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及其夫人将于2月8日至12日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日本。访日期间,马科斯将与天皇夫妇进行会面,并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进行会谈和晚餐会。日本与菲律宾自古以来联系密切,是一衣带水的海洋邻国,是共享基本价值的战略伙伴。日方希望通过此次马科斯总统夫妇的来访,进一步加深两国的合作关系。
1月3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正在日本访问的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举行了约25分钟的会谈并发表了联合声明,会谈概要如下:
首先,岸田文雄对斯托尔滕贝格秘书长访日表示欢迎,称这是自去年6月北约首脑会议以来双方的首次会晤。岸田表示,在当前严峻的国际安全环境下,维护和加强以法治为基础的自由开放的国际秩序空前重要,因此希望日本和北约能进一步加强合作。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很高兴能在东京举行面对面会晤,并表示愿意继续推动日本与北约之间的合作。
就双方关系而言,岸田概述了日本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斯托尔滕贝格秘书长对该战略的制定表示支持。
鉴于乌克兰和印太地区的局势难以预测,双方将努力维护和加强以法治为基础的自由开放的国际秩序,包括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双方确认日本与北约的合作将提升至更高水平。 具体而言,双方将进一步推进网络空间等领域的合作。此外,随着安全领域的扩大,双方重申了未来在重要新兴技术、外层空间、虚假情报等领域开展合作的重要性。
岸田对于北约对印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兴趣和参与表示欢迎,并表示鉴于日本和北约关系密切,日本计划在北约开设一个独立的代表处。 此外,岸田转达了日本定期参加北约理事会会议和北约参谋长会议的意向,并确认将促进日本与北约之间的密切沟通。
在国际和地区事务方面,双方就俄乌局势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俄罗斯造成的核威胁绝对不能接受。双方还就东亚局势交换了意见,反对单方面以武力改变东海和南海现状的行为,强调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双方还就朝鲜局势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在对朝鲜核导问题上,联合国安理会应展现强硬姿态,同时同盟国家间应共同努力应对。此外,双方确认将在处理包括绑架问题在内的朝鲜问题上密切合作。
2月2日晚,日本外相林芳正与中国外交部长秦刚通电话,概要如下:
首先,林芳正对秦刚就任外交部长表示祝贺。同时,林芳正表示,为实现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构建“建设性且稳定”的两国关系,愿与秦刚部长加强合作。秦刚对此表达了同样想法。
在会谈中,林芳正表示,日中关系面临诸多难题和考验,日本国内对华舆论极为严峻。他还再次就中国与俄罗斯加强在日本周边军事活动问题、东海和南海局势、香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情况表示严重关切,并阐述了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意义。此外,他还就中方拘押日本人等问题阐明日方立场。同时,他还强烈要求中方尽早取消对日本食品的进口限制。
在会谈中,两国外长就乌克兰局势交换了意见,并确认将继续保持紧密合作应对包括绑架问题在内的朝鲜问题。另外,日本从今年开始成为安理会理事国,双方确认将在联合国安理会议题上加强沟通。同时,林芳正还阐述了中国在现有国际规则下为国际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重要意义,双方确认在气候变化和开发性金融等国际问题上承担相应的大国责任。
最后,两国外长一致同意继续保持和加强各层级的对话沟通。
1月24日下午6点半,日本外务相林芳正与访日的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布拉索昆举行会谈和晚餐会,概要如下。
今年是日柬建交70周年以及日本与东盟友好合作50周年,林芳正对柬方的来访以及两国建立 “综合性战略伙伴关系”表示了欢迎,并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双边关系,加强应对地区、国际形势的合作。布拉索昆对日方的邀请和招待表示感谢,同时表示柬方愿意进一步加强双边关系,并在应对地区和国际形势方面,包括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太在内,继续与日方保持紧密合作。
在安保合作方面,林芳正表示,今年2月日本陆上幕僚长吉田圭秀将对柬埔寨进行访问,同时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艇预定于今年春季停靠柬埔寨等,希望借助机会推进日柬安保合作。对此,布拉索昆表示,欢迎日方的来访以及海上自卫队舰艇的到来,希望通过2月日柬双方的外务、防卫当局间(PM)协议及防卫当局间(MM)协议加强与日本的安全保障合作。另外,布拉索昆还表达了柬埔寨对日本新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的支持。
此外,林芳正对柬埔寨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贡献表示敬意,同时高度评价了两国在乌克兰排雷行动中的合作。对此,布拉索昆表示,柬埔寨愿向他国分享本国实现和平的经验,希望在日本的国际维和行动(PKO)以及针对第三国的排雷行动等方面继续保持合作。
