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美国和阿富汗塔利班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签署了和平协议。人们普遍聚焦于地缘政治的大博弈、阿富汗的精英政治和塔利班,却忽视了阿富汗的青年群体。阿富汗青年人数约占人口总数的75%,是该国最大的选民群体。他们对国家政治拥有自己的观点和期许,也不会轻易地放弃或者离开这个国家。40多年来,阿富汗人民饱受地缘政治大博弈、国内权力斗争和族群冲突的摧残。如果暴力活动能够持续减少,各方势力达成政治和解或实现停火,包括青年群体在内的所有阿富汗人都将迎来希望。
作为阿富汗最大的捐助国之一,印度为阿富汗提供了近30亿美元的援助,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联合培训等方式有效地促进了阿富汗的发展。从历史上看,印度与阿富汗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印度的板球和宝莱坞向来为阿富汗青年所熟知。印度政府应当利用两国间的友好关系,在阿富汗的能力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印度是阿富汗主要的区域战略合作伙伴,可以为阿富汗的水果、干果甚至尚未开发的丰富矿产资源提供投资和巨大市场。更重要的是,印度政府应当积极与塔利班领导人接触,以高层协作带动阿富汗的发展。塔利班领导人已经意识到大多数的阿富汗人渴望建立一个温和的伊斯兰国家,一个和平、繁荣并且融入世界的国家,印度可以成为阿富汗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战略伙伴。
印度应当放弃将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相捆绑的思维定势。在美国同塔利班签署和平协议之后,塔利班将不再依赖巴基斯坦提供庇护,巴基斯坦对其产生的影响力将大大减少。此外,塔利班的温和派也希望与印度逐步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借此对巴基斯坦形成制衡。
【作者:Sumeer Bhasin 苏梅尔·巴辛,印度地缘政治分析家、阿富汗问题专家。】
3月1日报道
https://www.gatewayhouse.in/u-s-taliban-deal-india/
巴西总统雅伊尔·博索纳罗(Jair Bolsonaro)于2020年1月25日至27日对印度进行了国事访问,并作为主要来宾出席了印度共和国日的庆祝活动,此次访问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报道。
对印度来说,巴西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合作伙伴。作为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巴西拥有1.2亿的人口,经济规模更是达到了1.8万亿美元,其发展水平与印度大致相当。博索纳罗总统的访问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印度的注意力不能仅限于亚洲、欧洲和美国。印度政府必须要采取比以往更有意义和实质性的方式,将非洲和拉丁美洲纳入自己的关系网中。对巴西而言,印度在多极世界中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世界上的中等国家之一,巴西不能只满足于同美国、中国和少数几个欧洲国家维持外交关系。如果巴西不能够认真地同印度、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大国保持良好关系,那么必将被排挤到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边缘地带。此次访问表明,印度和巴西在世界观上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双边关系的发展将基于两国“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民主理想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理念”。莫迪总理和博索纳罗总统再次承诺“要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注入动力并加强彼此间密切和长期的战略关系”。
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义涵盖了两国关系中的所有领域,从政治、国防和安全到经济、文化以及其他形式的各种合作。首先,印度和巴西将推动两国国防工业领域的积极合作和军队领导层之间的定期互动,扩大国防合作的广泛基础。军事培训、维护和平、网络安全、海洋和太空合作已经被确定为印巴两国未来合作的发展方向。其次,以经济和贸易合作为保障的战略伙伴关系才有意义——两国领导人在会晤期间签署了15项协议。印度与巴西的商业交流水平之低令人失望,2018-2019年的双边贸易额仅达82亿美元。第三个重点关注的是能源领域。印度从巴西进口石油的贸易额曾在2014-2015年达到25亿美元,2015-2016年则下降至12.4亿美元,但现在出现了上升的势头。作为全球乙醇能源产业的领军者,巴西同意和印度进行更高层次的合作,并分享其先进技术。两国关注的第四个重点领域则是农业,印度和巴西在农业领域上存在共同的利益。
在当今地缘政治格局存在不确定性和世界处在多极化的复杂进程中,印度和巴西之间利益和观点的一致性令人欢欣鼓舞。两国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加强双边关系层面上取得的成果越多,它们在多边舞台上发挥的作用也会越大。
【作者:Rajiv Bhatia 拉吉夫·巴蒂亚,印度全球关系委员会外交政策研究项目杰出研究员,曾任印度驻缅甸和墨西哥大使。】
2月20日报道
https://www.gatewayhouse.in/bolsonaro-visit/
2月24至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在印度开展为期36个小时的访问,这也是他首次到访印度。对于此次访问,特朗普总统引用了莫迪总理的原话——“将有700万印度人排队向他致意”。特朗普在美国也已经见识到了印度侨民的力量,特别是在“莫迪你好”的聚会上。
特朗普是一个交易规则的制定者,他会以高姿态坐上谈判桌,争取达成一个对他的选民最有利的协议。特朗普认为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明显忽视了美国的利益,并对其发起了直接攻击,印度也因此遇到了麻烦。特朗普称印度已是发达国家,试图取消印度基于普惠制而享有的总计约56亿美元的优惠,以及包括WTO规则项下的优惠政策以及特殊和差别化的市场准入机制。他指责印度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并称其为“关税之王”。
但是,美国还是希望印度能成为其能源安全领域的合作伙伴。美印之间必须达成新的贸易协定,但严重的分歧和不信任使得谈判过程艰难而复杂。特朗普本人曾宣称,在其连任后,美国和印度将达成更广泛更具战略意义的贸易协议。战略合作的关键领域是加强国防与安全交流,美印两国最近与北约的合作伙伴进行了更加频繁的军事演习。在这次访问期间,双方也有可能签署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直升机和综合防空武器采购等合同。在领导人和代表团级别的会谈中,美印将关注巴基斯坦和中东地区,并讨论特朗普的巴以冲突和平解决计划、中国和俄罗斯在新的全球秩序中发挥的作用等问题。
【作者:Amb Anil Trigunayat,印度辨喜国际基金会杰出研究员。】
2月24日报道
https://www.vifindia.org/2020/february/24/india-us-relationship-strategic-as-it-is
2月17日至20日,印度海军参谋长、海军上将卡拉姆比尔·辛格(Karambir Singh)访问了缅甸。而几周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访问了这个东南亚国家,这意味着中国与印度正在争夺对缅影响力。
长期以来,缅甸一直是影响印度外交战略考量的因素之一。印度政府认为在印太战略动态发展的背景下,印缅关系至关重要,缅甸是推动印度“东向行动政策”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关键一环。缅甸对中国的地缘战略意义更加重大,因为缅甸连接了中国与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而这两个海域对印度的安全也至关重要。因此,尽管中国在缅甸拥有更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但印度仍在继续与中国展开竞争并努力巩固印缅关系。
印度国防部指出,辛格上将的访问“旨在巩固和加强印缅双边海上关系”。访问期间,辛格提出为缅甸海军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援助。据报道,辛格向官员们介绍了两国海军的合作情况、与缅甸国防学院的学生进行了交流,并参观了仰光的海军造船厂和缅甸海军训练司令部。印度和缅甸在国防常规练习、访问、培训以及防御设备采购等领域有着长期的合作,这为印缅国防关系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印度海军即将向缅甸移交一艘二手的基洛级柴电潜艇“辛杜维尔”(INS Sindhuvir)号,该潜艇是印度在1980年代从俄罗斯采购并翻新的。
在缅甸,印度与中国竞争的关键不仅是海军领域,还在于其他方面。在经济领域,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发展的时候,印度-缅甸-泰国三国公路和卡拉丹多式联运项目(KMMTT)等重点项目已经落后于原定计划。这明显意味着印度或许还难以满足缅甸的经济需求。鉴于印度正在推动“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BIMSTEC),缅甸仍是印度加强与东南亚地区接触的关键。
