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条件查询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中国认为美国无法发展水雷技术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中国海事研究所(CMSI)副教授莱尔·戈尔茨坦(Lyle J.Goldstein)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认为美国无法发展水雷技术》(China Thinks the United State…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中国海事研究所(CMSI)副教授莱尔·戈尔茨坦(Lyle J.Goldstein)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认为美国无法发展水雷技术》(China Thinks the United States Can't Handle Sea Mines)的文章。首先介绍了美军在历史上利用布雷取胜和深受水雷其害的例子,其次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军事上对于水雷技术的重视程度,阐明水雷在现代军事作战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还进一步说明中国在现如今水雷方面的科研实力和进步,得出中国水雷发展不容小觑的结论。他表明,美军在应对中国水雷实力的同时需要保持“大棒政策”——“说话温和,手持大棒”以维持亚太地区的平衡。

作者首先回顾了在太平洋战争的最后阶段,美国军事战略家巧妙地运用B-29远程轰炸机及水雷降落伞与磁性爆炸装置结合技术,加速了日本的投降。然而,美国海军也深受“水雷战”的迫害。波斯湾战争期间,两艘美国海军军舰“的黎波里”号(Tripoli)和“普林斯顿”号(Princeton)都受到伊拉克水雷的严重破坏。

在此文中,莱尔·戈尔茨坦(Lyle J.Goldstein)进一步介绍了目前中国军界对水雷布署的见解及在军事上运用水雷对外形成震慑力、对内与“台独”势力斗争的作用。他引用了中国《兵工科技》杂志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一位教授的采访,该教授通过列举美国海军军舰“塞缪尔·B·罗伯茨”号护卫舰(the frigate Samuel B)在1988年被伊朗的一枚水雷炸毁的真实案件,解释了水雷的军事地位,同时坚持潜艇是布设水雷的最理想方法,提到专门的外挂装置可达到将潜艇的水雷有效载荷增加1-2倍的效果。作者针对该教授的论述对美军的战略安全进行了简要评估,他表明,如果像青岛受访教授所说的那样,中国部署超过50个杀伤性武器,美国许多重要的军事基地和港口将面临关闭风险,该局面令人堪忧。在评估了中国对外形成的水雷威胁力之后,作者转向中国在军事上提出用水雷封锁台湾岛的例子,同样说明中国水雷的威力之大。最后,介绍了中国在水雷方面关于激光指导技术在出水攻击水雷上使用的可行性探讨的最新报道,并说明中国经验丰富的军事家认为中国水雷作战发展已到了最前沿阶段。

作者在分析了中国水雷发展态势之后,回到了美国的相关现状。在近些年的战争中,美国水雷战机不佳,无法鼓舞人心。美国海军在波斯湾战争中的一份官方历史表明,扫雷问题是美军在这场冲突中的主要缺点。当濒海战斗舰(LCS)舰型为取代老化且昂贵的专业扫雷部队时,在初期遇到的问题也不容乐观,这引起了众多水雷密切关注者的怀疑。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提出自己对于中美水雷实力较量的看法。他举出了美军在应对中国水雷战术实力渐长情况下升级研发进攻性水雷这一事实,以目前完成亚太地区部署水雷能力的演习支撑上述事实。他还提到,中国商贸主要以海路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水雷的威胁,最后,他表明,要维持亚太地区的平衡,美军应执行“说话温柔,手持大棒”军事政策。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为了与中国竞争,美国务必重振其军事海运

美国公共政策研究智库列克星敦研究所副所长丹·古尔(Dan Goure)发表题为《为了与中国竞争,美国务必重振其军事海运》(To Compete with China, America Must Revitalize …

美国公共政策研究智库列克星敦研究所副所长丹·古尔(Dan Goure)发表题为《为了与中国竞争,美国务必重振其军事海运》(To Compete with China, America Must Revitalize Its Military Sealift),揭示了美国海运衰落的现状,以及海运实力对于其增强美国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

在发生重大危机的情况下,美国必须确保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调动兵力、武器、材料和物资。在一个大国竞争的时代,美国军队不得不重塑对一系列战略事实的认知。其中最重要的或许是海运在美国对外展示强国形象时所发挥的核心作用。在冷战时期,美国不仅能够在海外部署大量的军事力量,而且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调动和维系整个军队。今天,美国90%的军事力量驻扎在美国大陆(CONUS),他们将不得不去参加战斗。在过去三十年中,美国的海运船队急剧减少。美国的军事领导人曾不情愿地承认,美国可能会因为缺乏海运而在未来的高端冲突中失败。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美国国防部的一项战略要务。

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面临的主要安全挑战是由欧洲和印太地区的大国竞争对手构成的。如果美国要保持世界大国地位并遏制国外威胁,它必须有能力将装备和物资可靠地从美国港口运往世界偏远地区。绝大多数的美国军事装备和物资是通过船舶运输的。这些物资是由归政府所有的海运船队和签约的商业船只共同运输的。美国陆军最依赖海运将其设备和物资运往海外,与此同时,所有在海外行动的军种都依赖海运来提供支持和补给,包括海军舰艇的水下补给。甚至在最近可数的几次冲突中,美国军队的维系主要也是通过建制船舶和商业船舶在世界各地稳定地运输物资来完成的。

近几十年来,归属政府的货船数量已经减少。今天,美国军队达到大规模战斗并在部署后维持自身的能力主要取决于100多艘船:46艘预备役船队(RRF),15艘由军事海运司令部运营的用于增援的船只,以及大约60艘悬挂美国国旗的商业船只。这些商船构成海上安全计划的一部分,意味着在危机中可供军队使用。

但这些船队正在老化,亟需现代化改造。根据美国陆军最近上交给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如果不在增援海运舰队方面进行主动的资本结构调整,陆军将于2024年起在派兵能力上面临不可承受的风险。到2034年,70%的建制舰队将超过60年使用年限——远远超过其经济使用寿命,进一步降低陆军部署军队的能力。”

现有的预备役船队需要用更多的现代船舶进行升级,以便随时准备增援。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屈指可数。在美国船厂购买建造的新船是非常昂贵的。在外国船厂建造新船从政治上和战略上而言都是没有吸引力的。考虑到振兴预备役部队的需要和不利于建造新的海运船的预算现实,唯一可行的选择,也是国防部和国会议员支持的选择,就是购买商业船只,然后将其改装为对预备役部队有军事用途的船只。

当国防部着手为预备役船队购买二手商业船只时,需要注意如何对其进行最佳配置。为了实现最大的实用性和灵活性,美国海军和管理预备役军队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应考虑将这些改装的商船设计成多任务补给船,而不是用于单一用途。

