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美国国防部称,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J. Austin III)将于1月29日启程前往韩国和菲律宾进行访问。访问期间,他将会见两国政府和军方高级官员,以促进地区稳定,并加强两国防务伙伴关系。报道称,此行意在重新确认,美国致力于与盟国和伙伴合作,以维护“自由和开放的印太地区”这一共同愿景。
2月2日,美国朝鲜问题特别代表金成(Sung Kim)在华盛顿特区会见了韩国朝鲜半岛和平与安全事务特别代表金·冈恩(Kim Gunn),双方讨论了美韩在打击朝鲜非法弹道导弹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展以及恶意网络活动方面的合作,分享了对朝鲜半岛当前动态的评估,并呼吁所有国家全面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朝鲜的决议。此外,双方强调了提高私营部门和国际社会对朝鲜非法网络活动危险的认识的重要性。
2月8日,美国国防部印太安全事务助理部长伊利·拉特纳(Ely Ratner)、美国国防部负责国际安全事务助理部长塞莱斯特·瓦兰德(Celeste Wallander)和法国海军中将克里斯托夫·卢卡斯(Christophe Lucas)在五角大楼共同主持了美国国防部与法国武装部队的第三次印太战略对话。对话中,双方讨论了印太地区的安全环境、应对地区安全挑战的多边方法,以及该地区的合作议题。美国务院称,此次会议为双方就印太安全问题进行后续讨论提供了机会。
美国国务院2月10日称,副国务卿温迪·谢尔曼(Wendy R. Sherman)将于2月13日在华盛顿特区会见日本副大臣森武雄和韩国第一副大臣赵现代。会上,三方将讨论加强三边安全合作的计划。同时他们还将讨论在支持乌克兰并应对其他全球挑战事务上的合作,以及扩大三边伙伴关系以实现印太地区繁荣开放的共同愿景的具体方法。
2023年1月5日,五角大楼新闻秘书帕特·莱德(Patrick Ryder)出席新闻发布会,回应国际形势问题。
帕特·莱德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表示,美国国防部感谢国会与其密切合作,双方共同支持台湾的“自卫主张”,以期实现美国对台关系中,由台湾关系法规定的长期承诺,并增加美国在台湾海峡的威慑力,以有意义的方式建立台湾地区的韧性。此外,NDAA和综合拨款法案确实反映了美国对台湾的支持仍然是坚如磐石的。
谈及美国与东亚地区其他国家的关系,日本是美国在该地区最亲密的盟友之一,美国国务卿非常期待与日本外长共商要事。美方表示,美国-日本联盟仍然是构建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基石,美日双方坚持构建现代化联盟的共同愿景,以应对21世纪世界各地的挑战。
2023年1月3日,在美国国务院新闻发布会的问答环节中,国务院发言人内德·普赖斯(Ned Price)对中国旅客入美需进行核酸检测这一现象发表了评论。
美方表示,对中国旅客实行入境限制仅为科学防控。这一决策由美国疾控中心与国务院等部门共同协商制定,针对疫情的科学研究支撑了政策的实施,美国政府以这一方式实现对公共健康的合理关切。当前,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COVID-19病例激增,美方采取了审慎的措施来减缓疫情的传播,并对任何潜在COVID-19的变种保持高度警惕。
与此同时,美方希望中国增加疫情报告的病毒基因序列的数据量,并提升疫情防控的透明度,这样不仅促进高效监测病例,更能减少COVID-19的变种进入他国的几率。
2023年2月1日,美国同东盟开展了第三届东盟-美国网络政策对话(The third ASEAN-U.S. Cyber Policy Dialogue)。双方在此次对话中表达了对促进区域网络安全合作和能力建设方面所做工作的肯定,也探讨了在网络能力建设方面加强区域合作的未来方向。
本次对话展示了美国与东盟强有力的伙伴关系和建设开放、和平、互操作、可靠和安全的网络空间的共同愿景,双方就支持国际贸易,加强国际安全,促进经济繁荣、言论自由和创新达成合意。本次对话促进了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合作关系发展,表达了美方在印太地区的战略行动计划,和建立2025年东盟互联合作计划的愿景。
同时,该对话肯定了召开第四届东盟-美国网络安全会议的可行性。
