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至20日,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与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共同主持了“2022年供应链部长级论坛”。会后,美国与17个伙伴经济体就全球供应链合作发布联合声明。
声明表示,各参与方将共同努力应对由于疫情、战争和冲突、极端气候影响以及自然灾害所引发的全球供应链冲击,力争缓解短期的运输、物流和供应链的中断及瓶颈问题,应对导致供应链脆弱并给各消费群体造成连带影响的长期复原力挑战。声明指出,基于国际伙伴关系建设集体的、具有长期复原力的供应链至关重要,各参与方将遵循透明度、多元化、安全和可持续性四项全球供应链原则。
7月4日,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L. Yellen)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举行线上会晤。谈话中,双方讨论了中美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发展,以及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粮食安全挑战中的全球经济前景。耶伦表示,美国对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的部分经济行为等感到担忧,并指出,期待日后与中方进行进一步讨论。
国务卿布林肯将前往印度尼西亚巴厘出席20国集团外长会议(G20 Foreign Ministers’ Meeting),届时将重申美国致力于同关键经济体合作增进美国的利益并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承诺。这些挑战包括:减轻粮食和能源不安全;抗击气候危机;解决新冠疫情问题并增强全球卫生安全;以及应对对抗俄罗斯继续侵略乌克兰的全球性影响。此外,布林肯将同印度尼西亚外长蕾特诺·马尔苏迪(Retno Marsudi)举行会晤。另外,布林肯还将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举行会晤,讨论中美双边关系以及两国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6月21日,国务院部门发言人內德·普莱斯(Ned Price)在部门新闻发布会中就美国对台湾海峡的国际法定位答记者问。普莱斯表示,美国将台湾海峡视为一条国际水道。世界对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有着持久的利益,美国认为这种定位对更广泛的印太地区的安全和繁荣至关重要。美国将继续在国际法允许的任何地方飞行、航行和作业,包括穿越台湾海峡。
6月21-22日,美日举行了双边延伸威慑对话(EDD)。此前,美国总统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于2022年5月举行的美日领导人峰会中强调了加强关于延伸威慑的双边讨论的重要性。在EDD期间,美日分享了对地区安全环境的评估,美方根据最近完成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介绍了美国核能力的现状,包括其核三位一体的态势和现代化计划,以及其宣言性政策。双方表示,延伸威慑是美日同盟的核心,并就军备控制、不扩散、常规部队和导弹防御如何有助于综合威慑以及可信和有弹性的延伸威慑进行了深入讨论。
继今年4月印美举行2+2对话达成谅解备忘录之后,近日,一艘美国海军军舰首次停靠在印度港口进行维修。此前,印度和美国承诺要加强在多个领域的防务合作,承认印太地区的共同利益,并讨论了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
印度国防秘书阿贾伊·库马尔(Ajay Kumar)将此次活动视为促进印度工业和印美双边防务关系发展的重要一步。他表示,印度的倡议在推进印美战略伙伴关系方面具有特殊意义,它标志着更深入接触的新篇章。印度与美国的国防工业合作一直备受关注,两国致力于扩大其防务关系的规模和范围。
7月初,一艘巴基斯坦海军军舰被发现越过古吉拉特邦沿海的海上边界线,进入印度水域,它被印度海岸警卫队的一架多尼尔海上侦察机所逼退。
印度海岸警卫队和印度空军一直密切注视着古吉拉特海岸,避免发生突发事件。近年来,巴基斯坦主导的特别是以毒品恐怖主义形式出现的活动有所增加。
8月8日,第13届印美联合特种部队演习在喜马偕尔邦的巴克洛(Bakloh)特种部队(SFTS)训练学校举行。本次军演名为“金刚普拉哈”(Vajra Prahar),参加军演的美国特遣队由美国陆军第一特战部队(SFG)和特种战术中队(STS)人员组成,印度陆军特遣队由特种部队人员组成。
“金刚普拉哈”系列联合军事演习旨在分享联合任务规划和作战战术等领域的最佳做法和经验,并提高两国特种部队之间的互操作性。此次演习是加强两国特种部队之间传统友谊纽带以及强化印美双边防务合作的重要举措。
印度军队正大举押注于人工智能(AI)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威胁。目前,军队已经在印度北部和西部边境部署了几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监控系统,这减少了对人工监控的需求。另外,印度陆军在北部和南部战区的八个地点部署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可疑车辆识别系统。
