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将于2月上旬到3月上旬之间,根据联合国协定,使用在日美军嘉手纳基地,对朝鲜“船对船过驳”在内的海上违法活动进行自2018年以来第11次警戒监视活。
对此,日本方面表示欢迎国际社会团结一致,以确保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实效性出发,为实现朝鲜完全、可验证、不可逆转的方式销毁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所有射程弹道导弹。日本海上保安厅、海上自卫队将协助收集可疑船舶信息,与相关国家紧密合作。
朝鲜6日召开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持续加强军队训练,更加严格地做好战备工作。8日是朝鲜军队成立75周年,在谋求军部内部团结的同时,会议也显示出对美日韩三国加强威慑力的对抗姿态。
朝鲜中央电视台7日播放了中央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的相关内容,并报道说:“就今年的主要军事政治课题和军队建设方向等长期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会议决定,针对当前形势,要不断加强军队训练,更加严格地做好备战工作。另外,金正恩对军队强有力地支持党的斗争工作表达了期待和信心。
此外,会议还讨论了军队机构的编制问题。在播放的视频中,在金正恩身后可以看到新型 “火星-17型”洲际弹道导弹,并带有“导弹总局”的旗帜,由此可以看出这可能是军队新设立的机构。
国民党立委陈以信目前正在美国华府访问,拜会多位联邦众议员,了解新一届国会组成与新成立的中国委员会,并就当前“台美关系”与台海紧张情势深入交换意见,推动“台美国会外交”,下周将转往日本东京访问,拜会日本朝野政党国会议员。
国民党立委陈以信办公室今天发布新闻稿指出,陈以信为推动“台美国会外交”,正在于美国华府国会山庄访问,近日已拜会多位联邦众议员,除了解新一届国会组成与新成立的中国委员会,并就当前“台美关系”与台海紧张情势深入交换意见。
陈以信指出,这是他最近一年内第5度访问华府国会山庄,已与数十位美国联邦参众议员深入对谈,多位联邦众议员都表达,美国国会多对当前台海安全情势高度关心。
他表示,众议员斯坦顿(Greg Stanton)指出台海和平符合美国与印太国家的区域利益,认为中国两岸应维持一定程度沟通,并建立风险管控机制。新成立的中国委员会成员众议员施特尔(Michelle Steel)表示,应透过该委员会加强研究中国局势,并与台湾增加双边“国会互动”。
陈以信指出,他对众议员们强调,台湾除认真备战外,更应积极避战,唯有两岸关系稳定,才能极大化台美双方共同利益。下周他将转往日本东京访问,将拜会日本朝野政党国会议员,持续推动“台日国会外交”。
美国国防部印太事务助理部长拉特纳今天在国会表示,中国虽有“犯台”意图,但确信2030年前中国不会对台湾有重大“侵犯”。他说,美方会持续履行对台承诺,确保台湾抵御“侵略”能力。
参议院外委会今天上午以“评估战略竞争时代美中政策”为题召开听证会,邀请拉特纳(Ely Ratner)及美国副国务卿舍曼(Wendy Sherman)出席作证。
美国空军4星上将米尼汉(Mike Minihan)1月底一份内部备忘录遭美媒揭露,他写道“希望我是错的,但我直觉认为我们(美中)2025年会开战”。民主党籍参议员墨菲(Chris Murphy)提出两个疑问:中国是否已决定武统台湾及美中冲突是否无可避免?
