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条件查询

官方动态

【美国国防部】美菲同意加强联盟,促进现代化

5月1日,美国国防部称,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J. Austin III)当日在五角大楼阅兵场与菲律宾总统小费迪南德·马科斯(Ferdinand R. Marcos Jr.)…

5月1日,美国国防部称,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J. Austin III)当日在五角大楼阅兵场与菲律宾总统小费迪南德·马科斯(Ferdinand R. Marcos Jr.)会晤。奥斯汀重申了美国根据《共同防御条约》对菲律宾的坚定承诺。双方还就美国对菲律宾国防现代化努力的支持,以及扩大包括南海在内的海上合作展开了讨论。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新的双边防务指导方针,该项目的重点在于研究威胁如何在各个领域产生,并以何种形式产生。

官方动态

【美国白宫】美菲领导人联合声明

5月1日,美国白宫发布美菲领导人联合声明。声明首先称,美国总统拜登(Joseph R. Biden, Jr.)对菲律宾总统小费迪南德·马科斯(Ferdinand R. Marcos Jr.)前往美国华盛顿特…

5月1日,美国白宫发布美菲领导人联合声明。声明首先称,美国总统拜登(Joseph R. Biden, Jr.)对菲律宾总统小费迪南德·马科斯(Ferdinand R. Marcos Jr.)前往美国华盛顿特权的访问表示欢迎。其次,声明提到,两国领导人决心加强两国联盟,扩大区域合作。最后,声明称,双方领导人决心利用伙伴关系的力量,促进美国、菲律宾和更广泛的印太地区的持久经济增长和繁荣,并加速清洁能源转型,促进公民福祉。

官方动态

【美国印太司令部】美韩海军进行联合海上演习

美国印太司令部5月9日报道,美国与韩国海军于4月24至4月27日进行了联合海上反特别行动演习(MCSOFEX)。报道称,美韩定期开展联合海上行动,以加强美韩联盟,改善地区安全。…

美国印太司令部5月9日报道,美国与韩国海军于4月24至4月27日进行了联合海上反特别行动演习(MCSOFEX)。报道称,美韩定期开展联合海上行动,以加强美韩联盟,改善地区安全。此次演习是防御性训练,旨在提高两国海军联合行动的能力,为对应海上挑衅做准备,以保障印太地区的自由和开放。

官方动态

【美国印太司令部】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与中国政治局委员兼外交事务委员办公室主任王毅会晤

5月10日至11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与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会晤。双方就推动美…

5月10日至11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与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会晤。双方就推动美中关系排除障碍、全球和区域安全问题、俄乌冲突以及两岸问题等主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实质性、建设性的讨论。双方同意,在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2022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对话的基础上保持开放沟通渠道,并实现负责任地管理竞争的目标。

官方动态

【美国国防部】美印防务政策小组会议宣读

5月17日,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大卫·赫恩登(David Herndon)称,美国负责政策的国防部副部长科林·卡尔(Colin Kahl)于当日与印度国防部国防部长吉里达尔&middo…

5月17日,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大卫·赫恩登(David Herndon)称,美国负责政策的国防部副部长科林·卡尔(Colin Kahl)于当日与印度国防部国防部长吉里达尔·阿拉马内(Giridhar Aramane)共同主持了第17届美印国防政策小组会议。会议议程包括工业合作、信息共享、海上安全和技术合作。此外,双方还就印度洋地区的共同优先事项、美印伙伴关系与其他伙伴关系保持一致以维持自由和开放的印太地区等问题交换了意见。最后,双方领导人加强了两国军队合作的承诺,并重申两国主要防务伙伴关系的持久承诺。

官方动态

【美国白宫】美国白宫就拜登访问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发表声明

5月16日,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卡琳·让-皮埃尔(Karine Jean-Pierre)就美国总统拜登(Biden)访问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发表声明。声明称,拜登将于周日在G7峰会结束…

5月16日,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卡琳·让-皮埃尔(Karine Jean-Pierre)就美国总统拜登(Biden)访问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发表声明。声明称,拜登将于周日在G7峰会结束后返回美国,以便与国会举行会议,避免债务违约。拜登对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国事访问将推迟。声明还称,振兴和重申美国在世界各地的联盟,并推进像四方安全对话机制这样的伙伴关系,仍然是美国总统的关键优先事项。声明最后表示,美方期待在今后一年中寻找与澳大利亚、“四方”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太平洋岛屿论坛领导人接触的其他方式。

 

官方动态

【美国白宫】美国总统拜登会见日本首相和韩国总统

5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President Biden)在日本广岛会见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Kishida Fumio)和韩国总统尹锡悦(Yoon Suk Yeol)。拜登首先赞扬了岸田文雄和尹锡悦为改善…

5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President Biden)在日本广岛会见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Kishida Fumio)和韩国总统尹锡悦(Yoon Suk Yeol)。拜登首先赞扬了岸田文雄和尹锡悦为改善两国关系所做的工作,并指出他们的工作将使三边伙伴关系和印太地区更强大。其次,三国领导人讨论了如何将三边合作提升到新高度,包括在朝鲜非法核威胁和导弹威胁、经济安全和各自的印太战略等方面进行新协调。

官方动态

【美国白宫】四方安全对话发布联合声明

5月20日,四方安全对话发布联合声明,声明重申,四国将坚定承诺,支持建立一个包容和有弹性的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声明称,在应对未来的挑战时,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国将遵守特…

5月20日,四方安全对话发布联合声明,声明重申,四国将坚定承诺,支持建立一个包容和有弹性的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声明称,在应对未来的挑战时,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国将遵守特定的原则:首先,四方安全对话致力于通过建立开放的沟通和促进经济增长,为印太地区带来持久利益;其次,四方将维护以法治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负责任地管理竞争。此外,四方承认并尊重包括东盟、太平洋岛屿论坛和环印度洋协会在内的区域机构的中心地位,并将与之合作,促进共同利益。最后,四方将以透明和公开对话的方式开展工作,执行一项提供持续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实际议程。该议程将推进联合国2023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其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为全球优先事项做出贡献。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美国应该支持南也门的独立