围绕地区形势,林芳正和布拉索昆交换了意见,一致同意在应对包括朝鲜核导弹问题和绑架问题在内的朝鲜半岛、东海、南海、缅甸、乌克兰局势等地区、国际问题上进一步紧密合作。同时,在日本与东盟友好合作50周年之际,两国确认将为进一步强化日本与东盟关系而合作。
1月26日,日本外务省次官森健良与欧洲对外行动署秘书长萨尼诺(His Excellency Mr.Stefano SANNINO)在东京举行了日本-欧盟次官级磋商。
双方在确认日欧关系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今后加强合作的方向,并就对乌援助、对俄制裁、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全球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双方还就朝鲜和中国等东亚局势、七国集团(G7)合作、核裁军和不扩散等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确认了日欧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在此基础上,双方一致同意继续加强日欧对话。
此外,森健良再次提出希望欧盟尽早取消日本食品进口的限制措施。
26日,美国海军陆战队于当地时间26日在关岛举行“布拉兹营”海军陆战队基地正式启用仪式,日本政府和海军陆战队的相关人员等出席仪式。根据驻日美军重组计划,驻扎在冲绳的海军陆战队将迁移至关岛。仪式上,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大卫·伯格强调了关岛新基地的重要性:“通过布拉兹营基地,我们将确保自由开放的印太秩序。”
为了减轻冲绳基地的负担,日本和美国政府计划将冲绳的部分海军陆战队员迁移至关岛和夏威夷,美军冲绳基地大约4000名人员将于明年开始迁移至关岛的“布拉兹营”。
据日本国防部称,日本政府计划为本次海军陆战队的移师提供资金,将在本财政年度结束前提供约3700亿日元的支持。
朝鲜于本月18日召开了为期两天的最高人民会议,朝鲜领导人金正恩没有出席本次会议。
会议讨论了国家预算等问题,2023年的国防费用预算将占总体预算的15.9%,与去年持平。会议强调将针对美国等国,“确保实施我党国防建设战略,有能力应对来自敌对势力的任何威胁和挑战”,展现了将国防建设放在首位,强调继续加强军事力量的立场。
金正恩在上月底举行的朝鲜劳动党全体会议上表示,朝鲜将迎来75岁生日,并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核导,包括新型 ICBM(洲际弹道导弹)。2023年国防预算是根据这些政策而定的。
此次最高人民会议通过了《平壤文化语言保护法》,强调“将消除语言生活中任何不规范的语言。”据说韩国式语言表述正通过秘密引进的影视作品在朝鲜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当中蔓延,该法似乎是进一步加强对外部文化流入的控制。
1月10日,武井拜访了马绍尔群岛共和国总统戴维·卡布阿。
武井表示,日本将继续根据2021年第九届PALM会议上宣布的大力支持马绍尔群岛。关于太平洋岛国的局势,他指出,面对可能导致区域分裂的事态,应不断加强区域团结,并表示强烈支持太平洋论坛(PIF)的“Family First”原则,即首先处理本区域的安全和其他问题。他还解释了去年12月宣布的新国家安全战略,并表示希望进一步推进双边关系的发展。
卡布阿总统表示,日本和马绍尔群岛在历史上有着深厚关系,他希望这种相互联系持久保持,并感谢日本对马绍尔群岛的支持。他还谈到了太平洋岛屿国家的局势,并表示马绍尔群岛正在努力维护该地区的一体性。
1月14日,武井在维拉港国际机场与瓦努阿图共和国总理伊什梅尔·卡尔萨考进行了简短会晤。
武井表示,日本和瓦努阿图因太平洋而联系在一起,是拥有共同价值观的朋友,他希望进一步促进合作,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太(FOIP)。关于太平洋岛国的局势,他指出, 面对可能导致区域分裂的事态,应不断加强区域团结,并表示强烈支持太平洋论坛(PIF)的“Family First”原则,即首先处理本区域的安全和其他问题。他还说明了去年12月宣布的新国家安全战略。
卡萨考总理感谢日本对瓦努阿图的支持,并表示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共同课题,对瓦努阿图来说,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他们就太平洋岛国的局势和其他问题交换了意见,并确认他们将共同努力,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
1月16日,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船越健裕与正在日本访问的韩国外交部亚太事务局局长徐敏贞举行了日韩局长会议。
在最近举行的日韩首脑会谈中,双方领导人重申将尽快解决两国之间的未决问题。继去年12月举行的会谈,双方就两国之间的整体关系交换了意见。
在此基础上,双方同意继续在外交层面进行沟通,以解决未决问题,恢复和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
林芳正首先对于拉比卜外长访日表示了欢迎,并表示希望以海上风电、氢燃料、下一代半导体等高新技术的合作为主线,以此次来访为契机,进一步促进两国间的投资、贸易合作的发展。对此,拉比卜外相表示,希望以此次访日为契机,进一步发展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关系。
