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条件查询

专家评论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中国的强硬态度可能是印澳关系的催化剂

6月4日,印度总理莫迪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进行了线上双边首脑会谈。此次会谈至关重要,不仅是因为其展现了印澳两国在国际交往受到限制之时仍坚持对话的决心,还因为会谈发…

6月4日,印度总理莫迪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进行了线上双边首脑会谈。此次会谈至关重要,不仅是因为其展现了印澳两国在国际交往受到限制之时仍坚持对话的决心,还因为会谈发生在两国都认为自身受到中国“攻击”之时。

对印度来说,2018年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非正式会晤所确立的“武汉精神”,已经被新冠疫情以及中印边境西段对峙所“摧毁”。对澳大利亚而言,中澳蓬勃发展的经济关系因中国对其牛肉和大麦的出口制裁而受到打击,这很可能是中国对澳大利亚政府要求独立调查新冠病毒来源的报复。面对中国的制裁,莫里森总理坚定地回应,澳大利亚不会“出卖”自己的价值观。

印澳军事与经济合作是促成此次会谈的重要因素。会谈达成了印澳后勤支持协定,此举有力增强了美、印、日、澳“四方安全对话”中军事合作的力量。印澳海军海上联合演习(AusIndex)以及两国防长和外长“2+2”年度会议,也促使两国安全合作的日益紧密。然而,印澳经济往来仍是两国双边关系的短板,印澳双边贸易额仅为300亿美元,而且澳大利亚对印投资相对有限。此次首脑会谈为印澳经贸往来注入新动力提供了机会。

但是,这些双边议程都是老生常谈,在印澳以往的高层接触中被反复提及。中国的态度与政策或许正是激发印澳关系发展潜力、打破合作常态的催化剂。

【作者:Navdeep Suri 纳夫迪普•苏里,新经济外交中心(the Centre for New Economic Diplomacy,CNED)主任、杰出研究员,曾任印度驻约翰内斯堡总领事、驻澳大利亚高级专员、驻埃及和驻阿联酋大使等。】


6月4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belligerent-china-can-be-just-catalyst-india-australia-ties-need-67313/

专家评论

【梵门阁】中国的手机软件或将构成安全风险

在十五世纪,中国明朝曾有郑和七次下西洋。在航行过程中,郑和向他遇到的每位统治者都献上珍宝,但前提是要求他们向中国皇帝表示敬意。如今,印度引入中国的手机软件并允许…

在十五世纪,中国明朝曾有郑和七次下西洋。在航行过程中,郑和向他遇到的每位统治者都献上珍宝,但前提是要求他们向中国皇帝表示敬意。如今,印度引入中国的手机软件并允许对其投资,同意这些软件收集印度人的个人数据进而控制印度公司,这实际上是向中国表示敬意的新形式。

中国手机软件更能吸引消费者的原因有很多:界面操作简单、注册方便、无需信用卡详细信息、人机交互功能丰富。这些软件既迎合了新兴市场的生态系统,又构成了中国“数字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政府必须对外国直接投资进行规范性审查,包括来自印度周边国家和实体的投资,因为部分流向印度的投资带有战略目的。

中国开发的手机软件可以分成诸如UC浏览器和TikTok(“抖音”海外版)之类的应用程序,以及娱乐性质的应用程序,这两种应用程序背后的战略目的不同,引发的安全问题也不相同。首先,对于UC浏览器,它可以通过算法分析以投放给用户想要浏览的内容。例如,UC浏览器上关于中印战争历史的内容是基于中国的视角表述,它不仅仅是一个浏览器或工具软件,而是一个面向印度的宣传媒体。就TikTok而言,TikTok的主要用户为年轻人,该应用软件的内容审核、隐私和安全控制是否都在中国?印度用户的个人数据是否被提交给中国政府?这些问题需要引起警惕。其次,在娱乐性质的应用程序中,其内容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软件的管理者和推广者都可以编辑修改或进行创造。在印度,当前有4亿智能手机用户接受过教育,能够区分虚假内容和实际情况;而其余的4.5亿智能手机用户则需要重点关注。来自中国的此类应用程序极有可能被用来煽动印度社会的不和谐舆论和公民反抗活动。考虑到下一代智能手机用户的受教育水平和接受信息程度,来自中国的手机软件构成了严重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在敏感的中印边境地区,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和数据传输速度都在提高。

在国家利益和安全方面,特洛伊木马故事中的名言“提防带着礼物的希腊人”现如今显得格外重要。

【作者:Blaise Fernandes 布莱斯·费尔南德斯,印度梵门阁董事会成员,印度影音工业协会(Indian Music Industry,IMI)主席。】


6月4日报道

https://www.gatewayhouse.in/chinese-apps-security-risk/

专家评论

【和平与冲突研究所】印度与尼泊尔需要通过对话缓解紧张局势

5月31日,尼泊尔政府史无前例地向议会提交了一项宪法修正案,试图更改该国的官方地图,将部分印度-尼泊尔争议领土划入尼泊尔境内。此前,印度决定在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

5月31日,尼泊尔政府史无前例地向议会提交了一项宪法修正案,试图更改该国的官方地图,将部分印度-尼泊尔争议领土划入尼泊尔境内。此前,印度决定在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境内开辟一条穿越里普列克山口(Lipulekh pass,中方称强拉山口)的公路,为一年一度的凯拉什·曼萨罗瓦朝圣活动提供便利,此举使得两国的领土争端再度成为焦点。

自从克什米尔地区重组、印度政府发布新的官方地图以来,印度与尼泊尔之间的领土争端就一直在升温。尼泊尔认为印度将卡拉帕尼(Kalapani)和里普列克(Lipulekh)等本应属于尼泊尔的地区划入了印度地图。而印度方面则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尼泊尔的主张违反了两国关于解决争议和敏感问题的协议,印度陆军参谋长纳拉瓦内(Naravane)还暗示中国在印度-尼泊尔领土争端中煽风点火。人们常常用“特殊”一词描述印度-尼泊尔双边关系,这并非空穴来风。1950年两国签订的《印度-尼泊尔友好条约》为尼泊尔人提供了在印度就业的国民待遇,并且开放了两国边界。 印度军队还招募尼泊尔人参军(例如备受尊敬的廓尔喀军团),有些人甚至升任成将官,这种现象在其他任何两个国家之间都是前所未有的。按照传统,印度与尼泊尔陆军参谋长将为对方授予荣誉将军头衔,此项惯例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从2006年开始的尼泊尔君主政体到民主政体激荡转变中,印度与尼泊尔的特殊关系得到了考验,两国关系涉及多个层面。

在此次争端的三角关系中,中国扮演了重要角色,加剧了混乱局面并制造棘手问题。印度与尼泊尔的领土争端是殖民主义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在与较小邻国之间的主权问题或民族主义问题被煽动或操纵时,印度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更缓和且更具有说服力的手段,以避免此类问题再度爆发。处理与尼泊尔的关系是检验莫迪政府邻里政策有效性和灵活性的一个机会。如果印度能够被视为一个具有同理心且可靠的伙伴,能够理解较小邻国的担忧,那就可以对中国不断扩张的影响力应对自如。

【作者:Uday Bhaskar 乌戴·帕斯卡尔,退役海军准将,印度防务专家,印度政策研究协会主任。】


6月5日报道

https://www.etvbharat.com/english/national/bharat/bharat-news/india-nepal-tension-must-be-redressed-through-dialogue/na20200605114149107

专家评论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中印边境信任措施失效

6月6日,中印举行了军队指挥官会议,并发布声明表示“双方将继续进行军事和外交接触,以化解紧张局势,确保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会议表明,想要让中国放弃对加勒万河谷…

6月6日,中印举行了军队指挥官会议,并发布声明表示“双方将继续进行军事和外交接触,以化解紧张局势,确保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会议表明,想要让中国放弃对加勒万河谷、基阿姆温泉和班公湖地区的控制权还需从长计议。过去一个多月的对峙表明,中印为维持实控线沿线和平而建立的信任措施已经失效。

中印边境地区最初的信任措施建立在1993年的《边境和平与安宁协定》(Border Peace and Tranquillity Agreement,BPTA)的基础上,两国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实际控制线”由此产生。因为双方对实控线的位置看法不一,两国承诺共同检查和确定其“看法不同”的部分实控线。在随后的20年里,中印陆续签订了一系列的协议与条约,确定了与实控线相关的制度、限制了中印双方在实控线沿线地区允许使用的武器并规定了巡逻人员在争议领土上相遇时的标准操作程序。

