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木敏充外相1日在爱沙尼亚与利梅兹外长进行了会谈,此为访问波罗的三国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中的一环。目的在于敦促其参与日美等国推进的“自由开放的印太(FOIP)”倡议。
茂木在与利梅兹会谈后,在线上的共同记者发表会上说:“我们对同盟国团结一致,维护和强化基于规则的自由开放的国际秩序的重要性达成了一致。”
4-5月茂木外长在波兰和波黑等地进行了访问,与中东欧6国的外交部长进行了协商。欧盟将于9月总结印度太平洋战略,将会影响中、东欧各国战略的制定。波罗的三国也将促使印度太平洋战略反映提高抑制中国的方案。
中国以扩大广域经济圈构想“一带一路”为目标,致力于中欧基础设施投资。虽然提出了道路、港口、铁路网等大规模计划,但并没有按计划进行。特别是波罗的三国对中国的不信任感越来越高。立陶宛宣布脱离中国和中东欧17个国家的经济合作框架。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首脑也缺席了2月的框架会议。
7月1日报道
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DE29BD50Z20C21A6000000/
6月21日,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研究所所长安德烈·苏申佐夫发表文章指出,俄罗斯、美国、中国和印度之间需要进行四方对话。全球政治竞争仍然激烈,这场竞争正在从军用飞机转向经济和信息战领域。在混乱的环境中,领先大国寻求确保自己在国际体系中的特权地位并限制其主要竞争对手的机会。文章指出,就综合军事政治和经济潜力而言,世界上有四个大国:中国、美国、印度和俄罗斯,这些国家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技术方面的综合潜力使它们在利用其联合力量实现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目标方面保持国际领先地位。此外,这四个国家都通过世界不同地区的冲突节点紧密相连,俄罗斯和美国在东欧相互对抗,美国帮助北约在东欧保持存在并正在将其扩展到俄罗斯边界,美国在太平洋与中国展开激烈竞争,中国和印度在南亚相互竞争,边界冲突悬而未决。
专家认为,21 世纪的战略图景将由美国、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之间的竞争决定,每个国家的总潜力足以单独决定其存在地区的事态。四大核大国内部关系中无端的危机或自发的冲突事件会扰乱全球经济进程的进步。对此,四国的责任是相互体谅和审慎,将彼此的对抗推向非军事渠道。在这方面,建立一种由俄罗斯、美国、中国和印度的高级别专家组成的永久性磋商形式似乎是合理的。为确保相互威慑不会导致战略中断和战争,有必要强调四大大国在气候、生态、数字发展、空间、采矿、人口、移民和应对自然灾害等共同领域合作的利益。文章总结指出,因一时冲动而陷入公开冲突的可能性潜在于全球政治中,21 世纪全球四大大国之间形成稳定的对话形式,将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可能性。
https://ru.valdaiclub.com/a/highlights/nam-nuzhno-pogovorit/
近日,前外交秘书萨仁山(Shyam Saran)在接受“The Print”的独家采访时表示,已经持续一年有余的中印边界西段对峙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首肯,因为中方想要向印度与全世界表示它的“地位更高”。因此,印度应该即刻提升本国综合实力以减少日益严重的权力不对称。“在当下的国际关系背景中,印中继续在边境僵持的事实(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中国更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压倒印度,让印度与全世界意识到,印度与中国不是同一阵营的,印度应该清楚自己的位置。”不仅如此,由于边境实际控制线(LAC)沿线基础设施的改善,双方的巡逻能力都有所提升,这就需要对边境协议进行修改。而“只有在我们设法恢复边境原状的情况下,才能修正边境信任措施。”
在此次独家采访中,萨仁山发表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中印边界西段对峙中,“中国认为自己持有讨价还价的筹码”。萨仁山指出:“我们必须努力探寻阻碍中方推动这一积极进程的原因。我认为中方的想法是,‘我们持有谈判筹码,除非我们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作为回报,否则我们为什么要放弃这些筹码?’这可能就是我们(印度)陷入困境的原因。”不过,他强调,在这类问题上,与中国打交道需要“耐心和毅力”,印度“不应轻易放弃”。
第二,印中之间存在严重的“权力不对称”情形,印度需要努力“缩小差距”。萨仁山认为,印度防止中国进行军事胁迫“真正可靠的手段”就是增强自身能力。缩小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也将为印度提供更多的外交选择,以应对中国的好战情绪。他补充说,这也可以减轻中国在印度周边地区给印度造成的压力。
第三,印度不应该把南盟留给中国。这位资深外交官表示,印度应该努力推动一些地区性倡议,如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BIMSTEC)和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尼泊尔次区域合作倡议(BBIN)。“只有印度能够领导南盟……如果我们不在南盟……还有谁能阻止其他国家让中国成为南盟的正式成员?与南盟保持距离是有风险的。”
【受访者:Shyam Saran 萨仁山,印度前外交秘书兼印度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文章首发于“The Print”。】
6月18日报道
https://theprint.in/diplomacy/china-continues-with-lac-stand-off-to-show-india-who-is-the-stronger-power-shyam-saran/679864/
6月18日,印度外交秘书斯林格拉表示,中国有责任解决印中边界西段的遗留问题,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是双方关系恢复正常的关键。
