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印度国防部长辛格称,虽然印度军队持续与中国军队在北部边界对峙,但和平解决僵局的谈判将继续进行。10月26日至29日,辛格在新德里举行的陆军指挥官会议上表示,印度不会对军队能力建设和其它方面的需求设立预算限制。
辛格还表示将向部队提供最好的武器和冬衣。他说:“确保我们的军队能够获得最好的武器、装备和服装是国家的责任。因为我们的军队要冒着极端天气和敌对势力的威胁来保卫我们的领土完整。”
10月29日报道
https://www.deccanchronicle.com/nation/current-affairs/291020/indian-army-on-vigil-china-talks-to-continue-rajnath-singh.html
10月28日,印度国防部长辛格称,虽然印度军队持续与中国军队在北部边界对峙,但和平解决僵局的谈判将继续进行。10月26日至29日,辛格在新德里举行的陆军指挥官会议上表示,印度不会对军队能力建设和其它方面的需求设立预算限制。
辛格还表示将向部队提供最好的武器和冬衣。他说:“确保我们的军队能够获得最好的武器、装备和服装是国家的责任。因为我们的军队要冒着极端天气和敌对势力的威胁来保卫我们的领土完整。”
10月29日报道
https://www.deccanchronicle.com/nation/current-affairs/291020/indian-army-on-vigil-china-talks-to-continue-rajnath-singh.html
10月22日,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与摩洛哥外交与国际合作大臣纳赛尔·布里达(Nasser Bourita)进行了线上会晤。双方一致认为,自2015年10月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Mohammed VI)出席第三届印非论坛峰会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长足进展。双方积极评价印摩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增长。他们认为,过去两年,两国在网络安全、国际反恐和空间领域缔结的谅解备忘录及协定,为印摩建立牢固和全面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国外长还讨论了各自国家应对新冠疫情挑战的方法,并就联合国改革、国际反恐、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和印非论坛机制下的合作等地区及全球性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在会晤中,两国外长就尽快签署国防合作谅解备忘录达成一致。布里达祝贺印度当选为2021-2022年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并转达了摩洛哥政府对印度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支持。双方对印摩在联合国等各类国际组织内的密切合作表示满意。苏杰生邀请布里达在情况允许时访问印度,布里达欣然接受了邀请。
【此条整合了《印度经济时报》10月22日的报道: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defence/india-morocco-plan-to-sign-defence-mou-riding-on-emerging-strategic-partnership/articleshow/78815685.cms】
10月22日报道
https://www.mea.gov.in/press-releases.htm?dtl/33134/Virtual+Meeting+between+EAM+and+Foreign+Affairs+Minister+of+Morocco
10月22日,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与摩洛哥外交与国际合作大臣纳赛尔·布里达(Nasser Bourita)进行了线上会晤。双方一致认为,自2015年10月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Mohammed VI)出席第三届印非论坛峰会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长足进展。双方积极评价印摩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增长。他们认为,过去两年,两国在网络安全、国际反恐和空间领域缔结的谅解备忘录及协定,为印摩建立牢固和全面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国外长还讨论了各自国家应对新冠疫情挑战的方法,并就联合国改革、国际反恐、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和印非论坛机制下的合作等地区及全球性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在会晤中,两国外长就尽快签署国防合作谅解备忘录达成一致。布里达祝贺印度当选为2021-2022年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并转达了摩洛哥政府对印度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支持。双方对印摩在联合国等各类国际组织内的密切合作表示满意。苏杰生邀请布里达在情况允许时访问印度,布里达欣然接受了邀请。