拉特纳回应,五角大厦目前评估依然不认为台湾遭“入侵”即将发生(imminent)或无可避免。
共和党籍参议员鲁比奥(Marco Rubio)接着追问,台海是否可能安然度过2020年代。拉特纳坦承中国有“犯台”意图,但强调“我绝对认为我们能在没有出现他们(中国)重大‘侵犯’台湾下,过完这10年”。
拉特纳表示,美方非常专注在理解台湾防卫与遏制需求,双方保持沟通;美国会持续履行《台湾关系法》下承诺与原则,包括提供台湾防卫能力,确保自身维系抵抗任何危及台湾人民安全武力行为的能力。
在国务院方面,舍曼指出,国务院政军局助卿刘易斯(Jessica Lewis)积极确保台湾获得所需军备,国务院去年通知国会13笔对台军售案,是过去20年来最多;自2010年来,美国对台军售总价值超过370亿美元(约新台币1兆1224亿元)。
舍曼说:“我们认为这相当重要,我们相信美国须在不对称武器能力上协助台湾,帮助台湾训练,整合他们后备军力,确保他们拥有机动及灵活的系统。”
谈到这几年国际对“中国挑战”意识升高,舍曼表示,过去欧盟(EU)不愿谈太多中国和台湾地区议题,但现在却每份文件都出现;不论是七大工业国集团(G7)、欧盟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中国现在是我们每场讨论的战略元素”。
她强调,美国不寻求另一场冷战,但要求每个人遵守同套规则,美方未来会持续对抗中共“侵略性”的军事、外交与经济行径,包括确保台海和平与稳定。
台湾地区立法机构负责人游锡堃今天接受广播访问时指出,驻美代表萧美琴的表现非常好,“台美关系”进展很多。他并表示,日前访美见到一些“重要的人”,如果没有萧美琴的安排,怎么见得到。
游锡堃日前受邀赴美出席国际宗教自由峰会发表演说,并出席国家祈祷早餐会,访程中还安排13场见面谈话会,但这些会谈为了更有实益,事先沟通决定不公开。
宝岛联播网“新闻放鞭炮”节目今天专访游锡堃,节目主持人周玉蔻请游锡堃分享这次访美与国会外交的心得,也询问游锡堃对萧美琴驻美工作表现的评价。
游锡堃指出,萧美琴的表现非常好,他这次在美国访问时,萧美琴全程陪同,她的外交经验非常丰富,又很努力,她和美方行政官员非常熟悉亲近,也受到欢迎。
游锡堃表示,萧美琴“真的表现非常好”,台美关系进展很多。
他说,这次访美见到一些“重要的人”,如果没有萧美琴的安排,怎么见得到。
另外,谈及这次出访与国会外交的意义,游锡堃举例,受邀出席国际宗教自由峰会发表演说,是第一次有来自亚洲的地区立法机构负责人受邀到国际宗教自由峰会演讲。
至于在美期间与见面的美方人士谈些什么,游锡堃表示,主要谈到两岸关系,他在谈话中也呼吁美国身为全球最重要的民主国家,应该作为民主国家的典范,依法行政,落实美国国会针对“台美关系”的相关立法,包括台湾关系法、台湾旅行法、亚洲再保证倡议法、台湾友邦国际保护及加强倡议法、台湾保证法。
选区涵盖美国加州硅谷(Silicon Valley)部分地区的民主党籍联邦众议员卡纳(Ro Khanna)说,他计划今年造访中国内陆和中国台湾,以稳定美中贸易关系并强化与台湾半导体产业的联系。
卡纳表示,自己选区所在地的商界领袖针对访问中国内陆和中国台湾的重要性向他提出建议,还说他的科技产业为主选区影响了自身观点。
卡纳今天接受彭博(Bloomberg News)访问时说:“我想要再平衡经济关系、贸易关系,但我不想要出现冷战。我不会把出访台湾视为排除跟中国交涉,所以我会两者兼顾。”
卡纳还说,他是出于经济的缘故前往台湾,除了着重半导体产业,还形容台湾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对我的选区至关重要”。他说,自己跟其他议员讨论过出访计划,且有意组团访问,但不愿透露确切的同行人士名单。
他的计划跟美国国会民主及共和两党议员的立场不同,国会两党人士经常攻击中国内陆地区,并对中国台湾地区表达友好亲切及支持之意。
共和党籍的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麦克考(Michael McCaul)7日受访指出,他正规划访问台湾以“遏制”中国。这趟出访暂定于4月美国国会休会期间成行,相关行程和成员名单目前仍未敲定。
卡纳指出,“我若出访,此行并非意在做出某种政治声明”,还说他倡导贸易再平衡的同时,有意防止任何针对台湾的“侵略”。
他说道:“我两边都想去。实际上我认为这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有所了解,因为我认识曾去过两地(中国内陆和中国台湾)的许多硅谷领袖,从英特尔公司(Intel)到苹果公司(Apple)都有。”
台湾与以色列于1993年签定协议,各自在特拉维夫和台北设处,30年来各层面交流渐趋频繁深广,已签署31项协议。台湾“驻以代表”李雅萍受访表示乐观看待双方合作与交流的展望。