自2008年以来,中国对印度加强边境防御的行动感到震惊,开始提议双方签署边防合作协议(Border Defence Cooperation Agreement,BDCA)。中国希望印度停止进行边界建设,因为在双方信任措施下不需要加强边防建设活动,但印度表示反对。两国最终在2013年10月13日签署了边防合作协议,重申了过去达成的共识,并强化了两国军事行动部门与国防部间的联系。2015年莫迪访华时,极力主张中印双方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以解决边界问题,否则就退回到1993年协议中确定实控线的阶段。但中方回避了这个问题,称确定实控线的进程“遇到了困难”。据印度官员称,双方对实控线看法的不同导致了中方终止了这一进程。边防合作协议未能解决所有问题,中方显然看到了搁置实控线问题的优势,并提议将未确定的实控线视为双方都应当遵守的“准则”。不过,中印关于实控线的分歧仅涉及沿线部分地区,建立信任措施的目的是减少由此引发的紧张局势。但现如今,中国似乎在暗示不再遵守相应的协议,并试图制止印度长期的建设活动。

【作者:Manoj Joshi 马诺伊•乔西,印度观察家基金研究会杰出研究员、评论员和专栏作家、前印度政府国家安全问题组成员。代表作:《失落的叛乱:九十年代的克什米尔(Lost Rebellion: Kashmir in the Nineties )》等】


6月8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indo-china-row-signals-breakdown-of-confidence-building-measures-67469/

专家评论

【印度辨喜国际基金会】探析中印实际控制线对峙事件

近期,有印度学者指出,由于印度遵循“对实际控制线存在不同看法”的理念,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了大量两国争议领土的控制权。但这一观点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在中印…

近期,有印度学者指出,由于印度遵循“对实际控制线存在不同看法”的理念,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了大量两国争议领土的控制权。但这一观点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在中印边境西段地区,印度一直采取最高限度的管控政策,修筑了各种各样的观察哨所。这些观察哨所是由印度中国研究小组(China Study Group)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后所设立的。印度对该地区的管控力度并没有被以任何方式削弱,当前实际控制线对峙事件应当被认定为印度军方的失败。

此次中印实际控制线对峙事件的发生可以归因于印度在边境地区——特别是在加勒万河谷地区开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及印度军事力量与快速反应能力的提高。就边境基础设施建设而言,中国更具优势。从北部的Samar Lungpa到Demchok(碟穆绰克地区,中国方面认为该区域位于传统习惯线中方一侧,属于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的一部分),中国在中印边境西段的大部分地区都修建了直达实际控制线的公路,并随着时间发展而不断更新。中国更希望印度不在边境前沿地区修建基础设施,保持两国之间基础设施不平衡的状况。印度的建设进度总是断断续续的,中国一直凭借其对印度军队所保持的优势和对印度边境活动产生的影响来干扰印度的建设计划。

长期以来,中国不断提高在班公湖地区的监管和部署能力,这给印度带来了压力。印度通过边境谈判机制等各种途径都没有缓和这一压力。由于缺少能够连接实际控制线地区的道路,印度军队在北部某些地区的活动长期受到限制。然而,这种情况在去年发生了变化,Darbuk-Shyok-Daulat Beg Oldie(DSDBO)公路的竣工显著加强了印度在这一地区的战略控制力。在付出了巨大努力之后,这条道路使印度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到达实际控制线。作为后续措施,也为了减缓在其他地区承受的压力,印度正逐步在Darbuk-Shyok-Daulat Beg Oldie公路主干道之外建设直达实际控制线的支线公路。目前中印的对峙正是印度在加勒万河谷地区进行道路建设所引发的。

当前中印实际控制线对峙背后是两国更深层次的博弈和规划,不仅仅是某个地方指挥官心血来潮所引发的。印度必须利用与中国在军事、外交和政治层面所建立的良好机制来化解危机。但两国在军事层面的努力似乎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双方需要尽早开辟外交渠道和必要的政治渠道进行协商。

【作者:Amarjeet Singh Bedi,印度陆军第4军现任指挥官,印度国防情报局局长,中将军衔。】


5月28日报道

https://www.vifindia.org/article/2020/may/28/decoding-india-china-standoff-at-the-lac

专家评论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美印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前景

气候变化是本世纪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各国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将决定地球的未来。正如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发布的《2020年全球风险报告》(Global Risk…

气候变化是本世纪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各国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将决定地球的未来。正如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发布的《2020年全球风险报告》(Global Risks Report 2020)所指出的那样,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在未来10年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发布的《2019年排放差距报告》(2019 Emissions Gap Report)显示,全球温室气体(global greenhouse gas,GHG)排放量最大的行为体分别是中国、美国、欧盟和印度,其中美国和印度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的20%。尽管印度和美国在人均排放量和人均收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两国必须根据各自的能力水平采取具体行动,制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避免气候变化引起灾难性后果的解决方案。实现这两个目标均需要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关键领域开展创新交流合作、加强双边技术援助以及促进在能源获取、能源效率和可再生技术方面的投资。

美国和印度已经共同推进了两国在气候合作行动和政策领域的战略伙伴关系。然而,现有的努力主要聚焦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合作,这还远远不够。在世界各国抗击疫情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薄弱的国际合作与投资短缺会造成人员和经济损失。气候变化引发的灾难可能比当前的疫情更加严峻,但各国却容易忽视这一风险。因此,印度和美国必须加倍努力,推动结构性改革,跨越制度障碍,克服阻碍绿色产业增长和发展的困难。

【作者:Samir Saran 萨米尔·萨兰,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主席、世界经济论坛南亚咨询委员会委员、全球未来网络安全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球治理、气候变化、能源政策、世界发展格局、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互联网治理和印度外交政策等;Richard Verma 理查德·维尔玛,曾担任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美国驻印度大使等职务,现任亚洲集团(Asia Group)副董事长兼合伙人。】


6月1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us-india-partnership-for-a-green-future-67181/

专家评论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中印竞相加强对非关系

新冠疫情对非洲影响巨大,当地脆弱的经济与公共卫生状况使其非常依赖外部援助。非洲需要口罩、呼吸机、甚至肥皂和水等基本必需品以及医疗防护装备以支持前线的卫生工作者。…

新冠疫情对非洲影响巨大,当地脆弱的经济与公共卫生状况使其非常依赖外部援助。非洲需要口罩、呼吸机、甚至肥皂和水等基本必需品以及医疗防护装备以支持前线的卫生工作者。在少有其他国家对非伸出援手之际,中国与印度对非洲进行了医疗援助。

作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在疫情爆发之初,中国就有意帮助非洲抗击疫情。为了提高中国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人道主义援助者“公共产品”主要提供者的形象,中国向几个非洲国家运送了医疗防护设备、检测工具、呼吸机和医用口罩。中国的“捐赠外交”旨在转移各国对病毒起源的注意力、在海外传播善意并树立大国形象。在多边外交的关键问题上,中国高度依赖非洲国家的外交支持与合作,中国候选人赢得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负责人职位就离不开非洲国家的支持。

对印度而言,向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伸出援手证明了印度作为负责任且可靠的全球利益相关者的地位。印度及时开展了技术经济合作项目(Indian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ITEC)抗疫战略培训网络研讨会,专门培训非洲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国家的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并分享印度的防疫措施。非洲国家与印度面临着相似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挑战,都愿意了解和学习印度的抗疫措施。

印度和中国都将自己定位为非洲的可靠伙伴,通过各自医疗外交和援助,力争在需要的时候得到非洲国家的支持。中印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两国作为人道主义斗士的国际形象,但中国凭借精英资本、基础设施投资和政治影响力创造了中非之间强有力的国家间关系,印度则侧重于建立地方合作和印非平等伙伴关系。

【作者:Harsh·V.·Pant 哈什·V.·潘特教授,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项目研究员兼负责人,伦敦国王学院国际关系教授。】


6月2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india-china-and-fortifying-the-africa-outreach-67203/

专家评论

【印度政策研究中心】实际控制线对峙背后的中国策略

中国和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西段加勒万河谷地区的对峙仍在继续,双方都在巩固各自的军事阵地。尽管中印两国可以通过在过去几年中建立的对话机制来缓解紧张局势,但问题的解决…

中国和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西段加勒万河谷地区的对峙仍在继续,双方都在巩固各自的军事阵地。尽管中印两国可以通过在过去几年中建立的对话机制来缓解紧张局势,但问题的解决仍然有待于中国军队作出撤退的决定。如果现状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当前的对峙或许可以缓和,例如让两国军队都有限度地后撤几米,但这样又会使大部分受到“侵犯”的领土落入中国手中,反而实现了中方的利益。如果让中国同意撤出当前占领的区域,印度需要作出妥协,可能要停止在实际控制线本国一侧开展边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被要求拆除已经建成的部分。