【作者:Rajeswari Pillai Rajagopalan 拉杰斯瓦里·皮莱·拉贾戈帕兰博士,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核与太空政策研究项目杰出研究员兼负责人。曾在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处担任助理主任。代表作:《龙之火:中国军事战略及其对亚洲的影响(The Dragon’s Fire: Chinese Military Strateg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Asia)》等】
2月24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sino-indian-competition-in-myanmar-in-the-spotlight-with-indian-navy-chief-visit-61620/
2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到访印度,与印度总理莫迪进行会谈。在特朗普抵达印度之前,美印就在进行贸易谈判,但显然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才能解决印美贸易分歧。此外,印度与美国的国防关系也在稳步发展。特朗普今日已经批准向印度出售一系列防空导弹与雷达系统用于补充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系统。美国在印度国防进口中所占的份额正在稳步增加,目前约占印度海外国防采购总额的12%。
除此以外,中国在印太地区日益强硬的立场成为了印美共同关注的问题。一方面,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军事合作日益增强。中国不仅宣布将为巴基斯坦建造四艘“最先进的海军舰艇”,还为了巩固与巴基斯坦的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进行了海军联合演习。另一方面,印度东部海上边界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在印尼纳土纳岛(Natuna Island)附近海域为其渔船提供军事护航的行为,引发了中国与印尼的重大冲突。
印度认为中国和巴基斯坦将采取的新举措旨在削弱印度对其邻国的影响力,这将成为特朗普与莫迪会谈的重要议题。印度似乎已决定通过“四方安全对话”加强印太地区的安全。特朗普则可能会敦促印度从美国购买更多武器,放松进口限制,降低美国出口关税。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美国并未对印度废除宪法第370条的行为提出异议,但印度拒绝了巴基斯坦总理邀请美国调解的请求。
在南亚地区,印度的关切主要集中在美国撤军阿富汗问题上。美国与塔利班的谈判已经取得了进展,有望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停火。然而,美国一旦撤军,塔利班将在巴基斯坦的支持下发动袭击,接管整个国家。印度希望即使在美国撤军之后,阿富汗政府军也能够获得足够的空中力量支持,以击退塔利班和它的巴基斯坦支持者。
【作者:G Parthasarathy 高·帕塔萨拉蒂,印度政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印度前外交官,曾任印度驻缅甸大使、印度驻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和塞浦路斯高级专员等职。】
2月24日报道
https://www.rediff.com/news/column/the-china-factor-why-the-us-needs-india/20200224.htm
2月24至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对印度进行访问,这是他首次以总统身份访问印度。特朗普将首先抵达新德里,然后前往古吉拉特邦的艾哈迈达巴德(Ahmedabad),古吉拉特邦是莫迪总理和圣雄甘地的故乡。特朗普总统的此次访问对印美两国关系前景而言是一个好兆头,连续四届美国政府和三届印度政府共同维持了双边关系的持续稳健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总统和莫迪总理在个人经历的某些方面具有共同之处,二者本质上都是民族主义者,也是“反精英主义者”(anti-elitist)。特朗普曾经是纽约皇后区的一名房地产开发商,他的职业生涯一直游离在所谓的美国东海岸政界、学术界和传媒界之外,这些行业也一直无法接受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现实。特朗普倡导“美国优先”的民族主义精神,是美国“政治偶像”传统的破局者。印度总理莫迪则以“茶商”(从学校毕业后,莫迪和其兄长曾经营了一个茶摊,自食其力)形象来博得民众的支持,他希望将自己塑造为印度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忠实拥护者。特朗普和莫迪都依赖使用推特(Twitter)来传达他们的政治理念:特朗普约有6400万粉丝,而莫迪约有5000万粉丝。
在特朗普总统和莫迪总理会晤期间,二者探讨的首要问题将是如何削弱中国在国际政治和军事上的影响力,中国已经是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军事化进程是美国和印度主要担心的问题。中国在拉达克和“阿鲁纳恰尔邦”与印度相接壤,中印两国都依赖印度洋的石油航道以及在此地区的海军部署,中国一直是印度的潜在对手。其次,特朗普和莫迪还将就伊斯兰圣战运动造成的持续性威胁交换意见。印度拥有近1.9亿穆斯林信徒,因此更易受到ISIS、基地组织或其他恐怖组织的破坏。尽管印度的穆斯林主要是世俗化的,但众所周知,近期爆发的抗议活动引起了族群冲突并影响到了国家安全。特朗普和莫迪会谈的第三个议题与贸易和直接投资有关,印度是美国的第九大贸易伙伴。2019年,印度总共收到了490亿美元的海外直接投资,而据报道,2018年美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额仅为21亿美元。印度希望美国支持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是最需要仰仗美国帮助的事项。有很多言论和文章指出了美国和印度的共同点:使用英语、民主制度、对资本主义的遵循和西方式的法律框架。然而,以上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只具有象征意义,印度对国家利益的认知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Frank Schell 弗兰克·谢尔,曾任芝加哥大学哈里斯公共政策研究学院南亚事务讲师,并为各种期刊撰稿。】
2月13日报道
https://www.gatewayhouse.in/president-trump-india/
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颁布了一项名为“东向行动政策”(Act East Policy)的外交政策,旨在促进与亚太地区国家在不同层级上的战略、经济和文化交流。早在1992年,印度就颁布了“东向行动政策”的前身——“东向政策”(Look East Policy)。在后冷战时期,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导致的油价上涨重创了印度经济,印度被迫寻求与其他国家合作来维持经济发展。然而,由于南亚地区国家缺乏政治互信以及经济相对落后,印度转向东南亚和东亚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期间,印度政府意识到了东盟与东亚地区巨大的发展前景。完善的体制机制、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在内的经济利益以及共同的战略利益构成了印度与亚太地区国家关系发展的三大支柱。
在体制机制层面,区域范围内丰富的多边机制为印度与亚太国家之间的关系发展提供了支持。如今,在年度首脑会议之外,印度还参加了30余个部门对话机制和7个部长级的会谈机制。印度同样也参与了包括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内的“四方安全对话”,这表现出印度政府有兴趣就印太地区的战略环境问题与相关国家交换意见。但与此同时,印度也避免在此过程中引起中国的敌意。
在经济层面,印度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关系发展迅速。此外,印度总理莫迪也称赞日本为印度现代化所作出的贡献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他主张可以通过改善印度的基础设施和制造业布局,借助日本的技术和经济实力来帮助印度实现加速发展。
在战略层面,印度有兴趣同其他志同道合的国家一起为正在形成的区域新秩序作出贡献。首先,随着美国影响力的下降和中国的迅速崛起,印度认为区域新秩序应该朝着开放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并且不受任何霸权国家的影响。其次,作为一个依赖海上贸易的国家,印度承认各国享有航行和飞越的自由以及在公海自由通行的固有权利。第三,印度还认为,任何国家都不应使用武力解决争端。第四,印度的“东向行动政策”支持促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的互联互通项目。“东向行动政策”与日本“自由开放的印太政策”和韩国的“新南方政策”存在着共通之处,三国都认识到东盟地区的中心地位,并且印太地区存在着相似的经济和战略利益,这给各国未来的合作提供了重要基础。
【作者:K. V. Kesavan 凯沙万,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资深研究员,印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印度国内日本问题研究的领军人物。2011年,日本天皇授予他“旭日勋章”,以表彰他为推动日本问题研究和增进印度对日本的认识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2月14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indias-act-east-policy-and-regional-cooperation-61375/
