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至20日,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与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共同主持了“2022年供应链部长级论坛”。会后,美国与17个伙伴经济体就全球供应链合作发布联合声明。
声明表示,各参与方将共同努力应对由于疫情、战争和冲突、极端气候影响以及自然灾害所引发的全球供应链冲击,力争缓解短期的运输、物流和供应链的中断及瓶颈问题,应对导致供应链脆弱并给各消费群体造成连带影响的长期复原力挑战。声明指出,基于国际伙伴关系建设集体的、具有长期复原力的供应链至关重要,各参与方将遵循透明度、多元化、安全和可持续性四项全球供应链原则。
7月4日,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L. Yellen)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举行线上会晤。谈话中,双方讨论了中美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发展,以及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粮食安全挑战中的全球经济前景。耶伦表示,美国对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的部分经济行为等感到担忧,并指出,期待日后与中方进行进一步讨论。
国务卿布林肯将前往印度尼西亚巴厘出席20国集团外长会议(G20 Foreign Ministers’ Meeting),届时将重申美国致力于同关键经济体合作增进美国的利益并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承诺。这些挑战包括:减轻粮食和能源不安全;抗击气候危机;解决新冠疫情问题并增强全球卫生安全;以及应对对抗俄罗斯继续侵略乌克兰的全球性影响。此外,布林肯将同印度尼西亚外长蕾特诺·马尔苏迪(Retno Marsudi)举行会晤。另外,布林肯还将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举行会晤,讨论中美双边关系以及两国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6月21日,国务院部门发言人內德·普莱斯(Ned Price)在部门新闻发布会中就美国对台湾海峡的国际法定位答记者问。普莱斯表示,美国将台湾海峡视为一条国际水道。世界对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有着持久的利益,美国认为这种定位对更广泛的印太地区的安全和繁荣至关重要。美国将继续在国际法允许的任何地方飞行、航行和作业,包括穿越台湾海峡。
6月21-22日,美日举行了双边延伸威慑对话(EDD)。此前,美国总统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于2022年5月举行的美日领导人峰会中强调了加强关于延伸威慑的双边讨论的重要性。在EDD期间,美日分享了对地区安全环境的评估,美方根据最近完成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介绍了美国核能力的现状,包括其核三位一体的态势和现代化计划,以及其宣言性政策。双方表示,延伸威慑是美日同盟的核心,并就军备控制、不扩散、常规部队和导弹防御如何有助于综合威慑以及可信和有弹性的延伸威慑进行了深入讨论。
近日,美国国防部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在国防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详细阐述了美国在印太地区基于伙伴关系而建立的战略规划。奥斯汀提及了美国国防部近期举行的两次三方会谈。第一次三方会谈与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Nobuo Kishi)和韩国国防部部长官李钟燮(Lee Jong-sup)举行。会上,三方都对朝鲜快速推进核试验的行为表示强烈担忧,谴责朝鲜的行为是危险的、破坏稳定的,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多项决议和国际法。三方还就朝鲜核试验问题发表了共同声明,提及保持三边团结,共同采取措施对于强化地区威慑力、维系地区稳定的重要意义。第二次三方会谈与澳大利亚新任国防部部长理查德·马尔斯(Richard Marles)和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举行。三国一致承认,印太地区仍然面临安全和秩序的挑战,尤其是大陆在台湾地区、东海南海地区的一系列行为。作为有着高度战略结盟关系的国家,三方承诺将基于共同价值观、共同利益和共同决心,一起采取行动维护印太地区安全和稳定。
6月13日,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卢森堡会见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本次会议继双方5月18日的电话会议举行,围绕一系列地区和全球的安全问题展开。会上,双方就中美关系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坦诚的、实质性和富有成效的讨论。沙利文强调,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对于管理中美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创立了一项两党合作的一揽子计划,意图加强美国在中美竞争中的优势。该计划将在南俄亥俄州、爱达荷州和美国其他州创造数十万个制造业就业机会,降低无数产品的成本,结束美国对进口的依赖。此前,多数党领袖舒默(Chuck Schumer)与民主党参议员曼钦(Joe Manchin)针对拜登经济方案接近达成框架协议。麦康奈尔指出,只要民主党人单方面通过该框架协议,他就将阻止旨在一揽子计划的实施。