在2017年洞朗对峙的解决过程中,两国军队脱离了接触,中方也停止了相关的道路建设活动,但中国仍继续巩固其在占领区域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尽管印度的行动阻止了中国的进一步“入侵”,但却并不是改变局势的关键,印度针对中国在实际控制线沿线地区的行为模式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策略。多年来,我们已经在中印边境地区的种种事件中看到这一点。印度方面一直在实际控制线沿线进行小规模活动,但它没有能力和意愿采取军事行动来遏制中国。印度必须要明晰中国的蚕食策略,并制定有效的反制计划,这可能需要印度利用两国实际控制线的模糊性,在拥有战术优势的地区争取非对称性利益。只有这样,印度才能获得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印度不应当通过拉近与美国的距离来挑衅中国,其潜台词是与美国或其他被中国视为对手的国家保持距离将在某种程度上减缓印度受到的压力。这种理念背后的逻辑很奇怪,它暗示印度的外交政策是由美国政府所作出的。但印度政府应当根据中国的喜好来制定政策吗?为了实现印度的最大利益,印度政府应当根据本国的需求制定外交政策。根据印度政府往常的经验,印度与美国或其他主要大国之间牢固的关系可以为本国提供更多的外交回旋余地和应对中国挑战的能力。印度在国际社会中越孤立,在面对中国的压力时就越难以为继。

【作者:Shyam Saran 萨仁山,印度前外交秘书,曾于1997年至2001年担任印度驻缅甸大使,印度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6月2日报道

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analysis/as-the-lac-heats-up-reading-china-s-playbook/story-0b7pzNwsL282ktzMsj5YWK.html

专家评论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中印边界再度紧张似曾相识

5月来,印度与中国之间又出现了熟悉的一幕:两国士兵在边境地区发生冲突,越界事件不断增加,两国外交官措辞强硬,双方军队在关键地区的存在感日益增强。当前,国际社会正全…

5月来,印度与中国之间又出现了熟悉的一幕:两国士兵在边境地区发生冲突,越界事件不断增加,两国外交官措辞强硬,双方军队在关键地区的存在感日益增强。当前,国际社会正全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印度也在积极思考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卫生和经济危机。然而,中印在边境西段实际控制线沿线再次发生对峙,两国边境冲突似乎达到了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过去几天在地方指挥官层面的若干次会议仍未能缓和紧张局势。

中国在边境地区越来越激进的部分原因与印度边境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关。如今,印度边境部队的巡逻范围更广,应对中方“侵略”的反击也更加有力。面对中印间尚未明确划分的边界,印度军队实力不断增强也提高了边境地区的不稳定性。

探寻中印对峙的地方层面原因非常容易,但中印关系的评估应该考虑到结构性和制度性因素。中国不仅面临着来自香港、新疆、台湾等地的国内问题,还面临着一个日益敌对的国际环境,甚至其领导层提供高速经济增长的能力都正在受到质疑。而印度不仅限制了中国企业对印直接投资,还呼吁并支持对新冠病毒起源进行独立调查,甚至有两名印度议员直接参加了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的“宣誓就职仪式”。此时中国在中印边界的“进攻性姿态”除了巩固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执政地位外,也是向特定国家发出的政治信号。

屈服于中国的“侵略”无法缓解印度与中国的紧张关系,中国的激进行为是其自身全球战略和国内不稳定的结果。印度的最佳应对政策是建立对中国的威慑能力,而第一步就是坚守本国底线。

【作者:Harsh·V.·Pant 哈什·V.·潘特教授,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项目研究员兼负责人,伦敦国王学院国际关系教授。】


5月25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sino-indian-border-tension-deja-vu-all-over-again-66688/

专家评论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中国在边境对峙中传递的政治信号

2020年5月中印边境对峙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中印边境西段与锡金段的对峙事件究竟是相互关联还是彼此独立?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尚未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这一系列行动都是…

2020年5月中印边境对峙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中印边境西段与锡金段的对峙事件究竟是相互关联还是彼此独立?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尚未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这一系列行动都是为了向印度传递政治信号,而不是发动战争。

首先,两国边境对峙可能是因中国阻止印度在加勒万河谷修建公路而引发的。2019年4月,印度修建了durbuk - shyoko - daulat Beg Oldi公路,显著加强了印度在这一地区的战略控制力。此次对峙还与印度在拉达克东部和锡金北部的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密切相关,可能是长期以来控制该地区的中国当地部队对这一变化过于紧张,也可能是中方对保卫西藏长期战略有着自己的战略考量。

其次,对峙事件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对实控线以西地区领土立场的转变。1959年周恩来总理重申了中国在1956年声明的领土主权界线,这条线以奇普恰普河(Chip Chap river)和加勒万河为界。1960年,中国扩大了对领土的要求,占领了奇普恰普河谷、加勒万河谷与班公湖的部分地区,甚至引发了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战后,中国在实控线沿线又占领了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也是引发中印边境对峙的另一个原因。上周,美国助理国务卿爱丽丝·威尔斯(Alice Wells)一反常态地表示,各国应当透过紧张的局势看清中国的“威胁”。她补充说,无论是在中印边境还是南中国海,“我们不断看到中国的挑衅行为”。新冠疫情的影响使中国对美国的敌对态度更加感到不安。美国近期的举动将全球反华舆论推到了一个危险的高度。因此,中国在边境地区的行为很可能正在传达一个信号,让印度认识到自身也面临着许多迫在眉睫的问题,警告印度不要参与任何美国主导的行动,否则将得不偿失。

【作者:Manoj Joshi 马诺伊•乔西,印度观察家基金研究会杰出研究员、评论员和专栏作家、前印度政府国家安全问题组成员。代表作:《失败的叛乱:九十年代的克什米尔(Lost Rebellion: Kashmir in the Nineties )》等】


5月26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the-overt-chinese-message-66760/

专家评论

【印度辨喜国际基金会】中印在实控线沿线发生冲突

5月初,中印军队在两国实控线沿线地区爆发了两起冲突事件。出于长期谈判考虑,中国军队正在准备修建永久性防御设施并计划长时间驻扎。随着相关报道的进一步深入,有明显的迹…

5月初,中印军队在两国实控线沿线地区爆发了两起冲突事件。出于长期谈判考虑,中国军队正在准备修建永久性防御设施并计划长时间驻扎。随着相关报道的进一步深入,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中国是有备而来。首先,中方常规的巡逻队伍一般由10-30人组成,而此次有大规模的中方人员介入(将近250人),这一现象非同寻常。报道还称,这部分解放军队伍携带了装配有金属钉的棍棒,这虽然奇怪但也从侧面表明了中国军方的计划——如果爆发冲突,就会使用避免立即导致冲突升级的武器。中国在南疆军区和阿里军分区部署了大量的直升机,直升机迅速抵达冲突地点表明中国军方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在当前的国际社会中,中国的态度更加强硬,鉴于印度和世界各国注意力都集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上,中国可能意图夺取它宣称拥有主权的领土。此外,中国多年来也一直在“蚕食”领土,并得到了巴基斯坦的支持。2020年3月,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Inter Services Intelligence Directorate,ISI)的一名上校被派驻到中国中央军委的联合参谋部,因此不能排除巴基斯坦为中国出谋划策的可能性。5月20日,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发言人就美国助理国务卿爱丽丝·威尔斯(Alice Wells)近期表示支持印度的声明作出了强烈且强硬的回应。中国大使馆参赞嵇蓉表示,“我们坚决反对分裂活动,坚定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坚决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我们有决心实现国家的最终统一”。他的发言似乎向印度传达了某种警告:不要试图煽动达赖喇嘛问题、不要过于靠近美国以及不要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做文章。

中国似乎已经做好了谈判的准备,但现有报道表明,中印之间的谈判尚未取得任何进展。中国方面可能希望将这些谈判拖延下去,以便对目前占领的区域维持实际上的控制。中国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解放军不撤离现在占领的地区,还将试图通过谈判获得更大的领土。

【作者:Jayadeva Ranade 贾亚德瓦·拉纳德,曾任印度政府内阁秘书处副秘书,现任中国分析与战略中心主任。】


5月26日报道

https://www.vifindia.org/2020/may/26/implications-of-the-ongoing-tension-with-china-along-the-lac

专家评论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印度对尼泊尔政策:善意并不能带来回报

一位印度前情报部门负责人曾指出,政府对周边国家的政策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印度希望周边国家将自己视为友善、热情且无害的大国,希望能获得邻国的爱戴而非恐惧。但这种政策…

一位印度前情报部门负责人曾指出,政府对周边国家的政策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印度希望周边国家将自己视为友善、热情且无害的大国,希望能获得邻国的爱戴而非恐惧。但这种政策违背了国际政治固有的规律,即没有恐惧就没有友谊。如果任何国家都可以无所顾虑地批评一个无害的大国,那么这个大国将没有任何地位。就印度而言,印度对待周边国家的政策几乎是一无所获,既没有让周边国家对自己感到恐惧,又没有获得原本所期望的善意与钦佩。近年来,印度的一些邻国越来越多地达成协议或采取一致行动,他们甚至都没有考虑印度的态度,更不在乎其行为对本国与印度关系产生的影响。因此,在明晰印度如何实施对周边国家政策这一大背景后,印度与尼泊尔之间持续不断的领土争端才容易被理解。