学者迪伦·莫丁(Dylan Motin)在《国家利益》上发表题为《美国应该支持南也门的独立》(America Should Support South Yemen's Independence)的文章。该文指出…

学者迪伦·莫丁(Dylan Motin)在《国家利益》上发表题为《美国应该支持南也门的独立》(America Should Support South Yemen's Independence)的文章。该文指出,支持南也门的独立,让也门实行南北分治,是美国结束也门冲突的最佳选择。

文章称,南北也门之间的分歧由来已久。在冷战期间,南北也门就分别受到来自不同阵营的支持。自1990年南北也门统一,也门南部的分离主义便成为了一个长期潜在的问题, 到阿拉伯之春后,南北双方之间的紧张局势又再度出现。有趣的是,也门冲突发展至今,胡塞武装控制区与南方过渡委员会控制区之间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以前南北也门的国界线。

文章称,沙特在结束也门冲突这件事情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沙特一直担心在其南部边境上出现亲伊朗的胡塞武装的据点;另一方面,沙特也渴望着退出也门冲突,同时近期沙特与伊朗关系的缓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沙特对于伊朗影响力的担忧。

文章称,美国可以利用其军事支持等手段,促使沙特接受也门的分裂并与胡塞武装达成最终的和平。拜登总统曾作出要结束也门战争的承诺,如若能抓住这个让也门南北分治以实现和平的机会,美国外交将迎来重大胜利。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在乌克兰“击败俄罗斯”意味着什么?

中东研究所研究员杰弗里·阿伦森(Geoffrey Aronson)在《国家利益》上发表题为《在乌克兰“击败俄罗斯”意味着什么?》(What Does it Mean to "Def…

中东研究所研究员杰弗里·阿伦森(Geoffrey Aronson)在《国家利益》上发表题为《在乌克兰“击败俄罗斯”意味着什么?》(What Does it Mean to "Defeat Russia" in Ukraine?)的文章。该文指出,随着战争的进行,美国政府应该重新审视其在这场冲突中要实现何种战略目标。

文章称,在俄乌冲突伊始,美国副国务卿维多利亚·纽兰曾表示,美国在这场冲突中的目标是“让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在战略上失败”。站在今天的观点看,这是一个相当模糊的目标,人们实际上无法预期美国政府将在何时、在何种情况下才算是达成了这一目标。

文章称,尽管华盛顿方面宣称俄罗斯在经历了一年的战争之后逐渐缩小了其在乌克兰方向上的野心,但华盛顿方面同时也承认,至少在今年,俄罗斯在谈判桌上做出任何让步的可能性都很低。实际上,拜登政府也缺乏一个尺度以衡量其“让俄罗斯在战略上失败”的目标在何种情况下能得以实现。

文章称,欧洲血腥的历史表明,与俄罗斯的军队对抗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更何况,今天的俄罗斯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要想在战略层面上击败这样一个国家绝非易事。美国应当重新审视其战略目标,让俄罗斯在战略上失败并不一定意味着保证乌克兰的“胜利”。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美国必须弥合数字鸿沟

华盛顿特区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的全球研究员杰瑞·哈尔(Jerry Haar)在《国家利益》上发表题为《美国必须弥合数字鸿沟》(America Must Close its Dig…

华盛顿特区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的全球研究员杰瑞·哈尔(Jerry Haar)在《国家利益》上发表题为《美国必须弥合数字鸿沟》(America Must Close its Digital Divide)的文章。该文指出,美国政府应该把为所有美国人缩小数字鸿沟作为公共政策的优先事项。

文章称,尽管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数字竞争力的国家,但并非所有美国公民都能从美国发达的数字技术当中获益。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大约有7%的美国人不使用互联网,23%的人在家没有宽带连接。另外的数据显示,约有40%的学校和60%不在大都市的医疗机构也都没有安装宽带连接。

文章称,数字技术被认为是创新、增长和创造就业的最重要的驱动力,故而数字鸿沟的存在是美国当下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美国政府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已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国会已通过两党基础设施法(Bipartisan Infrastructure Law)投入超过650亿美元以帮助各州为每个美国家庭接入高速互联网。

文章称,未来世界的数字化程度将比今天远远加深,美国政府应当持续地投资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为所有美国人缩小数字鸿沟作为公共政策的优先事项,为国家在数字化时代的全球竞争中夺取先机。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在针对德黑兰的无人机技术采购时,华盛顿必须把重点放在亚洲

美国伊朗问题研究专家贝南·本·塔莱布鲁(Behnam Ben Taleblu)在《国家利益》上发表题为《在针对德黑兰的无人机技术采购时,华盛顿必须把重点放在亚洲》(Washington Mus…

美国伊朗问题研究专家贝南·本·塔莱布鲁(Behnam Ben Taleblu)在《国家利益》上发表题为《在针对德黑兰的无人机技术采购时,华盛顿必须把重点放在亚洲》(Washington Must Focus on Asia When Targeting Tehran's Drone Technology Procurement)的文章。该文指出,加大对中国等为伊朗提供技术支持的国家的制裁力度对于破坏伊朗的无人机计划至关重要。

文章称,近年来伊朗在持续地非法采购无人机部件,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低空飞行的无人机系统正在维护其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伊朗周边的叙利亚、也门和伊拉克等国发生的低烈度冲突中,人们时常可以见到伊朗无人机的身影。毫无疑问,伊朗的无人机系统增强了伊朗打击美方人员、利益和合作伙伴的能力。