斯林格拉称:“我们认为这(去年两国在实控线沿线的多次冲突)是单方面的挑衅,我们试图通过谈判和对话加以解决,而且我们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问题。”斯林格拉还说:“目前该如何看待局势的演变?我认为我们必须以印中双方合作的程度与进展,以及中国解决这些问题的意愿为指导。” 他表示,中国有责任确保印中边界剩余摩擦地区的问题得到解决。
6月18日报道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defence/onus-on-china-to-address-unresolved-issues-foreign-secretary-shringla-on-ladakh-row/articleshow/83645334.cms
点击上方“武大边海”直接订阅
印度士兵在前往边界
图片来源:《印度快报》
本文受访者
Shyam Saran ,萨仁山,印度前外交秘书兼印度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本文由采访报道编译而成,原报道首发于“The Print”。
编者注
自班公湖地区脱离接触后,中印边界西段的对峙局势迟迟没有新的进展。印度前外交秘书萨仁山认为此次对峙并非地方偶发事件,而是中方最高领导层指示下的一次“战略行动”。他甚至将边境的僵持局势归咎于“中方的讨价还价”。这种“甩锅式”认知实际上暴露了印度在中印边界争端问题上长期的“等让”心态。
近日,前外交秘书萨仁山(Shyam Saran)在接受“The Print”的独家采访时表示,已经持续一年有余的中印边界西段对峙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首肯,因为中方想要向印度与全世界表示它的“地位更高”。中国已经产生了一种观念,即所有亚洲国家都必须认识到,亚洲大陆的“等级秩序”是由中国领导的。因此,印度应该即刻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以减少日益严重的权力不对称。“如果没有中国最高领导层的指示,就不会发生边境对峙这样的重大事件。因此,我们不应该错误地认为这是一起地方性事件,或者是由当地指挥官所造成的冲突。……如果没有(最高领导层指令),中方现在应该正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在当下的国际关系背景中,印中继续在边境僵持的事实(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中国更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压倒印度,让印度与全世界意识到,印度与中国不是同一阵营的,印度应该清楚自己的位置。”他认为:“这背后有一种特定的等级秩序观念。……那些试图抵制或对抗中国的国家将后果自负”。萨仁山认为,此次边境对峙有可能成为另一起桑多洛河谷冲突(Sumdorong Chu)。那是1986年(原文如此,实际是1987年)在“阿鲁纳恰尔邦”(中国藏南地区)边境形成的紧张局势,两国花了近十年时间才通过和平方式化解冲突。
印中外长去年在莫斯科会晤时指出,印度和中国都有理由重新审视并修正签署多年的五项边境协议。萨仁山认为,由于边境实际控制线(LAC)沿线基础设施的改善,双方的巡逻能力都有所提升,这需要对现有的边境协议进行修改。“只有在我们设法恢复边境原状的情况下,才能修正边境信任措施。”
在此次独家采访中,萨仁山发表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中印边界西段对峙中,“中国认为自己持有讨价还价的筹码”。尽管班公湖地区的紧张局势已经得到解决,但自2020年4月-5月边境争端爆发以来,德普桑、温泉和戈格拉这些摩擦点的局势一直保持不变。萨仁山指出:“我们必须努力探寻阻碍中方推动这一积极进程的原因。对中国而言,问题始终在于‘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会得到什么回报?’他们(中国)认为这将是他们的让步。我认为中方的想法是,‘我们持有谈判筹码,除非我们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作为回报,否则我们为什么要放弃这些筹码?’这可能就是印度陷入困境的原因。”不过,他强调,在这类问题上,与中国打交道需要“耐心和毅力”,印度“不应轻易放弃”。他认为:“毫无疑问,脱离接触过程所需的时间可能比我们预期的要长得多。现在存在一种乐观态度,认为我们解决了班公湖地区的问题,双方也发表了声明,我们如今似乎能够解决与德普桑平原或温泉地区有关的一些小问题。但这并没有发生。“他补充说,就德普桑而言,真正的冲突点是印度在其认知的实控线上被禁止巡逻,这也是2013年德普桑僵局出现的原因。“我们现在正在相互对抗,但主要问题是,我们无法像过去那样进行巡逻,也无法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第二,印中存在严重的“权力不对称”情形,印度需要努力“缩小差距”。萨仁山认为,印度防止中国进行军事胁迫“真正可靠的手段”就是建设自身能力。“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能赶超中国,那就是印度。但要做到这一点,国内需要做出非常艰难的决定,那就是,我们如何能让自己回到高速增长的轨道上来?”“边界问题是我们正面临更大挑战的体现。如果人们认为你能在未来十年内大幅缩减两国之间的力量差距,那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缩小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也将为印度提供更多的外交选择,以应对中国的好战情绪。他补充说,这还将有助于减轻中国在印度周边地区给印度造成的压力。“印度拥有这样的潜力,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做出那些艰难的决定。如今中国经济正在放缓,这些决定将使我们重新走上高速增长的道路。”
第三,印度不应该把南盟留给中国。这位资深外交官表示,印度应该努力推动一些地区性倡议,如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BIMSTEC)和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尼泊尔次区域合作倡议(BBIN)。南盟是南亚唯一一个所有次区域国家都参与的倡议,但中国也是南盟的观察员。“关于让中国成为南盟正式成员的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只有印度能够领导南盟……如果我们不在南盟……还有谁能阻止其他国家让中国成为南盟的正式成员?与南盟保持距离是有风险的。”在2016年乌里恐怖袭击造成19名士兵死亡后,印度呼吁对巴基斯坦进行外交孤立,南盟进程因此陷入停滞。印度抵制了由巴基斯坦主办的2016年南盟峰会,孟加拉国和阿富汗也紧随其后,此事至今悬而未决。