虽然印度与尼泊尔之间的领土争端只是一个细节性问题,可以在外交层面上加以解决。但令人担忧的是,尼泊尔总理卡德加·普拉萨德·夏尔马·奥利(Khadga Prasad Sharma Oli)竟然敢于激化矛盾,对印度政府横加指责。尼泊尔总理使用侮辱性语言,决定出版新的行政区划图,在有争议的地区附近设立武装哨所并发表“不惜一切代价收回领土”的好战声明,这些举动在以往的印度与尼泊尔双边关系中并不常见。不管尼泊尔总理背后的意图是什么(国内政治需求、按照中国的要求行事或者仅仅出于对印度根深蒂固的恐惧),他维持与印度关系的政策现在已经失败了。长期以来,印度一直无视尼泊尔总理的挑衅,反而对他采取了一种相当温和的态度,并认为在他发泄完不满之后事情就会平息下来。但这种方法不是长久之道,印度越退让,尼泊尔总理奥利就越有勇气。现在,事情到了必须作出抉择的时刻,如果印度还想保持与尼泊尔的关系,就不得不采取强硬态度。

有观点认为,尼泊尔对印度的挑衅行为是一个阴谋。如果印度中计并作出强烈的回应,尼泊尔国内的爱国主义情绪将被挑动,中国也将有机会加深对尼泊尔政府的影响力。但是,即使不作出任何回复,局势也将对印度不利,尼泊尔国内反印度游说团体将有胆量认为保持强势和污蔑印度是一种低风险但高收益的政治策略。

【作者:Sushant Sareen 苏山特·沙林,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5月26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nepal-being-nice-doesnt-pay-66761/

专家评论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印度国防参谋长反对航空母舰计划

上周,印度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Bipin Rawat)将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印度军队不是远征军,不应该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军事部署。他认为,印度军队“只需要为保卫国家的边…

上周,印度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Bipin Rawat)将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印度军队不是远征军,不应该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军事部署。他认为,印度军队“只需要为保卫国家的边界而战斗。当然,还要控制印度洋地区”。他接着补充道,军事部门不应当“通过歪曲印度军队的作战需求”来进口大量武器装备。在谈及印度海军的航母计划时,他称航母是一种可以“被导弹击沉”的水面舰艇,海军应当扩大对于潜艇的投资。

拉瓦特的发言包含了几个方面的信息,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海军和空军的采购计划表达了质疑。在中国一方面对中印边界问题施加压力,另一方面又在印度洋地区实施冒险行为之际,印度国防参谋长的态度至关重要。拉瓦特的言论还可能让海军和空军重新注意到陆军在印度军事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并有可能导致海陆空三军之间的竞争加剧。国防参谋长设立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加强印度军方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军兵种之间的联合性,如果海军和空军这两个规模较小的兵种认为国防参谋长更偏向于陆军,则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问题。(补充:首任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曾任印度陆军参谋长。)

显然,新冠病毒的传播给印度带来了经济和财政上的巨大影响。印度过去两年的国防预算处于上世纪60年代初以来的最低水平,而新冠疫情可能会导致国防预算被进一步削减。某些重要的国防采购计划将会受到影响,尤其是海军和空军的采购计划,二者都需要大量投资,布局长远且交付时间漫长。因此,印度海军和空军部门不会对国防参谋长的发言感到满意。拉瓦特在今年2月曾表示,海军提出装备第三艘航空母舰的计划可能不会很快得到批准,首先应当加强潜艇部队。他同时指出,做出这一决定主要考虑的是成本问题。但是,如果拉瓦特计划缩减海军部门的预算,印度军队在印度洋地区维持优势地位的目标也将无法得到保障。莫迪总理和苏杰生外长都强调印度应当在印度洋区域内大展宏图,为了在海洋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印度将需要装备更多的船舰。印度潜艇舰队的减少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印度只有13艘作战潜艇,其中大部分都已经相当老旧。这样会使得印度无法与印度-太平洋地区能力更强国家的海军相匹敌,例如中国和日本。

【作者:Rajeswari Pillai Rajagopalan 拉杰斯瓦里·皮莱·拉贾戈帕兰博士,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核与太空政策研究项目杰出研究员兼负责人。曾在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处担任助理主任。代表作:《龙之火:中国军事战略及其对亚洲的影响(The Dragon’s Fire: Chinese Military Strateg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Asia)》等。】


5月14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india-defence-chief-opposes-aircraft-carrier-plans-66148/

专家评论

【印度辨喜国际基金会】新冠疫情给“四方安全对话”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在2020年3月25日印度全境封锁之前,印度外长苏杰生曾就新冠疫情与印太地区一些国家的代表进行通话。这些国家不仅包括已经加入“四方安全对话”的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还包…

在2020年3月25日印度全境封锁之前,印度外长苏杰生曾就新冠疫情与印太地区一些国家的代表进行通话。这些国家不仅包括已经加入“四方安全对话”的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还包括韩国、越南和新西兰三国。这一系列电话会议不仅为“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国的扩充指明了方向,还预示着各成员国共同讨论全球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前景。但是,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危机已经给“四方安全对话”带来了负面影响。

鉴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印度国防部4月底命令军队各部门暂停所有采购活动,甚至可能削减国防经费,这严重影响了印度军队现代化的进程。日本防卫大臣称,在疫情蔓延期间,日本海上自卫队有可能撤离吉布提——日本唯一的海外基地。在中东地区驻扎的澳大利亚国防人员中有5人被确诊为新冠病毒肺炎。与“四方安全对话”的其他三个成员国相比,美国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现役军人与大量雇工、家属和国防部文职人员都被确诊患有新冠病毒肺炎。除新冠疫情外,美国军方还被特朗普政府拖进了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中。随着美国军队中确诊病例不断上升,航空母舰无法正常部署(航母是美国军事力量的主要象征),这限制了美国的战略选择。

“四方安全对话”被中国政府视为“遏华机制”,但该组织并不是军事联盟,印度与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都不是正式的盟友关系。鉴于中国频繁进行军事活动、加速基地建设并不断扩大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印度将加强与美日澳三国的军事合作,包括参加“马拉巴尔”(Malabar)等军事演习以及参与国防产业合作和情报共享。

未来,“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国讨论的话题将超越传统安全问题的局限。虽然新冠疫情给多边主义和全球化进程带来了压力,“四方安全对话+”(Quad plus)仍将在区域范围内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四方安全对话”尚未完全制度化,不能有效地应对印太地区日益严峻的挑战。

【作者:Aayush Mohanty,印度辨喜国际基金会助理研究员。】


5月14日报道

https://www.vifindia.org/2020/may/14/covid-19-opens-up-pressures-and-opportunities-for-quad

专家评论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印度应当同美国保持一致

印度总理莫迪最近出人意料地出席了“不结盟运动”视频峰会。在前两次“不结盟运动”峰会中,莫迪均未出席,这标志着印度政府已经放弃了“不结盟”原则而倒向了“多元结盟”…

印度总理莫迪最近出人意料地出席了“不结盟运动”视频峰会。在前两次“不结盟运动”峰会中,莫迪均未出席,这标志着印度政府已经放弃了“不结盟”原则而倒向了“多元结盟”(multi-alignment)政策。随着中美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关于印度是否应当结盟的辩论才刚刚开始。

一方面,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保持一致将符合印度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印度需要投资、高新技术和系统的制造业为数百万的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印度还需要先进的武器和科学技术来提高军事能力。印度雄心勃勃地希望成为一个大国,美国和西方各国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愿意与印度开展合作。在很多方面,印度其实已经与美国“结盟”。有许多词汇可以用来描述两国之间的“全面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如天然盟友、必不可少的盟友、21世纪决定性伙伴关系等。自具有历史意义的《美印核协议》签订以来,美印关系在过去15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武器销售和重要国防协议的增加巩固了两国之间的防务关系。美国和印度还积极开展经济和战略合作,定期举行双边或多边演习并进行对话。此外,美国和法国还是印度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主要支持者,并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四国也正在缓慢地构建多边伙伴关系,以应对中国的“扩张主义”政策,四国致力于营造一个开放、安全、包容和繁荣的印太地区。

另一方面,印度与中国是长期的竞争对手,中国并不希望印度崛起。中国政府希望把印度限制在南亚地区,并试图利用巴基斯坦来“制衡”印度。中国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介入南亚地区,阻止印度成为核供应国集团(Nuclear Suppliers Group,NSG)成员,并继续在联合国安理会中提出克什米尔问题来“针对”印度。中国“侵占”了印度领土的一部分,并宣称对整个“阿鲁纳恰尔邦”享有主权,中国已经对印度构成最大的军事威胁。

【作者:Yusuf T. Unjhawala 优素福·翁哈瓦拉,印度防务专家、国防和战略事务评论员。】


5月16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why-india-should-align-us-66233/

专家评论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印度需要在防疫期间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

在5月12日面向全国的讲话中,印度总理莫迪宣布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将“自力更生(self-reliance)”作为一项施政方针,在印度打造自力更生的“新常态”。印度财政部长…