美国及其印太地区的战略伙伴正建设一个更加自由、开放、互联互通的印太地区,应对新冠疫情和气候危机等国际危机。2022年5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在印太经济繁荣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for Prosperity)启动仪式上表示,美国密切关注印太地区。美方作出长期承诺,与其合作伙伴共同谋求印太地区的美好明天。
该框架的合作伙伴包括澳大利亚、文莱达鲁萨兰国、斐济、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大韩民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这一框架是美国本届政府为推进印太战略(Indo-Pacific Strategy)而进行的重要举措。该战略重申美国对其印太合作伙伴的责任承诺,并提出了加强地区合作的执行愿景。
2023年1月8日,美国财务部长耶伦(Janet L. Yellen)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瑞士苏黎世会面洽谈。双方围绕落实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已达成的重要共识,就全球和两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等进行了专业、深入、坦诚、务实的交流。
中美双方认为,世界经济复苏处于关键时刻,中美两国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协调,共同应对经济金融等领域的挑战,有利于整个世界。双方讨论了深化宏观经济和金融领域合作的可行性,共同认识到可持续交流协作的重要性,并同意在中美两国及联合国、G20和APEC等多边框架下加强合作。此外,中美两国同意继续支持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和经济转型。中方表达了对美国对华经贸和技术政策的关切,并希望美方重视这些政策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中方欢迎耶伦财长今年适当时候访问中国,保持两国经贸团队沟通。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和日本外务大臣林芳正、防卫大臣浜田靖一在华盛顿举行了“2+2”对话,并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说,中国对国际秩序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
美日双方同意调整美军在冲绳岛的驻军,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加强在中国在台湾、南海或东海采取其他“敌对行动”时所需的反舰能力。同时,他们还在《日美安保条约》中正式添加外太空内容,明确表示“来自太空和太空内部的攻击”可能触发该条约的共同防御条款。以往这不在协议范围内。
布林肯称,11日签署的协议反映出两国努力深化“所有领域”的合作,包括太空、网络安全和新兴技术。会前,日本防卫省宣布准备在无人居住的南部小岛马毛岛上修建两条跑道,日美将从2027年开始在那里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12月22日,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出席新闻发布会,回应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疫情形势的问题。
布林肯表示,美方希望看到中国控制住疫情,原因有三。
首先,没有人希望看到任何地方的人遭受新冠之苦。无论新冠肺炎发生在何地,包括中国,只会带来不幸,希望疫情结束是全球人民的盼望。第二,病毒每每传播之时,都有可能产生新的变种,这个变种进一步传播,然后会再次攻击世界上其他国家。很显然,全球利益也与中国疫情息息相关。 第三,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因此,基于人道主义,地球村居民的健康及对全球经济的关切——中国采取必要措施走出疫情,这完全符合多边利益。同时,对全球范围的所有国家来说,鼓励公民接种疫苗、保证检测和治疗也相当重要。