https://www.asianage.com/opinion/columnists/150621/syed-ata-hasnain-ladakh-standoff-can-galwan-occur-again.html
文章于6月18日发表于《The Print》
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若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编译 | 侯 盈
校对 | 万 佳
排版 | 巴春颖
“武大边海”是边界与海洋问题最专业的信息平台
推送最新边海资讯、边海观察,发布边海问题专家观点
面向公众普及宣传边海知识
微信投稿邮箱:cictsmr@whu.edu.cn
“武大边海”独家授权转载《边界与海洋研究》期刊论文
期刊投稿邮箱:bjyhyyj@whu.edu.cn
编辑部联系电话:027-68753503
《边界与海洋研究》国内邮发代号:38-455
国际邮发代号:C9291
更多资讯请关注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官网:
http://www.cibos.whu.edu.cn/
6月17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在官网发布贺电,祝贺中国国家航天局成功将三名宇航员送入新的“天和”号空间站。俄联邦航天局在贺电中表示,中国航天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发射成功是向前迈出的自信一步。贺电指出,“正如此前宣布的那样,中俄两国将共同实施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俄罗斯和中国将在近太空和深太空探索领域,成为长久的、可靠的合作伙伴。”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6月17日上午09:22(莫斯科时间04:22)从位于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华北)交界处的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为了将航天器送入轨道,使用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随后,飞船成功与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空间站对接。
https://tass.ru/kosmos/11675781
6月16日,俄罗斯国防部对爱沙尼亚关于俄侵犯其领空的指控发表了评论。早前爱沙尼亚军方表示,两架俄罗斯苏-35战机在关闭无线电应答器的情况下越过希乌马岛附近的边界,并且没有与爱沙尼亚航空局进行双向无线电通信。俄罗斯联邦数字发展、通信和大众传媒部称:“6月15日,俄罗斯空天军的两架苏-35飞机在波罗的海的中立水域上空进行计划飞行。飞行严格按照规定的航线进行, 飞机没有偏离航线,客观监控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该部门还强调,俄罗斯航空的所有飞行都是遵循中立水域上方空域的国际规则,没有侵犯其他国家的边界。
https://ria.ru/20210616/minoborony-1737232446.html
过去45年,印度一直对中国予以信任,但对方却在印度军队执行核查任务的时候,袭击了这些毫无防备的士兵,世界上还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做出如此违背法律和军人道德的事情。中国军队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生类似行为,但是一旦面临压力而不能以合理的方式击败其对手时,它便选择恢复其侵略性并攻击那些信任它的人。从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印度军队以互信作为其采取行动的基本方针。由于边境冲突发生可能性极低,印度军队没能考虑到这一点情有可原,不应过于苛责。
印度军队对凯拉什地区的占领引起解放军极大恐慌,因为我们可以借此迫使中国军队撤出班公湖北岸。然而,中国其它关键的违规行径仍未纠正,只能等待可能无限期推迟的进一步谈判的结果。因此,加勒万冲突可能会重演,边境局势随时可能恶化。中国的意图很明显,它希望使印度认识到,尽管印度和美国在印太地区建立了某种战略机制,但在喜马拉雅地区,印度依然不得不孤军奋战。中国的这一军事战略被证明存在缺陷,它的军事冒险也不幸地被印度挫败。中国人将占领一些地区然后等待谈判视为胜利,这是一种错觉。胜利与否不应以能否占领边境无人区来衡量,而应以是否实现政治和战略目标来衡量。中国缺乏为成为超级大国而建立道德形象的能力。它在国际社会中仍然保持着是恃强凌弱的形象,因此不值得信赖。
考虑到以上情况以及正在发生的国际秩序变革,可以预期中国的行事风格将会发生一些变化。目前还很难说这将对中印关系以及两国边境问题产生多大影响。事实上,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也很难实现其胁迫印度的目的。它决定在边境地区就地进行谈判,或许说明其战略已经有了一些改变。目前来看,战争还很遥远,有失控危险的胁迫行动也可能不会发生,但双方在信息领域的冲突会升级。鉴于发生在边境地区的事件经常是其它事件的衍生产物,即使双边关系取得新发展,印度军队也不能掉以轻心。
【作者:Syed Ata Hasnain 赛义德·哈斯南,印度陆军退役中将,曾指挥驻扎在克什米尔的印度陆军第15军。】
6月15日报道
https://www.asianage.com/opinion/columnists/150621/syed-ata-hasnain-ladakh-standoff-can-galwan-occur-again.html
发生在加勒万河谷的冲突事件已经过去一年了,20名士兵为保护印度的领土完整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印度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政府在中印边界西段采取咄咄逼人的军事措施,目的是向印度和全世界表明中国的经济、军事、技术和综合国力都远远超过印度。换句话说,中国也在公布:他是亚洲最重要的力量,包括印度在内的其他国家必须认识、接受并承认这一事实。
我们必须要质问自己:印度在短期和长期内必须要做些什么,才能保护自身领土完整并促进国家利益的实现?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很快意识到,中印边界西段的冲突不仅仅是军事事件。这反映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印度在经济规模和增长、技术实力、军事实力、综合国力,甚至在教育和预期寿命等指标上都落后于中国。为了保护自己北部边境领土不受中国的蚕食,印度需要确保在25年内实现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我们必须确保足够的经济投资,使印度能够重回过去8%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轨道。
