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条件查询

台海动态

【“中央通讯社”】 前白宫官员呼吁启动美台自由贸易协定协商

前白宫官员威廉姆斯今天说,台湾民众透过大选表达希望依循民进党路线,扩大台美关系,美国应尽一切力量协助台湾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为确保台湾免受中国“经济胁迫&rdqu…

前白宫官员威廉斯今天说,台湾民众透过大选表达希望依循民进党路线,扩大台美关系,美国应尽一切力量协助台湾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为确保台湾免受中国经济胁迫,美国应寻求与台湾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

目前在华府智库大西洋理事会(The Atlantic Council)地缘经济中心资深研究员的威廉姆斯(Clete Willems),曾任前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国际经济事务副助理与国家经济会议(NEC)副主席。

他在大西洋理事会发表文章指出,民进党在日前选举中,史无前例地连续第3次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台湾人民明确表达与美国共享许多核心价值,希望继续遵循民进党路线,扩大台美关系。美国有责任对此回应,尽一切力量协助台湾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威廉姆斯指出,核心是持续对台湾军事支持,例如加快对台军售交付、强化美国在印太地区的硬实力。但越来越清楚的是,要确保台湾免受中国入侵的有效战略,也必须包括强大的经济领域。

专文指出,强而有力的经济战略支持台湾至关重要,因中国夺取台湾的潜在行动不会只有军队、坦克与船舰。作为军事行动的补充,中国也会试图透过经济禁运或类似形式的经济扼杀,以削弱台湾资源与其战斗意志。

威廉姆斯表示,为协助台湾免受中国经济胁迫,美国应寻求与台湾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可以透过降低货物贸易关税、促进跨境投资与服务,以及协调广泛行业的监管方式,协助台湾实现从中国转向美国的贸易多元化。

他指出,美台自由贸易也将有助于台湾扩大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确保台湾贸易不再集中于中国,而是更加分散于美国与世界各地理念相近盟友之间。同样重要的是,这也将能为美国创造巨额经济利益,包括美国农产品出口、扩大数位贸易、增加金融服务出口,以及在半导体等关键技术供应链紧密合作。

威廉姆斯指出,美国政策制定者一直不愿意采取行动与台湾洽谈自由贸易协定,部分原因是担心会破坏美中关系。但时代变了,美国政策也必须随之改变,美国现在应重新考量与台湾的贸易关系,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对台湾的武力威胁日益增强。

台海动态

【“中央通讯社”】 传美国安顾问将在泰国与王毅会谈 商讨红海局势

《华尔街日报》报导,美国官员表示,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将飞往泰国,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讨论也门叛军“青年运动”(Houthi)攻击红海航运一事。…

华尔街日报报导,美国官员表示,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将飞往泰国,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讨论也门叛军青年运动Houthi)攻击红海航运一事

报导指出,美国总统拜登政府的官员曾表示,以色列与加萨走廊(Gaza Strip)的巴勒斯坦伊斯兰主义团体哈玛斯Hamas)开战以后,美方曾要求中国政府传达别让冲突扩大的讯息给伊朗。

这些官员说中国政府传了话,但美方不清楚中伊沟通的确切要点。美国称伊朗供应青年运动武器、资金和其他支援。

白宫国家安全会议发言人柯比(John Kirby)日前被问及,中国是否就青年运动攻击红海商船和其他船只一事施压,柯比回答说,美国希望看到中国这样做。

他在媒体简报会上表示:中国对德黑兰有影响力,对伊朗有影响力,他们有能力与伊朗领导人对话,而我们不行。

因此我们反复表示:我们乐见中国扮演有建设性的角色、运用影响力,以及我们知道他们拥有的渠道,来试图协助遏止武器和弹药流向青年运动。

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也报导,沙利文未来几天将在泰国与王毅私下会面,这将是拜登去年11月在美国旧金山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以来,沙利文与王毅的第一次会面。

美中官员去年重启旨在缓和彼此紧张的高层接触。在此之前,两国因为对于台湾地位等议题的看法分歧,以及中国侦察气球飘过美国上空,导致双边关系落入1979年建交以来的低谷。

金融时报指出,沙利文与王毅这次会议是在赖清德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后举行。目前台湾依旧是美中之间最有争议的议题之一,美国曾对中国在台湾周边独断进行军事活动表达担忧,也在密切关注中国如何处理赖清德就职前的局势。

台海动态

【“中央通讯社”】传美国会推生物安全法案 中国CRO概念股闪崩

传美国议员将提出生物安全法案,限制药明康德等中国生物医药大厂取得美国资金与联邦合约,中国CRO概念股今天午后在陆港股市集体闪崩;其中,药明康德在陆股跌停锁死,在港股…

传美国议员将提出生物安全法案,限制药明康德等中国生物医药大厂取得美国资金与联邦合约,中国CRO概念股今天午后在陆港股市集体闪崩;其中,药明康德在陆股跌停锁死,在港股一度重挫逾32%

综合陆港财经媒体报导,市场今天传出,美国众议院美国与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提出一项生物安全新法案,禁止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华大基因在内的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公司及其子公司获得美国资金与联邦合约,理由是担心它们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尽管该草案前景未明,这引发投资者担忧药明康德等大厂将如同华为一样被限制与美国公司展开业务。

消息一出,中国临床试验委托研究机构(CRO)概念股午盘后集体闪崩大跌,药明康德在A股跌停锁死。下午收盘,CRO概念股重挫逾8%,华大基因及其子公司华大智造也都收黑。

药明康德在港股一度重挫逾32%,药明生物最多跌逾27%。下午收盘,药明康德下跌逾16%,药明生物跌逾18%

据报导,美国议员还在文件中提及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兼职教授。对此,陈智胜回应称,这只是一个反华议员的提议,到变成法律是极小概率事件,而且要几年时间。我个人也没有在军方任何机构任职过。我们会尽快公告澄清一下

华大基因则表示,公司管理层会对这一事件进行评估、讨论,若是真的将对公司业绩造成严重影响,不排除会与美方主动沟通;若是法案未来真的推出对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也会披露。

台海动态

【“中央通讯社”】布林肯谈台湾“大选”重申确保台海和平、现状不变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美国与全球各国关切台海和平稳定、不改变现状,并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 在瑞士达沃斯(Davos)出席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WEF)的…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美国与全球各国关切台海和平稳定、不改变现状,并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

在瑞士达沃斯(Davos)出席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WEF)的布林肯(Antony Blinken)接受美国CNBC新闻网访问谈到台湾“大选”时重申,美国祝贺台湾地区领导当选人,也祝贺台湾人民充满活力的民主,不仅为区域也为全世界树立榜样。

对于两岸关系,美国和全球许多国家都强烈关注一件事,亦即和平、稳定、不改变现状、和平解决分歧。全球每天有50%的贸易经过台湾海峡,台湾制造的半导体正以各种可以想像的方式为世界提供动力。如果这种情况以任何方式中断或扰乱,对每个人都不利。

在被问及中国外交部认为布林肯对台湾“大选”的祝贺是“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的讯号”,并表达坚决反对立场的看法时,布林肯表示,他在台湾大选前一天在华盛顿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长刘建超会晤,清楚表达美方对中国及其台湾的立场。美国长期以来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这项政策不会改变,也坚决维持现状、维护和平与稳定。

布林肯指出,“中国要自己决定要做什么、不做什么”,但中国近年来所采取的作法,实际上与中国利益背道而驰。试图透过经济、军事、外交施压孤立台湾,反而会使那些不是他们打压对象的人对中国更加反感。

对于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以“不支持台湾独立”回应台湾大选结果,布林肯强调,这一直是美国政策,这项政策确保美国能尽最大努力维持和平稳定,确保现状不被破坏,从而对世界各地的每个人带来影响。