近日,美国国防部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在国防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详细阐述了美国在印太地区基于伙伴关系而建立的战略规划。奥斯汀提及了美国国防部近期举行的两次三方会谈。第一次三方会谈与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Nobuo Kishi)和韩国国防部部长官李钟燮(Lee Jong-sup)举行。会上,三方都对朝鲜快速推进核试验的行为表示强烈担忧,谴责朝鲜的行为是危险的、破坏稳定的,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多项决议和国际法。三方还就朝鲜核试验问题发表了共同声明,提及保持三边团结,共同采取措施对于强化地区威慑力、维系地区稳定的重要意义。第二次三方会谈与澳大利亚新任国防部部长理查德·马尔斯(Richard Marles)和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举行。三国一致承认,印太地区仍然面临安全和秩序的挑战,尤其是大陆在台湾地区、东海南海地区的一系列行为。作为有着高度战略结盟关系的国家,三方承诺将基于共同价值观、共同利益和共同决心,一起采取行动维护印太地区安全和稳定。
6月13日,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卢森堡会见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本次会议继双方5月18日的电话会议举行,围绕一系列地区和全球的安全问题展开。会上,双方就中美关系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坦诚的、实质性和富有成效的讨论。沙利文强调,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对于管理中美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创立了一项两党合作的一揽子计划,意图加强美国在中美竞争中的优势。该计划将在南俄亥俄州、爱达荷州和美国其他州创造数十万个制造业就业机会,降低无数产品的成本,结束美国对进口的依赖。此前,多数党领袖舒默(Chuck Schumer)与民主党参议员曼钦(Joe Manchin)针对拜登经济方案接近达成框架协议。麦康奈尔指出,只要民主党人单方面通过该框架协议,他就将阻止旨在一揽子计划的实施。
6月28日,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会见了七国集团领导人。本次会见旨在加强七国集团在经济发展、网络空间和量子技术等领域的合作,也包括应对中国带来的挑战。七国集团(G7)占有着份额超过50%的世界经济,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合作体之一。会上,七国集团承诺以共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第一,统一应对中国“非市场的政策和行为”。制定协同一致的方法,确保为企业和工人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第二,提高供应链弹性。促进透明、可持续的关键矿物供应链发展,采取具有前瞻性的加工、提炼和回收战略。第三,加强网络和量子技术合作。通过问责制、部署量子抗加密技术,增强网络空间的稳定与安全,促进数字经济的增长。第四,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贸易标准。致力于优化技术、贸易和创新方面的标准,改善国内公民的生活。第五,改善多边债务重组框架。敦促所有相关债权人,依规为必要的债务处理做出建设性贡献。第六,致力于维护人权。谴责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一系列侵犯人权行为,例如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缅甸军事政变以及伊朗持续镇压国内武装。第七,重申民主恢复力的重要性。强调在世界各地应对专制威胁的重要性,扩大七国集团国家民主价值观的影响力。
12月14日,印度防长辛格在德里举行的“为未来做准备” (Preparing for the Future)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研讨会上表示,该组织正致力于以一种首创的超前方式防御当前和即将到来的各种危机,并在技术战争中增加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新内容。他补充道,该组织现在有了新的角色,它不仅将继续为国防研究和发展提供服务,还将促进国内私营部门的研究和发展。
12月13日,印度防长辛格在出席国防部生产部(DDP)纪念印度独立75周年的活动后表示,印度国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辛格称,在本届政府于2014年上台之前,印度国防十分落后,军事装备依赖进口,影响战略自主。辛格认为,虽然印度独立后在农业、教育和卫生等领域获得了“自由”,但国防部门却没有获得太多关注。他表示,本届政府已经意识到国防部门“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实现这一目标。