当这种差距持续存在时,印度在中短期内要做些什么?印度在未来五到六年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来确保其领土完整?答案很简单:我们必须与其他国家建立追求制衡的联盟,这些联盟将在国际论坛上支持我们,并继续向我们出售印度所需的现代武器、平台和技术。这样的联盟将使我们能够保持战略自主权,不受中国在边界西段实施的政治和军事胁迫。
我们可以考虑与三类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联盟。第一类是世界上主要的民主国家,比如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四方安全对话即是这种联盟的范例。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几个月里中国的侵略行为日益增长、对印度的威胁也变得更加明显的情况下,四方安全对话仍能发展迅速,并成为印太地区的一个权力中心。第二类国家是中国的周边国家,比如俄罗斯和越南。第三类是印度邻国,如孟加拉国。
印度需要与联盟国家需要建立更深层次的伙伴关系,而不仅仅满足于政治战略联系和领导层访问。这样的联盟意味着要建立强有力的互联互通的经济联系并寻求共同利益,也要建立大范围和深层次的人文联系以及持久的机构间联系。如果印度想要迎接来自中国的全面挑战,调整国内某些外交政策势在必行。
【作者:Gautam Bambawale 班浩然,曾任印度驻华大使与印度驻巴基斯坦高级专员。】
6月14日报道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blogs/toi-edit-page/long-view-from-ladakh-galwans-lesson-is-that-india-needs-allies-against-china-three-kinds-of-alliances-are-possible/
6月10日,印度外交部发言人阿林丹·巴奇(Arindam Bagchi)表示:“尽管我们认识到确保安全和严格遵守防疫规定的必要性,但(印中)双方应该进行必要的交流。”他同时指出,目前中国公民能通过间接方式前往印度。
巴奇称:“然而,对印度公民来说,自去年11月以来,由于中国方面暂停了签证的签发,他们无法前往中国。”他还表示:“我们一直与中方保持联系,争取早日恢复印度公民,特别是在中国工作或学习的人员前往中国。”
巴奇称,今年3月,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发出通知称,可以为接种中国疫苗的人员在办理签证方面提供便利。据了解,有几名印度公民接种中国疫苗后申请了中国签证,但尚未获得批准。巴奇表示:“由于这些印度公民的申请明显符合中方提出的要求,我们希望中国大使馆能够尽快向他们发放签证。”
6月10日报道
https://indianexpress.com/article/india/india-asks-chinese-govt-to-allow-travel-by-indians-to-china-7352985/
点击上方“武大边海”直接订阅
印媒报道中国军队从班公湖地区撤离
图片来源:《印度快报》
本文作者
Gautam Bambawale,班浩然,曾任印度驻华大使与印度驻巴基斯坦高级专员。
编者注
在加勒万冲突发生一周年之际,印度前驻华大使班浩然发文称中方彼时在边界西段的部署是一项“谋划已久的军事策略”。对此,班浩然提出印度应广结盟友以制衡中国。目前印度国内有一种倾向于放弃“不结盟”的声音,即利用伙伴国家的实力与战略地位协助印度“摆脱中国的胁迫”,甚至认为这是维护印度战略自主的唯一选择。
发生在加勒万河谷的冲突事件已经过去一年了,20名士兵为保护印度的领土完整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段记忆让印度人民深刻地意识到,2020年4月底至5月初中国政府在这一地区部署几个师的士兵以及武器和装甲车的严重性。
对中方此次军事部署进行冷静地分析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项时机恰好、计划完备的军事策略,旨在确保中国的实控范围与它所认知的中印边界西段实控线保持一致。此外,这项部署还阻止了印度军队进入此前印方的巡逻地点。
毫无疑问,中国军队的确出其不意地战胜了印度。然而,印度军队也能够迅速而有效地动员相应数量的士兵和装备,来尽力阻止中国军队实现其军事目标。一旦调动起与中国军队同等的军力,印度武装部队就给出了一张出色的答卷。
印度必须清楚,中国在中印边界西段采取咄咄逼人的军事措施,目的是向印度和全世界表明:中国的经济、军事、技术和综合国力都远远超过印度。换句话说,中国也在宣告:他是亚洲最重要的力量,包括印度在内的其他国家必须认识、接受并承认这一事实。
印中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实力差距,中国的确可能在我们北部边界进行军事胁迫。2020年夏天,中国军队在中印边界西段进行部署时,这一情势就已经形成了。
我们必须要质问自己:印度在短期和长期内必须要做些什么,才能保护自身领土完整并促进国家利益的实现?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很快意识到,中印边界西段的冲突不仅仅是军事事件。这反映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印度在经济规模、技术实力、军事实力、综合国力,甚至在教育和预期寿命等指标上都落后于中国。
国民生产总值(GDP)反映了印中之间这种本身巨大且又在日益扩大的差距。2019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4万亿美元,印度为2.9万亿美元。从长远来看,印度必须应对并减少这种差距。换句话说,为了保护自己北部边境领土不受中国的蚕食,印度需要确保在25年内实现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我们必须确保足够的经济投资,使印度能够重回过去8%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轨道。
再进一步,当这种差距持续存在时,印度在中短期内要做些什么?印度在未来五到六年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来确保其领土完整?答案很简单:我们必须与其他国家建立追求制衡的联盟,这些联盟将在国际论坛上支持我们,并继续向我们出售印度所需的现代武器、平台和技术。这样的联盟将使我们能够保持战略自主权,不受中国在边界西段实施的政治和军事胁迫。
