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霍金斯(William R. Hawkins)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海军需要制造更多军舰来震慑中国》(Build to Deter: The Navy Needs More Ships to Take on China)的文章,其中揭露了美国海军造船工业严重萎缩的现状,他还提到建造一支现代化的庞大军舰刻不容缓。
霍金斯首先提到,美国两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Ticonderoga-class guided-missile cruisers)穿越台湾海峡,但是这一举动让人察觉出美国海军造船实力不足的现状。除此之外,美海军作战部长迈克尔·吉尔迪(Michael Gilday)也强调,维护、维修这些古老的军舰的成本和费用实则是雪上加霜,因为美国海军造船业的资金本就不堪一击。
霍金斯对比了中国和美国目前在海军造船业上的现状,前者在世界上造船技术一级,然而后者的真正弊端在于海军工业基地疲惫不堪,无法建造一支规模足够大的舰队执行全球任务。
根据《海军导航计划2022》(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 Naval Plan 2022),在当今美国通货膨胀的状态之下,美国海军造船业需要的资金维持在3%-5%的增长点。但美国又不希望因为这样的问题将海军实力的地位拱手让人,比如中国或者俄罗斯。虽然美国政党对于中国威胁论达成共识,但是在海军经费方面的立法却扑朔迷离,因为美国总统拜登才宣布了3万亿疫情复苏计划,海军经费问题变得不受关注。
霍金斯还指出,迈克尔·吉尔迪仍然强调海军造船工业流水线的年度计划,同时资金和熟练的劳动力必不可少,否则会危及国家安全。
而霍金斯注意到,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和弗吉尼亚半岛社区学院联手启动计划,培养专业化人才。他认为,类似的计划应该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最后,他总结,短期之内让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直接退役充满冒险的可能性,虽然它们不是现代化的产物,但是仍然具有相应的能力,而如果不及时更新换代,研制现代化的军舰,将会有可能让中国趁虚而入,从而影响美国的国防安全。
9月4日发布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buzz/build-deter-navy-needs-more-ships-take-china-204612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亨利·法雷尔(Henry Farrell)、乔治城大学教授亚伯拉罕·纽曼(Abraham Newman)和康奈尔大学政府学副教授杰里米·华莱士(Jeremy Wallace)发表文章指出,人工智能会扭曲政治系统中的的决策,从而危害美国这样的民主国家和中国这类权威政体,因此中美应当寻求国际合作以应对人工智能对政治决策中的不利影响。
在政策圈里,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总是围绕中国与美国争夺技术霸权展开。但此类从争夺主导权的角度的思考却忽略了人工智能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全球政治这一事实。人工智能不会改变大国之间的竞争,因为它会改变对手本身。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而中国是一个权威政体,机器学习以自己的方式挑战每个政治制度。在这两种政治体制中,政府制定政策,然后试图弄清楚这些政策是成功还是失败。美国等民主国家通过投票支持率和舆论得到公众关于政策是否有效的反馈。机器学习则增加虚假信息、助长偏见,产生大规模令人信服的虚假言论从而加剧社会两极分化。中国这类权威政体面临的挑战更加微妙也更具腐蚀性。统治者通过机器学习而不是调查和公开辩论和选举来了解民意。因此机器学习可能会混淆专制制度的统治者,造成共识的假象,并掩盖潜在的社会裂痕直至酿成大祸。
因此,最紧迫的问题不是美国或中国在人工智能主导地位的竞争中是赢还是输,而是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民主国家和专制国家用来管理其社会的不同反馈循环的方式。机器学习会导致权威正确在错误的决定上越走越远,同时机器学习产生的大量虚假信息会扰乱民主国家的反馈机制。许多学者认为,随着机器学习普及,它将不可避免地损害民主政体。例如,在他们看来,优化参与度的社交媒体算法可能会破坏公民反馈的质量,从而破坏民主。当人们一个接一个地点击视频时,YouTube 的算法会提供令人震惊和令人震惊的内容来保持他们的参与度。该内容通常涉及阴谋论或极端政治观点,将公民引诱到一切都颠倒的黑暗仙境中。相比之下,机器学习应该通过促进对人民的更大控制来帮助独裁政权。历史学家 Yuval Harari 和许多其他学者声称人工智能“有利于暴政”。人工智能集中了数据和权力,允许领导人通过向普通公民提供信息来操纵他们的“情绪按钮”。这种无休止的反馈和响应过程应该会产生一种无形而有效的社会控制形式。另一方面,在权威政体中,政府将越来越依赖机器学习。统治者会将自己推入一个建立技术放大的偏见之上的想象世界。不幸的是,没有虚拟墙将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分开。不仅糟糕的数据和疯狂的信念可能会从威权社会泄漏到民主社会,而且可怕的威权决策也可能对民主国家产生不可预测的后果。当政府考虑人工智能时,他们需要意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威权政府的问题很可能会蔓延到民主国家。
对此,作者认为,在中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应当通过寻求国际治理合作来减弱人工智能带来的弊端。制定广泛的国际监管原则可能有助于传播有关人工智能政治风险的知识。