普尔瓦马(Pulwama)恐怖袭击事件结束一年之际,印度总理莫迪在推特上向遇难者致敬,指出“印度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牺牲”。恐怖袭击的战略意义不在于它造成了多少破坏或伤亡,而在于它所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普尔瓦马恐怖袭击使印度告别了几十年来优柔寡断的对巴政策,也是巴基斯坦及其“统一克什米尔”事业的灾难。
自从恐怖主义在克什米尔地区出现以来,巴基斯坦长期徘徊在印度底线的边缘。巴基斯坦一直在调整该地区的暴力活动,“保证锅里的水在沸腾边缘,但永远不会沸腾”。从1993年的孟买连环爆炸案、2006年的孟买火车爆炸案到孟买“11·26”恐怖袭击,印度的应对始终缺乏孤注一掷的决心。直到2016年,印度总理莫迪为报复巴基斯坦发动的乌里(Uri)袭击而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巴拉科特(Balakot)开展外科手术式打击,标志着印度政策和战略范式的明显转变。如今,印度已经废除宪法第370条,将部分克什米尔地区划为印度领土。这加剧了印巴关系在持续紧张时期的不确定性,也让巴基斯坦坐立不安,不断猜测印度对其激进行为的反应。
批评印度总理莫迪的人始终将莫迪对普尔瓦马袭击的反应归咎于更卑鄙的动机。他们暗示莫迪发动的巴拉科特报复性打击是为了赢得选票。然而,类似巴拉科特打击的事件迟早也会发生,因为莫迪政府已经改变了对巴政策。巴基斯坦袭击者如今陷入了困境,除非他们想冒着扩大冲突范围的风险发动另一场大规模袭击,否则他们只能发动小规模的游击行动。在克什米尔地区严密的安全监视网络下,这些游击行动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发动普尔瓦马袭击是巴基斯坦的重大失误。它不仅使印度解除了限制,还使巴基斯坦只能虚张声势,限制了巴基斯坦的恐怖行动。
【作者:Sushant Sareen 苏山特·沙林,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2月17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pulwama-propelled-indias-pugnacious-policy-61472/
印度对巴控克什米尔的领土主张进入了新时期,印度政府的高层正在就收复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发表相关声明。早在2016年8月的独立日演说中,印度总理莫迪就开始有力地主张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2019年9月,在新德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印度外长苏杰生表示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是“印度的一部分”,并且印度政府有一天将会对其拥有“实际管辖权”。2019年10月3日,苏杰生在美国传统基金会的互动活动中重申了印度政府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领土主张,称“我们的主权和管辖权已经由我们的地图所标定,我们的地图已经存在了70多年。”苏杰生的讲话反映出印度再次努力实现对“被巴基斯坦非法占领的领土”行使主权,是印度政府近年来关于该问题作出的最重要论述之一。
此前,历届政府几乎都放弃了印度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领土主张。印度政府长期采取保持现状的立场,在巴控克什米尔问题上碌碌无为,忽视了巴基斯坦不断挑战现状的事实。印度政府曾有意或无意表明,它倾向于以维持现状为原则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现在的印度政府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这打破了过去几年的常态。
有议论指出,加强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领土主张并奉行将其并入印度的战略将会增加印度的谈判筹码,不仅是针对巴基斯坦,对中国也是如此。过去,印度的克什米尔战略是在国际社会施加的极端压力下演变而来,而这种压力则受到巴基斯坦煽动的欺骗性反印度宣传影响。将处理巴控克什米尔问题置于印度战略中的优先事项将使印度的克什米尔政策更加有效,但印度政府也必须准备迎接一系列更严峻的挑战。印度政府适逢可以调整话语权的机遇期,是时候积极寻求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领土主张了。印度政府应当制定一个蓝图,以期在这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上掌握更大的主动权。
【作者:Priyanka Singh 普里扬卡·辛格博士,印度国防分析与研究所副研究员。】
2月17日报道
https://idsa.in/policybrief/pok-psingh-120220
2月6日,在勒克瑙2020年国防博览会期间,印度与非洲国家的国防部长召开了第一届印非国防部长会议,这是印度加强与非洲大陆国家关系的一项新倡议。预计约有14个非洲国家的国防部长将参加此次会议,这将为印度和非洲国家提供一个了解共同的安全挑战并在国防和安全领域探索进一步合作的契机。
近年来,非洲大陆上爆发的武装暴力冲突在总体上有所减少,但在非洲之角(东北非洲)、北非、西非、萨赫勒地区(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和中部苏丹草原地区之间超过3,800千米的地带)和大湖地区(环绕非洲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和基伍湖等湖泊的周边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区域冲突仍然持续。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恐怖主义和极端暴力主义也是导致非洲大陆陷入不安定的原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防和安全一直是印度与非洲合作的重点领域,这主要包括联合军事培训、参加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任务以及印-非海上合作。来自数个非洲国家的军官已经在印度的军事训练机构接受了相关培训。现任尼日利亚总统穆罕默杜·布哈里(Muhammadu Buhari)便是威灵顿印度国防参谋学院的杰出校友。印度还积极参与了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为非洲大陆的和平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印度还与非洲-印度洋沿岸国家保持了密切的海上安全合作,印度派出了数批海军部队参与反海盗巡逻。
维护和平与安全是非洲国家的主要任务,印非国防部长会议也因此应运而生。印度高度重视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联系,印度政府对非洲国家开展了多次高层访问并且宣布在非洲新增18个外交使团,从中可以反映出印度不断扩大本国影响力的愿望。印非国防部长会议是印度参与非洲和平与安全事业的关键环节,希望双方在此次会议上就共同面对的安全挑战进行坦诚的讨论,并探讨进一步加强印度和非洲国家之间合作的途径和方式。
【作者:Ruchita Beri ,印度国防分析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撒哈拉以南非洲问题、印非关系、非洲能源安全等。】
2月6日报道
https://idsa.in/idsacomments/india-africa-defence-rberi
2019年9月,印度、俄罗斯和日本的领导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峰会上齐聚一堂,莫迪总理根据普京总统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发展愿景,宣布了印度的“远东行动”政策(‘Act Far-East' policy)。莫迪总理表示,印度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迄今已签署了50项商业协议,涉及卫生、教育、技能开发、能源、采矿和木材等领域,预计将带来数十亿美元的贸易和投资。印度与俄罗斯还就构建符拉迪沃斯托克和钦奈之间的海上航线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这可以说是印度总理此次访问中的亮点,该海上航线将穿过南中国海。2019年11月,印度石油、天然气和钢铁部长达蒙德拉·普拉丹(Dharmendra Pradhan)与俄罗斯代表进行了会谈,讨论印度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投资的问题。印度的国有和私营企业负责人也与他们的俄罗斯同行进行会面,就煤炭进口的相关问题进行磋商。
“远东行动”政策的确为印度、俄罗斯和日本提供了大量的机会,这将增加三国间的贸易量并平衡与中国的关系。这也有助于印度在南中国海的问题上采取更加深思熟虑的态度,因为“远东行动”政策中的俄罗斯海上通道途径南中国海。此外,“远东行动”政策还符合印度对“印太地区”的“自由和包容性”理解,印度与俄罗斯开展的互动可能会巩固两国间经济联系。鉴于中东紧张局势逐步升级,印度的石油贸易路线受到威胁,“远东行动”政策将俄罗斯塑造成印度的替代能源供应国。俄罗斯石油公司在南中国海开展业务活动,印度也可以借此参与该地区的合作项目。