双方进一步确认,作为共享价值观的战略伙伴,日比两国在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太”和乌克兰问题等国际议题上保持紧密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此外,两国外长还就包括核导弹问题和绑架问题在内的朝鲜局势与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并确认将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继续保持合作。
韩国军队参谋长联席会议宣布,朝鲜军队于6月6日上午10时左右从朝鲜东南部江原道高城附近向日本海发射了大约90枚火箭弹,下午6时左右,又从江原道附近向日本海发射了约10发炮弹。5日朝鲜也发射了约130枚炮弹。韩国军方谴责这些炮弹,说它们落在了2018年南北军事协议所说的不会被轰炸的海上边界附近的北部水域,这明显违反了该协议,并要求立即停止发射行为。对此,朝鲜方面回应道,连续两天进行炮击是为警告美韩两军。由于连续的炮击行为,南北关系持续紧张。
朝鲜总参谋部发言人通过朝鲜中央通讯社宣布,6日,东线的炮兵部队在8个半小时内共向海里发射了82枚火箭弹,以对美韩进行警告。针对韩国军方指责朝鲜的一系列炮击行动违反了2018年南北军事协议,朝鲜发言人表示美韩军队一直在炮击前线地区,这种说法是在试图推卸责任,混淆视听。他强调道:“今后我们的军事行动将更多转向进攻方向”,意在威慑持续进行联合演习的美韩军队。
该决议草案与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10月31日通过的决议草案相同。根据8月举行的第十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审议大会的讨论,日本表示实现“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的目标,需要指明采取实际措施的方向,因此根据首相岸田文雄在同一会议上提出的“广岛行动计划”的内容,呼吁国际社会继续不使用核武器,提高透明度,并促进裁军和不扩散核武器相关的教育。
此次决议得到了包括美、英、法等拥核国家以及许多无核国家的支持。日本将以明年的七国集团峰会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国际社会实现“无核武器世界”的趋势,并将以现实和务实的态度稳步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针对日本政府宣称力争拥有反击能力(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的声明,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伯杰在12月7日表示:“对于日本的自卫抱有信心,对于回击中国的野心是一件好事”,并表示将全面支持这一方针。
伯杰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防领域媒体会议上进一步表示,日本致力于强化防卫能力有利于美国。同时他还强调:“如果日本防卫能力得到加强,日本的威慑力也会得到提升。”
12月5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决定将自2023年度起5年内的防卫预算总额增至约4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万亿元)。自民党和公明党也在本月2日达成共识,同意日本拥有以自卫为目的摧毁他国领土内导弹基地的反击能力。
关于防卫预算的增额,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在7日的记者会上指出:“最重要的是与盟友开展协调来增强威慑力。”他表示当前东亚地区的安全风险“明显”上升,美国将通过美日及美日韩合作来应对朝鲜等地区威胁。
12月9日报道
美澳两国于1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了外长防长磋商(2+2)会议。针对在印太地区影响力不断加强的中国,两国就加强美日澳三国防卫合作达成了共识。此外,会议还商定将扩大美国军机在澳大利亚的轮流部署。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联合记者会上强调,美国与日本等盟国拥有“相同目标”。 此前,美日澳10月在夏威夷举行了防长会谈,进一步明确了在安保领域推进三国合作的方针。
根据联合声明,此次磋商围绕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确认加快推进澳大利亚引进核动力潜艇的计划,并就深化美日印澳 “四边机制”(Quad)的合作达成了共识。
此次磋商还再次确认了维持台海局势和平稳定的决心,同时表达了为避免对华竞争发展为冲突而保持积极对话的态度。
此外,磋商还表示将坚决应对朝鲜的核武发展,并继续加强对乌克兰的援助。
关于俄乌冲突,双方一致认为不能容忍威胁使用核武器的行为,并对乌克兰人民面临的困难处境表示关切。
此外,两国首脑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以日蒙建交50周年为契机,将日蒙关系提升为特殊战略伙伴关系。日本和蒙古是共享普世价值观的伙伴,加强双边关系并在在全球问题上开展合作。”
今年是日本和中国外交关系正常化50周年,在日本和中国进行的一项联合民意调查发现,虽然两国对对方国家的印象略有改善,但在日本,表示对中国有“不好”印象的人的比例仍然高达87%。
这项民意调查由日本民间组织“言论NPO”和中国的“中国国际传播集团”联合进行,今年7月至9月期间,在中国和日本有2528名受访者回答。
报告显示,当日本和中国都被问及对对方国家的印象时,日本有87.3%的受访者表示“印象不好”或“印象比较差”,比去年下降了3.6个百分点;而中国有62.6%,比去年下降了3.5个百分点。
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比去年略有改善,但日本的情况仍然居高不下。