2022年9/10月刊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world/spirals-delusion-artificial-intelligence-decision-making
保罗·希尔(Paul Heer)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台湾海峡问题:如何从文字游戏演变成战争游戏?》(How Word Games Became War Games in the Taiwan Strait)的文章,其中评论了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罗西(Nancy Pelosi)“访问”台湾之举对中美带来的影响,他分析中美双方在文字游戏上的博弈以及目前军事行动上的较量,并指出,美国对台策略具有潜在困境。
希尔表示,目前台湾海峡问题仍然在发酵,中美双方以及台湾各执一词,台湾问题逐渐演变为军事问题,外交缓和变得愈加困难。
希尔指出,战争上的游戏逐渐弱化了文字游戏的较量。接着,他开始分析文字游戏的具体表现。其一,关于“现状”(status quo)问题。中国的政策专家经常强调美国政府所提出的“不支持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但实际上美国政府并没有重复强调,而且认为佩洛西台湾之行符合“一个中国政策”。台湾方面也没有具体解释“现状”的含义,蔡英文方面拒绝重申“九二共识”,而中国政府方面认为,在没有承认“一个中国”前提的情况下,讨论“现状”毫无意义。希尔据此将三方的关系称之为“切香肠”战略。
其二,关于“一个中国原则”和“一个中国政策”。美国方面有学者认为美国只是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并未接受这一事实。但希尔认为,眼下最重要的不是区分二者的差别,重点是台湾事件会破坏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实质精神,从而美方有可能演变为支持“一个中国、一个台湾”政策。另外,佩洛西事件也给美国一些政客提供机会,支持“台湾不是中国一部分”的论断。
希尔进一步分析道,中国在台湾方面的军事演习行动可谓得不偿失,但是美国学者关于“中国以佩洛西之行作为借口大张旗鼓“的说法也不准确,实则是为了弱化佩洛西访问事件的重要性。
其三,关于“危机”的定义。美方不愿意将台湾海峡的局势升级定义为“危机”,以此推卸始作俑者的责任。但希尔认为,中美双方的态度强硬、局势紧张不可否认,如果中美双方不积极进行洽谈,危机也会变得不可避免。
最后,希尔指出,此次事件并不能完全归咎于任何一方,台湾问题终究是历史残留问题,但必须找到解决路径,美方无法否认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提升以及中美联合公报的历史意义。而佩洛西之行暗示了美国对台政策的潜在困境。
9月1日发表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how-word-games-became-war-games-taiwan-strait-204571
11月22日,第十四轮中日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在线举行,摘要如下:
在11月17日举行的中日首脑会谈中,双方就构建“建设性和稳定的中日关系”在安全领域加强沟通达成一致。而此次磋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举行。
继今年6月23日举行团长间磋商后,双方举行了全体会议和海上执法与安全,海上防务,海洋经济三个工作组会议,就涉海问题及海洋领域合作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日方基于日本立场,强烈要求中方立即停止中国海警船进入“尖阁诸岛(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周边的领海。此外还对东海、南海局势表示严重关切,并重申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同时,对于今年8月中国向日本“专属经济区发射弹道导弹等军事活动,再次表达了严重担忧。日方还提及全面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对朝鲜制裁决议的重要性。
就东海资源开发问题,日方再次就今年6月中国新安装两座海上装置等问题提出日方立场并表达强烈关切。同时双方同意继续就落实东海资源开发“2008年协议”保持沟通。
针对中国渔船在日本海大和堆渔场周边海域非法作业问题,日方再次强烈要求中方采取切实应对措施。双方同意继续就该问题加强交流沟通。
就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染水问题,日方重申其根据国际法和国际惯例采取措施的立场,并阐述了今后将继续以高度透明的方式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进行说明的意愿。
双方还就中日首脑会谈中达成的一致意见,包括尽早启动中日防卫部门海空联络机制下的直通电话,加强防卫部门间的交流沟通等问题达成共识。双方还同意积极推进中日海上安保机构和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一致同意利用双边和多边会议框架继续保持沟通并建立信任关系。双方还重申了打击走私、偷渡、贩毒等犯罪的重要性,一致同意将继续就此开展合作。
双方一致同意,将继续在2019年2月生效的《中日海上搜救协定》(SAR)框架下深化海上搜救领域的务实合作,并同意继续就海洋塑料垃圾问题推进中日各层级合作,同时就中日两国在G20等国际框架下作出积极贡献达成一致。
最后,双方同意在中日两国首脑会谈的基础上,今后继续在海洋领域加强沟通,并就明年适当时候举行中日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第十五轮磋商开始具体协调工作。
11月22日,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森健良与美国副国务卿温迪•舍曼(Wendy R.Sherman)及韩国外交部第一次官赵贤东(Cho Hyundon)进行了日美韩次官电话协商。