台海动态

【“中央通讯社”】伊拉克谴责伊朗攻击召回大使强化与美安全合作

伊拉克召回驻伊朗大使,谴责伊朗对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发动的导弹攻击,称这是“明显的侵略行为”;美国则在事发后表示会致力加强与伊拉克方面的安全合作。 伊朗…

伊拉克召回驻伊朗大使,谴责伊朗对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发动的导弹攻击,称这是“明显的侵略行为”;美国则在事发后表示会致力加强与伊拉克方面的安全合作。

伊朗先前表示,他们袭击了以色列在库尔德斯坦(Kurdistan)的情报机构及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IS)组织在叙利亚的相关目标。

伊朗称这是一次“有针对性的行动”,是对那些破坏伊朗安全者“正义的惩罚”。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卡纳尼(Nasser Kanani)说:“伊朗凭借高超的情报能力,在一次精准且具针对性的行动中确定了犯罪分子的总部,并用精准武器对其进行打击。”

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地区的安全机构称,此次攻击造成4人死亡、6人受伤。

伊拉克谴责了这次袭击,并对伊朗称攻击是针对以色列情报部门的说法提出质疑。

伊拉克表示将针对伊朗“对其主权的攻击”,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提出申诉。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瑞士达沃斯(Davos)进行的第54届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WEF)上,会见了伊拉克总理苏达尼(Mohammed Shia al-Sudani)和伊拉克库尔德地区领导人巴尔扎尼(Masrour Barzani)。

白宫的声明表示,苏利文与苏达尼讨论了“伊朗鲁莽的弹道飞弹攻击”。

声明写道:“沙利文与苏达尼讨论了停止攻击驻伊拉克和叙利亚美国人员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加强安全合作,以作为长期、可持续国防伙伴关系的一环。”

此前,伊斯兰国自杀炸弹客本月3日攻击了已故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苏莱曼尼(Qasem Soleimani)陵墓附近的人群,造成约90人死亡。

台海动态

【“中央通讯社”】一周内第4度空袭美军:摧毁胡塞武装组织14枚待射飞弹

美国当局宣布重新将也门武装组织“胡塞”(Houthi)列入恐怖组织名单之后,美军表示,已展开攻击行动,摧毁“胡塞”准备发射的14枚飞弹。这是美军不到…

美国当局宣布重新将也门武装组织“胡塞”(Houthi)列入恐怖组织名单之后,美军表示,已展开攻击行动,摧毁“胡塞”准备发射的14枚飞弹。这是美军不到一周内第4度空袭“胡塞”。

路透社报道,美军中央司令部(United States Central Command)在社群平台上发布声明,指称“胡塞”飞弹对该地区的商船和美国海军舰艇构成迫在眉睫的威胁,且“发射轨道上的这14枚飞弹随时可能发射,因此美军行使固有权利和责任进行自我防卫”。

声明称,“上述攻击及我们采取的其他行动将削弱‘胡塞’持续肆意攻击红海、曼德海峡(Bab el-Mandeb)和亚丁湾(Gulf of Aden)国际与商业航运的能力。”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稍早透过声明指出,“国务院今天宣布,将‘真主虔信者’(Ansar Allah)列为‘特别认定的全球恐怖组织’,从今天起30天后生效。”“真主虔信者”是“胡塞”的正式名称。

然而,这项举措显然未能发挥吓阻作用。一架从“胡塞”控制地区发动的自杀式无人机,在亚丁湾攻击一艘由美国拥有并经营、悬挂马绍尔群岛旗帜的散装货船,所幸未酿成人员伤亡。

东海动态

【“中央通讯社”】美国谈中国核武盼开始讨论实质降低风险措施

白宫高阶官员表示,美国预料不会很快地与中国正式展开核武军控谈判,但确实希望开始讨论实际降低风险的措施。路透社报导,白宫负责军备控制与禁止核扩散的高阶官员瓦迪(Pr…

白宫高阶官员表示,美国预料不会很快地与中国正式展开核武军控谈判,但确实希望开始讨论实际降低风险的措施。路透社报导,白宫负责军备控制与禁止核扩散的高阶官员瓦迪(Pranay Vaddi)告诉华盛顿智库,2023年11月与中国进行的初步军备控制会谈非常重要,但强调在有关中国的核态势事务上,需让中国的关键决策者或具影响力人士参与。

瓦迪告诉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说:“我们知道我们不会很快地进入正式军控谈判,我们知道他们的武器库仍在扩充。”他同时也补充道:“在军控方面,我们确实希望看到中国对我们一些更实质性降低风险的想法做出回应,我们仍在观望他们是否会这样做。”

2023年11月6日,在美国对中国核力量增长日益担忧的背景下,美中举行了近5年来的首次核武军控会谈,但会中并未取得具体成果。举行了会谈后,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领导人于2023年11月召开峰会,宣布双方恢复军事对话。

瓦迪表示,美国希望与中国保持开放的沟通管道,去年11月的军控磋商十分有意义,“但对我们来说,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些问题上取得真正的进展。”与此同时,他说:“由于这涉及军备控制,我们希望看到一些实际措施开始获得讨论,”“这种讨论可以仅是双边的,也可以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5个常任理事国参与。”此外,他进一步表示:“只是召开会议并不符合我们的利益,对我们来说,要有一个专门解决这些问题的实际管道,我们希望将这些管道用于特定目的上,即解决我们已经发觉的一些问题。”

美国和中国上周在华盛顿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军事会谈,这是双方恢复军事关系以来,最新的一次接触。美国国防部在2023年10月的中国军事年度报告中提到,中国有超过500枚可用于作战的核弹头,到2030年可能会拥有逾1000枚核弹头。美国有约3700枚核弹头库存,当中有约1419枚战术核弹头已经部署。

台海动态

【“中央通讯社”】中美商务部长通话 中方对限制曝光机出口表关切

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今天通话,据中方发布,王文涛就美国限制协力厂商对中国出口曝光机等表达严正关切;中国商务部批评美方直接介入、干扰荷兰企业对中…

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今天通话,据中方发布,王文涛就美国限制协力厂商对中国出口曝光机等表达严正关切;中国商务部批评美方直接介入、干扰荷兰企业对中出口曝光机。

据中国商务部官网发布,王文涛与雷蒙多(Gina Raimondo11日通话,双方围绕落实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重要共识,就各自关心的经贸问题进行了深入、务实的沟通

王文涛表示,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为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指明方向,双方应发挥两国商务部沟通交流机制的积极作用,为企业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在通话中,王文涛重点就美国限制协力厂商对中出口曝光机、成熟制程芯片供应链调查、制裁打压中国企业等表达严正关切。

据发布,双方还就中美经贸领域国家安全边界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国商务部11日下午举行例行记者会。据官网发布,有美媒记者提问,荷兰芯片设备制造商艾司摩尔(ASML)本月初称因荷兰政府取消一部分出口许可,有些曝光系统无法向中国企业提供。请问商务部对此有何回应?有了解到实际行业是否受到影响吗?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束珏婷表示,中方高度关注美方直接介入、干扰荷兰企业对中出口曝光机问题。美方将出口管制问题工具化、武器化,甚至对其他国家企业间的正常贸易横加干涉,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束珏婷并表示,中方敦促荷方尊重契约精神,支持企业展开合规贸易,维护自由、开放、公正、非歧视的国际贸易环境。中方将密切关注事态动向和影响,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台海动态

【“中央通讯社”】 美韩外长通话 支持台海和平稳定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今天与南韩新任外交部长赵兑烈通话,两人谈到共同因应北韩安全挑战,并支持台海与南海和平稳定。 赵兑烈在去年12月中旬由南韩总统尹锡悦提名出任外交部…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今天与南韩新任外交部长赵兑烈通话,两人谈到共同因应北韩安全挑战,并支持台海与南海和平稳定。

