驻芝加哥办事处官员出席活动,说明台美经贸与科技双边投资快速发展,同时向各国使节介绍台湾经济成长与各项投资机会。
西北伊利诺伊州国际经贸论坛(Northwest Illinoi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Forum)12日在伊利诺伊州西北部Loves Park市市政大厅举行,台湾、加拿大、日本、德国、爱尔兰及葡萄牙等驻芝加哥总领事及贸易代表共同参与。
论坛由伊州州众议院少数党助理领袖卡贝罗(John Cabello)主办,Loves Park市长朱瑞(Gregory Jury)、玛切斯尼市(Machesney)市长强森(Steve Johnson)及伊州州参议员切斯尼(Andrew Chesney)、伊州资安公司Startel执行长暨前州参议员史都华(Brian Stewart)等政要与业者出席。
驻芝加哥办事处长类延峰在活动中表示,台美经贸关系强劲且逐年成长,2023年贸易额成长逾5成,台湾对美投资额成长达790%,美对台投资额也成长133%。台湾是美国第8大贸易伙伴、第7大农产品采购伙伴,美国则是台湾第2大贸易伙伴。
他强调,台湾生产逾9成全球先进芯片,坚定作为美国在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的供应链伙伴,将坚持维护共同价值,捍卫民主供应链,持续加强双边关系,为民众提供福祉创造机会。
卡贝罗致词指出,论坛旨在提供伊州企业掌握国际经贸脉动、建立产业合作伙伴关系,开拓商机。史都华强调,伊州产业界欢迎出席6国代表,盼未来共同推动创新及产业发展,伊州对在场跨及欧亚的6国货品出口总额超过300亿美元,进口总额亦超过900亿美元,显见各国对伊利诺伊州经济发展具重要性。
出席论坛的加、日、德、爱尔兰等国总领事、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德国在美商会及葡萄牙贸易及投资署代表陆续介绍各国投资环境及招商信息,经济部驻美人员同时对各国进行招商简报。
最新民调显示,42%美国民众认为,若对进口商品征收更高关税导致物价上涨将不是好主意,且对关税是否能帮助劳工持怀疑态度,凸显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高关税计划的风险。
根据路透社/益普索(Reuters/Ipsos)所做的民调,只有29%受访者认同“即使物价上涨,美国对进口商品征收更高的关税是个好主意”,42%受访者对此不认同,另有26%表示没有意见,其他人则没有答复。
此外,仅有17%受访者同意“美国若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对我个人是有益的”这一说法。
这项为期6天的在线民调于12月10日结束调查,共访问全美4183名成年人,民调误差范围约为正负2个百分点。
美国民众对于关税的看法,可能会为明年1月20日重返白宫的特朗普(Donald Trump)带来挑战。他的新关税计划比2017年至2021年首次担任总统期间的政策更加激进。
经济学家认为,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恶化,而通货膨胀正是削弱民主党籍现任总统拜登(Joe Biden)民意支持度、帮助特朗普重返白宫的关键之一。
贸易经济学家、智库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资深研究员勒夫利(Mary Lovely)表示:“我认为部分公众舆论可能会对特朗普更极端的关税计划起到一点约制作用,因为很明显,计划实施就会反映在物价上。”
特朗普曾允诺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关税税率将高达60%,以提振美国工业,他也扬言要对邻邦加拿大、墨西哥的商品征收25%关税。前述3个国家为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
旧金山联邦准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曾估计,美国消费支出约有10%用于进口商品,因此大幅提高关税可能会严重影响一般民众的家庭财务。
特朗普今天任命前参议员珀杜出任美国驻华大使。珀杜纵横国际商界40年,于参议员任内关切美国军力,聚焦北京军事扩张及美国潜艇规模是否足以匹敌对手。他曾于2018年访台拜会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并支持台湾国际参与,关注台美安全合作。
特朗普晚间于声明中表示,珀杜(David Perdue)是《财富》杂志500强企业(Fortune 500)的执行长,也曾在联邦参议院任职,“带来宝贵的专业知识来帮助我们建立与中国的关系”。