首先,三方强烈谴责朝鲜11月18日在距离日本约200公里的日本“专属经济区(EEZ)”降落洲际弹道导弹,并重申他们认识到朝鲜前所未有的挑衅频率和方式是对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区域安全的严重和紧迫威胁,也是对国际社会的明显和严重挑战。
同时,三方还同意继续密切合作,如13日美日峰会、日韩峰会和日美韩峰会所确认的那样,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实现朝鲜的完全无核化推进美国、日本和韩国之间的安全合作,加强与志同道合国家的合作。
最后,三方重申了三国之间继续进行多层次交流的重要性。
日本防卫省表示,海上自卫队的护卫舰对美国和澳大利亚军队的舰艇在截至20日进行的共同训练中,执行了安全保障相关法允许的“武器防护”任务。这是第一次为两个国家同时执行任务。
据防卫省透露,执行任务的是护卫舰,应美国和澳大利亚军队的请求,在20日之前的2天内,在关东南方到四国南方海域进行的共同训练中,负责护卫两国舰艇共计4艘的“武器防护”。
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三国国防部长在今年6月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将执行保护任务作为三国确保印太地区安全与稳定活动的一部分。
防卫省称,该任务自2017年起由美国军队执行,自去年起由澳大利亚军队执行这一任务,但这是第一次同时为两个国家执行。防卫省还表示,这是三国之间提高互操作性和加强合作的标志,并将在未来继续深化国防合作。
针对朝鲜18日发射洲际弹道导弹(ICBM)一事,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19日发布消息称,日本航空自卫队战机与美军B-1B战略轰炸机在九州西北方向举行了联合演练,福冈县筑城基地的第8航空团派出5架F-2参加,美军派出两架B-1B参加。
日美18日也派出了共计8架战机进行演练,这是航空部队针对朝鲜导弹发射连续两天举行联合训练。防卫省表示训练的目的是确认快速反应态势及加强联合作战能力,今后日美双方也将保持紧密合作。
此前,空自战机和美国轰炸机5日也在九州西北区域进行了联合演练。双方已针对朝鲜导弹发射行为实施了多次联合演练,以对朝鲜方面进行牵制。
日本政府相关人士24日透露,日本政府近期展开讨论,拟把认定“武力攻击事态(日本直接受到攻击)”与此前正在讨论的“必要最小限度措施”、“禁止先发制人攻击”一同作为发动反击的条件。该事态下自卫队防卫出动需要得到国会批准,作为制衡措施的政治参与手段将得到进一步明确。
日本政府计划在25日举行的自民、公明两党工作组会议上介绍讨论情况。结合自公两党磋商的结果,并配合12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的修改,由内阁会议决定发动反击能力的条件。届时两党还将讨论当发生关系密切的他国受到攻击导致日本受到威胁的“存亡危机事态”时,是否允许发动反击能力,行使集体自卫权。
发生针对日本的武力攻击,或者有发生武力攻击的迫在眉睫的危险时,将被认定为武力攻击事态。自卫队防卫出动的流程是,首先由政府通过内阁会议决定基本应对方针,然后交由国会批准。日本政府此举意在表明反击是基于现有法律的程序,或意在显示“不超出自卫措施范围”的以往原则不变。此外,紧急情形时可以事后再交由国会批准,有观点认为这可能会导致国会统制力的弱化。
据分析,此次两党负责人磋商,是在朝鲜和中国的导弹性能进步的背景下,提高日本的反击能力,因为凭借以往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已难以应对现状。
关于发动自卫反击,政府内部出现了把攻击对象限定为“军事目标”的方案,这无疑将成为两党磋商的焦点。自民党担心限定对象会导致遏制效果减弱,希望仅作模糊表述,公明党对此的看法尚未可知。
2022年11月23日(星期三),防卫大臣政务次官小野田纪美出席在柬埔寨举行的第九届东盟防长扩大会议(ADMM Plus)。此次会议上,与会各国的防长就地区和国际安全环境交换了意见,日本防卫大臣政务次官小野田发表了以下讲话。
第一,关于俄乌冲突,小野田表示俄罗斯的一系列“暴行”是对国际秩序的严重动摇,对国际法的严重违反,日方对此表示强烈谴责。同时,日本对俄罗斯的核武器威胁深表关切,绝不接受威胁使用和使用核武器,并表示日本决心领导国际社会采取措施实现“无核武器的世界”。基于此,日本产生了“乌克兰可能是明天的东亚”的强烈危机感,强烈呼吁任何国家无论在任何地区都不能以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俄乌冲突也是印度太平洋地区的一大问题。
第二,朝鲜以前所未有的高频率和新方式发射弹道导弹,包括飞越日本上空的弹道导弹和落入日本“专属经济区(EEZ)”内的洲际弹道导弹。日方除了强烈谴责这一系列挑衅行为违反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同时还将和美国、韩国保持密切合作。此外,朝鲜绑架日本人问题对日本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日本将尽一切努力,尽快将所有被绑架者带回日本。
第三,在东海问题上,小野田指出,中国企图以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例如在日本固有领土“尖阁列岛(我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周围继续且进一步强化了侵犯日本“主权”的行动。关于南海问题,她还指出,以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使其既成事实化的行动仍在继续。此外,台海和平稳定是直接关系到地区安全的重要问题,希望能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台海问题。她还强调,“南海行为准则”应具有实际效力和实质性,必须符合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不应侵犯所有利益攸关方的合法权益。