赵兑烈在去年12月中旬由南韩总统尹锡悦提名出任外交部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今天与他通话祝贺他就任新职,并重申钢铁般坚定(ironclad)的美韩同盟对促进世界和平、安全与繁荣至关重要。

布林肯也肯定赵兑烈促成南韩在9日签署联合声明,谴责俄罗斯使用北韩提供的弹道飞弹攻击乌克兰。布林肯并祝贺南韩出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两人也同意继续努力,因应北韩带来复杂且不断变化的安全挑战,并支持台海与南海和平稳定。

台海动态

【“中央通讯社”】 台湾大选前夕 美国务院再促中国勿干涉或恶意影响

台湾即将在13日举行大选,外界高度关注中国“干预”。对此,美国国务院首席副发言人帕特尔重申美方一贯立场指出,美国反对外部势力的“干涉与恶意影响&rdqu…

台湾即将在13日举行大选,外界高度关注中国干预。对此,美国国务院首席副发言人帕特尔重申美方一贯立场指出,美国反对外部势力的干涉与恶意影响,也对台湾地区民主进程充满信心。

帕特尔(Vedant Patel)今天在例行简报上被问及是否担心中国对台湾选举的干预时表示,美方已经清楚表明,反对外部势力对台湾选举的干涉或恶意影响

他也表示,美国对台湾地区民主进程充满信心,相信台湾地区选民应在不受外界干涉情况下,决定下任领袖。

美国资深官员昨天也在对台湾选举的电话简报中表示,对台湾地区民主进程充满信心,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预或影响台湾大选。对于外传美国将在选后派遣高阶代表团赴台,官员表示,面对面接触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有助和平稳定。

这名资深官员强调,美国不会选边站,没有偏好或首选的候选人。不论谁当选,美国对台政策都将保持不变。美方期待美台非正式关系持续稳固,并在安全、经贸与民间交流等各方面持续保持强劲。

对于中国对选举结果的可能反应,这名官员不愿猜测。但他指出,选举是民主的正常程序,若中国中央政府选择以额外军事施压或胁迫回应,将使成为挑衅者。台海和平稳定对世界至关重要。台湾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超过半数的全球贸易流经台湾海峡,因此,破坏台湾产业链和平稳定,也将严重损害全球经济,其外溢效果将波及全球所有经济体。

台海动态

【“中央通讯社”】面对中国挑战 美将协调印太伙伴建立国防供应链

美国国防部最新战略文件指出,继成功地武装乌克兰之后,美国策略上应与台湾、日本和印度“友好合作”,探索新的多边国防工业部署,为印太地区可能发生的冲突做准…

美国国防部最新战略文件指出,继成功地武装乌克兰之后,美国策略上应与台湾、日本和印度友好合作,探索新的多边国防工业部署,为印太地区可能发生的冲突准备。

日经亚洲(Nikkei Asia)报导指出,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希克斯(Kathleen Hicks)在首份国防工业战略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Strategy)文件中表示:我们现在有机会应付这些挑战,包括提高我们的生产力,及加强我们的供应链。希克斯补充说:正如这项战略明确指出,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这份文件指出,自冷战结束后,美国国防产能合并,供应链迁往海外,中国则大幅增加国内产能。

文件中也说,30年来,(中国)在许多关键领域成为全球工业强国,从造船到关键矿物,再到微电子业,不仅远超过美国能力,甚且超过我们主要欧亚盟友的总和。

华盛顿防范与中国冲突,构思与印太地区盟友和伙伴建立一个新的咨询团体,深化国防工业合作及面对制造生产上的挑战。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召开例行的乌克兰防务联系小组Ukraine Defense Contact Group)会议,有超过50个国家参与协调武器交付,同时应对加速生产的共同挑战。

美国国防部的文件写着:与其坐等紧急情况出现,现在投资这些关系将获致成果,我们应在未来几年共同面对危机。意味美国和亚洲盟友在紧急情况发生前,应先行展开国防工业协调。

对比于印太地区,此一战略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长期认同联盟强大的国防工业,包括与欧洲和大西洋彼岸更广泛的国防工业合作,对于提供所需能力至关重要

由于缺乏在印太地区实施集体防御的亚洲版北约,使得华盛顿以多边形式在国防工业领域开展合作,变得更具挑战。

为了增强供应链网络弹性,这份文件呼吁降低依赖对手和不稳定国家关键矿产和战略材料的程度。在危机期间维持武器系统和弹药的生产是需要弹性的。

五角大厦对中国在关键市场的主导地位深感担忧,并警告这种主导地位使其掌控战略关键领域的商品价格和材料来源,并侵蚀历来影响国防部门的重工业健全状态

美国将与被视为政治和经济盟友的伙伴合作推动朋友相挺/友岸外包或可靠的制造网络。文件中提到了澳洲、印度、日本、韩国和台湾,以及英国、加拿大、欧盟、以色列和墨西哥。

华盛顿正在推动供应安全安排协议Security of Supply Arrangements),这项协议旨在维持紧急状况下的国防生产,允许美国和其他国家要求从各自的工业基地,优先交付关键零件。

2023年,五角大厦与新加坡和韩国签署供应安全安排协议,显示美国有意在印太地区建立更具弹性的国防供应链。

台海动态

【“中央通讯社”】非法移民消退 美将重启与墨西哥合法过境站作业

美国边境当局表示,随着大量非法移民情形已经消退并已腾出人力,美国4日将重新开放与墨西哥交界的4处合法过境站。 路透社报道,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U.S. Customs and…

美国边境当局表示,随着大量非法移民情形已经消退并已腾出人力,美国4日将重新开放与墨西哥交界的4处合法过境站。

路透社报道,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发布新闻稿指出,美国将恢复德州伊格尔帕斯(Eagle Pass)1座国际桥梁、亚利桑那州2处过境站和加州圣地亚哥(San Diego)附近1处过境站的通关作业,并将持续在“必要时优先考虑我们的边境安全任务”。

美国边境当局去年12月穷于应付移民问题,因为1天内就逮捕近1万1000人,若干现任和前任官员表示已接近或处于历史高峰。

美国最高层官员日前赴墨西哥与总统洛佩斯·奥夫拉多尔(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会谈后表示,两国将更紧密地合作,以应对边境上创纪录的移民问题。

美国一名高阶官员告诉记者,墨西哥官员最近几周加强移民执法,包括将移民转移到墨西哥南部并恢复飞往委内瑞拉的遣送航班。

根据路透社看过的美国政府内部报告,美国边境当局过去1周平均每天逮捕6400人,比起圣诞节前人数骤降。

官方表示,美国国会议员持续讨论1项可能的协议,将把加强边境安全措施和外援合并处理,包括纳入对乌克兰军援等经费。

台海动态

【“中央通讯社”】美国与卡塔尔敲定协议 驻中东最大空军基地续约10年

3名美国国防官员和另一名知情官员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透露,美国已达成协议,要将美国在卡塔尔占地广大的乌代德空军基地(Al Udeid Air Base)军事部署延长10年。这…

3名美国国防官员和另一名知情官员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透露,美国已达成协议,要将美国在卡塔尔占地广大的乌代德空军基地(Al Udeid Air Base)军事部署延长10年。这项尚未对外公开的协议,凸显了美国政府对这个波斯湾小国的依赖。卡塔尔近来在斡旋交涉被扣押在加沙(Gaza)和委内瑞拉的美国人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乌代德空军基地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Doha)西南方的沙漠中,是美国在中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军事驻点,能容纳超过1万名美军。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上个月访问乌代德空军基地,并感谢卡塔尔当局增加对该基地的支出。