在5月12日面向全国的讲话中,印度总理莫迪宣布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将“自力更生(self-reliance)”作为一项施政方针,在印度打造自力更生的“新常态”。印度财政部长也公布了经济改革方案概要,并在随后发表了一系列声明。财政部长强调现有的应对机制(包括优势和劣势)应当继续与卫生、人道主义和经济危机保持一致,并与印度在新冠疫情后世界格局中的战略定位相呼应。

长期以来,印度一直在核能、太空和国防等关键部门中将“自力更生”作为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印度政府自1960年代初就认识到自力更生的重要性,最初计划通过有针对性的进口替代政策(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以此实现本国、本地区的经济自立)来实现这一目标。等到了1980年代初,印度政府将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政策逐步推广到国防部门。冷战结束后,许多西方国家反对完全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更倾向于“合乎经济效益”(Value for Money)的理念。他们认为联合规划与合作项目更加经济实惠,具有避免重复和获取广泛技术基础的优点。与此同时,印度走上了本土化和“合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近年来,印度对来自中国进口产品的依赖大幅度增加,并在疫情期间引发了民众对供应链安全的担忧。为避免高成本、低竞争力和有限市场准入的困境,许多印度制造业(尤其是制药、电子、汽车和化工等行业)转而投向中国寻求更廉价的原材料市场。此外,许多公司的经营仍需要依赖其他国家的技术支持。

【作者:Girish Luthra 吉里什·卢特拉,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孟买分会访问学者,曾担任印度海军西部司令部司令,中将军衔。】


5月19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driving-self-reliance-while-combating-a-pandemic-66332/

专家评论

【印度观察家基金研究会】新冠肺炎疫情与新多边主义

5月4日,印度总理莫迪参加了由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Ilham Aliyev)主持的“不结盟运动”联络小组特别视频峰会,这是莫迪总理自2014年上任以来第一次出席“不结盟运动”峰…

54日,印度总理莫迪参加了由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Ilham Aliyev)主持的“不结盟运动”联络小组特别视频峰会,这是莫迪总理自2014年上任以来第一次出席“不结盟运动”峰会。莫迪总理缺席了2016年和2019年的“不结盟运动”峰会,这反映出他对尼赫鲁的政治遗产一直持有反对态度,以及印度的外交政策由过去的“不结盟”明显转变为当今的“结盟”立场。因此,在这种背景下,莫迪出席此次峰会的决定以及在会议期间发言的内容都暗示了他将在外交政策上进行调整。

莫迪当选印度总理正值世界范围内右翼民族主义兴起之时,人们常常将他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巴西总统博索纳罗相提并论。自2019年连任以来,莫迪一直因为某些具有争议性的政策而受到国际社会的批评,例如废除宪法第370条、通过《公民身份法(修正案)》以及对2020年2月的德里骚乱处理不当。在各种压力下,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使莫迪有机会重塑自己的政治家形象,并且可以与特朗普和博索纳罗划清界线。通过参加“不结盟运动”峰会,莫迪可以获得更加广泛的国际支持,展现更加积极的外交姿态。莫迪在会议期间强调“自由社会”和印度的“民主”制度在对抗疫情危机时的重要性,他还宣称“不结盟运动”为世界发出了“道德的声音”,而他接下来则想领导这个“道德的组织”。

在“不结盟运动”的120个成员国中,鉴于其民主价值观以及人口和经济规模,印度完全有资格成为该组织的领导人。此外,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三个创始国之一,这一身份对印度也极其有利。对于印度和莫迪而言,获得“不结盟运动”的领导权有两个方面的益处。首先,莫迪总理在国际平台上洗涤自己的威权主义和民族主义形象具有战略意义。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多边组织中担任领导角色,可以让莫迪与反对多边主义的特朗普和博索纳罗区分开来。第二,正如世界各国所预期的那样,在新冠疫情之后,世界将会出现一个新的秩序,而像印度这样的新兴中立大国将扮演重要角色。

此外,有关中美之间“新冷战”的论述正不断发酵。在这种情况下,“不结盟运动”作为“不结盟”国家组成的团体,在中美之间起着平衡的作用。在“南南合作”的范围之内,印度可以通过对“不结盟运动”的领导,在全球秩序中实现权力平衡。在疫情蔓延期间,印度政府的外交政策转变表明,它已经迅速捕捉到不断变化的全球新动态,莫迪总理重返南盟和“不结盟运动”正是明显的例证。

【作者:Ashutosh Nagda,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东南亚研究项目研究员。】


5月11日报道

https://thediplomat.com/2020/05/indias-renewed-embrace-of-the-non-aligned-movement/

专家评论

【印度观察家基金研究会】疫情与中国因素正在增进印美关系

2020年4月6日,美国白宫公布了总统签署的《关于鼓励对空间资源回收和利用的国际支持行政令》(Executive Order on Encouraging International Support for the Recovery an…

2020年4月6日,美国白宫公布了总统签署的《关于鼓励对空间资源回收和利用的国际支持行政令》(Executive Order on Encouraging International Support for the Recovery and Use of Space Resources)。该行政令承诺将继续扶持美国的私营部门,制定一个“创新和可持续的发展计划”,“重返月球并进行长期的探索和开发,同时将火星和其他目的地列入下一步计划”。该行政令还表示,美国将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国家进行双边和多边谈判,以便“保障公共或私人重返外层空间的安全和可持续性”。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将新的月球开发国际协议称为“阿尔忒弥斯协议”(Artemis Accord)。在“阿尔忒弥斯协议”公布的当天,中国在其新型重型运载火箭“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CZ-4B)”上测试了深空太空舱的使用情况。深空太空舱专为将中国的太空人带到月球而设计,是中国计划建立地月经济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协议对于印度而言至关重要,印度在太空领域有着自己的考量,但一直却无法通过合适的、更新的国际协议来实现自己的雄心。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印度政府应当立即退出其于1982年签署的《关于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Agreement Governing the Activities of States on the Moon and Other Celestial Bodies,以下简称《月球协定》),这一协定已经过时。印度政府匆忙签署《月球协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沉迷于“人类共同遗产”理念,但本国太空政策的制定者们却一直不批准和加入该协定。自从1999年出台太空探索计划以来,印度太空政策的制定者们就已经考虑开发月球资源并实现人类在月球和外太空的长期生存。在“月船一号(Chandrayaan-1)”和“月船二号(Chandrayaan-2)”分别于2008年和2019年成功发射之后,印度计划在2021年发射登陆月球南极地区的“月船三号(Chandrayaan-3)”。与此同时,印度还准备在2022年之前进行首次载人航天轨道实验,并在2030年之前建立一个地球轨道空间站。印度一直与欧洲、俄罗斯、日本和美国维系着富有成效的太空合作伙伴关系。印度政府希望在太空领域坚持战略自主的同时,可以在不同地缘政治集团之间保持灵活性。作为正在发展中的第三大经济体,印度不需要在各个航天集团之间选边站队,而需要与各方展开务实合作。在太空探索领域,印度应当成为一个积极的领导者,而非旁观者。

【作者:Chaitanya Giri 柴坦娅·吉里,印度梵门阁太空与海洋研究项目研究员。】


5月12日报道

https://www.gatewayhouse.in/indias-artemis-moon/#_ftn8

专家评论

【和平与冲突研究所】印度重返“不结盟运动”

5月9日,印度拒绝了尼泊尔反对修建通往中印边界里普列克地区(Lipulekh)公路的抗议,印度外交部发言人称该地区“完全处于印度领土范围内”,印度和尼泊尔双方可以通过外交…

5月9日,印度拒绝了尼泊尔反对修建通往中印边界里普列克地区(Lipulekh)公路的抗议,印度外交部发言人称该地区“完全处于印度领土范围内”,印度和尼泊尔双方可以通过外交对话解决边界问题。此前,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Rajnath Singh)于8日为这条80公里长,旨在缩短前往凯拉什-曼萨罗瓦尔(Kailash-Mansarovar)朝圣时间的公路举行了揭幕仪式。9日,尼泊尔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对这条联通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达尔丘拉地区(Dharchula)与里普列克地区公路的开通仪式表示遗憾,并声明这条公路“穿过尼泊尔的领土”。

尼泊尔外交部强调了该国对里普列克的主权要求。声明指出,“尼泊尔的政府一直坚持,根据《苏高利条约》(the Sugauli Treaty,1816),马哈卡里(Mahakali)河以东的所有领土,包括黎匹德拉(Limpiyadhura)河、卡拉帕尼(Kalapani)和里普列克,都属于尼泊尔。”与此同时,尼泊尔也对印度新地图将卡拉帕尼归为印度北阿坎德邦领土的一部分表示不满,并曾就卡拉帕尼问题寻求谈判,但印度拒绝了尼泊尔的抗议。尼泊尔外交部声明还指出,尼泊尔多次重申其对马哈卡里河以东所有领土的主权,而修建这条新路的“单边行为”违背了两国达成的谅解,即通过谈判寻求边界问题的解决方案。尼泊尔还表示,两国应致力于在“历史条约、文件、事实和地图的基础上”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边界问题,呼吁印度不要“在尼泊尔领土内进行任何活动”。


