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出访马来西亚的日本外相林芳正与马来西亚外长赛夫丁举行了会谈。
会谈中,林芳正对于中国日益增强的“霸权主义”倾向,以及在东海、南海以武力为支撑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尝试表示强烈反对,并阐明维持和加强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应对经济胁迫的重要性。同时,林外相还表达了为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太构想”,进一步与马来西亚合作的意愿。
会谈中,林芳正表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行为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绝对不能接受。两国外长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合作应对这一事件。此外,对于安理会改革等强化联合国职能、核裁军和核不扩散等议题,两国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强化合作。
在会后的联合记者会上,林芳正表示:“当前新冠疫情正逐渐得到控制,日本将为两国人员交流、民间交往注入新活力,进一步发展同马来西亚的关系。”
就朝鲜发射核导一事,林芳正对记者团表示:“对于朝鲜以异常频率多次发射导弹的‘暴行’绝对不能等闲视之。朝鲜发射导弹是对日本以及地区安全重大而紧迫的威胁,也是对国际社会的深刻挑战。今后日本将与美韩共同商讨应对措施,希望通过日美韩在安全保障方面的合作机制,妥善应对这一事件。”
10月21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为了限制中国对美国技术的利用,硅谷必须做出牺牲》的报告。报告指出,十月上旬,拜登政府宣布大幅扩大对中国半导体的出口限制,以全面限制中国对关键芯片技术的获取。拜登政府认为,中国半导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美国的国家利益相冲突。拜登政府之所以采取这一举措,是因为美国此前的政策没能有效发挥作用。美国曾试图阻止某些与军方有联系的中国公司获得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同时有意只为商业导向的公司提供技术服务。但由于芯片一旦进入中国,美国就无法控制它们最终的去向,因此仍然有许多美国芯片被用于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因此,扩大对中国的半导体出口限制,是阻止美国技术被用于中国军队的唯一有效途径。对于美国科技行业来说,这项措施是极具破坏性的。在拜登政府宣布扩大对中国的半导体出口限制之后,英伟达和美国超威半导体公司(AMD)等一系列半导体公司的股价出现了下跌。尽管如此,中国要面临的调整比美国的要多。中国的半导体公司至少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在国内发展先进的芯片制造能力。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和科技公司必须要面对一个无法获得先进计算机硬件的未来。
10月21日发布
10月3日,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题为《为何中国不全意支持俄罗斯》的文章。文章指出,自俄乌冲突开始以来,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日趋紧密。俄罗斯的经济弱势使中国在与其首要对手,即美国,的全球竞争中,更少将其视为威胁,而更多视其为一个小伙伴。就在上个月,2000名中国军人参加了与俄罗斯部队的联合军事演习。
然而,文章认为,尽管与西方存在尖锐分歧,但事实证明,出于以下三个原因,即中国对西方经济制裁的担心,对依赖俄罗斯能源的抵触,以及与对西方经济的重视,中国不愿意为了与俄罗斯的关系而削弱与西方的经济关系。
虽然中国在经济上对俄罗斯很重要,但反过来却不是如此。对俄贸易只占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小部分(2021年为2%)。根据贸易数据监测,中国与美国和欧洲的贸易份额占比则要大得多(2021年为26%)。
尽管中国与西方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例如在台湾地位问题上,但中国仍然在努力缓和与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关系。根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报告,截至2022年7月,中国持有3.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世界上最大的此类持有量。同时,中国也是仅次于日本的美国国债的第二大持有者。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国银行已停止为与俄罗斯的贸易提供信用证。中国的能源公司,如中石化,已经冻结了其与俄罗斯同行正在进行的项目。在维萨(Visa)和万事达(Mastercard)停止为俄罗斯银行提供服务后,中国的银联也拒绝了与俄罗斯银行合作。甚至,被列入黑名单的中国科技巨头华为也缩减了其在俄罗斯的业务,以避免受到制裁。