2019年,在印度举办的中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承诺将改善双边关系,但中印两国在边界问题上迄今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受到美国和其他方面的阻力,中国的国有和私营企业正在经历考验,而印度也趁机推出了新的经济外交政策。
【作者:Aayush Mohanty,印度辨喜国际基金会助理研究员。】
2月7日报道
https://www.vifindia.org/article/2020/february/04/act-far-east-policy-strengthening-relations-between-india-and-russia
自韩国总统文在寅施行新南方政策(New Southern Policy,NSP)以来,印度与韩国的关系出现了明显好转。新南方政策旨在加强韩国与东盟、印度的战略关系,文在寅总统颁布了一系列旨在促进韩印双边关系的政策,明确表示深化韩印战略伙伴关系是韩国政府的优先任务。
毋庸置疑的是,经济实力一直是韩国战略理念发生转变的主要推动力。出于减少对中国和美国等传统贸易伙伴过度依赖的需求,韩国政界逐渐将印度和东盟国家视为其新的贸易伙伴。其次,韩国的外交转向也与韩国对印太概念的支持有关。这一理念促使韩国与印度进行了符合印度战略利益的合作。与中国在“萨德”问题上的反对立场不同,印度与韩国之间没有政治敏感问题,这有助于两国战略合作事业的发展。用韩国贸易部长金玄昌的话来说:“稳定的外部因素,使韩国与印度的经济合作风险极小。”
印度政府也一直渴望加强与韩国的双边关系。印度视韩国为其“东向行动”战略不可或缺的伙伴,并认为韩国能够为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安全作出贡献。因此,印度决策者更加重视与韩国的安全关系。从印度的角度看,加强印韩伙伴关系的根本前提是双方以促进亚洲进步为共同愿景,以及以人民福祉、和平、繁荣和战略平衡为目标的发展蓝图。
迫于地缘政治危机的压力,印度与韩国将不再仅仅满足于双方不断加强的紧密经济联系。现在,双方正努力发挥各自优势,扩大军事交流,深化双边合作。除了高层军事官员之间的会晤以及在打击海上恐怖主义和海盗等跨国威胁方面的合作外,双方还在探索扩大战略接触的途径。两国在海上合作中的承诺与政治互信,将决定印韩战略关系的最终走向。
【作者:Abhijit Singh 阿比吉特·辛格,前海军军官、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海事政策研究项目负责人,并曾参与撰写2007年度印度海事战略。】
2月7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india-south-korea-strategic-relations-shared-imperatives-common-goals-61133/
今年是美国的大选之年,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印之行将不可避免的带有政治目的,印度应该继续关注两国间更广泛的合作议程。目前,美国正寻求与印度达成一项折衷的双边贸易协议,从而结束两国持续近3年的贸易敌对状态。除此以外,美印还即将达成一笔重要的国防军售协定。
对于特朗普的访印之行,印度需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特朗普的连任前景颇为乐观。美国总统大选向来竞争激烈,舆论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发生巨大变化。但是,现任总统在选举中往往容易达成连任(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只有四位总统连任失败)。并且,选举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经济的状况,而目前美国整体经济和就业状况依然强劲。在贸易方面,中美经贸谈判迎来阶段性成果,特朗普还成功地以更优惠的条件签署了美国-墨西哥-加拿大贸易协定(USMCA),以此替代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特朗普的减税政策得到了中产阶级选民的支持,其司法任命取悦了基督教保守派,而贸易政策又吸引了部分商业利益集团和工会,这为他寻求连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特朗普的印度之行不会是一场党派之争。毕竟,印度政府也曾邀请美国前任民主党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作为2015年印度共和日的主宾,印度不会参与到美国国内的党派竞争中。
最后,尽管特朗普与印度接触旨在维护他本人的政治利益,但对印度来说,美印合作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过去六个月以来,印度和美国在贸易问题以及对俄罗斯、伊朗和阿富汗态度上存在的巨大分歧已经弥合,而在安全和打击恐怖主义领域的合作则保持快速发展。特朗普对印度的访问不是毫无现实意义的作秀,但印度也不能将其视为美印关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作者:Dhruva Jaishankar 杜鲁瓦·伊尚卡尔,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美国研究项目负责人,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印度中心外交事务研究员】
2月11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the-political-context-of-donald-trumps-india-visit-61252/
印度政府在近期签署了两项重要的协议,这两项协议预计将给印度东北部地区带来持久的和平与繁荣。2019年《公民身份法(修正案)》(CAA)仍然是各类媒体关注的焦点,而政府签署的这两项协议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协议的签署为当地持续数十年的争端画上了终止符。尽管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它们营造了一种互谅互让的和平新氛围。
第一项协议涉及特里普拉邦的布鲁-瑞昂(Bru Reang)部落问题。1997年,种族冲突迫使布鲁-瑞昂部落离开米佐拉姆邦,到特里普拉邦避难。该部落约30000多名成员作为难民被集中在特里普拉邦北部的临时难民营中。2010年以来,特里普拉邦和米佐拉姆邦政府一直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并在2018年向该部落成员提供了和平返回米佐拉姆邦的机会,但因为当地的局势仍然不太稳定,只有不到330个家庭选择回到故土。近期达成的协定考虑到了所有的利益攸关方——特里普拉邦、米佐拉姆邦、布鲁-瑞昂部落整体以及部落的每一个成员,并且为希望留在特里普拉邦的部落成员提供了生活保障。不仅如此,政府还将提供近60亿卢比的援助,以帮助该部落成员恢复生产和生活,并为流离失所的家庭提供土地和建造房屋的补助。
第二项《波多和平协议》同样具有历史意义,这项协议有望使阿萨姆邦的波多族人与其他民族之间长达数十年的争端落下帷幕。“波多民族民主阵线”(the National Democratic Front of Bodoland,NDFB)的四个主要派系、“全波多学生联盟”(the All Bodo Students' Union,ABSU)以及“波多民族统一组织”(the United Bodo People's Organization,UBPO)都参与了《波多和平协议》的签署。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波多族人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暴力冲突已经导致了4000多人丧生,随之产生的动荡局势给阿萨姆邦以及印度东北部地区其他邦的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根据这项协议,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波多民族国家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就此完结。作为回报,政府也将遵循协议中的其他内容,未来对这一地区进行近150亿卢比的投资和建设。
这两项新协议反映出莫迪政府加快促进东北部地区繁荣与进步的决心。自2014年5月当选印度总理以来,他所领导的政府为了这个目标已经实施了诸多政策,特别是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公路和铁路网的建设是政府工作的重心。据媒体报道,近900公里的铁路轨道已经换成了宽轨,新的铁轨建设项目已经出台,有些甚至已经开始动工。此外,政府在发展空中交通运输方面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作者:Rajesh Singh 拉杰什·辛格,印度辨喜国际基金会研究员。】
2月3日报道
https://www.vifindia.org/2020/february/03/game-changing-pacts-for-the-north-east
1月31日,英国正式脱离欧盟,印度需要重新考虑其对英国和欧盟的外交政策。印度将需要重新与英国构建双边层面的关系。过去,英国在印度与欧洲的合作与贸易关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在英国发挥的作用正不断下降。
印度与欧盟的关系也即将改变。2004年,印度与欧盟宣布确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但并未签订贸易与投资协定。其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欧盟优先发展了与中国的关系,将与中国合作视为更大的经济机遇;第二,在2008年全球金融与经济危机后,欧盟的贸易观念逐渐趋于保守。印欧战略伙伴关系因为薄弱的经济基础而日渐难以维持,双方都需要摆脱其日益增长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但是,印度与欧盟对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多边国际贸易和投资机制同样充满兴趣,并在气候问题、网络安全、打击恐怖主义等领域存在共识。印度与欧盟存在着广泛的对话基础,完全能够共同促进多边交流与国际机制的发展。