【此条整合了《印度经济时报》10月22日的报道: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defence/india-morocco-plan-to-sign-defence-mou-riding-on-emerging-strategic-partnership/articleshow/78815685.cms】
10月22日报道
https://www.mea.gov.in/press-releases.htm?dtl/33134/Virtual+Meeting+between+EAM+and+Foreign+Affairs+Minister+of+Morocco
点击上方“武大边海”直接订阅
“海上合作-2014”多国海上联合演习在青岛举行
图片来源:新华网
本文作者
李云龙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原文首发于《边界与海洋研究》2020年第4期,本文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删减,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原文下载链接。
一、 东南亚地区海洋救灾合作机制建设与存在的问题
(一)东南亚地区海洋救灾合作机制建设
为了应对灾害频发的问题,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东南亚各国在东盟框架内开始构建救灾合作机制。进入21世纪以来,东盟框架内的海洋救灾合作机制的进程开始加速。2009年12月,《东盟灾害管理与应急响应协议》正式生效。2011年11月,东盟正式批准东盟灾害管理人道主义援助协调中心(AHA Centre)的建立。同时,1994年7月25日成立的东盟地区论坛(ARF)是东盟框架内另一个重要的地区安全论坛和多边合作机制,在该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举办了亚太海洋灾害管理、地震灾害响应和城市搜救能力建设、地区气候变化和减轻海洋灾害研讨会等一系列海洋救灾合作活动。中国积极参与该机制下有关地区减灾救灾活动,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 东南亚地区海洋救灾合作存在的问题
东南亚地区海洋救灾合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救灾物资和资金对外依赖性较强,并且,每年只能拨付一小部分资金用于应急救灾,绝大部分的紧急救灾物资和资金需要东盟成员国和伙伴国的捐赠。
其次,海洋灾害早期预警系统不完善。
最后,救灾能力和效率较为低下。由于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普遍不够完备,救灾人员和能力不足,东盟救灾协调机制的能力也非常有限,导致受灾国时常面临救灾效率低下、救援进展缓慢、救援局面混乱的情况。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参与东南亚地区海洋救灾合作的动因
(一)推动与东南亚国家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中国与东南亚伴海而邻,海洋对中国和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发展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海洋灾害的应对不仅关乎国家的命运,同样也关乎地区的安全与繁荣。对于海洋灾害的防灾减灾和救灾,只有突破国家界限的限制,通过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运用全人类的智慧和各个国家的力量,才能真正实现以集体力量应对海洋灾害的侵袭。几十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各国共享救灾减灾的理念、经验和方法,帮助东南亚各国增强应对海洋灾害的救灾、减灾能力,与东南亚国家在地震台侦测、气象侦测、海洋灾害早期预警系统建设等方面展开合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参与东南亚地区的海洋救灾合作,就是中国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一张细致而具体的“答卷”。
(二)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展现大国担当
近年来,西方质疑中国将陷入“金德尔伯格陷阱”,中国为东南亚地区提供的大量的海洋防灾、救灾公共产品就是对这种说法的一次有力反击。
中国向该地区提供了诸如“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一带一路”东南亚地区援建地震台网、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等海洋防灾救灾公共产品,致力于帮助东南亚国家提高应对海洋灾害的预警和防御能力。同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等国际金融公共产品,为东南亚各国的基础设施和海洋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以改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降低应对海洋灾害的脆弱性。
中国通过参与东南亚地区海洋防灾、救灾、减灾活动,为地区各国提供了大量的国际公共产品,向国际社会展现了大国的职责与担当。