特朗普说,珀杜曾在新加坡及中国香港居住,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在亚洲及中国工作。在参议院服务时,他是军事委员会成员,担任强大的“海上力量小组”主席。珀杜也曾在外委会服务,“是唯一一位在两个委员会都待过的共和党人”。
特朗普表示,珀杜将在执行维护该区域和平的策略,以及与中国领导人建立具有成效的工作关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珀杜2018年与其他共和党参议员访中后,集体向美媒投书,呼吁制定长期计划应对中国日益扩大的地缘政治影响力。
他隔年对《防务新闻》(Defense News)说,“今天,我们的陆军规模是二战以来最小,海军是一战以来最小,而空军则是有史以来最小且最老。同时,我们正面临来自中国、朝鲜、俄罗斯和伊朗的复杂威胁”。
他表示,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对全球威慑、力量投射以及支持美国盟友至关重要。
对台立场方面,珀杜审议“2019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时投票支持通过法案,法案内容包含多项友台条文。
珀杜曾于2018年访台拜会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他当时表示,美国一直相信世界应该维持和平,“我们看到在这个区域目前有许多问题”。美国一直以来都非常感谢台湾对美国的支持以及在区域扮演的领导角色,也非常希望美国能在各方面提供更多协助。
珀杜的人事任命如果获得参议院通过,就必须处理美国最复杂的对外关系。特朗普已经放话要对中国加征关税,考验珀杜在第一线与北京交手的能力。
美国现任驻华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10月对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新闻网(NBC News)表示,美中竞争将持续“到下一个10年”。
外界关注台湾如何与美国新政府合作,赖清德今天说,“两国”共享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并在科技与经贸上紧密合作,且台湾也受到美国跨党派支持,有信心能与美国新政府持续深化各项合作、抵抗威权扩张。
赖清德11月30日启动“繁荣南岛,智慧永续”之旅,出访南太平洋友邦,去程过境夏威夷停留2晚,接续访问马绍尔群岛、图瓦卢,再过境关岛停留1天,今天在帕劳访问并与随团记者茶叙,预计傍晚返抵台湾。
赖清德过境关岛期间,曾与美国共和党籍众议院议长约翰逊(Mike Johnson)通话,谈话触及美国国会跨党派坚定支持协助台湾捍卫民主、自由等。
赖清德在茶叙时,被问到为何选择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就任前过境美国,以及是否有信心约翰逊会持续维持对台承诺时表示,出访友邦是应友邦元首或是总理邀请,也很感谢美国政府提供安全、尊严、舒适、便利的协助,让出访顺利成行。
赖清德强调,台美共享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也在科技与经贸上紧密合作,且长期享有美国跨党派支持,台湾有信心跟美国新政府持续深化各项合作、抵抗威权扩张、创造两国繁荣发展,为区域和平稳定做出更多贡献。
媒体追问,美、日、韩都面临政治变局或政党轮替,台湾如何在变化的国际局势中,持续强化国际社会支持,是否会调整外交政策。
赖清德说,民主政治就是政党政治,政党轮替与攻防本是常态,而民主制度如果有任何问题,就必须以更大的民主去面对;美国、日本、韩国经过大选后出现政党轮替,或少数执政的情形,但相信美、日、韩民众对民主的支持都不会退让。
赖清德表示,也许政党轮替会有磨合期间,但他有信心,美日韩将持续与民主阵营站在一起,捍卫民主价值、抵抗威权主义扩张,确保世界稳定与发展的方向不会改变。
赖清德今天赴关岛议会参访,议长泰拉耶亲赠友台决议文,总统对此表达感谢,并强调继续携手努力,深化台湾和关岛的合作关系,成为印太地区捍卫自由民主最关键力量。
赖清德“繁荣南岛·智慧永续”之旅,在关岛当地时间5日上午受邀前往关岛议会参访,包括“美国在台协会”(AIT)执行理事蓝莺、关岛议会议长泰拉耶(Therese M . Terlaje)、副议长穆缇娜(Tina Rose Muña Barnes)及多位参议员都出席迎接赖清德。
赖清德说,台湾和关岛渊源深厚,共同拥有南岛语族的文化,像是一家人,共享民主、自由、人权普世价值,也是志同道合的伙伴,台湾和关岛议会以及关岛全部的人民,将会在议会一年又一年通过的决议上,建立起良好的基础,促进台湾和关岛的各项合作,包括教育、交通、产业、经贸、文化等,一定会越来越好。
