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已经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关键组成部分。中国希望借此建立一个以自身为中心的全球互联互通体系,扩大其在地区和全球的影响力。2015年,为了利用新的技术,并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现代化,中国将“数字丝绸之路”纳入其“一带一路”倡议之中。该倡议旨在通过整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部门数字化,加强区域数字互联互通,从而为中国的数字经济开拓市场。这将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使之与中国的数字经济体系相互整合,并防止西方国家控制全球数字价值链。
中国已经采取了许多重要的措施,在印度周边地区推行“数字丝绸之路”倡议。该倡议将扩大印度与中国的实力差距,使本来已不对称的实力平衡进一步向中国倾斜。这一倡议与两国在实控线的冲突以及中国在印度洋的活动一道,使中国成为印度最大的安全威胁。
尽管中国政府将“数字丝绸之路”称为世界性的发展项目,但其目标仍然主要集中在地缘政治领域。“数字丝绸之路”可以赋予中国塑造有利于自己的全球数字治理规范的权力,成为中国获取技术霸权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工具。借助该领域的合作,中国可以获得大量的敏感数据,深入各国的政治和社会网络,加强各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大大降低了印度在中国面前的议价能力。中国军队也可以通过数字领域发动网络攻击,这将对美日印澳等国构成严重威胁。此外,中国企业大量投资于印度数字经济,这也给印度带来了安全隐患。
对于四国集团以及其他志同道合的大国而言,要想有效挑战中国日益增长的主导地位,快速提升能力和加强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四国集团为技术和经济领域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平台。2021年3月,四国集团峰会宣布建立“关键和新兴技术工作组”,表明他们打算扩大在该领域的合作。更重要的是,四国必须集中能力和资源,将此类合作扩展到南亚和东南亚,正面对抗中国的“数字丝绸之路”。最后,印度及其志同道合的伙伴必须合作控制稀土资源供应链,或建立有替代性的全球价值链,以确保即使未来发生“黑天鹅”事件,印度等国也能继续获得这些资源。
【作者:Jagannath P. Panda,贾格纳特•潘达,国防分析研究所研究员,东亚中心学术和行政事务负责人。】
8月24日报道
https://idsa.in/issuebrief/digital-silk-road-means-to-india-jppanda-240821
美国和北约从阿富汗撤军使印度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中巴安全威胁。中巴“意图夺取”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想法将成为印度战略布局上的最大弱点,二者共谋也在印度的意料之中。阿富汗局势发展至今,也许会出现以下趋势。
巴基斯坦的行为推动了巴阿两国的紧密联系,如今中国或其他区域行为体看待阿富汗的角度将与巴基斯坦密不可分。因此,巴方现在可能不得不承认它要对阿富汗的政治稳定负责,并被迫以各种理由辩解有关“国家恐怖主义”的指责。巴基斯坦不太可能继续回避阿富汗塔利班带来的弊病。中国已经对巴基斯坦未能保护其在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上的工作人员而感到不耐烦,这种情绪可能会延伸到中国在阿人员的安全上。俄罗斯、伊朗以及与阿富汗接壤的其他中亚各国也会产生类似的期待,因为巴基斯坦在新秩序下正享受着自己作为阿富汗担保人的角色。
强调而非挑战巴基斯坦主动承担的这一角色,是符合印度利益的选择,因为这最终很可能无法提高巴基斯坦的影响力,反而成为它的压力。面对巴基斯坦的国内问题,人们可能会怀疑它是否有能力应对阿富汗复杂而难以驾驭的政治和社会秩序。
阿富汗的局势转折引发了地缘政治环境变化。重要标志在于,中美关于维持巴基斯坦作为关键地区乃至全球参与者的不成文共识,即使没有完全消失,也已经遭受严重削弱。喜忧参半的是,中国现在可能拥有巴基斯坦的“独家所有权”。与被迫面对中美在巴基斯坦问题上的持久共识不同,美方如今可能已经放弃了巴基斯坦,这对印度来说是有利的。
如今印度如履薄冰。随着各种圣战组织被塔利班的胜利所鼓舞,跨境恐怖主义活动可能会有所增加。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很可能成为安全环境变化的前沿阵地,印度迫切需要推动该地区的民主政治进程,缓和异化情绪,重振其遭受重创的经济。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印度的前景可能并不像目前看起来的那么黯淡。现在,我们还不急于决定印度对阿富汗新秩序的态度。我们应该让伊朗、俄罗斯和中国等区域大国承认巴基斯坦在塔利班夺取政权方面发挥的核心作用。印度外交应该聚焦于巴基斯坦的责任上,让阿富汗远离恐怖分子基地,进而让中国对巴基斯坦的行为负责。印度应该拒绝接受塔利班的民族主义身份,并等待后发制人的机会。
【作者:Shyam Saran 萨仁山,印度前外交秘书兼印度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文章发表于印度《论坛报》。】
8月25日报道
https://www.tribuneindia.com/news/comment/spotlight-on-pakistan-301613
自缅甸2021年2月1日发生军事政变以来,成千上万的缅甸国民逃往印度或泰国,以躲避军政府的残酷镇压。大约有16000多名缅甸国民越境进入印度曼尼普尔邦、米佐拉姆邦、那加兰邦及“阿鲁纳恰尔邦”,试图不顾一切地找到一个安全的避难所。
大部分涌入印度的缅甸难民都在米佐拉姆邦,缅甸和该邦之间长达510公里的边界已成为难民的主要入境通道。印度政府陷入了同时安抚国内与国际利益相关者的两难困境。一方面,印度必须与缅甸军政府保持微妙的平衡,以免激怒对方;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必须应对与米佐拉姆邦的意见分歧。为了防止更多缅甸难民涌入印度,政府要求封锁其未封闭边境沿线的所有入境点,并呼吁各邦拘留并驱逐非法移民。但米佐拉姆邦人民与缅甸钦邦人民有着深厚的族裔与血缘联系。该邦政府和人民明确反对中央政府的命令,要求接纳并保护难民。
曼尼普尔邦、米佐拉姆邦与缅甸的边界不仅没有封闭,还实行了自由流动制度(Free Movement Regime,FMR)。在边界两侧16公里范围内,印缅国民可以享受14天免签的入境待遇。因此,当钦族在缅甸军政府执政下面临种族与宗教迫害之时,大批人选择逃往印度。然而,印度并未签署1951年难民公约或1967年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这些缅甸难民既没有获得难民的法律身份,也无法享受教育和医疗权利。
尽管印度在与缅甸有关的安全和地缘政治问题上有很大利害关系,但中央政府不能对东北地区人民的情绪置之不理。印度近几个月以来对缅甸国防军的姑息可能会引发抗议,甚至为东北地区的反印叛乱提供新的契机。
印度中央政府和邦政府的不同立场,及其对印缅关系的影响,突显了印度进行国内难民立法的必要性。由于印度法律没有对难民提供任何适当的定义,政府可以将所有避难者都贴上“非法移民”的标签。缺乏正式的法律框架迫使印度在难民问题上采取了临时政策,为印度的治理带来了极大挑战。一部精心制定的国家难民法可以控制局势,在区域机制崩溃的情况下维持人权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平衡,并兼顾国内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情况。不仅如此,它还有助于使印度成为以多文化和多种族社区为主的南亚地区的领导者,实现其外交目标。
【作者:Sreeparna Banerjee,印度加尔各答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助理研究员,目前在“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邻里区域研究计划”下致力于研究孟加拉湾地区的罗辛亚问题,同时也在进行有关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BIMSTEC)的研究。Tarushi Singh Rajaura,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实习生。】
8月27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myanmar-coup-growing-displacement-issue-in-india/
美国“各尽其能”(horses for courses)的外交政策严重损害了印度在阿富汗的外交和安全利益。然而,苏杰生之所以能当上外交部长,正是由于他相信美印两国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并且有能力在与美国打交道时达成对印度有利的协议。因此,他不仅没有对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提出意见,反而竭力伪装印度与超级大国的“琴瑟和谐”。
尽管印度在喀布尔陷落前后曾多次向美国提出要求,希望在喀布尔机场内设立外交人员工作点。但美国在很愉快地接纳了英国、法国、德国和其他北约国家之后,却以空间紧张为由将印度拒之门外。即使在决定关闭大使馆以后,印度仍然试图向美国寻求庇护,以便能在阿富汗留驻人员。但美国始终不肯松口,导致印度不得不全面撤出阿富汗。
很明显,只有当印度在印太地区被视为美国领导的民主联盟的关键伙伴时,印度才是美国“有用”的朋友。越来越多的例子表明印度并不是美国的优先考虑对象。当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7月份访问新德里时,人们期望他会宣布四国元首在华盛顿会晤的日期,这将为莫迪一直期待的美印峰会奠定基础。他指望通过与拜登的会晤挽回颜面。但布林肯没有如他所愿宣布会晤日期,这种做法让莫迪感到心碎。
上个月,美国宣布建立一个互联互通的“四国集团”,包括美国、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这一决定直接损害了印度的利益。该集团正在建设一条从塔什干到瓜达尔和卡拉奇的贸易走廊。重要的是,这一路线绕过了伊朗的恰巴哈尔港,从而损害了该港的价值,而印度在这里拥有重大利益。美国还敦促乌兹别克斯坦,如果必须使用伊朗港口的话,就使用阿巴斯港而不是恰巴哈尔港。
尽管,美国也许对印度不公,但直到8月31日,印度都必须让美国担当它在敏感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的代理人。美国显然与巴基斯坦和塔利班达成了协议,其在该地区的利益也得以保全。但无论如何,只要有美国撑腰,印度就能在谈判桌上拥有更多筹码。
【作者:S. N. M Abdi,印度《瞭望》(Outlook)杂志前副主编,资深新闻记者。】
8月31日报道
https://www.thequint.com/voices/opinion/us-turned-its-back-on-india-in-afghanistan-lets-accept-it#read-more#read-more