多任务设计将提高美国增援舰队应对大规模或复杂军事行动的能力。这种设计结合了集装箱船、滚装船和重载船的优点,从而能够应对各种竞争环境。此外,这种设计还有几个好处。首先,与维系一支单一任务的船队相比,多任务船只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强的战备能力。第二,将现有的商业船只改装成多任务船只将是使预备役船队现代化的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第三,通过使用单一的设计,美国的造船厂将能够及时地执行该计划。第四,该计划可以被设计成“一站式”改造,即它可以在美国船厂进行,90%以上的工作是在 "水线以上 "完成的,因此减少了对宝贵的干船坞资源的需求。第五,二手商业货船的多任务改装将为海事管理局提供一种经济的选择,换言之,充分采用现代技术改装并根据预备役军队的需要进行定制,即可获得多任务船只

学者视角

【外交事务】克制战略:重塑美国破碎的外交政策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副总裁兼国际安全项目主任赛斯·G·琼斯(Seth G. Jones)和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弗里曼中国研究所(Freeman Chair in China Studies)的裘德·布兰切…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副总裁兼国际安全项目主任赛斯·G·琼斯(Seth G. Jones)和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弗里曼中国研究所(Freeman Chair in China Studies)的裘德·布兰切特(Jude Blanchette)发表文章《中国的阿富汗困境——对华盛顿不利的事情不一定对北京有利》(Chinas Afghanistan Dilemma——What's Bad for Washington Isn't Necessarily Good for Beijing),分析了美国从阿富汗匆忙撤军,以及塔利班随后的军事胜利这一事件对于中国的影响。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美国的撤军标志着“帝国的最后一个黄昏”。中国外交部宣布,阿富汗战争的经历应该给华盛顿“不计后果的军事冒险”一个教训。北京甚至有些人声称,中国将在美国失败的地方取得成功。中国人民解放军退休高级军官周波在《纽约时报》上表示,“阿富汗一直被视为“帝国坟场”——从亚历山大大帝、大英帝国,到苏联和今天的美国,概莫能外。现在中国来了,带来的不是炸弹,而是建设蓝图。中国有机会证明这一诅咒能被打破。”北京的必胜主义引发了美国的担忧,即中国将利用中亚不断变化的战略格局。正如曾担任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的约翰·博尔顿(John Bolton)上个月所警示,“我们的主要全球性竞争对手中国和俄罗斯已经在借机获取优势。”

北京在阿富汗的短期目标相对明确,首要的是塔利班建立一个国际公认的政府,满足任何主权国家的基本要求:垄断暴力的使用。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本月早些时候指出,只有当塔利班控制了阿富汗所有地区,他们才能开始满足北京的期望,即他们“同各种恐怖组织彻底切割,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友好相处”。中国领导人强调,他们希望新政府具有“包容性”,但他们更根本的目标是巩固治理、国内法律和秩序以及边境安全,不管塔利班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但在北京实现这些目标之前,它将必须应对来自阿富汗的威胁,因为圣战恐怖主义可能蔓延到中国动荡不安的西方地区,那里是大量穆斯林人口的聚居地。

塔利班希望得到大量人道主义和发展援助,北京对此已经做出承诺。但是,考虑到严峻的经济状况,即使是中国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阿富汗。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在阿富汗推行新项目,作为其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一部分,称为“一带一路倡议”。但不利的政治和安全条件破坏了中国此前的投资努力。这些失败凸显了北京在阿富汗所面临的难题:在该国拥有稳定的治理之前,重大投资无法成功,但在该国从中国或其他援助提供者获得更多投资之前,稳定的治理无法出现。事实上,这一困境解释了为什么尽管美中关系冷淡,但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最近告诉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美国必须与国际社会合作,向阿富汗提供援助。

由于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北京面临着新的挑战,但这一事实并不一定意味着华盛顿将会受益。作为美国在印太地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印度认为塔利班的胜利是一个主要威胁,可能会加剧其与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关系。在喀布尔失去盟友后,印度担心阿富汗将成为穆罕默德军和虔诚军等反印度恐怖组织的避难所。因此,它将不得不将更多的外交和军事力量集中在其西北边境,这削弱了其对抗中国的能力。美国退出阿富汗也使美国与欧盟和北约的关系更加紧张,因为美国的许多盟友对撤军的单方面性和无组织性感到不满。这些失误无疑将使拜登政府把欧洲纳入其对华战略的工作复杂化。

即便如此,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面临最大程度不确定性的是中国,而不是美国。美国正准备在东亚增加其军事存在,并深化与日本、韩国和台湾的关系,作为美国国防部全球姿态评估的一部分。随着中国在各个方面面临新的和遗留的挑战,它可能很快就会发现自己过度紧张和不知所措。美国从阿富汗撤军非但没有为北京带来任何切实的好处,反而可能会让北京陷入困境,而此时正是它需要集中精力应对东部日益升级的竞争的时候。


9月13日发表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china/2021-09-13/chinas-afghanistan-dilemma

学者视角

【外交事务】中国的阿富汗困境——对华盛顿不利的事情不一定对北京有利

9月11日,首次印度-澳大利亚“2+2”联合部长会议在新德里举行。会后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声明指出,印澳双方深入讨论双边及区域议题,包括新冠疫情、阿富汗局势、印太海事安全…

9月11日,首次印度-澳大利亚“2+2”联合部长会议在新德里举行。会后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声明指出,印澳双方深入讨论双边及区域议题,包括新冠疫情、阿富汗局势、印太海事安全、多边模式合作。此外,双方还谈及自由贸易往来、国际法规遵守、区域持续经济发展等议题。声明表示,印澳两国总理去年6月4日在领袖峰会上,同意把双边关系提升到“全面战略伙伴”(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简称CSP)层级,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防务等领域深化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印澳两国拥有打造自由、开放、包容与繁荣的印太地区共同愿景,和维护区域和平及繁荣的共同利益。双方部长强调各国应遵守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维护航行自由和飞越自由,不损害任何国家在国际法框架下享有的合法权益,和平解决海洋争端。

印澳“2+2”联合部长级对话是在四方安全对话会员国重新加强印太地区合作之际召开。会上,双方重申致力于加强澳、印、日、美四国合作。


9月11日报道

https://www.foreignminister.gov.au/minister/marise-payne/media-release/joint-statement-inaugural-india-australia-22-ministerial-dialogue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美国插手南海事务,实为一己之私

兰德公司发布名为《阿富汗沦陷后加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威慑》的评论,评论指出,阿富汗国民政府的垮台严重打击了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威望,中国和朝鲜都抓住这一时机发布对自己…