但奥斯汀并未提及续约一事,拜登政府也未将此事公开。卡塔尔因接待巴勒斯坦武装团体哈马斯(Hamas)高层而备受外界检视。卡塔尔官员曾反驳称,卡塔尔是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政府执政期间应美方请求,允许哈马斯在多哈开设政治办事处。

乌代德空军基地是美国中央司令部(US Central Command)在阿富汗、伊朗和整个中东地区内或周围空中行动的关键枢纽。卡塔尔和英国空军也是从这处基地执行任务。随着伊朗撑腰的武装组织在伊拉克、叙利亚和也门构成的威胁升高,美国正加强在中东地区的部署。

哈马斯去年10月7日在以色列掳走约240名人质后,卡塔尔一直担任与哈马斯之间的主要居中斡旋者,促成初步有数十名以色列和国际人质获释。此外,卡塔尔持续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及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Mossad)和埃及协调,试图重启释放人质的谈判。

卡塔尔在数月协商中促成委内瑞拉释放遭扣押美国人一事鲜为人知,直到委国总统马杜罗(Nicolas Maduro)上个月释放10名美国人,以交换遭美方指控洗钱数亿美元的马杜罗亲信,此事才广为曝光。

分析人士指出,卡塔尔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财富,加上能充当协调者的能力,使得卡塔尔能发挥超越自身实力的力量。

台海动态

【“中央通讯社”】加强战备状态 美韩举行联合战斗射击演习

韩国和美国军队在朝鲜边境附近举行为期1周的联合战斗射击演习,期间出动了重型武器等大型作战武器,朝鲜当局谴责这两个盟国采取危险举动,将区域推向“核战炼狱&rdquo…

韩国和美国军队在朝鲜边境附近举行为期1周的联合战斗射击演习,期间出动了重型武器等大型作战武器,朝鲜当局谴责这两个盟国采取危险举动,将区域推向“核战炼狱”边缘。

路透社报道,韩国在声明中表示,陆军机械化步兵旅和美国陆军装甲史崔克(Stryker)旅的演习,是模拟敌人入侵,测试和加强战备状态。韩国陆军表示,演习从去年12月29日开始,持续一个多星期。

去年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升级,随着朝鲜测试长程飞弹和旨在打击韩国和太平洋目标的战术武器,美国与韩国也大幅增加了联合演习的规模和强度。美国也在朝鲜半岛附近部署更多军事资产,包括一艘核飞弹潜舰、航空母舰与大型轰炸机。

朝鲜称联合射击演习是“鲁莽的战争演习”,并嘲笑韩国“在没有胜算或生存机会的情况下”支持华盛顿的霸权野心。韩国陆军表示,这场联合演习出动了110多个大型作战武器,包括陆军战车、防空砲与战斗工兵车,并获得美军攻击飞机与装甲战斗车辆支援。

台海动态

【“中央通讯社”】台海紧张恐酿危机 美智库连4年列第一级风险

根据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FR)最新报告,大陆加强对台“施压”、美国恐卷入台海危机连4年位居第一级风险,美国大选年国内恐怖主义和政治暴力行为蠢动,同样令专家…

根据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FR)最新报告,大陆加强对台“施压”、美国恐卷入台海危机连4年位居第一级风险,美国大选年国内恐怖主义和政治暴力行为蠢动,同样令专家忧心。外交关系协会公布“预防优先次序调查”(Preventive Priorities Survey)2024年版报告。自2008年起,外交政策专家评估30项既有及潜在冲突情境,依未来一年发生机率及冲击美国利益程度分为3级,这是第16份报告。

今年有8项情境列入第一级风险,包括大陆在经济与军事层面加强对台“施压”,引发涉及美国与区域内多国的严重台海危机,台湾地区大选前后特别危险。这项情境发生机率中等,可能严重冲击美国利益。

美中因台湾爆发危机于2019年首度列进报告,头两年归类在第二级风险。随着美中对抗加剧、解放军在台湾周边活动日趋频繁,这项情境于2021年从第二级风险升至第一级,今年是连续第4年位居最高级别。外交关系协会预防行动中心(CPA)主任斯特尔斯(Paul B. Stares)说,美国本土面临的境外恐怖主义威胁已显著消退,但其他隐忧浮现。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美俄爆发武装冲突的风险升高;台海与南海紧张加剧,美中擦枪走火的风险随之攀升。冷战结束以来全球武装冲突减少的趋势已逆转。

在今年第一级风险中有3项情境发生机率高,可能严重冲击美国利益。其中,美国大选年政治极化加剧导致国内恐怖主义和政治暴力行为,是调查16年历史中首次被专家列为最大隐忧。往年调查只评估美国利益面临海外或源于外国的风险,但去年11月调查初步征求专家意见时,回应者高度担忧美国可能出现带有政治动机的暴力行为,特别是今年11月总统大选前后。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武装团体哈马斯(Hamas)去年10月起交战恐扩大为区域冲突,中美洲与墨西哥社会动荡、政经情势紊乱造成移民涌入美国,也令受访专家格外忧心。

其余列入第一级风险的情境为俄乌战争升级、伊朗与以色列陷入军事对峙、网络攻击严重瘫痪美国关键基础设施、朝鲜发展测试核武与长程弹道导弹酿成东北亚严重安全危机。如同台海危机,这4项情境发生机率中等,可能严重冲击美国利益。

台海动态

【“中央通讯社”】起步晚而落后欧中 电动车在美销售成长放缓

美国电动车销售成长放缓,从去年10月成长74%掉到今年11月的42%,美国消费者觉得太贵与充电不便,是不愿舍燃油车就电动车的一大主因。 华尔街日报引述汽车情报(Motor In…

美国电动车销售成长放缓,从去年10月成长74%掉到今年11月的42%,美国消费者觉得太贵与充电不便,是不愿舍燃油车就电动车的一大主因。

华尔街日报引述汽车情报(Motor Intelligence)网站的数据指出,美国电动车销售增长在去年4月时达76%高峰,但自去年10月后就一路从超过7成的增长率下滑,掉到今年11月只剩42%,虽仍高于整体汽车市场销售增长,但相较过去几年明显趋缓。

虽然车企高层表示,他们相信借由推出更多价格低车款及增加公共充电桩数量,销量将会回温,但买车人短期内兴致降低仍给车商带来压力,特别车商先前因预期客户需求会大增而已拉高电动车和电池产量。车企高层将销售降温归咎于电动车价整体仍相对较贵。

另一让车商头痛的是电动车在美国销售分布不均。标普全球汽车(S&P Global Mobility)的数据显示,全美电动车销售集中于少数几个州。

3季新车登记比例中,加州24%为电动车居各州之冠,华盛顿州19%居次,但绝大部分州都不到5%;传统汽车大厂通用(General Motors)、福特(Ford Motor)总部所在的密西根州,比例更低到仅3%出头。

电动车制造商与经销商们表示,许多美国民众仍不愿放弃燃油车转向电动车,除电动车因技术较新导致价格相对较高,充电不够方便也是考量因素。

美国的电动车销售增长远远落后另两大汽车市场的中国、欧洲。研究机构GlobalData的数据显示,今年第3季中国卖出的新车里有近27%是电动车,欧洲为15%,而美国整体比例仅约为8%

分析圈表示,此一趋势的部分原因是中国与欧洲更早、更积极结合政府补贴和更严的排放法规来刺激电动车销售;起步相对较晚的美国,需要更多时间让车商推出更多款式,并让消费者适应电动车。

车企高层和分析圈表示,缺乏价格实惠的车型不利电动车在美销售,情况可能要到2025年开始有较多低车款出现后,才会发生变化。

考克斯汽车公司(Cox Automotive)分析师史崔提(Stephanie Valdez Streaty)说:我们还要一阵子才能看到价格3.5万到4万美元间的电动车款,但在这天到来与更多进步之前,得先经历阵痛期。