在今年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当被问及对当前中日关系是否满意时,日本有43.9%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而在中国这一数字超过了一半,为50.5%。
日本和中国都有超过40%的受访者给出了原因,其中日本和中国分别有40.3%和42.1%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目前两国的政治关系不友好。
进行调查的“言论NPO”指出,由于新冠病毒,两国之间的交流大大减少,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交流也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而且“两国民众对中日关系的认识没有改善的迹象”。
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1日发布消息称,疑似俄罗斯2架TU-95轰炸机于11月30日在与中国轰炸机一起飞行后,经对马海峡,从东海飞往了日本海。该2架飞机先前曾降落在中国国内,此行可能是为回国而北上。
据防卫省掌握的俄方发布的消息显示,11月30日当天,中国的2架H-6轰炸机于11月30日上午从东海飞往日本海,之后降落在俄罗斯;当天下午,2架中国轰炸机与2架俄罗斯飞机一起飞越日本海、东海和太平洋后,2架俄罗斯飞机在中国降落,后又掉头北上。
防卫省认为这是展示中俄两国加强军事合作的姿态,并进行了警戒。
11月30日0时50分(当地时间29日下午5时50分),德国外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Annalena Baerbock)主持召开G7+外长会议,讨论关于支持乌克兰能源和基础设施的问题。林芳正以视频形式出席该会议。
在本次会议上,G7+合作伙伴的外长们就恢复乌克兰的能源和基础设施问题进行了讨论,共享了各国所采取的措施的信息,就今后继续保持密切合作达成了一致。
林芳正在会议上强烈谴责俄罗斯对平民和民用设施的攻击违反国际法,并对于俄罗斯的攻击导致乌克兰各地大面积停电表达了担忧,同时还指出向乌克兰人民提供电力领域的援助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此外,林芳正还表示,日本除了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之外,还将采取其他行动,支援乌克兰人民在生活所需的各领域进行恢复和重建。
2月2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日本必须采取更多、更快的行动,以避免因台湾问题爆发冲突》的报告。报告指出,包括美国总统拜登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内的大多数世界领导人,都认为保卫台湾对地区安全至关重要,但提升威慑力的大多数方案都需要较长时间。不管是建立台湾的自卫能力,在该地区更多地发展美国军力,还是创造经济弹性以使严厉的制裁变得可行,这些都不会在2030年之前取得成果。报告认为,基于以下原因,日本必须拓宽其自卫的视野,以包括优先事项和宣示性政策,从而避免该地区发生冲突。
首先,如果没有日本,美国保卫台湾的过程不会顺利。另外,美日联合舰队将拥有比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多三倍以上的航空母舰、巡洋舰和驱逐舰。日本舰艇的质量接近美国,且日本有八艘驱逐舰配备了最先进的宙斯盾作战系统。
其次,日本的参与可以减轻美国地理上的脆弱性。增加日本基地后,两国可共同开展行动的地点增加了一倍以上。日本西南部的岛屿比中国大陆更靠近台湾。以与那国岛为例,距离台湾东海岸仅约70英里,岛上有情报、监视和侦察装备,且具有反舰和防空能力。这将使盟军有更多的机会迅速瞄准中国军队。
最后,日本的军事力量将使中国几乎不可能取得成功。尽管日本的柴油潜艇比美国的潜艇慢,但它们可以在短短两天内到达台湾海峡。美国潜艇从夏威夷出发,至少需要一个星期;从圣地亚哥出发,甚至更长。因此日本将是台湾的第一道防线。日本的船只还可以监视中国海军潜艇试图离开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关键咽喉位置。这将方便美国海军对两栖舰和护航舰艇进行破坏。
简而言之,日本可以为阻止台海冲突做出重大贡献。要做到这一点,日本必须按计划增加其鱼雷和远程打击武器的储备。事实上,2015年的一项法律允许日本在面临生存威胁时进行集体防御。这为日本与美国共同作战提供了足够的灵活性,而不需要修改宪法。报告认为,虽然一定程度的战略模糊性是有意义的,但过多则会适得其反。如果日本明显不愿意保卫台湾,那么日本军事能力的提高将无助于海峡两岸的冲突。日本必须在国内和国外表明,保卫台湾不再是不可能的事。只有这样,日本才能为亚洲的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如果说俄乌冲突教会了我们什么,那就是威慑的代价很高,但战争更可怕。
2月2日发布
https://www.aei.org/op-eds/japan-must-do-more-and-faster-to-avert-war-over-taiwan/
1月26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对国防创新产生负面影响的12个问题》的报告。报告指出,由于美国需要在瞬息万变的安全环境中斗争,因此建立新的军事能力以应对这些日益增长的威胁是至关重要的。美国将不仅需要大规模的生产,而且需要自二战和冷战初期以来从所未有的大规模创新。
报告认为,美国还远远没有准备好开始这样的努力,因此国防部和国会需要认识阻碍美国重新获得必要的技术优势水平以维持威慑,或在威慑失败时在战争中获胜的问题。以下12个问题将有助于构建人们的理解。报告认为,这代表了一种初步尝试,以确定一些更重要的障碍,除非尽快采取行动,否则这些障碍将阻碍美国军事的成功。
1)美国还没有紧迫感。在没有大国冲突的这30年时间里,国防管理系统和工业基地已经为和平时期的节奏进行了优化。美国花了很多年才走到这一步,如果没有集中的领导,美国将永远无法适应不同的环境。