面对美国撤军,印度存在双重担忧。一方面,印度与阿富汗进行政治和经济接触的有利局势将告一段落。另一方面,塔利班控制的阿富汗将再次成为巴基斯坦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针对印度的圣战与恐怖主义。但印度别无选择,只能接受美国国内不断减少对所谓永久战争的政治支持,以及阿富汗必将进入后美国时代。这将推动印度地缘政治秩序的结构性转变。
首先,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可能会大大削弱目前的美巴战略伙伴关系,印美关系也会因此得以巩固。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阿富汗一直是美国与巴基斯坦军方(包括其情报部门)建立伙伴关系的基石,如今美巴关系可能会朝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不仅如此,美国撤军的原因之一在于美国希望专注于应对印太地区中国崛起带来的新挑战。在印太地区,拜登政府雄心勃勃的四方安全对话计划已将印度置于美国战略优先事项的首位。
其次,印度担心中国将在阿富汗发挥更大作用,这可能加剧印中冲突。尽管中国长期批评美国从阿富汗仓促撤军,但它一直准备在该地发挥更大的作用。前阿富汗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Hamid Karzai)和阿什拉夫·加尼(Ashraf Ghani)都希望中国能在阿富汗加大投资力度。巴基斯坦对塔利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中巴强劲的伙伴关系也增强了中国在阿富汗的前景。中巴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合作将使印度在关键西北侧遭受重大挫折。
最后,在印度刻意疏远塔利班的情况下,俄罗斯与塔利班的成功接触,只会加深印俄在地区问题上的隔阂。近年来,两国间的裂痕一直在加深,原因尤其在于印美关系在美俄冲突加剧的背景下日益密切。如今,俄罗斯将印度排除在所谓的“三驾马车”进程之外,甚至还邀请巴基斯坦加入“扩大的三驾马车”。随着俄罗斯在印巴之间寻求更大的平衡,俄国民众和精英对印俄伙伴关系的支持可能有所减少。
人们普遍认为,印度同时维持印美、印俄和印中伙伴关系的多结盟战略,将在重大区域和全球变化中得以保持。但日益增长的中国安全挑战促使印度进一步向美国靠拢。阿富汗的最新事态发展可能会加剧印中矛盾、巩固印美关系并扩大印俄间的裂痕,同时还将加快印度大国关系转型的步伐。
【作者:C. Raja Mohan,拉贾·莫汉,印度著名战略家,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ISAS)所长,曾担任观察家基金会杰出研究员、卡内基印度中心主任、南洋理工大学和尼赫鲁大学教授等职。】
8月18日报道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1/08/18/afghanistan-withdrawal-india-china-russia-pakistan-geopolitics-indo-pacific/
印度正在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崛起,这种崛起无疑是由海洋塑造的。事实上,本世纪和下一世纪都很可能是海洋世纪。印度政府似乎终于意识到,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度要么是一个“海洋”大国,要么根本就不是一个大国。因此,为了保持崛起的态势,印度必须大量投资于海权。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为“海洋印度”的复兴而欢呼雀跃。国内外有一小群人强调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呼吁重新审视航母在当前经济和安全环境中的可行性和作战能力。考虑到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挑战,印度人不能继续集中关注“成本”和“我们能否负担得起航母”,而应更关注“成本-效益”以及“我们能否没有航母”。
海军舰载航空部队和由加油机支持的空军作战力量都是印度远程航空作战力量的组成部分,但舆论正激烈争论二者的相对效能。实际上,建造空军基地的费用超过了航母的开支。航母的灵活性也使印度在海洋上拥有了“无数”静态空军基地。此外,在没有武装冲突的情况下,以航空母舰为中心的海上机动部队在向国家提供一系列灵活和有利的地缘战略选择方面的能力无与伦比。在武装冲突的情况下,印度需要在距离其海岸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的地方有效地发动和维持战争。在这些距离上,军舰固有的耐力和韧性使它们能够在战场上长时间保持作战能力,而舰载空中力量对保护舰队至关重要。
一些分析家强调,中巴两国海军可以运用卫星、导弹和潜水艇对印度海军航母战斗群构成威胁。毫无疑问,这些都是严重的威胁,但不能因为面临威胁而放弃作战能力。这是一种应当予以轻蔑驳斥的幼稚论点。事实上,由于侦查和防御的困难,以及并不具备充分的能力,中巴并不能对印度海军航母战斗群构成严重威胁。而且印度海军也不会部署在对方的岸基打击范围内。
不过,威胁不会立即出现不应成为自满的理由。相反,这意味着我们还有时间为应对中巴威胁做好准备。因此,印度迫切需要获得陆基和海基弹道导弹防御能力。最后,印度并非孤军奋战,美日澳都是印度称职、可靠、有能力的伙伴。中国和巴基斯坦在马拉巴尔演习时就注意到了这些信号,那么,某些失聪的印度人是否会听到同样的信号呢?
【作者:Pradeep Chauhan,普拉迪普·乔汉,海军中将,全国海洋基金会总干事,海洋事务领域享誉全球的分析家。】
8月19日报道
https://maritimeindia.org/reflections-on-indias-vikrant-centric-carrie
印度从驻喀布尔大使馆撤走外交人员这一行为有欠考虑。我们本可以强化大使馆的安全保卫,但不幸的是,在付出30亿美元和大量努力后,我们匆匆让出了在阿富汗已经占据的位置。必须注意的是,正是塔利班护送大使馆工作人员前往机场,登上印度空军运输机回国。如果印度当时和塔利班谈判,他们很可能为大使馆提供安全保障。很多证据都清晰地显示了这种可能性。
塔利班驻多哈办事处负责人谢尔·穆罕默德·阿巴斯·斯坦尼克扎伊(Sher Mohammad Abbas Stanikzai)毕业于位于德拉敦的印度军事学院。除他之外,还有大量阿富汗军事人员和学生在印度接受过教育,我们以充满尊重的方式对待他们。毫无疑问,他们肯定会记住在印度的经历。不管阿富汗新政府由哪些人组成,印度都应该全力以赴与之建立联系。尽管那些在印度留学过的阿富汗人因为政治现实转而忠于塔利班,但他们对印度有着持久的感情,他们完全可以成为印度与塔利班政府沟通的桥梁。
很多反塔利班的印度公众舆论没有考虑到当地的现实情况。如果塔利班没有得到大部分民众的支持,他们就不可能击败规模庞大、装备精良的阿富汗军队。并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塔利班在喀布尔进行报复的报道。阿富汗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在谒师所避难时,塔利班并没有为难他们。从最近的采访来看,塔利班似乎已从过去20年的历史中吸取了教训。印度必须等到局势明朗以后,再对阿富汗局势下定论。
塔利班已经声明不允许阿富汗被用作恐怖主义避难所,任何国家都不允许使用阿富汗的土地来对付其他国家。这对印中俄都非常重要。此外,印度已被敦促完成其在阿富汗的基础设施和重建项目。印度目前迫切需要重建驻阿富汗大使馆,并加强安全保卫。阿富汗新政府即将得到众多国家的承认,我们应当具备勇气,不能寄希望于和阿富汗新政府进行幕后沟通。
【作者:Zameer Uddin Shah,前印度陆军副参谋长,陆军中将,曾任驻沙特阿拉伯武官及阿里格尔穆斯林大学副校长。】
8月19日报道
https://theprint.in/opinion/india-trained-afghan-forces-who-joined-taliban-govt-they-can-now-be-our-ambassadors/718182/
近日,印度空军参谋长巴达乌里亚(R. K. Bhadauria)访问以色列,共同研究印度如何利用以色列与阿联酋(UAE)于2020年签署的以阿和平协议(也称亚伯拉罕协议,Abraham Accords)。与此同时,印度还与阿联酋在阿布扎比举行了“Zayed Talwar”海军演习, 进一步深化了两国快速发展的战略合作。印度空军特遣队也将于10月份访问以色列,参加多边军事演习。印度与西亚国家的防务合作正在快速发展。
几十年来,印度被迫在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保持平衡,而以阿和平协议的签署消除了这一重大战略障碍。西亚现状正在发生变化,以色列向阿布扎比派遣了首个外交使团,两国的直航、商务和旅游活动也有所增加。印度对这一协议表示欢迎,并强调协议为该地区提供了和平与稳定的支持机制。
印度在西亚的战略足迹此前就有所扩大。从2015年印度空军对沙特阿拉伯进行相对低调的阶段性访问,到2018年接待来访的伊朗海军军舰,保卫波斯湾、阿拉伯海和泛印度洋地区(IOR)及其周边关键航道的观念已经在印度的战略思维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伊朗、以色列和美国在波斯湾的紧张局势升级,针对该地区商船的袭击也正在扩大。印度海军策划了桑卡尔普行动(Operation Sankalp),派遣军舰平均每天护送16艘悬挂印度国旗的船只。
尽管印度在西亚的“不结盟”策略取得了罕见但有争议的成功,但它过去也曾做出过单方面的决定,比如与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保持良好关系。印度将这一举措视为确保能源安全的关键,其理念直到如今也没有改变,因为印度80%以上的石油需求仍依赖进口,其中很大一部分仍来自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等石油供应国。
伊朗作为印度“西亚”建设的一部分,也将在未来几个月随着阿富汗危机的加深而在印度的对外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考虑到这一点,诸如恰巴哈尔港(Chabahar Port)和仍在讨论中的恰巴哈尔-扎赫丹铁路项目(Chabahar-Zahedan rail project)等连通性项目仍然至关重要。尽管印伊关系面临重重阻碍,但两国防长互访突显出双方战略合作正重新焕发活力。
印度在西亚的战略行动不仅反映了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还体现了它在全球秩序中日益重要的地位。从联合国安理会到印太地区,印度将摆脱小心谨慎的战略政策,在外交和军事上呈现更加自信的姿态。
【作者:Kabir Taneja,卡比尔·坦尼加,新德里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项目的副研究员,研究重点是印度与西亚的关系,特别是西亚国家国内政治动态、恐怖主义、非国家武装分子和西亚地区的总体安全模式。】
8月21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the-abraham-accords-as-indias-west-asia-bridge/
近日,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以讨论阿富汗和中国问题为由访问印度。至此,美国和印度都发现自己是阿富汗问题中的输家,那么两个输家还有什么可讨论的呢?更有趣的是,中国的快速崛起使美国震惊,并引发了他阻挠中国的决心。但美国能做到吗?