6月28日,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会见了七国集团领导人。本次会见旨在加强七国集团在经济发展、网络空间和量子技术等领域的合作,也包括应对中国带来的挑战。七国集团(G7)占有着份额超过50%的世界经济,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合作体之一。会上,七国集团承诺以共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第一,统一应对中国“非市场的政策和行为”。制定协同一致的方法,确保为企业和工人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第二,提高供应链弹性。促进透明、可持续的关键矿物供应链发展,采取具有前瞻性的加工、提炼和回收战略。第三,加强网络和量子技术合作。通过问责制、部署量子抗加密技术,增强网络空间的稳定与安全,促进数字经济的增长。第四,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贸易标准。致力于优化技术、贸易和创新方面的标准,改善国内公民的生活。第五,改善多边债务重组框架。敦促所有相关债权人,依规为必要的债务处理做出建设性贡献。第六,致力于维护人权。谴责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一系列侵犯人权行为,例如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缅甸军事政变以及伊朗持续镇压国内武装。第七,重申民主恢复力的重要性。强调在世界各地应对专制威胁的重要性,扩大七国集团国家民主价值观的影响力。
8月9日,拜登(Joseph Biden)总统签署了《2022年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该法案旨在加强美国的制造业,保证供应链安全和国家安全。法案通过对科学研发、技术以及未来劳动力进行投资,保持美国在纳米技术、清洁能源、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行业的领先地位。同时,用于本法案的资金还配备了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以确保接收方不会在中国和其他相关国家建设某些设施。布林肯(Antony Blinken)国务卿指出,这项立法将使更有利于美国迎接21世纪的威胁和机遇,同时也是加强包括TTC(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理事会), IPEF(印太经济框架协议)和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在内的美国区域供应链外交的重要一步。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澳洲外长黄英贤(Penny Wong)及日本外务大臣林芳正(Hayashi Yoshimasa)于金边出席第55届东盟外长会议期间,举行了场边会晤。
国务卿与两位外长表达了将致力深化澳、日、美三方伙伴关系,力求推进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愿景,并强调此种伙伴关系,是建立在共享利益和价值的不可撼动的基础之上的,具体包括三方对自由、法治、人权、主权与领土完整、在不诉诸威胁或使用武力之情况下和平解决争端、维护航行与飞越自由之承诺。三方还了重申支持东盟中心性(ASEAN centrality)的决心,提及了太平洋岛国作为本区域伙伴的重要性。
国务卿与两位外长重申对维护台海和平及稳定之承诺,并肯定东盟发表声明,强调降低台海紧张局势的重要意义。三方皆盼望能透过外交途径,避免误判的风险。国务卿与两位外长对于中国近日“严重影响国际和平与稳定之举动——大规模军演”的行为表达关切。三方亦谴责中国发射弹道飞弹的行动。对此,日本政府表示,其中的五枚便落入日本的专属经济海域,进一步加剧紧张局势,破坏本区域的稳定。国务卿与两位外长呼吁中国立即停止军事演习。在可适用的情况下,澳、日、美三方的一中政策并无改变,对台基本立场亦无改变。
8月14日至18日,美国印太司令部第33届军事行动和法律会议(MILOPS 22)于泰国曼谷举行。会议汇集了来自印太及其他地区的20多个伙伴国家的高级军事领导人、政府官员、法律顾问和学者,与会者围绕印太地区有关国际法、军事合作以及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问题展开讨论。会议中,美军印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约翰∙阿奎利诺(John Aquilino)强调了印太地区对维系全球稳定繁荣的重要性,指出捍卫基于国际规则的国际秩序对于维护所有人的利益有着绝对的必要性。阿奎利诺司令认为,盟友间对彼此的承诺、对促进印太地区法治的承诺十分重要,因此与会各国对国际法形成共识是有必要的。
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丹尼尔·克里滕布林克(Daniel Kritenbrink)将于8月22日至27日访问蒙古乌兰巴托和韩国首尔。在乌兰巴托,克里滕布林克计划参与美国和蒙古的年度双边磋商,讨论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和持续合作的方式。美国对于成为蒙古的战略伙伴和“第三个邻国”而感到自豪,将继续支持蒙古巩固主权与民主制度,实现经济多样化;在首尔,克里滕布林克将与韩国政府官员举行会谈,讨论如何加强美韩联盟以及美国、韩国和日本三方合作,以应对地区和全球问题。
在中菲南海仲裁案作出裁决六周年之际,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作出如下声明:
美国及印太盟友致力于维护一个商品、人员和思想都能够在陆地、天空、网络和公海上自由流动的体系,这一体系将惠及印太地区各个国家。依据《海洋法公约》的规定,维护自由开放的南海是这一共同愿景的组成部分。