李雅萍表示,庆祝“台以”交流30周年,代表处规划一系列的文化、学术及美食活动,例如地中海旅展、国际花展、纪录片展、青年交流计划及台湾餐桌等。
她说:“这是一方面展现台湾的多元及丰富性之外,也相信透过参与这些活动,以色列民众会以自己的视角发现‘台以’之间的连结性,发现台湾,爱上台湾,这是友情的真谛,也是‘两国关系’前进的重要养分与动能。”
曾在台湾地区行政事务主管部门新闻局、台湾驻纽约办事处与台湾地区涉外事务主管部门西亚及非洲司任职的李雅萍于去年1月派驻特拉维夫。对于派驻以色列一年来的感想与印象,她说可以感受到“以色列人很务实、很直率,很有温度,也很良善”。
这边的朋友知道李雅萍是“驻以代表处”第一位女性馆长,也是第一次在中东地区生活,都会很热心协助她融入本地生活,让她更加了解犹太传统与习俗。因此她经常受邀参加家庭的安息日、住棚节、光明节等庆祝活动。透过这些参与,她能体会以色列的社会文化及传统价值,同时借这些机会让以国友人更了解台湾的“外交处境”,以及各项优势与政经发展。
至于“台以”设处30年来的历史与挑战,李雅萍说,“台以”没有正式邦交,但共享民主人权价值,追求科技发展,“两国”在官学界的合作关系及经济结构是互利互惠的,因此1993年成立代表处的远见是在务实推动实质的合作关系,期待以“行稳致远”的精神推动一个稳定发展,永续的合作关系。
赖清德今晚表示,政府正积极争取加入CPTPP,除了邀请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会员国支持外,苏贞昌及陈建仁,都会积极解决各项入会问题,让台湾在全球产业链重组时不至于被排除在外。
马来西亚台商总会晚间在君悦酒店举行“马来西亚之夜暨癸卯年新春团拜”,赖清德致词表示,代表蔡英文前来祝贺及感谢大家对台湾的贡献,会员们的成就带动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更成为台湾国际贸易的重要管道,“台马”之间的互动源于大家共同努力,台商在贸易上的成就,也是台湾对外贸易的成就。
赖清德称许台商在马来西亚社会有需要时出钱出力,让马来西亚跟国际社会见证台湾是世界上一股正面积极且诚恳的力量。
他感谢马来西亚台商总会敦请马来西亚政府支持台湾加入CPTPP(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真的非常感谢。
他表示,目前东南亚是台商对外投资第一名的主要市场,台湾当局积极协助新南向投资的种种问题,跟菲律宾、越南、印度重签投资保障协定,希望大家布局全球时能得到政府支持及获得该国法律上的保护,让对外贸易持续成长。
赖清德表示,台湾在解决美猪、美牛种种贸易障碍后,已重启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IFA)谈判,希望在台美科技贸易暨投资合作架构(TTIC)或台美二十一世纪贸易倡议两项基础下,加强台美贸易关系,最终促成台美双边投资协定或双边贸易协定等,让台湾经济在步入世界时,不仅在东南亚发光发热,也可以在世界更广的地方有所斩获。
针对英国、澳大利亚外交部长会后联合声明,强调台海和平稳定重要性,台湾地区涉外事务主管部门表示高度欢迎与肯定。台湾地区涉外事务主管部门强调,英国、澳大利亚均为台湾理念相近重要伙伴,政府将在既有深厚基础上持续合作,强化民主韧性。
台湾地区涉外事务主管部门发布新闻稿指出,英国与澳大利亚2月2日在英国举行两国外交暨国防部长(2+2)会谈,英方由外交大臣柯维立(James Cleverly)及国防大臣华勒斯(Ben Wallace)、澳方由外交部长黄英贤(Penny Wong)及国防部长马勒斯(Richard Marles)与会。
台湾地区涉外事务主管部门表示,英、澳外交暨国防部长(2+2)会谈后联合声明强调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鼓励在不使用武力或胁迫情况下和平解决两岸问题,重申反对片面改变台海现状,并将在各领域致力深化与台湾关系,以及共同合作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国际组织。
声明同时指出,将增进印太区域各国韧性,确保印太区域开放、稳定、繁荣,尊重主权、人权及国际法。台湾地区涉外事务主管部门针对英、澳对区域和平稳定的关注及呼吁,表示高度欢迎与肯定。
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第2回合谈判今天落幕,预计数周内签署协议。台湾地区行政事务主管部门政务委员、经贸谈判办公室总谈判代表邓振中晚间说,目前为深入谈判阶段,对年底签署双边经贸协定保持很有信心。