在对俄合作方面,迄今为止,中国对俄罗斯的援助仅限于增加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以及在双边贸易交易中增加对人民币的使用。这两项行动都没有受到任何国际制裁的限制。然而,这些努力只为中国赢得了有限的利益。自今年年初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购买量已从2021年的200亿美元猛增到350亿美元。然而,中国不会愿意从任何一个外国(包括俄罗斯)获得太多的能源供应,因为其不希望过于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从而给俄罗斯带来对中国的不必要政治或经济影响力。
从上述事实可以发现,尽管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自俄乌冲突发生以来愈发亲密,但出于实际战略利益的考量,中国并不会因此削弱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关系。
面对这样的情况,在与中国进行全球竞争时,美国应针对中国对西方经济的重视,继续寻找包括贸易制裁和限制技术转让在内的方法,以抑制中国对俄罗斯的经济支持,从而在竞争中获取优势。
10月3日发布
10月上旬,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芯片大战正在重塑全球政治局势》的报告。报告指出,美国意识到半导体技术是现代世界的一项基础技术,随着中美地缘政治竞争的加剧,芯片将成为两方竞争的核心。一直以来,中国需进口大量芯片,并依靠美国的软件和机床制造一小部分国内芯片。但现在,中国将半导体列为优先事项,并将通过国产化技术削减芯片进口。美国担心中国芯片产业的进步会推动中国军事力量现代化,故而正拼命想与中国拉开差距。在过去的五年中,美国对中国获得芯片制造技术进行了重大限制,切断中国华为购买先进芯片的渠道,阻碍了其在全球扩张;禁止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从美国购买先进的芯片制造工具,并禁止向中国出售某些类型的芯片,特别是用于数据中心的人工智能应用的高级芯片。拜登最近签署的《芯片和科学法案》也是加强其在先进芯片生产中的地位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之一。报告认为,美国对中国芯片的限制能否成功遏制中国的现代化努力还有待观察。但无论是用于自主无人机还是先进的电子战,半导体将成为未来战争的关键部分。美国的《芯片和科学法案》 不仅仅关涉智能手机或科研,更将关涉半导体技术,从而塑造军事力量的平衡。
10月4日发布
8月29日,传统基金会发布题为《南亚新战略》的报告。报告指出,美国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包括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都享有重要利益。该地区已成为与中国竞争的重要战场,这对美国及其盟国的安全与繁荣构成了直接威胁。过去十年中,中国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加强了军事和经济影响力,此外中印对抗也在加剧。同时,该地区的恐怖主义威胁依然严峻。美军从阿富汗撤军带来了新的挑战,并为调整陷入困境的美巴关系和重新评估美国在该地区的反恐战略提供了机会。印巴核冲突和克什米尔紧张局势长期对地区稳定构成风险。积极的一面是,自世纪之交以来,美国与南亚地区的接触大幅增加。日趋成熟的美印关系正在重塑地区力量平衡,并为美国在该地区的更深入接触开辟了新机遇。
美国政府应为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制定一项连贯而协调的新战略。报告认为,美国应该将资源和精力分配给以下三方面重要的国家利益。同时,美国在该地区还有几方面重要而边缘的利益,包括促进经济自由和美国的贸易和投资机会,支持政治自由和人权,与该地区小国发展更紧密的关系。
首先,美国政府应防止中国对该地区施加影响。这需要进一步发展美印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印度崛起成为制衡中国的力量,美国不能为了尊重巴基斯坦而限制与印度接触。此外还需要推动四方对话(Quad)持续发展。第二个相关的重要利益是维护美国在南亚的军事准入和行动自由,主要是维持其在迪戈加西亚岛(Diego Garcia)的军事基地,这是美国在该地区唯一的军事基地。美国的第三个重要利益是保卫美国本土免受恐怖主义威胁。打击来自南亚的恐怖主义威胁需要改变对巴基斯坦的态度,开启美巴关系新篇章。
报告还提出美国应鼓励印度继续参与南海问题。近年来,印度越来越强烈地倡导航行自由,尤其是在南海。2019年,印度海军在南海变得更加活跃,与友好国家进行港口对话,与日本、菲律宾、美国在有争议的航道上进行联合航行。莫迪总理、拜登总统以及日本和印度领导人于 2021 年共同宣布,四国将“继续优先考虑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海洋中的作用,促进合作,包括在海上安全方面的合作,以应对对东海和南海内基于国际规则的海洋秩序造成的挑战”。报告提出,美国应鼓励印度继续行使其在南海的自由航行权,开展合法的能源勘探活动。
8月29日发布
3日,日德两国政府在德国西部城市明斯特召开了外长防长会议(2+2)。这是日德继去年4月在线会议后首次召开2+2会谈,会上双方主要围绕军事活动逐渐活跃的中国及朝鲜进行讨论,确认将深化防务合作;并同意继续推进关于自卫队和德军之间的物资与劳务合作等的《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ACSA)的签署。