时代在变化,印度的外交政策却没有与时俱进。美国正一步步远离过去的超级大国地位,中国则在逐步靠近,四方对话企图遏制中国的整体图景充满幻想。中国仍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但其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美国已经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认为如果它现在不遏制中国,就永远无法阻止中国。换句话说,美国想要发动战争。
然而,中国海军现在可能比美国海军更为强大。一旦发生战争,中国海军将全力以赴地在近海作战,美国却不得不远道而来。美国想要维持军事供应将比中国更加困难,这意味着中国很可能会在海战中击败美国。美国还需要依靠印中陆地作战以抗衡中国。如果印中开战,巴基斯坦必然将为了支持中国而参战。印度就会面临中巴两线战争的噩梦。印度可以强迫巴基斯坦就范,但同样,中国也可以对印度造成毁灭性打击。四方对话的整体目标将四分五裂。中国也许会同时战胜美国和印度。
如果不对中国开战,中国就会沿着既有道路顺利发展。美国政府在短期内无法达成任何目标。两极格局似乎正在成为新的国际结构。但是,如果中国在一场与四方对话的战争中获胜,美国和印度的士气都可能会全面崩溃。
四方对话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中国军队也存在输给美国和印度的可能。美国在中国附近有基地为其海军提供补给。印度军队也是一支强大的力量,尽管它的能力还不得而知,因为印度自1971年以来就再没有经历过正式战争。幸运的是,对于印度来说,中国也已经有几十年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争了。因此,这可能是两个亚洲巨人之间的一场激烈对决。印度的最佳选择也许是退出四方对话,以换取中国让塔利班和巴基斯坦保持克制的承诺。
【作者:Sunil Sharan,印度时报专栏作者,代表作有《封锁:被新冠病毒围困的印度》、《莫迪2.0:超越平凡》等。】
8月15日报道
https://www.thestatesman.com/opinion/why-the-quad-might-or-might-not-work-2-1502994890.html
过去一年半,新冠疫情对世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疫情使各种不同治理体系、经济原则以及多边主义的优缺点暴露在世人面前,并对全球秩序变动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印度不得不应对这一不断演变的世界秩序所带来的挑战。印度的政策选择不仅要反映当前世界的复杂性,还要反映人民的需要和意愿。本次“外交政策调查”是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第一次进行此类调查,旨在了解城市青年对印度外交政策的看法。
这项针对城市青年的调查发现,青年们对印度当前的外交政策看法比较正面,他们对许多政策干预和对外交往表示认可。72%的受访者认为,印度的外交政策很好或非常好。他们支持政府的一些关键政策,如针对中国、巴基斯坦以及四方安全对话的政策。获得支持最少的是政府退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决定。全球新冠疫情被认为是印度外交面临的最大挑战,随后依次是恐怖主义、与中国的边境冲突、气候变化以及与巴基斯坦的边境冲突。
受访者认为,发展经济、打击恐怖主义以及提升与邻国的关系(除中巴两国以外)是印度外交最重要的三项任务。其次是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以及解决与中巴的分歧。在周边问题上,受访者对斯里兰卡等国以及印度与他们的关系持积极态度,只有10%的人信任巴基斯坦,80%的人认为印巴关系很差或非常差。77%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是他们最信任的全球大国。随后依次是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法国、英国以及欧盟。77%的受访者最不信任中国。受访者还认为,印度在未来十年内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依次是四方安全对话、俄罗斯和欧盟。
对中国崛起为全球强国的高度关注是促使城市青年考虑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62%的受访者认为,如果美中关系紧张,印度应当放弃不结盟理念。受访者不仅对中国干涉印度邻国表示担忧,还对其军事和经济优势表示担忧,他们担心会爆发战争。超过76%的受访者认为印度应当通过多边组织参与全球合作。超过74%的受访者认为,追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是印度非常重要的目标。受访者对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构认识程度较高,但对G20、南盟等区域组织认识不足。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从未听说过不结盟运动。
【观察家研究基金会近期发表《2021年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外交政策调查:印度青年与世界》(The ORF Foreign Policy Survey 2021: Young India and The World),本文节选自报告前言。】
8月15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the-orf-foreign-policy-survey-2021-young-india-and-the-world/
塔利班突然夺取了阿富汗政权,这似乎让大多数分析人士措手不及。遗憾的是,印度分析人士的大多数文章都局限于探讨印度的失败,以及它是如何让巴基斯坦轻而易举地走向胜利的。有人认为,印度已经失去了过去20年里在阿富汗所做的一切。也有人认为,印度应在公开呼吁美国不要撤军的同时,建立一个意图挫败塔利班的联盟。一些人甚至认为,印度应该在军事上采取进一步行动来帮助阿富汗政府军。他们建议,哪怕事已至此,印度也应该致力于阻止塔利班执政。恐慌已经占据了印度舆论。我们应该核实现状再制定出最佳政策。
首先,印度从未输掉阿富汗,真正的输家是阿富汗人民。印度应该聚焦于帮助阿富汗人民摆脱即将统治他们的暴政。阿富汗更偏向印度提供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模式,而保持良好的印阿关系也能使阿富汗统治者在与巴基斯坦打交道时拥有更大的战略空间。在反苏圣战期间,印度站在圣战者的对立面。然而,圣战者在离开白沙瓦到达喀布尔后,很快就与印度取得了联系。历史也许不会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重演,但它确实指出了可能的方向,我们过去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其次,印度能说服美国留下来吗?这几乎不可能。拜登一直认为,美国无权在阿富汗进行国家建设或参与镇压叛乱的行为。自2016年以来,美军除了向阿富汗军队提供空中支持以外,实际上已经停止了行动。在此期间,美军平均每月仅伤亡一人。美国是否本可以在阿富汗保持低成本、最低限度的存在?答案也许是肯定的,但印度不能要求美国这样做,这不是外交的运作方式。
再者,印度能号召邻国建立联盟来阻止塔利班吗?1996年末,塔利班遭到“北方联盟”反对时,印度曾与俄罗斯和伊朗合作支持塔利班。但今时不同往日,出于与印度无关的地缘政治原因,俄罗斯、伊朗与塔利班的联盟不仅是反伊斯兰国(ISIS)联盟的一部分,还旨在使美国难堪。换言之,印度没有办法与邻国一道阻止塔利班。
最后,有人认为印度应当在军事上进一步支持阿富汗国民军。一方面,这种观点忽略了印阿的地理位置与地缘战略。美国曾明确表示,印度只能向阿富汗提供民用设备支持,以免触怒巴基斯坦军队。另一方面,塔利班的大部分收获来自地方政治交易而不是战斗。当选的省议会成员和政府机构将城市移交给塔利班时,阿富汗的任何组织都没有兴趣阻止塔利班接管政权。所以上述观点不具备可行性。
唯一的争议在于,塔利班究竟是选择留在幕后、采取临时措施允许一个更容易被接受的政府在名义上接管政权,还是违抗巴基斯坦的命令并主张直接控制?在重重迷雾下,印度应该冷静看待形势,保持适应多变局势的灵活性,不要让恐慌僵化印度的决策。
【作者:Shakti Sinha 沙克蒂·辛哈,巴罗达大学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政策和国际问题研究所(Atal Bihari Vajpayee Institute Of Policy Research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名誉主任。他曾在总理府担任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总理的私人秘书,并在阿富汗参与了三年联合国工作。】
8月16日报道
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opinion/in-afghanistan-the-limits-of-indian-power-101629108806526.html
8月9日,莫迪总理成为第一位主持联合国安理会会议的印度总理。印度特意将海洋安全设为会议重点。除了阿富汗问题以外,海洋安全现在主导了大多数的国际交往。正因如此,莫迪总理在安理会发表演讲时提出的海洋安全五项原则被视为具有创新意义的外交举措,他关于这一问题的演讲重点被纳入主席声明。
在海洋安全越来越受重视的同时,印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三国也有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行动,即建立科伦坡安全会议(Colombo Security Conclave ,CSC)。2020年,三国举行第一次国家安全顾问级别的会议,随后被命名为“科伦坡安全会议”。8月4日,三国副国家安全顾问举行了线上会议,会议的焦点与五天后莫迪总理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作出的声明一致,主要关注海洋安全,从而呼应了莫迪总理在安理会会议上提出的理念。该机制如今纳入了孟加拉国、毛里求斯和塞舌尔三个观察员国,这使其在西印度洋有更大的影响力,有助于扩大机制的合作框架。