第四,关于缅甸局势,日方对当前局势深感关切,强烈要求东盟尽快落实“五项共识”,和平解决问题。此外,小野田还表达了日本决心制定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等,从根本上强化防卫能力,并继续致力于维护和加强“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特别是在与东盟关系方面,日本将继续在东盟防长扩大会框架内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包括基于“万象愿景2.0”(日本防卫省重振与东盟防务合作的指导原则)以及日越共同主持的维和行动专家会议等开展合作。与此同时,小野田还强调将通过日本去年12月加入的“东盟直接通信基础设施(ADI)”连落网进一步加强与东盟的交流。
最后,小野田表示,日本将竭尽全力建立以规则为基础的自由开放的国际秩序,积极参与以东盟为核心的区域合作。本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东盟防长扩大会关于增强团结合作,共建和谐安全的联合宣言》。同时,小野田政务次官分别拜会了柬埔寨副首相兼防长迪班和澳大利亚副首相兼防长马尔斯,确认将进一步推进两国间的防务合作与交流。
据海上自卫队称,日美韩三国将于9月30日在日本海进行联合演习。参与本次演习的包括一艘日本海上自卫队护卫舰、美国海军核动力航空母舰“罗纳德·里根”号和五艘潜艇,以及一艘韩国海军驱逐舰。
这是自2017年12月以来,日本、美国和韩国首次在日本海进行联合演习,此次演习主要训练如何对在水下航行的潜艇做出应对。日本海上自卫队表示,三国演习将“加强合作以实现自由和开放的印太地区”。有观点认为,日美韩演习除了针对频繁发射弹道导弹的朝鲜外,似乎也有应对中俄的目的。
另一方面,美韩在日本海的联合训练一直持续到9月29日,而朝鲜则在9月25日和28日相继发射了弹道导弹。此外,9月27日,中俄两国海军的舰艇被确认在伊豆群岛周围的太平洋西行,海上自卫队正在继续对其进行监视和警戒。
202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迎来了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两国首脑互致贺电。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贺电中表示:“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希望构筑建设性的、稳定的日中关系”,指出“日中关系在充满可能性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课题和悬而未决的问题”,强调“要重新思考50年前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原点,共同开创日中关系新的未来”。岸田文雄还强调:“日本和中国都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负有重大责任,日方希望和中方一起在未来的五十年里,为实现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繁荣,共同构建富有建设性、稳定的日中关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给岸田文雄的贺电中强调:“我高度重视中日关系发展,愿同岸田文雄首相一道,引领双方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为契机,顺应潮流大势,共同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
据日本外务省称,这是自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发布贺电,体现了对两国关系的重视。同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同岸田文雄首相互致贺电,表示:“中方愿同日方一道,致力和平友好共处,维护两国关系政治基础,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妥善管控矛盾分歧,推动中日关系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为新起点,持续健康稳定前行”。
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29日发布消息称,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海军共7艘舰船在28至29日,从鹿儿岛县近海的大隅海峡向西航行并进入东海,然后在东海编队航行。此前日方确认到7艘舰船在伊豆诸岛等太平洋一侧航行。
本月上旬以来,这7艘舰船从日本海移动到鄂霍次克海,然后驶入太平洋一侧。这可能是俄方宣布实施的中俄太平洋海域联合巡航的一环。防卫省认为这是中俄加强合作的表现,日方对此保持警惕。
据防卫省透露,7艘舰船中,有3艘是中方的导弹驱逐舰,另外4艘是俄方的护卫舰。27日上午9点左右,7艘舰船在高知县的室户岬东南偏南约260公里处航行,然后向大隅海峡移动。海上自卫队的舰艇和巡逻机对其实施了监视。
9月27日上午10时5分,日本外相林芳正与前来参加已故前首相安倍晋三国葬仪式的英国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莱弗利进行了会谈,会谈持续约20分钟,概要如下:
林芳正首先对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逝世表示了衷心的哀悼,对英方参加国葬仪式表示感谢。同时,为了继承发展自安倍传承下来的“外交遗产”,日英两国应继续讨论发展双边关系以及解决国际性课题。对此,克莱弗利再次表达了对安倍逝世的哀悼,并表态安倍前首相是英国的好朋友,安倍前首相的逝世对英国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同时希望进一步发展日英关系。