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第2回合谈判14日起,连续4天在台北举行,并于今天落幕,双方均派出逾20人参与谈判。经贸办晚间举行媒体说明会,由邓振中及主谈的经贸谈判办公室副总谈判代表杨珍妮说明。
邓振中说,台美这次谈判锁定贸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业、服务业便捷规章、反贪腐及中小企业,并以文本为脉络进行讨论,进入相当深入的阶段,已就大部分条文达成共识,只剩少数条文需要进一步协商,他对年底签署双边经贸协定抱很大信心。
他表示,对这次谈判结果非常满意,台美数周内有望签署清单,使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向前迈进一步,在今年有大幅成果。
至于外界关注,5项议题何时正式签署、下次会议时间是否敲定以及台湾能否依目标,在年底签署双边经贸协定等。
邓振中说,台美还必须回头确认文字,各自经过内部批准程序,当一切都顺利完成后,才会安排签署。此外,目前签署的时间和地点尚未讨论,下次会议时间也还没确定,现今最重要的工作是确定5项议题协议内容。
邓振中表示,接下来将处理条文内容与文字,所有的条文都是“each party”做为主语,这代表双方的义务,而台湾内部批准程序不涉及修法,依法获得上级同意、报请台湾地区立法部门审查。
邓振中进一步说,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的谈判章节与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高度吻合,一旦台美顺利签署,将进一步证明台湾有能力、有意愿接受高标准,对加入CPTPP有很大帮助。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政治学者郭泓均发表文章指出,美国长期奉行的战略模糊政策让“美台”陷入囚徒困境;战略清晰则能为摆脱困境提供出路,改善台湾“防卫”、降低战争风险,并遏制中国大陆以促进美国利益。
他指出,战略模糊作为关键威吓形式,只有在3种前提下有效。一是与另外两个可能开战的国家相比,美国必须拥有决定性军事力量;其次是另外两个国家必须比美国更渴望战争;最后,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非理性开战。当这3个条件都具备时,因为不确定美国的反应,另外两个国家会避免情势升级。
郭泓均指出,前2个条件已不再成立。2001年以来,中国军事预算增加5倍,拥有世上最大的导弹部队、第2大海军与第3大空军。
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在2017年时已在涉及台湾情境的5个区域和美军势均力敌,甚至更具优势。美国已不再具备决定性力量。
他表示,中国的崛起也阻止台湾的冒险主义。自2005年以来,不曾有台湾主要政治人物主张从中国独立,台湾的总统也没有片面宣布独立的宪法权力,且多数台湾人支持维持现状,以免遭受“军事报复”。
文章指出,随着中国军事能力增强,美国的关键威吓力逐渐减弱。1996年台海危机时,美国派遣2艘航空母舰驰援,避免中方“进一步挑衅”;但去年时任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访台后,面对中国的大规模军事演习,美国仅是口头谴责,避免采取军事行动。
此外,郭泓均也表示,战略模糊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是否“入侵”台湾无关。美国联邦参议员墨菲(Chris Murphy)曾推文表示,中国已假设美国将进行干预,威吓中国的是美国与盟国的力量,而非战略模糊。要阻止中国统一台湾,就必须进一步改善台湾安全。
郭泓均强调,美方干预对阻挡中国“入侵”台湾至关重要,军售也是美国支持台湾最明确与最强烈的信号。台湾购入高端武器系统,是因为认为台湾增加介入“保卫”台湾的可能性。
有分析师认为台湾最好的战略是不对称作战的“豪猪战略”,但台湾并未完全朝向不对称作战“防卫”发展,因为战略模糊政策让台湾无法确定美国是否会干预。
根据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CFR)最新报告,大陆对台“加强施压”、“台海恐爆发严重危机”连续三年位居全球潜在冲突中最高级别,美国和中国或俄罗斯陷入军事对峙的风险升高。
外交关系协会今天公布“预防优先次序调查”(Preventive Priorities Survey)2023年版报告。自2008年起,外交政策专家评估全球30个潜在危机或冲突因素,并将其根据未来一年发生机率及冲击美国利益程度分为三级。