此外,辛格还分享了其对自由的见解。他表示,对一个主权国家而言,自由意味着有能力做出与国防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任何决定。他补充道,在任何情况下,只有当印度完全“自力更生”时,才有能力做出“自由”的决定。
8月9日,拜登(Joseph Biden)总统签署了《2022年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该法案旨在加强美国的制造业,保证供应链安全和国家安全。法案通过对科学研发、技术以及未来劳动力进行投资,保持美国在纳米技术、清洁能源、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行业的领先地位。同时,用于本法案的资金还配备了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以确保接收方不会在中国和其他相关国家建设某些设施。布林肯(Antony Blinken)国务卿指出,这项立法将使更有利于美国迎接21世纪的威胁和机遇,同时也是加强包括TTC(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理事会), IPEF(印太经济框架协议)和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在内的美国区域供应链外交的重要一步。
12月11日,印度国防部表示,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与陆军在过去三天中,对增程型“皮纳卡”火箭系统(Pinaka-ER)在不同射程和不同弹头能力下进行了试射,并完成了所有的试验目标。据悉,“皮纳卡”MK-I(Pinaka MK-I)火箭系统的射程约为40公里,“皮纳卡”II型(Pinaka II)升级版则可以击中60公里以外的目标。“皮纳卡”-ER(MK-I升级版)的射程目前还不清楚。此外,“皮纳卡”区域封锁弹药(Area Denial Munition, ADM)变体的测试也取得了成功。
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在确定该火箭的性能后,将其技术转让至一家私营企业。在技术吸收与转让的过程中,该火箭已完成了性能评估和质量认证。目前,技术吸收的初始阶段已成功完成,并已做好准备投入生产。
12月11日报道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澳洲外长黄英贤(Penny Wong)及日本外务大臣林芳正(Hayashi Yoshimasa)于金边出席第55届东盟外长会议期间,举行了场边会晤。
国务卿与两位外长表达了将致力深化澳、日、美三方伙伴关系,力求推进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愿景,并强调此种伙伴关系,是建立在共享利益和价值的不可撼动的基础之上的,具体包括三方对自由、法治、人权、主权与领土完整、在不诉诸威胁或使用武力之情况下和平解决争端、维护航行与飞越自由之承诺。三方还了重申支持东盟中心性(ASEAN centrality)的决心,提及了太平洋岛国作为本区域伙伴的重要性。
国务卿与两位外长重申对维护台海和平及稳定之承诺,并肯定东盟发表声明,强调降低台海紧张局势的重要意义。三方皆盼望能透过外交途径,避免误判的风险。国务卿与两位外长对于中国近日“严重影响国际和平与稳定之举动——大规模军演”的行为表达关切。三方亦谴责中国发射弹道飞弹的行动。对此,日本政府表示,其中的五枚便落入日本的专属经济海域,进一步加剧紧张局势,破坏本区域的稳定。国务卿与两位外长呼吁中国立即停止军事演习。在可适用的情况下,澳、日、美三方的一中政策并无改变,对台基本立场亦无改变。
法国国防部长弗洛伦斯·帕利(Florence Parly)将于本周访问印度,与印方共同聚焦海洋合作议程。这是自澳英美同盟(AUKUS)成立以来,法国防长首次访印。在澳英美同盟将法国从澳大利亚的国防协议中排除后,印度与法国分享核潜艇技术的可能性有所提升。海军方面的合作将被提上议事日程,印度和法国将通过多次演习、信息共享和军官交流活动加强联系。
法国在潜艇技术方面一直是印度亲密的合作伙伴。此前,印法已就核潜艇技术合作进行了多次会谈,在此次访问期间,双方可能就此事展开进一步讨论。印度的核舰队长期依赖俄罗斯的技术,但在升级设计一系列全新攻击潜艇的过程中,获得新技术至关重要。
据悉,在2022年1月至6月法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与印度合作将会成为法国在印太地区的首要议程。
12月14日,苏杰生在2021年全球技术峰会的一次互动会议上表示,提高印度在各个领域的能力应该是其与外国建立伙伴关系的重点。他认为,以印度的规模、潜力和雄心,必须拥有强大、可靠的国家能力。他强调,与外国合作的目的应该是提高印度的能力。
此外,苏杰生表示,“四方安全对话”作为灵活的现代机制,其开放的思想和创造性的方法有助于高效地解决各种问题。他还补充道,“四方安全对话”在疫苗生产、连通性项目、学生交流以及创业和技术合作等领域一直卓有成效。