兰德公司发布名为《阿富汗沦陷后加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威慑》的评论,评论指出,阿富汗国民政府的垮台严重打击了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威望,中国和朝鲜都抓住这一时机发布对自己政治有利的信息。尽管美国不会轻易失去台湾地区和韩国这两个盟友,但美国仍可从加强其在印太地区的威慑中获益。

首先,定期和一致地重申美国撤军的战略逻辑是有益的。拜登总统的言论清楚地表明,减少对阿富汗的承诺可以让美国更好地准备捍卫其核心联盟和其他地区的利益,包括亚洲。亚洲被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政府视为世界政治和经济重心,印太地区被指定为军事优先战区。拜登政府于2021年3月发布的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指导确定了一个关键优先事项,即促进“有利的权力分配,以威慑和防止对手威胁美国和我们的盟友”,其中印太地区是最重要的地区。美国国家安全团队可以定期和一贯地再次强调对台湾地区、韩国以及美国在该地区的其他盟友的承诺。

为了反驳中国和朝鲜的说法,美国外交官和情报机构可以强调,即使在阿富汗国民政府垮台的最黑暗时刻,美国军方仍然试图帮助逃离塔利班的阿富汗人。

美国还可以宣布旨在提高威慑力的有针对性的步骤。一种可能的举措是加速开发和部署更具弹性的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信息、监视和侦察为一体的架构,例如联合全域指挥和控制概念。另一个可能是宣传采购和预置更深、更多样化的远程反舰巡航导弹和其他精确制导弹药 ,包括美国陆军通用的新的高超音速滑翔体弹药。这种武器可能会使中国用来“威胁或入侵”台湾地区的船只和打击平台处于危险之中,同时使得解放军难以瞄准它们。

国防部可以选择加速开发和部署大量不同规模、作用和任务的无人平台,这将使指挥官能够接受更大的风险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地区作战,这和海军陆战队的远征先进基地行动概念要求的一致。通过资助更多的训练和维护,可以使用额外的资源来减轻海军的压力,这将提高战备状态、作战效率并最终提高威慑力。

除了寻求短期增强对美国军事威慑的信心外,美国还将寻找在亚洲的合作伙伴与中国进行长期竞争的信号。为此,美国将采用加快提升影响力的举措,例如“重建更美好的世界”伙伴关系、向东南亚提供疫苗援助,或与日本等盟友推广可靠的5G解决方案,以对抗“不可信”的中国信息和通信技术供应商。


9月3日发布

https://www.rand.org/blog/2021/09/reinforcing-us-deterrence-in-the-indo-pacific-after.html

学者视角

【外交事务】反华阴谋?北京如何看待新华盛顿共识

近年来,中美两国就南海问题争执不断,互相指责对方制造南海“军事化”局势。美国以“航行自由”这一国际法原理为借口,意图侵犯中国南海主权。2020年,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

近年来,中美两国就南海问题争执不断,互相指责对方制造南海“军事化”局势。美国以“航行自由”这一国际法原理为借口,意图侵犯中国南海主权。2020年,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表《美国对南海海洋主张的政策立场》,其中提到:“世界不允许北京将南海视为其海上帝国。美国与我们的东南亚盟国和合作伙伴一道,按照国际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其对海上资源的主权。我们与国际社会一道捍卫海洋自由和尊重主权,并拒绝在南海或更广阔的地区强加‘强权即真理’的任何努力。”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海洋战略系主任詹姆斯·霍尔姆斯(James Holmes)发表文章《美国不能让中国占据南海的主导地位》(The United States Can't Let China Dominate the South China Sea),分析了美国政府关注南海这一遥远海域的真正意图,揭示了美国不断插手南海事务,实为一己之私。

首先为海上通行目的。海上战略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商业、外交和军事上进入东亚等重要的贸易区域。军事通行保证了政治介入和商业通航,以及贸易带来的各项好处。同时,商业产生的财富,足以资助海军来保护商业。默许中国的海洋主张,将阻碍商船和军舰的航行自由,这有可能中断这种良性循环,而损害美国的繁荣。

其次是地缘政治所致。从马汉时代起,美国的外交政策就旨在确保商业渠道的通畅,防止东亚和西欧的“边缘地带”落入某个敌对势力或联盟的控制之下。如果一些地缘政治竞争对手占据“边缘地带”,它可能会夺取足以跨越大洋的军事资源,对美国所在半球造成损害。南海在这些“边缘水道”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成为美国“边缘地带”战略的一部分。

最后是盟友和合作伙伴的需求。如果没有南海周边的合作伙伴国和他们提供的港口和基地,美国在西太平洋就没有战略地位。美国必须遵守对菲律宾等盟友的承诺,否则他们将屈服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并关闭他们对美国军队开放的领土,这会动摇其商业和地缘政治所驱动的外交政策。


9月5日发布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reboot/united-states-cant-let-china-dominate-south-china-sea-193112

学者视角

【外交政策】向海军提供与陆军等同的资金支持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海洋战略系主任詹姆斯·霍尔姆斯(James Holmes)发表文章《四国集团是重要的伙伴关系,但它不是北约》,分析了美日印澳四国集团相较于北约的特点,以及该…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海洋战略系主任詹姆斯·霍尔姆斯(James Holmes)发表文章《四国集团是重要的伙伴关系,但它不是北约》,分析了美日印澳四国集团相较于北约的特点,以及该集团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现在,中国把这个四国集团比作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不完全错。印度、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四国政府有时会做一些让人想起大西洋联盟的事情。例如,这四国海军刚刚完成了今年在阿拉伯海的马拉巴尔演习。但与北约相比,四国集团有一点是不一样的。实际上,“四边”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而不是一个以集体防御条约为基础的长期联盟,这种安排更类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友好协议”,而不是北约。

四国集团是一个选项。它为多国协调行动奠定了基础,“四边”领导人可以自主选择,而不是承诺他们将进行集体冒险。这个选项针对的是什么?这里有必要分析一下“遏制”中国的隐喻。当然,“遏制”是冷战时期的术语。根据乔治·凯南(George F. Kennan)应对苏联挑战的标志性诊断和他提出的策略,抵制共产主义扩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耗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动力。如果无法宣称共产主义站在历史胜利的一端,并正在席卷全球,莫斯科与其跟随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温和,他们的扩张性可能会下降。

“遏制”既是政策,也是策略。作为一项政策,它不适用于当代中国。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庞大又雄心勃勃的大国外,并不是不是1949年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大西洋联盟的基础文件)时的苏联。中国似乎无意颠覆或推翻外国政府,并使其成为共产主义政权。中国与非共产主义世界经济上的联系,对苏联来说是不可想象的。针对中国,应该有不同的政策。作为一种战略,特别是军事和海洋战略,“遏制”是一个恰当的隐喻。这在东亚地区最为明显,美国武装部队正在进行重新配置,使其能够在岛屿之间作战,从而剥夺中国海军和空军对海洋和天空的控制。这种方法来源于冷战时期的做法,当时国务卿迪安·艾奇逊(Dean Acheson)呼吁把第一岛链打造成美国的“太平洋防御圈”。这一做法也适用于印度洋,通过遏制中国获取印度洋海港和军事通道,这也是遏制中国军事影响力的一种方式。