文章称,长期以来,亚洲一直是向伊朗提供军事技术的关键枢纽。近来美国制裁了一家英文缩写为“PASNA”的伊朗电子公司,这家公司曾得到来自中国的军事技术支持。此外,上个月美国国防部还锁定了位于中国大陆及香港的五家公司,这些公司向伊朗飞机工业制造公司(Iran Aircraft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出售航空零部件和轻型飞机发动机。

文章称,针对伊朗的无人机技术制裁效果有限,受到制裁的伊朗公司会通过建立“幌子”公司或其他非法途径来延续其无人机计划,而向那些为伊朗提供技术支持的亚洲公司持续施压似乎更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华盛顿必须加大在这一方面的投入。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如果法国说“好!”,美国可以说“不”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平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埃里克·加茨克(Erik Gartzke)在《国家利益》上发表题为《如果法国说“好!”,美国可以说“不”》…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平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埃里克·加茨克(Erik Gartzke)在《国家利益》上发表题为《如果法国说“好!”,美国可以说“不”》(If France Has Said "Oui!", America Can Say "Non")的文章。该文指出,美国应该从欧洲抽出身来,让欧洲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文章称,法国一直以来都在进行着建立一个由其主导的不依靠美国的欧洲安全机制的尝试。早在1966年,法国时任总统戴高乐就曾宣布过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以减少对美国的安全依赖。1993年,在法国的推动下,欧盟成立,这同样是想要在安全层面上替代北约的一次尝试——可惜这一尝试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科索沃危机的背景下,欧洲又重新加深了对美国的安全依赖。但是法国建立独立安全机制的这一梦想从未破灭,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法国已和德国进行多次安全对话。

文章称,欧盟国家减少对美依赖的各种尝试实际上于美方而言是有益的,无需引起美方担忧。首先,欧洲建立自主的安全体系能为美国省下一大笔防务开支。其次,俄军在俄乌冲突中的糟糕表现表明人们过往似乎高估了俄军的作战能力,实际上欧洲国家完全有能力独自应对来自俄罗斯的挑战。再次,相比于欧洲美国更需要关注亚洲的事情,中国是一个比俄罗斯更具有威胁性的对手,欧洲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也可以让美国更好地转向亚洲。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美国和韩国:为下一个七十年干杯

学者李宗洙(Jongsoo Lee)在《国家利益》上发表题为《美国和韩国:为下一个七十年干杯》(America and South Korea: Here’s to the Next Seventy Years)的文章。该…

学者李宗洙(Jongsoo Lee)在《国家利益》上发表题为《美国和韩国:为下一个七十年干杯》(America and South Korea: Here’s to the Next Seventy Years)的文章。该文指出,成立70年来,美韩同盟一直是维系印太地区安全架构的重要基石,美韩双方必须合力维护好这一至关重要的同盟关系。

文章称,建立于1953年朝鲜战争之后的美韩同盟标志着韩国命运的历史性转变。这是韩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西方民主大国成为其主要盟友并为其提供安全保障。自那以后,韩国的命运便与美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韩国在美国的扶持下经历了奇迹般的经济增长,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化民主国家。

文章称,于美国而言,美韩同盟的存在同样至关重要。由于印太这一对美国繁荣和安全有着重大影响的区域内缺乏一个像北约那样能够遏制专制势力扩张的集体安全机制,美国只能依靠由双边同盟拼凑起来的安全架构来确保其在该区域内利益的实现,而美韩同盟正是维系这一并不稳定的安全架构的重要基石。

文章称,美韩双方都应该明智地避免采取有损于美韩同盟的举措,同时防范中国等第三方国家破坏美韩同盟的企图。一方面,美国需要避免采取有可能损害美国形象的措施,防止激起韩国舆论界对美国的反感。近年来美国所出台的诸如《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这样以牺牲盟国利益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法案,就两国同盟关系的维系而言是弊大于利的,今后应当尽量避免采取此类措施。另一方面,韩国也应意识到,其安全与繁荣取决于与美国的关系,必须时刻防范中国对于美韩关系的挑拨,一旦美韩关系恶化,韩国很有可能会像过去几个世纪一样,成为中国的附属国。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对中国来说,经济问题就是安全问题

学者J. 泰德福-泰勒(J. Tedford Tyler)和凯达-潘迪亚(Kedar Pandya)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对中国来说,经济问题就是安全问题》(For China, Economics Is…

学者J. 泰德福-泰勒(J. Tedford Tyler)和凯达-潘迪亚(Kedar Pandya)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对中国来说,经济问题就是安全问题》(For China, Economics Issues Are Security Issues)的文章。

文章指出,对中国来说,经济问题就是安全问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表示,经济安全是其全面安全观的基础。自2014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只是对这一立场进行了强化,在2023年3月的两会上,其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在习近平担任主席的早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等概念被宣布,它们标志着经济政策的内向型转变。

文章指出,美国政策的反应是阻挠中国新经济体系的推广。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越来越多地阻止中国对外国技术公司的收购。资本控制与根据《2018年出口控制改革法案》(the Export Control Reform Act of 2018)重新制定的美国出口控制,标志着美国对经济安全的关注度增加。

文章指出,拜登政府希望减少与中国经济的紧张关系,并解决根本问题。但要在宏观上改善美中关系,首先要重塑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经济和安全是相互交织的。中国面临着重大的人口变化和放缓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将技术发展视为长期经济繁荣的持续动力,这意味着任何试图阻滞或切断中国技术增长的政策都将使外交工作变得特别具有挑战性。中国并不认为美国的经济反制措施是狭隘和有限的,在一个无秩序、自助的世界里,中国不相信美国的强制性经济国策会停止。这使他们陷入“行动与报复”的循环,以自己的胁迫性措施作为回应。

文章指出,美国对华政策需要在安全和经济的组合之间进行更多协调;中美之间需要建立更多的双边会议;美国应该采取更有意义的行动,而不只是在口头上对中国作出保证。一个更好的政策将把经济和安全放在一起看待,为美中关系的真正进步铺平道路。