另有美国财经媒体指出,今年第4季中国电动车大厂比亚迪(BYD)有望超越特斯拉(Tesla),成为全球最畅销纯电动车品牌,届时将是电动车市场一大代表性转折,再次印证中国在全球汽车业影响力日增。

全球汽车业当前固然仍由日本丰田、德国福斯和美国通用汽车等传统大厂居于主导,但像比亚迪、上海汽车集团等中国车企正在崛起。中国在过去几年超越美国、南韩及德国,目前已能挑战日本的全球自用车出口龙头地位。截至今年10月,从中国出口的360万辆汽车里,大约130万辆为电动车。

对冲基金雪牛资本Snow Bull Capital)的中国业务营运长麦卡锡(Bridget McCarthy)说:汽车业的竞争格局已改观,如今的不再是车厂规模和传统实力,而是创新和迭代速度。比亚迪很久以前就着手,做得比外界想象的速度还快。

瑞银(UBS)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认为,政府补贴带动起竞争,是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一大关键。巩旻与旗下团队彻底研究比亚迪的海豹(Seal)车款后,发现比传统汽车大厂有25%的成本优势,从而研判到2030年底前,中国车厂可能在全球汽车市场取得1/3市场占有率。

台海动态

【“中央通讯社”】 纽时:中国引入AI跟踪美间谍 与中情局直接竞争

纽约时报中文网报导,中国引入人工智能软件跟踪美国间谍,系统甚至能对目标人物实时生成个人档案,分析行为模式,以便中国情报人员展开监视。这反映中国国安部的巨大野心,…

纽约时报中文网报导,中国引入人工智能软件跟踪美国间谍,系统甚至能对目标人物实时生成个人档案,分析行为模式,以便中国情报人员展开监视。这反映中国国安部的巨大野心,及与美国中情局直接竞争。

据报导,纽时透过采访20多名现任和前任美国官员,查阅中国公司的内部文件和中国国家安全部的公开文件等,得出有关资料。

报导说,以前大部份中国国安部情报人员的主要讯息来源,都是从使馆晚宴上听来。但疫情期间中国情报人员与技术承包商开会时,表示在北京使馆区安装来跟踪外国外交官、军官和情报人员的监控摄影机,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中国情报人员要求承包商使用人工智能软件,只要他们对使馆区的某个人感兴趣,软件便能实时生成那个人的档案,并分析他们的行为模式。

中国情报人员又建议用人工智慧软件处理来自数据库和数十个摄影机采集得来的讯息,包括汽车牌照、手机数据和联系人等。

据纽时获得的内部会议备忘录,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档案让中国情报人员选择监视目标,查明这些人的联络网,找到这些人的弱点。

报导说,中国情报人员已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人工智能系统,来跟踪美国间谍及其他人;形容中国情报人员对人工智能技术感兴趣,反映中国国家安全部的一些巨大野心。

报导指出,近年来中国国安部更广泛招募人员,包括美国公民,并提供更好的培训,获得更大的预算,以及使用先进科技,这些都是用来实现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目标。中国国安部也正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直接竞争。

另一方面,近年美国也加强收集中国情报。美国中央情报局副局长恩(David Cohen)表示,在拜登政府下,中情局正投入资源进行重组,已开设一个中国行动中心和一个技术情报中心,以应对收集中国情报的挑战。

据报导,中国国安部已对开发军民两用技术的美国公司加强情报收集工作。另外,美国中情局也改变了几年前的做法,正投入大量资源收集研发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其他类似工具的中国公司数据。

不过,报导引述一些美国政策制定者表示,目前美国的努力仍然不够,中国企业和军队在技术进步方面仍令美国政府惊讶。

台海动态

【“中央通讯社”】 美调查半导体业采购中国芯片 中方:扰乱产业链

美国商务部即将对美国半导体供应链和国防工业基础展开调查,解决源自中国芯片所引发的国家安全疑虑。中国商务部今天批评美方此举“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美国商务部即将对美国半导体供应链和国防工业基础展开调查,解决源自中国芯片所引发的国家安全疑虑。中国商务部今天批评美方此举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美国商务部近日表示,调查将于明年1月展开,目的在于降低中国构成的国安风险,且将专注在美国关键产业供应链中的中国制传统芯片使用和采购情况。

据官网发布,中国商务部28日下午举行例行记者会,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在会中针对美国商务部的这项调查作出回应。

何亚东说,半导体产业高度全球化,任何违背市场规律、割裂全球半导体市场的行为不仅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也将影响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半导体企业利益,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他强调,中国将密切关注美国相关措施的动向和影响,坚决维护自身利益。

中国驻美大使馆此前批评美方此举是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并对他国企业实施歧视性和不公平待遇,将经济和科技问题政治化和武器化

台海动态

【“中央通讯社”】外商对中国投资下滑 美连锁快餐业逆势扩张

在安全管控与保护主义引发不安、美中关系又不稳定之际,一些全球知名品牌正考虑或已开始将产线移出中国,但对中国来说,外资领域至少有一个亮点:美国连锁快餐产业。 美…

在安全管控与保护主义引发不安、美中关系又不稳定之际,一些全球知名品牌正考虑或已开始将产线移出中国,但对中国来说,外资领域至少有一个亮点:美国连锁快餐产业。

美联社报导,肯德基中国(KFC China)母公司在中国的第1万家分店本月开张,目标是在2026年之前让全中国一半人口就近消费。麦当劳(McDonald's)正计划于未来4年在中国新开3500家分店。星巴克(Starbucks)也在中国东部投资2.2亿美元建立制造和物流设施,是这家连锁咖啡业者在美国以外规模最大的计划。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月在旧金山出席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峰会期间,向美国商界高层推销中国超大市场的优点,当时他心中所想肯定不是这类发展。在美国限制计算机芯片和其他先进技术出口的同时,快餐业和其他消费商品的投资并不符合中国设想的经济现代化蓝图。

供应链管理公司飞协博Flexport)首席经济学者莱维(Phil Levy)说,在试图解读麦当劳和星巴克等连锁产业的信号时,要注意这些产业是什么类别:这可不是高科技汉堡

虽然若干美国企业还在中国增加投资,但今年整体外资对中投资已开始下滑。在7月至9月这一季,外国对中国直接投资净额出现118亿美元赤字,是自中国1998年开始公布数据以来第一次出现负成长。

中国把部分原因归咎于美国政策。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束珏婷近期说:美方再三将经济、贸易和技术议题政治化,过度延伸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限制美国企业对中国的贸易和投资,迫使企业放弃中国市场的商机和双赢合作的机会。

由在中国的美国企业组成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hina Business Council)今年9月公布调查结果显示,不确定性确实造成了负面影响:43%的会员认为中国经商环境在过去一年恶化;83%声称,比起3年前,他们现在对中国的看法较不乐观;此外,21%的会员说,他们正减少在中国的投资,而增加投资的会员只有10%

针对欧洲和日本企业的调查也呈现类似结果。

中国市场固然庞大,目前却欲振乏力。中国年轻人的失业率今年6月升破20%,后来未再公布数据。房价下跌,股市自今年夏天也下滑近15%。这让许多中国人不敢消费。

不过,当其他产业试着降低风险、与中国脱钩之际,对快餐业来说,看好中国景气或许是提高利润的一种策略。

 

在美中复杂关系里,汉堡和拿铁不像高科技产业那么容易引发摩擦。美国总统拜登就任时直言更积极对抗中国日益扩张的军事影响力和对邻国的威胁,还要敦促中国改善维吾尔人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待遇、打击窃取知识产权行为,在拜登执政期间,美中关系持续紧张。

中国的庞大市场再有前景,美国企业要在当地扩张时也应三思。

基于中方任意执法、禁止出境和不当拘留风险,美国政府今年7月建议公民重新考虑是否要前往中国。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也曾警告中国领袖,若不解决有关企业遭突袭搜查、不明原因罚款和无法预期的官方行动导致经商环境恶化的申诉,美国企业可能会终止投资。

中国政府坚称欢迎外资,却未表明有可能改变惹恼美国和其他贸易伙伴的贸易和市场准入等政策。

莱维说:界线要划在哪里?可能有人会说:敏感的计算机芯片必须从真正可靠的地方取得…另一个极端是:卖拿铁与汉堡给他们没有关系。但对于两者之间的东西,界线要划在哪里?例如汽车零件?滚珠轴承要怎么办?