随着英国的离开以及特朗普政府对欧盟和北约的轻视,欧盟很可能将开始考虑增强其组织内部的凝聚力与其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立性。这为印度提供了提升印欧战略伙伴关系的机会。印度与欧盟都是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和多文化的多元民主实体,并同样面临着多元文化与排外观念的斗争。强大的印欧伙伴关系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和谐、更民主、更和平的国际秩序,也有助于建立更强大的国际多边机制,以应对全球挑战。
【作者:Shyam Saran 萨仁山,印度前外交秘书兼印度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2月3日报道
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analysis/deepen-the-partnership-with-the-european-union-opinion/story-GUIrusmbSSBBVvcGcuQb4M.html
2月1日,印度财政部长尼尔玛拉·希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发布了其任职期内的第二份正式预算(regular budget,指政府依法就各项预算年度的预计收支编成预算草案,经立法机关审核通过宣告正式成立后取得法律地位的预算),这也是莫迪上任以来发布的第七份正式预算。在该预算中,财政部给国防部划拨了669亿美元,同时表示保卫国家安全是政府的首要任务。据估计,在国防部669亿的总预算之中,陆海空三军种和国防研究及发展组织(DRDO)将获得458亿美元的拨款(此部分通常被视为印度的国防预算),剩余部分的约190亿美元将被用作国防养老金使用,约21亿美元将被用作国防(文职人员)养老金使用。国防部获得的总拨款较上一年度增加了9.4%,相当于4036.7亿卢比的资金。
在2016-2017财年出现了惊人的8.2%经济增长率之后,印度的经济便一路下滑。2019-2020财年又正逢难关,全球经济增长急剧放缓,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间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以及印度国内金融部门面临的挑战给印度经济造成了下行压力。2019-2020年度印度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5.0%,为过去8年中的最低值。尽管印度经济发展的相关预测疲软,但印度经济在宏观层面上基本保持了良好态势。财政赤字是反映国家经济面临压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代表政府为了满足其开支而需要的借款总额。印度政府正在进一步保障财政的稳定,减少财政赤字。在给定的经济和财政状况之下,国防部总预算9.4%的增长看起来也是合理的,但这也不足以弥补印度国防体系存在的所有缺口。更为重要的是,国防部在未来几年中也不太可能看到预算的大幅度增长。国防部必须要削减部分的支出计划,重新调配其剩余支出的优先次序,这项艰巨的任务预计将由新设立的国防参谋长负责。
【作者:Laxman Kumar Behera 拉克斯曼·库马尔·贝赫拉,印度国防分析与研究所研究员。】
2月4日报道
https://idsa.in/issuebrief/india-def-budget-2020-21-lkbehera-040220
自从莫迪政府废除宪法第370条以来,克什米尔局势使两党制下的美国共和党对印度的支持承受了巨大压力。美国共和党人不仅共同反对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高标准”,还指出印度反恐势在必行。尽管民主党与共和党观点的两极化不断加剧,共和党对印度反恐的“支持”也为美印反恐合作的实现提供了机会。
长期以来,美国与印度已经在反恐和国土安全的广泛合作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这一领域双边合作的潜力相比,合作的发展还比较缓慢。美国早在比尔•克林顿政府时期就认识到,印度充满活力的民主制度和两国在应对恐怖主义威胁方面的共同经验,意味着美印两国是天然的反恐合作伙伴。但其他领域的因素总是阻碍了两国反恐合作的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在于美国在阿富汗的持续作战,使美印两国在对巴基斯坦政策上出现了分歧,也使美国不再劝说巴基斯坦停止窝藏恐怖分子。
如今,美国全球反恐的举措不断改变,伙伴国家在美国反恐倡议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2017年,叙利亚当地武装力量在得到以美国为首的多国空军的广泛支持后,瓦解了伊斯兰国在伊拉克与叙利亚的势力。自那以来,特朗普就从叙利亚撤军,把剩余的战斗权交给了区域大国。尽管有人指出,这源于特朗普对国家安全重点的调整,因为美国在2018年《国防战略报告》中宣布“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问题”是“国家间战略的竞争,而不是恐怖主义”,但美国对反恐行动中合作伙伴的重视是毋庸置疑的。
把美国与印度之间防务合作的动力制度化,将是促进两国反恐合作的关键所在。正如去年在印度举行的第一次“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国反恐沙盘演习(CT-TTX),可以帮助美国和印度在印太地区的广泛领域中建立合作机制。未来,印度和美国必须努力建立印度内政部和美国国土安全部之间的对话,作为与美国国务院和印度外交部的联合对话。与美印2+2部长级对话类似,这将有助于提升反恐合作以及防务合作的优先性。不仅如此,双方还需要考虑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的信任措施,如建立热线电话等保证情报共享。
【作者:Kashish Parpiani 卡希什·帕尔皮亚尼,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战略与美国外交政策;Katherine Bodendorfer 凯瑟琳·博登德费尔,国际网络安全分析师】
2月4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opportunity-to-actualise-counterterrorism-cooperation-between-india-and-the-us-61046/
就在伊朗外长贾瓦德·扎里夫(Javad Zarif)首次到访孟买的几天之前,美国和伊朗在波斯湾地区的紧张局势加剧。扎里夫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杰出外交家,他较为充分地传达了伊朗政府的立场。
很明显,美国刺杀苏莱曼尼将军的行动在该地区造成了动荡,正如扎里夫所言,美国政府引发了一场不必要的危机。印度研究伊朗问题的专家表示,尽管在伊朗和伊朗以外的地区对苏莱曼尼将军遇刺事件众说纷纭,但他为伊拉克和阿富汗带来了和平确是客观的事实,他曾与萨达姆·侯赛因进行战斗,后来又参与了对ISIS(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围剿。作为回应,伊朗向伊拉克的空军基地发射了导弹——这一基地由美军控制,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伊朗发出了充分的警告信号。在此之后,美国和伊朗之间的紧张局势有所减轻。伊朗具有一个文明国家的耐心,所以可能会选择经过一年或两年的准备之后再寻求报复。但是,伊朗也需要收入,印度在美国的制裁下停止了从伊朗进口石油,这对伊朗经济造成了冲击。“美国已经是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它正试图以更昂贵、更不可靠的石油供给来占领伊朗在亚洲的市场”,扎里夫对此表示愤慨。
为了完全规避美国的制裁政策,扎里夫提议在印度和伊朗之间建立商品和服务的易货贸易体系(barter trading system,指支付结算采用以货换货的方式,即商品经过计价后进行交换,以补充现汇不足的贸易)。为了便利支付,印度和伊朗政府正在协商在对方境内开办银行的分行。但是,对于重启两国之间的石油贸易而言,这些提议都无济于事。印度与伊朗之间的石油贸易已经停滞,印度曾经是伊朗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在可预见的将来,印度与伊朗将仅仅能就不受制裁的食品和药品进行贸易。
【作者:Amit Bhandari 阿米特·班达里,印度梵门阁能源与环境研究项目研究员。】
1月23日报道
https://www.gatewayhouse.in/javed-zarif-india/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月17日至18日对缅甸进行了访问,这标志着缅甸与其强大的北方邻国之间关系的升温。在1990年至2010年期间,缅甸在国际社会中受到孤立,在国内则饱受种族冲突的困扰,中国在此时逐步成为对缅甸最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需要各种自然资源和出口市场,而缅甸可以为其提供矿产、木材和农产品。同时,中国也是缅甸主要的军事武器供应国。中国通过修建连接本国南部和缅甸的多条高速公路进入缅甸境内,两国间若干边境贸易点加速了中缅边境贸易的发展。在与中国毗邻的缅甸少数民族地区,当地政府通过区域自治制度与中国建立了紧密的贸易和经济联系,而缅甸中央政府对这些地区的管控力度非常有限。中国在这些缅甸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大额投资,所以这些地区与中国南部的融合程度远高于其与缅甸其他地区的融合度。