日本外相林芳正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进行了面对面会谈,日本防卫相滨田靖一和德国防长兰布雷希特则以在线视频形式参会。德国近年通过派遣护卫舰和战机赴日本实施联合军演等方式,加深了对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参与。在本次日德2+2会议上,双方则表达了对朝鲜频繁发射弹道导弹的严重担忧,同意就核导弹问题及绑架日本人问题展开紧密合作;对于东海和南海局势,日德一致表示强烈反对凭借力量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尝试。
关于俄乌冲突,会上确认将继续对俄罗斯的强力制裁措施并援助乌克兰。日德一致认为,俄罗斯的核恐吓是国际社会无法容忍的威胁。林芳正指出:“重视并维持不使用核武器的法则。”
8月末,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正确处理台湾政策法》的报告。报告指出,《台湾政策法》将定于下个月由美国参议院进行审议。拟议的法案将深化美国和台湾的军事合作,加快武器交付。但是,美国向台湾运送急需的武器也需要数月或数年的时间,因此,美国国会中的一些人希望将这种对台湾的实质性支持与更直接的象征性行动结合起来。然而,报告认为,在美国和台湾为危机或冲突做好充分准备之前进行象征性行动是有风险的。因此,国会领导人应重新考虑《台湾政策法》中的几项条款,例如“将台湾列为主要的非北约盟友”,要求参议院确认“美国驻台北代表”以及“给予台湾事实上的外交承认”。这些条款的作用可能适得其反。
报告认为,《台湾政策法》其中的一些步骤是不必要的。例如,美国国会已经授权将台湾视为主要的非北约盟友。而过分关注形式主义也可能破坏美国在军事和经济上支持台湾的日益增长的共识。此外,该法案的这些部分突出了美国国会和白宫官员看待中国挑战问题的根本脱节。国会领导人认为,美国必须采用一切工具来支持台湾,认为行政部门过于谨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应该在形式上对台湾作出社会承诺。而这一逻辑为此前佩洛西的访问提供了依据。白宫的官员则认为对台湾的更多形式支持可能会引发冲突,因此支持悄悄加速军售。
报告认为,在2024年选举之前,美国和台湾的政客可能会采取各种象征性的行动。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美国国会和行政部门领导人不能达成一致,那么他们会向各方传递相互矛盾的信号。
对此,报告认为,美国领导人应该接受《台湾政策法》中那些在经济或军事上有助于台湾的部分,加快采购水雷、反舰导弹和移动防空系统。美国还应与台湾更密切地合作,协调入侵、封锁、导弹轰炸或夺岛的计划。鉴于冲突风险日益增加,美国和台湾必须加强其军事态势,这些实质性的支持是《台湾政策法》的重中之重。毕竟,在实质行动之前采取形式主义会冒本末倒置的风险。
8月29日发布
2022年正值日中两国邦交正常化50周年。设在北京的日本驻华大使馆11月1日举行了纪念招待会。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邓励以及两国的企业、文化交流人士等400多人出席了这一招待会。
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在招待会上致辞称:“日中关系过去就像游乐园里的过山车一样,在改善与恶化之间反反复复、大起大落。今后的日中关系不应该再像过山车,而应当是脚踏实地、平稳行驶的普通列车。”他以此呼吁构筑具有建设性的、稳定的两国关系。此外,他还表示:“即便两国彼此立场不同,但只要能相互坦诚地进行沟通,就能构筑起具有主体性的稳定关系”,再次强调了日中双边对话的重要性。
在日中“尖阁诸岛”(我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问题上,日本政府认为中国正在加速旨在实际控制“尖阁诸岛”(我国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活动,因而一直在强化日本海上保安厅和海上自卫队的协作。不过,为了避免现场海域的偶发性冲突,日方也有意摸索与中方展开对话。要缓解持续紧张的钓鱼岛局势,其关键在于尽快启用作为日中防卫部门之间“海空联络机制”核心的热线机制。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曾在10月28日的记者会上表达了与中国实现首脑会谈的积极意愿。预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中旬出席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G20峰会),届时能否实现首次面对面会谈并建立信任成为关注焦点。
当地时间11月3日17时30分(日本时间11月4日1时30分)始,为出席G7外长会议而访问德国的日本外相林芳正与英国外交、联邦和发展事务大臣詹姆斯·克莱弗利举行了约25分钟的会谈。会谈概要如下:
首先,林芳正对克莱弗利的连任表示祝贺,并表示在苏纳克领导的新政府下,日方将继续与克莱弗利合作,进一步深化日英两国间牢不可破的关系。对此,克莱弗利表示高度重视两国关系,希望两国在各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
两国外长对日英关系在各领域的加强表示欢迎,并一致同意两国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就战略性议题的认识加强磋商和协作。此外,双方再次确认了尽早签署日英互惠准入协定及就下一期战斗机达成协议的重要性。