2022年12月22日晚十点,美国国务卿安东尼·J·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进行了通话。中美双方就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达成共识,在会议中肯定了管理中美关系的必要性。布林肯在会谈中表达了美方对俄乌战争的关注,强调其对全球安全与经济稳定的影响。此外,双方进一步讨论了当前的新冠疫情形势,布林肯强调了在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下,抗疫透明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在《华尔街日报》CEO理事会峰会接受《华尔街日报》总编马特·默里(Matt Murray)的采访。
布林肯国务卿表示,重要的是要看中国和美国能否找到合作方式,用以应对影响到两国乃至于世界的问题。无论是气候,公共卫生或者宏观经济,在这些事务管理上,最重要的是确保中美双方负责任。即使中美正处于激烈的竞争。也应避免竞争急转为冲突。
同时,布林肯国务卿希望中国用合适的态度应对新冠疫情,这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地人民的利益。由于新冠疫情封控导致的中国经济发展减速,不仅在中国境内,在世界范围内都造成巨大的影响,这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相违背。所以美方希望中国尽快找到应对挑战的方法、前行的路径。
2022年12月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与来访的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和澳大利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勒斯(Richard Marles)在美国国务院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
美方表示,在四方伙伴关系中,美国与印度和日本一道,正在推进一个开放和自由的印太地区的共同愿景。其中一个关键部分是确保商品和信息能在整个地区自由流动。在悉尼举行的“四国技术商业和投资论坛”(Quad Technology Business and Investment Forum)上,四国私营部门和学术界的领袖一起讨论了新的合作方式,以支持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确保这些技术维护民主价值观。
2022年5月,美国与占全球GDP超过40%的其他13个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发起了印太经济繁荣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for Prosperity),这是建立一个自由、开放、安全及具有复原力的地区的积极平等的经济愿景。印太经济繁荣框架将帮助各国推进一系列优先事项,例如打击腐败、促进劳工权利和数字经济的高标准贸易条款、加速清洁能源转型、对供应链中断问题做好准备并予以应对。下周,当印太经济繁荣框架合作伙伴在布里斯班(Brisbane)举行会议讨论这些优先事项时,将看到这种合作的实际效力。
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助理教授约努特·波佩斯库(Ionut Popescu)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只有进攻现实主义才能遏制中国》(Only Offensive Realism Can Contain China)的文章,作者认为拜登政府遏制中国的对策在很大程度上力度不足,因为仍是一种处于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心态,不再符合现实主义世界秩序的现实。
文章指出,美国面临的威胁是崛起国的威胁。作者认为美国的首要战略优先事项是通过阻止中国在亚太地区获得经济和军事主导地位,确保继续没有竞争对手。与此同时,美国需要通过重新关注其邻国的安全、政治和经济问题,及对抗中国和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侵犯来巩固美国在西半球的地区霸权。
文章指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胜过意识形态。进攻性现实主义战略假设大国争夺霸权,并在符合其利益时采取积极行动,而不管其国内政治和意识形态如何。作者认为美国的考虑要出于权力平衡,而不是民主价值观或意识形态兼容性,应该推动美国的反华联盟建设努力,以遏制北京的“地区霸权野心”。印度、越南和菲律宾等不太民主的非西方盟友需要成为美国伙伴关系网络的一部分,华盛顿应该准备好接受像德国这样的民主盟友有自己的现实主义和经济动机,不加入美国的反北京政策。总之,作者认为美国应该大幅减少推进进民主在其外交政策中的作用。