 

5月22日发表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china-economics-issues-are-security-issues-206490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不要忽视中国传统芯片对经济和安全的威胁

退役美国陆军少将詹姆斯-马克斯(James Marks)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不要忽视中国传统芯片对经济和安全的威胁》(Don’t Ignore Chinese Legacy Chips …

退役美国陆军少将詹姆斯-马克斯(James Marks)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不要忽视中国传统芯片对经济和安全的威胁》(Don’t Ignore Chinese Legacy Chips as an Economic and Security Threat)的文章。

文章称,2月24日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推出了拜登政府对实施CHIPS法案的设想,鼓励半导体公司申请39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重振美国国内芯片制造能力。再加上商务部去年秋天发布的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显然拜登政府对与中国的半导体竞争是认真的。

文章称,传统芯片也被称为成熟芯片,其不同于与先进技术相关的前沿芯片,通常是进入汽车、冰箱和洗衣机等普通技术的半导体。传统芯片也可用于国防目的,因而对国家安全造成重大威胁。5G网络的采用推动了智能物体的崛起,对所有类型的半导体的需求只会增加。不幸的是,负责管理出口管制的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只针对中国的先进半导体制造能力。

文章称,中国公司也许认识到西方如何低估了传统芯片的重要性,已经决定增加这些关键产品的产量。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SMIC)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商务部在2020年底将中芯国际列入实体名单,意在扼杀其制造尖端芯片的能力。但中芯国际的传统业务仍未受到影响。该公司最近公布了创纪录的72亿美元的收入,并宣布了扩张计划。中芯国际有能力压低芯片价格,这将威胁到西方竞争对手的生存,并增加美国和全球对中国的依赖。

文章称,国会山的立法者对中芯国际带来的经济和国家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堵住出口管制政策的这一漏洞的责任在于商务部。BIS副部长阿兰-埃斯特维兹(Alan Estevez)和他的团队应该扩大目前对中芯国际的限制,使美国技术不能用于生产由中芯国际或任何其他中国拥有和经营的芯片公司制造的传统芯片。

文章称,作为一项地缘战略的需要, CHIPS法案是使先进的芯片制造回到美国的一个世代性步骤。理想情况下,美国有一天会重新获得其作为世界领先的传统芯片制造商的地位。但如果美国现在不能对抗中芯国际和其他中国传统芯片制造商,这个机会可能永远不会到来。

 

5月16日发表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techland-when-great-power-competition-meets-digital-world/don%E2%80%99t-ignore-chinese-legacy-chips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美国面临稀土元素危机

理查德-李(Richard Li)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面临稀土元素危机》(America Faces a Rare Earth Element Crisis)的文章。 文章称,中国政府投入了巨…

理查德-李(Richard Li)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面临稀土元素危机》(America Faces a Rare Earth Element Crisis)的文章。

文章称,中国政府投入了巨大的财政和政治资源来控制全球稀土元素市场。这些行动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红利,中国现在控制着85%的全球稀土加工市场,并且中国的精炼企业已经能以远低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价格提炼稀土。更令美国感到担忧的是,中国愿意利用其稀土垄断地位来实现其外交政策目标。

文章称,为了应对这一威胁,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以增加国内军用技术的稀土生产。拜登政府还在其2023年年度威胁评估中指出中国在关键矿产市场的主导地位,“如果中国政府能够巧妙地利用其主导地位获得政治或经济利益,可能会对美国和西方的制造业和消费部门构成重大风险。”拜登政府已经制定了一些政策来削弱中国在稀土市场的主导地位。美国国防部已向美国的稀土矿之一MP材料公司拨款1000万美元,但这些措施不足以影响中国目前的主导地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拜登政府还应该继续投资于那些能够有效减少对稀土元素依赖的企业。

文章称,最重要的是,拜登政府必须承认并优先考虑它所需要的稀土元素以确保国家安全。只有了解某些稀土的类型和数量,拜登政府才能为美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制定出最佳的稀土政策。稀土元素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控制稀土元素提炼能力的国家将能够决定其国家及其盟友的未来环境、经济和军事能力。

 

5月6日发表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america-faces-rare-earth-element-crisis-206455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阿根廷锂矿的地缘政治重要性不断上升

学者斯科特-B-麦克唐纳博士(Scott B. MacDonald)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阿根廷锂矿的地缘政治重要性不断上升》(The Rising Geopolitical Importance of Arg…

学者斯科特-B-麦克唐纳博士(Scott B. MacDonald)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阿根廷锂矿的地缘政治重要性不断上升》(The Rising Geopolitical Importance of Argentine Lithium)的文章,文章指出阿根廷将于10月23日投票选举新政府,关于如何打好锂这张牌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外国政府和公司对此密切关注。

文章称,锂是未来世界能源的关键。锂在电池制造中具有重要用途,随着世界从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电池的需求增加。美国和欧盟是锂的主要用户,但中国是这种金属的最大消费者,中国的一些采矿/能源公司已经在阿根廷开展业务,其他国家也在争相寻找锂的安全来源。

文章称,在快速变化的能源格局中,阿根廷很幸运地成为“锂三角”的一部分,这个三角也包括玻利维亚和智利。锂作为一种出口产品的吸引力已经获得了阿根廷政治阶层的极大关注。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尽可能多地提取价值,使阿根廷受益。

文章称,阿根廷的锂矿辩论也使其处于地缘政治的十字路口。2022年,中国占所有锂出口的43%,美国占10%。对美国来说,2023年,阿根廷占其锂进口的51%,其次是智利和中国。因此,阿根廷发生的事情对世界其他国家很重要。目前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华盛顿之间为达成某种类型的贸易协议以允许锂进口而进行的紧张谈判,清楚地反映了这一点。