我们可以考虑与三类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联盟。第一类是世界上主要的民主国家,比如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四方安全对话即是这种联盟的范例。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几个月里中国的侵略行为日益增长、对印度的威胁也变得更加明显的情况下,四方安全对话仍能发展迅速,并成为印太地区的一个权力中心。第二类国家是中国的周边国家,比如俄罗斯和越南。第三类是印度邻国,如孟加拉国。我们可以考虑与这些国家结成一个或一系列的联盟。
建立这样旨在制衡的联盟并不是印度过去的外交作风,甚至可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景象。这种做法需要建立更深层次的伙伴关系,而不仅仅满足于政治战略联系和领导层访问。这样的联盟意味着要建立强有力且互联互通的经济关系并寻求共同利益,也要建立大范围和深层次的人文联系以及持久的机构间联系。为了做到这一点,印度可能不得不打破惯例,调整部分国内政策。
这项全方位的努力需要由我们的外交官领导,他们将挺身而出,展示自己的能力。这种努力也将给印度外交带来新局面,而我国的外交官们毫无疑问可以胜任这项工作。全体印度人民也将需要提高自身能力,因为如果印度想要迎接来自中国的全面挑战,这一点必不可少。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blogs/toi-edit-page/long-view-from-ladakh-galwans-lesson-is-that-india-needs-allies-against-china-three-kinds-of-alliances-are-possible/
文章于6月14日发表于《印度时报》
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若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编译 | 侯 盈
校对 | 万 佳
排版 | 巴春颖
“武大边海”是边界与海洋问题最专业的信息平台
推送最新边海资讯、边海观察,发布边海问题专家观点
面向公众普及宣传边海知识
微信投稿邮箱:cictsmr@whu.edu.cn
“武大边海”独家授权转载《边界与海洋研究》期刊论文
期刊投稿邮箱:bjyhyyj@whu.edu.cn
编辑部联系电话:027-68753503
《边界与海洋研究》国内邮发代号:38-455
国际邮发代号:C9291
更多资讯请关注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官网:
http://www.cibos.whu.edu.cn/
点击上方“武大边海”直接订阅
6月16日,印度士兵在中转营地休息,准备前往拉达克
图片来源:《印度快报》
本文作者
Syed Ata Hasnain, 赛义德·哈斯南,印度陆军退役中将,曾指挥驻扎在克什米尔的印度陆军第15军.
编者注
6月15日正值加勒万河谷冲突一周年,一些印度学者试图借此机会为印度挽回颜面。本文作者一方面在道德和法律层面发出虚伪的“控诉”,将中国称为违反国际法和国际道德的反面典型;另一方面希望印度能够成为“美国保护下印太地区战略机制”的未来伙伴,希望美国和四方安全对话能迫使中国退让。作者还表示,中国虽然占领了一些领土,但在道德和政治上失分,因此并不是真正的胜利者。他在激愤之余,也暗示印度下一阶段将以四方安全对话为依托采取更强硬的对华政策。
我们决不能忘记发生在去年6月15日的加勒万河谷冲突,20名印度士兵在冲突中失去了生命。在过去45年里,印度一直对中国予以信任,但对方却在印度军队执行核查任务的时候,袭击了这些毫无防备的士兵。
也许全世界还从未发生过如此违背法律和军人道德的事情。在战争中,可以用威胁或欺骗等方式对敌人予以反击。但世界上还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在双方已经达成协议以后,袭击那些执行核查任务的士兵。中国军队通过违背道德和法律的行为,在表面上控制了什约克-斗拉特别奥里地公路(Shyok-DBO Road)。但他们也深知自己没有遵守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因此,中国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放弃了这种非法行径。但是一旦面临压力而不能以合理的方式击败对手时,中国便选择恢复其侵略性并攻击那些信任它的人。解放军早已准备好使用石器时代的武器,并认为这些武器在当今时代都可以被认定为非致命性武器。
从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印度军队以互信作为其采取行动的基本方针。过去50年中,从未有士兵在中印边境地区牺牲。印中双方以文明、体面的方式,在最高政治层级上召开了22次处理边境问题的会议,以推动彼此的经济发展和人文交流。此外,双方还定期派遣代表团访问对方的军事机构。这些都表明双方存在合理的互信。尽管职业军队不能以假设为基础制定战略,但人的本性仍会将极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因此,我们不应过于苛责印度军队。更重要的是,加勒万冲突体现了印度军队极其强烈的战友情谊和团队精神。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兵种和不同军种的士兵都为了战友、同胞以及国家的荣誉奋勇战斗。
自加勒万冲突以来,印度军队利用简陋的营地坚守在结冰地带,转运了无数物资,并在凯拉什地区(Kailash Range)进行了有效反击。可以肯定的是,印度军队对凯拉什地区的占领引起解放军的极大恐慌。因为我们可以借此迫使中国军队撤出班公湖北岸。然而,中方仍未纠正其它关键的违规行为,印度只能等待可能无限期推迟的进一步谈判的结果。
因此,加勒万冲突可能会重演,边境局势随时可能恶化。人们很容易将加勒万冲突视为失控环境下的偶然事件。在双方军队非常接近的环境中,情况总是不可预测的,某些困难情况可能会导致冲突升级。中国故意引发冲突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它在拉达克地区的行动是一场灾难。中国的意图很明显,它希望使印度认识到,尽管印度与美国在印太地区建立了某种战略机制,但在喜马拉雅地区,印度依然不得不孤军奋战。中国的这一军事战略被证明存在缺陷,它在拉达克地区的军事冒险也不幸地被印度挫败。占领一些地区并继续前进,然后等待谈判,这被一些中国人视为胜利。但这种胜利是虚假的。胜利与否不应以能否占领边境无人区来衡量,而应以是否实现政治和战略目标来衡量。中国可能有成为超级大国的雄心壮志,但它缺乏为此建立道德形象的能力。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仍保持着恃强凌弱的形象,它拒绝接受规则和协议的约束,也因此不值得信赖。尽管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的一半,而且增长速度要快得多,但它的对外援助支出只是美国的四分之一。