8月14日至18日,美国印太司令部第33届军事行动和法律会议(MILOPS 22)于泰国曼谷举行。会议汇集了来自印太及其他地区的20多个伙伴国家的高级军事领导人、政府官员、法律顾问和学者,与会者围绕印太地区有关国际法、军事合作以及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问题展开讨论。会议中,美军印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约翰∙阿奎利诺(John Aquilino)强调了印太地区对维系全球稳定繁荣的重要性,指出捍卫基于国际规则的国际秩序对于维护所有人的利益有着绝对的必要性。阿奎利诺司令认为,盟友间对彼此的承诺、对促进印太地区法治的承诺十分重要,因此与会各国对国际法形成共识是有必要的。
12月10日,莫迪在“民主峰会”上表示,印度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其社会经济发展“在各个领域的包容程度前所未有”,健康、教育和人民福祉“正在以难以想象的规模不断改善”。印度的发展也向世界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即“民主能实现、民主已实践、民主有未来”。他指出,世界不同地区的民主发展道路不尽相同,但彼此有许多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印度随时准备与其他民主国家一道,为民主发展而不断努力。
此外,莫迪表示多党选举、司法独立和媒体自由是民主的“重要工具”。他强调,民主国家必须共同努力,塑造社交媒体和加密货币等新兴技术的全球规范,借助科技增强民主,而非破坏民主。他还提出与世界分享印度通过数字解决方案开展自由公平选举以及提升治理领域透明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12月8日,印度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及其妻子与11名武装部队人员在泰米尔纳德邦的直升机坠毁事件中丧生。彼时,拉瓦特一行人乘坐一架印度空军的Mi-17V5直升机从苏鲁尔空军基地( Sulur IAF base)起飞,准备前往惠灵顿地区的国防参谋学院参加活动。直升机于当日中午12点20分左右坠毁,各方积极展开搜救。下午6点过后,印度空军发布了比平·拉瓦特等人的死讯。
据报道,拉瓦特与印度外长及国家安全顾问组成了从外交和军事上对抗中国军队的核心小组。消息人士称,拉瓦特对班公湖南岸和凯拉什山脉的每一处山体特征都了如指掌,曾在印中边界对峙中迫使中方恢复班公湖北岸的现状。他时刻关注中国在边境实控线附近的活动,并认为印度面临的真正威胁来自中国。
印度总理莫迪发表推文称:“比平·拉瓦特将军是一名杰出的士兵,也是一名真正的爱国者,为我们的军队和安全机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战略问题上的洞察力非同寻常。他的逝世让我深感悲痛。”
【此条整合了《印度斯坦时报》12月8日的报道: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india-news/gen-rawat-loved-sweets-fauj-and-was-wary-of-china-101638974616659.html】
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丹尼尔·克里滕布林克(Daniel Kritenbrink)将于8月22日至27日访问蒙古乌兰巴托和韩国首尔。在乌兰巴托,克里滕布林克计划参与美国和蒙古的年度双边磋商,讨论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和持续合作的方式。美国对于成为蒙古的战略伙伴和“第三个邻国”而感到自豪,将继续支持蒙古巩固主权与民主制度,实现经济多样化;在首尔,克里滕布林克将与韩国政府官员举行会谈,讨论如何加强美韩联盟以及美国、韩国和日本三方合作,以应对地区和全球问题。
12月5日,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Amit Shah)表示,为了削弱无人机在印度边境造成的威胁,印度正在开发本土的反无人机技术,这一技术将很快提供给安全部队使用。他指出,边境安全就是国家安全,政府将致力于为边境部队提供全世界最好的边境守卫技术。沙阿表示,印度中央政府已确保能对任何入侵该国边境的行为作出迅速反应。他补充道,无论何处有人试图入侵边境,袭击武警和安全部队,印度都将立即予以回击。
【此条整合了《德干纪事报》12月5日的报道:https://www.deccanchronicle.com/nation/current-affairs/051221/centre-ensured-immediate-response-to-border-incursions-amit-shah.html】
印度官员阿杰伊·巴特(Ajay Bhatt)表示,为实现莫迪的“自力更生”愿景,印度政府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国防生产走廊,可为印度青年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提升国防生产本土化水平。为了提高军械工厂的能动性、效率并释放新的经济增长与创新潜力,军械工厂委员会的生产单位已经转化为7个新的国防公司。这一重组旨在将军械工厂转变为生产性经营实体,提升产品专业化程度,增强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成本效益,帮助印度国防生产在国内外市场中探索新机会。