文章指出,对中国的军事优势高于一切。进攻性现实主义大战略范式对国防部规划工作的最根本含义是优先准备与另一个大国的高端常规冲突。如果美国要否定中国对“地区霸权”的追求,需要能在东亚的军事冲突中威慑并击败中国人民解放军。
文章指出,要赢得科技战和经济脱钩。作者认为,美国要更多地从现实主义的竞争战略角度思考贸易政策和技术创新,而不是从自由市场效率的角度来思考。华盛顿有许多途径将其经济与北京“脱钩”,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成本。首先,美国应加倍努力,增加微芯片、半导体和其他两用部件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技术的国内生产。其次,当美国生产不可行时,华盛顿需要以“朋友支持”的模式重新构想全球供应链,建立排华供应链体系。
文章指出,要确立美国能源主导地位。美国能源政策的优先事项应该从绿色新政的自由国际主义关注转向更传统的现实主义目标,即确保国内消费的能源资源 —— 并利用这些资源推进地缘政治目标。现实主义的能源战略侧重于最大化所有电力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等战略资源,并淡化对气候变化议程等自由主义国内优先事项的追求。
最后,作者指出美国需要务实的联盟和现实主义的全球制度秩序。现实主义秩序的主要原则将围绕美中地缘政治竞争、俄罗斯的复兴以及通过全球制度缩小多边合作的政策空间。需要重视拉美,在不受中东和东欧的影响下执行“重返亚洲”,并且重塑传统的安全伙伴关系。
马修·罗查特(Matthew Rochat)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必须长期在非洲“全力以赴”》(The U.S. Must Be ‘All in’ on Africa for the Long Haul)的文章,作者认为如果美国想赢回在非洲的合法性,并与中国日益增长的软实力影响力相匹配,就应该按照承诺投入更多的资金。
作者分析了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用一系列数据作为拜登应当加强对非投入的论证。作者指出,2009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21年,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双向贸易额飙升至创纪录的2540亿美元,而美国的数字为643亿美元。作者指出,中国也是大多数非洲政府的首选贷款国,2010年至2019年期间公共部门贷款为1530亿美元。除贷款外,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投资也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2004年至2016年间的平均复合增长率为18%。中国每年的投资量继续超过美国,中国和美国在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现在大致相等。作者还指出,根据麦肯锡的一份报告,在非洲经营的中国公司数量估计为10,000家,远远超过美国。
对于拜登的政策,作者指出,拜登宣布在未来三年内提供超过150亿美元的新的双向贸易和投资,并为与全球健康、清洁能源和性别平等相关的发展项目追加550亿美元的资金。这些政策是有是有希望的,但必须采取具体行动和继续开展外联活动。如果华盛顿想要重振其日益下降的全球声誉,并与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竞争,应该从改革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开始。这包括根本性的再平衡,但要认识到非洲国家是伙伴且极具经济价值。
作者指出,未来数月和数年将显示美国是否认真对待其非洲关系。两党换届的摇摆不定增加了对非关系的不确定性。该文章提出,美国必须继续致力于超越选举周期来发展与非洲伙伴的持久关系。虽然最近美非峰会是这一关系重新变得重要的标志,但华盛顿必须证明对非洲的 "全力以赴 "是长期的,而不仅仅乃方便之时所为之。
安东尼娅-赫迈迪和丽贝卡-阿塞萨蒂(Antonia Hmaidi and Rebecca Arcesati)在《外交学人》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为什么欧洲在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管制中挣扎》(Why Europe Struggles With US Export Controls on China)的文章,作者指出,2022年10月,美国通过了对中国的全面新出口管制。但美国却没有如预期般地得到欧洲方面的支持,该文章试图分析此原因。