考虑到以上情况以及正在发生的国际秩序变革,可以预期中国的行事风格将会发生一些变化。目前还很难说这将对中印关系及两国边境问题产生多大影响。事实上,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也很难实现其胁迫印度的目的。它决定在边境地区就地进行谈判,或许说明其战略已经有了一些改变。目前来看,战争还很遥远,有失控危险的胁迫行动也可能不会发生,但双方在信息领域的冲突会升级。鉴于发生在加勒万地区的事件经常是其它事件的衍生产物,即使双边关系取得新发展,印度军队也不能掉以轻心。
https://www.asianage.com/opinion/columnists/150621/syed-ata-hasnain-ladakh-standoff-can-galwan-occur-again.html
文章于6月15日发表于《亚洲时代》
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若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编译 | 刘 迁
校对 | 万 佳
排版 | 巴春颖
“武大边海”是边界与海洋问题最专业的信息平台
推送最新边海资讯、边海观察,发布边海问题专家观点
面向公众普及宣传边海知识
微信投稿邮箱:cictsmr@whu.edu.cn
“武大边海”独家授权转载《边界与海洋研究》期刊论文
期刊投稿邮箱:bjyhyyj@whu.edu.cn
编辑部联系电话:027-68753503
《边界与海洋研究》国内邮发代号:38-455
国际邮发代号:C9291
更多资讯请关注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官网:
http://www.cibos.whu.edu.cn/
6月10日,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发表评论文章,指出美国总统拜登和英国首相约翰逊共同签署的《新大西洋宪章》是西方领导人拒绝承认当今世界的现实并希望将过时的世界秩序模式强加给所有人。文章指出,对于拜登和约翰逊来说,世界政治主要分为自由民主政权和其他所有政权,从这个意义上看,俄罗斯和中国是美英最明显的对手。新宪章必然会得到欧盟国家和北约成员国的支持,但问题在于,如果将《新大西洋宪章》定性为民主国家联盟,则个别国家将处于“灰色地带”,一方面土耳其作为北约南翼的基础且拥有联盟内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军队,不可能不将其纳入在联盟内,另一方面土耳其又正在走向带有宗教偏见的威权主义。此外,虽然许多东欧国家都反对俄罗斯,但并非所有国家都准备与中国作战。专家指出,对于美国来说,《新大西洋宪章》的重要性取决于向俄罗斯展示自由民主价值的愿望;而对于英国,离开欧盟后,其无法再扮演欧美之间的调解人角色,英国正试图找到新的外交政策角色。专家强调,在西方根据《新大西洋宪章》采取一些具体的外交政策步骤之前,俄罗斯最好无视该协议。
https://russiancouncil.ru/analytics-and-comments/comments/skoree-vsego-novaya-atlanticheskaya-khartiya-budet-napravlena-protiv-rossii-i-kitaya/
6月3日,印度和德国通过视频会议就联合国问题进行了双边磋商。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安婕•林德尔斯(Antje Leendertse)和印度外交秘书(西方)维卡斯·斯瓦鲁普(Vikas Swarup)分别率领各自的代表团出席了此次会议。双方广泛讨论了联合国议程上的问题。印度代表团向德方简要介绍了印度在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任期内的优先事项。双方同意继续就联合国议程上的关键问题进行接触。
6月3日报道
https://www.mea.gov.in/press-releases.htm?dtl/33893/IndiaGermany+consultations+on+UN+issues
6月3日,印度和德国通过视频会议就联合国问题进行了双边磋商。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安婕•林德尔斯(Antje Leendertse)和印度外交秘书(西方)维卡斯·斯瓦鲁普(Vikas Swarup)分别率领各自的代表团出席了此次会议。双方广泛讨论了联合国议程上的问题。印度代表团向德方简要介绍了印度在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任期内的优先事项。双方同意继续就联合国议程上的关键问题进行接触。
6月3日报道
https://www.mea.gov.in/press-releases.htm?dtl/33893/IndiaGermany+consultations+on+UN+issues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对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大幅增长,已经渗透到基础设施、汽车、消费品、金融科技、旅游、交通、电子商务等各个领域。2014年后,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和绿地投资在印度市场占据了很大比例。来自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大规模涌入创业领域,其影响也是巨大的。从2016年到2019年,中国对印初创企业的投资增长了12倍。这一趋势并不令人意外,印度市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本国拥有强大资本的投资者却很少。中国大型企业一直在稳步投资,填补印度在科技初创企业领域的空白。梵门阁一份题为《中国在印度的投资》的报告估计,2015年至2020年间,中国对印度初创企业的投资总额约为40亿美元。事实上,截至2020年3月,30家印度独角兽企业中有18家得到了中国资本的大力支持。
这些投资背后的经济理由可能是什么?首先,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日益饱和,印度被视为最后几个具有开发潜力的新兴市场之一。事实上,中印两国的市场模式极其相似,这使投资者认为,如果规模经济得到适当利用,印度市场有足够的机会获得成功。此外,据观察,印度市场因缺乏资金而蒙受损失,因此替代性资金来源在该体系中很容易受到欢迎。第三,印度工程院校的技术实力和印度青年的专业技能提供了巨大的创造力与创意潜力。这使得中国投资者更容易押注于中小型企业,并将其转换为高风险的摇钱树。最后,通过深度的科技渗透,这些在印投资使中国相对于美国而言更具竞争优势。