科伦坡安全会议已经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将通过定期会议建立更大程度的信任。这种建立信任措施可能会减少某些尖锐的摩擦,特别是当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利用他们与中国的关系激怒印度的时候,这一机制尤其有效。只要我们有信心,无论我们的邻国与中国进行了什么样的合作,都不会影响印度的安全,其它成员国或许会因此而感到欣慰。不过,斯里兰卡目前对会议并不热络,可能迟早会将中国和巴基斯坦纳入科伦坡安全会议,以平衡印度。由于秘书处设在科伦坡,斯里兰卡既可以促进机制发展,也可以阻碍它。
通过科伦坡安全会议,印度及其印度洋区域邻国可以建立一个合作框架,以应对该区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莫迪总理所作出的主席声明的第十一段鼓励这种次区域安排。它可以成为不断演变的印太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支持环印度洋联盟和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的发展。
【作者:Gurjit Singh,古尔吉特·辛格,前印度驻德国、东盟、非盟大使,印度理工学院印多尔分校人文社科荣誉教授。】
8月16日报道
https://www.vifindia.org/article/2021/august/16/colombo-security-conclave-emerges
50年前,印度与前苏联于1971年8月9日签署了《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该条约不仅改变了南亚和全球政治的结构,还孕育了印度和俄罗斯关于印太地区的构想。如今印度和俄罗斯在“印太”概念上存在分歧。人们很容易忘记,印俄两国在印太和欧亚大陆的合作远早于印度与其他大国。在1971年印巴战争期间,印度面临来自巴基斯坦盟友——美国和中国的安全威胁。当美国海军试图威胁印度安全时,苏联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军事基地派遣了一支拥有核武器的舰队支持印度,这可以被视为印度和俄罗斯之间印太概念的萌芽。
早在美国大力支持印太概念之前,印度和俄罗斯之间的合作一直是印太地区的关键因素。然而,现在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美国将印度视为与中国抗争的伙伴。一方面,中国和俄罗斯建立了伙伴关系以挑战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鉴于同中国的合作,俄罗斯对印太合作暂持保留意见。另一方面,“印太地区”这一概念被俄罗斯视为美国霸权下的产物。所以,俄罗斯政府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它。
印度更加重视印度洋,而美国及其盟国则将太平洋置于优先地位,这凸显了印美对印太概念理解的一个重要差异。印度可以向俄罗斯保证,印美两国政府间的亲密关系不会以牺牲俄罗斯为代价。与美国对“自由、开放印太地区”的理解相反,印度一直表示对“自由、开放和包容”的印太地区感兴趣,这种理解反映了印度希望俄罗斯成为这个地区的积极参与者。从印度的角度来看,“印太概念”类似于俄罗斯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其目的是避免中国在欧亚大陆的“霸权”。印太框架下的合作是印度试图保护其邻国免受中国强硬行为影响的尝试。印度完全相信,俄罗斯有机会与印度合作共同塑造印太地区的新兴秩序。鉴于双方历史上的互信,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传统上,俄罗斯的政治精英们将他们的国家视为欧洲国家,但该国也具有亚洲和太平洋的维度。印太概念不仅仅与美国有关,俄罗斯也应当正视自身在印太地区的位置。如果不与印太地区接触,俄罗斯的世界格局很可能是不完整的,因为这暗含了单纯依赖中国带来的潜在危险。
【作者:Raj Kumar Sharma,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政治学院的顾问。】
8月8日
https://indianexpress.com/article/opinion/columns/reviving-russias-role-in-the-indo-pacific-7444726/
在楚舒勒举行第十轮军长会谈后,中印军队在边境实控线附近的部署发生了重大变化,两国核查后在班公湖南北两岸与热赞山口-热钦山口(Rezangla-Richenla)地区分阶段、协调同步地进行了脱离接触。班公湖北岸有史以来第一次建立了大约8公里的缓冲区,以避免频繁发生对峙和冲突。2021年7月31日,在莫尔多举行的印中第12轮军长会谈同意在戈格拉地区脱离接触。这一决定业已做出,但我回顾戈格拉地区的脱离接触条款时发现了五个问题。
第一,印中第12轮会谈决定在戈格拉建立5公里的禁止巡逻缓冲区(《印度时报》2021年8月7日报道),这的确驳斥了反对者的批评。不过,两国在边界西段的实控线主张相互冲突,该地区可识别的地形特征及双方军队的部署也各不相同。因此,人们很难建立一个统一标准,来确定禁止巡逻区域的准确位置。参考其他摩擦点的脱离接触进程,在德普桑平原,解决冲突的方式似乎也将是在“瓶颈”处(Raki Nalla)设立3-4公里的缓冲区。我们对中国军队的不信任依然存在,这就需要我们付出巨大努力进行监督和核查。
其次,戈格拉地区的脱离接触,的确降低了该地军队发生对峙或意外开火的可能性,也打破了人们常说的“实控线具体化”说法。但在中印边境的其他地区,印度还是要继续巡逻,在实地与信息层面对本国领土保持控制,避免这些争议地区未来在中国军队的“扩张主义”下变成既定事实。
第三,重新审视局势后我们可以发现,暂停巡逻就是“中国计划”的最终结果。在过去十年里,印度军事能力的稳步建设逐渐遏制了中国军队的“侵犯行为”。在边境冲突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印度陆军官兵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与担当。很明显,这一禁令将让印中巡逻部队保持距离,以大体上“解决”阿克赛钦问题。
第四,印中边界西段的管理基于在实际控制线(LAC)附近建立信任措施的议定书,但暂停巡逻的协议独立于现有的正式协议之外。作为一种新的重要信任措施,如果暂停巡逻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那么双方就应该颁布另一项正式且明确的议定书,并建立核查制度。
第五,中国军队目前部署在阿克赛钦的兵力水平并不意味着存在常规战争威胁。然而,空中作战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预示着中国将侧重使用空军、导弹和火箭。中国从西部战区到北部战区的编队已经重新达到平衡,部分编队此后将永久驻扎在超高海拔地区。印度的最佳选择是将部队固定驻扎在超高海拔地区,并以兵团为单位进行更替(如拉什特利亚步枪部队)。
总而言之,印度边界实控线附近的边境管理将产生实质性变化。无论是在和平时期的边境管理中,还是在边境事态升级的过程中,印度必须有精准的目标并做好战略规划与具体准备的平衡。
【作者:拉凯什•夏尔马,Rakesh Sharma,印度陆军退役中将,博士,陆战研究中心杰出研究员。】
8月9日报道
https://www.vifindia.org/article/2021/august/09/eastern-ladakh-fixing-no-patrolling-buffer-areas
印度决定于8月9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起有关巩固海上安全的公开辩论会,并由印度总理莫迪主持,这反映出印度正逐步演变为一个海洋国家。此次公开辩论旨在强调进行有效的国际海上合作,从整体上应对海上安全所面临的自然与人为威胁。
印度拥有超过7500公里的海岸线,加强海上安全必然符合印度的利益。2015年3月,印度总理莫迪在访问毛里求斯期间公布了印度的“萨加尔(SAGAR)”政策。为实现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目标,该政策提出了一体化的区域框架。
“萨加尔”政策有五大支柱。第一,印度在印度洋地区发挥“净安全提供者”作用。第二,积极与印度洋地区友好国家接触。印度将继续通过合作加强这些国家的海上安全能力和经济韧性。第三,采取有效的集体行动以促进本地区和平与安全。第四,从更全面的合作视角关注印度洋地区的未来,这将增强该地区各国的可持续发展前景。第五,印度洋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的主要责任将落在“生活在该地区的人”身上。
为了维持“加强海上安全”的国际合作,各国需要在政策和执行领域建立两个支持性框架。此次安理会海上安全问题辩论将集中讨论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的适用问题,该问题给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还包括来自恐怖分子、海盗和贩毒团伙等非国家行为体的挑战。此次辩论还有望推动审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效力,特别是有关航行自由、可持续开发海洋资源以及和平解决争端等条款。
保护海上交通要道、共享有关商业航运威胁数据对于巩固海上安全而言都至关重要。这次辩论还将说明,无论是在航运业还是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蓝色经济等方面,私营部门正在海洋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果安理会能够通过支持各利益攸关方来巩固海上安全以回应此次辩论,这将在21世纪树立维护“多维”安全的典范。
【作者:阿索克·穆克吉,Asoke Mukerji,曾任印度常驻联合国代表。】
8月9日报道
https://indianexpress.com/article/opinion/columns/un-security-council-maritime-security-indian-ocean-7444800/