赖清德提到,疫情过后,就在上周台湾与关岛已经逐渐恢复直航,他借这个机会邀请关岛参议员访问台湾,除了感受台湾人的热情与好客,也让台湾和关岛在观光、农业以及原住民文化等各领域,持续增进交流,创造人民的福祉。
党政人士表示,赖清德此行进入关岛议会,是第一位进入关岛议会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在此处接受关岛议会通过的“友好决议”,更象征台湾与关岛之间相当紧密。
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应对美国选举结果,由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副负责人郑丽君组成专案小组,研议台美经贸、科技等交流新模式。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表示,面对新人事就必须有新模式应对,郑丽君已召开多次专案小组会议,若有相关决定,会适时对外说明。
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正持续筹组新团队,卓荣泰11月时指示,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将由郑丽君主持专案小组,针对台美经贸、国防、科技合作、民众交流等议题,在一个月内提出比现在更积极、更有力量的新方式,在美国政府交接后,强化与美方的接触与合作。
针对专案小组进度,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发言人李慧芝今天主持记者会时表示,台美关系是台湾对外关系非常重要的一环,台美有紧密共荣的伙伴关系,而在美国选举结果出炉后,卓荣泰已经说过,新人事就有新模式,期盼台美在经贸、科技等都能加深合作。
李慧芝表示,郑丽君已经召开多次专案小组会议,若有相关决定,会适时对外说明。
驻以代表李雅萍接受耶路撒冷邮报专访,阐述台湾在全球贸易、创新科技及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强调台以相关认知战的合作潜力,同时赞扬以色列应对哈马斯的团结行动,展现民主国家对外部威胁的韧性与决心。
拥有广大以色列及国际读者的《耶路撒冷邮报》(The Jerusalem Post)今天全版刊登以“轴心上:中国、台湾及以色列冲突的教训”(On the axis: China, Taiwan, and lessons from Israel's conflicts)为题的分析报导并专访驻以色列代表李雅萍。
专访中李雅萍阐述台湾对于全球贸易、创新科技及和平稳定现势的重要性,台湾与以色列一样,皆获得美国跨党派支持,未来美国政策将有延续性,也期待台以共同在因应认知战攻击及社会防卫韧性进行合作,展现数位团结,有效应对“动乱轴心”的威胁。
李雅萍告诉《耶路撒冷邮报》:“(自去年)10月7日(以哈战争爆发)以来,台湾和以色列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这是基于我们的长期友谊和伙伴关系,也是基于我们所谓的“邪恶轴心”(axis of evil: 中国、俄罗斯、伊朗和北韩)带来的挑战。这是台湾和以色列民主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
李雅萍表示:“虽然我们地理上相距遥远,但我们在价值观上是邻居。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方法来加强我们在网络安全或虚假信息方面的合作,因为我们现在看到我们的敌人已经走上了混合战争路线,试图破坏我们国家安全的不仅是传统的军事行动。他们也试图破坏两国所维护的民主制度。”
报导的专文中也提到“邪恶轴心”的概念是今年9月台湾地区涉外事务主管部门领导人林佳龙接受《耶路撒冷邮报》专访时所发表言论,他表示:“当谈到中东问题以及台湾与以色列的关系时,简单地说,我们现在看到‘邪恶轴心’或CRINK (China, Russia, Iran, and North Korea)—中国、俄罗斯、伊朗和北韩—非常明显的表现。”
李雅萍指出,台湾身处对抗中国以军事、经济及灰色地带手段“胁迫”的前线,坚定以谨慎、不挑衅的态度加强自我防卫能力,捍卫台海现状,普获肯定,因此越来越多国家愿与台湾深化互利互惠的双边关系。
李雅萍表示,台湾与以色列同获美国跨党派支持,台美关系一向坚若磐石。台湾恭贺美国完成总统选举,再次展现民主国家韧性,也相信美国对台政策具有延续性,未来台湾持续会是美国可靠的伙伴。