两国外长确认了重申了G7国家继续联合应对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重要意义,一致认为坚决不能接受俄罗斯威胁及使用核武器。另外,两国外长还就东亚地区局势交换了意见,确认两国在相关问题上将继续保持合作。
10月18日,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发布题为《华盛顿在对中国技术的战争中提高了赌注》的文章。文章指出,尽管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在5月表示美国不会阻止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发挥作用,也不会阻止中国或任何国家发展经济或推进人民利益,但是美国如今对中国进行的技术封锁比以往更甚。
拜登政府对中国的做法越来越多地来自冷战时期的剧本。美国商务部表示,它将大幅提高拒绝向中国提供先进半导体和其他关键技术的力度。新的限制措施最快将于10月21日全面实施,它远远超出了以前的任何措施,试图将中国冻结在半导体发展的落后状态,并切断中国公司与美国行业专业知识的联系。新措施将阻止销售对发展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和其他关键技术至关重要的半导体,并进一步禁止向中国出售制造本国先进芯片所需的设备。这些芯片不仅对最新的武器装备至关重要,而且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包括医疗保健和自动驾驶汽车。而且,作为一项新举措,这些行动还禁止美国公司和公民与中国实体合作进行先进的半导体设计、研究或制造。
由于中国对全球电子供应链以及西方科技公司的利润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华盛顿一直试图在将北京作为经济伙伴和地缘政治对手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但美国现在已经做出了选择:这一代人第一次觉得打压中国比与中国合作更重要。
冷战的核心是一场经济斗争。美国及其盟国制定了一个全面的出口管制系统,旨在限制向苏联及其盟国出售先进技术,如计算机、电信设备和机床。彼时的机床对于20世纪的工业经济来说,就像半导体制造设备对于今天的工业经济一样重要。冷战的既定目标是限制苏联获得具有商业和军事用途的两用技术,但实际上,出口管制是一种更广泛的经济战形式。它们的目的不仅仅是阻止苏联发展其军事能力,而且是减缓其作为一个先进工业经济体的增长。如今,美国对中国的技术管制措施之背后逻辑也是如此。
尽管美国及其在欧洲和东亚的盟友在最先进的计算相关技术方面保持着巨大的优势,但跑得更快已经不足以保持领先。美国必须“重新审视在某些关键技术上保持对竞争对手的相对优势这一长期前提”。这种方法是一种“滑动尺度”,在这种尺度下,美国在芯片领域试图确保它比对手领先几代。这一目标催生了一项双管齐下的战略,即加大美国在科学研究和关键产品生产方面的投资——这也是最近通过的《芯片和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的目标——同时拒绝为中国提供其自身技术进步所需的西方技术。
随着21世纪的供应链更加一体化,美国更有能力来损害中国在最高端技术发展中的措施,削弱中国商业竞争力和军事能力。撇开布林肯关于不希望与中国发生冷战的外交辞令,美国现在的行动似乎很想阻止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
10月18日发布
11月3日,针对朝鲜发射一系列弹道导弹的行为,美国、日本和韩国从上午10点左右开始就朝鲜问题进行了约25分钟的电话磋商。参加电话会议的有韩国外交部韩半岛和平交涉本部长、美国国务院对朝政策特别代表、日本外务省亚大局局长。
三方强烈谴责朝鲜在2月2日和3月3日高频率发射弹道导弹和其他类型导弹的行为,认为这是对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地区安全的严重威胁,是对国际社会的严重挑战。
三方重申,鉴于这种情况,他们认识到进一步加强美日同盟和美韩同盟的重要性,并同意进一步促进美日韩安全合作。他们还重申,美国、日本和韩国将继续在国际合作和其他问题上紧密合作,包括安理会的进一步应对和强化制裁履行等在内的国际合作。
此外,三方同意继续加强美国、日本和韩国在各个层面的合作。
11月2日下午6:10左右,岸田文雄首相与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进行了约20分钟的电话会谈。以下是会谈内容摘要:
首先,岸田对梅洛尼的任命表示祝贺,并表示希望与意大利这个七国集团的重要伙伴加强合作。梅洛尼表示,她希望在双边和国际合作方面与日本进一步合作。
梅洛尼明确表示将继续对乌克兰进行全面支援,岸田对此表示支持,两国首脑确认了维持国际社会团结以及强化对俄制裁和乌克兰支援的必要性。另外,岸田表示坚决不接受俄罗斯的核威胁。国际社会必须发出明确的信息,不能接受俄罗斯关于“脏弹”的虚假说法,两国今后将继续合作。另外,两国首脑还就朝鲜局势、中国问题进行了意见交换。
岸田欢迎意大利为印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两位领导人同意在各种论坛上密切合作,包括明年由日本和后年由意大利主持的七国集团会议。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或将于下周在此次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召开地的曼谷与中国国家主席举行首脑会谈,目前会谈事宜已进入最终协调阶段。如果此次会谈得以实现,将是时隔3年中日首脑间首次面对面会谈,同时也将是岸田文雄担任日本首相以来与中国国家主席的首次会谈。