(三)以海洋救灾为契机,深化与东盟的海事合作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的推进需要中国与地区各国建立空前紧密的伙伴关系,而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由于领土海洋争端等因素而导致关系一度紧张,致使“一带一路”建设的政治与安全环境受到挑战。
海洋安全合作是东盟与伙伴国发展双边关系的重要议题,也是“一带一路”在东南亚地区实施的重要着力点。多年来,中国与东盟在防灾减灾经验分享、项目和技术支持、救灾资金援助、救灾模拟演习、人道主义救助等问题上持续深化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中国与东盟可将海洋救灾议题扩展到诸如保障海洋航道安全、打击海洋跨国犯罪和恐怖主义活动、维护海洋生态安全、发展“蓝色经济”等领域,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海事领域合作格局。此举一方面有利于维护东南亚地区海洋安全环境,推动“一带一路”的实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进中国与东盟的政治互信。
(四)提高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推进“一带一路”实施
东南亚海域拥有中国远洋航线的重要航道,如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巽他海峡和龙目海峡。该地区频发的海洋灾害会对沿岸地区的港口、运输道路、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造成破坏,严重影响中国在东南亚区域的海上贸易通道安全,阻碍了“一带一路”的实施。中国可以借“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合作的契机,加强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一方面,中国可以帮助东南亚各国改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电力和通讯等基础设施状况,提高基础设施应对海洋灾害的能力,从而保障东南亚地区海洋通道的安全;另一方面,改善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状况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实质性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的实施。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参与东南亚地区海洋救灾合作的优势
第一,中国拥有便利的区位条件。中国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临海而望,其中越南、老挝和缅甸与中国陆地接壤。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中国的救灾人员和物资可以迅速地到达受灾地区,节省救援路途时间,大大提高了救灾的时效性。
第二,中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强大的经济实力使中国有能力对东南亚地区的救灾行动提供资金支持,而救灾资金正是当前东南亚海洋救灾合作所紧缺的。中国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为东南亚地区国家的海洋灾害救助提供多种资金工具。
第三,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海洋救灾经验。经过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6年印尼爪哇岛地震、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以及2008年缅甸“纳尔吉斯”热带风暴、2013年超强台风“海燕”、2014年马航370客机失联等事件,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重大灾害的救助互动颇为频繁,双方都积累了丰富的救灾合作经验。
第四,中国拥有较强的救灾能力。中国有着强大的救援人员动员能力,可以确保第一时间到达灾害现场展开救援。近年来,中国防灾减灾方面的科技成长迅速,提高了灾害信息获取、预测与分析能力。在灾害监测预警方面,中国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北斗导航和无人机等高新技术装备加强灾害早期预警系统,不断提高灾害信息监测的精准度、灾害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公众覆盖率。
四、中国参与东南亚地区海洋救灾合作面临的挑战与中国的应对
(一)易受传统安全问题的“绑架”
海洋救灾本属于非传统安全合作范畴,但是受南海问题以及美国、日本等域外国家的影响,部分东盟国家在传统安全领域与中国仍存在“信任赤字”,给包括海洋救灾合作在内的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海洋合作带来负面影响。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当传统安全领域的对话与合作难以维持,属于低政治的海洋救灾合作往往会扮演着促进两国关系的“破冰船”。中国在参与东南亚海洋救灾合作中,一是倡导“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消除由于南海问题给部分东南亚国家造成的威胁感知;二是以中国-东盟海事磋商机制为基础,增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互信。