【此条整合了《印度经济时报》12月5日的报道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defence/1962-is-past-india-now-capable-of-giving-befitting-reply-to-enemies-says-mos-defence-bhatt/articleshow/88109401.cms】
12月6日,即将离任的印度驻华大使唐勇胜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进行了线上会谈。唐勇胜在会谈中强调“中印关系面临的挑战压倒了两国关系中的巨大机遇”。在谈到印中边界西段持续不断的军事摩擦时,唐勇胜强调,两国外交部长在“为全面彻底解决当前印中边境地区问题提供适当指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双方能够尽快达成“全面解决方案”,使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
唐勇胜表示,印中关系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双方可以通过政治、外交和军事等层面的持续沟通解决当前困难,推动两国关系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12月6日,在第21届年度印俄首脑峰会之前,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与国防部长辛格一同会见了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和国防部长绍伊古。双方举行了首次印度-俄罗斯“2+2”部长级对话。
双方主要就实控线附近的军事行动、在阿富汗地区开展合作以及协调印度洋地区和东盟的关系展开了讨论。四位部长探讨了两国在中亚和印度洋地区开展合作的可能性,并认同俄罗斯和印度在西亚事务的各个方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绍伊古表示,俄罗斯与印度之间的对话将为深化两国互信和确保全球及地区安全做出重大贡献。此外,他还指出,当前俄印军事技术合作在两国关系中占有特殊地位,并将继续稳步发展。
苏杰生表示,印度和俄罗斯是亲密的朋友和战略伙伴,两国一直在努力维护共同利益,确保印俄两国人民的和平、进步与发展。他还强调,印俄密切的关系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十分稳定。拉夫罗夫提到,俄罗斯和印度对更加公正、民主和多极的世界秩序有着相似的愿景,并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有类似的观点。
12月3日,新任印度海军参谋长哈里·库马尔(Hari Kumar)表示,印度海军正密切关注中国在印度洋的活动,并做好了应对任何安全威胁的充分准备。他补充道,印度北部边境的局势增加了印度洋安全态势的复杂性,且双线挑战仍然存在,但海军将坚定不移地捍卫印度的海洋利益,并专注于战斗准备。提及近年中国海军的发展,他认为舰艇数量变化不是衡量海军实力的唯一因素,战略、作战计划也尤为重要。他指出印度海军能与中国的海上力量相抗衡,并向全国保证,印度海军将时刻准备履行维护印度海洋利益的使命。
除此之外,他支持海军制定的“战区计划”(theaterisation plan),并表示海军将支持印度的国防改革,提升三军的协同作用。
12月2日,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表示,印度和中国无法在高度紧张、摩擦不断的边境局势下维持其他所有领域的良好关系。他指出,边界问题的僵局已经蔓延到了印中关系的其他领域,因此,通过搁置争议以继续发展其他领域的友好关系并不现实。他认为双边关系现在的发展态势并不符合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苏杰生补充道,印度不是因为与中国的边境僵局而参与“四方安全对话”的,并表示“四方安全对话”并不针对某一个国家。
此外,苏杰生还指出了印度外交政策的三大优先事项,即关注包括中亚和西亚在内的周边国家;与大国建立良好关系,塑造世界秩序以维护国家利益;以及扩大印度的国际影响力。苏杰生将国家安全视为外交的第一要务,认为国家安全应当置于外交的所有考虑之上。与会领导人还讨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行动。在这一背景下,印度总理莫迪提议成立一个全球绿色氢联盟。四国还成立了一个航运工作组,负责协调航运价值链的绿色化和去碳化。
会上发布了《关于技术设计、开发、治理和使用的四方安全对话原则》(Quad Principles on Technology Design, Development, Governance),它不仅将引导该地区,也将引导世界创新发展负责任化、开放化与高标准化。印美日澳四国还成立了一个基础设施协调小组,以分享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评估结果,并协调各种方法、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工作。四国还成立了一个空间合作工作组,以交换卫星数据,用于监测和应对气候变化、备灾以及应对共同领域的挑战。
在出席会议期间,莫迪分别和澳大利亚总理、日本首相及美国总统举行了会晤。
按条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