2)流程合规是美国最看重的目标,而不是时间。提升作战能力所需的时间一直是破坏性创新的主要历史强制,然而国防部或国会并不重视这一点。
3)我们现在都是共产主义者。就像苏联一样,中央计划的、线性的、预测性的过程和思维方式破坏了创新和创造力。这些思维在20世纪60年代麦克纳马拉领导下在国防部生根发芽,并用了60年的时间生根发芽。
4)执行年的预算不灵活,分配资源的准备时间长,是美国竞争力下降和创新失败的根本原因。
5)预测和笨重的需求过程从一开始就排除了创新的机会,因为它是通往采购和预算系统的门户。
6) 在采购和预算系统中,在作战指挥部和服务部门的指挥层面,作战利益没有得到统一或支持。
7)工业基地军民一体化的障碍继续扩大,因为美国国防部更倾向于为那些具有二战前政府管理军工厂的许多特征的独特垄断供应商提供解决方案。
8)国防合约已经成为社会经济计划和目标的执行者,而不是能力的推动者。独特的非市场规则将非传统的商业公司和解决方案拒之门外,并提高了成本。
9)项目官员履行职责的权力和能力受到对抗性监督的限制。激励机制和规则促使签约官员执行程序,而不是能力产出或计划目标。测试、技术和审计的官僚机构在“发现问题”上加倍努力,而不是提供合作性的见解。
10) 生产能力是创新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在传统工业基地和商业工业基地都出现了生产能力下降的现象。国防部忽视了过去20年商业全球化和生产外包给中国的影响,这使美国的工业基础变得空洞。及时的效率要求和勉强可持续的最低生产率已经破坏了国防特定的工业能力以及军事准备能力。
11)对工业的激励措施与国防部的创新利益不一致。成本合同的优势,适得其反的偿还率和政策,以及缺乏项目机会,使得传统的国防工业基地和政府有机仓库只能围绕长期维护收入和几十年的武器系统特许经营来建设,这使得它在政治上难以实现现代化。
12)安全和技术控制政策(ITAR)是围绕着美国国防技术主导地位的时代而建立的,这个时代早已过去,现在成为创新的障碍。与中国竞争需要硅谷和联盟的合作,但过时的思维和程序阻碍了这种合作。
1月26日发布
https://www.aei.org/foreign-and-defense-policy/twelve-problems-negatively-impacting-defense-innovation/
1月19日,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发布题为《美国力图切断中国与荷兰半导体的联系》的报告。报告指出,美国和荷兰都是全球半导体技术的领导者,美国希望荷兰切断其与中国在半导体上的联系。这是拜登政府遏制对华出口技术战略的一部分。报告认为,这是美国迄今为止在技术脱钩方面最大胆的一跃,但仍需谨慎地进行。如果美国在切断与中国的技术关系方面行动过快,则也可能对美国利益造成损害。例如使美国企业更难获得保持领先所需的资金和人才,还可能会使盟友和合作伙伴疏远自己,特别是像荷兰这样的国家。美国正在努力从根本层面阻碍中国技术的发展。美国与中国在气候、公共卫生等问题上的合作将越发困难,在最坏的情况下,要避免战争的发生。
报告认为,对中国的这种施压策略可能对全球经济具有潜在的长期影响。中美正朝着技术和经济逐渐脱钩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学生、研究人员和STEM(超学科教育)人才越来越难来到美国。同样,中国本身和其他政府也有类似的举措。同时,可能会导致一个更加支离破碎的科学生态系统,使得顶级专家可能更难进行跨国合作。
1月19日发布
https://www.npr.org/2023/01/17/1149455650/the-u-s-seeks-to-cut-off-china-from-dutch-semiconductors
1月11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就美国对华政策向总统候选人提出的九项建议》的报告。报告指出,两党一致认为,美国的下一任总统将面对不断加剧的中美竞争。对此,总统候选人应该制定一项全面的对华政策。以下是就美国对华政策向总统候选人提出的九项建议:
1)报告指出,美国商界是良好的对华政策的一大障碍。从动物饲料中的维生素生产,到半导体材料/封装,美国都过于依赖中国。但美国制造并不意味着要远离中国——美国未来的芯片工厂可能仍然依赖中国的高纯度硅。在以往的对华政策上,美国未能采取有效行动,因为即使是小小的改革也会遭到来自商界的反对声。美国应该禁止中国参与到多个关键产业的供应链中。
2)报告认为,由于美国企业不想让股东知道丢失了哪些有价值的知识产权(IP),这导致美国不知道中国获取了什么。对此,美国应该要求披露丢失的知识产权,并保证其保密性,同时阻止他们与那些受益者的交易。
3)在出口管制方面,2022年10月美国宣布的对芯片的新管制措施在国内遭到了官僚主义的反对,且在企业的规避控制以及缺乏与盟友的协调方面依然存在障碍。报告认为,政治领导力需要确保出口管制得到全面实施,而不被中国市场所诱惑。
4)在台湾问题上,美国领导人应该采用动态威慑的新战略,以取代过时的战略模糊政策。这种战略既能保持美国的目标,又能根据两岸动态的变化进行调整。
5)美国还必须加强军事装备,特别是在与台湾有关的突发事件上。报告认为,美国现在就应该采取行动,以阻止可能爆发的对台政治经济战,以及对台封锁和导弹袭击,因为这些情况比全面冲突更有可能。
6)在与中国有关的科技问题上,美国应与主要盟友和伙伴更有效地进行合作。美国需要在关键供应链方面提出一个积极的替代方案。因为当美国自身在采取保护主义措施时,单纯批判与中国的贸易不能吸引朋友。因此,实施真正的“友岸外包”(Friend Shoring)政策应是美国领导人的首要任务。
7)报告认为,美国需要一个连贯的、有规划的、全面的对台战略。美国的战略应该包括与台湾的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加强美国高层访客与台湾在公共卫生、防止核扩散、能源和清洁技术等功能性问题上的持续性合作。在军事上,美国需要加强向台湾周围的海上交通线投射力量的能力。
8)报告指出,美国需要在与中国的经济竞争中采取攻势。美国及其盟友需要对在管辖范围内运营的不法中国企业执行相关法律。美国将会发现更多类似华为公司的情况。这不仅可以保护美国免受恶意行为的影响,还可以让中国付出严重的代价。