2021年1月1日,印度第七次担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更令人振奋的是,自8月1日开始,印度将担任为期一个月的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8月9日,莫迪总理将主持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政府首脑会议。轮值主席一职虽然具有很高的象征意义,但它依然为印度提供了一个在国际社会中展示“独特”力量的机会,进而对联合国安理会的运作以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产生积极作用。在全球和平与安全的问题上,印度至少会在四个关键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印度外交官维迪萨·迈特拉(Vidisha Maitra)曾于6月2日呼吁“妇女实质性地参与决策,深化和平建设的效果,促进社会稳定”。这个问题与长期存在的联合国安理会第1325(2000)号决议有关,该决议是将性别平等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联系起来的里程碑。
其次,6月8日,印度常驻联合国副代表R Ravindra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国际刑事法庭余留机制(International Residual Mechanism for Criminal Tribunals,IRMCT)的辩论中,再次重申了印度“支持该机制并赞扬其对打击犯罪的贡献”,呼吁国际社会遵守“公平公正原则”。
第三,莫迪总理在2020年11月21日举行的G20线上会议中提到的“地球托管”(trusteeship of the planet)意义重大。为了实现“地球托管”这一理念,印度需要推动复兴联合国托管理事会,并赋予其处理全球环境和公共事务的新使命。
最后,印度在前六次担任非常任理事国期间,数次或公开或秘密地搁置“印巴问题”。印度改革宪法第370条以后,安理会开始举行闭门谈判,推动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对印度而言,现在巧妙地将印巴问题从安理会议程中剔除将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外交部长苏杰生可以在八月份留在印度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并亲自领导这一事项,那将再好不过。
俗话说,“事情不言自明”。鉴于国际法是印度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其他国家元首交谈时,莫迪总理还需要“多运用国际法的语言”。8月9日的会议将是印度展示“对国际法的承诺”的最佳时机。
【作者:巴拉特·H·德赛,Bharat H Desai,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国际法教授。】
8月9日
https://www.tribuneindia.com/news/comment/chance-for-india-to-make-its-mark-on-un-stage-294978
当下,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间的实力平衡也正被打破。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历史的长河就已经在改变流向了。在这场印度与其他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全球性危机中,印度可以选择独善其身,躲在自己建造的城墙之后,也可以寻找并占据在变局中可能出现的发展空间。
只有当国际秩序出现变动、权力对比发生变化时,像印度这样有抱负的新兴大国才能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但这些国家能否占据优势地位,取决于它们是否能够洞察国际变局的性质和范围,分析自身优劣、取长补短,尽可能地寻找合作伙伴并在必要时消灭对手。这场疫情加速了全球经济重心向亚洲的转移以及多极化趋势。这也反映出亚洲国家在控制疫情方面更加成功,有可能比美国和欧洲国家更早实现经济复苏。
首先,印度必须关注国家安全。经济复苏不单关乎国家的整体发展,也关乎拨出足够的预算以加强国家的军事防御、维护国家领土安全。考虑到印度的周边环境,特别是来自中国的与日俱增的威胁,印度的安全支出还远远不够。尽管印度没有中国那样的远大抱负,但印度国防开支应占其GDP的2.5%至3.5%左右,以实现印度在亚洲与中国抗衡的计划。印度必须采取一切措施,确保其经济增长在未来两年大幅翻番,达到7%至8%的增长率。
其次,想要促进经济增长,就务必要进行经济结构改革。政府必须制定一项支持印度迅速发展的经济政策。这需要通过切实努力来恢复财政平衡,并修复岌岌可危的银行体系以减少巨额财政赤字。政府要从根本上改变国内的贫困状况,并为数百万仍未解决基本需求的人民提供经济帮助。
最后,在真正的民主国家中,宪法与政府指令中都要对联邦武装部队的作用和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在和平时期,印度必须有意识地进行国防规划,为所有可能发生的冲突做好充分准备。然而,自独立以来,印度的整体国防规划以及官僚机构、文武领导层之间的正式互动仍然缺乏秩序。
【作者:Shyam Saran 萨仁山,印度前外交秘书兼印度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文章摘自印度退役中将Davar主编的《确保印度的崛起:未来愿景(Securing India’s Rise:A Vision for the Future)》一书。】
7月29日报道
https://www.thequint.com/voices/opinion/india-must-seek-out-opportunities-in-a-post-covid-world-book-excerpt#read-more%23read-more#read-more
多年以来,尽管中国导致印度周边的战略环境不断恶化,我们最喜欢谈论的仍是各类不结盟政策。我们欺骗自己,好像印度只要与美中保持相同的距离,就能让中国放心。印度一次又一次在与中国“朋友”举行的峰会上大肆抨击美帝国主义与单极格局,哪怕印中互信早在1962年就已经破裂。如今,印度战略界仍热衷于讨论“我们能否信任美国”的问题。
那些长期呼吁“拒绝美国干涉印度内政”的人,却希望拜登批评莫迪政府。让他们失望的是,印美关系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达到了新的高度。拜登政府延续了其前任对中国的强硬态度,并组织召开了四国集团领导人线上峰会。本周,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访问印度,称赞印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这种关系之所以变得重要,不仅是因为中国崛起为两国带来了巨大挑战,还在于印美愿意做出战略选择,共同面对这一挑战及其后果。此前,美国防长首次将“中国对印度的侵略”与其“在东南亚的海上活动”相提并论,这表明美国认为印度应该更紧密地与其传统伙伴融合在一起。布林肯访印还讨论了印度的其它关切。布林肯与苏杰生一致认为阿富汗问题需要通过政治途径解决,而美国也保证将继续“积极参与阿富汗事务”。在民主与人权问题上,布林肯称赞印度民主是世界上能“最大限度地自由表达政治意愿”的制度。在与美国的接触中,印度可以停止在人权问题上保持沉默,我们有理由为自己的民主传统感到自豪。
如果印度在政治动荡、经济疲软的时候能够与美国建立关系,那么在如今印度空前自信、印美趋同前所未有之际,印度更没有理由不为两国关系注入新的动力。布林肯的访问再次强调,印美关系发展到今天,每一个挑战中都蕴含着机遇。更重要的是,印度与美国似乎已经下定决心最大程度地把握这些机遇。
【作者:Harsh·V.·Pant,哈什·V.·潘特教授,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项目研究员兼负责人,伦敦国王学院国际关系教授。】
7月30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antony-blinkens-visit-and-the-us-factor-in-indian-foreign-policy/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刚刚结束对印度的访问,这次访问所涉及的议题非常广泛,包括阿富汗问题、新冠疫情、即将举行的印太会议、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一系列全球问题。但人们最期待的还是两国将如何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在访问开始之前,国务院官员内德·普莱斯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是加强和扩展美印战略伙伴关系的一次激动人心的机遇。印度外交部也表示,布林肯对印度的访问意味着双边关系的机遇,双方将借此“延续高级别双边对话和加强美印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
访问期间,美印就棘手的人权和民主问题进行了艰难的讨论,但双方承认,两国都面临着如何捍卫民主的挑战。关于民主和人权的讨论以友善的方式进行。布林肯表示,民主制度有自我纠错的能力,“印方正在不断取得进步”。布林肯还会见了西藏僧侣和西藏“流亡政府”代表,这一举动具有重要意义。经历一轮谈判以后,双方重申,美国将支持印度成为全球大国和世界性的温和的民主力量。
布林肯国务卿和苏杰生外长强调,美印两国在一系列双边和多边问题上的利益正日益趋同,这些问题包括阿富汗问题、西藏问题、中国在边境和其它地方的“威胁”、促进印太合作、气候变化以及疫苗外交。两国将把这种利益趋同转化为实际行动。苏杰生外长承认,在印度应对第二波新冠疫情的斗争中,美国的支持至关重要。他表示:“美国确实很乐于帮助印度,我对此非常感激”。
在美国副国务卿温迪·谢尔曼访华期间,中国毫不留情的指责美国试图遏制和打压中国。布林肯国务卿表示,四方安全对话不是一个军事联盟,而是对印太以及其它地区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的伙伴关系。美印双方都驳斥了中国不断重复的“亚洲版北约”谬论,他们指出,两国共同致力于维护印太地区的自由、包容和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印太地区不能受任何大国(中国)的支配和威胁。因此,在本届政府领导下,就中国和其它问题进行磋商已经成为美印两国的常态。在接下来的峰会和双边部长级对话中,美印关系还将再上新台阶。
【作者:K P Vijayalakshmi,尼赫鲁大学教授,资深富布赖特学者。】
8月2日报道
https://www.vifindia.org/article/2021/august/02/blinkens-india-visit-taking-strategic-partnership-to-the-next-level