文章称,无论谁在2023年的选举中获胜,都将对阿根廷是否将保持对外国投资开放的投资制度有发言权。阿根廷有机会在锂电领域取得好成绩,但它需要保持一种务实的态度,为国家实现最大的价值,并保持外国投资的积极性。

 

5月2日发表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rising-geopolitical-importance-argentine-lithium-206446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苏丹萌芽中的内战必须成为美国的优先事项

学者艾哈迈德-查莱(Ahmed Charai)在《国家利益》发表了一篇名为《苏丹萌芽中的内战必须成为美国的优先事项》(Sudan’s Budding Civil War Must Be a U.S. Priori…

学者艾哈迈德-查莱(Ahmed Charai)在《国家利益》发表了一篇名为《苏丹萌芽中的内战必须成为美国的优先事项》(Sudan’s Budding Civil War Must Be a U.S. Priority)的文章。

文章指出,苏丹的政治处于悲惨的循环中。自1955年从英国独立以来,苏丹一直由强人统治,后来又由承诺民主、法治的政变领导人取代。每一次,从政变领导人中都会出现一个新的强人。

文章指出,苏丹的解体将对美国的安全构成威胁。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大国已经在争相控制苏丹的石油、黄金和战略港口。如果听之任之,苏丹的未来将被美国的对手所控制,这些对手特别包括中国。

文章还指出,如果苏丹像利比亚一样解体,难民问题可能导致埃塞俄比亚与苏丹和埃及发生冲突,东非可能很快成为一片火海,美国在该地区的反恐行动将面临风险。其他美国盟友的战略利益也受到影响。对埃及和土耳其来说,苏丹的内战将对它们在红海和非洲之角的海军存在构成重大威胁。

文章指出,美国在非洲留下了一个真空,现在它的对手们已经冲了进来。美国向非洲大陆提供它真正想要的东西还不算太晚:和平、繁荣、承认和民主。这是一个让美国施加其领导力的机会,它可以从苏丹开始。

 

4月25日发表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sudan%E2%80%99s-budding-civil-war-must-be-us-priority-206428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中国为何在对俄军事援助问题上改变主意,为何该政策会坚持下去?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副教授尼古拉斯-邱(Nicholas Khoo)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为何在对俄军事援助问题上改变主意,为何该政策会坚持下去?》的文章,文章指…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副教授尼古拉斯-邱(Nicholas Khoo)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为何在对俄军事援助问题上改变主意,为何该政策会坚持下去?》的文章,文章指出,4月14日,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在与来访的德国外长安娜莱娜-贝尔博克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保证不会对俄乌冲突的相关方提供武器,这使得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大危机得以避免。

文章称,这一事件是威慑理论发挥作用的一个教科书式的案例。它是美国实施强制外交以阻止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的一个成功例子。拜登政府曾多次直接警告中国不要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而经过一年多的仔细和反复考虑,中国权衡了成本和收益,遵守了这一威胁。

文章称,美国对中国的警告似乎奏效,但是中国会坚持这一政策吗?中国的政策是由政治逻辑决定的,中国的克制可能会继续下去。这有三个具体的政治原因。第一,中国政府了解俄乌冲突升级的危险性和中国被卷入的风险。第二,向俄罗斯提供决定结果的军事援助将不可避免地引发欧盟和美国的经济制裁,危及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第三,中国有意在世界政治中塑造一个更积极的形象。

文章称,在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的问题上,美国的威慑政策取得了成功,基于上述的原因,中国将继续对俄罗斯提供外交和经济支持,但在军事支持方面有所克制。

 

4月20日发表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why-china-backtracked-military-assistance-russia-and-why-policy-will-stick-206415

学者视角

【美国和平研究所】六个月来,美国的太平洋岛屿战略进展如何?

学者戈登-皮克博士(Gordon Peake)和卡米拉-波尔-安德森(Camilla Pohle-Anderson)在《美国和平研究所》发表了一篇名为《六个月来,美国的太平洋岛屿战略进展如何?》(…

学者戈登-皮克博士(Gordon Peake)和卡米拉-波尔-安德森(Camilla Pohle-Anderson)在《美国和平研究所》发表了一篇名为《六个月来,美国的太平洋岛屿战略进展如何?》(Six Months in, Where Does the U.S.’ Pacific Islands Strategy Stand?)的文章,文章指出新战略在太平洋岛屿产生了很高的期望,现在的挑战是如何维持美国的参与。

文章指出,2022年9月,在中国与美国及其合作伙伴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美国宣布了《太平洋伙伴关系战略》(the Pacific Partnership Strategy),该战略列出了四个主要目标:“一个强大的美国-太平洋岛屿伙伴关系;一个与世界相连的团结的太平洋岛屿地区;一个为气候危机和其他21世纪的挑战做好准备的有弹性的太平洋岛屿地区;有能力的和繁荣的太平洋岛民。”目标提出至今已过去6个多月,现在是反思美国为实现这些目标所做工作的好时机。

文章称,美国在加强与太平洋岛屿的关系方面已经取得了稳步进展。2023年1月和2月,美国与帕劳共和国、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签署了谅解备忘录。美国在该地区的整体外交存在和参与方面也取得了进展。2月,美国在30年后重新开放了其在所罗门群岛的大使馆,现在还在寻求在瓦努阿图、汤加和基里巴斯建立大使馆。

文章称,该战略的第二个目标是“一个与世界相连的团结的太平洋岛屿地区”,旨在加强区域机构——其中最突出的是太平洋岛屿论坛(the Pacific Islands Forum)。美国已任命弗兰克-里德大使为美国驻太平洋岛屿论坛特使,在某些方面,这一目标的实际进展更难衡量,因为其下的活动不如使馆开放和高级别访问那么明显。

文章称,该战略的最后两部分在范围上是广泛的。3月,美国国际开发署宣布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以加强太平洋岛屿国家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复原力。