文章称美国通过长臂管辖对全球技术贸易的干预引发了他者对保护主义的担忧。一些欧洲公司认为,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过去授予许可证的次数不如美国竞争对手的数量多。此外,各国政府处境艰难,因为他们担心美国的出口管制可能会扼杀其国内产业。作者举例到,如在半导体领域,欧洲公司认为,如果没有来自中国的收入,其研发资金来源将面临挑战。
文章进行了遏制中国还是扼杀业务的讨论,指出尽管欧洲对中国的技术野心感到不安,但追求完全自给自足的供应链(编译者注:即一种排华的供应链体系)是不现实的。作者指出,这只有在“志同道合”的民主国家协调抵消与中国部分脱钩的成本时,即通过盟友之间的 “友情托管 ”,才能实现。尽管贸易和技术委员会承诺进行跨大西洋合作,但这一概念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文章还指出欧洲也害怕中国潜在的反制措施,如管制稀土资源或采取新的长臂立法。
最后,文章讨论了多边出口管制的未来。文章称,这一举措这将需要时间和政治意愿,但欧洲各国首都的政治意愿可能差异很大。欧洲虽然同意美国对中国威胁的一些评估,但许多美国的欧洲盟国并不认为北京是战略竞争对手,也不赞同技术遏制。并且随着出口管制复杂性的提升,各国的执法也面临挑战。文章的结论是这些挑战不应阻止欧洲认真对待北京“将民用技术用于军事”。随着拜登政府考虑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扩大到量子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欧洲缺乏决心与华盛顿的不耐烦之间的冲突预计将加剧。
吉里什·林加纳(Girish Linganna)在《国家利益》上发表题为《虚拟现实,真正的危险:元宇宙构成反恐挑战》(Virtual Reality, Real Dangers: The Metaverse Poses Counterterrorism Challenges)的文章。该文指出元宇宙带来的潜在威胁需要广泛的个人和组织立即关注,并提出了一些在元宇宙中打击恐怖主义的举措。
文章称元宇宙通过三种方式阻碍打击恐怖主义和暴力极端主义的努力。其一,作者认为,在线招募和参与是当代极端主义的决定性特征,元宇宙会让个人更容易见面,并让极端主义领导人有新的能力来创建和维持虚拟意识形态和社会社区,以强大的、难以破坏的手段来扩大其队伍和影响范围。其二,作者认为,元宇宙提供了协调、规划和执行大量成员破坏性活动的新手段,这包括虚拟世界的建设、替代路线对封锁的反抗与用虚拟工具为现实活动指路。其三,作者认为虚拟世界本身也可以发起攻击,尽管与现实物质世界有所区别。
文章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包括主动和被动的措施。从主动方面,作者认为要创造虚拟环境,积极阻止极端主义活动,促进替代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具体涉及发展虚拟社区和活动,加强监视和信息收集,与让安全专家预测和解决元宇宙中的潜在漏洞。另一方面,作者则提倡个人和组织包括学术研究人员、负责发展元宇宙的人员以及负责保护社会的人员需要做好准备,应对未来的威胁。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1日发表的《1月进出口动向》显示,1月出口同比减少16.6%,为462.7亿美元,进口同比减少2.6%,为589.6亿美元。 贸易收支出现126.9亿美元逆差,这远远超过此前8月出现的最大逆差94.35亿美元。1月贸易逆差还相当于去年贸易收支逆差(474.67亿美元)的26.7%。去年的逆差创年度最大逆差纪录。贸易收支自去年3月出现1400万美元逆差后,已经持续了11个月。这是继1995年1月至1997年5月之后,韩国时隔25年首次出现连续11个月贸易收支逆差的局面。
产业部分析称,高物价、高利率等导致世界经济增长不断放缓,半导体行业受重创是导致1月份出口不振的主要因素。去年1月出口创历年1月新高带来的翘尾效应,也影响了出口表现。本月2日当天,产业部在首尔钟路区贸易保险公社举行“2023年第一次出口状况检查会议”。出口支援机关及半导体、汽车、炼油、钢铁等主要行业协会参会。韩国通商交涉本部长安德根在会议上表示,受世界经济放缓和半导体价格持续下降的影响,今后出口困难将持续一段时间。
韩美防长31日商定,为应对朝鲜核导威胁,进一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承诺执行能力,争取美方适时向韩方调遣战略武器。这些武器将包括F-22等尖端战斗机和核动力航母战斗群。