(二)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巨大
亚洲开发银行(ADB)与世界银行(World Bank)每年能够提供给整个亚洲地区的资金只有约200亿美元,为解决资金缺口问题,中国应充分发挥亚投行和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的作用,支持东南亚地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0年1月,亚投行共投资64个项目,涉及投资资金122.4亿美元,其中东南亚地区国家是主要的受益对象。此外,中国可以借鉴加勒比巨灾风险保险基金(CCRIF)的经验,在“一带一路”总体框架下构建中国-东盟巨灾保险合作机制,分摊政府救灾资金的财政负担,以分散该地区频发的海洋灾害风险。
(三)军事人员参与救灾行动的争议性
军队是一个国家武装力量的代表,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在未获得受灾国的邀约和许可,或未明确救援国与受灾国之间的管辖权划分,派遣本国军队踏上他国的领土展开救援行动,在政治和军事上可能会引发争议。在当前美国、日本等域外国家试图拉拢东南亚国家干涉南海问题的情况下,中国动用军队参与东南亚地区海洋救灾行动将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对此,中国应利用当前与东盟国家就“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的机会,加快制定中国与东盟的《武装部队救灾合作标准操作程序(SOP)》,避免在救灾行动中违反受灾国主权原则,引起不必要的国际政治争端。
END
编辑 | 韩茜
排版 | 李阳
“武大边海”是边界与海洋问题最专业的信息平台
推送最新边海资讯、边海观察,发布边海问题专家观点
面向公众普及宣传边海知识
微信投稿邮箱:cictsmr@whu.edu.cn
“武大边海”独家授权转载《边界与海洋研究》期刊论文
期刊投稿邮箱:bjyhyyj@whu.edu.cn
编辑部联系电话:027-68753503
《边界与海洋研究》国内邮发代号:38-455
国际邮发代号:C9291
更多资讯请关注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官网:
http://www.cibos.whu.edu.cn/
10月15日,土库曼斯坦总统古尔班古利·贝尔迪穆哈梅多夫(Gurbanguly Berdimuhamedov)致电印度总统拉姆·纳特·科温德(Ram Nath Kovind)。
印土领导人认识到了两国基于历史和文化联系建立起的友好关系,并注意到了两国在各领域合作势头的持续发展。印土领导人一致认为两国在贸易和经济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合作潜力,并指出双方在以制药领域为代表的企业合作上取得了成功。印度总统感谢土库曼斯坦总统的致电和他在加强印土关系中所作的贡献。
10月15日报道
https://www.mea.gov.in/press-releases.htm?dtl/33121/Telephone+conversation+between+President+of+India+and+President+of+Turkmenistan
10月15日,土库曼斯坦总统古尔班古利·贝尔迪穆哈梅多夫(Gurbanguly Berdimuhamedov)致电印度总统拉姆·纳特·科温德(Ram Nath Kovind)。
印土领导人认识到了两国基于历史和文化联系建立起的友好关系,并注意到了两国在各领域合作势头的持续发展。印土领导人一致认为两国在贸易和经济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合作潜力,并指出双方在以制药领域为代表的企业合作上取得了成功。印度总统感谢土库曼斯坦总统的致电和他在加强印土关系中所作的贡献。
10月15日报道
https://www.mea.gov.in/press-releases.htm?dtl/33121/Telephone+conversation+between+President+of+India+and+President+of+Turkmenistan
10月7日,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与日本外务大臣茂木敏充出席了在东京举行的第十三届印度-日本外交部长战略对话。
在此次对话中,苏杰生和茂木敏充重申了印日双边互信与共同价值观,回顾了印日特殊战略与全球伙伴关系取得的进展,并讨论了两国在海上安全、贸易、投资、制造业、技术发展、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卫生、福利、印太倡议(Indo-Pacific Ocean Initiative,IPOI)和联合国改革等多方面的合作。此外,两国外长还强调了建设强健而灵活的数字网络系统的需要,并预祝印日网络安全协定早日达成。该协定将促进双方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能力建设、研发和安全维护合作。
印日两国外长就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全球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一致认为,两国牢固持久的伙伴关系将在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中发挥关键作用。他们强调,一个自由、开放和包容的印太地区必须以多样化且富有弹性的供应链为前提。在这方面,他们欢迎恢复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和其他志同道合国家之间供应链的倡议。