智库报告

政府在人工智能问题上的混乱不利于美国安全

1月2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政府在人工智能问题上的混乱不利于美国安全》的报告。报告指出,人工智能领域不仅是技术能力的战场,也是地缘政治战略的战场。美国贸易…

1月2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政府在人工智能问题上的混乱不利于美国安全》的报告。报告指出,人工智能领域不仅是技术能力的战场,也是地缘政治战略的战场。美国贸易代表凯瑟琳·戴批判少数美国公司对数据和计算资源的垄断性控制,而副国家安全顾问安妮・诺伊伯格则强调技术对美国经济未来和全球地位的基石作用。政府内部观点的对立表明美国关于人工智能在美国未来战略中作用存在不一致性。不仅如此,副总统哈里斯肯定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强调美国公司在推动全球创新和达成共识方面的独特地位,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莉娜・汗则承诺加大对人工智能的监管。这种政策上的不协调让业界和政府合作伙伴都感到困惑。

报告认为,拜登政府立场中的悖论不仅仅是内部政策争论的问题,它对全球舞台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人工智能继续成为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驱动力,美国必须统一战线,促进和维护自身利益。欧盟在寻求促进数字主权的同时,其《人工智能法案》将矛头指向了对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至关重要的行业领导者,从而破坏了其旨在保护的创新生态系统。

报告指出,为了真正理解和利用美国创新、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之间的相互关系,拜登政府需要解决这种政策不连贯的问题。此外,拜登政府还应努力部署一项连贯统一的战略,在全球舞台上促进和保护美国的创新。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领域,它还是 21 世纪地缘政治战略的关键因素。美国若想塑造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规范和标准,就必须要部署一项清晰、一致且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框架来实现,该框架既要协调内部观点,又要与国际伙伴进行战略合作。这不仅关系到保护美国的利益,还关系到塑造一个以开放、创新和公平竞争的价值观为支撑,利用人工智能为更大利益服务的未来。随着人工智能重新定义全球舞台上权力和影响力的轮廓,美国必须以远见和团结发挥领导作用。

 

1月2日发布

智库报告

拜登的外交政策经历了艰难的2023年,而2024年似乎更加艰难

12月21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拜登的外交政策经历了艰难的2023年,而2024年似乎更加艰难》的报告。报告指出,在拜登总统任期的最后一年,当前的世界秩序将在各条战…

12月21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拜登的外交政策经历了艰难的2023年,而2024年似乎更加艰难》的报告。报告指出,在拜登总统任期的最后一年,当前的世界秩序将在各条战线上面临困难。

在俄乌冲突中,乌克兰2023年面临的问题是能解放多少土地,而在2024年面临的问题是能否坚持下去。在中东地区,以色列和拜登政府都希望能在年底前结束对哈马斯的冲突。结束冲突是降低美国外交成本的关键所在。然而,强度较低的冲突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与此同时,冲突在约旦河西岸、以色列-黎巴嫩边境、红海以及伊拉克和叙利亚四条战线面临不断升级的压力。此外,西太平洋地区也面临着问题。报告认为,拜登和中国国家元首上个月的会晤很可能只是美中关系的一个高潮,而不是双方以后关系发展的基础。

同时,拜登也不得不面对国内的非自由主义势力。美国的盟友们意识到,如果特朗普获胜,他对盟友们的敌意可能会破坏自由世界。在危险日益加剧之际,他将给美国的国策注入不稳定、不称职和单边主义。他甚至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削弱美国全球力量的民主支柱,如大规模解雇公务员、起诉敌人以及利用国家权力巩固自己的地位。

报告认为,在即将结束的一年里,从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到自由世界援助乌克兰的意愿明显减弱,可以看到即将到来的这一年将更加动荡不安,因为美国动荡不安的政治将与世界政治相互作用。

 

12月21日发布

智库报告

《2024 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值得亚洲观察家关注的五项内容

12月19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2024 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值得亚洲观察家关注的五项内容》的报告。报告指出,美国参议院通过了2024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这一法案授…

12月19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2024 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值得亚洲观察家关注的五项内容》的报告。报告指出,美国参议院通过了2024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这一法案授权的国防经费达8860亿美元。该法案包括一系列有关亚洲政策的重要条款。以下是其中的五个首要问题。

在有关中国的问题上,《国防授权法案》采取措施阻止中国获得美国的资金和机构。第805条禁止国防部与被认定为在美国运营的中国军事公司的实体进行签订、续签或延长服务或技术合同。第1045条终止了向主办孔子学院的高等教育机构发放资金使用限制豁免的权力,自2026年10月起生效。第1311条要求评估中国政府是否协助或批准向墨西哥贩毒集团运输压片机、芬太尼产品或芬太尼前体。第1313条要求对中国的国防预算进行非机密研究,并对中国和美国的国防预算进行比较研究。第1649条规定,如果俄罗斯和中国之间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核合作,必须向国会通报。第5413条改变美国政策,终止中国在条约和国际组织方面的发展中国家地位。

在台湾问题上,台湾问题仍是国会关注的焦点,其中包括有关军售、培训和网络安全的多项条款。第1306条规定,在法案颁布后180天内,应就加速向外国安全合作伙伴提供鱼叉反舰导弹(Harpoon)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随后每年两次向国会通报美国对台安全援助的情况。第 1309 条为台湾军队制定了培训、咨询和机构能力建设计划。第1518条要求国防部长向国会报告与台湾在防御性军事网络安全活动方面的合作情况,包括防御军事网络、基础设施和系统;打击恶意网络活动;利用美国商业和军事网络安全技术和服务;以及联合网络安全培训活动和演习。

在奥库斯(AUKUS)和潜艇建造问题上,国会通过了促进美国造船业的条款。第123条授权对多达13艘弗吉尼亚级潜艇进行多年采购。第1024条要求海军部长向国会国防委员会通报潜艇维护和战备情况。第 1332 条要求在法案颁布后90天内指定一名国防部高级官员负责奥库斯伙伴关系(AUKUS)。第1341条建议总统颁布向英国和澳大利亚转让国防物品、服务和技术的快速程序。第1343条要求总统确定澳大利亚和英国是否有资格获得国防物品转让豁免,如果有资格,则实施该豁免。最后,第1352条授权美国海军在法案颁布一年后向澳大利亚转让最多两艘弗吉尼亚级潜艇。

在部队态势和指挥关系上,《美国国防授权法案》继续优先考虑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力量部署态势以及与盟国的合作。第1077条要求就关岛的基础设施、能力、资源和人员需求提交报告。第1302条授权将“太平洋威慑倡议”延长至2026年。第 1304 条授权实施“印太运动倡议”(the Indo-Pacific Campaigning Initiative),并要求在 2024 年提交一份简报和报告。第1305条要求国防部长在90天内制定“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第1317 条要求在2024年6月前提交一份关于加强与日本安全合作的报告。第1318条规定就朝鲜半岛战时作战控制权的移交提交报告,并要求在移交控制权前至少45天发出通知。第1319 条授权对美军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组织结构和兵力态势进行独立研究,并在 2025 年 4 月前向国会提交报告。