8月30日发布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reboot/quad-important-partnership-it-not-nato-192783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四国集团不是北约,但对中国起到“遏制”作用

8月29日,台湾媒体《中国时报》称近期有多艘美国航空母舰完成维护升级,将轮番到西太平洋地区执行任务。美国已经渡过了之前的航母空窗期,未来将在中国周边南海、台海地区长…

8月29日,台湾媒体《中国时报》称近期有多艘美国航空母舰完成维护升级,将轮番到西太平洋地区执行任务。美国已经渡过了之前的航母空窗期,未来将在中国周边南海、台海地区长期部署双航母。

报道称,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完成了升级整修,将混合搭载4代和5代战机,并于近期访问日本横须贺军港;而随着美国的阿富汗撤军行动进入尾声,停留在中东海域的里根号航母也将重返西太平洋地区,这意味着美国很可能在中国周边保持双航母战斗群。预备陆续抵达西太平洋地区的美国航母不只于此,目前停靠在圣地亚哥的林肯号航母预定年底前进入亚太地区,另一艘尼米兹号航母也将在年底前后恢复执行任务。

报道表示,美国海军的上述动作可能预示着位于中国周边的台海与南海地区已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重点场域。


8月29日报道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829003768-260409?chdtv

学者视角

【外交事务】新冠宪章:危机世界的新发展模式

兰德公司的助理政策研究员威廉·舒马特(William Shumate)和兰德公司的高级研究员、帕迪兰德研究生院的教授蒂姆·马勒(Tim Marler)共同发表文章《现实检验:中国正在为虚…

兰德公司的助理政策研究员威廉·舒马特(William Shumate)和兰德公司的高级研究员、帕迪兰德研究生院的教授蒂姆·马勒(Tim Marler)共同发表文章《现实检验:中国正在为虚拟未来开辟一条道路》(Reality Check: China Is Paving a Path Toward the Virtual Future),揭示了中国虚拟现实产业的繁荣兴盛对美国产生的威胁,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作者认为,虽然早期美国在虚拟现实开发和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它仍然担心来自中国的竞争,这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中国政府对这项技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在发展和应用方面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该行业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虚拟现实还被纳入了“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等著名的政策举措。此外,中国还发布了专门针对虚拟现实的政策指南。

其次,中国已经拥有了庞大的国内市场,通过在全国创建3000多个“虚拟现实商场”,激发了人们对这项技术的兴趣,随着用户适应虚拟现实产品,这可能有助于推动其他应用的需求。并且,中国虚拟现实市场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实现了产品的广泛销售,增强了国内市场的优势。

第三,中国拥有成熟的虚拟现实产业基地和供应链体系。中国已经开发了所谓的“虚拟现实城镇”,也被称为“虚拟现实城市”。迄今为止,有两个城市被选为虚拟现实城市,两者都处于其早期发展阶段。每个“虚拟现实城镇”都将在医疗、教育、商业、设计和娱乐等多个领域使用多种虚拟现实应用程序。此外,该镇还将设有工业园区,帮助连接虚拟现实供应链的不同节点。

鉴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潜在价值,以及来自中国日益激烈的竞争,作者建议,美国应该集中更多精力协调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相比中国,美国对于工业发展的指导较弱。然而,美国通过为不同行业创建研究机构,建立了公私伙伴关系,制造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国家制造创新网络,也被称为美国制造,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研究机构,利用公私伙伴关系来推动创新制造技术的发展。这个网络是通过包括国防部和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内的几个联邦机构的努力创建的,并得到了大量财政投资的支持。建立一个具有增强跨公司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研究机构,能够提高美国在虚拟现实技术上的国际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合作伙伴关系可能会鼓励美国开发者和分销商从整体上将虚拟现实行业的未来可视化。否则,美国就有可能失去通过有价值和广泛适用的新兴技术在国际上取得卓越成就的机会。


8月22日发布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reality-check-china-paving-path-toward-virtual-future-192127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美国应借鉴中国经验,发展虚拟现实产业

8月23日,澳大利亚外交部长玛丽斯·佩恩(Marise Payne)、贸易部长丹·特汉(Dan Tehan)与菲律宾外交部长特奥多罗·洛钦(Teodoro Locsin Jr.)、贸易与工业部长拉蒙·洛…

8月23日,澳大利亚外交部长玛丽斯·佩恩(Marise Payne)、贸易部长丹·特汉(Dan Tehan)与菲律宾外交部长特奥多罗·洛钦(Teodoro Locsin Jr.)、贸易与工业部长拉蒙·洛佩斯(Ramon Lopez)举行部长会议并发表了联合声明。双方就包括海上安全在内的一系列地区战略问题交换了意见,重申了对和平、稳定与安全海域的共同愿望,对南海争议岛礁持续军事化、胁迫使用海警船和海上民兵以及干扰其他国家资源开发活动的行为表示严重关切,并强调国家海岸警卫队的行动及其相关法律框架必须符合国际法。声明还重申了航行和飞越自由的重要性,所有争端都应根据国际法和平解决。


8月23日报道

https://www.foreignminister.gov.au/minister/marise-payne/media-release/philippines-australia-ministerial-meeting-joint-ministerial-statement

学者视角

【国际法研究】南海行为准则的可行性

美国海军安德鲁·穆勒(Andrew Mueller)中校发表文章《南海的弗雷泽效应:照亮灰色地带》,分析了美国对南海争端采取信息战略的优势和具体实施方式。2021年3月7日在南海海…

美国海军安德鲁·穆勒(Andrew Mueller)中校发表文章《南海的弗雷泽效应:照亮灰色地带》,分析了美国对南海争端采取信息战略的优势和具体实施方式。

2021年3月7日在南海海域的距离巴拉望岛175海里的牛轭礁附近出现了200多艘中国渔船,这个船队通常被称为“海上民兵”。作者认为,若美国对此采取武力,美国则可能处于侵略者的地位,削弱美国在南海的合法性,或促使中国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菲律宾以前就采取过这种做法。2012年,它试图用一艘军舰在黄岩岛驱散中国渔民。中国进行了积极的反击,中国海警击败了菲律宾军队,美国应避免采取同样的战略。