六年前,依据《海洋法公约》组成的仲裁庭做出的裁决对于菲律宾和中国具有约束力。在这份裁决中,仲裁庭拒绝支持中国在南海主张的广泛的海洋权利,指出其没有国际法依据。今年,美国国务院发布了《海洋界限:中国南海海洋主张》,这是一份关于沿海国海洋权利主张及其国际法依据的最新研究报告,该报告研究了中国在南海仲裁案裁决发布后,对其南海海洋权利主张的重新表述。报告得出结论,这些改正后的海洋权利主张仍然不符合国际法。对此,美国重申其于2020年7月13日作出的关于南海海洋主权主张的政策,并强调将对在南海发生的,对菲律宾武装力量、公共船只或飞机的武力攻击援引《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第四条共同防御承诺。
在此,美国再次呼吁中国履行国际法义务,停止挑衅行为。美国将继续与盟友伙伴,以及东盟等地区组织进行合作,以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7月9日,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后,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举行会晤。会晤前,布林肯国务卿表示中美关系复杂而重要,双方进行面对面的谈话是十分有必要的,期待双方进行有成效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对话。王毅部长则指出,中国和美国是两个大国,保持正常交流是必要的。双方需要共同付出努力,确保中美关系将继续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最重要的是要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原则——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该原则符合中美及中美人民的利益,同时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
6月5日,为展示美日同盟应对地区威胁的准备情况,美国军队和日本自卫队进行了双边弹道导弹防御演习。本次演习进一步加强了两国武装力量基于日美联盟的双边威慑和应对能力。美日双方经常合作并保持作战准备,以便共同应对地区威胁,进一步加强地区和平与稳定。
6月8日,美国副国务卿温迪·谢尔曼(Wendy Sherman)、韩国外交部第一次官(副部长)赵贤东(Cho Hyundong)和日本副外相森健良(Mori Takeo)在首尔举行会晤。
会晤中,三方强烈谴责朝鲜多次非法发射弹道导弹的行为,并重申了5月27日部长级三边联合声明的成果,承诺推进三边安全合作,以遏制来自朝鲜的威胁。谢尔曼重申了美国对韩国和日本防务的坚定承诺。三方敦促朝鲜遵守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下的义务,立即停止违反国际法、加剧紧张局势、破坏地区稳定或危害全球和平与安全的行动,转而进行对话,争取实现朝鲜半岛完全无核化。三方还讨论了共同努力支持乌克兰、加强与东盟的接触、强化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促进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等一系列紧迫的地区和全球问题,并决定,在东京举行会晤,继续进行定期的三边磋商。
美国贸易副代表萨拉·比安奇(Sarah Bianchi)和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邓振中进行视频会议。双方藉由美国在台协会和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的协调,发起了“美台21世纪贸易倡议”。会上,双方商议制定宏伟的谈判路线图,在促进贸易、法规实务、农业、反贪腐、中小企业、数字贸易、劳工保护、环境气候、贸易标准、公营企业、非市场政策管制领域达成高标准承诺和具有经济意义的成果。
该倡议旨在寻求基于共同价值发展深化经贸关系的具体途径,推广共同贸易重点,促进创新,为劳工和企业带来包容性的经济成长。一方面,有利于深化美台经贸关系,体现双方共同价值观。另一方面,有助于解决双方共同面临的问题、挑战。据悉,该倡议的第一次会议预计于本月稍晚于华盛顿特区举行。
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七国集团的外长和欧盟高级代表共同就朝鲜发射洲际弹道导弹事件,发布如下声明:
七国集团及欧盟高级代表强烈谴责朝鲜于5月25日进行的洲际弹道导弹试验,该行为与朝鲜2022年年初发射弹道导弹的一系列行为一样,体现了朝鲜提升多元化核实力的决心。该行为公然违反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加剧国内人道主义紧张局势,危机本地区的国际民航和海上航行,破坏国际和平与安全,破坏全球防止核扩散体系。
七国集团及欧盟高级代表紧急呼吁朝鲜接受美国、美国和日本多次提出的多边对话倡议,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弹道导弹项目,遵守安理会有关决议所要求的法律责任。同时,敦促所有联合国会员国,特别是安理会成员,全面执行安理会相关决议,将解决朝鲜核风险作为一项紧迫的优先事项,一同谴责朝鲜的行为,敦促其履行国际义务。
解决朝核问题需要国际社会作出一致回应,包括联合国安理会采取一致立场和进一步措施。七国集团将继续致力于与所有相关伙伴一起,为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而努力。
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在五角大楼的发布会上表示,截至5月6日,美国已承诺向乌克兰提供约45亿美元的安全援助,包括数千件军事装备和5000多万发弹药。但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不会影响其对印太地区其他事务的关注,也不意味着美国会停止与印太地区其他盟友伙伴的合作。5月19日,拜登总统开始了上任以来的首次亚洲之行,这次访问就是美国对印太地区履行持续承诺所做努力的证据。