根据外交关系协会预防行动中心(CPA)去年11月调查专家的结果,7项情形列入发生机率中等、严重冲击美国利益的第一级风险,包括了大陆在军事等层面对台“加强胁迫施压”、引发涉及美国与区域内多国的严重台海危机。
去年8月,时任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访台,大陆方面随后在台湾周边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引发国际社会关切。
预防行动中心主任史泰尔斯(Paul B. Stares)说,美国政府在应对地缘政治险境时,同时面对大国对抗与核武发展带来的紧张局面。如何在维护美国利益、避免与中国或俄罗斯发生对抗间取得平衡,将是今年美国面临的最重要挑战。
全美议会交流理事会(American Legislative Exchange Council, ALEC)去年12月23日通过决议案,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国际组织,包括国际民航组织(ICAO)及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
决议案表示,台湾作为一个超过2350万人口的“主权国家”,位于全球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经济充满活力,在支撑21世纪创新的多项技术制造上居于领先地位,台湾在国际组织(例如国际民航组织和国际刑警组织)的参与,将强化这些机构的工作。
决议案表示,台湾争取会员资格及积极参与贡献的努力,时常遭到大陆的“阻挠”。决议案呼吁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国际组织,以加强亚太地区和全球的安全,并使世界各国受益于台湾的宝贵经验、技术的灵活敏锐、国际援助。
决议敦促美国国务院作出适当安排,促进台湾参与国际组织会议、机制与活动,以强化全球健康与安全。
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经贸谈判办公室晚间透过新闻稿指出,台美决定于1月14日至17日在台北举行“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新一回合会议。
议题方面,经贸谈判办公室说,双方工作阶层仍就个别议题进行视频会议讨论,因此议程尚未完全确定,但期盼此次会晤能够进一步促进达成倡议目标。
台美去年6月1日启动21世纪贸易倡议,范围包含贸易便捷化、中小企业、反贪污和良好法规等11项议题,同年8月18日启动谈判,11月上旬曾在美国纽约举行首次实体谈判会议。
11项议题当中,台湾锁定贸易便捷化、中小企业、反贪污和良好法规等4项,期盼有阶段性成果,签署首批协定。整体目标则是明年底、美国举办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峰会前完成谈判,并签署高标准且具经济意义的贸易协定。
前北约(NATO)秘书长拉斯穆森今天表示,他认为北约在台海冲突不会扮演直接参战的行动者,但可供应台湾武器,并与台湾在欧洲领土合作训练军事人员及执行联合军演,以及向中国进行严厉经济制裁。
他进一步阐述,北约与台湾应聚焦强化三方面合作,包括网络安全、军事合作训练,以及高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北约可针对网络安全与台湾进行资讯与情报交流,双方也可合作研究如何将高科技运用在军事武器系统上。
拉斯穆森认为,北约盟国应对台海采取“战略清晰”政策,一面供应台湾足以“自我防卫”的军事援助,另一面必须向大陆发送非常清楚的讯号,亦即若大陆意图“以武力片面改变台海现状”,大陆将面对“极其重大且全面的经济制裁”,将使其从全球经济体系脱钩。
同时,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主张,民主国家应共同对抗威权主义经济压迫。他提到,得知最近台湾酒类产品遭大陆“禁止”,他在台湾地区涉外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吴钊燮晚宴中品尝了台湾的“自由啤酒”与“噶玛兰威士忌”,他认为民主国家若能购买更多这类台湾产品,将是北约第5条“共同防御”升级版的具体体现。
至于有学者主张将北约扩张为“北大西洋-印度-太平洋”公约组织(NAIPTO),拉斯穆森认为,扩张北约不是很有效的方式,应强化印太地区的多边安全组织,他已看到此趋势,例如美日澳印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英美澳的新三方安全同盟(AUKUS)等,他相信未来这些机制会扮演更重要角色。