9)美国需要加快在亚洲构建集体防御体系。报告认为,日本和澳大利亚在战略上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美日澳之间的协调作战计划能力仍处于初级水平。美国应该建立一个联合常设工作组,以对亚洲的一些突发事件进行规划,且其他国家特别是韩国和菲律宾也可以被邀请加入。
1月11日发布
https://www.aei.org/foreign-and-defense-policy/nine-recommendations-to-presidential-candidates-on-china-policy/
1月4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轰炸机是威慑和击败敌人的必要条件》的报告。报告指出,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当美国表现出弱点时,美国的对手将会利用它的这一弱点。报告认为,为了阻止俄罗斯、中国以及伊朗对安全造成的威胁,美国必须坚定地投射力量,并在必要时使用致命武力,而一支有能力的美国轰炸机机队对于实现这些目标至关重要。随着最新轰炸机B-21“突袭者”的亮相,美国即将推出世界上最具有杀伤力、能力最强的高科技轰炸机,因为它采用了尖端的隐身技术。
报告指出,尽管轰炸机在维持和平和赢得战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空军的轰炸机机队已经从冷战结束时的400多架骤降到今天的141架。鉴于战备轰炸机数量有限,因此有必要提高仍在服役的轰炸机的能力和杀伤力。美国国会必须确保拥有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的和致命的B-1机群,直到B-21轰炸机能够完全投入使用并威慑他们的敌人,特别是中国。报告认为,中国和俄罗斯正在发展高超音速武器,因此五角大楼和国会必须有紧迫感来应对这些威胁。在下一代B-21轰炸机完全上线之前,美国不能让B-1轰炸机退役,必须确保从B-1轰炸机和B-2轰炸机到B-21轰炸机的无缝过渡。
1月4日发布
https://www.aei.org/op-eds/bombers-necessary-to-deter-and-defeat/
12月28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苹果到底有多需要中国?》的报告。报告指出,本月上旬,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 (台积电,TSMC) 举行了一场活动,庆祝其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半导体工厂的扩建。报告认为,这一刻无论是对于技术制造业而言,还是对于美国、中国和台湾之间的关系而言,都无疑是一个转折点。但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工厂的到来代表着自给自足的新时代或全球化的终结的想法仍然是一种幻想。出席剪彩仪式的 CEO,包括苹果公司的蒂姆库克和 AMD 的苏丽莎,他们都从台积电购买芯片,他们正在采取代价高昂的措施来减少在中国进行的零部件生产和组装的份额,以应对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日益增长的风险。
报告认为,多年来,中国一直是苹果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中国也是大多数苹果产品的组装地。台海局势升级将有可能使苹果的产量接近于零。因此,目前苹果正在重组其供应链,主要在越南和印度开设了小型装配厂,部分原因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部分原因是担心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事实上,台积电最终在亚利桑那州制造并出售给苹果的一些芯片甚至可能最终在中国完成,在可预见的未来,苹果可能会在中国保留大量的产品组装基地。然而,中国将受到这些供应链转变的影响。随着富士康和苹果将重点转移到越南和印度,中国政府必须为装配工人寻找新的工作岗位。
12月28日发布
https://www.aei.org/op-eds/just-how-badly-does-apple-need-china/
12月21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中澳关系紧张是二战时期似曾相识的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二战期间,日本的扩张威胁着澳大利亚的生存。今天,澳大利亚担心中国威胁它们的重要海上通道。最近,中国与所罗门群岛签署了双边安全合作框架协议,从而抢占了先机。对此,澳大利亚正通过加强与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的关系来进行反击。12月13日签署的澳大利亚-瓦努阿图安全协议设想在许多问题上加深合作,包括分享情报、网络安全和国防合作。报告认为,虽然中国不是日本帝国,世界也没有处于战争状态,但澳大利亚仍然是一个依赖海上贸易和通信的国家。澳大利亚官员担心,中国可能以加强与所罗门群岛或其他国家的关系为由,在澳大利亚的海洋通道上进行海军部署。特别是在台海冲突中,中国海军可以利用其在南太平洋的地位收集情报,拦截在澳大利亚海军,或骚扰前往澳大利亚的美国船只。
报告指出,从长远来看,如果中国成为亚洲的主导力量,它可以利用其在南太平洋的地位,以经济胁迫甚至封锁来威胁澳大利亚。报告认为,中国目前的战略重点包括但不限于台湾和西太平洋地区。对此,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合作是民主世界在南太平洋地区与中国争夺影响力的关键。由于澳大利亚对南太平洋地区的了解更深,因此也更有抵制中国的需要。鉴于澳大利亚的历史,这一挑战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并且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具有新的意义。