作者主张美国采取信息战略,即运用相机这一信息时代最强大的工具来记录中方在南海中的行为,以此对抗中国。美国与其派遣一个航母战斗群,不如派遣一支由法律专家和通信专家组成的辅助船,最好是拥有美国之音(VOA)记者和实时卫星直播源的海岸警卫队快艇或特许民用船只。虽然这艘船及其船员面临着被中国海军攻击和捕获的风险,但同时,中国也将在全世界关注的情况下,对一艘手无寸铁的船只采取暴力行动,而承担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的声誉风险。并且,作者提示到,美国在传播记录中方行为的视频源时要避免激发中国人民的不满情绪,成为中国进一步采取行动的缘由,视频的内容旨在揭露真相,而不是反华。

此外,南海争端也经常陷入混乱。有的珊瑚礁有多个名称,有时被错误识别,学者们也不确定哪个国家占据了哪些海洋地物。如果不了解基本事实,则如何解决争端?扩大信息运动将有助于消除这些误解,使文职领导人做出准确的决策。美国海军陆战队布莱恩·克格(Brian Kerg)少校主张增设“海军海事情报局”,向公众发布相关情报。

以信息为中心的战略并不是对抗中国的灵丹妙药,权力工具,特别是法律工具,才有助于应对灰色地带的侵略,因为这些紧张局势都植根于法律争端。


8月发布

https://www.usni.org/magazines/proceedings/2021/august/frazier-effect-south-china-sea-illuminate-gray-zone

学者视角

【美国海军学院学报】录像是采取反击行动的强大工具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7月底决定不终止菲美军队互访协议。8月16日,美国海军战斗舰查尔斯顿号(USS Charleston,LCS18)抵达菲律宾,成为2019年以来首度访菲的美国军舰。美国第…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7月底决定不终止菲美军队互访协议。8月16日,美国海军战斗舰查尔斯顿号(USS Charleston,LCS18)抵达菲律宾,成为2019年以来首度访菲的美国军舰。美国第七舰队司令、海军中将卡尔·托马斯(Karl Thomas)表示:“我们的海军舰艇在海上同菲律宾一起,共同促进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推动了和平与繁荣。”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发布新闻稿指出,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数周前访菲时,双方决定延续军队互访协议,并称“美国对菲律宾的安全承诺坚不可摧,这项承诺扩及南海”。此外,新闻稿还称查尔斯顿号的此次访问“凸显菲律宾和美国稳固的同盟、军事关系和重新展开的互动”。8月19日,菲律宾国防部也发布新闻稿,称“查尔斯顿号访菲是菲律宾对其他国家的国际承诺与善意的一部分,菲律宾一向欢迎外国船舶和飞机例行访问和停靠”。


8月19日报道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108190327.aspx

https://www.philstar.com/headlines/2021/08/19/2121081/us-navy-warship-visits-manila-first-port-call-2019

学者视角

【外交事务】美国仍需“再平衡”亚洲

对于新冠病毒的来源,一直争议不断、众说纷纭。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假说,第一种是病毒来自武汉海鲜市场出售的蝙蝠;第二种是病毒是由武汉病毒研究所泄露的。这两种假设均未得…

对于新冠病毒的来源,一直争议不断、众说纷纭。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假说,第一种是病毒来自武汉海鲜市场出售的蝙蝠;第二种是病毒是由武汉病毒研究所泄露的。这两种假设均未得到验证,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一度陷入停滞状态。对于这一现象,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全球卫生项目主任托马斯·博利基(Thomas J. Bollyky)和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问题高级研究员黄严忠发表文章《研究新冠病毒来源的正确途径》,提出这一问题的解决路径。

文章认为,美国及其盟友应呼吁进行由国家科学院联盟领导的独立科学调查,而不是继续推动不太可能实现的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这样一个联盟应该由中国科学院、美国科学院和其他国家的科学院组成。

拜登政府还可以寻求与北京达成类似互惠访问的协议。如果中国同意,这样的访问能够使美国更深入地了解武汉病毒研究所的活动,以调查病毒来源。

国家科学院联盟的成立和互惠访问协议的达成不会结束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竞争,但有助于打破当前在疫情来源问题上的僵局,同时有助于美国和中国政策制定者和科学家重建技术合作,例如,推动建立更严格的全球实验室安全规则,以及野生动物贸易和市场规则,以防止未来疫情的再次爆发。


8月12日发布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china/2021-08-12/right-way-investigate-origins-covid-19

学者视角

【外交事务】研究新冠病毒来源的正确途径

8月7日,第28届东盟区域论坛部长会议召开。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出席了该会议,与26个与会国外长、东盟秘书长林玉辉(Lim Jock Hoi)及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外交和安全政…

8月7日,第28届东盟区域论坛部长会议召开。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出席了该会议,与26个与会国外长、东盟秘书长林玉辉(Lim Jock Hoi)及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波瑞尔(Josep Borrell)会面。期间,布林肯强调“民主、信息透明与问责制”在印太区域的重要性,并提出高度关切中国大陆快速发展核武器,示警中国“已严重偏离”最低核威慑战略。


8月7日报道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8070013.aspx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中美必须阻止网络战争的发生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资深研究员、乔治敦大学国际事务教授查尔斯·A·库普肯(Charles A. Kupchan)近日在《外交事务》上发表文章《分裂中国和俄罗斯的正确途径—华盛顿应该帮…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资深研究员、乔治敦大学国际事务教授查尔斯·A·库普肯(Charles A. Kupchan)近日在《外交事务》上发表文章《分裂中国和俄罗斯的正确途径—华盛顿应该帮助莫斯科结束一段糟糕的联盟》(The Right Way to Split China and Russia——Washington Should Help Moscow Leave a Bad Marriage),分析了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及其对美国对华战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解决途径:虽然美国无法阻止中国的崛起,但可以通过拉拢中国的主要合作者——俄罗斯,来压制中国的影响力。

华盛顿的第一步应该是放弃美国战略的“民主对抗独裁”框架。意识形态竞争只会使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更加紧密。相反,拜登政府应该与莫斯科就美国和俄罗斯的长期国家利益的重叠领域进行一次坦诚的讨论,包括中国方面;就两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开展对话,包括战略稳定、网络安全和气候变化。这种对话,即使没有快速进展,也将向莫斯科表明,除了与中国结盟外,它还有其他选择。

拜登政府应该敦促其民主盟友与俄罗斯进行类似的对话,从双方共同关心的领域入手,并强调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是如何以牺牲俄罗斯的影响力和安全为代价的。为了鼓励印度帮助俄罗斯远离中国,华盛顿应该放弃目前正在对印度购买俄罗斯S-400防空系统的制裁。美国及其盟友也应该帮助俄罗斯降低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依赖,鼓励俄罗斯和欧洲之间加深贸易联系,谨慎采取新的经济制裁。美国及其合作伙伴还应表明,他们准备帮助俄罗斯应对气候变化,使其经济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在短期内,他们应向俄罗斯分享收集甲烷的最佳方法,协助开发石油和天然气的绿色替代品,并采取其他步骤限制俄罗斯的温室气体排放。从长远来看,他们还应帮助俄罗斯向知识经济转型。