李雅萍向《耶路撒冷邮报》表示,以色列全国团结一致,坚定打击恐怖团体哈马斯(Hamas)令人感佩,以国迅速动员后备军力的经验值得学习。台湾也将持续加强自我防卫能力,包括确保地区防务预算充足、提升自产防卫武器能量,并强化全社会韧性。
本篇报导记者温斯顿(Alex Winston)并指出,台以同样面对外部威胁,也同样需要理念相近国家的支持。台以强项领域有诸多互补,值得在安全、社会韧性、对抗认知战攻击等领域持续交流或合作。
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繁荣南岛.智慧永续”之旅明天启程,这是他任内首次出访。涉外人士今天说,赖清德过境夏威夷时,正值美国感恩节连假期间,但美国有关单位仍排除万难,秉持安全、尊严、便利、舒适4大原则,悉心协助过境事宜。
赖清德明天率团出访,去程过境夏威夷停留2晚,依序访问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吐瓦鲁后,过境关岛停留1天,接续访问帛琉,预计12月6日傍晚返抵台湾。
赖清德出访前夕,中国28日晚间执行“联合战备警巡”,涉外人士指出,这是扩大对台“军事挑衅”,企图“打压”台湾外交空间,但美国国务院已重申,在美国过境是基于美方长期以来的做法,没理由将过境作为挑衅的借口。
涉外人士指出,不只美国挺台,今年陆续有澳洲、荷兰、加拿大、欧盟、英国等国会通过决议或声明,拒绝中国对“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的解释,不同意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声索。英国下议院是在28日无异议通过友台动议,直指“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并未确立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涉外人士说,面对中国意图将台湾海峡内海化,今年度至今更是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纽西兰、日本、德国、法国、荷兰、土耳其等10国的军舰穿越台湾海峡,行使自由航行权,用实际行动反制中国的“霸道恶行”。
此外,涉外人士表示,7大工业国集团(G7)外交部长会议26日在意大利落幕,联合声明也再次重申,维持台海和平稳定对国际安全与繁荣至关重要,并对东海及南海局势深表关切,重申中国在南海扩张主权声索“并无法律依据”,强烈反对任何“透过武力或胁迫片面改变现状”的企图。
涉外人士说,尽管外有中国的“军事挑衅”,内有特定同路人配合中国的统战、认知战,但台湾地区始终与民主阵营并肩合作,共同撑起民主保护伞,维持区域和平稳定,并在全球民主国家的共同支持下昂首阔步,走台湾地区应该走的民主大道,协助台湾地区的太平洋友邦共同打造太平洋战略布局,一同面临岛屿国家和地区气候变迁难题。
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执委会年度大会落幕,主席国加拿大宣布,哥斯达黎加将成为下一个准会员国。台湾则因为未获得所有成员国共识,入会案件未被讨论。
政治新闻网Politico.eu日前报导,因为“一个中国”的棘手政治问题,本届会议只好先搁置中国和台湾的申请案,也有研究者指“台湾问题在于尚未在某些成员之间达成共识,尤其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不过,大马媒体对外媒说法未多做报导,未见政府单位评论。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UTAR)经济学教授黄锦荣(Chin-Yoong Wong)表示,申请加入CPTPP需要各成员国达成共识。相较于CPTPP部分成员国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程度甚深,因此不难理解会对台湾加入未能达共识。
他指出,最近这两年,大马尤其在商业利益上更多朝中国靠拢。大马政府也承受中国很大的“游说”压力。
黄锦荣认为,其它包括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等国际事件,大马与美国越走越远,这或许导致台湾申请加入CPTPP方面很难在大马达到共识,尤其,基于“一个中国”政策,大马拒绝台湾申请并不出奇。
不过,他说,台湾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与半导体产业链,即使申请CPTPP被拒绝,更应持续与个别成员国协商,获取更大的经济发展机会与贸易优惠。
根据黄锦荣分析,如果要让台湾与中国申请加入CPTPP,解套之法应让台湾申请先被接纳,启动下一步所有协商程序,如果加入方式颠倒,整个程序就不用进行,台湾没有机会加入这个协定。