两国外长一致认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印太地区获得了更突出的地位。他们强调印度和日本需要为了该地区的利益而共同努力。日方同意成为“印太互联互通倡议”的牵头伙伴,与印度共同推进两国各自的印太愿景。
10月7日报道
https://www.mea.gov.in/press-releases.htm?dtl/33100/13th+IndiaJapan+Foreign+Ministers+Strategic+Dialogue
在中印边界西段对峙五个月以后,目前尚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中国准备通过武装冲突掠夺印度领土。面对中方难以预测的行为,印度国内不能轻举妄动。中国有在未来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野心,它也逐渐意识到,印度正是它的众多阻碍之一。
我在媒体上进一步推断,由于传统战争的局限性,中国的实际意图与印度的最初推断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不一致。在此,我提出了“混合战争(hybrid war)”这一概念来阐释“中国反印行动”的本质。“混合战争”这一概念涉及到将非传统方法作为多领域对抗的一部分。“混合战争”的行为旨在干扰和打击敌人的行动而不必公开敌对。在当今国际局势与中印竞争背景下,为什么“混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更好的选择?这是因为中国很难确保赢得一场针对印度的常规战争。首先,印度的军事实力相比1962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印度已然成为国防军事大国。其次,中国目前尚不能承受任何的军事挫折带来的“回旋镖效应(boomerang effect)”。对内中方需稳定政党领导地位,对外需保持世界大国形象。第三,一旦中国对印发起战争,其他国家如日本、越南等国的行为都将变得更为大胆。第四,战争的爆发会使得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地位受到严重影响,“抵抗”美国及其伙伴国家控制印太的计划也会付之一炬。
简言之,“混合战争”这一战略能够为中国提供基本的保证,同时它也是中国军方过去一段时间所制定战略的有效产物。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法律、媒体和网络战,基本上都是“混合战争”的一部分。
幸运的是,中国的努力到目前为止一直是有限的,印度的公众以及整个世界都习惯了中国的这种战略。印度对中国的阻击也启发了其它国家做出类似行为。中国的行动旨在使印度处于紧张之中,使其安全系统处于疲倦和不稳定状态,这样印度就难以配合美国和日本在国际地缘政治中发挥作用。
【作者:Syed Ata Hasnain,和平与冲突研究所理事会成员,印度陆军退役中将。文章发表于印度媒体《Rediff》。】
10月8日报道
https://www.rediff.com/news/column/why-is-china-pursuing-hybrid-war-against-india/20201008.htm
10月12日,印中第七轮高级指挥官会谈在楚舒勒(Chushul)举行。双方就两军从印中边界西段实际控制线地区脱离接触的问题坦诚、深入和建设性地交换了意见。双方认为本轮会谈是积极的,能够增进对彼此立场的了解。双方同意继续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保持对话和沟通,尽快就脱离接触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双方同意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不把分歧上升为争端,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10月13日报道
https://www.mea.gov.in/press-releases.htm?dtl/33116/Joint+Press+Release+of+the+7th+Round+of+IndiaChina+Military+CommanderLevel+Meeting
日前,负责克什米尔和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Gilgit-Baltistan)事务的巴基斯坦联邦部长阿里·阿明·甘达普尔(Ali Amin Gandapur)宣布,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即将成为巴基斯坦的第五个省。甘达普尔还表示,巴总理伊姆兰·汗不久将访问该地区,并就此事发表正式声明——巴基斯坦联邦政府决定赋予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宪法权利。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阿伊莎·西迪卡(Ayesha Siddiqa)认为,巴方此举使其不再有任何理由抗议印度于2019年8月取消印控克区特殊地位的举动。
10月3日报道
https://www.indiatoday.in/news-analysis/story/pakistan-to-make-gilgit-baltistan-a-province-a-move-to-please-china-1727895-2020-10-03