韩国国防部长官李钟燮当天在首尔龙山国防部大楼同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举行会谈,并在会后共同会见记者时表述如上。延伸威慑是指,当同盟受到核攻击或面临威胁时,美国将其视为对本土的攻击,并提供遏制力。
李钟燮表示,将从信息共享、联合规划及实施、同盟协商体系执行力三个方面来加强延伸威慑执行能力。即将加强两国现有协议和内容。奥斯汀表示,应该坚持半岛无核化之路,与“韩国核武装主张”保持距离。双方决定,扩大与朝鲜核威胁相关的信息共享范围。两位防长重申争取在今年韩美安保会议(SCM)之前完成修改“定制型威慑战略”(TDS)。定制型威慑战略是考虑到朝鲜领导层的特点、朝鲜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等因素,针对韩半岛情况量身定制的韩美共同对朝遏制战略。此外,两国还将扩大今年联合野外机动演习的规模和范围,实施大规模联合火力示范演习。两位防长重申两国将于2月实施韩美延伸威慑手段运用演习(DSC TTX)。
双方还探讨加强韩美日三国安全合作的方案。考虑到三国领导人曾在去年11月的金边峰会上就三国即刻共享朝鲜导弹探测追踪雷达信息达成协议,两位防长决定尽早举行韩美日安全会议(DTT)。
正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访问的韩国外交部长官朴振当地时间1日分别会见中俄两国的常驻联合国代表,敦促各方强力应对朝鲜挑衅。
朴振当天在韩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部设宴款待各国常驻联合国使节和联合国秘书处高层人士,为跻身2024至2025年非常任理事国之列做铺垫,并在宴会上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会面。
朴振当天还在同联合国安理会理事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座谈时与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瓦西里·内本齐亚照面。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戴兵大使也出席了当天的活动。
外交部官员表示,朴振向中俄两国大使强调,安理会有必要尽快团结起来,对朝鲜屡屡违反安理会决议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朴振在当地接受采访时表示,中方和俄方也对目前的状况,尤其是朝鲜核试验表示担忧。虽然观点不同,但我们的立场都是重视通过对话和外交解决问题。
美国国防部长官劳埃德·奥斯汀31日表示,挑衅韩国就等同于挑衅美韩同盟。有评价称,奥斯汀此言释放出将强烈应对来自朝鲜的挑衅和威胁的信息。
奥斯汀当天在向韩联社独家提供的题为《同盟已做好准备》(The Alliance Stands Ready)的署名文章中表述如上。奥斯汀表示,美国对韩国提供延伸威慑的承诺如铁甲(ironclad)一般,我们的敌人和竞争对手已清楚,向美韩任何一国发起挑战就等同于向美韩同盟发起挑战。
奥斯汀表示,半岛在过去70年间没有发生武力冲突并非偶然,这得益于美韩两国具备优越的军事力量。美韩同盟的力量包括第五代F-35战斗机、世界最强的反导平台、部署在乌山空军基地的U-2侦察机等情报侦察监视(ISR)能力,而美国如钢铁般的延伸威慑承诺为其提供坚强后盾。这一承诺包括美国常规武器、核武、反导力量,以及部署在前沿的2.85万名(驻韩)美军官兵。
奥斯汀表示,美韩两国重启有关延伸威慑的双边协商机制,确认战略调整,通过跨政府层面的接触不断加强延伸威慑力量。去年两国举行多次高级别会议,我们已为更多事做好准备。他说,就像两国领导人达成协议的那样,美方正谋求携手韩方在半岛和区域扩张延伸威慑活动及机制的方案。
奥斯汀表示,我们应保持警惕,朝鲜在过去数十年间研发了核武、弹道导弹及其他武器,去年还空前频繁射弹,这是违反国际法及联合国安理会多项决议的极其危险的行径。这就是美韩不断扩大联演范围和规模,通过实弹射击训练维持可随时投入战斗的“今夜就战”(Fight Tonight)态势的理由所在。这也是包括三边反导、反潜联演在内,与日本深化三边合作的理由。美韩日站在一起时,我们会更加安全。
奥斯汀表示,两国正在不断升级美韩同盟,为维护自由、开放、繁荣的印太地区做出贡献,而帮助东南亚的伙伴国家具备自身力量也是其中一环。
奥斯汀表示,美韩同盟是在经历破坏性战争后渴望和平的过程中造就的,我们将铭记向往自由的韩美官兵的献身精神,再为实现半岛和平、打造更安全的未来奉献力量。