为出席东盟(ASEAN)首脑会议、二十国集团(G20)首脑会议以及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岸田文雄将从11日开始对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三国进行为期9天的访问。以此为契机,岸田文雄将与中国国家主席在曼谷举行首脑会谈,目前会谈的相关事宜处于最终协调阶段。
会谈中,岸田文雄将向中国国家主席传达关于“尖阁诸岛”(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和台湾局势等问题的日方立场。在要求中国切实承担大国责任的同时,也将表达在能够进行合作的领域与中国开展合作的意愿。
此外,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日方希望两国能够携手共筑“建设性的,稳定的”双边关系。
岸田文雄将于11月11日至19日访问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出席东盟峰会及相关会议、G20峰会、APEC领导人会议。
岸田将出席在柬埔寨举行的线下东盟峰会及相关会议(日本-东盟峰会、东盟+3(日中韩)峰会、东盟峰会)。会上将讨论该地区和国际社会面临的紧迫问题,包括俄乌克冲突、朝鲜频繁的核导发射活动等。日方计划深化日本和东盟的关系,并确认加强与有关国家的合作。
在印尼举办的G20巴厘岛峰会上,岸田将积极宣传日本在俄乌冲突影响全球卫生和粮食、能源安全等重要问题上的立场和努力,与G20领导人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在泰国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上,日本将承诺帮助新冠疫情后亚太地区经济复苏,主导关于保持和加强自由、开放、公平的贸易体系的议题。此外,岸田将就俄乌冲突对世界经济和亚太地区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造成诸如世界能源和粮食供需趋紧、市场不稳定等问题寻求与会首脑的共识。
日澳美印4国海军司令在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举行的仪式上,表达强化彼此合作的想法。
这场4国联合军演名为“马拉巴尔”(Malabar),原本是美国海军与印度海军从30年前开始举行,后来海上自卫队与澳洲海军分别从2007年及2020年加入军演行列。
“马拉巴尔”联合军演今年在日本周边太平洋举行,时间从11月8日到15日。4国海军司令11月8日出席在横须贺的联合军演举行仪式。
海上自卫队自卫舰队司令汤浅秀树说,日美澳印是重视国际社会规则且团结一致反对藉由武力片面改变现状的伙伴,“在国际情势剧烈变动之际,向全球展现4国紧密合作与团结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美军第7舰队指挥官汤玛斯说,“对于有意改写规则的国家,‘马拉巴尔’代表我们不会默视”,表达4国强化合作的看法。
日澳美印在“四方安全对话”(Quad)框架下,推动包括安全保障等各领域合作,这次的联合军演有包括美军核动力航空母舰等共14艘舰艇参与,将进行反潜等演习科目。
据日本防卫省11月5日宣布,航空自卫队战斗机与美军轰炸机在九州周边东海上空开展联合演习。
共9架军机参与了联合演习——日本航空自卫队的五架 F2 战斗机、两架美国空军 B1 轰炸机和两架 F16 战斗机。演习地点是日本九州岛附近的东海水域上空。演习是为了应对朝鲜越来越频繁发射导弹,包括洲际导弹。
对于此次日美联合演习,日本防卫省表示,“由于朝鲜多次发射弹道导弹,安全环境变得更加严峻,我们将通过演习加强自卫队和美军随时准备应对任何情况的能力。”
日本时间11月3日下午6时,日本防卫相滨田靖一、外务相林芳正与德国国防部长兰布雷希特、外交部长贝尔伯克开展了第二次日德外务和防卫阁僚会议(“2+2”会谈),会谈持续约1小时30分,概要如下:
双方认识到,由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国际秩序的根基正在动摇,日德应更加团结一致,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推动在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太”方面的合作,深化日德安全与防卫合作,加强经济安全保障。同时,明年日本将从德国手中接过G7轮值主席国的交接棒,双方将借此机会继续在乌克兰局势和东亚地区问题等地域问题上及时交流,加强合作。另外,双方欢迎就两国政府正在推进制定和修改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及时交换意见。
针对乌克兰局势,双方一致认为,绝不能忽视俄罗斯企图凭借力量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国际社会应当精诚团结,维持强有力的对俄制裁措施,继续支持乌克兰。林芳正表示,俄罗斯近期有关使用核武器的行为是令人担忧的,77年前广岛和长崎遭遇原子弹攻击,人类应当创造没有核武器的历史。双方就此问题强调道,俄罗斯动用核武器的信号对于国际社会和平与安全来说是严重且不可容忍的威胁,任何核武器的使用都将受到严厉的国际谴责和坚决回应。