文章称,太平洋伙伴关系战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美国必须确保它能够在未来几年和几十年内持续参与该地区的事务。该战略的许多目标,如支持经济、加强伙伴关系和支持善治都需要时间。鉴于太平洋地区关系的重要性,这种关系必须长期维持下去,美国要努力推动过去6个月中出现的协议和承诺等取得切实的进展。

 

4月12日发表

https://www.usip.org/publications/2023/04/six-months-where-does-us-pacific-islands-strategy-stand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确保美国在与中国的科技竞赛中获胜

前美国参议员萨克斯比-钱布利斯(Saxby Chambliss)和肯特-康拉德(Kent Conrad)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确保美国在与中国的科技竞赛中获胜》(Ensuring Ameri…

前美国参议员萨克斯比-钱布利斯(Saxby Chambliss)和肯特-康拉德(Kent Conrad)在《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确保美国在与中国的科技竞赛中获胜》(Ensuring America Wins Tech Race Against China)的文章,文章指出,美国正面临着在科技竞赛中输给中国的危险。

文章称,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的一份报告表明,中国在研究和开发44项关键或新兴技术中的37项方面领先于美国,这些技术涉及国防、太空、人工智能、能源、环境、生物技术、先进材料、机器人技术和量子计算等关键领域。ASPI研究了220万个数据点,提供了迄今为止中国努力将自己定位为全球科学和技术领导者的最清晰的说明之一。

文章称,上述及其他研究描绘了一幅清晰而令人担忧的画面:在开发未来变革性技术的竞赛中,中国正在击败美国。无论哪个国家首先开发这些技术,都将享有数十年无可比拟的经济和地缘政治优势。如果中国成功赢得科技竞赛,它将获得数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使世界越来越依赖其技术和供应链,并获得关键的军事优势,这将破坏美国及其盟友的国家安全。

文章称,这一结果远非已成定局,美国仍有时间来改变现状。这需要协调一致的努力、凝聚力和战略思维。美国众议院新成立的美国与中共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Select Committee on the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无疑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立法者必须专注于制定促进创新的政策,为公共和私营部门实现尖端领域的突破提供有利的环境。

 

4月2日发表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techland-when-great-power-competition-meets-digital-world/ensuring-america-wins-tech-race

智库报告

台湾需要商业帮助来巩固经济以对抗中国的影响

5月8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台湾需要商业帮助来巩固经济以对抗中国的影响》的报告。报告指出,西方公司可以与台湾公司合作,并同意在危机发生时承担其业务的关键部…

5月8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台湾需要商业帮助来巩固经济以对抗中国的影响》的报告。报告指出,西方公司可以与台湾公司合作,并同意在危机发生时承担其业务的关键部分。即使只是达成这样的交易,也会向中国发出信号,表明台湾经济具有弹性,且台湾有很多朋友。针对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4月在加州会见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一事,中国大陆以军事演习作为回应,这让许多公司感到不安。例如,英国知名折叠单车品牌Brompton由于担心台海地区发生冲突,正在减少与台湾供应商的联系。至于其它在台湾有业务的公司也正在合同中加入冲突条款。

《日经亚洲》报道称,这些公司越来越担心,一旦发生台海冲突,美国政府可能会认为这些在台湾的资产处于中国的控制之下,因此会进行制裁。台湾美国商会2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47%的会员公司表示,新的地缘政治环境迫使他们修改业务连续性计划。《日经亚洲》2022年10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台湾有业务的外国跨国公司中有46%制定了在发生严重危机时疏散员工的计划。但美国商会的调查也显示,88%的公司计划在2023年保持或扩大在台湾的投资。

报告指出,西方世界对台湾的普遍支持来自西方公司,甚至是那些害怕中国反击的公司,给台湾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它们能够通过支持台湾向世界传达“自由公司”的标签,这将帮助它们在西方消费者中产生好感。西方政府可以通过向与台湾企业合作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和其它支持,来抵消潜在的风险。除了潜在的声誉胜利外,这将帮助台湾表明,中国的经济攻击将不会产生预期效果。由西方企业在其政府的协助下组建的台湾经济防御联盟,将与军事联盟一样具有象征意义。

 

5月8日发布

智库报告

拜登将发现与中国决裂很难做到

5月16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拜登将发现与中国决裂很难做到》的报告。报告指出,美国与中国经济关系面临的根本挑战是在限制脆弱性的同时,收获相互依赖的回报。两年…

5月16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拜登将发现与中国决裂很难做到》的报告。报告指出,美国与中国经济关系面临的根本挑战是在限制脆弱性的同时,收获相互依赖的回报。两年来,拜登团队设想了一个精确的、有限的脱钩,一个在关键领域保护美国利益和价值的脱钩,同时保持更大的经济纽带基本不变。但现实是,中美脱钩不会是一个精心校准的事情。拜登团队无意破坏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而是集中在关键领域,比如半导体和人工智能。在这些领域,华盛顿将部署强有力的措施,从金融制裁到出口控制,以重塑经济关系,如果可能的话,将与关键伙伴和盟友一道采取行动。但美国将谨慎地采取这些措施,以防止外溢效应蔓延到非战略领域,如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在拜登政府看来,脱钩是有选择的、多边的、谨慎控制的。最极端的脱钩形式,如禁止中国学生进入美国大学,将构成战略上的自我伤害。

报告指出,脱钩并不像拜登团队所建议的那样完美无缺。首先,国会认为拜登的战略过于胆小。例如,由众议员迈克-加拉格尔领导的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正在提请注意《维吾尔族防止强迫劳动法》的执行情况。其次,经济胁迫是一条双向的道路。中国可能设想的脱钩比拜登寻求的更彻底。中国正在通过在从关键矿产到电信网络等领域建立主导地位,来减少对美国制裁的脆弱性。最后,难以区分敌意。中美关系的紧张局势会蔓延到其他部分。未来的危机肯定会带来新的经济和技术震荡。