5月12日-13日,东盟(ASEAN)成员国代表和美国代表在华盛顿特区举行了东盟-美国特别峰会。在庆祝东盟-美国对话关系成立45周年之际,美国承诺在2022年11月举行的第十次东盟-美国峰会上,建立有意义、实质性和互利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会上,双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共同承诺:
第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建立更好的卫生安全。例如,通过东盟-美国健康未来倡议,支持东盟的疫后恢复和卫生安全工作;支持与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不懈努力;支持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伙伴关系在疫苗合作方面的努力,提供安全优质的药品和卫生服务;支持知识转让及技术援助,扩大基本医疗产品的生产能力。
第二,加强经济联系和互联互通。致力于继续推动更强劲、更公平、更具包容性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建设高标准、透明、低碳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项目;致力于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致力于深化在交通互联方面的合作;致力加强区域和全球治理体系,通过相关倡议或框架进一步加强合作;致力于提高网络安全能力,促进效率、创新、沟通、安全和公平使用互联网。
第三,促进海上合作。致力于通过东盟主导的机制推进海洋领域的合作,共同提高海域意识,保护海上安全,管理海洋环境;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维护海上贸易,减少紧张局势和事故,和平解决争端;全面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第四,加强民心相通。致力于投资于人力资本开发,赋予弱势和边缘化群体权力,加强民众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加强公司和大学的合作,增加民众受教育的机会,同时促进学生和工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致力于加强参与东盟主导的机制,支持东盟的性别计划和倡议,赋予妇女合法权利,促进性别公平;致力于通过支持实施《东盟残疾人权利主流化赋权总体规划》来促进残疾人权利。
第五,支持次区域发展。支持东盟中心地位和团结,推动东盟次区域发展;支持东盟根据湄公河委员会的数据和信息交换与共享程序实现公平发展,将次区域增长与东盟全面发展对接。
第六,利用技术促进创新。致力于根据相关的东盟协议在智能制造、区块链应用、贸易便利化等领域进一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致力于加强双方在生物技术、智能农业、食品科学、气象、微电子、海洋科学、能源和空间领域的合作。
第七,应对气候变化。致力于推进双方各自的国家自主贡献(NDC),通过融资和技术在清洁能源转型中进行合作;致力于加强我们的伙伴关系,增强东盟增强抗灾能力和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致力于促进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发展,通过公私合作以解决转型融资需求;致力于保护东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自然资本。
第八,维护和平,建立信任。支持东盟根据《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和《东盟宪章》保证东南亚地区成为无核武器区;重申对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以及建立永久和平目标的共同承诺;呼吁达成解决缅甸的和平解决方案;呼吁为乌克兰弱势群体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会上,孙晓雅处长强调增进全球供应链韧性、深化美台经济关系,是在台协会最重视的两大优先目标。具体而言,她认为与90年代初相比,台湾在增强全球供应链韧性中的角色已出现巨大转变,这种转变尤其体现在半导体产业领域。而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诸如中俄不断加强盟友关系、疫情为全球贸易体系带来压力,都愈发证明了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及台湾居中的关键角色。
孙处长进一步指出,即便台湾的半导体公司已经不断加快生产芯片的速度,但物流上的挑战仍使芯片供不应求。而半导体产业的供应情况将影响世界的通讯、交通、国防、能源、医疗保健和教育等各个领域,因此有必要建立强韧的供应链。她认为,美台双方要共同强化供应链伙伴关系,包括扩大生产、培养人才、产业合作,而台积电赴美投资就是该种合作的典范。
孙处长还承诺,在台协会将在今年第三季度组建一个由台湾半导体公司组成的访问团,一同前往凤凰城,希望能够鼓励尚未决定投资美国的台湾厂商加入投资的行列。届时,在台协会将协助台湾公司认识台积电以外的潜在客户,并为他们引介当地大学和训练中心。
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 (Lloyd Austin)与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Kishi Nobuo)在华盛顿会晤,双方讨论了地区安全问题,包括如何进一步加强美日同盟、与志同道合的伙伴扩大合作。