林芳正表示,日英两国的关系前所未有地紧密,英国提出向印太“倾斜”的战略举措,与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太”不谋而合,希望双方借此契机通力合作。之后,双方再次确认了关于《英日互惠准入协定》的初步签署以及下一代战斗机的合作研发的重要意义,还就英国加入CPTPP的程序进行了讨论。
两国外长强调,在应对俄乌问题上,国际社会应保持团结一致,继续对俄制裁和对乌支援。此外,两国外长还就经济安全保障和金融开发等课题进行了讨论。
9月26日下午4时20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越南国家主席阮春福举行了首脑会谈,会谈持续约30分钟,概要如下:
岸田文雄首先对越方出席本次国葬仪式表示感谢,同时表示将继承先人的意思,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继续保持紧密合作。阮春福对安倍的逝世表示哀悼,同时表示希望在“广泛的战略伙伴关系”下,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
两位首脑就日越关系交换了意见。岸田表示,为进一步发展相互信赖下良好的日越关系,希望双方继续推进政治、经济、外交、安保、人员交流等领域的合作。阮春福表示,近期两国间的人员往来逐渐恢复,期待两国间人员交流再度繁荣。明年是日越建交50周年,也是日本与东盟达成友好合作关系50周年,双方一致同意为将日越关系推向新高度继续推进紧密合作,并就地区形势交换了意见。岸田文雄表示,越南是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太”的重要伙伴,在任何地区,凭借力量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都不应被认可,日越两国应在乌克兰局势和东海、南海形势上继续保持合作。此外,双方也在朝鲜绑架问题、核导弹问题等方面达成合作意思。
日美澳印“四边安全对话”(Quad)外长会议于当地时间23日在美国纽约召开。此次会议发表了有关推进联合国改革、扩大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务理事国席位的共同声明文件。
四国外长在该声明文件中提到,作为常任理事国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确认了对“企图单方颠覆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秩序和多边体系”等行为作出应对的必要性。
各方还确认了维护国际规则、海洋秩序的重要性。声明中强调,“对改变现状、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的单方行为表示强烈反对”,重申为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而合作。
会议伊始,各方还就印太地区救灾和人道主义援助合作签署了一项指导文件,并就2023年初在印度新德里举行四方外长会议达成了一致意见。
日本时间23日凌晨,日美韩三国外长在纽约举行会谈,对朝鲜的核导活动表示严重担忧,并表示若朝鲜采取进一步的挑衅行为,将坚决采取应对措施。
在此基础上,三方一致同意在提高日美同盟和美韩同盟军事威慑力的同时,继续推进三国安保领域的合作。同时,对于中国的海上活动和经济“威慑”,三国表示将加强对太平洋各岛国的支援,并继续巩固更“符合规则”的国际经济秩序。
另一方面,围绕乌克兰局势,三国再次表示强烈谴责俄罗斯的“侵略”行为,并将继续支援乌克兰。
会谈后,韩国外长朴振对记者表示:“当前国际形势严峻,经济安全保障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势下进一步加强三国合作是必然之举。另外,对于朝鲜近期的核威胁行动,三国也应当继续保持紧密合作予以坚决应对。”
对于此前于22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韩国总统尹锡悦进行的座谈会,朴振表示:“这是改善韩日关系的契机。”
在纽约举办的抗艾滋病、结核和疟疾全球基金第七次增资会议结束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美国总统拜登进行了几分钟分的短暂交谈,双方确认将在安理会改革方面进行合作。
同时,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中国在东海南海活动频繁、安全保障环境日益严峻的局势下,双方再次确认将进一步强化美日同盟。
除此以外,岸田首相就拜登总统在第77届联大一般性辩论的发言中提出安理会改革表示了高度评价,双方确认将在安理会改革方面进行合作。
正在访问纽约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举行了会谈,双方确认将就解决东海、南海等问题进行合作。
岸田表示,菲律宾是和日本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战略伙伴国,为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太”,日本非常重视两国之间的合作。马科斯总统则回应称,菲方也希望能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
据此,两国首脑就进一步强化安全保障领域的合作、提升两国间合作关系达成了一致意见。而且,双方还就东海南海局势、乌克兰局势、朝鲜核导问题等交换了意见,确认双方将就解决这些问题进行合作。
除此以外,双方还确认将尽快安排马科斯总统访问日本。
日本政府发布消息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1日下午在美国纽约与韩国总统尹锡悦举行了首次座谈,时长约30分钟。两人同意为了解决原被征劳工等悬而未决问题,加速外交部门间的磋商。除了保持首脑间的沟通外,两人还确认将围绕绑架与核开发问题,在应对朝鲜方面展开合作。
韩国政府将此次座谈定位为简式会谈,未向媒体开放。这是两人继6月于西班牙短暂交谈后的第一次面对面接触。而正式的首脑会谈自2019年12月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与韩国前总统文在寅会谈后一直未举行。