是否与塔利班接触已经成为印度国内的紧迫问题。美国开始从阿富汗撤军以后,塔利班随即在全国发动攻势,中国也正在拉拢塔利班。这种局面使印度在“是否应该与塔利班公开对话”的问题上更加难以抉择。不过,有报道称,印度已经和塔利班在多哈举行了秘密会晤,有鉴于此,我们不应该再从现实政治和道德政治的二元对立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印度有充分的理由与塔利班接触,也有充分的理由反对塔利班的暴力活动和对女性的压迫。但这不仅仅是印度的选择,塔利班在印度问题上也面临着严峻的困境。塔利班的主要支持者巴基斯坦一直与印度处于敌对状态,而巴基斯坦希望尽量减小印度在阿富汗的影响力。正因如此,塔利班无法通过印度实现其野心。与印度领导人一起露面将使塔利班付出沉重代价,巴基斯坦要么会减少财政和军事支持,要么将攻击那些想要与印度接触的塔利班成员。
塔利班目前在战场和谈判桌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塔利班领导委员会(Rahbari Shura)不愿为了印度而搞砸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事实上,一些保守的塔利班领导人一直维持着与印度接触的渠道,但目前他们还不能公开这样做。这就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印度官方并未承认双方在多哈进行接触。印度舆论认为,塔利班持续的暴力活动是为了报答巴基斯坦,他们别无选择,只能依靠巴基斯坦。如果塔利班上台,其政治自主性将备受考验,塔利班行政长官是否公开与印度接触并尊重其利益还有待观察。
印度与塔利班之间最近出现了紧张态势。第一,按照印度的说法,塔利班接受了巴基斯坦的指示,故意残忍杀害了印度记者Danish Siddiqui;第二,塔利班最近指责喀布尔政府利用印度援助的飞机犯下了战争罪;第三,尽管塔利班不允许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利用阿富汗领土袭击其它国家,但它仍对自己与虔诚军和穆罕默德军的关系保持沉默。印度还在继续支持喀布尔政府,如果塔利班以武力掌权,印度将拒绝对其予以外交承认。塔利班的宣传中也强调了这一点,这表明双方仍未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作者:Avinash Paliwal,阿维拉什·帕利瓦尔,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
8月3日报道
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opinion/the-problem-isn-t-delhi-it-s-the-taliban-101627994013489.html
在美国结束军事行动并稳步从阿富汗撤军后,重新崛起的塔利班正急于夺回阿富汗政权。塔利班的再度兴起不仅是美国特朗普和拜登政府“绥靖政策”的结果,也是接触塔利班的区域大国间出现分歧的结果。尽管所有区域大国都可以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合作,但一些国家狭隘的利益观念正在使阿富汗国内外长期和平与稳定的前景变得更加模糊。
自拜登宣布从阿富汗全面撤军以来,在该地拥有地缘战略、经济和安全利益的国家一直面临两难境地。除印度外,大多数区域大国都秘密会见了塔利班。伊朗与俄罗斯在2019年帮助了塔利班,利用恐怖组织来对抗美国。巴基斯坦则采取双重战略,一边支持美国领导的军事行动,一边为塔利班提供避难所。考虑到印度在查谟和克什米尔面临的代理人战争,印度一直致力于促进阿富汗的和平与经济发展,并与塔利班保持距离。然而,有报道称,在阿富汗安全局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印度最近正试图接触塔利班的部分派系。
那么,塔利班能信守诺言吗?其持续不断的暴力行为表明,塔利班在阿富汗内部谈判中所做出的承诺都仅是口惠而实不至。随着地方组织不断抵抗塔利班的扩张,阿富汗将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恐怖组织,他们将利用内战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届时,伊朗、中亚各国、巴基斯坦和中国都将受到直接影响,而印度和俄罗斯也将面临恐怖主义挑战。
对此,上海合作组织可以帮助该地区各国制定一种协调一致的方法来应对塔利班。自2017年上合组织阿富汗问题联络小组重启以来,所有上合成员国都在为阿富汗亟需的和平、稳定和繁荣而努力。然而,除中亚国家和印度外,所有地区大国都在利用阿富汗实现其狭隘的地缘战略和经济利益以对抗彼此,最终只有塔利班能从中获益。在最近的上合组织阿富汗问题联络小组会议上,所有成员国重申通过对话解决阿富汗冲突,并主张实现“阿人主导、阿人所有”的包容性和平进程。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也通过印度的“三点路线图”(three-point road map)强调了这一共识。包括观察员国伊朗在内的上合组织成员国需要重新审视其对塔利班的政策分歧,以维护地区和平与繁荣。如果没有上合组织国家在塔利班问题上的齐心协力,阿富汗及其周边的和平将难以实现。
【作者:Ayjaz Wani,印度观察家研究基 金会(孟买)研究员。】
7月23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shanghai-cooperation-organisation-only-way-tame-belligerent-taliban/
国际社会正在制定一项新的全球税收政策,欧盟推出了碳边境税(carbon border levies)政策。此外,一些国家还寻求将具有约束力的争端解决条款纳入国际协定。这些都是国际经济正在发生变革的信号。这种变革具有不可逆性,唯一的问题是变革将以什么样的速度进行。变革的不断累积将对印度产生重大影响,印度应该理解这种变革并想办法塑造它,而不是被动地被它塑造。
随着全球问题的演变,印度正以更大胆的方式参与全球经济,履行其全球角色。例如莫迪总理支持气候行动,他认为印度的国内政策会对国际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现如今,在气候变化、卫生安全和数字技术等领域,印度是否采取行动,以及行动的规模和影响,都是全球议程的一部分。这些问题也不再是某些国家或部门的问题,而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
超越传统视野,从全球角度来理解国内问题,无疑将遇到困难。但我们不要忘记,尽管印度相当不情愿的卷入了全球化,但在大多数领域都是得益者。随着一种全新的全球变革逐渐形成,我们需要一种全面的方法加以应对。简言之,我们有理由扩大我们的外交政策议程,使之超越地缘政治的传统思维。这并不意味着焦点的转移。与中国的边界纠纷等传统问题仍将是重要的,但扩大外交政策的范围,考虑全球变革的相互影响本质也是至关重要的。
地缘经济必然影响地缘政治。气候变化、卫生安全和数字技术正成为地缘政治竞争的新维度。我们之前认为这些领域超出了外交政策范围,但现在我们愿意将它纳入考量,这将对我们驾驭即将到来的全球变革产生关键性影响。即将到来的全球变革涵盖了多项政策,我们需要做的是,使这些政策成为整体外交政策的主要部分。2023年,印度将担任20国集团主席国,这将为我们把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结合起来提供机会。如果我们想驾驭下一波全球变革,我们需要一个更广泛的全球议程和一个精心制定的斗争方案。
【作者:Syed Akbaruddin,赛义德·阿克巴鲁丁,前印度常驻联合国代表。】
7月22日报道
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opinion/expanding-india-s-foreign-policy-canvas-101626948705147.html
印度能供养上百万士兵吗?当人们在加勒万事件中提出这个问题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常出现在中印边境的中国军队,实际上只有97.5万名官兵。该地区中国军队的数量要比印度军队少得多,据报道,印度军队人数在125万到140万之间。中国军队在陆地上是坚不可摧的,他们唯一的战略弱点是其70%的进口石油运输需要经过印度洋的海上航道。
确保中国“不采取侵略行为”的唯一途径,就是精心策划对中国油轮的威胁,并让印度海军完全掌控因此而升级的局势。首先,要承认中印两国间存在实力不对称,并通过军事革命来抵消数量劣势的后果。其次,印度要将包括南中国海和东印度洋在内的印太地区,划进四国集团的海上搜寻责任区域。这样一来,四国集团的海上搜寻飞机将获得印太地区上空的信息主导权,得知中国海军穿越马六甲海峡的所有行动计划。印度海军可以逮捕所有驶往中国的油轮,将它们扣押在尼科巴群岛(Nicobar)附近的检疫锚地。
这时,印度可以把被扣押的油轮作为诱饵,引导对手前来与印度海军交战。四国集团的资源共享可以将敌方的军队动向提前几天通报给已经埋伏好的印度军队。最后,敌方海军将穿过狭窄的海峡进入军事战术中的“杀戮之地”。如果印度能进一步建设完善卡尔尼科巴空军基地,长期部署一只飞行中队,就将使这一行动三管齐下,并获得最大收益。不仅如此,一旦印度空军能够放弃其领空防御思维开始远征,我们就可以与阿曼谈判,利用位于马西拉岛(Masirah)的旧英国空军基地控制霍尔木兹湾,以威胁中国在吉布提的基地。
简言之,我们可以通过退役和减少征兵在五年内裁军20万,从而更好地实现对中国的常规威慑。裁减军队数量将节省大约3千亿卢比,这笔钱可以平均分配给海陆空三军。陆军可以更换过时的T72坦克,或者装备三个武装直升机中队。海军可以轻易得到其珍视的第三艘航空母舰,空军也能以此建设两个新的、装备齐全的海外空军基地。印度不能通过投入昂贵的人力来对抗中国,只能在先进陆军控制中印边界西段的同时,联合海军和空军将作战空间转移到对印度有利的地理位置。
【作者:Raja Menon 拉贾·梅农,退役海军少将,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网络评估和模拟工作组主席,印度全国海洋基金会名誉研究员,曾任阿伦·辛格 (Arun Singh)委员会、国防大学委员会委员。代表作有《海上战略和大陆战争》、《印度的核战略》等。本文于7月24日首发于《印度快报》纸质版,题为《挑战中国》。】
7月24日报道
https://indianexpress.com/article/opinion/columns/this-is-how-indian-defence-can-really-deter-china-7419386/