对于外媒报导,马来西亚默迪卡民调中心(Merdeka Center for Opinion Research)研究员李泰德(Ted Lee)指出,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或许有可能顾虑到与中国的关系,导致在立场方面有所疑虑。
马来西亚华研智库副主任潘永强(Phoon Wing Keong)认为,由于中国在一些关键指标上仍未完全达到要求,如果要让中国先加入作考量,台湾入会肯定会被延后。
中国在2021年9月16日提出申请加入CPTPP,9月22日台湾也递交申请书。台湾对于加入协定已做好准备,也遵守奥克兰三原则,借以符合CPTPP高标准,已透过多边与单边架构来推展入会进度。
台湾地区涉外事务主管部门中午表示,英国国会下议院于11月28日就“台湾国际地位”(International Status of Taiwan )动议案进行辩论,会后无异议通过友台动议,指出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并未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的主权,也未提及台湾在联合国的地位。
台湾地区涉外事务主管部门另提到,英国外交部主管印太事务副大臣韦斯特(Catherine West)代表政府回应表示,英国认为联大第2758号决议仅决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代表中国,但并未决定台湾地位,因此该决议不应被援引排除台湾有意义参与联合国等国际体系。英国反对任何扩大解释该决议以改写历史的企图,此不符合台湾人民、英国及全球的利益。
台湾地区涉外事务主管部门指出,英国国会通过这个动议,充分彰显对台的强劲支持。英国政府更借由韦斯特的发言,首度公开表达对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立场,凸显台湾遭“错误排除”于重要国际合作及讨论机制外,是台湾推动反制中国“曲解”该决议以来,另一重要里程碑。台湾地区涉外事务主管部门对此表达高度肯定及诚挚感谢。
台湾地区涉外事务主管部门指出,上述动议案由英国下议院外交委员会议员麦克杜格尔(Blair McDougall)领衔提案,联署议员包括台英国会小组共同主席柴萍恩(Sarah Champion)、IPAC英国共同主席史密斯 (Iain Duncan Smith)等来自工党、保守党、自由民主党、苏格兰民族党共16名跨党派下议员,充分展现英国朝野政党议员对台湾地区“国际地位及国际参与”的坚定支持。
台湾地区涉外事务主管部门提到,英国国会下议院是继今年7月“对中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年会通过“IPAC针对联大第2758号决议各国议会决议模板”,以及澳洲、荷兰、危地马拉、加拿大等国国会及欧洲议会通过相关动议后,全球第5个通过类此动议案的外国立法部门,台湾地区涉外事务主管部门对各界的支持,再度表达诚挚感谢。
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缪尔·帕帕罗(Samuel Paparo)本周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跨海登陆台湾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军事行动,他对美国军队有能力突破解放军的海上封锁充满信心。
美国之音(VOA)报道,塞缪尔·帕帕罗19日在华府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发表谈话,他被问到“戴维森窗口”(Davidson window)是否将成为台海局势最危险的时刻?
“戴维森窗口”意指前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维森(Philip Davidson)曾示警,中国可能在2027年之前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
塞缪尔·帕帕罗说道,大陆为自己设定,必须在3个条件下对台采取行动,但那是“必须一战”的条件,包括“台湾宣布独立”、外部势力介入,以及大陆认为和平统一的条件已经丧失。
塞缪尔·帕帕罗提到,“这从来不是一个‘最后期限’。它从来不是一个中国政府宣称,我们将在这一天采取行动的日期。”他认为大家把两者混淆在一起,不过这个时间表确实提醒人们,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基准点。