12月21日发布
https://www.aei.org/op-eds/australia-china-tension-is-a-case-of-world-war-ii-deja-vu/
12月12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芯片大战”:中美关键技术竞争》的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和美国的政策制定者都越来越认为,芯片对两国之间的竞争至关重要。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战略脆弱性的问题,因为今天的中国严重依赖于从其地缘政治竞争对手进口芯片。而对美国来说,中国在芯片制造方面的进步威胁到几十年来美国的军事质量优势。美国的战略是在计算能力方面领先中国,并希望这种计算能力的优势能转化为更有强的军事系统。
报告认为,美国对华为的施压行动初步展示了美国为限制中国的技术优势而做出的努力。虽然切断华为对于先进芯片的获取的决定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这能使得华为在全球5G电信基础设施推广中发挥的作用变得十分有限。此外,对华为的限制表明,对于国内重要公司的美国芯片供应链被切断这一事实,中国几乎没有短期补救措施。美国的限制措施将有效防止高端GPU芯片向中国转移,并能大幅减缓中国向前沿逻辑芯片制造推进的步伐。这些控制措施将增加中国发展先进计算能力的成本,并且随着中国采购芯片的能力逐渐落后于其他国家,这种成本将不断增加。
12月12日发布
https://www.aei.org/op-eds/chip-war-the-china-us-competition-for-critical-technology/
12月8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如何遏制中国核力量的发展》的报告。报告指出,在俄乌冲突引发欧洲紧张局势的同时,中美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竞争也在不断升级。目前,中美竞争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西太平洋常规力量的平衡以及美国是否能保护台湾上,而忽视了中国核力量的发展。报告称,中国核力量的发展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报告认为,要想遏制中国快速发展的核力量,美国必须采取行动。首先,美国领导人必须继续提高美国的核力量现代化水平,包括发展远程导弹和发射平台。第二,美国必须确保自己拥有长期核竞争的技术手段,以维护国家核基础设施,并在必要时扩大核武库。第三,美国应深化同亚洲伙伴的安全合作,特别是在发展中程导弹方面,以给中国制造新的威胁。最后,美国应该利用其军事和外交措施,通过军控谈判限制中国的核力量建设。美国的谈判者应该与中国方面就对中国的潜在限制进行广泛探讨,包括要求解散中国的大型中程导弹部队,限制战略导弹部队的规模并提高其透明度,以及阻断中国裂变材料的生产,以限制其制造新弹头的能力。
12月8日发布
https://www.aei.org/op-eds/how-to-deter-chinas-rapidly-growing-nuclear-threat/
12月1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打压计算机软件公司Pushwoosh》的报告。报告指出,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上周投票禁止华为和中兴制造的所有通信设备在美国获准进口或销售,称这些产品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不可接受的风险”,这一举动是明智的。报告认为,针对这些公司,美国应首先利用国防授权法案(NDAA)禁止美国军队购买或使用有风险的外国技术;其次应将该公司添加到商务部的“实体”清单中,严格限制美国公司或个人与清单上的实体进行贸易活动;再次应通过立法将禁令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美国政府部门;然后再次扩大禁令,使所有与美国政府签订合同的公司都不能使用这些被禁止的服务或雇用使用这些服务的分包商;最后通过行政或立法行动,直接禁止该公司或服务在美国开展任何业务。
报告还指出,除了华为和中兴之外,一家自称总部在美国但实际上属俄罗斯的计算机软件公司Pushwoosh已经渗透了数千个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包括美国军队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使用的应用程序,这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了威胁。另外,中国还有其他许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公司名单,如大疆无人机、道通智能(Autel)无人机、涂鸦智能(Tuya)物联网平台、阿里巴巴、腾讯和TikTok等。这些公司都应该退出美国市场。
12月1日发布
https://www.aei.org/articles/pushing-back-on-pushwoosh/
学者杰里·哈尔(Jerry Haar)和里卡多·恩斯特(Ricardo Ernst)在《国家利益》上发表题为《全球主义正在削弱全球化吗?》(Is Globalism Undermining Globalization?)的文章。该文指出全球主义与全球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尽管近年来的局势发展并不符合全球主义的预期,但总体而言,全球化趋势已不可逆转。