自1990年代以来,美印关系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印度战略界的讨论仍然令人焦虑,这显示出美印关系中潜藏的悖论。印度担心美国不会全力支持印度应对中国挑战,还担心美国“诱骗”(entrap)印度与其结盟。虽然印度希望美国为印度做盟友该做的事情,但它坚持认为,美印两国永远不会结盟。经济方面的情况也大体类似。尽管印度现在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但人们永远都在担心美国会将全球化强加于印度。
与美国的每一个分歧在印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印度在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地位不断增长,但“小国综合症”仍然困扰着印度外交政策精英。自印度独立以来,印度精英就在意识形态方面对美国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怀疑。几十年以后,印度精英对美国的怀疑仍然挥之不去。之所以如此,原因之一是,对双边关系的狭隘关注阻碍了人们评估影响美国的更重要力量,这反过来又限制了人们认识双边关系新的可能性。
在华盛顿嘈杂的环境中辨认政策信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印度也没有为促进公众了解美国提供足够的投资。在拜登总统任期的最初六个月里,印度几乎没有就美国正在发生的非同寻常的政策转变展开有效的辩论。拜登打破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质疑当前的经济全球化,他希望确保美国的外交和经济政策为中产阶级服务。自拜登执政以来,美国的外交政策也经历了巨大变化。他认为,美国必须有效回应中国在印太地区咄咄逼人的政策。他还致力于使美国的传统联盟重现活力,从而组建起反对中国的统一战线。
拜登为美国树立的新定位为印度拓展和深化美印关系创造了很大的空间。但还有民主和人权问题,它们会损害美印关系吗?拜登认识到,重现美国民主活力是支持世界民主运动的最佳方式,拜登的努力将为印度自身的民主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对于新的监控技术和大规模技术垄断给民主治理带来的挑战,美印两国有很大的可讨论的空间。美印两国在民主和人权问题上有许多可供交换的意见。两国还有着广阔的新议程,包括阿富汗问题、印太问题、疫苗外交、全球经济机构改革等,民主和人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随着两国加强双边合作,美印伙伴关系或将从一时新鲜走向常态化发展。
【作者:Raja Mohan,拉贾·莫汉,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主任。】
7月27日报道
https://indianexpress.com/article/opinion/columns/into-us-partnership-antony-blinken-joe-biden-narendra-modi-7423761/
对中国的态度是评估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国对该机制所作出承诺的有效指标。根据这一指标,美国对中国采取了强烈的对立立场,而印度有时被描述为四方安全对话最薄弱的一环。但自疫情爆发以来,四国对中国的态度变得更为强硬。中国不断增长的大国竞争力、中美日益缩小的实力差距、中澳彼此日益加剧的敌意、中国对日本的持续威胁、中印的边境冲突以及全球一致要求确定新冠病毒传播责任等因素,都要求四方安全对话尽快实现既定目标并扩大其议程的覆盖范围。
疫情肆虐为四方安全对话创造了新的合作需求,例如在疫苗研制和恢复人员往来等领域,四国需要更加团结。尽管成员国之间的合作范围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广阔,但在美国领导下,四方安全对话仍然展现了新的活力,不断加强集团内部的合作。可以说正是在疫情期间,四方安全对话找到了“新任务”。
四方安全对话是四国印太政策的核心。疫情期间,四国与中国的关系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澳大利亚与中国在经济领域相互报复,日本推迟了习近平原定于2020年4月对日本的访问。中印两国边境局势最初出现紧张态势时,印度并没有追究中国传播疫情的责任,但加勒万河谷冲突将印度推到了悬崖边上。印度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四方安全对话,如将对话提升到部长级以及批准澳大利亚加入马拉巴尔演习,美印伙伴关系的加强也被认为是中印关系恶化的结果。
为了使四方安全对话成为印太地区的核心,四国在疫情期间所采取的措施确实巩固了该机制的宗旨。但该机制的真正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即使其议程不断增加,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Quad+”等机制与四方安全对话国开展合作。四国关于确保基于规则的秩序的承诺是为了在印太地区建立有利的力量平衡并限制中国的长期影响力,该意图得到了英、法、德、韩、新、越等太平洋国家的支持。为了使该机制倡导的价值观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广泛传播,四方安全对话还试图成为“多联盟国家”(multi-aligned countries)构成的组织。四方安全对话曾长期被认为是针对海洋领域的组织,但随着该机制议程的不断增加,以及探索在核心小组之外建立伙伴关系,四方安全对话可能需要将大陆问题纳入其议程,这可能是该机制新的起点。
【作者:Vivek Mishra,维维卡·米什拉,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研究员。】
7月17日报道
https://www.icwa.in/show_content.php?lang=1&level=1&ls_id=6180&lid=4242#_edn2
美日印澳四国领导人正欲于今年在华盛顿举行首次面对面峰会,殊不知中国联合俄罗斯、巴基斯坦和伊朗三国发起的一个印太四国集团也正在酝酿之中。我们不妨结合其他国家来看待这一联盟。
首先,尽管中俄关系以往历经波折,但近年来双边关系持续发展,两国定义双边关系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今年6月1日,两国外长共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该条约向来被视作是抵御以美国为首西方阵营的堡垒,是中俄两国为巩固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优势和影响力而签署的一项团结协议。
其次,中巴关系的发展是建立于双方对印度都怀有敌意这一基础上的,但两国对印度的敌意深度却不尽相同。中巴两国在2018年11月25日的联合声明中将双边关系定位为“好邻居、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双方建立了“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巴基斯坦也从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中不断获取到政治和经济红利。
最后,中伊两国都视美国为眼中钉,这也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巩固发展。今年3月,两国就加强全面经济合作达成一项为期25年的协议。这项协议的核心是中国计划向伊方投资4亿美元,伊方长期向中国供应石油和天然气。
简言之,这三对关系既充满活力又不乏脆弱性。普京在日内瓦的“普拜会”上表示如果他的红线得到尊重,那他有意愿改善与美国(和欧盟)的关系。伊朗对“联合行动计划(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JCPOA)”兴味盎然,若计划成为现实,美国的杠杆作用或将增强。中方的忠实伙伴巴基斯坦则不大好预测,但其实力强大的军方仍对改善对印关系较为感兴趣。
由此,印度在民主四国中的任务便凸显出来了,那就是动用一切力量削弱中国与另外三方的关系。中国版四国联盟是有缺陷的,因为它建立在四国有限的共同利益和对共同敌人的敌意之上,四方没有达成有说服力的共同原则或价值观。民主四国应该加强彼此互动,而印度也应密切关注中方的一举一动。
【作者:Rajiv Bhatia,拉吉夫·巴蒂亚,梵门阁杰出研究员,曾任印度驻缅甸、驻墨西哥大使,主要研究领域在四国集团与印太相关事务。】
7月19日报道
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opinion/democratic-quad-vs-china-s-quad-101626615380664.html
南中国海悬而未决的领土和海洋争端,长期损害阻碍着印太地区和平与安全之路的发展。中国和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中国台湾、文莱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就为此发生了冲突。这些国家(和地区)声称“中国的填海造岛活动一直在侵犯它们的主权领土主权和专属经济区”。这些领土是中国“核心利益”的组成部分,中国坚持在主权问题上毫不妥协,并决心以军事手段保护这一领域。
南中国海得天独厚的生态系统中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这些自然资源大部分位于南中国海边缘,而不是有争议的小岛和珊瑚礁之下。印度和美国这样的域外国家也与南海安全有利害关系。印度虽然不是南海沿岸国家,但一直致力于维护南海海上交通航道(SLOC)的航行自由和基于规则的秩序。印度外交部最近表明,印度打算摆脱以往对中国和南海争端的“平衡”态度,在其“东进政策”(Act East)以及印太总体愿景的指导下,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印度在南海的重要水域拥有经济、外交和战略利益。然而,长期以来,印度都在南海争端中保持中立立场,甚至从未发表可能激怒中国的官方声明。印度一直在鼓励相互竞争的国家共同建立行为准则,确保“航行自由”和“获取资源”。正如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学者阿比吉特·辛格(Abhijit Singh)所认为的那样:“印度决策者倾向于通过地缘政治和‘力量平衡’的视角来看待该地区,因此对中国的攻击性姿态持谨慎态度。然而,印度正在为它的沉默付出更大的代价。因为中国对南中国海的控制不断加强,预示着它在东印度洋也将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尽管印度抱有在主权争端上保持中立的意图,但近几个月来,尤其是在2020年6月印中军队发生加勒万河谷冲突之后,印度变得更加直言不讳。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表示:“中国在南海的行动和事件削弱了人们对该地区行为准则谈判的信任。”他补充说,谈判不应该“损害第三方的合法利益,应该完全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