北极地区可以成为华盛顿分裂中俄关系的另一个战略因素。气候变化正在显著增加北极地区的可及性,激发了俄罗斯对该地区在经济战略方面的兴趣,并引发俄罗斯对中国宣布其为“近北极大国”的不适。华盛顿和莫斯科可以通过北极理事会和双边对话,制定一套更健全的管理北极经济和军事活动的规范。

最后,华盛顿应该鼓励和帮助莫斯科遏制中国在中亚、中东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俄罗斯的政策在许多领域违背了美国的利益,莫斯科仍然将华盛顿视为它的主要竞争对手。然而,随着北京继续扩大其经济和战略影响力,莫斯科将开始看到,是中国,而不是美国,经常削弱俄罗斯在这些领域的影响力。华盛顿应该提出这一点,帮助俄罗斯看到其和美国利益的一致性,并为协调区域战略创造机会。


8月4日发布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united-states/2021-08-04/right-way-split-china-and-russia

学者视角

【外交事务】分裂中俄关系是压制中国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8月3日,印尼外长蕾特诺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华盛顿举行了会晤,这是双方在2015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后召开的第一次“战略对话”,体现了两国加强双边关系的承诺。蕾特诺…

8月3日,印尼外长蕾特诺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华盛顿举行了会晤,这是双方在2015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后召开的第一次“战略对话”,体现了两国加强双边关系的承诺。蕾特诺外长表示,与印尼建立牢固的伙伴关系将是美国在该地区“增加参与度的重要资产”,美国也是东盟实现其“印太展望”的重要伙伴之一。此外,蕾特诺外长希望美国支持印尼明年担任二十国集团主席国,创造一个包容、绿色和可持续的世界经济复苏。在本次会晤中,双方还决心在应对新冠疫情、气候变化,以及促进双边经济贸易关系等领域加强合作,并就一些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8月4日报道

https://kemlu.go.id/portal/id/read/2768/berita/indonesia-as-lakukan-dialog-strategis-pertama

学者视角

【外交事务】日益强大:中国的新外交政策

菲律宾众议院部分激进议员推动国会对中国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的石油勘探活动进行调查。众议院议员提交的第1971号决议称“在帕纳塔格礁(黄岩岛)发现的带有中国标志的海…

菲律宾众议院部分激进议员推动国会对中国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的石油勘探活动进行调查。众议院议员提交的第1971号决议称“在帕纳塔格礁(黄岩岛)发现的带有中国标志的海底地震仪表明中国可能在菲律宾领土上进行石油勘探活动或其他非法活动,这不仅不尊重菲律宾主权,也不利于菲律宾的利益、安全和发展。”

    菲律宾前最高法院法官安东尼奥·卡皮奥(Antonio Carpio)表示,他希望菲律宾的下一任总统能够保卫西菲律宾海(南海)的主权不受中国的侵犯。与此同时,菲律宾前外交部长艾伯特·德尔·罗萨里奥(Albert del Rosario)称杜特尔特还有最后一次机会将“南海仲裁案裁决”提交给联合国大会,以执行该裁决。


7月29日报道

https://www.philstar.com/headlines/2021/07/29/2115947/house-probe-chinese-exploration-panatag-pushed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美国需要二战模式的船队才能赢得与中国的战争

菲律宾众议院部分激进议员推动国会对中国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的石油勘探活动进行调查。众议院议员提交的第1971号决议称“在帕纳塔格礁(黄岩岛)发现的带有中国标志的海…

菲律宾众议院部分激进议员推动国会对中国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的石油勘探活动进行调查。众议院议员提交的第1971号决议称“在帕纳塔格礁(黄岩岛)发现的带有中国标志的海底地震仪表明中国可能在菲律宾领土上进行石油勘探活动或其他非法活动,这不仅不尊重菲律宾主权,也不利于菲律宾的利益、安全和发展。”

    菲律宾前最高法院法官安东尼奥·卡皮奥(Antonio Carpio)表示,他希望菲律宾的下一任总统能够保卫西菲律宾海(南海)的主权不受中国的侵犯。与此同时,菲律宾前外交部长艾伯特·德尔·罗萨里奥(Albert del Rosario)称杜特尔特还有最后一次机会将“南海仲裁案裁决”提交给联合国大会,以执行该裁决。


7月29日报道

https://www.philstar.com/headlines/2021/07/29/2115947/house-probe-chinese-exploration-panatag-pushed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新疆贸易限制令利好政策先行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主办期刊《国际法研究》第97期刊登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斯托克顿国际法中心教授、担任过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和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首席法律顾问劳尔·佩德罗…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主办期刊《国际法研究》第97期刊登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斯托克顿国际法中心教授、担任过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和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首席法律顾问劳尔·佩德罗佐(Raul Pedrozo)的文章,评价中国新修订的《海上交通安全法》。

作者认为,紧随海警法的颁布,这部新修订的海上交通安全法是中国“破坏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法秩序”的另一体现。首先,作者认为,海安法的适用范围由“沿海水域”修改为“管辖海域”,很有可能是有意将南海、东海和黄海内的相关区域包含进来。此外,作者解读海安法第19、30、44、49、54、52和120条,认为新的海安法很可能妨碍航行自由。

作者在文章最后表示,中国通过实施海警法和新的海上交通安全法,将进一步推进其在第一岛链内的执法管辖,巩固对于南海、东海和黄海的控制,这将不可避免地“破坏”印太地区的海上法治。


国际法研究第97期

https://digital-commons.usnwc.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2976&context=ils

学者视角

【国际法研究】中国新修订海上交通安全法

7月18日,新任美国印太司令阿奎利诺(John C. Aquilino)访问新加坡。19日,阿奎利诺拜会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两人重申两国长期且多面向的防卫伙伴关系,并讨论了加强新加…

7月18日,新任美国印太司令阿奎利诺(John C. Aquilino)访问新加坡。19日,阿奎利诺拜会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两人重申两国长期且多面向的防卫伙伴关系,并讨论了加强新加坡军队与美国印太司令部之间信任与合作计划。除了拜会黄永宏等人,新加坡国防部表示,阿奎利诺也预计参访新加坡反恐信息设施(Counter-Terrorism Information Facility)。