在此背景下,2020年4月,印度政府禁止与印度接壤的国家“自动”进行外国直接投资。尤其在2020年6月加勒万河谷军事冲突之后,印中关系的持续紧张促使印度以安全为由永久禁止了59个中国应用程序。尽管出于安全和民族主义原因,目前有必要实施一定程度的限制,但由于印度初创行业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国,调查此类保护措施对印度初创行业的影响也很重要。不仅如此,印度消费需求普遍下滑,疫情导致的经济问题也将持续一段时间,更何况资本注入对初创企业极其必要,这类调查变得更加重要。
在冻结了“自动”外商投资近9个月之后,印度政府于2021年初开始批准中国小规模的外国直接投资申请,而较大的投资将在仔细分析情况后再进行处理。这些投资的审批原则是允许中国投资印度的关键行业或当地公司产能不足的行业。
中国投资者可能因为自身应用程序被禁止而对印度创业生态系统“怀有敌意”,但这一缺口很可能会被来自其他国家(美国、英国和日本等成熟市场)的替代投资和印度自身发展所填补。印度必须进行一系列政策改革以吸引大量资本,为国内初创企业提供资金,如通过对此类投资提供税收优惠来激励资本家等。最后,为了确保经济进步,国家安全需求还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全面协调国家的金融需求。
【作者:Soumya Bhowmick,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加尔各答经济与增长项目初级研究员。】
6月5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chinese-investments-in-indian-startups-trends-and-controversies/?amp
近日,约有24架包括歼-11、歼-16在内的中国战斗机在印中边界西段附近进行了演习。虽然没有一架中国战机飞越印度领空,但印度空军仍保持高度戒备,密切关注中国的演习。印度安全机构也在卫星和其他形式的帮助下对演习进行了密切监视。
报道称,印度也在该地区部署了包括阿卡什(Akash)导弹系统在内的防空导弹,可以在几秒钟内击落快速移动的战斗机和无人机。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斗机也在中印边界西段上空飞行。印度空军目前拥有24架阵风战机,装备了最先进的“流星”空空导弹,射程可达150公里。印度空军还在有利位置部署了苏-30MKI(Sukhoi-30MKI)战斗机、幻影2000战斗机和美洲虎(Jaguar)战斗机。
6月9日报道
https://www.deccanchronicle.com/nation/politics/090621/24-chinese-jets-fly-close-to-lac.html
点击上方“武大边海”直接订阅
2021年3月,印度新德里
来自缅甸的钦族难民在抗议缅甸军事政变时抬着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主席敏昂莱的假棺材。
图片来源:《西雅图时报》
本文作者
Brahma Chellaney ,布拉马•切拉尼
印度国内著名的战略思想家和分析家
印度政策研究中心战略研究教授
德国罗伯特•博世学院研究员
地缘政治学家
代表作有《水:亚洲新战场》
《亚洲主宰:中国,印度和日本的崛起》等
文章于6月4日发表于《NikkeiAsia》
如今,西方在缅甸策划一场颜色革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与缅甸的将军们进行友好对话,说服他们停止镇压并释放政治犯,可能会比目前的高压方式取得更大的进展。过去的经验表明,对缅甸采取毫不妥协的强硬态度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将在削弱美国力量的同时增强中国力量。
在国际社会上,要求缅甸恢复民主的呼声掩盖了缅甸周边国家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一个重要分歧。美国和欧盟主张以制裁为核心,试图以惩罚性的方式孤立缅甸,而缅甸周边国家则支持与缅甸军政府进行建设性的接触。在缅甸民主政治经历十余年的平缓发展后,缅甸军队于2月1日夺取政权,并开始镇压那些和平抗议政变的人。持续的动荡带来了重大的国际影响,持不同政见者和普通难民纷纷逃往缅甸邻国。
缅甸政变造成的跨境影响是其周边国家选择与缅甸政府进行接触的关键,它们还主张敦促缅甸军事统治者通过政治调解解决国内动荡。缅甸的陆地边界管控极为宽松,它与印度和泰国的跨国民族联系使得跨境流动普遍发生。贸易、投资和反叛乱合作也将缅甸与周边国家联系起来。
有人能想象美国试图孤立排挤其南部邻国墨西哥的情景吗?事实上,美国总统拜登正依赖墨西哥政府来解决目前的边境危机。自他上任以来,大量中美洲难民涌入美国,加剧了目前的边境危机。同样难以想象的是,缅甸邻国会接受美国和欧盟采取的惩罚性措施。自政变以来,缅甸的邻国一直承受着难民涌入的压力。然而,拜登政府在没有与邻国协商的情况下对缅甸发起了制裁行动。一个国家离缅甸越远,就越有可能倾向于采取惩罚性措施,而周边国家则会通过有序接触来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过去的制裁历史表明,如果没有某种形式的接触,惩罚性行动很少奏效。
在这种情况下,缅甸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Min Aung Hlaing)于4月24日在东南亚国家联盟峰会中发表声明强调“东盟大家庭”的概念,这代表着缅甸断然拒绝孤立它的举措。根据峰会达成的五点共识,东盟将进行斡旋,以帮助缅甸解决危机。然而,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例如,东盟就未能解决泰国的危机,2014年泰国政变中的领导人仍在以平民身份掌权,他们镇压了支持民主的抗议者,还使用令人生畏的“冒犯君主罪”监禁那些侮辱王室的人。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缅甸之春的退却表明了民主政治在世界各地遭到了围攻。民主倒退的浪潮凸显出,独裁政治、裙带关系与国家资本主义的融合正带来越来越大的威胁。如今,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等东南亚大陆的所有国家都处于威权统治之下。在东盟10个成员国中,只有两个国家拥有司法独立和媒体自由,是真正的民主国家。