在监督方面上,国会还通过制定大量额外的报告要求来强调其加强监督的趋势。第 252条规定,应在法案颁布后180天内向国会报告审计结果,查明国防部资金被挪用于中国研究实验室的情况。第726条规定就为支持美国驻日本部队和马里亚纳群岛联合军区任务的个人提供医疗保健的研究进行中期简报。第1811条限制向武汉病毒研究所和生态健康联盟提供资金。第1669和1688条要求就地区综合防空和导弹防御战略以及地基战区常规导弹战略提交报告。

 

12月19日发布

智库报告

在2023年结束和2024年开始之际扭转局面的6项措施

12月11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在2023年结束和2024年开始之际扭转局面的6项措施》的报告。报告指出,在国会混乱、战略危险的一年即将结束之际,美国正处于危险的境地…

12月11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在2023年结束和2024年开始之际扭转局面的6项措施》的报告。报告指出,在国会混乱、战略危险的一年即将结束之际,美国正处于危险的境地。因此,在2023年底之前,国会需要做三件事:

首先,通过《2024 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的会议协议,该法案拥有让美国军队能够正常运作的关键权限。其次,就两党在乌克兰和加沙战争资金及边境安全问题上达成的妥协采取行动。最后,批准延长《外国情报和监视法》的期限,以避免美国的情报机构陷入到两场正在进行的战争中。

如果2023年结束时这三大挑战都已不复存在,那么2024年初就可以把重点放在战略优先事项和必要的军事力量上,以减少全球战争发生的风险:

首先,在1月19日和2月2日“持续性决议”到期之前完成并通过2024年拨款法案。其次,取消《财政责任法案》(FRA)所要求的削减条款,同时保持商定的2024年和2025年预算水平。最后,在2025财年开始时保持政府的开放和运作。政府应该在二月份按时提交2025财年预算,并在提交的预算中要求国会批准所有权限、资金调整和其他异常情况,作为 2024 年拨款终局程序的一部分,他们需要在本财政年度开始时批准这些权限、资金调整和其他异常情况。

如果美国要向世界发出信号,表明美国的军事和安全态势是安全和稳固的,那么这六项措施将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之间分段实施,这对美国至关重要。

 

12月11日发布

智库报告

国会在国防预算上的不作为削弱了对亚洲的威慑力

12月5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国会在国防预算上的不作为削弱了对亚洲的威慑力》的报告。报告指出,本财年已过去10周,而国防部预算还未公布,美国正在应对前所未有的…

12月5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国会在国防预算上的不作为削弱了对亚洲的威慑力》的报告。报告指出,本财年已过去10周,而国防部预算还未公布,美国正在应对前所未有的财政不确定性。预算争夺战每天都在拖延,美国的军队每天都在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而《财政责任法案》(Fiscal Responsibility Act)规定的支出削减日期也越来越近。近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朗将军强调,如果国防预算不能得到落实,“我们就有可能失去战略优势”,无法应对中国的挑战。

尽管“持续性决议”允许五角大楼按照去年的经费水平运作,但在总统提出的 2024 财年预算申请中却缺少用于新装备的资金。在国会授权和拨款之前,国防预算中的这些关键项目将无法推进。“太平洋威慑倡议”也因为国会的不作为而停滞不前。根据目前的估计,中国的弹道导弹有能力打击印太司令部责任区内的任何一个美国地区防御点。如果不加强导弹防御能力和应变措施,美军的前沿基地将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此外,“持续性决议”也阻碍了空军提高地区基地恢复的能力。各军种关键项目也都出现了延误,其中包括陆军的艾布拉姆斯坦克现代化项目,空军F-15EX战斗机以及海军水面舰队关键弹药的采购。这些项目现在至少比原定计划晚启动了两个月。

此外,其他有关征兵、核三军现代化、造船和增加关键弹药采购的计划都必须等到2024财年预算签署成为法律并获得拨款之后才能实施。美国对中国的威慑力正不断削弱。

 

12月5日发布

智库报告

小型“热”战将定义第二次冷战

11月27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小型“热”战将定义第二次冷战》的报告。报告指出,一场新的冷战正将美国及其盟国与欧亚大陆的轴心国对立起来。在这场冷战…

11月27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小型“热”战将定义第二次冷战》的报告。报告指出,一场新的冷战正将美国及其盟国与欧亚大陆的轴心国对立起来。在这场冷战中,巴以冲突不会是最后一场热战。在旷日持久的全球竞争中,这些“小战争”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后果,如重塑地缘政治棋盘,以及有助于决定,如果更大规模的冷战变成热战,哪一方将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巴以冲突表明,一个动荡、分裂的世界存在重复的可能性。美国可以牢记以下六个教训,为应对此类冲突带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第一,热战为冷战奠定了基调。热战在关键区域塑造联盟,突显了更大的军事平衡,还决定侵占行为是否会受到奖励或惩罚。俄乌冲突的结果将影响世界各国如何评估美国与其对手之间的平衡。

第二,利用小规模冲突来为更大的冲突做准备并威慑更大的冲突。中东和俄乌冲突正教会我们如何使用无人机和人工智能,如何改变进攻和防御之间的平衡,以及在一个无处不在的监视世界中机动作战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第三,寻找加强联盟、削弱敌人的机会。在俄乌冲突中,对俄罗斯军队造成灾难性破坏、压制其经济以及扩大和激励西方联盟具有更大的价值。

第四,代理人有自己的想法和方法。代理干预可以是一种成本效益高的方式,可以让敌人付出代价,也可以在直接干预过于危险的情况下管理局势。在一场旷日持久的霸权之争中,华盛顿将有充分的理由代理干预,但这样做会增加对代理人的依赖,而这些代理人可能不完全认同美国的道德观或利益。

第五,控制小规模冲突,同时利用它们带来的机会,巧妙地控制局势,防止冲突升级。任何参与局部战争的行为都是令人担忧的,因为它带来了在区域内外蔓延的风险。塑造小规模战争需要成功地胁迫对手,这就需要冒风险承担严重后果,同样需要明智的克制。

第六,不要过度承诺。报告认为,美国在冷战期间表现最好,它利用了对手的过度行为。当干预需要耗费全部精力时,则表现是最糟糕的。

报告认为,在应对这场新冷战中的热战时,美国面临的首要挑战将是知道何时介入和何时停止。

 

11月27日发布

智库报告

一位亚洲通专家支持“乌克兰优先”的观点

11月21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一位亚洲通专家支持“乌克兰优先”的观点》的报告。报告指出,乌克兰的成功最终将为美国在亚洲更有效的威慑铺平道路。有观…

11月21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一位亚洲通专家支持“乌克兰优先”的观点》的报告。报告指出,乌克兰的成功最终将为美国在亚洲更有效的威慑铺平道路。有观点认为,美国必须支持乌克兰以威慑中国。这种说法过于简化,因为美国在欧洲的行动无疑会影响中国对美国意图的评估,但这只是中国众多考虑因素中的其中一个。

报告认为,从长远来看,虽然中国对美国来说是一个重要威胁,但目前俄罗斯才是更紧迫的威胁。美国外交政策的“亚洲优先”政策往往忽视了欧洲对美国利益的持续核心作用。如果考虑到货物和服务的投资和贸易,美国与欧盟的双边经济关系是世界上最大的双边经济关系之一。这些贸易和金融联系对美国的经济实力至关重要,而美国的经济实力又是其军事资源能力的基础。因此,欧洲的稳定、安全和繁荣与美国应对亚洲挑战的经济能力息息相关。此外,如果俄罗斯获胜,俄罗斯将有更大的信心和资源来威胁美国及其在亚洲的盟友。简而言之,欧洲和亚洲并不是两个战略上截然不同的战场。