当我在1997年担任印度驻缅甸大使时,我发现中国对缅甸拥有压倒性的影响力,而缅甸军政府对这种情形深感担忧。为了在中国以外发展多元化外交,缅甸政府选择了加入东盟。然而,2017年罗兴亚难民危机爆发后,西方世界对缅甸政府和昂山素季本人的态度逐渐恶化,缅甸还遭受了西方的制裁。这种国内外环境使中缅关系重新升温,中国成为了缅甸不可或缺的伙伴。
缅甸对印度而言至关重要。印度四个最敏感的“边境邦”——“阿鲁纳恰尔邦”、那加兰邦、曼尼普尔邦和米佐拉姆邦都与缅甸相接壤。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印度需要与缅甸进行合作,防止其他国家利用缅甸领土对印度开展敌对活动。缅甸和印度同为孟加拉湾沿岸国家,任何在缅甸海岸线上部署军事力量的第三国都有可能威胁印度的安全。作为东盟国家,缅甸还是印度向东南亚扩大影响力的门户,印度的“东向行动政策”必须依靠缅甸的支持。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中国与缅甸双边关系的发展对印度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作者:Shyam Saran 萨仁山,印度前外交秘书,曾于1997年至2001年担任印度驻缅甸大使,印度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1月24日报道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politics-and-nation/view-ominous-signs-for-india-as-china-regains-pole-position-in-myanmar/articleshow/73570492.cms
2020年,在与美国和以色列等国关系遇阻的情况下,巴西迫切需要新的朋友。对此,印度总理莫迪及时邀请了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作为重要嘉宾参加印度今年的共和国日活动。博索纳罗总统将携6名部长级官员和约70名商业领袖访问新德里,这是巴西史上最大规模的访印活动。
印度和巴西都是正在崛起中的发展中国家,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家,全球第五大经济体,而巴西则是世界人口第六大国家,全球第九大经济体。早在2006年,印巴两国就将双边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但此后,经历了深刻的世界秩序变革后,两国的外交理念走向了不同的方向。莫迪领导的印度政府雄心勃勃,其目标是利用硬实力和软实力将印度定位为领先的全球事务参与者。而博索纳罗领导的巴西政府则更关心的是恢复其自认为的“西方身份”,而不是致力于平衡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到目前为止,博索纳罗的外交理念中从未阐明其对亚洲或印度的完整战略。但是,在印巴双边关系交往中,印度希望两国秉持实用主义外交的理念进行合作,弥合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对于印度来说,巴西可以成为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强大盟友。作为拉丁美洲最大的经济体和印度在该地区的主要合作伙伴,巴西可以为印度提供广阔的海外市场并为其提供大量的自然资源支持。
在博索纳罗访印期间,巴西和印度将颁布多个领域的具体合作政策,以加强双边战略伙伴关系。两国还将在生物能源、网络安全、文化交流、双边关税、外商投资、卫生医疗、科学技术以及油气能源等众多领域签署20项双边协议。巴西总统的访印之旅可以拓宽印巴两国的合作渠道,但印巴关系的挑战在于如何保持当前势头,将双方稳固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扩展为两国在具体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作者:Candice Vianna 坎蒂丝·维安娜,曾任印度驻巴西外交官员。】
1月24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brazil-and-india-in-the-new-decade-60614/
在中印竞争加剧之际,中国和印度如何处理双边关系仍是一个关键问题,这对整个亚洲地区也将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南亚地区由印度主导,但中国一直在努力争取印度周边邻国(包括斯里兰卡、毛里求斯和缅甸)的支持。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这些国家与印度的关系更加密切,但他们同样也感受到了印度带来的压力。
戈塔巴亚·拉贾帕克萨当选斯里兰卡总统后,新政府如何在中印两国之间寻求平衡对各方而言都十分重要。为此,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上周访问了科伦坡。这似乎是一次友好的访问,但毫无疑问,中国也将继续关注拉贾帕克萨在大选期间的言论,确保中国的投资不受新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
在王毅结束对斯访问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也立即奔赴科伦坡。双方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具体讨论了如何加强两国在国家安全、情报共享和区域经济方面的合作。自从拉贾帕克萨于2019年11月当选总统以来,印度和斯里兰卡已经有过多次高层互访。去年11月拉贾帕克萨将印度作为其出国访问的首站,他的兄长、现任总理马欣达·拉贾帕克萨(Mahinda Rajapaksa)也将于2020年2月初访问新德里。
显然,中国和印度都在努力确保自己不会在对斯关系上落于下风。与此同时,斯里兰卡也不太可能选择倾向其中一方,因为一旦斯里兰卡做出选择,中国和印度都将停止对其的“拉拢”。斯里兰卡有充分的理由让中印继续竞争,从而从中受益,中国和印度当然也认识到了目前的情况。但鉴于地缘政治的现实,除非两国同时放弃竞争,否则他们只能继续进行这场没有胜者的零和博弈。
【作者:Rajeswari Pillai Rajagopalan 拉杰斯瓦里·皮莱·拉贾戈帕兰博士,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核与太空政策研究项目杰出研究员兼负责人。曾在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处担任助理主任。】
1月28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sri-lankas-role-in-sino-indian-competition-in-south-asia-60784/
印度外交部最近组建了一个新的部门——“新兴战略技术部门”(NEST,New and Emerging Strategic Technologies Division),这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改革。在此之前,除了网络外交、核政策以及生物化学武器裁减之外,印度外交部从未设置过专门负责尖端科学与技术的机关。最近印度在选择中国或非中国产5G通讯设备的问题上遇到了麻烦,此时外交部中的“新兴战略技术部门”刚好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当代世界政治与科技的两极分化,使国家间冲突表现为一种新的形式:首先,它不再是常备军之间的战斗,而是未来科技力量之间的斗争;其次,科技系统及其衍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正在成为新的冲突焦点。
就“新兴战略技术部门”而言,外界对其预算和具体职责都知之甚少。但它很可能成为印度政府接触新兴技术的外交政策前哨站,尤其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纳米技术、遗传学(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和下一代通信技术等领域。它还可以促成科技政策与外交政策相结合。当前各种高科技的相互影响,对区域和全球地缘政治格局造成了剧烈冲击。外国政府在印度国内测试和检验其新技术的情况,使印度政府想要摆脱“小白鼠”的角色。因此,印度必须对新兴技术的引进采取更加严格的审查措施,并将其纳入国防和民用研究与发展建设之中,其关键在于评估那些希望出口印度或投资印度高科技行业的实体所有权人、控制者和受益人。因此,“新兴战略技术部门”的成立是恰逢其时的。
在即将到来的第四个工业时代,外交部“新兴战略技术部门”将与印度内阁科学咨询委员会一起,保障印度的国家科技、经济与战略安全。
【作者:Chaitanya Giri 柴坦尼亚吉里,梵门阁太空和海洋研究项目研究员;Amrita Menon,梵门阁行政助理。】
1月16日报道
https://www.gatewayhouse.in/nest-tech-foreign-policy/
2019年的中印关系摇摆不定,经历了七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首先,中国在联合国试图阻止将马苏德·阿兹哈尔(Masood Azhar)列入全球恐怖分子名单的提案,这一举动使印度感受到了敌意,也对未来几年中印关系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第二,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的庆典上,印度派出了“加尔各答”号驱逐舰(INS Kolkata)和“沙克蒂”号补给舰(INS Shakti)参加了阅舰仪式。第三,印度没有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印度政府重申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立场保持不变。第四,中国对印度政府废除宪法第370条的决议持否定态度,并明显支持巴基斯坦的主张。2019年8月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此事发表了两项声明,她表示在查谟和克什米尔问题上“有关各方必须克制并且谨慎行事”,而在拉达克问题上“印方以单方面修改国内法律的形式,损害中方的领土主权,这一做法不可接受。”第五,应印度总理莫迪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度,参加第二次中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第六,中印两国在印度东北部地区的梅加拉亚邦举行了第8次“手拉手”反恐联合演习,这是在联合国授权下进行的年度军事演习,双方各有约130名士兵参加。第七,2019年12月21日,两国举行了第22次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议,与会代表讨论了边界谈判中的“早期收获”问题,并就加强双边互信达成了共识。