台湾地区涉外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吴钊燮于本(12)月14日接受瑞士“每日广讯报(Tages Anzeiger)”视讯专访,阐述两岸现况、俄乌冲突、台美及台瑞双边关系等议题。访谈内容已于12月17日刊出,广受瑞士各界关注。
吴钊燮在专访中表示,中国大陆近来“内政不安”,我方会密切关注台湾是否成为中国大陆企图以“外部危机”转移“内部焦点”的“代罪羔羊”。同时,他还表示不排除中国大陆积极准备“攻台”的可能性。
吴钊燮强调,大陆称台湾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但从战略角度来看,中国大陆“侵台”的野心,昭然若揭。面对中国大陆“挑衅”,我方以温和理性、负责任的态度回应,也因此赢得国际支持。
吴钊燮强调,台湾“对抗”中国大陆,只要我们有策略和决心,透过发展不对称战力、美国出售防御性武器,以及强化军事能力,意志坚定地守护我们民主的生活方式,没有人能夺走我们的“主权”和“自由”。
吴钊燮也鼓励长期以来采取中立国政策的瑞士,在两岸关系上能更为中立;希望瑞士肯定台湾的民主韧性与经济实力,双方从应对假信息及复合式威胁等领域加强合作,也希望有机会能赴瑞士访问交流,深化互惠互利关系。
台湾地区涉外事务主管部门将在加拿大增设驻“蒙特利尔办事处”,北美地区负责人徐佑典今天表示,目前已进入最后筹设阶段,包括确认办公室地点等,最快可望在明年上半年开馆。
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与加拿大政府讨论设馆,不论时程或进度都相当顺利,印证加拿大政府公布印太战略后,正积极强化与台湾等印太重要伙伴的关系。
知情人士表示,驻蒙特利尔(Montréal)办事处的规模大约与驻温哥华、多伦多办事处相当,将有大约8、9位外派人员,目前已找到3、4个办公室地点,正在做最后评估确认。
意大利外交部长塔亚尼(Antonio Tajani)21日首次公开支持台湾维持现状。对此,“驻意大利代表”李新颖表示,感谢意大利外长关心和支持台海安全稳定和繁荣。
意大利外交部在当地时间21至22日举办为期两天的“第15届驻外使节会议”,以强化外交人员对于务实捍卫国家利益及欧盟-大西洋价值等的重视。塔亚尼在致词时,公开支持台湾维持现状。
这次会议主题为“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为国家服务的意大利外交”,约100多名驻外外交官参与讨论。意大利驻台代表纪大为(Davide Giglio)也线上出席会议。
12月1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打压计算机软件公司Pushwoosh》的报告。报告指出,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上周投票禁止华为和中兴制造的所有通信设备在美国获准进口或销售,称这些产品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不可接受的风险”,这一举动是明智的。报告认为,针对这些公司,美国应首先利用国防授权法案(NDAA)禁止美国军队购买或使用有风险的外国技术;其次应将该公司添加到商务部的“实体”清单中,严格限制美国公司或个人与清单上的实体进行贸易活动;再次应通过立法将禁令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美国政府部门;然后再次扩大禁令,使所有与美国政府签订合同的公司都不能使用这些被禁止的服务或雇用使用这些服务的分包商;最后通过行政或立法行动,直接禁止该公司或服务在美国开展任何业务。
报告还指出,除了华为和中兴之外,一家自称总部在美国但实际上属俄罗斯的计算机软件公司Pushwoosh已经渗透了数千个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包括美国军队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使用的应用程序,这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了威胁。另外,中国还有其他许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公司名单,如大疆无人机、道通智能(Autel)无人机、涂鸦智能(Tuya)物联网平台、阿里巴巴、腾讯和TikTok等。这些公司都应该退出美国市场。
12月1日发布