日本政府介绍称,尹锡悦就解决绑架问题表态支持日本。两人一致认为,日韩是应该相互合作的重要邻国,日韩及日美韩合作十分重要。此外还就两国关系重返健康的必要性达成了共识。两人确认将以1965年邦交正常化以来构建的友好合作关系为基础,面向未来,推动关系发展。
据韩国政府透露,双方共享了对朝鲜核开发的深切担忧,将与国际社会密切合作。
当地时间9月20日下午4时15分,出访纽约的日本外相林芳正与智利外交部长诺格拉举行了外长会谈,会谈持续约20分钟,概要如下:
林芳正首先表示,日智两国同属太平洋国家,希望双方能继续以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为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太(FOIP)”、维持包括印太区域在内的国际社会的稳定发展,继续加强合作。
此外,林芳正再次表达了对智利加入TPP 11协定的期待,同时表示希望进一步强化双边关系。诺格拉回应道,今年是日智双方建交125周年,愿以此为契机加强双边合作关系。
双方进一步确认,在国际秩序持续动荡的大背景下,推进安理会改革并增强联合国的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双方未来也将合作应对包括乌克兰局势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各种课题。
当地时间20日下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英国新首相特拉斯于纽约举行了首次首脑会谈。对于乌克兰亲俄派宣布实施入俄公投,双方予以强烈谴责。据英政府透露,特拉斯此次还谈及台湾问题,两人就携手应对中国的“威胁”达成了共识。
此外,双方还就合作开发下一代战机、加快磋商日本自卫队与英军合作的《互惠准入协定》(RAA)、英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进度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双方还商定,就明年将在广岛市召开的七国集团(G7)峰会,以及日本明年担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一事展开合作。
对于乌克兰部分地区的公投,双方指出此举“进一步损害主权与领土完整,坚决无法接受”,并一致认为国际社会合作继续对俄制裁和援乌很重要。
岸田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逝世表示了哀悼,并对特拉斯成为首相表达了祝贺。
11月22日,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发布题为《芯片和科学法案之后:制造业回流的局限和美国半导体政策未来的措施》的报告。报告指出,美国《芯片和科学法案》有三个目标。一是促进半导体制造地点多样化,以减少半导体供应链因东亚动荡而被破坏的可能性。特别是如果台湾中断了半导体供应,则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这种中断也可能直接影响美国的国家安全,使美国无法获得作为军事硬件和国家安全研发项目关键材料的半导体。因此,为了应对中美冲突,美国必须要保证半导体供应链不受破坏。二是大量投资半导体制造业,增强美国长期的国际经济竞争力,以及创造就业机会,这是帮助美国不仅追赶而且超越中国的必要步骤。《芯片和科学法案》是一项旨在通过推动技术创新与国内生产来与中国竞争的产业政策。三是提高半导体的安全性,防止半导体在生产过程中被恶意设置安全漏洞。美国认为,来自某些国家的硬件,特别是来自中国的硬件,可能会泄露用户数据。
报告认为,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确保390亿美元的《芯片和科学法案》法案补贴在制造和装配、测试和包装之间进行有效的分配;政府与专家就如何为民众创造就业机会探讨互补的经济政策和举措等。此外,美国还可以利用“芯片四方联盟”(Chip4)来制定共同的优先事项,商定联合投资计划,深化与盟国及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应对与中国在新兴经济和技术方面的竞争。
11月22日发布
11月22日,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发布题为《芯片和科学法案之后:制造业回流的局限和美国半导体政策未来的措施》的报告。报告指出,美国《芯片和科学法案》有三个目标。一是促进半导体制造地点多样化,以减少半导体供应链因东亚动荡而被破坏的可能性。特别是如果台湾中断了半导体供应,则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这种中断也可能直接影响美国的国家安全,使美国无法获得作为军事硬件和国家安全研发项目关键材料的半导体。因此,为了应对中美冲突,美国必须要保证半导体供应链不受破坏。二是大量投资半导体制造业,增强美国长期的国际经济竞争力,以及创造就业机会,这是帮助美国不仅追赶而且超越中国的必要步骤。《芯片和科学法案》是一项旨在通过推动技术创新与国内生产来与中国竞争的产业政策。三是提高半导体的安全性,防止半导体在生产过程中被恶意设置安全漏洞。美国认为,来自某些国家的硬件,特别是来自中国的硬件,可能会泄露用户数据。
报告认为,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确保390亿美元的《芯片和科学法案》法案补贴在制造和装配、测试和包装之间进行有效的分配;政府与专家就如何为民众创造就业机会探讨互补的经济政策和举措等。此外,美国还可以利用“芯片四方联盟”(Chip4)来制定共同的优先事项,商定联合投资计划,深化与盟国及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应对与中国在新兴经济和技术方面的竞争。
11月22日发布
14日凌晨,日本防卫省宣布,朝鲜朝日本海方向发射了至少一枚弹道导弹。导弹可能沿不规则的轨道飞行,高度为50公里左右,飞行距离约为650公里,估计其落入日本“专属经济区”外侧的日本海海域。目前没有收到本次导弹发射对船舶和飞机等造成损害的相关通报。防卫省目前正在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这是本月9日以来再次发现朝鲜发射弹道导弹。