日前,负责克什米尔和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Gilgit-Baltistan)事务的巴基斯坦联邦部长阿里·阿明·甘达普尔(Ali Amin Gandapur)宣布,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即将成为巴基斯坦的第五个省。甘达普尔还表示,巴总理伊姆兰·汗不久将访问该地区,并就此事发表正式声明——巴基斯坦联邦政府决定赋予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宪法权利。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阿伊莎·西迪卡(Ayesha Siddiqa)认为,巴方此举使其不再有任何理由抗议印度于2019年8月取消印控克区特殊地位的举动。
10月3日报道
https://www.indiatoday.in/news-analysis/story/pakistan-to-make-gilgit-baltistan-a-province-a-move-to-please-china-1727895-2020-10-03
9月24日,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参加了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部长理事会非正式线上会议。会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秘书长对自上次南盟部长理事会非正式会议以来的区域合作情况作了详细汇报,会上还审查了南盟各国为应对新冠疫情而进行的区域合作情况。与会各国对印度总理于2020年3月15日领导召开南盟领导人视频会议,采取合作措施抗击疫情的努力表示了肯定。
苏杰生重申,印度坚定支持南盟建立一个互联互通、一体化、安全和繁荣的南亚,并介绍了印度在南盟领导人视频会议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召开医学专家和卫生、贸易部门官员线上会议,创建新冠疫情信息交换平台(COVID-19 Information Exchange Platform,COINEX),提供外汇兑换并建立南盟食品银行机制。苏杰生重申印度将继续致力于协助南盟地区抗击新冠疫情。苏杰生同时还呼吁南盟成员国坚决打击恐怖主义,以消除恐怖主义给南亚区域合作和共同繁荣带来的危害。
9月24日报道
https://www.mea.gov.in/press-releases.htm?dtl/33054/Informal+Meeting+of+SAARC+Council+of+Ministers+Virtual+Mode
为了应对中国带来的挑战,印度有以下三种策略可供选择。其一,采用以往印度政府的惯常做法,接受中国在中印边界西段地区创造的新“现状”。其二,采取更加坚定的政策,以经济手段为主,以在中印边境地区进一步军事抵制为辅,增加中国采取相关行动的成本。其三,采取全面性的方法向中国施加压力,既包括经济策略,也包括外交策略和军事策略。
尽管选择第一种策略可以避免与中国发生冲突,但这将鼓励中国对印度采取更具有侵略性的政策。如此一来,中国不仅会在中印边境地区制造更多的争端,还会对印度采取更加强硬的政策,在各种问题上向印度发难。中印之间的僵局是印度历史上的关键转折点,印度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将取决于其如何处理这场危机。印度在与中国的赌局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能够与中国相抗衡已经标志着印度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印度国内有些声音认为中印之间存在巨大的实力差距,印度只能放弃军事或经济手段,通过外交途径以解决与中国的分歧。诚然,中印之间的确存在明显的实力差距,但这是几十年来印度历届政府采取的错误政策所导致的。出于民族自尊,印度应当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而非屈从于中国。
第二种策略意味着印度政府面对中国的挑战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积极阻止中国在中印边境地区的进一步“渗透”,并通过某些方式给中国造成经济损失。例如,印度政府在本国禁止了238种中国应用程序,以及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
前文指出的第三种策略是最优选择。就理论上而言,这种策略增加了与中国爆发更大规模冲突的风险,这将导致印度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但这种风险仅存在于理论中,中国并不希望与印度爆发全面战争,中国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主要强国。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印度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与中国相抗衡,国际社会就会将中国视为失败者。更重要的是,在与印度的任何冲突中,中国都不能越过某些红线,因为这将会让印度考虑使用核武器,而这一后果是中国难以承受的。
【作者:Amb Satish Chandra 钱德拉,印度辨喜国际基金会副会长,曾任印度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印度驻巴基斯坦高级专员。】
9月22日报道
https://www.vifindia.org/article/2020/september/22/addressing-the-china-challenge