尽管目前欧洲对乌克兰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与美国所提供的援助相当,但这场冲突表明,要想让欧洲人朝着同一方向前进,美国的参与和领导必不可少。同时,欧洲安全对美国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美国为了台湾安全而牺牲乌克兰,美国将需要比现在更多的关注和资源来遏制俄罗斯威胁。乌克兰的胜利和对俄罗斯的打击可能最终为美国真正转向亚洲铺平道路。

 

11月21日发布

智库报告

不要让中国接管云计算——美国的国家安全取决于它

11月13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不要让中国接管云计算——美国的国家安全取决于它》的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华为业务正在全球迅速扩张,且阿里巴巴、腾讯和…

11月13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不要让中国接管云计算——美国的国家安全取决于它》的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华为业务正在全球迅速扩张,且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等其他中国公司也在紧随其后,抢占全球市场。云计算是包括 5G、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和生物技术等在内的新兴技术的支柱。如果中国在建设全球云网络方面占据上风,信息基础设施将按照中国标准建设,从而导致用户今后更加依赖中国技术。报告认为,未来通过云传输的数据将比通过电信网络传输的数据更多,因此当务之急是不能让中国政府获取这些数据。

首先,商务部应通过出口管制限制中国云技术进步,还必须进一步收紧对特定供应商(包括华为和阿里巴巴)的实体列名。此外,要真正参与竞争,还需要更强有力的“促进”战略,以确保美国在云计算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这意味着要与中国在对美国国家安全仍然至关重要的国家和市场展开竞争。

拜登政府必须发布并实施一项全面的美国云计算战略,在国内和全球范围内投资于可信的云基础设施开发和云安全,以确保中国公司不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进展和市场份额。这一战略还应辅以国会的投资,以确保美国云基础设施供应链的安全,包括鼓励在国内生产 GPU,并与可靠的国家进行生产。

美国政府还需要在国外推广可信的数字基础设施,以建立数字信任联盟。美国也必须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合作,确保跨境数据流的安全,这主要是通过可信的云基础设施来实现的。在这一领域,美国国务院、商务部和国防部以及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开发金融公司和其他机构应倡导与盟国政府就可信云基础设施框架达成多边协议,并在国家法规中得到体现。 

美国政府可以对新兴市场的公职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如何制定要求使用可信云基础设施的政府采购惯例和政策。拜登政府还应与盟友一起倡导多边开发银行为安全数字基础设施提供融资,包括为符合最高网络安全标准的安全云服务的运营支出提供融资。

最后,美国政府应抵制外国数据本地化的行为,这些行为将会排挤美国云服务提供商或给予中国企业不公平的优势。政府应支持美国云服务提供商加入盟国和合作伙伴的数字基础设施。随着云计算公司竞相在世界各地建设云基础设施,美国必须更好地定位自己在云服务领域的领导地位,否则就有可能失去对中国的技术优势。

 

11月13日发布

智库报告

中国正在考验拜登总统——而拜登正走向失败

10月31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中国正在考验拜登总统——而拜登正走向失败》的报告。报告指出,上周中国海警船与菲律宾海警船发生撞击后,中国强大的海上…

10月31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中国正在考验拜登总统——而拜登正走向失败》的报告。报告指出,上周中国海警船与菲律宾海警船发生撞击后,中国强大的海上力量也使得与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关系进入紧张状态,但中国仍然专注于与菲律宾的争端,因为菲律宾是唯一与美国正式结盟的南海当事国,且拜登政府和马科斯政府在过去一年中都将这一联盟置于优先地位。与上一届政府相比,马科斯政府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以及与中国的争端时更强硬,并一心想捍卫菲律宾在南海的权利。

与此同时,拜登政府在言辞上也承诺保卫菲律宾在南海的权益。拜登在今年5月的一份联合声明中重申了“美国对菲律宾的坚定盟友承诺,强调在太平洋(包括南海)对菲律宾武装部队、公共船只或飞机的武装攻击将援引美国的共同防御承诺”。

报告认为,中国没有因针对菲律宾而面临任何后果。除非中国政府认为美国愿意为菲律宾在仁爱礁的一个小前哨的补给而冒事态升级的风险,否则中国海上力量将使菲律宾船只、飞机和海军陆战队的行动越来越困难。对此,美国不应等到有人员伤亡时才采取行动,也不应等到菲律宾决定必须从仁爱礁撤军时才采取行动。现在采取行动可以防止这些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可能导致的危机。作为第一步,美国应部署海岸警卫队巡逻舰为前往仁爱礁的菲律宾补给船护航。拜登总统应做好准备,一旦再有类似事件发生,将派遣海军舰艇接手这项任务。

 

10月31日发布

智库报告

2023年底前国会必须做的三件事

10月25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2023年底前国会必须做的三件事》的报告。报告指出,美国目前需要自信的领导力来应对国内外多条战线上的问题。在台海问题上,美国发出…

10月25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2023年底前国会必须做的三件事》的报告。报告指出,美国目前需要自信的领导力来应对国内外多条战线上的问题。在台海问题上,美国发出的混乱和犹豫不决的信号鼓励了中国试探美国作为全球大国的实力。政府预算的混乱加剧了人们对美国的负面看法。国会功能失调阻碍了对以色列和乌克兰的年度拨款和紧急资金的支持,阻碍了改善与台湾的伙伴关系以及对西南边境安全资源的保障。对此,美国必须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三项任务。

第一,众议院共和党多数派必须尽快选出议长,并将国家的必要事务置于所有其他关切之上。众议院议长的缺席表明美国存在更广泛的信任危机。因此,必须尽快选出一位议长,并在完成今年的国家重要工作后重新讨论议长选举问题。

第二,持续决议(CR)有效地避免了联邦政府关门,但它只将联邦支出延长至11月17日。目前最可取且破坏性最小的行动方案是通过2024财年的最终拨款方案,该方案应根据此前颁布的《2023年财政责任法案》中规定的债务上限,解决不断增加的赤字问题。

第三,国会必须通过一项紧急补充法案,以顺利完成下一次选举。美国必须做好准备,不能给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10月25日发布

智库报告

美国仍可避免因台湾问题与中国开战

10月17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美国仍可避免因台湾问题与中国开战》的报告。报告指出,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主要通过威慑与安抚的平衡避免了与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冲突…

10月17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美国仍可避免因台湾问题与中国开战》的报告。报告指出,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主要通过威慑与安抚的平衡避免了与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冲突。但现在,冲突的可能性正与日俱增。报告认为,美国需要采取措施缓解中国的担忧。美国及其地区盟国必须继续建立强大的军事威慑。但美国领导人和政治家也需要牢记安抚的力量,努力理解中国对台湾的深刻敏感性,并应明确无误地再次承诺,只有中国和台湾才能解决政治分歧,这一立场仍是美国的官方政策。

报告认为,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口头上支持台湾,但在行动上向其提供武器,并加强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这是火上浇油的行为。目前,中国对美国加强在该地区军事态势的关注远远少于对政治言论的关注。在中国,政治言论被视为美国正从过去模棱两可的态度转向支持台湾事实上独立的证据。

报告指出,美国需要重申不支持台湾独立,也不反对台湾与中国大陆和平统一,台湾的命运最终取决于台湾和中国大陆。白宫还需要利用它所拥有的影响力阻止国会议员访台,并威胁要否决挑衅性的立法。因为在台湾问题上保持政治中立是美国几十年来一直遵循的立场。在最好的情况下,美国和中国将达成一项高级别协议,即一份新的公报,其中华盛顿重申其长期以来坚持的政治中立,而中国则承诺减少其军事威胁。这将避免战争,同时为中国提供政治空间,努力实现和平统一。美国和中国就台湾问题爆发的冲突可能是二战以来最残酷的冲突。尽管在政治上可能很困难,但美国领导人有责任努力防止冲突的发生,这意味着话语温柔同时要夹带大棒。

 

10月17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