专家评论

【梵门阁】“阿尔忒弥斯协议”助推印度的太空雄心

5月9日,印度拒绝了尼泊尔反对修建通往中印边界里普列克地区(Lipulekh)公路的抗议,印度外交部发言人称该地区“完全处于印度领土范围内”,印度和尼泊尔双方可以通过外交…

5月9日,印度拒绝了尼泊尔反对修建通往中印边界里普列克地区(Lipulekh)公路的抗议,印度外交部发言人称该地区“完全处于印度领土范围内”,印度和尼泊尔双方可以通过外交对话解决边界问题。此前,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Rajnath Singh)于8日为这条80公里长,旨在缩短前往凯拉什-曼萨罗瓦尔(Kailash-Mansarovar)朝圣时间的公路举行了揭幕仪式。9日,尼泊尔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对这条联通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达尔丘拉地区(Dharchula)与里普列克地区公路的开通仪式表示遗憾,并声明这条公路“穿过尼泊尔的领土”。

尼泊尔外交部强调了该国对里普列克的主权要求。声明指出,“尼泊尔的政府一直坚持,根据《苏高利条约》(the Sugauli Treaty,1816),马哈卡里(Mahakali)河以东的所有领土,包括黎匹德拉(Limpiyadhura)河、卡拉帕尼(Kalapani)和里普列克,都属于尼泊尔。”与此同时,尼泊尔也对印度新地图将卡拉帕尼归为印度北阿坎德邦领土的一部分表示不满,并曾就卡拉帕尼问题寻求谈判,但印度拒绝了尼泊尔的抗议。尼泊尔外交部声明还指出,尼泊尔多次重申其对马哈卡里河以东所有领土的主权,而修建这条新路的“单边行为”违背了两国达成的谅解,即通过谈判寻求边界问题的解决方案。尼泊尔还表示,两国应致力于在“历史条约、文件、事实和地图的基础上”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边界问题,呼吁印度不要“在尼泊尔领土内进行任何活动”。


专家评论

【尼泊尔国际合作与参与研究所】卡拉帕尼难题:印度-尼泊尔外交的裂痕

5月9日,印度拒绝了尼泊尔反对修建通往中印边界里普列克地区(Lipulekh)公路的抗议,印度外交部发言人称该地区“完全处于印度领土范围内”,印度和尼泊尔双方可以通过外交…

5月9日,印度拒绝了尼泊尔反对修建通往中印边界里普列克地区(Lipulekh)公路的抗议,印度外交部发言人称该地区“完全处于印度领土范围内”,印度和尼泊尔双方可以通过外交对话解决边界问题。此前,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Rajnath Singh)于8日为这条80公里长,旨在缩短前往凯拉什-曼萨罗瓦尔(Kailash-Mansarovar)朝圣时间的公路举行了揭幕仪式。9日,尼泊尔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对这条联通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达尔丘拉地区(Dharchula)与里普列克地区公路的开通仪式表示遗憾,并声明这条公路“穿过尼泊尔的领土”。

尼泊尔外交部强调了该国对里普列克的主权要求。声明指出,“尼泊尔的政府一直坚持,根据《苏高利条约》(the Sugauli Treaty,1816),马哈卡里(Mahakali)河以东的所有领土,包括黎匹德拉(Limpiyadhura)河、卡拉帕尼(Kalapani)和里普列克,都属于尼泊尔。”与此同时,尼泊尔也对印度新地图将卡拉帕尼归为印度北阿坎德邦领土的一部分表示不满,并曾就卡拉帕尼问题寻求谈判,但印度拒绝了尼泊尔的抗议。尼泊尔外交部声明还指出,尼泊尔多次重申其对马哈卡里河以东所有领土的主权,而修建这条新路的“单边行为”违背了两国达成的谅解,即通过谈判寻求边界问题的解决方案。尼泊尔还表示,两国应致力于在“历史条约、文件、事实和地图的基础上”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边界问题,呼吁印度不要“在尼泊尔领土内进行任何活动”。


专家评论

【梵门阁】印度能否通过制裁手段抗衡巴基斯坦?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克什米尔边境地区的紧张局势再度升级,而中国也在新冠疫情期间增强了对巴基斯坦的影响力。鉴于当前亚洲和世界地缘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印度政府应当及时谋…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克什米尔边境地区的紧张局势再度升级,而中国也在新冠疫情期间增强了对巴基斯坦的影响力。鉴于当前亚洲和世界地缘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印度政府应当及时谋划后疫情时期抗衡巴基斯坦的新战略。

制裁是一种有效的外交或经济政策工具,世界各国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使用这种工具打击国际不法行为(例如印度曾在1974年和1998年进行核试验后受到美国与日本的制裁),而印度政府迄今尚未对这种政策进行过全面且明确的论证。实施制裁的目的在于迫使对手让步、传达相关信息和制止攻击活动。巴基斯坦因为支持恐怖主义融资和包庇恐怖分子而在全球范围内遭到谴责(例如被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列入灰色名单),但该国数十年来很少受到制裁。这主要是因为巴基斯坦背后有着强大的依靠,例如中国和美国。但是,这种情况在疫情之后的世界格局中或将发生被改变。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相互实施制裁的历史很短。2019年2月,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普尔瓦马(Pulwama)恐怖袭击之后,印度取消了给予巴基斯坦的最惠国待遇。巴基斯坦也反过来对印度采取限制措施,例如关闭其领空、禁止相关贸易活动和中止两国间邮政服务。中止邮政服务是一项罕见的制裁措施,其在商业领域可以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在最近几年发生的帕坦科特(Pathankot)、乌里(Uri)和普尔瓦马(Pulwama)袭击之后,印度迫切需要在法律体系中纳入制裁制度,以此应对巴基斯坦的侵略活动。与其他一些国家不同,印度目前并没有对制裁措施进行明确的立法。印度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重点关注与巴基斯坦军方有关的商业活动,因为巴基斯坦军方操纵了许多本国的商业组织。此外,印度政府还应当探寻对企业进行制裁的恰当方式,查明与巴基斯坦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有业务往来或者在巴基斯坦开办业务的印度公司和个人,这将对制裁的实施提供帮助。印度的决策者应当分析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印度还应当重视“邻里优先”政策、“东向行动政策”以及多极化和区域主义理念,与有关国家建立友谊,并利用自身影响力强化对巴基斯坦的制裁战略。

【作者:Ambika Khanna 安比卡·坎纳,印度梵门阁国际法研究项目高级研究员。】


4月30日报道

https://www.gatewayhouse.in/sanctions-pakistan/

专家评论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探索印澳高新制造业合作前景

在美中贸易战与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世界各国认识到生产多样化的重要性,并斥巨资逐步将制造业迁出中国。长期以来,澳大利亚对中国制造与出口的商品都存在过度依赖的状况。20…

在美中贸易战与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世界各国认识到生产多样化的重要性,并斥巨资逐步将制造业迁出中国。长期以来,澳大利亚对中国制造与出口的商品都存在过度依赖的状况。2019年中澳双边贸易额高达2000亿美元,而印澳双边贸易额仅有300亿美元。印度与澳大利亚是否能够在疫情危机中抓住机遇,互利共赢?

印度的制造业很大程度上以国内生产和消费为导向,而不是一个以出口为主导、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2014年9月提出的“印度制造”倡议更是计划在2022年将制造业产值从国民生产总值的15%提升到25%。与之相反,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制造业产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达到30年来的最低水平。不过,包括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俗称3D打印)、机器人和自动化、高新材料、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制造业产值占澳大利亚每年制造业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出口行业之一。

澳大利亚和印度有机会在这一全球制造业重大技术变革的关键时刻结成可靠的合作伙伴。印度在制造业领域对产品全球竞争力的需求,可以由澳大利亚高新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补足。印度同样可以满足澳大利亚低成本、高产量的需求。一方面,在成本竞争环境下,印度原材料充足、生产成本较低的优势可能成为澳大利亚企业走向世界的关键。“澳大利亚设计-印度制造”将成为两国合作的重要方式。其次,澳大利亚的高新制造业为印度制造业的技术变革提供了巨大的助力。新冠疫情下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迫使企业采取措施降低生产部门的风险,寻求生产自动化。

如今,印度制药业已经走在“印度制造”倡议的前沿,行业产量位居全球第三。澳大利亚综合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grated Economic Research Australia)的报告指出,“澳大利亚90%以上的药品依赖进口,而且处于全球药品供应链的末端,这使得该国容易受到供应链中断的影响。”印度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改进产品研发方法和缩短供应链等方式,在合作中为澳大利亚填补药品进口的空白。共同生产、共同创新应该是澳印制造业合作的前进方向。

【作者:Natasha Jha Bhaskar,主攻印澳合作的企业咨询公司总经理,并曾在议会担任印度国内外政策分析-沟通-宣传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印度政策动态。】