缅甸军政府艰难地发现,一旦人民将民主自由视为自己理所当然的权利,那么民主自由的倒退就会带来持久的挑战。尽管缅甸独立73年以来有50年处于军事统治之下,但持续不断的抗议表明,许多缅甸公民不愿恢复军事统治。只有军方才能使缅甸重新走上民主化的道路。毕竟,是军方促成了该国自2011年开始的民主过渡。因此,对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来说,保持与缅甸高级将领的沟通至关重要。
缅甸是世界上民族最多元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个被民族叛乱撕裂的脆弱国家。长期以来,缅甸一直都很容易受到制裁。它未能建立包容性的国家认同,这让民族对立恶化,扼杀了这个拥有丰富资源的国家的潜力。然而,过去的经验表明,对缅甸采取毫不妥协的强硬态度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将在削弱美国力量的同时增强中国力量。
中国将缅甸视为进入印度洋的战略门户。与印度一样,缅甸长期以来一直抱怨中国武器流向缅甸游击队组织,甚至指责中国政府支持叛乱组织以反对缅甸政权。秉持民族主义的军政府对依赖中国保持警惕,但国际上的孤立可能会让它别无选择。
正如柬埔寨首相洪森(Hun Sen)本月早些时候在《日经新闻》(NikkeiAsia)主办的2021年“亚洲的未来”国际交流会议上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不依赖中国,我还会依赖谁?如果我不请求中国,我还能请求谁?”柬埔寨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解释了国际社会的孤立为何会把一个经济脆弱的国家推向中国的怀抱。如果美国不调整其制裁政策,缅甸可能就是下一个柬埔寨。
国际社会在如何处理缅甸问题上的争论也体现了西方和亚洲价值观之间的分歧。与西方的干涉主义和民主福音主义不同,亚洲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并认为不能通过强制行动将民主强加于人。
如今,西方在缅甸策划一场颜色革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与缅甸的将军们进行友好对话,说服他们停止镇压并释放政治犯,可能会比目前的高压方式取得更大的进展。
https://asia.nikkei.com/Opinion/China-rubs-its-hands-amid-international-divide-over-Myanmar
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若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编译 | 侯 盈
校对 | 万 佳
排版 | 巴春颖
“武大边海”是边界与海洋问题最专业的信息平台
推送最新边海资讯、边海观察,发布边海问题专家观点
面向公众普及宣传边海知识
微信投稿邮箱:cictsmr@whu.edu.cn
“武大边海”独家授权转载《边界与海洋研究》期刊论文
期刊投稿邮箱:bjyhyyj@whu.edu.cn
编辑部联系电话:027-68753503
《边界与海洋研究》国内邮发代号:38-455
国际邮发代号:C9291
更多资讯请关注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官网:
http://www.cibos.whu.edu.cn/
6月3日,中国全球化中心高级研究员埃纳尔·坦根在接受欧亚专访时分析了立陶宛决定停止与中方深度合作的背后原因。立陶宛外交部负责人表示与中国的互动应该通过欧盟,而不是单个欧洲国家。专家认为,立陶宛的这个决定可以称为是政治决定,可以被视为是有意牺牲与中国的关系,是对美国的一种屈膝礼。立陶宛需要美国来保护其利益,同时应该考虑到立陶宛是一个主权国家,如果它退出“17+1”合作将使得其利益和安全得到更好的维护,中国不会试图说服其恢复这种合作形式。但是文章指出,“16+1”合作框架下不会有任何国家效仿立陶宛,因为与中国的贸易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形势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不会也不应该采取措施防止“16+1”合作的崩溃,因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解决这些问题,并就自己的人民、自己国家的命运、某些组织和集团的成员身份等做出决定。文章指出,“16+1”模式还规定了“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合作,将为波罗的海国家扩大与非洲、中东、欧洲、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的关系创造机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促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目前来看这一重大意义是被忽略了。此外,文章认为,当自身处于艰难的经济状况下时,欧洲将无法给波罗的海国家投资金钱或提供任何好处,因为所有国家都应该首先维护自己的利益。
https://eurasia.expert/litva-vyshla-iz-bloka-17-1-s-kitaem-pod-davleniem-ssha/
6月1日,中俄举行第六届“俄罗斯与中国:新时代的合作”国际会议,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伊万诺夫发表讲话,指出中俄两国共同发展的优先方向在基本文件中得以确定。两国领导人经常接触,并就双边合作的关键问题和国际议程积极对话,这是进一步加强两国政治互信、丰富两国关系新内涵的关键。此外,伊万诺夫指出,在今天,俄中合作涵盖方方面面,在各重要事项中需要强调以下几点:第一,俄中面临着进一步对接两国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地位的任务;第二,两国应根据自身双边关系经验,继续为形成以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为基础的公平的多极世界秩序发挥积极作用;第三,世界局势进一步恶化,两国应努力合作,积极应对各方挑战,确保国家安全;第四,俄中务实合作最重要的目标是为两国关系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五,发展两国合作应立足于两国人民的广泛支持和根本利益。
https://russiancouncil.ru/analytics-and-comments/analytics/vystuplenie-na-konferentsii-rossiya-i-kitay-sotrudnichestvo-v-novuyu-epok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