12月28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苹果到底有多需要中国?》的报告。报告指出,本月上旬,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 (台积电,TSMC) 举行了一场活动,庆祝其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半导体工厂的扩建。报告认为,这一刻无论是对于技术制造业而言,还是对于美国、中国和台湾之间的关系而言,都无疑是一个转折点。但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工厂的到来代表着自给自足的新时代或全球化的终结的想法仍然是一种幻想。出席剪彩仪式的 CEO,包括苹果公司的蒂姆库克和 AMD 的苏丽莎,他们都从台积电购买芯片,他们正在采取代价高昂的措施来减少在中国进行的零部件生产和组装的份额,以应对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日益增长的风险。
报告认为,多年来,中国一直是苹果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中国也是大多数苹果产品的组装地。台海局势升级将有可能使苹果的产量接近于零。因此,目前苹果正在重组其供应链,主要在越南和印度开设了小型装配厂,部分原因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部分原因是担心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事实上,台积电最终在亚利桑那州制造并出售给苹果的一些芯片甚至可能最终在中国完成,在可预见的未来,苹果可能会在中国保留大量的产品组装基地。然而,中国将受到这些供应链转变的影响。随着富士康和苹果将重点转移到越南和印度,中国政府必须为装配工人寻找新的工作岗位。
12月28日发布
1月19日,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发布题为《美国力图切断中国与荷兰半导体的联系》的报告。报告指出,美国和荷兰都是全球半导体技术的领导者,美国希望荷兰切断其与中国在半导体上的联系。这是拜登政府遏制对华出口技术战略的一部分。报告认为,这是美国迄今为止在技术脱钩方面最大胆的一跃,但仍需谨慎地进行。如果美国在切断与中国的技术关系方面行动过快,则也可能对美国利益造成损害。例如使美国企业更难获得保持领先所需的资金和人才,还可能会使盟友和合作伙伴疏远自己,特别是像荷兰这样的国家。美国正在努力从根本层面阻碍中国技术的发展。美国与中国在气候、公共卫生等问题上的合作将越发困难,在最坏的情况下,要避免战争的发生。
报告认为,对中国的这种施压策略可能对全球经济具有潜在的长期影响。中美正朝着技术和经济逐渐脱钩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学生、研究人员和STEM(超学科教育)人才越来越难来到美国。同样,中国本身和其他政府也有类似的举措。同时,可能会导致一个更加支离破碎的科学生态系统,使得顶级专家可能更难进行跨国合作。
1月19日发布
12月14日,第三届美台“经济繁荣伙伴对话”(EPPD)在华盛顿特区以虚拟方式举行。双方认为该对话是深化经济合作并加强两方经济伙伴关系的机会。会中,双方就应对经济胁迫、供应链弹性和安全能源转型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双方讨论的重点在于回顾双方在过去一年取得的进展,并确定新领域合作、信息共享和相互理解。
12月10日,美国国务院称,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丹尼尔·克里滕布林克(Daniel Kritenbrink)和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将于12月11日至14日访问中国、韩国和日本。美国国务院在声明中表示,两人此行访华,将在美中首脑巴厘岛会晤的基础上,继续负责任地管理两国之间的竞争,并探讨潜在的合作领域。他们还将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023年初访问中国做准备。而在两人访问韩国和日本期间,美韩和美日将分别就一系列地区和双边问题进行磋商。