5月2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can-advance-manufacturing-change-the-game-in-india-australia-relationship-65562/

专家评论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印度没有派遣军队帮助斯里兰卡抗击疫情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印度军队正准备在斯里兰卡、孟加拉国、不丹和阿富汗部署军事小组,以帮助这些国家抗击新冠疫情。这一消息的传播和扩散使得印度外交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印度军队正准备在斯里兰卡、孟加拉国、不丹和阿富汗部署军事小组,以帮助这些国家抗击新冠疫情。这一消息的传播和扩散使得印度外交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对此,印度驻斯里兰卡高级专员公署迅速对这则不实消息进行澄清,以期缓解斯里兰卡国内官员和民众对印度的戒备之心。印度驻斯里兰卡高级专员公署的消息人士指出,“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印度都没有向斯里兰卡派遣军队的计划。”《经济时报》也援引印度外交部新任发言人阿努拉格·斯里瓦斯塔瓦(Anurag Srivastava)的发言进行澄清:“这些报道实际上是不准确的,我们向马尔代夫和科威特派遣的快速反应小组全部由医疗人员组成。”

斯里兰卡与孟加拉国政府也及时指出,不会向印度寻求军事帮助来对抗新冠疫情。显然,印度邻国的执政政府并不希望国内舆论因这些不实报道而产生误解,也不希望国内反对派制造任何麻烦。哪怕是在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危机下,允许别国军队在本国国土上活动也是对国家主权的巨大挑战。2004年12月斯里兰卡遭受海啸袭击时,印度向其提供的军事和医疗援助也只涉及使用空军运输机运送医疗物资。

目前,斯里兰卡也在使用军事力量抗击疫情。兼任国防部长的斯里兰卡总统戈塔布哈亚·拉贾帕克萨(Gotabhaya Rajapaksa),及时任命陆军参谋长席尔瓦(Shavendra Silva)作为抗击疫情特别工作组的负责人。马尔代夫也一直在向本国的国防部门施压,要求其协助完成各种救灾任务。斯里兰卡国防部秘书卡马尔·古纳拉特尼(Kamal Gunaratne)指出,如果不借助军队的力量仅让普通医生来抗击疫情,情况将很难得到控制。

在印度外交部发表声明后,印度代理高级专员维诺德·k·雅各布(Vinod K. Jacob)拜会了斯里兰卡外交部长迪内什·古纳瓦德纳(Dinesh Gunawardana),讨论了两国为抗击疫情采取的措施,并同意继续合作、共同抗疫。他们一致认为,疫情过后两国还需要大量合作才能实现经济复苏。

【作者:Sathiya Moorthy 萨提亚·莫西,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杰出研究员与钦奈项目的负责人。】


5月2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sri-lanka-india-not-sending-troops-to-fight-covid19-65571/

专家评论

【印度国防分析与研究所】印度需要遏制巴基斯坦的嚣张气焰

在2020年的前三个月中,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受巴基斯坦放任的违反停火协议事件多达1144起,而2019年和2018年同期只有685起和627起。仅在3月份,尽管巴基斯坦和全球各地(包括克…

在2020年的前三个月中,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受巴基斯坦放任的违反停火协议事件多达1144起,而2019年和2018年同期只有685起和627起。仅在3月份,尽管巴基斯坦和全球各地(包括克什米尔地区)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激增,违反停火协议的事件仍达到了411起的峰值。面对巴基斯坦提高对克什米尔地区的渗透和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在实控线沿线地区违反停火协议的猖獗行为,印度应该迅速采取措施,遏制巴基斯坦的嚣张气焰。

据报道,巴基斯坦一直煽动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武装分子潜入克什米尔地区,在该地区的居民中传播这种病毒。巴基斯坦似乎发现新冠病毒是一种可以打击印度的新武器。巴基斯坦正在散布虚假信息,指责印度政府未向克什米尔地区的居民提供医疗援助和救济,并声称印度实施的封锁和切断网络行为使得克什米尔人民无法应对新冠疫情。巴基斯坦负责国家卫生服务的总理特别助理扎法尔·米尔扎(Zafar Mirza)要求印度政府停止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封锁行动,以便帮助该地区居民应对新冠疫情。

巴基斯坦的政府与军方一直以来都没有放弃对克什米尔问题的关注,但他们在最近几个月里似乎加强了对本国国内的宣传力度。巴基斯坦政府还忽视了其向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on Money Laundering,FATF)作出的承诺。尽管新冠疫情给了区域内国家一个搁置争议、共同应对流行病的难得机会,但巴基斯坦方面却不愿意参与合作。当印度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领导人视频会议并设立应急基金以防止新冠病毒在区域内传播时,巴基斯坦拒绝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参与合作或作出贡献。

巴基斯坦只顾着操纵政治博弈,而忽视了当前疫情的严峻形势。印度不仅一再要求巴基斯坦终止在克什米尔地区开展的跨境恐怖主义活动,还应当继续在各种国际论坛上组织有力的外交活动来揭露巴基斯坦的诡计。除此之外,印度还应当在克什米尔地区掀起一场持久的政治运动,以赢得克什米尔地区居民的支持,让他们清楚自己的前途命运归属于印度。

【作者:Surinder Kumar Sharma,代表作有《南亚地区的武装组织(Militant Groups in South Asia)》、《巴控克什米尔:政治、党派和人物(Pakistan Occupied Kashmir - Politics, Parties and Personalities)》等。】


5月5日报道

https://idsa.in/idsacomments/time-to-call-pakistan-bluff-sk-sharma-050520

专家评论

【印度辨喜国际基金会】印度应该加快社会改革的步伐

自新冠疫情在印度爆发以来,该病毒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人们对于新冠疫情如何解决以及自身和世界运转能否回到正常状态,普遍感到悲观和困惑。而印度政府却对此束手无…

自新冠疫情在印度爆发以来,该病毒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人们对于新冠疫情如何解决以及自身和世界运转能否回到正常状态,普遍感到悲观和困惑。而印度政府却对此束手无策或选择忽略这些问题。从汽车行业产量快速下降、国家航空公司举步维艰、银行债务增加,到贫困问题与不可再生能源结构,这些问题甚至在疫情爆发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首先,庞大的人口规模对印度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各种问题或机遇都因此而放大。印度十多亿的人口为本国提供了大量的国内储蓄和国内消费,但当前人口数量过多对国家发展而言会逐渐变成一种“负担”而非单纯的机遇。其次,印度政府与本国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政府指责本国企业制定的发展策略犯了机会主义的错误,而企业则对政府一贯的低效率表示不满,可悲的是,双方的批评都不是空穴来风。很多时候,政府不得不在培养更加强大的市场力量与保护穷人等弱势群体之间做选择,这种选择让政府进退两难。但印度的小企业主也常常会面对税收、监管和官僚的骚扰等问题。再次,印度错过了从IT到AI技术的发展机会。印度没有积极评估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错失了培养像腾讯和百度这种高科技公司的契机。印度否认此次新冠疫情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也忽略了各种高科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这两种错误观念有相似之处。尽管机器人女佣或自动驾驶汽车不太可能在国内成为主流,但印度本应在远程医疗和网络学习方面大有作为,这两项技术可以帮助减少印度民众彼此之间获取基本社会公共服务的差距。新冠疫情凸显了印度在医疗产品和药品领域上对中国的依赖,但印度对华贸易每年都会积累巨大的逆差,这是一个长期的现象。最后,在新冠疫情封锁期间,财富不平等的现象日益严重。大量进城务工者从城市返回村庄或家乡途中遇到的困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新冠疫情或“封锁政策”并不是导致贫富差距的罪魁祸首,印度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规模的改革。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许多原本需要五年甚至十年才能解决的问题突然变得急不可待。

【作者:Prerna Gandhi 普雷纳·甘地,印度辨喜国际基金会副研究员。】


4月25日报道

https://www.vifindia.org/2020/april/25/coronavirus-speeded-pace-of-change-for-india

专家评论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印度应该担心中国加强南海控制吗?