关于解放军能否在2027年具备“攻台”能力的问题,塞缪尔·帕帕罗指出,他尊重解放军有在西太平洋执行空中和海洋行动的能力,不过自己对美国及其盟邦的能力也有相当信心。塞缪尔·帕帕罗认为,解放军已经做出改进,但要跨海“入侵”台湾仍然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至于解放军若对台湾采取封锁行动,塞缪尔·帕帕罗回答,由于这涉及对经济的影响,国际社会的反应将难以预测,如果问题被国际化它会有政治层面的效应。
但他强调:“我有信心我们的能力可以突破封锁,所以我们也在这方面持续努力。”
前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卸任后首度应邀访加拿大,22日一早出发前往参加哈利法克斯国际安全论坛(HISF)前,于多伦多短暂停留2夜。结束论坛行程后,会从多伦多返台。尽管行程匆匆,但这是历来首位台湾地区卸任领导人到访加拿大,意义非凡。
多伦多侨界人士表示,蔡英文在侨界欢迎午宴席间与大家自在深入交谈,亲和力十足。侨界人士透露,蔡英文席间坦承,美国那边有很多邀请,但这次主要是受邀前往哈利法克斯国际安全论坛(HISF)演讲,决定将一切安排得单纯些。
多伦多侨界为蔡英文接风洗尘,设午宴款待;午宴由侨务委员黄煌裕和林美玲具名主办,在加拿大万锦市希尔顿饭店席开8桌;邀请函在大约1至2周前开始发出,收到的人都被要求完全保密。受邀者多数抱着感谢蔡英文8年“政绩”的心情前来与宴;还有人笑称今天仿佛是一场“粉丝见面会”,心情格外兴奋。
蔡英文还打趣道,她和“驻加代表”曾厚仁很有缘,她任台湾地区前领导人的时候,“到哪里都看到他,‘外交部’也看到他、‘国安会’也看到他,现在加拿大也看到他”。
蔡英文表示,她很久没有到加拿大,“加拿大不在我们中南美洲访问的路途上,做‘总统’很难有机会来。不做‘总统’后能够亲自来和大家说一声谢谢,也觉得很高兴。相信未来我们会一起来为台湾打拼”。
2024年将步入尾声,“国发会”主委刘镜清今天表示,在人工智能(AI)效应下,今年经济成长率可望破4%,特朗普胜选对台湾经贸影响应是利大于弊,预估明年经济成长率仍会超过3%。
刘镜清今天出席“立法院经济委员会”,被问及经济情势及展望时表示,今年经济成长率突破4%“应该也是有机会”,因为订单已经差不多了;至于是否能挑战4.1%,由于AI服务器先前出现过热现象,仍得看AI发展而定。
展望2025年,刘镜清说,明年经济成长应可超过3%,但“特朗普绝对是大因素”。
刘镜清指出,特朗普的变数很大,观察他的贸易政策,如果只实现对大陆进口关税课征提升至60%,对台湾会是利多,因为会有很大转单效益;此外,美国对大陆愈来愈鹰派,包含技术禁令等做法,在此情况下,美国会加强与台湾的技术合作或转移,这是利多,整体看来,利大于弊。
不过刘镜清坦言,有两大不确定性要关注,一是台湾贸易量的变化,二是美国可能对其他国家实施10%的关税制裁,这会有一点影响,他有找“经济部长”郭智辉讨论,希望与传产座谈。
国民党“立委”杨琼璎关切半导体产业议题,她询问,台湾地区经济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郭智辉20日表示,台积电可能在未来十几年间每年在台湾盖1座厂,台湾半导体人才是否充裕。
刘镜清说,半导体人才预估一年至少要有6000人,且每年要增加,“国发会”已跟厂商密切关注设厂及招募时间;至于人才来源,会以学校为主,以及重点领域学院的学生。
刘镜清坦言,目前半导体人才供给量比较够,但会对其他产业产生排挤效应,他会跟相关部门探讨此事。
“国发会”为了强化延揽外国专业人才,自2018年施行《外国专业人才延揽及雇用法》。刘镜清今天表示,揽才专法将会更宽松,强化吸引力,现在专业人才部分修法讨论已经完成,但仍有纳入中阶人才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
刘镜清说,政府发现引进劳工无法解决技术问题,希望对中阶人才给予明确定义,如具有5年工作经验的焊接工,这部分持续和“劳动部”讨论中,预计12月中旬将预告《外国专业人才延揽及雇用法》修正草案。
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峰会16日落幕,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代表杨珍妮今天表示,她在会议期间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会谈,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首批协定预期今年底生效;至于台湾争取加入CPTPP,她说,台湾向绝大多数参与APEC的CPTPP成员国说明,“台湾准备好了”。