文章称,近来许多理性人士错误地指出全球化正走向衰亡,这是混淆了“全球主义”和“全球化”两个概念所导致的。全球主义的低谷引发了他们的悲观情绪,并进一步导致了对于全球化走势的误判。
文章称,“全球主义”是一种认为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应该能够不受限制地跨境流动,国家应该制定贸易协定以促进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意识形态;而“全球化”是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跨境流动的实际过程。前者是一种静态的理念,而后者是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事实。
文章称,关于全球化的探讨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全球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现象,故而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有起伏是正常现象。尽管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的份额从2017年的22%降到了去年的17%,但其自韩国、越南和墨西哥的进口正急剧增加,而中国的商品也在南美洲抢占了越来越多的份额。
其二,“集中性”也是全球化的一个关键特点。举例来说,美国几乎所有的半挂式卡车和轻型货车都从墨西哥集中进口,而墨西哥几乎所有的玉米、丙烷和精炼石油产品都从美国集中进口。这种集中进口的方式提升了生产效率,但加深了国家对特定出口国的依赖,在诸如俄乌冲突引发制裁这样的特殊背景下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品。
其三,国内产能和内需也是全球化过程中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生产于国内并同时供应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商品,随着供应商技术能力的提高和国内消费者需求的增长,许多拥有庞大国内市场的供应商可能会将更多的产品投入国内市场,减少对出口的依赖,这同样造成了全球化正在衰退的错觉。
文章称,自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国际贸易额始终持续增长。根据联合国的数据,2022年全球贸易额更是达到创纪录的32万亿美元。尽管全球通胀持续蔓延,能源价格居高不下,新冠大流行的影响依然存在,俄乌冲突也不断地产生负面影响,但全球的商品和服务贸易以及商业互联性将继续有增无减。无论一个人对全球化持何种观点,都必须要承认:全球主义可能有争议,但全球化确实已经发展到了不可逆转的程度。
昆西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迈克尔·D·史文(Michael D. Swaine)在《外交家》上发表题为《美国在台湾和威慑问题上犯了什么错误》(What the US Gets Wrong About Taiwan and Deterrence)的文章。该文指出美方在台海采取以军事威慑为核心的政策将持续导致局势恶化并进一步引发台海战争。
文章称,过去一年来美中在台湾问题上的争端持续升级,许多战略人士就此表示美方应采取军事威慑的手段以捍卫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持这一主张的人认为,中国一直渴望着通过军事手段取代美国成为亚洲地区的主导力量,控制台湾便是其征服亚洲其他国家所必要的第一步。一旦中国通过控制台湾与周边国家获得了进入太平洋的广阔通道,便可以进一步威胁到夏威夷以及美国本土。面对这种局面,美方的唯一选择是加倍其在台海地区的军事投入,同时在政治和军事上进一步向台湾靠拢,使其成为美国在亚洲地区事实上的安全盟友。
文章称,上述观点是对台湾所谓“战略价值”以及对中国意图的误判。从历史上看,中美双方都从未将台湾视作关键的战略枢纽。于中方而言,收复台湾更多的是关乎领土完整与民族自豪感的实现;于美方而言,台湾问题则与其作为日韩的盟友以及民主国家坚定支持者的信誉息息相关。哪怕是从纯粹的军事角度看,控制台湾也并不能使中方对日韩等亚洲国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文章称,对美国来说,基于战略原因采取支持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来的威慑政策与美国一直以来的“一个中国”政策相违背,而“一个中国”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础。如若美方在这一政策上发生转向,中方必定会采取一切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必要手段来向美方做出回应。
文章称,过去一年里美方将台湾列为“主要的非北约盟友”以及高级官员访台等一系列举措使得中方对美方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产生了怀疑。作为回应,中方加大了对台湾地区的军事压力——而美方又反过来将中方在台湾海峡的军事演习解释为中方意图破坏台海和平的证据。这般对抗性行动-反行动回应的循环极大地增加了双方因误判而在该地区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
文章建议,美方应明确限制台美关系,重申接受任何和平、非胁迫的台湾问题解决方案,就相互削减与台湾有关的军事活动与中方达成一致,由此在解决问题和建立真正的合作激励机制的基础上,为两国关系建立持久的底线。
按条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