11月30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办公室称,美国政府将于日本政府合作,于2023年1月12日在日本东京举办第五届印太商业论坛(IPBF)。该活动将包含在东京举行的线下环节和一个线上环节,以使整个印太地区的与会者参与其中。来自美国、日本和整个印太地区的政府和商界领袖将参与论坛,就包容性和可持续增长议题交流意见。该论坛将为各方提供机会,以讨论他们对印太经济框架的期望,以及在美国担任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道主和日本担任七国集团(G7)主席国期间的各自优先事项。此外,与会者还将讨论地区政府、商业伙伴关系和商业机会问题。美国国务院表示,印太地区将决定21世纪全球经济的发展轨迹。美国将联合日本,加强对该地区的“持续承诺”,并强化在地区繁荣和相互联系中发挥作用的经济纽带。
11月21日至22日,美国会同澳大利亚政府在堪培拉举行了年度战略政策对话(SPD)。该对话机制建立于2019年,是澳大利亚和美国深化合作,应对包括延伸威慑和地区不稳定问题在内的战略挑战的论坛。此次对话期间,澳大利亚和美国讨论了印太地区的安全环境以及加强多边合作的方式。双方就多个议题交换了战略观点,包括美国国防战略(NDS)、美国核态势评估(NPR)、美国导弹防御评估(MDR)以及澳大利亚的国防和外交政策战略。此外,两国还确定了两国在应对安全威胁和协调区域间信息传递方面的合作机会。此次对话是该论坛建立以来的第四次,两国重申,作为政策论坛,其可以加强双方“支持印太地区安全”的能力。最后,双方确认,战略政策对话将于2023年再次召开。
12月30日,美国印太司令部就朝鲜发射弹道导弹一事发表如下声明:美国意识到了朝鲜弹道导弹的发射,并正与盟友就此事展开密切协商。尽管朝鲜发射弹道导弹不会对美国及其盟友构成直接威胁,但导弹发射凸显了朝鲜非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弹道导弹项目对稳定的破坏。美国将遵守保护韩国和日本的承诺。
12月27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称,美国对韩国公布的韩版印太战略表示欢迎,认为该战略反映了两国对地区安全和繁荣的共同承诺。韩国扩大与印太地区其他国家合作的目标将加强两国在国际和平安全和促进核不扩散事务上的共同努力。此外,他还表示,该战略还将强化印太地区的经济安全网络、科技合作,并提升该地区在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事务上的参与度。
1月1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国防部长奥斯汀(Austin)与日本外相林芳正、防卫大臣滨田靖一在华盛顿举行了美日“安全保障磋商委员会”会议,并发表联合声明。声明称,双方决定推进现代化联盟建设、加强威慑并应对不断变化的地区和全球安全挑战。此外,两国再次强调反对以武力单方面改变世界各地区现状。双方还重申了各自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日本表示将加强包括反击在内的防御能力,与美国和其他盟国扩大合作。美国则表示将优化其在印太地区的军力态势。双方部长表示,将与区域内外的其他盟国共同加强联盟活动。
1月13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比尔·纳尔逊(Bill Nelson),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以及其他政要一起签署了《为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与其他天体在内的外层空间合作框架协议》。框架协议将加强两国的空间合作。双方计划在空间科学方面展开合作,涵盖月球科学、地球科学、包括月球探索在内的空间作业与探索、航空科学技术、空间技术、太空运输、安全和任务保证等领域。此外,两国还计划于2023年3月举行一次关于空间的全面对话,以该协议为基础,加强双方在空间各领域的合作。
1月27日,美国国务院称,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维多利亚·纽兰(Victoria Nuland)将于2023年1月28日至2月3日前往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和卡塔尔进行访问。纽兰将在尼泊尔与新政府就美国与尼泊尔伙伴关系的相关议程进行接触。在印度期间,她将领导涵盖双边、地区和全球问题的美印年度“外交部磋商”,并与科技领袖会面。访问斯里兰卡期间,纽兰将纪念两国建交75周年,并表示美国将继续支持斯里兰卡稳定经济、保护人权和促进和解。最后,在卡塔尔期间,双方将在美国-卡塔尔战略对话的框架内讨论全球问题。
按条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