在实现安全目标方面,印度历届政府都对借助外交渠道比对采取军事手段更有信心。但如果没有战略眼光和决心,或者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就很难通过外交渠道取得成果。印度人经常重复的一句话就是:中国背叛了印度的友谊。为什么印度一再声称受到背叛,不是被朋友背叛,而是被它信任的对手背叛?
印度一方面指出中国在边境地区的行为破坏了过去的协议,另一方面仍然坚持外交谈判解决问题,不断给中国机会,并于最近在莫斯科同意建立新的信任措施。中国通过拖延谈判,赢得时间来巩固其领土利益,同时也在试探对手的灵活程度与耐心的极限。中国正在寻求新的信任措施,以使印度尊重中国创造的领土新现状,并限制印度升级其边境基础设施。中国外交部长称,在莫斯科达成的“共识”是“双方各让一步”,这其实验证了中国“前进10英里,后退5英里”的战略。
然而,自5月初发生边境对峙以来,印度一直对外交谈判充满信心。直到最近,印度武装部队才采取反击行动。如果印度更早允许部队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中国的边境行动将会受到更大的限制。在重新绘制中印边界西段拉达克部分地区实控线的过程中,中国正试图以更宽泛的“边境地区”来取代“实际控制线”这一术语。中国在莫斯科协议中以自己的方式反复提到“边境地区”,而不是“实际控制线"。所有与边界相关的双边协议和协定都是围绕实控线展开的。但中国正在通过改变地面现状将实控线仅仅看作一条实际控制所及的界线。
如今,外交谈判不太可能实现印度所寻求的现状。中国似乎在有意降低武装冲突的门槛,继续沿着整个边界施加军事压力,直到印度默认中国的要求并达成对新现状的和解。不过,中国“不战而胜”的军事策略,将改变印度在国家安全问题上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传统做法。
【作者:Brahma Chellaney 布拉马•切拉尼,印度国内著名的战略思想家和分析家。印度政策研究中心战略研究教授,德国罗伯特•博世学院研究员,地缘政治家。其代表作有《水:亚洲新战场》(《Water: Asia's New Battleground》)、《亚洲主宰:中国,印度和日本的崛起》(《Asian Juggernaut: The Rise of China, India and Japan》)等。评论文章首发于《印度斯坦时报》】
9月18日报道
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columns/on-china-india-is-making-a-mistake/story-QPxd0o3RJKhgzghOm7mX1I.html
9月19日,印度德里警方表示,曾为《环球时报》供稿的印度记者拉吉夫•沙尔马(Rajeev Sharma)涉嫌向中国情报机构传递敏感信息,已于9月14日因间谍罪指控被捕。警方补充,依据《官方保密法案》,还有一名中国女性与尼泊尔男性同时被拘押,他们所掌握的机密文件已经被查获。德里警察局副局长亚达夫(Sanjeev Yadav)表示,调查显示沙尔马与一名叫迈克尔(Michael)的中国情报官员保持联系,并将包括洞朗地区在内的印中不三国交界处有关印军部署的机密信息交给了后者。另外,沙尔马还被指控向中方情报官员提供了印度和缅甸军事合作的信息,及一些其他中印边境军队部署的相关细节。
警方称,中方情报人员为沙尔马的每项任务支付500美元,自2019年以来,他已经从中获得300万卢比(约40 755美元)。而警方不知道在此之前沙尔马已经得到了多少钱。警方还提到,沙尔马2010年到2014年曾为中国媒体《环球时报》撰文。在看了他的专栏后,一位来自中国昆明,名为迈克尔的中方情报官员透过职业社交媒体领英(LinkedIn)联系了他,并邀请他来昆明,行程花费全由迈克尔出资。会面时,迈克尔要求沙尔马就中印关系各方面提供帮助。
警方还写信给执法局(Enforcement Directorate,ED),请求其协助调查沙尔马通过空壳公司从中国获取报酬的证据。沙尔马的辩护律师Adish C Aggarwala表示,德里警方的调查程序存在问题。在沙尔马被捕时,德里警方并未从其房间中找到任何机密文件,Aggarwala认为警方对其当事人的指控缺乏证据。
【此条整合了《印度斯坦时报》9月22日的报道:
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india-news/police-seek-ed-s-help-in-chinese-spy-case-probe/story-AG9O9Y9u4vSy29HVCB6eTI.html】
9月19日报道
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delhi-news/journalist-spying-case-delhi-police-arrest-3-more-including-chinese/story-K4B8tY4r99RUTmNfrzMIWL.html
9月12日,有报道称中国军队已经将在“阿鲁纳恰尔邦”边境村庄失踪的5名男子送回印度。此前,印度青年事务与体育及少数民族事务国务部长李继竹(Kiren Rijiju)11日通过推特表示,中印已经决定于9月12日在中国领土上移交失踪人员,这5名村民将通过基比图(Kibithu)村庄附近哨所回到印度。印度军方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这5名自9月1日起失踪的村民都是当地猎人。村民来自印方实控线附近,9月2日无意越境前往中方一侧。9月8日,中国军队通过热线证实在中国境内找到了失踪人员。
9月12日报道
https://www.thestatesman.com/india/five-villagers-who-went-missing-in-arunachal-pradesh-handed-over-by-china-reports-1502923356.html