据驻韩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SOCKOR)29日消息,韩美海军特种作战部队(SEAL)本月中旬在韩国海域同英国海军巡逻舰“斯佩”号(HMS spey)进行了互相操作性演习。
驻韩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在社交媒体表示,此次演习中投入了2艘美军中型战斗艇(CCM),并晒出了图片。中型战斗艇是用特殊材料打制的具有隐身功能的特种战斗舰艇,用于侵入作战。司令部未具体公开演习场地。
驻韩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介绍,韩美英在高难度的实战海上演习中熟练了联合执行任务的能力。
当地时间25日,前美国国防部负责印太安全事务的助理部长薛瑞福说:“考虑到(朝鲜核)威胁的增强,我们(韩美)讨论韩国的核武装绝对是合适的。”薛瑞福当天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韩国面临(朝鲜核武器和导弹等)可怕的威胁,我对此深表遗憾。” 他还说:“(由于朝鲜核威胁升级)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已经到了消除之前忌讳(taboo)的地步。(核武装)是主权式的决定,(韩国)希望与美国密切讨论该部分。”但他同时表示:“应该首先信赖(美国的)延伸威慑(核保护伞)。”
对于韩国国内对美国现有的核保护伞承诺能否彻底遏制朝鲜核武器的担忧,他说:“应该说明的是,美国甘愿为了保护同盟国韩国,应对非常具有攻击性且不负责任的朝鲜政权,承担巨额费用。应该强调的是,朝鲜采取这种措施(攻击半岛),绝对会导致他们自己的毁灭,还会导致金正恩政权和金氏王朝在地球上彻底被消灭。”
当被问到如果中国统一台湾,美国是否会希望韩国提供支援时,他说:“现在到了需要与韩国讨论这种紧急事态和相互支援的问题的时候。因为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与韩国不无关系。”
薛瑞福在小布什政府时期的2001年至2003年担任过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的幕僚长,2003年开始担任了2年的国务院负责东亚太事务的助理部长。唐纳德·特朗普政府时期,他在美国国防部总管了1年零11个月的半岛政策。在担任国防部助理部长的2019年,韩国政府决定终止《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后,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对文在寅政权的决定感到担忧和失望。”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半岛委员会在当地时间18日发表的题为《对朝政策与延伸威慑》的报告中建议美国政府,以在韩国重新部署战术核武器为前提,考虑对此进行相应的模拟演习。如果朝鲜停止核武器及导弹试验,可推进放宽部分对朝制裁。
该委员会委员长由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主席约翰•哈姆雷、哈佛大学客座教授约瑟夫•奈、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韩国客座教授维克托•车、美国前副国务卿理查德·李·阿米蒂奇等共同担任。这种建议可以看作是在韩国国内赞成与反对重新部署战术核武器这两种意见之间努力寻求一种折中的方案。韩国政府为加强延伸威慑,正在与美国讨论联合规划实施核资产运用方案。
该委员会就朝核协商表示担忧称,在实现武器开发目标之前,朝鲜不会回到外交轨道上来。但是委员会也提出,在制定“完全、可验证的无核化”路线图的同时,以放宽部分制裁和暂时性提供能源为代价,促使朝鲜停止发射远程导弹和核试验,以此为出发点。这一措施应根据朝鲜是否继续配合而进行调整。以后应讨论,减少相互威胁,政治关系正常化,归还美军遗骸和平体制。同时,今后应以冻结核物质生产为起点,经过对核物质生产和核武器制造设施的验证,最终实现废弃核武器的目的。
联合国军司令部26日表示,经确认,朝鲜无人机上月26日越界侵犯韩国领空的行为和韩方派遣无人机北上加以反制的军事行动均违反《停战协定》。
联合国军司令部军事停战委员会当天发布特别调查小组进行的上述调查结果。联合国军司令部表示,经确认,多架朝鲜无人机越界侵犯韩国领空的行为违反《停战协定》。韩军针对朝鲜无人机开展的直接应对作战符合停战交战规则,也不违反《停战协定》,但派无人机北上越过军事分界线予以反制的军事行动则有违协定。
联合国军司令部重申,为了避免半岛紧张局势导致偶发性冲突或故意制造冲突,以及维系半岛敌对行为的中止状态,遵守《停战协定》不可或缺。为此,联合国军司令部将继续与韩国对口机构保持紧密合作。