报告认为,争夺最高利益的竞争往往会比人们最初想象的更大程度地扩展和螺旋式上升。与中国进行必要的斗争将需要接受一个粗略的事实:中美脱钩可能会比我们目前预期的更混乱,成本更高。

 

5月16日发布

智库报告

竞争的原则与政策

5月23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竞争的原则与政策》的报告。报告指出,为了有效地与中国竞争,美国应该遵守以下九项准则,并采取三项保护措施。 一、投资电力崛起的…

5月23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竞争的原则与政策》的报告。报告指出,为了有效地与中国竞争,美国应该遵守以下九项准则,并采取三项保护措施。

一、投资电力崛起的能力。拟议的政策建议:大幅增加联邦在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支出。

二、在美国社会中加深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包括中国的语言、社会、政治、战略文化和军事。拟议的政策建议:通过现代《国防教育法》。

三、投资建设一支能够保卫美国本土、捍卫美国海外利益,以及能为美国塑造一个稳定的国际安全环境的军队。拟议的政策建议:增加国防开支,使承诺的资源与既定战略相匹配。

四、维持海外盟友和伙伴网络,这些盟友和伙伴广泛认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并愿意和能够在追求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增强美国的力量。拟议的政策建议:在印太地区建设超越中心辐射联盟的模式。

五、优先考虑与民主伙伴的关系,同时在利益一致的情况下采取灵活的方式与非民主国家合作。拟议的政策建议:与盟友和伙伴合作,解决高科技供应链的困境。

六、支持自由主义在全世界的巩固和传播,包括在中国。拟议的政策建议:不要忽视民主的推广,包括中国。

七、反对专制主义者在国内和新兴民主国家破坏自由制度的努力。拟议的政策建议:与盟友和合作伙伴合作,打击恶意的外国势力活动。

八、争取国际外交和经济组织的领导权,并以其他方式在建立国际体系的规范和规则方面保持主导作用。拟议的政策建议:在联合国和其他多边组织追求美国的目标时采取强硬外交手段。

九、拒绝中国以威胁美国的方式扩大自身实力。拟议的政策建议:实施和执行出口管制。

在遵循这些准则的同时,美国应该采取三项保护措施。首先,美国应注意捍卫其自由民主的政府和机构形式。其次,美国应该保护所有居住在美国的人的公民自由,无论肤色、信仰或种族。最后,美国在利益一致的情况下可与竞争对手合作,但只有在这些问题领域或多或少可以与重要差异领域分开处理的情况下才这样做。

 

5月23日发布

智库报告

美国是否做好了在印太地区作战的准备?

5月1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美国是否做好了在印太地区作战的准备?》的报告。报告指出,为了实现加强威慑中国所需的变革性效果,拜登政府需要继续采取行动。对于日…

5月1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美国是否做好了在印太地区作战的准备?》的报告。报告指出,为了实现加强威慑中国所需的变革性效果,拜登政府需要继续采取行动。对于日本,美国需要开展雄心勃勃的防务外交,以确保美国军事新通道的畅通,并使对基地、港口、机场和其他设施的共同使用成为惯例。对于菲律宾,在经历了多年的法律和政治挑战之后,美国和菲律宾需要通过加快投资和扩大联合训练和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加强防务合作协议》(EDCA)的潜力。

此外,资金应更直接地用以实现一个更分散和有弹性的态势上。目前,在印太地区的大多数投资都是用于维护现有设施或执行以往的倡议上,其中一些与当前或未来威胁的相关性值得怀疑。展望未来,美国需要在第二岛链、大洋洲和东南亚地区进行更多投资。

除了政治和预算,为了实现印太地区态势的变革性效果,美国还需要实际调动军队。在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太”军事战略时期,美国在日本增加了两艘驱逐舰和第五代战斗机,在关岛增加了一艘潜艇和末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在新加坡增加了濒海战斗舰。拜登政府需要多作出类似的后续行动。

报告认为,多域特遣部队是陆军在印太地区联合行动的核心。拜登政府应该确保这一点,包括在与日本的国防外交中优先考虑派驻多兵种部队。在20艘服役的弗吉尼亚级潜艇中,海军已将其中的14艘派往大西洋港口,只有6艘派往太平洋港口。另外,海军最先进的攻击艇没有一艘是以国际日期线以西为母港的。拜登政府应该通过在关岛和加州圣地亚哥驻扎弗吉尼亚级潜艇来重新平衡这种布局。此外,拜登政府还应加快对后勤网络的投资,这对可信的威慑和有效的作战至关重要。

报告指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力量态势的弱点导致了可信威慑力的削弱。但是,通过持续的外交紧迫性、强有力的投资和更先进的能力的布局,美国军事态势的转变可以帮助其恢复和保持在印太地区的可信威慑力。

 

5月1日发布

智库报告

联邦贸易委员会如何损害美国在欧洲的利益

4月25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联邦贸易委员会如何损害美国在欧洲的利益》的报告。报告指出,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主席莉娜·可汗(Lina Khan)最近于4月18日…

4月25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联邦贸易委员会如何损害美国在欧洲的利益》的报告。报告指出,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主席莉娜·可汗(Lina Khan)最近于4月18日在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作证时表示,她对于美国科技部门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性缺乏了解。此外,联邦贸易委员会最近的行动有可能损害美国的利益,增强中国的力量。
 