7月19日报道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107190262.aspx

学者视角

【印太海洋问题与区域秩序】南海的脆弱现状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东南亚问题专家波林(Gregory B. Poling)撰文重点讨论中国战略的“高压”特征,分析这样的战略如何与中国的外交路径相互作用。作者认为,中国的“…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东南亚问题专家波林(Gregory B. Poling)撰文重点讨论中国战略的“高压”特征,分析这样的战略如何与中国的外交路径相互作用。作者认为,中国的“高压战略”很可能在某个时候导致武力,但主要问题不在于目前脆弱的现状是否会被打破,现在的问题是,那些仍对南海感兴趣的当事方是否有能力掌握主动权。

中国最近的行动表明,中国仍然致力于实现控制九段线以内区域的目标,至少要防止邻国在未经中国事先许可的情况下在其主张的所谓“专属经济区”内采取任何单方面行动。虽然中国目前不准备动用军事力量将其他争端当事方赶出由他们占领的地区,但将越来越多地设法阻止他们巩固占领行为。中国海警的行动并非要求邻国在每一个事件中都让步,而是以稳步提高在南海作业的风险使其达到不可接受的水平为目的。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东南亚国家最终只有两种选择: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内进行所有活动都与中国合作,或者完全放弃其海洋权利。这就是中国目前战略可能造成的结果。

该地区国家日益增强的海洋领域意识能力,以及美国和外部各方持续、强有力的安全存在,可能使中国转向妥协。但如果美国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如澳大利亚、日本和欧洲国家不能帮助东南亚国家使北京朝着更公平的妥协方向努力,他们将发现整个印太将远没有那么开放和稳定。如果南海争端通过单方面的胁迫行动得到有利于北京的解决方式,同时也不必付出重大代价,那么就将为日益强大的中国如何处理该地区的其他问题开创一个危险的先例。这也会坐实美国正在从该地区撤退,而美菲同盟遭遇如此惨败也会给其他南海地区国家造成不信任。

(本文为英国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印太海洋问题与区域秩序》一书中第一章简要概述。)


https://doi.org/10.1007/978-3-030-68038-1_1

学者视角

【印太海洋问题与区域秩序】南海环境问题的蓝色解决方案

越南海洋环境与自然协会主席,越南渔业协会常务理事阮周回(Nguyen Chu Hoi)撰文表示,对于南海而言,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维护海洋渔业资源,是…

越南海洋环境与自然协会主席,越南渔业协会常务理事阮周回(Nguyen Chu Hoi)撰文表示,对于南海而言,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维护海洋渔业资源,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了维护共同的环境利益、管理共同的渔业资源,以及促进东盟国家和中国之间的建立信任,有必要加强在南海地区的区域合作。

毋庸置疑的是南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对蓝色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南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正面临着来自陆地的威胁,三个最紧迫的挑战是:污染、过度捕捞和管理不善。如果这些挑战得不到妥善解决,海洋的可持续性将受到重大影响。为了发展可持续的海洋经济,南海沿岸国家有必要采取以蓝色经济为基础的解决办法。在“南海仲裁案裁决”中,环境、资源和主权问题被视为“同一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太敏感的问题”是各方可以在不损害任何主权主张的情况下进行合作的问题。这意味着缓和紧张局势将有助于环境和粮食安全,反之亦然。鉴于南海争端的复杂性,在可预见的未来达成解决方案的可能性仍然很小。因此,就上述问题开展区域合作可以成为促进信息交流和分享的工具,不仅是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可以服务于经济和政治目的。环境保护实际上可以是一个中立的政治问题。

南海地区各国在海洋资源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并依赖包括航道在内的海洋公共区进行贸易和能源供应。但在如何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方面,中国与其他地区国家存在重大争议。在这方面,迫切需要在现有的印太愿景中引入“蓝色解决方案”,以促进以《海洋法公约》为基础、在所有利益攸关方参与下的全区域合作。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需要一个与“南海仲裁裁决”相适应的蓝色解决方案。蓝色解决方案也是和平解决方案,能够确保各方在处理复杂的主权争端方面的信任,因为南海的主权、海洋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是相互交织的。这是获得信任和扭转目前南海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恶化趋势的唯一可行途径。

(本文为英国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印太海洋问题与区域秩序》一书中第六章简要概述。)


https://doi.org/10.1007/978-3-030-68038-1_6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少消耗,更精确:中国对美国的军事战略

《国家利益》的专栏作家迈克尔·派克(Michael Peck)发表文章《少消耗,更精确:中国对美国的军事战略》(Less Attrition, More Precision: 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Ag…

《国家利益》的专栏作家迈克尔·派克(Michael Peck)发表文章《少消耗,更精确:中国对美国的军事战略》(Less Attrition, More Precision: 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Against America),分析了中国对美国采取“系统破坏战“这一军事战略的内涵与意义。

目前,中国军队正在开展“系统破坏战”,这是一种通过使对手丧失能力而不是消灭对手来获得胜利的方法。中国将试图通过对陆地、海洋、空中、太空、网络、电磁和心理领域的精准攻击,瘫痪对手的作战能力,而不是强调火力和大规模军队之间的决战。

兰德公司研究员杰弗里·恩格斯特罗姆(Jeffrey Engstrom)在一份新的研究报告中表示,在过去20年里,中国人民解放军越来越认识到,战争不再是敌对军事力量之间的歼灭竞赛,而是敌对作战系统之间的冲突。目前,中国军队已经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作战体系,包括反空袭作战体系、反登陆作战体系、火力战作战体系、封锁体系和信息作战体系。

事实上,中国的新战略被一些国家称作“一种不同形式的暴力”,美国可能错误地把重点放在了中国的军事威胁上,比如每周都有关于中国新型导弹或喷气式战斗机的报道。然而,中国军械库中最致命的新武器可能是对美国军事系统脆弱程度的了解。


7月14日发布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reboot/less-attrition-more-precision-chinas-military-strategy-against-america-189614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美国会输给中国吗?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卓越院士、前新加坡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在《国家利益杂志》七八月刊发文,表示妖魔化中国实际上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危险。作者…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卓越院士、前新加坡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在《国家利益杂志》七八月刊发文,表示妖魔化中国实际上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危险。

作者认为,中国在一系列问题上实际并未对美国的安全、繁荣和价值观构成挑战。首先,中国没有挑战美国的繁荣。第二,中国不是美国安全的威胁。最后,中国事实上从未向美国输出其意识形态,或者威胁要破坏美国的选举进程。

实际上,中国真正的目标是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中国对美国的真正挑战,是经济竞争。中国正在实施一项经过深思熟虑的长期战略,既成功地改善了14亿中国人民的生活,又成功地使中国经济与世界大多数国家接轨,使世界在中国的繁荣中受益,与之相反,美国实际上并没有与中国相对应的综合战略。