对于印太地区的合作,双方一致同意日本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和德国的“印太指导方针”的核心精神是一致的。日方对东海、南海局势表示了严重担忧,并强烈反对凭借力量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双方一致认为,为了维持和强化基于法律支配的国际秩序,推动日德两国的进一步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德方也传达了在气候变化等国际社会共同问题上与中国、日本等国家合作的必要性。对于朝鲜导弹问题,双方强烈谴责了朝鲜在2日及3日的一系列高频率的弹道导弹发射行为,一致同意在应对朝鲜核导弹问题和绑架问题等方面继续保持紧密合作。
在安保领域,双方对今年9月德国向日本派遣EF-2000战斗机等军事合作表示欢迎,同时为了进一步深化日德安保和防卫领域的合作,双方探讨了明年的共同军演计划和德军赴日等的可能性;同时表示将进一步推进日德间防卫装备、技术合作方面的合作,并为促进日德开展共同军事活动,进一步推动相关国际法问题的交涉。
针对多边合作,双方一致认为,为维护基于法律的国际秩序,加强日本与北约之间的合作、推动各方在印太地区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并探讨了在网络、海洋安全等领域进一步落实和扩大日本与北约合作的重要性。会谈中还提及了今年3月欧盟发布的“战略指南针”中提到的与日本的未来合作,双方就进一步发展日欧之间的安保防卫合作的重要性达成了一致。
推进日本和台湾交流的日本超党派议员联盟,在与台湾、美国议员的在线会议上,讨论了可能导致“台湾有事”的紧急事态的对应,并共享了不使之升级的重要认识。
超党派的“日华议员恳谈会” 举行了网上 “战略对话”,与来自台湾和美国的相关议员交换意见,日本方面有约50名在野党国会议员参加。
担任恳谈会会长的自民党前国家公安委员长古屋表示:“台湾海峡的局势正朝着高度紧张的局面发展。中国国家主席表示,他不会放弃使用武力来统一台湾,但我们决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
随后,会议围绕在“中国大陆在台湾空域进行军事演习时击落了民用飞机”的假想,讨论各自的应对,共享了不使事态升级的“重要共识”。
会议结束后,古屋对记者团表示:“在‘台湾有事’可能发生的前提下,必须从平时开始进行模拟。我们已经获得有关各方的同意,明年再举行一次‘战略对话’,我们希望今后每年举行一次。”
17日,为了出席APEC(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而访问泰国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泰国总理普拉尤特进行了会谈,就乌克兰局势达成了不允许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共识,同时确认了在安全保障和气候变化对策等方面的合作。
其中,关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岸田表示,任何以武力改变现状的企图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不可接受的,核武器的威胁是不可接受的,而且决不能使用核武器。
对此,普拉尤特表示,泰国的基本立场与日本一致,不允许使用核武器。
在此基础上,两国首脑确认将在安全保障和气候变化对策等方面进行合作。
当地时间11月12日下午2点25分始,第25届日本-东盟首脑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出席会议。会议中岸田文雄表示在地区和国际局势方面,日本和东盟存在诸多共识。发言概要如下:
针对缅甸局势,岸田深表担忧,并表示将继续支持东盟的努力。另外,日本也强烈敦促缅甸方面尽早履行“五点共识”,打开目前局面。
围绕俄乌问题,岸田指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和非法吞并行为侵犯了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违反了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法,并强调无论在世界何地,都绝不会承认通过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企图。”岸田还强调,绝不接受俄罗斯的核武器威胁甚至使用核武器的行为。在国际社会已有77年未使用核武器的历史现实下,如果使用核武器,将会是对全人类的敌对行为。为阻止这些行为,希望整个国际社会都能发出明确的信号。
对于东海和南海局势,岸田对于以实力为后盾的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企图和经济上的威压表达了严重担忧,同时指出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并对东盟方面要求各方最大限度克制的立场表示赞赏。多国就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以及尊重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基础的国际法的重要性进行了发言。
对于朝鲜局势,岸田则表示,朝鲜自10月以来,频繁发射弹道导弹,其中还包括飞越日本上空的导弹。这无疑是对国际社会公开而严重的挑战,需要高度重视。另外,为实现朝鲜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所有射程的弹道导弹的“完全,可核查,不可逆的无核化”(CVID),国际社会必须团结一致,全面履行安理会决议。此外,为立即解决绑架问题,日方将继续寻求各国的理解与合作。
多国也对朝鲜发射弹道导弹引发的紧张局势表示担忧,并表达了遵守安理会决议的重要性,同时支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及立即解决绑架问题。