上周,中国国务院批准海南省三沙市设立两个新的市辖区——西沙区和南沙区。三沙市西沙区负责管辖西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代管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南沙区负责管…

上周,中国国务院批准海南省三沙市设立两个新的市辖区——西沙区和南沙区。三沙市西沙区负责管辖西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代管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南沙区负责管辖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这一举措加强了中国对南中国海的控制,但同时也增加了地区冲突的可能性。

南海争端在三个方面与印度有关。首先,中国的军事行动集中在靠近印度洋海域的南海西侧,且其目标是与印度有密切政治和军事联系的国家。自2018年9月以来,中国海军不断“干扰”越南和印尼船舰,而这两个国家经常与印度合作开展地区安全行动。其次,随着中国在南海地区实际控制的加强,其在东印度洋的活动频率也不断上升。2019年9月,印度海军曾因发现中国海洋研究船“实验一号”(Shi Yan-1)在地处战略位置的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附近“从事可疑活动”而驱逐该船。有传言称,中国将支持修建一条穿越泰国克拉地峡的运河,并秘密谋划在柬埔寨海岸建造中国海军基地。中国在印度洋采矿与捕鱼活动的大幅增加,更令印度感到不安。第三,在印度洋发现中国情报船的事例越来越多。中国的“东调”级(Dongdiao class)情报收集船早些时候曾在西太平洋跟踪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的军舰,现在在东印度洋的水域活动,密切关注印度海军的动向,这引起了印度安全部门的不安。疫情期间,由于许多东南亚国家领导人患病或处于隔离状态,而美国又被国内的疫情分散了注意力,中国加快了在关键地区的行动节奏。

印度迄今在南中国海争端上的立场是中立的。印度的决策者们面对中国咄咄逼人的姿态长期采取谨慎立场,坚持从地缘政治和“力量平衡”的角度看待南海争端发展的趋势。然而,印度在南海问题上保持沉默的成本正在上升。如今,中国对南中国海争议领土的牢牢控制,预示着中国将在东印度洋投射更大的力量。

因此,印度的当务之急是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坚持国际海洋法原则。印度必须表现出与东南亚伙伴的团结,公开表示对中国行为的担忧。印度有必要与中国和东盟就亚洲海洋事务展开“基于规则与秩序”的对话,并为亚洲沿海国家的海上接触设定条款。否则,中国将在东南亚、甚至是印度洋发号施令。

【作者:Abhijit Singh 阿比吉特·辛格,前海军军官、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负责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海洋政策倡议方面研究,并曾参与撰写2007年度印度海事战略。】


4月25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china-tightens-grip-over-the-south-china-sea-should-india-worry-65181/

专家评论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疫情期间的美印合作

特朗普访印之后,美印关系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美国的处境已经比西班牙、意大利甚至中国更为严峻,印度原定的21天全国封锁政策也延长到了5月…

特朗普访印之后,美印关系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美国的处境已经比西班牙、意大利甚至中国更为严峻,印度原定的21天全国封锁政策也延长到了5月3日。尽管如此,美印关系依然在蓬勃发展,并可能打破近年来利益交换的僵局,达成更加积极的全面共识。

一方面,印度与美国联手开展医疗外交,向世界各国提供医疗与药物支持。在特朗普威胁针对印度药品出口禁令实施“报复”后,印度向美国出口了358.2万片羟氯喹与9吨原料药(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API)。本月,印度还将使用美国安排的包机将部分基本药物运往其他有需要的国家。另一方面,美印企业也在加紧合作,帮助两国抗击疫情。优步(Uber)与印度公司Flipkart、Bigbasket合作,使印度在全国封锁期间保障基本物资的运输。同时,马哈拉施特拉邦的Lupin跨国制药公司北美分部也向美国医院捐赠了1万个N95口罩。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有人指出民主制度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减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模式不同,民主国家政治的两极分化导致决策迟缓、抗疫不利。不过,虽然“中国模式”在建设医疗设施方面确实存在着极大的优势,但其政策缺乏透明度。同样,民主国家的各种分歧也阻碍了政策的施行,比如美国的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正在就各自的职责进行争论。印度和美国——世界上最大与最古老的民主国家——的合作,对民主国家抗击疫情模式的形成而言具有现实意义。此外,两国的相互配合也能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虽然美印国防贸易一直蓬勃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特朗普政府推动美印国防贸易的目的是增加武器出口,本质上还是推动其“购买美国货”的政策(Buy American)。对此,印度大肆宣扬两国国防贸易的发展,以安抚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对美印双边贸易失衡的担忧。美印在疫情期间的医疗合作推动了两国制药公司的合作并促进双方投资,这可能会给美国和印度提供一个探索“正和”(positive-sum)共识的机会。

【作者:Kashish Parpiani 卡希什·帕尔皮亚尼,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孟买中心研究员。】


4月27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us-india-cooperation-against-covid19-65256/

专家评论

【和平与冲突研究所】印度政府应该坚持其战略发展方向

印度为期一个月的新冠疫情全国封锁即将结束,这一措施对社会经济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破坏。新冠疫情对印度国内和全球政治产生的影响一直是热门讨论的话题,有关专家学者对此提…

印度为期一个月的新冠疫情全国封锁即将结束,这一措施对社会经济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破坏。新冠疫情对印度国内和全球政治产生的影响一直是热门讨论的话题,有关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各种看法。

有一种观点认为,此次疫情预示着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开始终结,世界已经进入一个长期对抗的时期,并将当前美中之间的紧张局势以及两国政府之间激烈的对抗作为论证。这种观点可以进一步延伸——世界各国在9.11事件之后的全球地缘政治合作已经成为了过去,两极格局(美中)再次出现,甚至可能很快就会演变为一个中国取代美国并成为全球GDP第一大国的“中国化世界”。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学界认为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赶超美国,2030年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很可能是一个两极对立的态势,除非发生任何“黑天鹅”事件。而新冠疫情的大爆发就是一种“黑天鹅”事件,疫情对人类安全的直接影响很大,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约20万人的死亡。在世界主要大国中,美国、欧盟诸国和中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此次疫情,而且这一数字可能还将继续增加。印度也不例外,新冠疫情及其后果将是莫迪面对的最为复杂的挑战。印度的宏观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专家认为印度经济将在2020年衰退,2021年才能实现复苏。

但是,全球的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不太可能因为一次疫情而产生变化。在疫情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美国和印度将在2030年处于世界各国GDP排名的前三位。尽管疫情导致经济衰退,但如果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后疫情时代的GDP排名也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这意味着尽管当前面临挑战,印度仍将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处于第一梯队。

因此,虽然目前印度社会存在动荡,甚至在国内出现了对中国的负面情绪,但印度应当坚持更加谨慎的战略发展方向,创造必要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空间,与主要大国和贸易集团保持接触——无论它们在短期内如何受到孤立。冷战结束后,印度的对外政策始终坚持与全球所有的主要国家保持联系但不结盟的立场,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在疫情之后,印度应当继续同各个世界大国接触,并拒绝与美国结盟来共同抵制中国。

【作者:Uday Bhaskar 乌戴·帕斯卡尔,退役海军准将,印度防务专家,印度政策研究协会(Society for Policy Studies)主任。】


4月27日报道

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analysis/india-must-stick-to-its-strategic-orientation/story-yGZlfeoUDh7Ex4P0dnCaUO.html

专家评论

【梵门阁】印度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外交策略

新冠疫情的爆发严重挑战了全球各国的治理能力,各国政府需要在中央和地方层面上采取综合性的政策,并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进行合作。印度政府在这些方面一直表现良好。在过去…

新冠疫情的爆发严重挑战了全球各国的治理能力,各国政府需要在中央和地方层面上采取综合性的政策,并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进行合作。印度政府在这些方面一直表现良好。在过去几周,印度外交政策的制定主要基于两个主要目标——保护本国公民、帮助邻国和其他友好国家。印度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外交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与邻国保持友好关系。应印度总理莫迪的请求,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成员国于3月15日召开了一次视频峰会。此次峰会促使南盟国家设立了一项关于疫情的应急基金,各成员国的经贸官员和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也借此机会开展合作。此外,印度还主导了一项成功的倡议,向除巴基斯坦以外的南盟各成员国提供药品、医疗设备、技术信息以及医疗人员的援助。

其二是向世界表达善意。印度政府迅速决定允许向美国、巴西、毛里求斯和塞舌尔等国出口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和扑热息痛(Paracetamol),还向多米尼加共和国、德国、西班牙和加拿大等国出口了相关药物,此类政策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认可和赞赏。

其三是开展电话外交。虽然印度总理莫迪与北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国家领导人进行的电话会谈尚未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但电话外交同样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危机,印度总理始终积极与世界各国领导人保持联系,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也与世界各国外长保持定期的沟通。

其四是积极参加多边会议。实际上,印度努力促成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3月26日举行首次线上视频峰会。尽管并未达成明确的行动计划,但此次峰会发表了相关声明,正在进行的部长级会议也将就后续问题进行讨论。

其五是撤离本国公民。印度的外交政策以人为本,非常重视从受疫情严重影响的国家紧急安排撤离本国公民。自2020年3月以来,约有3000名印度公民通过印度航空和印度空军的飞机撤离回国。此外,印度政府也没有忽视滞留在本国境内的外国公民,截止到4月11日,印度已经累计疏散了28000多名外国公民。

2020年3月30日,莫迪总理与印度驻外大使和高级外交官员举行了视频会议,此举至关重要。莫迪总理提出的五点建议不仅鼓舞了官员们的士气,还为印度驻外大使们提供了一系列实用性的指示。印度的谨慎外交反映了印度对国家利益与价值观的平衡。

【作者:Rajiv Bhatia 拉吉夫·巴蒂亚,印度全球关系委员会外交政策研究项目杰出研究员,曾任印度驻缅甸和墨西哥大使。】


4月16日报道

https://www.gatewayhouse.in/india-corona-diplom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