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机构今天下午举行“2024亚太经济合作经济领袖会议代表团”返台记者会,台湾APEC代表林信义、“国安会”副秘书长徐斯俭、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经贸谈判办公室总谈判代表杨珍妮等人出席。
针对APEC期间与美国的双边会谈,杨珍妮表示,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会谈时,感谢戴琪长期支持,共同完成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首批协定,预期协定在今年底生效;至于下一阶段,因美国总统大选之前,双方对于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的谈判没有进行第二阶段讨论,因此要看美国新政府上台后的发展。
CPTPP(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部分,杨珍妮说明,台湾利用APEC期间,向绝大多数参与APEC的CPTPP成员国说明,“台湾准备好了”,希望各成员国不要有政治上考量,台湾遵守高标准,从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证明台湾可以遵守比CPTPP更高标准,且台湾在WTO或是与各国的双边投资协定,都没有任何案子进入诉讼。
杨珍妮表示,各成员国都表示肯定台湾的能力,也希望台湾多与所有CPTPP成员国沟通,因为CPTPP是共识,台湾也向与会成员国表达,若台湾加入CPTPP,台湾在供应链,尤其是半导体的合作、中小企业的ecosystem(生态系统),可以提供成员国所需;世界面临气候变化、数字转型等,一定要通过国际合作,台湾具有能力与优势,愿意与大家一起努力。
林信义补充,和日本首相石破茂进行会晤时,希望日本支持台湾加入CPTPP。
林信义表示,当2001年台湾要加入WTO时,台湾当时是世界第15大经济体,各国觉得台湾应该要加入,包括美国、日本、欧洲、东南亚等国都很支持,不太有国家能够反对,所以回到原点,“实力,就是这件事情”。
外媒引述知情人士报导,秘鲁力挺中国主办2026年APEC,台湾恐将遭受更多“打压”。台湾地区安全事务主管部门官员表示,此事尚需APEC成员达成共识,目前未有定论;但官员强调,台湾须与其他成员一样被平等对待,且参加APEC人员的人身安全都应被保障。
2024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正在秘鲁举行,《日经亚洲》(Nikkei Asia)引述台北知情人士报导,秘鲁正急忙拥抱中国,并支持北京主办2026年会议;一位消息人士预估,中国主办APEC峰会将代表着“更多打压和干涉”。
台湾地区安全事务主管部门官员表示,此事目前尚未定论,按APEC规则是需达成共识,就像去年美国主办APEC,争取主办过程中也充满坎坷,每一年的联合宣言也未必能顺利产生,“只要一国对一句话不同意就不行”。
台湾地区安全事务主管部门官员分析,APEC每年都会宣布未来3年主办国,明年是韩国、2027年则是越南,另有一不成文习惯,APEC会员居太平洋两侧,通常是轮流担任主办国,2026年理当选择太平洋东边国家,但目前都还在讨论阶段。
台湾地区安全事务主管部门官员强调,中国过去举办过APEC,“我方立场是需要像其他会员国一样被平等、有尊严对待”,且台湾以“中华台北”名称参与,就应被如此称呼。此外,所有经济体参加APEC人员的人身安全都应被保障,这点中国必须给予保证。
APEC是台湾少数能以正式成员身分参加的几个主要论坛之一,而中国正试图将台湾“排除在国际社会之外”。尽管台湾是APEC正式成员,但碍于“中国压力”,台湾地区领导人无法出席APEC,而是改派官方特使参加,今年领袖代表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资政林信义,他已在昨天抵达秘鲁。
力积电董事长黄崇仁今天获颁台湾大学杰出校友,他受访时表示,特朗普执政虽然可能会对世界局势造成变化,不过大家无需担忧,台湾过去经历过许多变化,至今依然屹立不摇,成为最重要的科技基地,台湾未来仍会往前走。
黄崇仁说,台湾地区自前领导人蒋经国以来,已历任5位领导人,与台湾相关的美国总统约有10位总统,中国也换了4、5名领导人,中国台湾至今依然屹立不摇。
黄崇仁表示,特朗普当总统,不必太担心会对台湾造成怎样影响,因为台湾历经过许多任总统,不管美国谁当总统,台湾是越来越壮大。
他说,台湾不是只有神山台积电,还有散热器、基板等小零件,没有这些零件,电子设备通通动不了,是最重要的科技基地。