日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出席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的G20峰会,就俄罗斯“侵略”问题发表意见。本次G20峰会是自今年2月俄乌冲突后召开的首届G20峰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通过线上形式出席了会议。
会上,岸田对泽连斯基的参加表示欢迎,表示日本将继续对乌克兰的支持,并对俄罗斯予以强烈谴责,称“俄罗斯的侵略行为是对基于法的支配的国际秩序的挑战”,同时强调了对核威胁零容忍的立场。同时,岸田也表示俄罗斯的行为引发了国际食品和能源供应问题,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应当立即停止。另外,由于事态的长期化,非洲、中东以及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和能源安全问题迫在眉睫,日本愿意进行紧急支援。并且,为了中长期的市场的稳定,日本愿为发展中国家提升生产力和脱碳化进行支援。
14日下午,出席G20峰会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进行了会谈。
岸田文雄表示,明年日本将担任G7议长国,而印度尼西亚则将担任东盟议长国,双方可以以此为契机,就实现自由召开的印太等地区和国际社会的课题加强合作。另外,两国首脑还就东海、南海形势以及朝鲜核导弹问题等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一致同意继续合作。两国首脑还确认,将在亚洲地区推进脱碳合作。
11月17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中国领导人在泰国曼谷进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通过对话方式力争建立“稳定的关系”达成了一致,在乌克兰局势上,两国领导人都表示了反对使用核武器的立场。
会谈持续了大约45分钟。中方在开场时表示:“中日关系的重要性没有变,也不会变。中方愿同日方一道,从战略高度把握好两国关系大方向,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岸田则表示:“双方加快努力,建立建设性和稳定的关系很重要”。
岸田文雄在会谈中就中国在东海的军事活动和弹道导弹发射表示“严重关切”,还强调了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据中国中央电视台报道,中方在回应台湾问题时表示不接受对中国内部事务的干涉,表示在海洋和领土争端问题上,要恪守已经达成的原则共识,拿出政治智慧和担当妥善管控分歧。
岸田文雄在会谈后透露,双方在加强安保领域的沟通达成了一致,并就外交和国防高级别官员开展“中日安全对话”,尽早开通防务部门海空联络机制直通电话等进行了磋商。就乌克兰局势,双方就不使用核武器、不能进行核战争达成了一致。
由于新冠疫情,中日两国已经三年没有举行部长级经济对话,两国确认将尽快恢复对话。根据中国方面的发布的消息,中方表示:“两国经济相互依存度很高,要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财政金融、医疗养老、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等方面加强对话合作,实现更高水平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岸田文雄还表示希望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和其他机构中就朝鲜局势发挥作用。两位领导人还就推进环境和医疗保健等领域合作,促进民间交流达成了一致。
这是自2019年12月以来,中日两国首脑近三年来的首次面对面会谈,也是岸田文雄首相与中国领导人的首次会谈。
29日下午,一艘隶属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调查船,在所谓日本专属经济区内进行调查工作时,收到韩国海警船的中止警告,日本政府就此对韩方提出了抗议。
据日本海上保安厅消息,29日下午3时左右,隶属于海上保安厅的测量船“平洋”号正于距长崎县五岛列岛西北方向110千米左右的海域内进行调查工作时,收到了韩国海警船要求中止调查的通讯。通讯的内容为:“你方正于韩国海域内进行非法调查,请停止调查,立即返回。”日本方面则以“我方正在日本专属经济区内进行正当调查活动,请停止警告,迅速远离”进行了回复,并继续调查工作,期间韩国海警船又发出7次中止警告。
日本方面表示,这是韩国海洋警察厅自去年1月以来第四次对日本的调查活动进行干扰,已对韩方提出抗议。
日本国家安全局局长秋叶刚男、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韩国国家安保室长金圣翰举行了三方会谈讨论朝核问题。这是韩国新政府上台后三国国安官员的首次会晤。
此次会晤中,三位官员就朝鲜正在加速发展核导等相关局势交换了意见,三方一致同意开展密切合作,以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
此外,三位官员还就包括台湾海峡在内的印太地区局势和乌克兰局势等进行了讨论,一致同意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共同努力。
韩国国安厅长金成翰在会后对记者表示:“如果朝鲜进行第七次核试验,那么三国将采取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应对措施。我们将进行最大限度的合作,希望让朝鲜认识到核试验是错误的选择”。