朝鲜5架无人机上月26日越界南下,作为报复,韩方也派3架无人机北上越过军事分界线展开侦察活动。之后,联合国军司令部组建特别调查小组着手调查相关情况并得出了上述结论。
韩国政府曾发表立场称,韩方对朝派无人机是针对朝鲜犯界行使自卫权的行为。国防部上月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也表示,韩方本着对等原则,出于自卫目的针对朝方挑衅行为做出正当应对。这种自卫权是《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合法权利。《联合国宪章》作为上位法优于《停战协定》规定,因此前者不能受制于后者。
韩国外交部第二次官(副部长)李度勋26日就伊朗抗议总统尹锡悦“阿联酋之敌是伊朗”说法表示,若有必要,将与伊方进行进一步沟通。
李度勋当天做客SBS广播节目时表示,总统的言论意在勉励驻阿官兵正视当地严峻的安全形势,伊方也清楚这一点。由于相关发言旨在强调严峻的安全形势,不应对此产生误解。
对于韩中首脑交流问题,李度勋提及韩国领导人曾于2017年和2019年访华一事,并称他认为,此次自然轮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回访。
另就美国日前提名空缺6年之久的国务院朝鲜人权事务特使一事,李度勋表示,此举可被视为美国总统拜登着手研讨改善朝鲜人权问题。
据韩国军方和军工业界24日消息,军方计划今年下半年组装空对地高超音速导弹,2024年进行试射。
国防部曾在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打击朝核、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能力的方案,包括关于高超音速飞行器推进技术及外形设计的研究。据介绍,此项研究的核心是确保空对地高超音速导弹的核心技术。
该研发项目将由国防科学研究所(ADD)牵头,拟先确保空对地高超音速导弹设计技术,并研制和试验导弹。目前,研发人员正检查具体的设计方案,并制作用于检验设计的设备。按照目前的进度,今年下半年将开始组装导弹,明年有望进行试射。
另一方面,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CRS)于本月12日发布的最新一版《高超音速武器:背景和国会面临的问题》报告显示,已拥有高超音速武器的中美俄保持第一梯队的位置,韩国、朝鲜、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正在研究高超音速导弹项目。
朝鲜2021年9月主张试射“火星-8”型高超音速导弹,去年1月宣布成功试射了其他形状的高超音速导弹,去年1月11日声称试射导弹的最高速度高达10马赫。但CRS援引专家评价称,“火星-8”属于高超音速滑翔体,最高速度可能达到3马赫,去年1月发射的弹道导弹接近“机动式再入弹头或飞行器”(MARV/MRV)。
17日,韩国国产超音速战斗机KF-21(猎鹰)的试制机首次成功进行了超音速飞行。这是自去年7月初飞行后时隔6个月取得的成果。这是韩国自主研发的飞机第一次突破音速。2003年国产超音速高级教练机T-50(金鹰)曾有过突破音速的事例,但该机型是通过与美国进行技术合作开发出来的。韩国国防部长官李钟燮表示:“我们拥有了用国内技术开发的第一架超音速飞机,这是一项历史性的成果。”
KF-21是具有部分隐形性能的4.5代战斗机,总项目费用为18万亿韩元(人民币约990亿元),被称为“檀君以来最大规模的武器开发和引进项目”。防卫事业厅计划截止2026年2月完成2000多次试飞。KF-21的试制机共有6架,计划进一步提高音速领域的高度和速度,检查和验证安全性,将此不断反映到体系开发中。本月5日3号试制机首次成功飞行,4-6试制号机将从今年上半年开始依次投入试飞。此外,还计划在下半年进行临时战斗适合性评估。根据提前公开的日程,继2026年至2028年初在空军部署20架之后,截至2032年将一共部署120架。
韩国军方18日表示,17日下午12时54分许,萨德基地的美军官兵发现一架疑似无人机的飞行器接近。该飞行器为一架装有4个螺旋桨的小型商用无人机,大小约为数十公分。此无人机由人用远程装置操纵飞行。在捕捉到相关情况后,驻韩美军用干扰枪进行应对,在电波扰乱下,飞行器急速坠落。韩国军方和警方在可能的坠落地点——庆北星州郡草田面和金泉市农所面等地进行搜寻。
目前为止,朝鲜派出的侦察无人机为2~3米,比韩国国内商用无人机更大。而且侦察无人机并非远程操纵飞行,而是通过接收GPS信号,在既定路径上飞行。因此韩国军方认为,该无人机来自朝鲜的可能性不大。韩国警方正在调查无人机的来路。
按条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