美国现如今很难证明,世界人民更支持美国而不是中国。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只是把中国看作一个正常的国家。中国正在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且在这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它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正常合作,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中国的尊重也在增长。如果美国试图孤立中国,很有可能最终发现:自己被孤立了。


7、8月刊发布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can-america-lose-china-189020

学者视角

【外交事务】对华“政权更迭”不适用

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埃文·S·梅代罗斯(Evan S. Medeiros)和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阿什利·J·泰利斯(Ashley J. Tellis)本月在外交事务网站…

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埃文·S·梅代罗斯(Evan S. Medeiros)和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阿什利·J·泰利斯(Ashley J. Tellis)本月在外交事务网站发表文章《“政权更迭”战略对中国是行不通的》(Regime Change Is Not an Option in China),阐述了对华“政权更迭”战略的不适用性,表达了美国应该专注于改变中国的行为而不是政权的观点。

中美竞争和依存关系并存的现象,在美国引发了激烈讨论。从2020年开始,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Mike Pompeo)和副国家安全顾问马特·波廷格(Matt Pottinger)等人开始主张对华实施“政权更迭”战略。拜登总统的团队则把意识形态作为其发展对华战略的核心。拜登政府已经停止将政权更迭作为一个明确的目标,但是拜登描述的“民主和专制之间的竞争”反映了对某种意识形态竞争的接受。

任何企图对中国进行政权更迭的尝试都可能失败,并给美国塑造中国行为的努力带来长期负面影响。几乎没有美国的盟友和合作伙伴会支持破坏中国的政权性质,削弱可能是美国战略武器库中最重要的工具。这种做法将孤立美国,并加剧其与中国本已根深蒂固的竞争。破坏中国政权也将有损中美在一些问题上的合作,包括应对伊朗和朝鲜的核计划以及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激进的战略将削弱美国处理与中国关系中最具争议的问题的能力。


7月8日发布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asia/2021-07-08/regime-change-not-option-china

学者视角

【国家利益】美国在巴基斯坦的基地如何符合中国的利益

主要研究南亚和中东问题的撰稿人鲁伯特·斯通(Rupert Stone)发表文章《美国在巴基斯坦的基地如何符合中国的利益》(How a U.S. Base in Pakistan Serves China’s Intere…

主要研究南亚和中东问题的撰稿人鲁伯特·斯通(Rupert Stone)发表文章《美国在巴基斯坦的基地如何符合中国的利益》(How a U.S. Base in Pakistan Serves China’s Interests),分析了美国在巴基斯坦建立基地对中国军事战略政策的影响。

随着美国从阿富汗撤出剩余部队,拜登政府正争先恐后地确保“超视距”反恐能力,使其能够从阿富汗境外的基地打击和监视恐怖组织。巴基斯坦是建立这样一个基地的选择,因为它靠近阿富汗境内基地组织等跨国恐怖组织居住的地区。但其政府断然拒绝接纳美军。权威人士分析,中国和巴基斯坦是最亲密的经济和安全伙伴,并且中美之间竞争加剧,因此中国也会反对美国在巴基斯坦建立基地。

去年,中巴签署了新水电项目协议。但是,巴基斯坦塔利班恐怖主义的重新抬头可能会严重破坏进展。因此,美国基地可能会保护而不是威胁中国的利益。中国当然会非常乐意让美国消灭敌人,并承担任何平民伤亡所带来的名誉损失。华盛顿在巴基斯坦极不受欢迎,而且很可能继续如此,这会分散人们对中国缺点的注意力。

尽管有关“全天候友谊”的言论不绝于耳,但中巴经济走廊的项目的费用十分昂贵,并且两种文化是非常不同的,一个是世俗而现代的,另一个是保守而虔诚的。如果美国继续在该地区驻军,北京和许多巴基斯坦人就会进一步将美国的好战态度与中国所谓的以和平、发展为基础的对外关系方式对立起来。

此外,基地可以激发恐怖组织,为他们提供强大的招募工具。巴基斯坦过去对美国反恐战争的支持引起了激进组织的强烈的敌意。因此,虽然美国在巴基斯坦的军事存在对中国有好处,但也有风险。但北京肯定会反对美国在该国建立军事基地,这是错误的,因为建立军事基地有充分合理的理由。


6月29日发布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buzz/how-us-base-pakistan-serves-china%E2%80%99s-interests-188817

学者视角

【海军战争学院评论】中国如何主宰全球海运业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美国海军少将克里斯托弗·麦克马洪(Christopher J. McMahon)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评论》春季刊发文,着重分析了中美海运业的发展及现状,表示了对中国海运业发展强大的担…

美国海军少将克里斯托弗·麦克马洪(Christopher J. McMahon)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评论》春季刊发文,着重分析了中美海运业的发展及现状,表示了对中国海运业发展强大的担忧。

自美国建国以来,几乎每一位总统都会呼吁国会支持强大的美国海运业。美国商船曾经是世界上最大、效率最高的商船之一,但到了今天,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领先的商业海运大国。很有可能在不到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中国将实际上控制世界的海上供应链。这种情况对美国和整个世界造成的后果是惊人的。作为一个经济和军事力量流动十分依赖海上运输的国家,美国必须立即采取果断措施,促进重建美国的航运业,进一步使美国海运业的所有部门能够在全球航运业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中国在海洋事业惊人发展中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中国十分重视航海科学、海洋工程和海洋商业方面的海洋教育,超过11.5万名学生就读于多所中国海事大学和学院。此外,中国是全球船舶融资的领头羊,为寻求购买、建造或租赁船舶的国际航运公司提供资金,到2025年,预计中国银行将提供全球50%的造船贷款。这意味着,尽管中国可能不直接拥有或经营世界上大量的商船,但它将对世界上大多数的商船队产生影响,因为它持有其他国家公司拥有的大部分船舶的抵押贷款。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海洋方面也是占主导地位的,目前,中国海洋产业的“蓝色经济”已经占到中国GDP的10%,随着海洋BRI项目的实现,这个数字还会增加。

总之,中国在海运业上是有不加掩饰的雄心的。随着中国在航运、全球港口所有权、海洋金融和造船业方面的海上主导地位继续增长,中国将同时获得政治权力和影响力。这对于美国和他的欧盟伙伴来说后果可能十分严重。事实上,美国和欧盟对于中国海运业发展的担忧的声音也总是被忽略,西方政府目前十分缺乏相应的行动。这样的不作为使得中国的成功变得更具有可能性。应该让美国重振其海洋产业,在此过程中必须要调动美国的国家力量,采取实质性和持续的政治行动、政策和财政支持发展海运业,重新夺回在这一行业的主动权。


2021年春季刊发布

https://digital-commons.usnwc.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8188&context=nwc-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