鉴于中国的影响力在印度主要利益中心——印度洋地区日益增长,印度政策研究专家们一直认为,印度也是时候增加在“中国后院”——西太平洋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力了。从“越南的石油勘探利益受到侵害时”在南中国海大声疾呼,到发布官方声明提醒人们注意“中国对争议领土的侵犯”,印度政府的做法出现了明显的转变。为了在这一地区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印度需要秉持“东进政策”,与四方安全对话其它成员国进行更多接触。它印度必须在南海冲突上采取强硬立场,努力制定一项综合战略以介入该地区事务,并最终制定一项更有意义的印太战略。
【作者:Premesha Saha,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项目的助理研究员,研究重点是东南亚、东亚、南太平洋与东印度洋。】
7月19日报道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india-calibrates-its-south-china-sea-approach/
随着中印两国外交部长举行会晤,两国边境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最近出现了三个重要问题需要进行研究。第一个问题是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在西藏和新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并改变了当地的军事地理条件。建设范围不仅包括铁路和后勤基础设施,边境地区的很多机场都进行了翻新和扩建。有证据表明,中国正在新疆和西藏部署S-400防空导弹,这些防空系统还将与机场整合起来。这种情况改变了空中竞争空军竞赛的层次和作战类型,印度必须制订新的作战计划。为了对付中国,印度也相应的在边境地区开展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如隧道、栖息地基地和防御工程等。
第二个问题是边境地区脱离接触协议的执行情况。目前有很多关于这一问题的流言蜚语,消息称,根据这些信息,中国已再次占领班公湖南岸的“黑顶”(Black top)和“头盔顶”(Helmet features),印度军队处于极大劣势。如果是这样,两国军队达成的脱离接触协议已经完全失效了。但这些都是谎言,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边境地区的核查制度仍然在发挥有效作用,双方所部署的兵力也差不多,印度军队甚至还增加了一个师。
第三个问题,中印外长在杜尚别参加上合组织会议后,王毅指出:“去年双方之间发生的冲突,实际上是非曲直是非常清楚的,责任并不在中国身上。”很明显,中国已经把两国边境冲突的责任完全推到了印度身上。中国表示,愿意通过协商和谈判解决,以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解决边境冲突问题。中国声称坚持相互尊重和主权完整原则,却“明白无误的把阿克赛钦划入自己的领土”。因此,两国在楚舒勒/莫尔多举行的军事会谈几乎没有讨论的空间,双方在边境地区的僵局完全可以想象。印度军队必须为此制订计划,准备在边境地区进行非常长期的部署。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在信息时代,社交媒体往往存在会造成可被利用的巨大的信息漏洞。甚至有关中印边境对峙的信息都有多种来源,其中一些往往不那么可靠。事后看来,印度军队必须建立自己的独家媒体中心,不断向经过认证的国防记者通报信息,以消除流言蜚语的影响。
【作者:Rakesh Sharma,印度陆军退役中将,博士,陆战研究中心杰出研究员。】
7月19日报道
https://www.vifindia.org/article/2021/july/19/eastern-ladakh-in-focus-again
推特最近发布的一份错误的印度地图,歪曲了印度领土,此举引发了巨大争议。在遭到强烈反对以后,推特才匆忙撤下该地图。在整起事件中,推特一直是事件的焦点,但人们忽视了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社交媒体正成为争夺叙事话语权的武器。
迅速变革的作战空间模糊了民用和军用的界限。通过发布有针对性的错误信息以及战术性的宣传活动等方式,行为体可以发起心理战从而影响大众的认知。这种“叙事”模式以社交平台为媒介,实现“叙事设定者”的隐藏目的。它既可以由国家行为体发动,也可以由非国家行为体(有可能是国家的代理人)发动。
社交媒体的武器化主要有三种路径。首先,行为体可以通过出版和分享地图,歪曲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其次,为影响公众舆论,行为体可以进行误导性的宣传活动,比如2016美国大选;最后,行为体可以发布虚假新闻,从而破坏目标国公民对其民选政府、军队和司法机构的信任。
鉴于中巴两国在这一领域的专长,印度所面临的形势尤其令人担忧。在过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其它国家利用社交媒体对印度发动的攻击层出不穷,严重破坏了印度的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和对外关系。因此,印度要分析当前局势并作出反应,这一点至关重要。从最近发布的关于IT行业的法律以及全国范围内关于社交媒体的讨论来看,印度可能认识到了社交媒体武器化问题。但印度应当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呢?
当一个错误信息被推翻时,它早已广为传播。因此,应对社交媒体武器化需要积极的预防性措施。社交媒体的跨国性使得国家几乎不可能对其进行有效监管。为对抗敌对叙事,印度应该确保更多符合印度利益的叙事得到更好的传播;印度杰出的公众代表也应当发挥积极作用,他们必须充分认识国家利益以及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此外,还需要成立专门的事实核查小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核查虚假新闻;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跨境合作对虚假新闻及其来源进行官方处理。
总而言之,结合当下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有效应对社交媒体的武器化极其关键。尽管加强监管有一定作用,但应对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充分利用同一媒体工具来获取优势。
【作者:Tejusvi Shukla,曾担任陆战研究中心的助理研究员。】
7月8日报道
https://www.vifindia.org/article/2021/july/08/shooting-the-messenger-how-india-is-tackling-the-weaponisation-of-social-media
一个多月前,印度总理莫迪领导的人民党政府低调地庆祝执政七周年,并没有采取以往大张旗鼓的方式。印度政府的谨慎行为在许多方面表明这个国家正深陷重围。
首先,新冠疫情已经蔓延到了整个印度,尽管政府吹嘘自己阻止了一场重大灾难、造福了世界,但政府未能订购足够的疫苗,只有4%的印度人完成了疫苗接种。其次,印度经济发展也不景气。2020年,GDP增长率出现下降,大约7500万人的生活水平被推到贫困线以下,印度失业人数也处于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很明显,自2019年5月莫迪政府连任以来,印度人民的生命和生计都处于危险之中。最后,更糟糕的是印中边境紧张局势丝毫没有缓和的迹象。
由于与中国的长期敌对态势似乎不可避免,印度不得不考虑迫在眉睫的“中巴联合威胁”,这可能会在两条战线上挤压其生存空间。面对这些愈演愈烈的事态发展,印度试图平息其西部战线上的纷争,寻求与巴基斯坦安全官员进行“秘密谈判”,以缓解印巴之间的紧张局势,消除冲突的可能性。印度寄希望于其对巴基斯坦的示好能在短期内取得成功,从而冒险将5万名士兵从巴基斯坦边境调往中印实控线。印度目前约有20万军队驻扎在中国边境,比去年增加了40%以上。这是以牺牲对巴军事准备为代价的,但印度似乎已经得出结论,至少就目前而言,着眼于巴阿西部动荡边境的巴基斯坦,可能不会考虑对印度进行任何冒险的军事行动。
虽然这两个亚洲大国真的为了他们未定边界开战的可能性较小,但中国似乎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印度缺乏与中国发生实际武装冲突的条件,哪怕只是在战争来临时进行自卫。因此,印度选择利用外交技巧和国家间关系来加强自身防御。中国、俄国甚至东盟都对印度与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组建的四方对话持怀疑态度,印度应该将这一机制视为一种保护性措施,它更像是盾牌而非利剑。
尽管如此,印度仍面临着相当大的风险。中印边界未定,双方都有大量士兵在积极进行巡逻。在边境管理协议已经崩溃且权力不对称的背景下,即使是计划外的事件也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人们只能希望双方在武器上膛时,手指离扳机尚有一段距离。如今,印度的困境还将持续。
【作者:Shashi Tharoor 沙希·塔鲁尔,印度议会国大党第三任期在任议员,曾任印度议会对外事务委员会(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主席、联合国主管传播和新闻事务副秘书长。】
7月10日报道
https://www.scmp.com/week-asia/opinion/article/3140393/coronavirus-poverty-pakistan-india-under-siege-not-ready-war
按条件查询