从上月25日到本月9日,朝鲜以导弹打击韩国机场等为假想,共发射弹道导弹7次。此外,朝鲜还在12日进行了2枚远程巡航导弹的发射实验。包括巡航导弹在内,本年度朝鲜已发射导弹27次。14日凌晨,朝鲜军方破例于导弹发射后发表声明称:“南方军队(指韩军)13日在东南部江原道前线地区对我方进行了长达10个小时的炮击,我方采取了强有力的军事行动措施予以回应。”此“军事行动”暗示发射了弹道导弹。
面对朝鲜的“挑衅”行为,日本防卫相浜田靖一通过日本驻北京大使馆对朝方发出严正抗议:“从9月末开始,短短几天内,这已经是朝方第8次挑衅,这样的举动威胁到我国、地区及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绝对不能容忍。”另一方面,对于朝鲜发射导弹的意图,浜田则表示:“虽然很难作出断言,但朝鲜一直以来主张,为了对抗来自美国的威胁,维持其现有的体制,独立拥核是非常必要的。从这个观点来看,可以认为朝鲜此举意在展现其日渐增长的核导弹开发和运用能力。”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在内阁会议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回复道:“我们也考虑了此次发射的导弹数量超过1枚的可能性,但经过分析,推测朝鲜此次弹道导弹发射的数量是1枚。朝鲜这种行径绝对不容允许,这为我国和地区的安全保障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风险。”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表示:“我们认为,朝鲜有可能进一步采取包括核试验在内的挑衅行为,为此我们将继续与美国等国密切合作,全力收集、分析必要的信息,并予以警戒监视,提高迎击能力,从根本上强化防卫能力,同时也不排除采取包括反击在内的其他措施。”
日本外相林芳正则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这是明显的挑衅行为。朝鲜的一系列行动已经威胁到我国、地区及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绝对不能容忍。”另外,被问及关于韩国发表对朝鲜制裁措施的看法时,他回答道:“我支持韩国努力解决朝鲜核导弹问题的立场,只是目前还无法就今后日本将采取何种应对措施做出明确回答。但为了全面解决绑架问题和核导弹问题等,日本将从什么是最有效的应对方式的观点出发,作出后续回应。”
11月17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美国争取欧洲盟友对台湾问题采取措施》的报告。报告指出,美国外交官员正警告他们的欧洲盟友,若台海冲突发生,全球经济每年将遭受2.5万亿美元的打击。该警告是为了争取欧洲盟友以阻止台海冲突发生。
报告认为,俄乌冲突表明,即使是地区冲突也会危及全球秩序的安全与繁荣。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经济能力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因为中国寻求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国际体系。如果北约不愿意帮助美国解决台海问题,那么美国将来对欧洲的投资也许会减少。目前,北约中军事能力较强的国家,如英国、法国、加拿大、荷兰和德国正在加强它们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活动。但在实际冲突中,由于很难将军事武器及时地运送到地区,因此美国对欧洲盟友的期待将更倾向于经济方面,如实施出口管制、贸易和金融制裁以及颁布投资禁令,以破坏中国经济。而在军事方面,英国、法国、德国和荷兰可以在网络战方面为台湾提供帮助并找出中国的弱点,也可以帮助美国补充弹药库存或提供远程打击系统。英国与其他国家也可以像援助乌克兰那样向台运输武器,但这需要美国领导来突破中国的海军封锁线。
报告认为,这些对欧洲盟友的要求更像是一种愿望,而不是一个计划。因此,美国外交官员向欧洲盟友传递的信息是正确的,即如果不能阻止冲突的发生,便不得不以高昂的代价来解决冲突。
11月17日发布
10月13日,日本外相林芳正和南非外长潘多尔(Naledi Pandor)举行了会谈,会谈概要如下:
首先,林外相对潘多尔外长访日表示欢迎。林外相表示,南非是G20成员国,“日本-南非伙伴论坛”时隔九年能再次举办,意义非凡。在俄乌冲突、朝鲜核导活动频繁、国际社会面临诸多课题的现状下,日本通过举办第八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TICAD8)和南非加深了合作关系。对此,潘多尔外长表示,希望继第八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之后,能同更多机会切实增进两国关系。
在双边关系方面,“日本-南非伙伴关系论坛”开展以来,双方就贸易投资、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展开了有意义的讨论。在贸易投资方面,两国外长确认将在日本于TICAD8会上提出的“非洲绿色增长倡议”之下推进具体合作,继续支持两国企业在可再生能源、氢能等领域开展企业间合作。此外,林外相表示,将会继续支持日企对南非开展投资,希望两国继续合作实现南非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潘多尔外长表示,为了吸引更多日本企业,南非将努力改善企业营商环境。在科技方面,双方确认两国将继续在绿色能源领域进行联合研究。此外,两国外长确认,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将进一步推进两国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合作。
就俄乌局势而言,林外相表示,乌克兰四地举行所谓的“公投”以及俄罗斯对乌克兰各地的袭击侵犯了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违反了国际法,不为国际社会所承认。潘多尔外长则表示,有必要开展合作以防止乌克兰局势导致非洲出现粮食和能源危机。