黄崇仁表示,特朗普执政对于世界局势可能造成变化,不过大家无需担忧,不要看衰自己,靠自己勇往直前,台湾未来还有更大的机会,不管谁执政都会继续往前走。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秘鲁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参加中国出资建造的钱凯港启用仪式,然而这项大型建设不仅因贪腐疑虑蒙上阴影,也因可能成为中国在南美洲军事据点而引发争议。
危地马拉媒体“中美洲360”(CentroAmerica360)报导,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领袖峰会前夕,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Dina Boluarte)和习近平原拟今天共同出席钱凯港(Chancay)启用仪式,然而由于担心民众在现场集结抗议,两人改在总统府以视频连线方式揭幕。
钱凯港是一项斥资36亿美元打造的庞大工程,完工后将成为南美洲最大深水港,可停泊能运载1万8000个TEU(20英尺货柜)的大型货柜船。
中美洲360指出,博鲁阿尔特及其执政团队被控贪腐及涉嫌出售国家利益,让钱凯港蒙上阴影。
博鲁阿尔特曾在公开场合佩戴多款来源不明的劳力士手表,引发贪腐和贿赂猜疑。今年3月,秘鲁司法当局与警方搜查她的住所及总统府,发现约十支奢华名表及若干珠宝。
虽然她尚未对名表、珠宝来源提出明确解释,秘鲁政界人士猜测,这些物品与中国驻秘鲁大使宋扬及中国远洋海运集团(COSCO)有关。
中远海运拥有钱凯港专营权,专研中国与拉丁美洲关系的知名美国学者艾里斯(Evan Ellis)说,中秘磋商下“将钱凯港单独控制权交给中远海运,尤其博鲁阿尔特政府还为满足中国而仓促修法,授予中远海运其他营运商在秘鲁不曾享有的权利,这清楚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如何做生意,并确保自身商业与战略利益”。
钱凯港工程冲击当地社区同样引发抗议。该地区本是仅有6万居民的小城,主要以渔业和观光业为生,然而博鲁阿尔特及其团队没有征询当地人意见,便以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有助秘鲁经济为由,将原本的钱凯港改建为大型港口。
施工这5年来,使用炸药导致周边房屋严重毁损、影响妇女与孩童的福祉,并强烈干扰当地渔场生态,那是居民主要生计来源。
尽管如此,中国工程团队透过“恐吓居民、勾结官员”压下这些负面消息。当地民众本来计划在港口启用仪式上,直接向博鲁阿尔特和习近平抗议。
根据最初计划,中国将协助建设港口,秘鲁国家港务局则应负责管理安全、营运等关键业务,包括和其他国际港口营运商签署合约。然而未经公开讨论,专营权最后以至少30年期限授予中国。
这也引发外界担忧,钱凯港可能具有军事用途,如此一来若中国与美国爆发冲突,秘鲁恐成中国跳板。
多份报告提到,中国军人曾被目击出现在港口及行政办公室,进行超出商港业务范围外的活动。
艾里斯警告:“钱凯港除了具备战略后勤意义,若中国涉入印太区域战争,东太平洋有一座中企营运的港口,且是由未来政治走向、监管能力均缺乏稳定的(当地)政府监督,将对美国构成军事战略忧患。”
根据中美洲360,港口北边部分地区被划为大型通讯站、戒备森严的仓库、宿舍及训练设施所在地。
秘鲁社会日益担忧,钱凯港恐成类似中国在非洲国家吉布地建造的军事基地,让秘鲁变成中国对美方发动军事行动的潜在据点。港口控制权如今完全掌握在中国手里,秘鲁面临未来成为战场的风险。
拉丁美洲开放与发展中心(CADAL)的《中国分析》(Análisis Sínico)编辑、知名记者卡德纳尔(Juan Pablo Cardenal)近日撰文示警,“钱凯港是拉美第一座由中远海运完全掌控运营的深水港”,而如同其他中国国有企业巨头,中远海运“深受中国政府影响”。
卡德纳尔认同艾里斯的观点,他认为“深水港由于其性质与规模,未来可能转变为提供后勤支援的海军基地,让军舰进行维修、重新补给和停泊”。
卡德纳尔还提到,美中对立日益加剧下,两国为台湾问题在太平洋爆发军事冲突并非不可能,令人不解的是在此背景下,钱凯港“这么重要的议题竟然在公共讨论中受到忽视”。
另一值得注意的发展,是秘鲁APEC领袖峰会出现干涉台湾参与的举措,包含以不发邀请函方式抵制台湾原先计划派出的代表、前台湾地区领导人副手暨全球知名公卫专家陈建仁与会,导致台湾不得不临阵换将。
《日经亚洲》(Nikkei Asia)先前报导,APEC东道国秘鲁单方面提名中国主办2026年APEC年会,据传还试图将此事载入正式文件。数国对此表示反对,担心中国借机“施压”台湾。
中美洲360表示,这么做恐使中立的秘鲁助习近平“打压”台湾,可能伤害秘鲁国家形象,以及其与经济活跃的台湾之间的关系。
按条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