3月30日,联邦贸易委员会宣布将向国外派遣机构官员,以实施和执行欧盟《数字市场法案》(DMA)。为了促进技术领域的竞争,《数字市场法案》认定几个在线平台(绝大多数是美国平台)为技术部门的“守门人”。“守门人”要遵守豁免竞争对手的规则,如允许第三方访问硬件、软件和操作系统。法案还将要求“守门人”与他们的竞争对手分享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16%受访的欧洲公司将从美国的技术供应商转向中国的技术供应商,因为预计欧盟《数字市场法案》的实施会导致成本增加,该研究估计“新的遵守及运营成本”可能在220亿美元到500亿美元之间。联邦贸易委员会对法案的支持只会助长这种趋势。
报告指出,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司法部反垄断局应避免干预美国的国际数字政策,特别是当他们的行动可能无意中支持中国这个美国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竞争对手时。相反,这些机构必须专注于培养一个强大和繁荣的美国科技部门,使其能够参与全球竞争,并保护美国的经济与国家安全利益。
报告强调,美国政策制定者必须保持警惕,确保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其他机构优先考虑美国的最佳利益,而不是帮助中国科技行业的崛起。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的技术政策方法对于保持美国的竞争优势和保护其长期安全至关重要。

 

4月25日发布

智库报告

乌克兰显示出了对速度的需要

4月18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乌克兰显示出了对速度的需要》的报告。报告指出,美国国防领导人现在应该采取行动,加快速度武装乌克兰,补充美国装备库存,并支持台湾…

4月18日,美国企业研究所发布题为《乌克兰显示出了对速度的需要》的报告。报告指出,美国国防领导人现在应该采取行动,加快速度武装乌克兰,补充美国装备库存,并支持台湾抵御任何军事冲突。美国的弹药和其他武器库存,以及国防工业基地生产线的快速补给,能够给予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的机会。目前,美国在作出快速决策并向乌克兰人运送武器和物资方面的能力有时会受到自我限制。威慑力既取决于速度,也取决于意愿和所展示出的能力。

报告认为,美国国防部还可以致力于软件、传感器、人工智能和无人系统的采购工作,所有这些都将在未来的冲突中对数据收集和识别等能力产生重大影响。报告强调,由于不能确保加强威慑的努力在未来取得成功,因此政府现在行动的速度至关重要。在支持乌克兰的同时,面对中国这个在能力和实力上都超过美国的强大竞争对手,美国需要增加采购,以及更快地部署战斗力。

 

4月18日发布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中国不会在台湾问题上让步

学者丹尼·罗伊(Denny Roy)在《国家利益》上发表题为《中国不会在台湾问题上让步》(China Won’t Back Down on Taiwan)的文章。该文指出,随着美中关系的逐…

学者丹尼·罗伊(Denny Roy)在《国家利益》上发表题为《中国不会在台湾问题上让步》(China Won’t Back Down on Taiwan)的文章。该文指出,随着美中关系的逐渐恶化,台湾地区的安全局势将愈发的不稳定。

文章称,许多分析人士认为,相比于去年八月佩洛西访台时中方在台海做出的激烈反应,此番中方对于蔡英文访美并与美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会晤一事的反应显得微不足道,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美关系即将触底反弹。

文章称,上述分析人士的看法实际上是不合理的,不但美中关系不会在短期内改善,台海局势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变得愈发的不稳定。

文章称,自去年八月佩洛西访台之后,中方在台湾问题上便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佩洛西访台事件发生后,中方当即在台湾周边举行了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台海军事演习,甚至发射了飞越台湾岛并最终落在日本专属经济区的导弹。此番蔡英文访美所引发的台海军事演习虽然规模不及此前,但中方外交部发言人明确指出了此番演习“是对‘台独’分裂势力与外部势力勾连挑衅的严重警告”,此处的“外部势力”明显就是指美国和日本。同时,就演习所划定的区域来看,中方似乎是有意图的在展示自己有能力阻止来自台湾以北及台湾以东的干预。

文章称,中方正与美方的欧洲盟友展开密切接触,试图削弱欧洲盟国与美国的战略联系。在蔡英文会见麦卡锡的同一天,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都在中国进行访问。马克龙在访问过程中对台湾问题做出的表态似乎证明了中方此番接触战略的有效性。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监管还是禁用TikTok?美国人如何看待潜在的安全风险

学者蒂莫西·里奇(Timothy S. Rich)、伊恩·米尔登(Ian Milden)和乔西·科伊尔(Josie Coyle)在《国家利益》上发表题为《监管还是禁用TikTok?美国…

学者蒂莫西·里奇(Timothy S. Rich)、伊恩·米尔登(Ian Milden)和乔西·科伊尔(Josie Coyle)在《国家利益》上发表题为《监管还是禁用TikTok?美国人如何看待潜在的安全风险》(Regulate or Ban TikTok? How Americans View the Potential Security Risk)的文章。该文分析了一项针对TikTok管控措施的民意调查,指出尽管民众大多认识到了TikTok这一来自中国的社交媒体应用的潜在危险,但美国政府具体应该对此采取何种管控措施还有待商榷。

文章称,自2020年8月特朗普政府发布针对TikTok的管控命令以来,越来越多的美国政界人士表达了对TikTok数据收集行为以及其推荐算法潜在用途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担忧。当前,美国司法部已对TikTok及其母公司展开调查,并可能最终导向在美国国内禁用TikTok这一来自中国的社交媒体应用。

文章称,今年2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了美国民众对于TikTok监管措施的态度。总体而言,大约三分之二的受访民众表示应当对TikTok进行监管,但当被问及是否支持完全禁用这一应用时,支持者的比例大幅降低了。

文章称,民众大多支持监管而不支持完全禁用可能出于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作为一款在美国非常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应用,TikTok在过去数年间已经在美国站稳了脚跟,拥有数百万的用户。其次,TikTok的用户许多来自Z世代,这是一个在国会中代表性不足的群体,从他们身上可能会看到针对TikTok的政策反弹。再次,禁用TikTok可能会引起人们对于言论自由保护的担忧,政策制定者必须仔细考虑围绕言论自由的法律,才能有效地制定出经得起法律审查的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