此外,据韩国总统府称,在三方会谈之前,金圣翰和国家安全局局长秋叶刚男单独举行了会谈,讨论了朝鲜问题、太平洋战争“征用劳工”等问题,并就改善日韩关系交换了意见。
9月1日到9月6日,俄罗斯“东方-2022”军演正式进行,此次军演主要面向远东,也覆盖了日本海等地区。本次军演安排了七个训练场,不仅涵盖了“北方领土(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中的“择捉岛”、“国后岛”等地,军演还将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等海上、沿岸地区展开。
此次演习中,军演士兵人数超过5万,140架飞机、60艘舰艇和补给船舶都将在这次演习中亮相。专家指出,俄罗斯军方从远东地区向乌克兰派兵,因此不得不缩小演习规模。预计俄罗斯将通过此次演习强调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遏制美日等竞争对手,以表明其在国际上并未被孤立。
8月30日,日本防卫相滨田靖一与访日的以色列国防部长甘茨举行了会谈。两人就合作推进防卫技术研发达成一致,并签署了备忘录。这是2012年2月以来两国防长的第二次会谈。
双方对能在日以建交70周年这一值得纪念的年份签署该备忘录表示欢迎,并确认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日以防卫合作。此外,滨田大臣还介绍了日本为了维持和强化“自由开放的印太”的理念,并表示这一理念也有助于中东地区的发展。
双方就地区形势交换了意见。滨田大臣在阐述俄乌问题以及东海和南海的局势的基础上,表示强烈反对以武力为背景试图单方面改变现状以及任何加剧局势紧张的行为。冈茨防长对中东局势等进行了说明。为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双方决定今后继续紧密合作。
双方还就双边防务合作交换了意见,希望今后继续保持防卫部门间的密切沟通,同时继续加强两国包括防卫装备技术合作以及军种间合作等方面的合作。
8月29日,第二次就任日本防卫大臣的滨田靖一接受了各大媒体的采访,就当前的国际形势他指出:“国际社会正迎来战后最大考验。现有国际秩序受到了严重挑战,世界进入了新的危机时代。”
此外,关于日本所面临的安保环境,他提到:“日本周边国家开发和部署了相当数量的弹道导弹。一旦发射,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到达我国,对国民的生命和财产可能造成巨大的伤害”。
他还表示:“在充分保障好国民生命和生活的前提下,我国不仅要提高导弹拦截能力和反击能力,还要全覆盖地进行现实性研究。”他还表示将通过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探讨从根本上强化防卫力。
日本与非洲各国首脑商议经济合作的第8届非洲开发会议(TICAD8)于8月28日闭幕。作为成果性文件,此次会议通过了联合声明《突尼斯宣言》。
宣言强调,为了非洲的可持续性经济增长和发展,“实现结构转换”不可或缺,同时强调需要在非洲营造“不依赖不公平非透明融资机制的环境”。
《突尼斯宣言》敦促非洲各国向可持续性经济增长体制转型。宣言还指出:“民主主义和法治对非洲的发展、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明确提出“国际秩序的基础是尊重国际法以及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突尼斯宣言》还对乌克兰局势及其对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表示“严重关切”。关于粮食安全问题,宣言中写道:“为了解决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问题,希望国际社会的所有伙伴能为非洲各国提供支援”。
岸田文雄在28日的闭幕式上表示:“作为与非洲‘共同成长的伙伴’,为了实现强韧、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日本承诺将提供帮助”。他同时表示,此次宣言“将是后疫情时代非洲可持续性经济增长的指路标”。
在随后召开的联合记者会上,岸田文雄称,日本将和非洲各国共同致力于解决非洲课题,并宣布下次会议将于2025年在日本召开。
26日,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森健良、美国副国务卿舍曼以及韩国外交部副部长赵贤东在日本外务省举行了会谈。会谈中,三方重申,朝鲜高频率地发射弹道导弹是对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并认为朝鲜可能会进一步进行核试验,三国将就此开展密切合作。
另外,围绕乌克兰局势,三国认为俄罗斯所谓乌克兰方面准备使用“脏弹”的说法是虚假的。此外,在中国问题上,三国达成共识,不会容忍以武力单方面改变东海和南海现状的行为,并同意密切关注中国方面的动向。
在联合记者招待会上,森健良表示:“在安全保障环境日渐严峻的情况下,三国的合作变得更加重要。我们希望进行更深层的沟通,推进紧密合作。”舍曼表示:“日本和韩国是关系紧密的盟国。美国对日韩防卫的参与不可动摇,三国由于共同的安全保障利益而紧密联系。”赵贤东表示:“如果朝鲜进行第7次核试验,就需要采取前所未有的强有力的应对措施。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以便能够重启关于无核化的对话。”
按条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