就朝鲜局势而言,林外相表示,自9月底以来,朝鲜在短期内以极高频率发射弹道导弹,严重威胁了对日本的安全,对国际社会造成了深刻而严峻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两位外长一致确认,双方将共同应对包括核导问题及绑架问题在内的朝鲜问题。
除此以外,林外相对企图单方面以武力改变东海和南海现状的行动表示强烈反对。两国外长还就“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国际核裁军与核不扩散、加强包括安理会改革在内的联合国职能、加强两国合作等方面交换了意见。
11月2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美国可以通过五国联盟来遏制中国》的报告。报告指出,尽管中美竞争是一个全球性的事件,但竞争的核心在印太地区。印太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最活跃、战略地位最重要的地区,也是中美最有可能发生冲突的地区。若中美之间爆发冲突,则冲突结果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太地区中的四个关键国家——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和英国的选择。对于那些选择不直接加入联盟的国家来说,它们仍然可以通过允许或拒绝美国进入港口和机场,支持或者限制美国的后勤或者军事支持,或加入对中国的经济和技术制裁,从而在中美冲突中发挥作用。但由于印太地区缺乏一个类似于北约的区域性军事联盟,因此地区国家对中国行动的任何反应都将是一场地缘政治博弈,这对美国来说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对此,美国要在未来重点了解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和英国这四个印太地区关键国家对中美冲突的态度和立场。
11月2日发布
与加拿大外长梅拉妮·乔利访问日本,岸田首相与其举行会谈。岸田首相表示,“日本和加拿大都是G7成员国,双方共享自由、民主、法治等普世价值。希望和加拿大一道为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而努力。”
鉴于俄乌冲突、中国加强海上存在、朝鲜不断发展核导等地区情势,双方一致表示,不接受任何单方面以武力改变地区现状的做法。双方还确认就维护自由开放的国际秩序进行合作。同时,日加两国将在各个领域密切合作,确保明年G7广岛峰会顺利举办。
在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大规模导弹袭击后,七国集团(即G7)领导人在10月11日晚(日本时间)举行了一次紧急在线会议,并在会后发表的声明中强烈谴责俄罗斯对无辜平民的无差别攻击,认为这构成了战争罪,并表示“将追究普京总统等人的责任”。
另外,声明谴责了俄罗斯通过威胁使用核武器来威慑乌克兰、欧美的行为,强调“七国集团重申,俄罗斯任何使用化学、生物或核武器的行为都将产生严重后果”。声明表示准备进一步向俄罗斯施压,同时确认了在必要情况下继续支援乌克兰的方针。
声明还表示,七国集团对乌克兰的援助还包括,在基础设施和其他设施被摧毁的情况下,支持当地人民为渡过严冬做准备,也考虑将利用从俄罗斯没收的资产来帮助乌克兰恢复和重建。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参加了G7领导人的紧急线上会议,他在会上反复呼吁各国提供更先进的防空系统,以防止俄罗斯的攻击造成损失。他指出,俄罗斯在10日和11日两天内使用导弹和伊朗制造的无人机攻击了乌克兰,并打算再从伊朗购买2400架无人机。为此,他希望G7各国继续为乌克兰提供高性能防空系统等支援。此外,泽连斯基还呼吁各国加强合作,继续给俄罗斯施压。
10月24日,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了题为《美国必须对中国与国家安全有关的生命科学项目采取行动》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已经公开表明其对中国进行的军民两用生物技术研究感到不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美国应当采取的措施。
根据《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缔约国可以从事和平研究(如疫苗开发),以对抗和保护微生物和生物制剂及毒素,但它禁止为进攻性(军事)目的开发、拥有、储存或使用它们,包括武器或运载系统。
美国国务院认为,中国过往完成以及当前正在进行的生物技术项目不够透明,而这些不够透明的项目可能是在研发生物武器。此外,中国对生物技术,特别是对病毒研究的重视,也让美国国务院感到不安。美国国防部则认为,中国军队在“军事脑科学、仿生系统、生物和仿生材料、人体机能提升和‘新概念’生物技术”方面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对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技术的研发,让其担忧。
报告推断,中国重视生物技术研发,是出于中国认为美国有军事生物武器计划、中国对亚核战争的准备以及中国希望对周边国家进行战略威慑这三个原因。
对于所提及的中国政府就生物技术的重视,报告提出,美国应当采取三项措施:1. 加强对中国与军事和安全有关的生命科学研发的情报关注,打破美国研究机构的信息孤岛;2. 限制对中国的军民两用生命科学技术转让;3. 任命一个国会委员会来评估中国与军事相关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威胁以及美国为减轻这些威胁所做的准备;4. 与盟友合作,对中国施加压力,使其全面遵守《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10月24日发布
按条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