首先,奥斯汀部长对岸信夫大臣加入乌克兰安全磋商小组的决定表示感谢,并对日本在打击俄罗斯非法侵略乌克兰事件上发挥的领导作用表示认可。其次,双方进一步讨论了中国在东海和南海地区采取的政策,并强调建立自由开放、和平与繁荣的印太地区的必要性。最后,双方一致认为有必要保持与盟友和伙伴的密切合作,以加强国家的综合威慑力,巩固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4月14至15日,美国联邦参议员林赛‧葛拉汉(Lindsey Graham)、罗伯特‧梅南德兹(Robert Menendez)、理查德‧波尔(Richard Burr)、罗伯特‧波特曼(Robert Portman)、班杰明‧萨斯(Benjamin Sasse),以及联邦众议员罗尼‧杰克森(Ronny Jackson)访问台湾。该次访问为国会议员出访印太地区行程的一部分。期间,代表团与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吴钊燮外交官以及邱国正将军会晤。在谈话中,双方就美国与台湾之间至关重要的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4月20日,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致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魏凤和。据悉,双方讨论了中美防务关系、地区安全问题以及俄罗斯无端入侵乌克兰的问题。
4月18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和美国东亚暨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丹尼尔·克里滕布林克(Daniel Joseph Kritenbrink)在檀香山与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和新西兰四国的高级官员就太平洋岛的发展问题举行了会谈。本次会议是美国与盟友就印太议题展开的定期磋商。会上,四国官员重申了各自对太平洋岛屿发展的持久共同承诺,并对所罗门群岛和中国签署的安全协议可能导致的风险表示关切。面对21世纪包括海上安全、经济发展、气候危机和新冠疫情在内的一系列挑战,美国决心加大在印太地区的参与力度,与太平洋岛国建立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例如,与包括欧洲在内的志同道合的国家进行合作,建立一个太平洋岛国联合论坛。
4月5日,朝鲜特别代表金成(Sung Kim)在华盛顿会见中国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刘晓明,讨论当前朝鲜局势。3月24日,金代表谴责朝鲜发射洲际弹道导弹,不断升级导弹发射规模的行为。他指出,今年朝鲜的13次弹道导弹发射均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多项决议,对地区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各方需要对这些行动作出坚定回应。金代表重申,美国致力于与朝鲜进行严肃而持续的外交对话。金代表和刘代表讨论了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这一共同目标的机会,以及如何鼓励朝鲜进行有意义的谈判。
4月5日,英美澳三国AUKUS伙伴关系的领导人——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英国总理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和美国总统约瑟夫·拜登(Joseph Biden)共同发布声明,内容如下:
我们重申对打造AUKUS和自由而开放的印太地区的承诺。鉴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无理、不正当、非法的入侵,我们重申了我们对尊重人权、法治以及在不受胁迫的情况下和平解决争端的国际体系的坚定承诺。
我们对澳大利亚建立常规武装核动力潜艇能力的三边计划所取得的进展感到高兴。我们完全致力于与澳大利亚共享海军推进技术,以加强全球防止核扩散机制。我们还承诺在高超音速、反高超音速和电子战能力方面开展新的三方合作,扩大信息共享,深化国防创新合作。这些倡议将深化我们在网络能力、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和海底能力方面的现有努力。伴随着我们在这些关键性国防和安全能力方面的合作进程,我们将与盟友和伙伴有更多亲密接触的机会。
3月17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迈克·吉尔戴(Michael Gilday)线上会见了日本海上自卫队海上幕僚长山村浩。会议中,双方探讨了共同面临的挑战,讨论了维护海洋开放和自由的战略。吉尔戴指出,现今的海上挑战呼吁着美国与盟友国家提升互操作性,日美同盟是印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基石。双方为了实现自由而开放的印太地区,决定进一步加强双方海军的防务合作。具体而言,日本海上自卫队和美国海军将在印太地区和全球各地定期进行联合行动,例如双方在东京湾进行的反潜战(ASW)鱼雷训练。
3月18日,美国总统拜登(Joseph Biden)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通话。通话围绕着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无端侵略展开。拜登讲述了美国及其盟友对这场危机的看法,以及他们防止入侵所做的努力,包括一系列对俄制裁措施。拜登认为,如果中国向俄罗斯提供物质支持,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拜登还强调美国支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危机。另外,双方一致认为,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对管理中美的竞争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拜登重申美国的对台政策没有改变,并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两位领导人承诺在未来的关键时期继续展开对话。
按条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