对于一个从不错过任何机会积极采取军事行动的政党而言,印度人民党及其领导的印度政府对正在发生的中印边境对峙事件所持态度令人困惑。从今年4月开始,各路媒体对“中国侵略行为”的报道逐渐增加。然而,直到今天,无论是印度的战略家还是普通民众,都对中印边境对峙事件的确切发展知之甚少。中国士兵是否越过了两国实控线并侵占了印度领土?中国人民解放军目前仍然控制着印度领土吗?中国与印度政府所讨论的“脱离接触”具体内容是什么?印度政府计划如何夺回被侵占的领土?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印度政府尚未作出明确回答。
6月20日,印度总理莫迪曾宣称“既没有人入侵了印度领土,也没有人夺取了印方任何军事哨所”,但印度外交部6月17日的新闻稿却表示“中国试图在实际控制线印方一侧的加勒万河谷地区修建一处设施”。更令人困惑的是,印度外交秘书哈什·瓦尔德汉·席林格拉(Harsh Vardhan Shringla)曾在9月初表示,除非有争议的边境地区恢复原状,否则“与中国的关系不会正常化”。与印度政府对实际控制线的主张相比,此前各种相互矛盾的声明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有关中印边境对峙的基本问题也没有得到解答。
另一个逐渐清晰的事实是,印度政府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正在寻求采取温和手段。正如外交大臣日前所言,印度政府“必须在外交领域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换句话说,印度人民党政府一方面决定不向外界透露实际控制线沿线的确切局势,另一方面也正试图通过谈判的方式让中国从印度领土撤出,而不是采取积极的手段或以牙还牙的方式来收回印度领土。
出于对国内政治的考量,印度人民党政府无法在中印边境对峙问题上采取实事求是和明确的立场。印度人民党的铁杆支持者希望该党在军事问题上采取积极政策,如果承认中国“侵占”印度领土,人民党的利益将受到损害。因此,即使印度人民党的批评者、媒体上的一些“骚扰者”和反对派指责政府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应对不得当,也不会对该党产生任何政治影响。除了核心支持者以外,人民党其实根本不关心外界对它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印度人民党政府多年来在处理克什米尔问题和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时采取了相当大胆的政策,这已经为该党创造了足够多的政治成果,使它能够承受一定的失败和挫折。因此,混淆中印在实控线沿线对峙的事实或释放令人困惑的信息能够给印度人民党带来利益。
【作者:Happymon Jacob,哈皮蒙·雅各布,印度国家安全与政治分析专家,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国际研究学院副教授。评论文章首发于《印度教徒报(The Hindu)》。】
9月8日报道
https://www.thehindu.com/opinion/lead/chinas-lac-aggression-indias-obfuscation/article32546823.ece
印度再次禁用118个中国APP,这一举动主要有3个层面的含义。首先,这一禁令竖起了阻止“中国企业数字入侵”的屏障。2017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规定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对国家情报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印度认为这迫使中国企业与国家机构协同行动,意味着“中国企业有义务从他们开展业务的国家收集和分享信息”。其次,禁令也阻碍了中国企业在印度乃至全球的商业发展,开发这些应用程序的公司估值将会下跌。例如,TikTok的估值已经从2020年5月的1000亿美元跌至2020年7月的500亿美元,在两个月内下跌了50%。而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用户市场之一,这一禁令将导致中国企业估值进一步下跌。第三,国际社会对印度过去禁令的反应表明,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将会效仿这一做法。继2020年6月禁用59个APP和7月禁用47个APP之后,印度在9月2日又禁用了118个APP,至此印度禁用的中国应用程序已经达到了224个。这是在保护印度的“数字边界”,对中国应用的禁令还远远没有结束。
对中国APP的禁令被印度视为“数字入侵”的预防措施,并与中印边境西段的局势联系在一起。印度认为,两者都以不同的方式“损害印度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国防、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中印边境西段冲突的利害关系在于国家领土;而在印度国内运行的中国APP风险更高——这些APP获取的印度用户数据,将被上传到竞争对手的服务器上。因此,印度将基于最坏的假设做出决策,利用这个机会预防“数字入侵”,并继续采取措施维护印度的互联网安全。
【作者:Gautam Chikermane,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副主席,研究领域是国际经济与印度经济政策。】
9月3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ban-on-118-apps-is-a-wall-against-chinese-digital-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