中印关系在2019年曾一度在低水平徘徊,又在两国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之后步入正轨。2020年是中印建交70周年,两国将举行70项纪念活动,涉及文化、宗教、经贸和军事方面的交流,中印将分别举办其中的35项活动。2020年,中国可能会更加重视与南亚地区国家的关系,也会基于能源与安全的需求,努力扩大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
【作者:Teshu Singh 特舒·辛格博士,印度辨喜国际基金会研究员,曾担任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海事安全、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中印关系等。】
1月20日报道
https://www.vifindia.org/article/2020/january/20/review-of-developments-in-china-in-2019
自冷战结束以来,已有超过35个国家与印度签署了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其中,最早成为印度战略合作伙伴的国家是法国,印度前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于1998年1月在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Jacques Chirac)访印期间与其签署该协定。上周当中国试图在闭门会议上提出有关克什米尔的话题时,法国率先采取行动阻止了中国的提议,并得到了美俄及部分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支持,这展现了印法两国稳固的战略伙伴关系。
印度和法国文明都具有例外主义的特征,冷战结束后,两国迅速将多极化视为世界发展的趋势。法国不仅将美国称为“极权主义”国家,还将印度视为其在印度洋地区的首选合作伙伴。1998年印度核试验之前,法国也曾指出印度被排除在全球核秩序之外的反常现象需要得到纠正。自两国签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以来,双方合作已经涉及了核、太空、国防、网络安全、情报共享和反恐合作等多个领域。从2001年的印法海军演习,到2004年的空军演习,再到2011年的陆军演习,进行三军联合军事演习现在已成为两国的常态。
印俄在冷战期间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但俄罗斯对日益密切的印美关系略有不满,印度也因俄罗斯与塔利班(乃至巴基斯坦)的接触而措手不及。印度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是最近才建立的,美国也已成为印度的主要防务供应国。但是,在涉及巴基斯坦与伊朗问题时,美国显然更关注自己的国家利益。
国家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并非意味着在所有的问题上保持一致,而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在发现两国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存在差异时倾向于私下表达而非公开表态。这就是经历20多年发展的印法战略伙伴关系与印俄、印美关系的不同之处,也是彰显印法关系韧性的关键所在。
【作者:Rakesh Sood 拉凯什·苏德大使,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杰出研究员、印度前外交官、外交事务专家、专栏作家。曾担任印度驻阿富汗和尼泊尔大使。】
1月20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why-france-is-a-reliable-strategic-partner-for-india-60480/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印度国内正面临着针对莫迪政府《公民身份法(修正案)》(CAA)和“国家公民登记册”(NPR)制度的抗议。批评人士认为这是对穆斯林的“非世俗”政策,而海湾国家始终对印度这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也是第三大穆斯林人口居住地)的持续动荡保持沉默。这主要是因为十多年来印度与海湾地区国家关系的缓和以及新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现实,迫使主要阿拉伯国家与印度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在1990年代,印度与海湾国家的关系并不理想,但在2004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莫迪政府的领导下,印度与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之间的友好关系更是迅速发展。
作为全球主要金融和商业中心的领导人,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MBS)决心跟随阿联酋王储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Mohammed bin Zayed Al Nahyan,MBZ)的脚步采取行动。他将减少沙特阿拉伯经济上对石油产业的依赖,并使经济发展更多的依靠商业、制造业与服务业等。而印度(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不仅对石油有着巨大的需求,还渴望外国投资来刺激本国经济增长。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的预测,到21世纪中叶印度的石油需求将超过中国。
对于海湾地区而言,印度的重要地位意味着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国不仅需要重新考虑他们对印度的政策,而且还必须调整其对巴基斯坦的态度。印度认为,其对海湾地区国家开展外交的重要成就之一就是成功地改变了伊斯兰世界对克什米尔问题的看法。
目前,印度与海湾国家的外交往来并没有影响其与其他国家的一贯接触。双方的经济合作仍然至关重要,未来的一年也将是决定区域间具体投资走向的关键时刻。
【作者:Kabir Taneja 卡比尔·塔内加,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项目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印度与西亚的关系。】
1月20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why-saudi-arabia-and-the-uae-arent-bothered-by-indias-citizenship-amendment-act-60500/
1月5日,一伙暴徒携带着石块、棍棒和酸性液体闯入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并对部分学生和教职工进行了野蛮式袭击。与此同时,印度中央政府下辖的德里警方据称是选择袖手旁观,拒绝就此事件采取行动。在《公民身份法(修正案)》(CAA)通过之后,贾米亚·米利亚·伊斯兰大学(Jamia Milia Islamia University)和阿里加尔穆斯林大学(Aligarh Muslim University)的抗议活动遭到了镇压,警察甚至冲进了学生宿舍和图书馆。当抗议之声响起时,国家机器便会将其镇压,对于现政府及其支持者而言,只是排挤异议者还远远不够。政府还默许了对抗议人士的污名化行为,如将其形容为“穆斯林圣战者”或“叛国者”,甚至以此作为党同伐异的工具。然而,此次抗议活动仍然在继续扩大,并向整个印度蔓延开来。
抗议活动之所以会产生效果,正是因为其拥有群众基础,而这也给像印度人民党这样在议会拥有优势的大党造成了困扰。印度人民党政府在镇压抗议活动时可能会付出更高的代价。首先,互联网的封锁和宵禁干扰了基本的经济活动。商店经常关门,刷卡机不能使用,无法开展基础商业活动。以克什米尔地区为例,据克什米尔商会估计,自从8月5日该地区的互联网被封锁以来,累计已造成了24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其次,派驻警察、准军事部队和军事部队的成本也非常高昂。除了维持安全与稳定所需要付出的直接成本,间接影响更加不容忽视——那些原计划到印度进行投资的人可能会畏而止步。政府用于镇压抗议活动的支出从本质上来说是得不偿失的,这将进一步阻碍经济的增长,扼杀公民的意志。
在国家层面上,印度人民党可能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印度也是一个非常多元性的国家,民众对人民党政府的不满情绪开始表现了出来。执政党需要与民众进行谈判,而不是一边强力推行重大改革,一边着手镇压抗议活动,否则必将自食苦果。
【作者:Neelanjan Sircar 尼兰扬·瑟卡尔,印度阿育王大学助理教授,印度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1月12日报道
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analysis/the-cost-of-the-protests-for-the-bjp-and-the-state-opinion/story-sYyFcIeXIOPDBKykpvVbCJ.html
在美国国会冬季休会之前,特朗普总统获得了一项“殊荣”——他成为史上三位被弹劾的美国总统之一。最重要的是,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一直是这次弹劾风波的焦点,如果特朗普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实现连任,那就说明美国国内仍然支持其“美国优先”的世界观。
特朗普总统毫不避讳地谈及对印度实施制裁的可能性,以此要求印度政府在制定对伊朗和俄罗斯等国家的政策时与美国保持一致。因此,一旦弹劾特朗普的议案在参议院被否决或是他本人实现连任,印度必将受到其“美国优先”观念的加速冲击。
在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的纷争也不断加剧,美国外交政策决策的重心也正在从总统办公室向国会山转移。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民主党正在推动限制特朗普对伊朗发起军事行动权利的议案。而特朗普总统对印度有争议的政策(如废除印度宪法第370条)态度反复,众议院的民主党人对此表示担忧。美国民主党议员还在众议院提出了两项关于克什米尔问题的决议,刻意挖苦印度政府对该地区进行通信封锁的决策。类似这样的事件也可以反映出,印度正日益成为美国两党斗争中的一个棋子,即使特朗普弹劾案在参议院被否决,美印关系的未来也并不会乐观。
【作者:Kashish Parpiani 卡什·帕皮亚尼,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美国的宏观战略、美国的军民关系以及美国的外交政策等。】
1月13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the-impact-of-trumps-impeachment-on-us-india-ties-60199/
由于国内持续蔓延的灾难性火灾,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不得不推迟原定的访印行程。但是,如果下一次两国领导人会晤能够正常举行,印度与澳大利亚的双边关系将有机会进一步巩固与发展。自1947年以来,这是印度与澳大利亚首次在没有外界重大刺激的情况下主动发展双边关系。
在历史上,印澳两国关系的发展至少遇到了四种深层次的结构性障碍。第一个障碍是冷战思维。在冷战期间,澳大利亚决定成为英国和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之一,而印度在此时选择了不结盟的立场,这导致印澳两国之间存在诸多分歧与误解。其次,印度的核政策也是一个复杂的诱因——印度并没有加入《核不扩散条约》(NPT),在1998年印度政府进行核试验之后,澳大利亚对印度采取了非常强硬的态度。第三,印度与澳大利亚的双边关系一度缺乏经济基础。当然,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改变,印度目前是澳大利亚的第五大出口国,而澳大利亚也成为了印度排名前二十的贸易伙伴。最后,印度与澳大利亚此前的关系也缺少民间交流作为支撑。但是近年来,印度移民一直是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的最主要贡献者,除了大量的印度学生前往澳大利亚留学外,许多印度游客也将澳大利亚作为旅游目的地。
随着冷战结束、印度核政策正常化、澳大利亚人口多样化以及两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印度与澳大利亚的双边关系已经有所改变。虽然曾经的障碍目前仍然或多或少地产生影响,但两国间新的合作驱动因素已经成为主流。就战略层面而言,印度与澳大利亚的关系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一点在两国越来越多的联合军事演习中表现得很明显。在经济层面上,虽然两国政府对双边经济增长趋势基本保持乐观态度,但期望值也不能太高。对于澳大利亚这样一个资源丰富且高度发达的经济体来说,其外交事务常常与经济交往相挂钩。印度难以取代中国在澳大利亚经济中所占据的地位。即使不考虑其他因素,印度与中国在经济性质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任何将印度塑造为“下一个中国”的尝试都是徒劳无获的。
【作者:Dhruva Jaishankar 德鲁瓦·伊尚卡尔,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美国项目负责人,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印度中心外交事务研究员。】
1月14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india-australia-ties-have-evolved-build-on-them-now-60302/
据报道,印度陆军于2019年11月在西部和东部战区分别进行“综合战斗群”(the Integrated Battle Group,IBG)的演练后,将于2020年初正式将其投入部署。自2001年12月印度议会大楼遭恐怖分子自杀式爆炸袭击后,印度认识到了快速动员和快速攻击能力的重要性。2018年印度军方在一项军事研究中提出了“综合战斗群”的概念,即将现役部队改组成旅或师一级的规模,其中囊括各种军事单位(步兵、机械化步兵、装甲部队、炮兵、防空、工兵和通信部队),并提供后勤保障。每一个“综合战斗群”直接由军团总部指挥,可以整体部署在边境地区,随时准备快速(12-48小时内)动员并跨越边境。
“综合战斗群”主要由机械化的重型编队组成,旨在快速越过边境,但这也使其更容易成为敌人空中力量与反坦克部队的打击目标。“综合战斗群”的机械化重型编队主要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威胁:攻击型直升机(AH)、先进的多用途飞机和无人机(UAV)。而中国的无人机具有强大的实力,能够对“综合战斗群”构成重大威胁。
然而,没有任何一种防空武器能够单独抵御所有来自空中的威胁。因此,一个完整的防空武器系统必须以分层次的方式部署,以便对来自不同距离的目标展开持续反击。为“综合战斗群”量身定做的防空武器系统需要包括三种类型的武器:完整的火炮系统、超短程防空系统(Very Short Range Air Defence System,VSHORAD)与地对空导弹。“综合战斗群”的另一个较为致命的弱点将来自于地面武器。无论是反坦克导弹、敌方坦克,还是其他反坦克武器如火箭、火箭推进手榴弹、反坦克枪等,都将对其产生严重威胁。
总而言之,“综合战斗群”的保障设施需要尽快得到完善,有朝一日才能将其投入到战斗中。
【作者:Vijay Kumar Saxena 维贾伊·库马尔·萨克塞纳中将,印度辨喜基金会研究员,曾任印度陆军防空总局局长。】
1月14日报道
https://www.vifindia.org/2020/January/14/ibgs-need-to-survive-to-fight-another-day
除非真的出现某种戏剧性变化,否则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很难有所改善。仅仅是维持两国当前的极端紧张局势而不使其进一步恶化,也已经十分不易。2019年发生的诸多事件都为2020年甚至整个21世纪20年代印巴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调。
2019年年初,巴基斯坦恐怖组织“穆罕默德军”(Jaish-e-Mohammad,简称JeM)策划了普尔瓦马(Pulwama)自杀式恐怖袭击,造成了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超过40人的死亡,这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双边关系急剧下滑的起点,两国开始走向了战争的边缘。据报道,印度计划使用导弹对巴基斯坦境内的多个目标发动袭击,而巴基斯坦则警告会以类似的方式进行报复。2019年8月,印度政府宣布废除宪法第370和35A条,将之前的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划分为两个中央直辖区,此举震惊了巴基斯坦政府。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当机立断地驱逐了印度的高级专员、中止了两国之间的所有贸易并将外交关系降级。在此之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只剩下了形式上的外交关系,两国外交沟通与接触名存实亡。
总而言之,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进行任何有意义对话的前景仍然非常暗淡。众所周知,莫迪总理曾经对巴基斯坦政府表达过善意,但由于巴基斯坦领导人,尤其是伊姆兰·汗对他发起了各种猛烈的批评,这使得莫迪心灰意冷。如果莫迪总理想要改善与巴基斯坦的关系,那么他就需要恢复宪法第370条,撤回《公民身份法(修正案)》(CAA)以及“全国公民登记册”(NRC)制度,但这些都毫无可能。就巴基斯坦而言,即使政府制订了新的政策,其处理与印度关系的基本外交逻辑也不会发生改变。因此,21世纪20年代的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不过是昨日重现,很难出现根本性的转变。
【作者:Sushant Sareen 苏山特·沙林,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1月2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yesterday-once-more-india-and-pakistan-relations-in-the-new-decade-59743/
按条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